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在讀完三國後,便心生感慨。

1。在國家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結伴結盟結交,難結同好;想當年諸葛亮多次赴吳,建立的'孫劉聯盟,在國家利益衝突面前,頃刻間土崩瓦解,刀戈相向。

2。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到三足鼎立,到三家歸晉,百餘年間,驗證了此言。

3。世間永遠沒有絕對的公平。才華橫溢之人,未必流芳於世。奸詐小人,未必遭報應。竭盡忠智之人,未必功成名就。好逸惡勞之人,未必生活拮据……多少英雄豪傑死於非命,而軟弱無能的劉禪卻被封爲安樂公……。

4。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求。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在上方谷內火攻司馬懿,司馬懿本必死無疑,但多年未下雨的上方谷,卻下起了傾盆之雨,司馬懿得以解救。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卻被魏延打翻……。。

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末年,國家處於戰爭之中,曹操孫權劉備是故事的主人公。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一起攻打曹操,孫權。這些英雄豪傑中我最喜歡趙雲,他身披白甲,一手持劍,一手拿紅櫻槍。

《截江奪阿斗》是這樣講的':孫夫人要帶這阿斗離開荊州,周善說:“開船——”這時,趙雲起着白馬大聲呵斥:“等等,孫夫人。”趙雲下馬上漁船。周善命令用箭射死趙雲,“嗖嗖”,萬箭起發,趙雲用劍擋來檔去,左抵右擋,結果被射中幾箭,趙雲咬牙切齒,拔掉箭,一刀砍死周善,奪去阿斗。這時張飛來了,割下週善的首級,放到孫夫人面前,氣沖沖地走了。

趙雲被箭射到也不疼。我在家裏碰到雞皮小傷就痛得滿地打滾。那一次,我在樓梯上走,摔倒了,一塊皮沒了,就放聲大哭。

我懂得了前面無論是什麼,勇氣就會戰勝它;那怕傷再大,只要能保家衛國,那也值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每當看到書架上的那一本《三國演義》我便想起了我讀三國之路。

在我八歲時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上面-一個個英雄人物,那一個精彩的畫面,深深的把我吸引了,次老師讓我們去買卷子的時候,我在一個書架上看到了一本《三國演義》,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媽媽纔給我買了這本《三國演義》。

書買回家後,我坐那興高采烈地抱着它,開始閱讀,開篇第一回合,一串一串黑芝麻似的字。立刻把我給嚇到了,我一看什麼“話說天下大勢”之類的,我哪裏看的懂?甚至懷疑那不是《三國演義》,我便把書扔下,不讀了。但媽給我下了閱讀任務,我不得不拿起書,看到那串串黑蚯蚓一樣的`字就心煩,嘆母命難違啊!終於讀完了,讀完後什麼都不知道,我甚至覺得我打破了讀一本書用時最長的記錄。

十二歲那年我整理書櫃時,翻了一下,我居然們被三國給吸引住了,從此我愛上了三國。姜維伐魏國,力挽狂瀾,九次伐魏快成功時被召回。如不是蜀國奸臣得勢這個弱者向強者發起的戰鬥定會成功。這告訴我了要勇於去實踐去嘗試。這時三國便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師。

三國教會了我團結,教會了我去嘗試,教會了我去實踐。我愛你《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4

說到底這只是一部小說,小說總有不太真實的地方,爲什麼我喜歡三國志而不喜歡三國演義,因爲覺得他有點不尊重歷史,大家都/?知道三國志是正史,但爲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演義呢,因爲那裏面的人物都讓人感覺是個大英雄,但真是這樣嗎?

趙雲:這個人物在演義裏文武雙全,長得好看,特別英武,總之就是完美,這些就當它是真的,但是不是有些太好了,就因爲是蜀國的大將?照我看是作者太喜歡趙雲吧。三國裏我最喜歡的武將是張遼,此人真乃帥才,如果拿他和趙雲比,頂多是武力差一點,論智謀說不定還在趙雲之上,在逍遙津困住孫權全靠自己一個人,這纔是做統帥的人。

關羽:先說說三國人物的武力,其中唯一能說清楚的只有呂布,其他人各有高低,一時講不清楚,其實那些大將的`死,很多都是計策的作用,不像演義裏說的“如入無人之境”什麼的,關羽戰文丑顏良時,說得他跟神仙一樣,在萬軍中取其首級,那還要孔明的計策幹什麼?

還有就是演義給我們一個錯誤的印象,蜀國是好的,魏國是壞的,在戰場上沒有好壞,只有計謀。用計謀得人心,然後得天下。

《三國演義》讀後感5

這幾天,我在家裏讀《三國演義》這本書,裏面有許多我喜歡的人物,下面,我就說給你聽聽。

我最喜歡的就是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三個有膽有識,智勇雙全,和諸葛亮連手打敗了曹操;我也很喜歡曹操,他雖然跟諸葛亮是敵人,但他也是智勇雙全的一名武將;徐庶他原是劉備的.手下,但由於曹操將他的母親抓走,他便去救他的母親了……

這本書裏面講了許多三國時期的故事,裏面有許多那時的人物,希望大家都來讀一讀這本書!  《三國演義》這本書寫得非常精彩,裏面的英雄多得不得了。我在裏面看到善於聽從別人正確提議的劉備,不像有些英雄只爲個人主張不聽從別人正確意見,最終導致大敗。  還有機智、用兵如神的諸葛亮,蜀軍在諸葛亮的計謀下,幾乎都是連勝,而不像呂蒙只會硬拼沒有計謀。  這本書寫出了將士們的武藝高強,樣子、語言描寫得很仔細,還寫很多人的機智,以及每個國家都有一位精忠報國的將士……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之中有一位智者,他未出茅廬救知三封天下,他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後把諸葛亮請來當了軍師。後來,劉備與吳國的.周瑜合作,共同對付曹操,其中一章我銘記在心《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量軍事時提出來了讓諸葛亮十天趕造出十萬支箭,並說不要推卸,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周瑜跟魯肅說,他要故意延遲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魯肅被諸葛亮請來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三十個士兵,做一千多個把子放在船的兩邊船要用清布羅子遮起來,魯肅答應了。

前兩天沒有動靜,第三天諸葛亮和魯肅一起上江取件,這是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靠近曹軍水寨,曹操不見虛實,不敢出動,只好射箭。就是這樣,只過了一會兒時間,就有了十萬支箭。魯肅把借箭的過程告訴了周瑜,周瑜讚歎不已。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我有一個好朋友,它不能陪我說話,不能陪我玩耍,但它卻能帶給我許多知識與歡樂。它就是我的一本課外書,名叫《三國演義》。

爸爸剛把《三國演義》這本書買回來的時候,我才二年級,識字不多,看起來很費力,因而我並不太理睬它。

不知從何時起,我漸漸喜歡上了它,現在已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一有空,我就把它捧在手上,鑽進它的懷抱,傾聽它的講述。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常常浮現於眼前:密集的曹箭一支支插在了諸葛亮的草船上;危急時刻,諸葛亮獨坐城樓,悠閒地彈琴;爲了國家的安危,年過七旬的黃蓋忍受着皮肉之苦……

看的遍數多了,我有時不知不覺進入了角色。一次和同學追逐時,我不禁大呼:“曹賊,哪裏逃……”周圍的同學聽了也跟着我喊:“曹賊,哪裏逃……”快樂的喊叫聲在校園裏迴旋飄蕩。

上學期,我班在拔河比賽中敗給了306班,我又不禁嘆了一句:“沒辦法,東風有意便周郎。”站在一旁的老師摸了摸我的頭,衝我笑了笑。我知道,那一刻,我贏得了老師的喜愛,我的.心裏甜蜜蜜的。

《三國演義》,我的好朋友,謝謝你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謝謝你帶給我無窮的知識與快樂。

《三國演義》讀後感8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多個鮮明人物形象。發生了一系列故事,比如說: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等一系列的故事。

《三國演義》裏面有幾個非常有名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桃園三結義和羣雄割據中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裏面還有幾個武藝高強而有心胸寬廣的'人物,就是劉備,張飛,關羽,趙子龍和諸葛亮這幾位人。劉備愛惜人才待人友善,而張飛雖然有一些魯莽,但是他武藝高強。而關羽,很重義氣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自己的兄弟,所以被稱作義絕,而趙子龍也是劉備手下的一名大將,武藝高強可以打敗張飛,也很重義氣而且有勇有謀。而諸葛亮則是劉備的軍師,雖然不會武功但是料事如神,被稱作什麼絕我也不大記得了。而曹操就是奸詐狡猾,叫作奸絕。我最喜歡趙子龍因爲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

從這些人的性格里可以看出,這些是什麼人,我希望大家不要成爲曹操和有勇無謀的人。而要,變成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算是一本人盡皆知的一本書,對於它的讀後感我也寫過很多篇。對於這一次的易中天品三國我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原來我們一直唾罵的曹操也是個好人。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編寫的一本書,很多人都很喜歡,可既然是小說,那麼內容必定有所改編,可能少數內容與歷史不符合。比如說對曹操個人才德的完全否認,比如說對諸葛亮的略神化,都是不合歷史的。不過其中的英雄也是另人敬佩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青梅煮酒與劉備共飲,曹操問:劉兄你覺得這世間誰纔是英雄?劉備將孫權等人一一說來,曹操都說不是,然後曹又言:今英雄你我二人也。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人生死之交。三顧茅蘆的求才之誠心,諸葛的忠君,死而後己。周瑜的'聰明才智卻因無歷練而被氣的吐血。

三國人物豐富多彩,爲謀天下不惜對兄弟下手,身在亂世非有一能而不可活。易中天認爲關羽能獨擋一面是個人才,他認爲曹操有才,也很溫柔,待丁夫人很好。但歷史總是由勝利者寫下的,曹操有才也只能被人評爲奸臣,戲臺之上也是個白臉。對於三國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三國演義》就是羅貫中對三國的看法,易中天品三國,那便是易中天先生對三國的看法。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在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那個大智大賢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深謀遠慮,這一點在書裏的一篇叫做草船借箭的文章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多謀的諸葛亮出出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爲名生出一計,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十分狡猾陰險。然而,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地答應了下來,趁着大霧漫天,用草船在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任務,使得周瑜的陰謀又一次破產,從而進一步揭露了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看完了這個故事後,我想人千萬不能有妒忌的心理,尤其是我們這些學生,看到比自己好的不要只顧妒忌,而應該多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這樣來提高自己的成績,那纔是正確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在假期裏,我讀了許多的書,有《昆蟲記》、《水滸傳》、《岳飛傳》...但在這些書中我最喜歡《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它集中地描寫了三國時期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在軍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的種種鬥爭,鬥爭的方式有公開的、有廕庇的。經過這些鬥爭,作者提醒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人民在騷動時期的`災難和痛苦,也表現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和嚮往,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團結、請求戰爭統一的願望。

在衆多的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仰的人是趙雲。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趙雲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在長阪坡單騎救主時,他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衆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我信服趙雲,信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無畏的膽量,信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肉體,更信服他的忠義。

我喜歡讀這本書,這本書百看不厭,裏面的每個故事妙趣橫生、活靈活現,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說實話,我一直認爲劉備是個僞君子,但有時候我有覺得他還有幾分真實存在的仁義之心,例如三讓徐州的故事,就是劉備與陶謙的君子之風,劉備答應救徐州,並沒有要徐州,陶謙覺得劉備不乘人之危,實在是難度,而且也只有劉備能夠讓徐州得到安寧,因此將徐州讓與劉備。

三讓徐州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的故事,發生在劉備出道創業初期階段,這個故事能給人很多想法,特別是對於時勢的觀察和把握。

這個故事的出處是在三國演義小說的'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故事背景: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爲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捲財物而去。於是曹操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以爲父報仇爲名,發兵攻徐州。當時曹操不日將圍困徐州,陶謙爲了徐州百姓不受屠戮,請北海相孔融及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呂蒙,字子明。在麥城侮辱關羽,使關羽自刎。在破關羽的慶功會上,被關羽上身,對領導大爆粗口,後悔致死。

在這裏先給大家講一個《老孫勸書》的`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有一猛將,非常善於打仗,卻沒有文化,他就是呂蒙。呂蒙打仗往往靠蠻力獲勝,不用腦子,這就是他沒有文化的原因。後來孫權注意到了,他對呂蒙說:“阿蒙呀!你打仗往往靠蠻力獲勝,你看,上次三十萬幹曹軍十萬,人家還剩一兩萬人,我們竟然只剩十幾萬了!呀!所以,我決定勸你讀書。”聽完這番話後,呂蒙內心十分糾結,也十分懺悔。(他對不起兵將們呀!)他在糾結,如果他自己讀書了,誰來練兵?所以他做了個十分偉大的決定,半夜讀書,白天練兵。之後,魯肅見到了他,與他暢談起來,魯肅感嘆道:“看來你已不是原來的吳下白阿蒙了!”

關羽被呂蒙在荊州追着跑着時,不禁感嘆道:“我堂堂武聖怎會落得如此下場?”最後,關羽被呂蒙包圍在麥城,身邊只有關平在恐嚇吳軍,其他全都跪地投降了。呂蒙說:“哎,關小羽,你不是什麼武聖麼?繼續裝一個給歐巴看看!”關羽氣得拔出一把短劍,自刎了。

呂蒙本不因死的,一千八百年前的呂蒙的死,至今是個謎,他爲何會被關羽上身?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一書,說實話,頭是暈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印象稍微深刻一點的還數以下幾位。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我最愛看的書是《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講了蜀國,吳國,魏國,三個國家的形成與滅亡。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是孩子成長必讀的書。

一談到三國演義,我便想到強大的五虎將,分別是“關羽。趙雲。張飛。馬超。黃忠,俗話說:看三國,流眼淚,爲古人擔憂。”這句話的含義十分深,只在一次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終於體會到了,那是司馬已被諸葛亮用火團團圍住,那是我心急如焚,這樣一個有才能的人竟被白白燒死,真是可惜!不過就在這是天降大雨把火撲滅了,幸好幸好,就是這場大雨才讓司馬懿撿回一條命呀!

黃忠十分英勇,雖然年齡已老,但是銳氣勢不可擋的,想起他活着的時候,殺死了多少敵人的大將。還有一次,趙子龍爲了救阿斗差點喪命,還好張飛及時趕到,救了趙子龍,張飛倒豎虎鬚,瞪着睜環眼,手握丈八蛇矛,大吼一聲:誰敢決一死戰,聲如巨雷,嚇得曹軍腿發軟,後來連喊數聲,竟把曹操身邊的`大將夏侯傑給嚇得肝膽碎裂,曹軍連忙逃跑了,可見張飛身上隱隱有着殺氣。

《三國》裏的故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講得完的,只有走進它,親身感受它,才能領悟到它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