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7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腦海裏仍然浮現着蜀魏吳大戰的場景,久久不能散去。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劉邦一統天下,到三國蜀魏吳爭奪天下,又到司馬炎一統天下,正驗證了這句話。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有文武雙全的曹操,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有愛民如子的劉備,有勇猛善戰的張飛,還有霸道的董卓……但讓我最敬佩的是機智過人的諸葛亮。

書中有關諸葛亮的經典故事比比皆是,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孟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帶領着十五萬大兵殺到了西城縣,可是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羣文官,城內只有二千五百餘兵士,怎麼辦呢?聰明的諸葛亮十分鎮定,讓軍士收起了旗幟,並讓他們躲起來,不要說話,還讓幾十個軍士裝扮成百姓去打掃街道。他自己則不慌不忙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了,心裏很疑惑,下令退兵。別人一問,才知道他是怕城中有埋伏,不敢貿然行動。哈哈哈!愚蠢的司馬懿被聰明的諸葛亮給嚇跑了,司馬懿知道後,肯定會後悔莫及吧!

笑着笑着,我心裏忽然冒出一個小希望:我要是能像諸葛亮那麼鎮定,那麼臨危不懼,就好了。每次,無論是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大大小小考試……只要老師一通知,我當天晚上必定不會有個安穩覺。我在睡覺前會對自己說:“沒關係,就一次小練習嘛!沒什麼可怕的,靠自己的水平,肯定能考好。”我雖然在嘴邊這麼說,心裏還是有點發虛,拼命地讓自己不去想它,可是堅持不到一分鐘,我又怕了。萬一沒考好呢?我用被子蒙着頭,去想想開心的事,讓自己忘記它。我也嘗試數羊睡着……總之,我嘗試了九九八十一種辦法,也未能成功。就這樣,我老是熬到很晚,都未入睡。所以,到第二天早晨,我就會變成一隻大熊貓。哎!要是我有諸葛亮一半的鎮定就好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呵!有趣的三國!細細品味三國,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計謀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是呀,書是人類最好的伴侶,人民常常稱之爲“知識的海洋”、“人類文明的長生果”。一本好書,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這樣一本好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戰爭爲中心,描繪了三國時期各個國家的興旺盛衰。其中,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劉關張的兄弟情深,呂布的威猛,孫權的豪邁,曹操的奸詐……這些人物的鮮活形象爲這本小說添增了許多色彩。

書中,周瑜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的`情節令我印象尤爲深刻。他們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歡迎,它主要講了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爲由命令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諸葛亮卻說三天就能造好,還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又驚又喜,還很疑惑,沒想到諸葛亮卻神神祕祕地讓人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若干個名士兵模樣的稻草人。第三天夜裏,趁着江上霧大,諸葛亮帶着船隻向曹操的水寨劃去,還命令人打鼓吶喊。曹操以爲有埋伏,便令軍士們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滿了箭。周瑜帶着士兵來到江邊,知道了這些箭的來歷,對諸葛亮的才智自嘆不如。

讀了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嫉賢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聯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態。我還記得有一次考試,平時和我成績排名相近的同學,這一次的分數卻遠遠超過了我。我心裏十分難受,下意識地向他投去了幾個白眼,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爲這種不足爲人道的想法,我好幾天沒有理會他。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緒,真心實意爲他取得的成績鼓掌。現在想起來,我後悔極了。我沒有深入思索他成績提升的原因,也沒有思考自己近階段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更沒有去想自己今後應該如何改進,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緒中。這樣的嫉妒對自己毫無幫助,還傷害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其實嫉妒就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受傷的是自己。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產生嫉妒心的時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優秀的人學習,才能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3

這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但他的弱點卻是致命,太傲,以至最後敗走麥城。總之關羽是值得我們好好打學習。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最後說說曹操。曹操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哲學家,還有他的軍略,如果他能夠更加的合理運用,絕對能讓魏國稱霸天下。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我向大家推薦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孫、曹,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故事。

我們先來講講劉備吧!劉備,字玄德,尊稱漢昭烈皇帝。因兩個耳朵很大,被人們稱爲劉大耳。劉備自稱是劉邦的`後代,經歷過賣草蓆爲生的日子,曾拜盧植爲師,與公孫瓚等人爲友。在看到黃巾軍亂天下後發的徵兵令後,結識了張飛、關羽。三人在張飛後院的桃林結義,招兵買馬,共討黃巾軍。後又結識趙雲,三顧茅廬結交諸葛亮,在新野之戰中被兵力強大的曹操打敗。後聽從諸葛亮計借荊州、攻西川、佔漢中,於公元219年自封漢中王。在關羽被殺、曹丕篡漢時,他悲痛欲絕,於公元221年建立蜀漢。不聽衆將勸告,親率七十五萬大軍攻打東吳,大敗退守白帝城,於公元223年春病逝,終年六十三歲。

我們再來說曹操,他字孟德,尊稱魏武帝,有著作《孟德新書》。他有一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曹操自小有大志,在討黃巾軍時因功封官。後來,他獻刀騙董卓,在下邳城殺死呂布,在官渡大戰袁紹,橫掃北方大部分割據勢力。這些都爲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號召百萬大軍攻打東吳時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但他沒有灰心,繼續東征西討,於公元218年稱魏王,於公元220年在洛陽病逝,享年六十六歲。儘管他沒有稱帝,但他的聲望和權勢已經和帝王差不多了,因爲他打下的江山,他的兒子才能順利稱帝。

最後說孫權,他字仲謀,尊稱大皇帝,在位二十多年。孫權是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結果遭到孫堅重創,孫堅入城,清掃出來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孫堅終年三十七歲。孫策將傳國玉璽又給了袁術,讓袁術給他三千兵馬打江東。後來,孫策被許貢門客所殺,終年二十六歲。19歲的孫權繼位,他在赤壁之戰中獲得勝利,爲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後來,他又與曹操聯手打敗了關羽。公元229年建號稱帝,公元250年駕鶴西去,享年七十一歲。

這就是《三國演義》三個人三分天下的故事,這就是我向大家推薦的好書。

後記:我推薦這本書是因爲我讀書了這本書七八年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四大文學名著之一。這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爲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主公消息,毅然投奔主公,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誅顏良,斬文丑,使敵人聞風喪膽。

再說曹操。曹操被譽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對曹操的評價直到今天褒貶不一,他既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又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野心,既有“一統北方”雄心壯志軍事才能,又有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領導風範,就單單的詩詞歌賦方面無人能及,雄才大略,醞釀出很多蒼涼雄健,才華縱橫,同情民生,追求事業,擁抱山河的詩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琅琅上口的詩句不勝枚舉。

然而,《三國演義》除了給我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啓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爲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在今天,我們地震健兒,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跨隔壁、穿沙漠、越高原、踏雪山,征戰萬里,以科學的態度,精湛的技術,譜寫地震事業的新篇章,我們也是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6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寒假重溫《三國演義》,書籍、電視劇令我回味無窮,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更是餘音嫋嫋、不絕如縷,令我感慨萬分,遂翻《三國志》。可一看卻發現:原來演藝與正史差距那麼多,又感慨一番,於是提筆作文:

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的真實,演義是小說。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虛構,是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的虛構,而不是隨便拿段史實就可以虛構的。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羽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爲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爲,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爲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神化與醜化

對比《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而這其中就有被神化和被醜化。被神化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則是“忠”和“義”。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爲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爲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和“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爲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雲長三十餘字的諡號了。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令人印象深刻,而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無中生有卻又深入人心。因爲醜化大部分都是爲神化作映襯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而心生嫉妒,自己不去努力奮起直追,還不擇手段地設計陷害,這樣的嫉妒之心實在不該有啊。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就是這麼一個小人。在《草船借箭》中,心胸狹窄的周瑜因嫉賢妒能,看到諸葛亮處處都比自己技高一籌,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就心生一計,以“公事"爲由,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還讓他立下軍立狀,由此,周瑜的心胸之狹隘可見一斑。而諸葛亮竟然說只需三天即可。只見第三天時,諸葛亮竟使用“草船借箭”的辦法從曹操那兒真的"借"來了十萬多支箭,這才使周瑜的陰謀落了空,技不如人的他只能暗暗自嘆不如,氣得半死。

“嫉妒"因何產生?又爲何人們會嫉妒別人呢?當別人努力學習,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受到了身邊人的肯定和讚賞時,就有這樣的人,覺得自愧不如,自己有些懊悔,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繼而生出嫉妒的恨意,他們不探究別人成功的原因與方法,不知道取長補短,只爲自己的懶惰找理由,不思進取找藉口。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在背後詆譭、譏諷,甚至設計傷害,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可最後又於事無補,殺敵一千必自損八百,有時甚至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見,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爲。

生活中,你可見過因嫉妒別人而自己成功的嗎?如果清華學霸武亦姝,在學習生活中只是嫉妒別人,你認爲還能否成就網紅才女一一詩詞大會的擂主?如果小飛人劉翔,在訓練中只是嫉妒別人的成績,還能否多次打破世界記錄,成爲世界短跑飛人?如果鍾南山院士在工作中常常嫉妒別人,還能否成爲引領中國抗擊疫情的英雄?

反觀自己,我不由得心中一顫,嫉妒的心理我不是也曾如影隨形嗎?曾經,因爲沒當選班幹部而嫉妒當選的同學,也曾因爲沒被推薦參加比賽而嫉妒參加比賽的選手。可是,到最後,我除了嫉妒,又能收穫什麼?自己依舊在原地踏步,這樣不思進取的小我還是那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我嗎?有這閒情逸致,又何必浪費時間?還不如虛心請教,奮起直追,成爲自己內心真正想成爲的那個可愛的模樣,那時,還有什麼值得你勞神費力地嫉妒呢?

看看他人,瞧瞧自己。我們一定不要成爲第二個因爲嫉妒最後把自己氣氣死的周瑜。我們要杜絕嫉妒,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因爲只要你肯努力,去拼搏,你就可以變得夠優秀,最終成爲那顆內心無比強大的最亮麗最耀眼的明星!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由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爲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着市民文藝的發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爲“說三分”。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實際上是從說書人使用的本子,雖較簡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國演義》的規模。羅貫中在羣衆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徵引的資料(還包括《世說新語》及注中的資料),經過巨大的創作勞動,寫在了規模宏偉的鉅著——《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24卷,240回。後來經過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形成我們現在所見的《三國演義》120回版

由於人文出版社選取的毛批版本和明嘉靖版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頗有出入,將擁劉抑曹的思想發展到一個幾乎病態的角度,且大量地刪除了原文中讚揚曹操一方人物的詩詞和評論,所以給世人造成一種三國演義打擊曹操、歌頌劉備的錯誤印象,且該批改版將劉備一方無限神化,甚至將諸葛亮準備將魏延燒死在上方谷這樣的情節統統刪除,將諸葛說成是一個完美近乎神人的形象,這是大家閱讀時候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於該版本選用的是毛批改版,而且沒有將毛家父子的批語選入,就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認爲該版本和毛批本是不相同的,其實本書和毛批本完全一致,不過是刪除了批語部分,加入了編者的註腳。請讀者朋友們閱讀時注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路慢慢兮。讀研時,老師常說,要讀兩本書,一是書本,這是小書;二是社會,這是本大書。兩者要結合,多讀多想。只是當時比較惘然,比明白深意。工作兩三年後,漸覺其中的深意。讀萬卷書,讀書本,古爲今用;行萬里路,就是多見識,就是讀社會這本大書,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多經歷,增長才幹。知行結合,纔是成人之道。

三國是本讀不盡的好書,常讀常新,細吸品味,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9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讀了這本書之後,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這本書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互相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事情。《三國演義》一書中,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氣量狹小的周瑜,重情義的關羽,以及聰明的諸葛亮等。

首先,來說一下曹操這一人。曹操,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刻畫的形象是屬於那種陰險狡詐類型的,但我並不這麼認爲,在我看來,曹操絕對算得上一代梟雄。在他統治魏國時,可以說是百戰百勝,擁有強大的兵力,手下有厲害的大將。同時,他也十分的有才,如果不是,又怎能寫得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樣的詩來呢?還有值得一說的是,不管是官渡之戰,還是倉亭破本初,曹操不僅是個很有才而且在用武方面很強的人。雖然曹操有很多的優點,但,他還有着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生性多疑。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又怎麼會因爲周瑜的一些小計謀,殺了忠臣蔡瑁和張允,導致在那個時候,沒有好的水軍將領,被孫劉聯盟打敗了。

接着,來說一下劉備這個人。其實,劉備是一個會以大局爲重的人,就想三顧茅廬那樣,爲了統一亂世,放下身段,犧牲了很多的時間,去請諸葛亮。與此同時,諸葛亮還是個重情義的人,他與張飛,關羽雖然不是同一個母親,卻結爲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年同日死的好兄弟,共同爲天下的百姓做事,一生無悔。但是,在他一生中,犯了一個很大的'糊塗,那就是當他得知張飛關羽被殺之後,不聽諸葛亮的話,執意要去伐吳,導致被陸遜火燒連營,最終,死在了白帝城。

最後,還要說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那就是智勇雙全的關羽了。關於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關於描寫他英雄無謂的事,但是,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刮骨療毒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名醫華佗幫他療傷,而療傷的方法是用刀子割開皮肉,用刀子颳去骨頭上的箭毒。這聽起來是一個多麼駭人聽聞的的治療方法啊,可是關羽在療傷的過程中,眉頭都沒有皺一皺。讀到這裏,我的內心被關羽的鎮定和頑強深深地震撼了。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應該學習關羽那樣不畏艱難,鎮定自若,樂觀直爽的精神。從劉備身上學到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好都要從容,鎮定的去面對,畢竟船到橋頭自然直嘛!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我無比激動的在此翻開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狡詐的曹操,謙虛恭謹的劉備,嚴謹與聰慧的諸葛亮胸懷狹小的周瑜……《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着別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獨一無二的吸引力。筆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讀者讀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內部實質意義是以智和勇來順次展開的,不過我覺得智永恆是勝過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徒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承擔不了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合適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阿斗,整日飲酒取樂,不理朝政,甘心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終竟至演出了讓天僕人恥笑的事物,樂而忘返。誰會想到一個國度的統治者能做出這麼的'時移俗易的事物來呢?

暴虎馮河,大敵現時,只能抵死出征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呂布在白城門上的樓服從謀臣的計謀,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物和關羽申說白,哪裏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度,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樣來看,從國度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情。曹操,欺負壓迫老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雄霸江東。

假如說魏國在魏蜀吳裏計謀最強,一點兒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可以稱作舉世無雙,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過兩私人都有自個兒致命的弱項:曹操多心,司徒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一準是伏龍諸葛亮。他那傲人的機靈,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後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點人物,不過我覺得都還不如孔明。吳,一個佔領三江六郡的國家,能算做上是有計謀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時間的周瑜就記誦兵書,洞曉佈陣。通過一番刻苦的盡力儘量,終於當上了水上作戰部隊大都督,總統艦艇兵。然而他太過於忌妒,死正當中年時。從這些個人物和國度我們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關緊性。性情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個兒的目的,只要踏塌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尋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當將《三國演義》這本書全部看完、合上書頁的一刻,我恍然之間感悟到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真情,周瑜、黃蓋使苦肉計的良苦用心,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英勇;似乎還看到雲長刮骨療毒的從容,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機智、七擒孟獲的仁厚;也領略到關羽單刀赴會的勇敢,劉備三顧茅廬的.求賢若渴、諸葛亮巧用空城計的大膽......

這本書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關雲長和諸葛亮了。爲什麼他們值得我佩服呢?關羽結識劉備、張飛,情同手足。他受曹操厚待卻不忘本,立功報答曹操後離去,追尋劉備。白馬之戰中,關羽刺河北名將顏良於萬衆之中。隨後攻樊城、降於禁、斬龐德,一時間威震八方。關羽驍勇善戰、視死如歸、重情重義。諸葛亮呢?劉備三顧茅廬,用真誠打動了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諸葛亮借自己三寸不爛的口舌功夫,使孫權、劉備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給了曹操沉重的一擊,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諸葛亮輔佐劉備,爲完成統一中國、重振漢室的大業,他外聯東吳,內修朝政,南征平叛,北抗強魏,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敵交鋒,屢操勝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認爲最令我感到惋惜的就是張飛了,一代豪傑毀於兩個無名小卒之手,真是令人痛心!雖然我覺得曹操是一個能臣兼奸雄的“兩面派”,他疑心重重,陰險狡詐,但是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我們可以從《龜雖壽》中體會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壯志;也可以從《觀滄海》中感受到那大好美景。張飛的勇敢魯莽、心直口快,趙雲的渾身是膽、冷靜忠誠,劉備的求賢若渴,孫權的優柔寡斷,魯肅的外愚內智,司馬懿的老奸巨猾,呂布的見利忘義,都讓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我覺得《三國演義》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身上,我明白了做人應該膽大心細的道理;從神勇無比的關羽身上,我懂得了爲人應該忠一不二、知恩圖報的道理;從求賢若渴的劉備身上,我學到了“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良師益友”每天陪伴着,我更加堅信,明天的我一定會更加優秀!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啊,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有多少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啊!但是在我看來三國時期纔是英雄驟出的高潮時期。可惜我們現在離那時太遠了,想了解這些故事,只能從書上了解了。

《三國演義》就是一本描寫關於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的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三國演義》的成功之處一是成功刻畫了當時許多英雄豪傑的人物形象,例如: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和義絕關羽等英雄。二是描寫了一幕幕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其中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關鍵性戰役最爲出色。作者描寫戰爭畫面,以人物爲中心,寫出戰爭的各方各面,例如:雙方的戰略計謀、裝備對比、數量對比等等。寫的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尤爲吸引讀者的眼球,體現出戰爭的激烈與緊張。

關羽,是一名虎將,“萬人之敵”,不僅如此,他還恩怨分明,十分講究信義,是一名以“忠”、“義”著稱的英雄。他在《三國演義》中在下邳被曹操俘虜,並投降與曹操,但仍心繫於劉備,於是與曹操約三事,約定在找到劉備後便離開曹營。但曹操仍舊對他情深意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關羽於是感到對不起曹操,於是在鄰走前替曹操斬殺了袁紹營內的`兩位大將,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雖然這裏有些事情是虛構的,但是我們不難看出關羽對劉備的忠心耿耿和曹操對關羽的情深意重。關雲長可謂是三國第一義將!

赤壁之戰,乃是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典型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是全書最重要,也是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一場戰役。最終是曹操兵敗,逃回北方,孫權和劉備各自得到荊州的一部分。戰前曹操佔優勢,軍隊士兵有二十多萬,而孫劉聯軍只有五萬多,這差距多麼大呀,就算曹軍乃北方之人,不習水性,但是聯軍獲勝也是一個奇蹟!在《三國演義》描繪的這場戰役中,具有偉大貢獻的人是周瑜、諸葛亮、龐統和黃蓋。周瑜與黃蓋的苦肉計、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還有龐統的連環計等等,都是這場戰役能夠勝利的關鍵。雖然演義中還是有誇大的現象,但赤壁之戰仍是三國時期標誌性的戰役!

雖然《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本作品,但虛構成分極多,我們閱讀它時應該以文學的角度來欣賞,要以史實爲準,切莫混淆!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這是一本書令人過目不忘的書。它之所以被選爲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於它帶給人的感觸之深,之廣。我之所以捧起它,是因爲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以前的故事,那鏗鏘的文字所帶給我的喜悅與悲傷。

鮮明的人物形象是《三國演義》的一大特點。羅貫中筆下的一個個人物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的顯現了出來。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勇無謀的呂布;陰險狡猾的曹操;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文武雙全的姜維;碌碌無爲的阿斗;神勇無敵的趙雲;老當益壯的黃忠;仁慈愛民的劉備;功未成身先死的龐統……彷彿是穿過時關隧道,我細細的品味,沉浸在了瀰漫着歷史的香氣中。

讀過此書的.讀者必定不會忘掉這兩個名字: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但是,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爲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羣衆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或許,讀過《三國演義》後,讀者們對於羅貫中的文筆感嘆不已。然而,我卻有自己的見解。小說與歷史始終不能混爲一體。小說是故事,是人們抒發情感的文體。加上自己的想象與自己的見解有何不可?成爲文學界的著名書籍也不在話下。可是,歷史終究是歷史。它是不變的,是真實的。它是爲了記錄事實,告訴人們什麼真假的存在的重要“寶藏”。就如學習與生活。生活在世界上必須要存要美好的想象,對理想的期盼與渴望更是不可少,而學習是爲此墊下的基礎。帶着滿身的“淵博”去領略世界的魅力,去完成夢想,帶着想象享受生活。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捧一本《三國演義》,呷一口康師傅冰紅茶,對上無比熱情的太陽公公,用比知了更亢奮的聲音宣佈——“我戀愛了!”——愛上趙子龍。——題記

三國時代是一個羣雄割據、將士雲集的年代,而子龍更是從中涌現出來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長板坡一役中,撤退的劉備軍遭曹操軍追擊,倉皇之下與劉備妻兒離散。忠肝義膽的子龍單槍匹馬衝入重圍,於曹軍十萬大軍中尋找劉備妻兒,並在懷抱阿斗的情況下殺出重圍,途中單挑曹軍五十多員大將,無一不勝。七次出入長板坡,他毫無懼色,如入無人之境。正如劉備所贊:“子龍一身是膽!”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勇!

在漢中與曹軍對戰時,子龍親率一組人馬探測軍情。未料,在途中便碰上曹操大軍,戰鼓一聲,短兵相見。無奈曹軍人多勢衆,子龍只好率軍撤回蜀營。誰知曹軍窮追不捨,不多時便兵臨城下。子龍自知敵衆我寡,便心生一計:突然下令軍隊收起軍旗,停打戰鼓,又把軍營大門大開,命將士不得出面迎擊,一副靜候曹軍入內的模樣。此舉果真奏效,生性多疑的'曹操誤以爲蜀營中有埋伏,便下令撤軍。子龍看準時機,令旗一揮,頓時戰鼓大作,人聲鼎沸,士兵們用弓箭從後射曹軍。曹軍措手不及,一時間兵敗如山倒。這就是有名的“漢水空營退曹軍”。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智!

當年劉備平定益州,許多人建議他論功行賞,將成都內的住宅和外圍的桑田賜給有功將士。獨有子龍反對併爲百姓着想:“益州百姓飽受戰爭之疾苦,應把田宅歸還給他們,使他們安居樂業。”這種愛民如子的性格令他深受百姓的愛戴。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仁!

子龍的豐功偉績正如此詩: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漢永功勳在,當陽姓子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清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考場如戰場,如有子龍的勇氣,區區試題又怎能難得倒我們?學習如用兵,如有子龍的才智,天文地理又怎能難得倒我們?21世紀也如三國,如有子龍的仁德,生活交際又怎能難得倒我們?

愛上趙子龍——無悔!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觀千里山川,望萬里江河,數風流英雄,嘆不羈人生。今生今世,吾有幸與“三國”相伴,足矣!

在作者羅貫中的指引下,我來到了那夢幻的三國,它以機智的謀劃、雄偉的大義、率性的豪爽與適時的忍讓,向我詮釋了三國英雄們的不羈人生,給予了我無盡的成長財富。

《三國演義》,讓我懂得了謀劃。諸葛亮乃蜀國名相,曾舌戰羣儒,火燒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他赤膽忠心,足智多謀,曾協劉備奪荊州,取西蜀,得漢中,後先主離世,又秉承主公遺志,平內亂,掃外患。令衆多敵將聞風喪膽。他讓我明白,人生如棋局,在下棋時應提前做好規劃,面面俱到,步步爲營,但同時也要隨機應變,冷靜分析,更要堅定信念,不忘初心。這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不羈人生。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大義,紅面長髯丹鳳眼,臥蠶眉,這,就是武聖關羽。他英勇無敵,重情重義,先爲破黃巾參軍,與劉張二人桃園結義,後爲尋兄長,過五關,走單騎,創出了千里走單騎的傳奇,再後來,他爲報昔日之恩,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最後以兄長之令,據守荊州,不幸戰亡。他以血與傷——這傷痕累累的榮譽向人們證明,人生在世,道義爲先,同時,也讓我倍加珍惜與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這是關羽重情重義的不羈人生。

《三國演義》,使我收穫了豪爽。在這本書中,張飛是一個智勇過人,率性灑脫的英雄人物。他忠誠善良,性情豪爽,輕鬆自在,隨性而爲。他曾屢次主動請命殺敵,連立戰功,卻因兄長遭人殺害,而急欲復仇,亡命於小人之手。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現代人的縮影。他們做事直率坦蕩,灑脫豪爽,從不偷奸耍滑,拐彎抹角,給我無限啓示。這是張飛率性灑脫的不羈人生。

《三國演義》,令我學會了忍讓。說起諸葛亮,自然就會想到他的勁敵司馬懿,也不禁會想起他們交戰之事。其中有一次,司馬懿退守城中,諸葛亮派人去城牆前連罵數日,並送婦女服裝去羞辱他,他卻坦然笑之,依舊堅守不出。他用親身經歷教會了我做人要學會忍讓,不應置一時之氣,壞一世之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司馬懿深謀遠慮,忍讓大度的不羈人生。

謝謝你,《三國演義》,你教會了我如何在苦難與挫折中展現自己的不羈人生。你如同黑夜中的燈塔,在冥冥中爲我指引方向,你如同博大的天空,用四季風雨使我茁壯成長。

我相信,在你的陪伴與幫助下,我的人生定將歲歲陽光,步步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