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7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2017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以下請看本站網提供的環境保護工作調研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1】

爲有效保護和改善農村環境,8月下旬,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先後到經濟開發區、茌平縣、冠縣及市直相關部門對全市農村環保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沼氣工程建設、畜禽養殖廢物利用以及秸稈氣化項目,聽取了政府、環保部門的情況彙報。通過調研,委員們基本掌握了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就如何促進我市農村環保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新農村建設爲抓手,以農村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爲重點,狠抓農村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組織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試點,持續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等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農村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一)生態建設穩步推進。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落實生態山東戰略建設生態聊城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生態市建設工作。在目標責任體系建設中,始終把農村環保有關工作要求列入考覈的重要內容,賦予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規模化畜禽養殖及養殖小區糞便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等指標較重的分值,將生態市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市環保部門與農委聯合印發了《聊城市秸稈禁燒工作方案》,督導各縣(市區)切實抓好秸稈禁燒工作。根據《國家級生態鄉鎮申報及管理規定(試行)》、《省級生態鄉鎮申報及管理規定(試行)》要求,我市積極開展生態鄉鎮創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1個鄉鎮被命名爲省級生態鄉鎮、35個鄉鎮申報國家級生態鄉鎮。

(二)“以獎促治”項目效果明顯。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以獎促治”是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大政策措施。我市積極督促有關縣(市區)做好“以獎促治”項目建設和運行,及時對項目進行現場檢查,保證了專項資金充分發揮效益。2008年以來,我市共有10個項目列入“以獎促治”中央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計劃,2009年,我市設立了市級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如,冠縣東古城鎮田馬園村秸稈焚燒煙塵治理等項目,對改善當地農村環境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發揮示範作用。去年,山東省把臨清市列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市之一,目前,中央、省已給臨清市撥付資金1000萬元,聊城市和臨清市已按照補助資金不低於30%的比例,共同籌集地方配套資金348.8萬元。2011—2012年度示範項目已建成並投入試運行,切實發揮了示範作用。

(四)切實做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嚴格執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設的管理,嚴禁在飲用水地、輸水河道附近建設畜禽養殖場,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廠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認真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檢查活動,督促未執行的企業限期整改,逾期依法進行嚴肅處理。

 二、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我市農村環境面貌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由於農村環保工作面廣量大、基礎條件弱,滯後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一)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工業發展造成的污染。隨着我市各類工業園區不斷壯大,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一些園區、企業沒能很好地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對周邊農村地區環境造成較大影響。近年來,隨着縣以上園區對項目環保門檻的標準提高,一些污染項目向鄉鎮和村莊轉移,形成了新的工業污染源。

二是農村生活造成的污染。近年來,農村地區生活、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造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和排放量不斷增加。我市共有農業人口約492.81萬人,年產生生活垃圾約爲88.94萬噸,由於農村地區基本上未建立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這些垃圾被堆存在田野、溝渠和坑塘。據估算,全市農村地區生活污水年產生量約4676.77萬噸。絕大多數鄉鎮、村沒有建設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三是種植業生產造成的污染。我市是傳統農業大市,全市耕地面積爲53.09萬公頃,化肥施用量、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和農藥施用量分別達到41.96萬噸、2.58萬噸和1.08萬噸,這些農業生產資料的大量使用,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另外,農業生產產生的部分秸稈、藤秧等廢棄物得不到較好的綜合利用,堆放在田間地頭,佔用了大量土地資源,部分農民缺乏環保意識,焚燒秸稈,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

四是養殖業生產造成的污染。隨着我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畜禽糞便污水大量增加,相關存放、處置設施不完善,在部分養殖業集中的區域,養殖糞便和污水隨意堆放和外排的現象比較突出,不僅污染水體和大氣環境,畜禽糞便中所含的病原體也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威脅。

(二)造成我市農村環保問題的原因

當前,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上述問題,既有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法規不健全等客觀和歷史原因,也有思想認識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等主觀和現實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是農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一些地方存在着單純的經濟觀念,將大部分工作重心放在發展經濟和招商引資上,環保工作主要放在工業污染防治和城市污染防治上面,對做好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把農村環保工作當做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大事來抓。有些農民羣衆的環境意識較爲淡薄,爲了追求更大的產出和效益,往往是一味增加農藥、化肥和農膜的使用量,盲目發展作坊式小型加工企業,對由此帶來的環境危害卻置若罔聞。

二是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不健全。我國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點源污染防治基礎上的,對農村污染及其特點重視不夠,導致目前農村地區環境法律法規不完善、體制機制不協調、管理機構不健全。許多部門具有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職能,但由於缺乏綜合協調,存在“呼籲多、落實少”的現象。

三是農村環境保護監管力量薄弱。由於受機構、編制、人力和財力等因素的影響,全市環保系統還未建立起與農村環境工作形勢相適應的工作隊伍;現有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裝備水平難以適應農村環保工作的需要;鄉鎮普遍缺乏環保管理機構和專職工作人員,難以充分發揮監管作用。

四是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隨着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規模迅速擴大,配套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除部分縣(市、區)政府駐地和實施“以獎促治”項目的鄉鎮(辦事處)外,大多數還未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導致我市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較低,造成農村環境難以提升。

五是農村環境保護缺乏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由於我市屬欠發達地區,各級財政對於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有限。農村環境保護是公益性很強、運營成本高、投資回報率低的領域,對社會資金投入缺乏吸引力。在生活廢棄物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政策上缺乏激勵機制和投資優惠政策。

 三、促進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委員們建議,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大資金投入,狠抓農村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切實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一)提高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

農村環保事關“三農”工作大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鞏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堅定科學發展理念,堅持把農村環境保護作爲加快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點,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各級環境保護工作體系。要實行行政區域環境質量責任制,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任務按年度、分層次逐級分解到市、縣、鄉三級,按照我市環境保護工作任務目標考覈辦法要求,不斷加大考覈力度。要積極推進生態聊城建設,加大生態創建及管理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創建爲國家級、省級生態鄉鎮。要堅持不懈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改善農村“髒”、“亂”、“差”現象,改善人居環境。要完善農村環保立法,強化農村環境法制建設,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建立科學高效的農村環境監察、監測體系和信息系統。設置農村環境保護機構,配備必要的人員和設備,加大監察執法力度,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

(二)因地制宜做好農村污染防治工作

農村環保情況各異,各縣(市、區)和經濟開發區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污染防治道路。

一是深入推動農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加快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推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聯片收集、集中處理的經驗,大力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率、生活污水處理率。條件成熟的縣(市、區)可以探索推廣“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將縣域內產生的農村生活垃圾妥善處置。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辦事處),可以建設專門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系統,解決農村生活污染問題。建有工業園區或者工業聚集區的鄉鎮(辦事處),應規劃建設園區污水處理廠或者固體廢物處置設施,集中解決工業污染的同時消化生活污染。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監管,逐步將農村衛生室納入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範圍。

二是狠抓農村飲用水保護工作。要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羣衆飲用水安全。要大力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努力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要科學劃定農村保護區,不斷加大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力度。嚴格執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對位於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建設項目依法進行嚴肅查處,堅決予以清理取締,切實維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安全。

三是統籌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繼續深入開展“兩減三保”行動,大力推廣測土施肥工作,努力降低農藥、化肥使用強度,加強農用地膜回收和綜合利用工作。要大力推廣普及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將農業廢棄物、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等通過資源化利用發展清潔能源,實現農村環境質量和能源結構同步改善。如,茌平縣小楊屯村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生產沼氣、有機肥,就是很好的模式。要繼續做好秸稈禁燒工作,通過秸稈還田、青貯和發電等方式轉化,如茌平縣信發集團利用秸稈生物制油,實現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杜絕秸稈焚燒現象。要加快推廣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方式,推進集中飼養、集中治污、統一管理的標準化生態養殖,加快畜禽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儘快實現畜禽糞便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

四是堅決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要認真落實行政區域農村環境質量責任制,把工業污染防治作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中之重來抓。要全面規劃、合理佈局鄉鎮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污染少、無污染的企業,積極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切實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如,冠星集團引進大唐集團太陽能發電項目,減少了企業污染,增加了企業效益。鄉鎮企業要加快向工業園區集中,實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處理、集中監管。農村地區招商引資不能降低門檻,嚴格控制三高一資,嚴格控制向農村轉移污染源。加強農村環境監管,對那些工藝落後、設備簡陋、污染較重的企業要限期治理或依法取締關閉,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

(三)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投入機制

環境保護是公益事業,各級要加大農村環保資金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機制。一是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投入保障機制。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設立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環保農業項目;環保部門要加大對農村的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投入,財政部門應在資金向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污染防治上予以適當傾斜。二是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導機制。制定優惠政策,進一步激發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熱情,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和治理項目。三是全力實施好“以獎促治”、“連片整治”等資金項目。要強化對“以獎促治”項目的督導,加快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的實施,加強監督檢查和績效評估,保障現有專項資金項目的順利實施,確保切實發揮效益。同時,市縣兩級財政要搞好資金配套,確保我市爭取更多的專項治理資金。

(四)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

農村環保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各級要高度重視農村環保宣傳工作,要通過各種媒體和培訓班,對農村基層幹部、廣大農民、中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使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一是在各級黨校開設農村環保培訓課程,利用現有遠程教育系統,對廣大基層幹部特別是鄉鎮、村級幹部進行農村環保工作培訓,全面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和法制意識,增強他們的執法能力和應急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起到模範表率作用。二是堅持從農村、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通俗易懂、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羣衆瞭解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及其危害,積極引導他們自覺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三是加強環境警示教育,堅持生態環保進課堂,增強滲透引導,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從小就樹立環保理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四是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環保世紀行、創建綠色學校和生態鄉鎮(村)等時機, 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和調動更多的人蔘與、支持和監督農村環保工作。五是充分發揮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 大力宣傳農村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及時公佈環境執法檢查情況以及環境質量狀況,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村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

  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2】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專題詢問實施方案》要求,8月下旬至9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組成四個調研組,分別由常委會領導帶隊,赴全縣15個鄉鎮進行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各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與鄉鎮分管領導、駐鄉鎮人大代表、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座談。與此同時,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實際收回163份),向各級人大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我縣自然生態基礎優良,全縣國土面積3261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10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積182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7.2%;境內水資源較爲豐富,長江流經我縣全長85公里,有堯渡河、黃湓河、龍泉河等7條獨立河流及升金湖、太白湖兩大湖系,其中,升金湖於2014年列入國家湖泊保護規劃,成爲安徽省首個國際重要溼地自然保護區。我縣工業集聚、農業呈現規模化,具備集中治理、清潔生產條件。全縣規上工業企業171戶,主要集中在園區(集中區)。其中,東至經開區、香隅鎮44戶,大渡口經開區31戶,東流工業集中區22戶,堯渡鎮19戶。全縣禽類養殖大戶(存欄500羽以上)134戶,生豬養殖大戶(年出欄20頭以上)195戶,牛羊養殖大戶(羊存欄50只以上、牛存欄10頭以上)67戶,特種養殖大戶7戶。從收回的163份調研問卷統計結果來看,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關注度達98.8%。

近年來,我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一是生態環境建設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張溪等7個鄉鎮、洋湖高山等76個村相繼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和省級森林村莊,勝利等3個鄉鎮晉升爲國家級生態鎮;2016年8月,我縣成功通過國家生態縣驗收。二是經開區環境整治持續發力。正確面對媒體監督,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啓動第三方執法監管和企業風險排查,實施園區河溝整治,對32家企業雨污分流重新進行改造,園區環保問題整改工作通過省環保廳驗收並摘牌。三是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持續加強。工業領域節能工作紮實開展,大氣污染減排項目、水污染減排項目穩步推進。2016年6月,成功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