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

《命若琴絃》,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是一種悽慘絕倫的感覺,琴絃該是多麼的脆弱,命在一線間,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呢!

讀完《命若琴絃》全書,知道這個命其實是一種希望。講的是兩個瞎子討生活,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自己只要彈斷千根弦,就可以把自己師傅放在琴盒裏的藥方拿出來,吃了藥,自己就可以看見這個世界了。憑着這樣的一種信念,老瞎子認真的彈每一次琴,終於達到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裏的藥方去抓藥,可是人們卻告訴他,這是一張白紙,老瞎子頓時懵了,如果不是有個徒弟在身邊,他一定沒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爲某個姑娘,沒有生的慾望,結果老瞎子告訴他,自己記錯了,其實師傅說的是1200根,我是沒有希望了,可是你有,只要你彈斷1200根弦,一定是認認真真彈的,就可以拿着藥方去抓藥,你就可以親眼看看這個世界了。故事情節很簡單,讀來卻很震撼。想想每個擁有明亮雙眼的人,在他的內心深處,何嘗沒有瞎了的那隻眼呢,生活很迷茫,沒有方向。

小時候,我們的那個藥方就是好成績,只要考試考好了,什麼都有了。拼命努力學習,就是要跳出農門,不再和那黃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點起牀,僅僅是揀一些別人割剩的麥子,不用這兒放假,那兒就到田裏點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風吹,夏天被玉米葉子割傷稚嫩的小臉蛋,那個小小的我,長得和玉米差不多高,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將頭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過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癢。那時心中只有一個目標,不停的做題目,不停的背書。

晚上11點,全家人都在睡夢中,我依然是站在門前,看看遠處的莊稼,回過頭又繼續學習。終於拿到那個藥方了,才發現,那個藥方上面還有許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於是,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前行,等我們終於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發現,那不過是一張白紙,而我們也走過了整個人生。

我們都是那彈琴的人,我們期待着早日彈斷那一根根琴絃,其實絃斷了,我們的心也就斷了,最好的生活,大概還是享受彈琴的過程吧!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2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故事講的是: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懷揣着美好的願望,說書爲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彈斷1000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癒自己的眼睛,好親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愛情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和心愛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當老瞎子真正彈斷1000根琴絃,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的時候,才知道那所謂的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絃斷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絃,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此時的小瞎子也正因心愛的姑娘遠嫁他鄉而痛不欲生。失去愛情的小瞎子渴望獲得光明,爲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用師傅的方式將藥方封進琴槽,並告知只要他彈斷1200根琴絃,就可取出藥方治病。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這句年幼時師傅臨終說的一句話,老瞎子在這一瞬間才深深的領悟,目標只是虛設,但卻是祖孫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800-1000-1200根斷絃支撐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希望,支撐着他們的夢想,正因爲有了這個夢想,所以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現實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努力奮鬥着、拼搏着,也是爲了我們心中設立的目標。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讓我們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3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說清命是什麼,但我們可以打個比方。有人把生命比作一條河,比作一首歌或一臺戲,而作家史鐵生卻用一個看似荒誕卻充滿哲思的故事告訴我們:命若琴絃。

故事的開端這樣寫道:“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爲生。”這裏的老少兩個瞎子便是故事的主人公。老瞎子是師傅,幾十年來他一直沒有忘記他自己的師傅的叮囑:只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就可以把琴槽打開,取出裏面治眼瞎的藥方,然後重見光明。爲了這個平生夙願,老瞎子馬不停蹄地向前趕路,說不定彈斷一千根琴絃的地方就是前面的野羊坳。而作爲徒弟的小瞎子就沒有師傅那耐性了,他一會兒追野兔,一會兒聽電匣子裏的廣播,特別是到了野羊坳後還被小姑娘蘭秀二吸引住了,心思根本不用在說書彈琴上。終於隨着最後一聲琴響,老瞎子的第一千根琴絃斷了。他迫不及待地拿出藥方去抓藥,卻被告知所謂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失魂落魄的老瞎子在雪地裏找到了因蘭秀兒出嫁而傷心欲絕的小瞎子,告訴他要彈夠一千二百根弦才能抓藥,是自己記錯了。於是故事又回到開始。

這是史鐵生的小說中爲數不多的含義比較淺白的一篇,或許是因爲文中所揭示的哲理是我們早已明白,並且需要的。人活在世上,有理想,有目標是無比重要的,理想是人生的航標,有理想,人就有向前的動力,又振作的勇氣。對於瞎子來說,重見光明正是最大的理想。老瞎子正是懷着重見光明的理想,纔會心無外物地彈到最後。即使當他發現藥方是一張白紙時,憑着一個做師傅的對徒弟的無盡的愛護與責任,他也能鼓起勇氣,編造出一個善意的謊言,讓小瞎子也能朝着目標前行。

這個故事沒有拮据,激昂的琴聲會永遠載着一個接一個的目標響下去。瞎子們不一定能重見光明,當最要緊的是必須記住:人的命就像這根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因此只須“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4

莽莽蒼蒼的羣上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躥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爲生。

師傅是一個年近70的老朽了,而徒弟僅僅17歲,註定他的青春要隨着老翁奔波了,去不斷闖蕩,找到真正屬於盲人的在那個年代的生活。

師傅在前,徒弟在後,看看前面的路,崎嶇不平,山峯險峻,溪流無數,叢林似有似無,無論路有多麼艱險,他們仍義無反顧的向前,爲了掙得生活的資本,必須乘這個時候來到村裏,因爲這個時候的村民都無所事事,尤其晚飯後都無事可做,每個人都早早的來到了村裏人煙不稀少的“聚會場所”。他們爲了聽書,所以這一老一少就必須去彌補村民心靈的空虛。跨越了時空,走過了千山萬水,終於在晚上來臨之前來到了這個小村——野山坳。他們在不僅之前來到過這裏,不料十七歲的他早已聞到了熟悉的氣味,心中無限的興奮難以言說(因爲就要見到久違的姑娘了,這個年齡是個發情的季節啊)。他們仍舊住在那座早已無人煙的廟裏,廟裏的三座神佛早已沒有往日的光彩,好像褪去了五彩的衣冠,裸露在世人的眼前,放佛受懲的孩子,面帶一臉的無辜。

師傅的師傅爲了彈斷1000根琴絃,便可以第一次看到人間的五彩繽紛,完成終身唯一的願望。可結局是悲劇。現在身爲師傅的老朽想要看到世界,渴望看到自己的土地,看到徒弟,看到……就在來到野山坳不久後的一天,師傅彈斷了第一千根琴絃,可此時徒弟重病在身,只好隻身離開,打開那個所謂的深藏的只有親自彈斷1000根琴絃的藥方,師傅是進城取藥了。最終師傅失望的在藥方門旁做了幾天幾夜,或許是幾個世紀吧,我們無從知曉。師傅已經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因爲那張紙空白的讓他難過,讓他絕望,更多的還是不願意去相信。爲了見到徒弟,努力讓年老而又虛弱不堪的雙腿支撐起弱不禁風的身體。歷盡千辛萬苦才抵達了目的地。可徒弟因爲那個妞子出嫁了,而且是嫁到了山外,可那個人卻不是自己,這樣的痛苦偏偏讓一個剛加冠的孩子去承受,太過於殘忍,如同我們仔細心去欣賞一個外表醜陋切內心無比虛僞的人(改自史鐵生的文章中一句話)。此時徒弟早已不知離開這裏去哪裏了,或許是天堂,抑或是地獄,也可能是勇敢地活着,只是遠離讓他傷心的地方。

皇天不負有心人,師傅終於在一個雪堆裏找到了他,他是想凍死在雪中,也死得乾淨。這時候師傅跟他講了生活要有希望,關於琴絃,可騙了他,說只有彈斷1200根弦纔可以看到世界呢。師傅依然如此樂觀的告訴徒弟去樂觀的生活。

我從文中得到的主要是樂觀生活的態度,其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目標需要我們去實現,可有太多目標當我們真正實現的時候才發現它是如此的毫無意義,讓我們痛心疾首。總之,一句話,勇敢地樂觀的大大方方的活着便是對自己最大的回報。也許有一天想想,《非誠勿擾2》中一句經典的臺詞是有刻骨銘心的意義的——活着是一種修養。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5

那是兩個瞎子,一老一少。

老瞎子帶着小瞎子不知道趟過多少條河,翻過多少座山,走過多少個村落,度過多少個苦澀的黑夜……

現在他終於撥斷了第一千根琴絃,他終於能夠看看師父留給他的復明藥方了。

那其實是一張白紙,他哭了,他看着那張白紙哭了,他看着那張白紙哭了幾天幾夜。

我看着他在哭,我知道,這是一個讓他無法接受的事實,可想而知,當一片綠葉從生命的最開始就沒能夠享受到陽光的愛撫,那種心情和從未選擇儘早凋落於地下的勇氣是帶着無奈的,或許是和着血的。可想而知,當一隻快要縱崖而下,羽擊長空的雄鷹,突然間被身後的獵人用子彈打穿胸膛而跌落懸崖,也許這並不只有不幸,是命運的無情與冷漠,冷漠到捅破了那個理想的泡泡。但也許我並不知道,我不知道這張白紙帶給他的其他感受,因爲他的生活我並未經歷過,甚至未曾感受過,因爲我的心思還遠不及他的深。

在人的一生中也需要白紙,可以是一張,也可以是多張。但你並不知道那是白紙,你只知道它是你過好充實的每一天的動力,是你努力不懈地奮鬥下去最充分的理由。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向那張白紙輸入你畢生的激情與熱血,你給它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甚至連愛情和生命,你都甘願爲它所付出。

也許你辛苦了一生都不知道那其實是一張白紙,因爲你的心裏那已經不是一張白紙而是用你生命中的每一秒鐘和身體內澎湃的熱血所編織而成的一幅最感人的畫卷,但其實那還是一張白紙,一張真正的白紙,看似無色,其實有色,看似無字,其實寫滿了字的。也許是歲月的風沙阻止你看清上面那一行行無色的字,恐怕你心酸,但如果當你真正看懂了上面的字,你會清楚地明白:原來你這一生就是一張白紙。

老瞎子的事也讓我明白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堵砌得完美的牆。牆上是始終都會有裂痕,只不過有的裂痕小的罷了,所以人只能帶着裂痕去生活。人也必須努力去超越那裂痕,去戰勝那裂痕,在裂痕的生活中得到意義。當老瞎子把真相隱瞞之後,小瞎子也擁有了一張白紙,他的人生也開始有了新的裂痕,老瞎子知道這裂痕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這脆弱的琴絃上,寄託在這一條深深細細的裂痕裏。老瞎子做到了,因爲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人生本來就有困境和殘缺,如果沒有孤獨,愛就失去了意義,如果沒有慾望的痛苦,就得不到實現慾望的快樂,如果沒有人生的白紙,就永遠只是看到多色的世界。生命的殘缺,看似困境的困境,都是爲了能讓你更好地戰勝自己,領悟生命存在的真諦的一陣助力的風。

“活着就是爲了活着。”讀着史鐵生的作品彷彿也看到了他的面容,他的那顆生活的心,更是一個永不向生活屈服的靈魂。感動着的是活下去的理由,活下去的自信。他用他的文字證明了“人活着所應擁有的理由,他用他的光亮又照亮了一條通向人生象牙塔的道路。

那是兩個瞎子,一老一少。“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但這條河有它向前流的理由,有它向前流的方向,它爲它的生命尋找,爲它的生命去證明,爲它的白紙而不息。如果你是這條河,你是否有你要尋找的那張白紙呢?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6

史鐵生說生命是一條河,生是此岸,死是彼岸。那就讓我們暢遊這條生命這河以拯救我們的魂靈。

史鐵生,18歲下鄉,20歲就要靠輪椅生活,以後又有種種病患,他是一個很獨特的作家。《命若琴絃》是史鐵生1985年的作品,裏面講的是一老一少兩個瞎子的故事。爲了生存,三絃琴幾乎能說是一代一代傳下來,他們跋山涉水,延續着似乎並沒有多少希望的生命和生活,老瞎子終於在無限的期待中彈斷了第1000根琴絃,打開了師父臨終前告訴他的治好眼睛的祕方,大老遠跑到市上的藥鋪,卻被告知那只是一張白紙,於是人他終於明白了爲什麼師父臨終前解釋自己爲什麼沒有治好眼睛:他必須彈斷1000根琴絃,可是他卻記成了800根,所以還是沒治好。在痛苦之後覺悟,於是在最後告訴自己的徒弟小瞎子說,該彈斷了1200根才能作爲那個神祕藥方的藥引子。————-他記成了1000根,所以沒有效了。這中間穿插的是小瞎子與一個鄉村少女的朦朧的愛情,當然,這個愛情是悲劇。

“茫茫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躥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這是一個平和的開始,甚至讓人感覺這應該是寫一個世外的故事,或者傳說。應該說這是一個寓言式的故事,不是真實的。就像他用了同樣的話結尾一樣,更顯出他的寓言意義,因爲只有童話裏纔會有這樣的開始又呼應着像“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之類的話。

一種信仰式的目光,奠定了整篇小說的基本格調。深深的宿命感,淡淡的憂傷加淡淡的樂觀。

一部文學作品,是寫作筆法老道還是哲思驚人,與作家天生的才性有極其密切的關係,而史鐵生的小說並不能像我們讀蘇童的作品能夠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作家作爲天才的小說家的天分,對於文學,他並不是一個天才。應該說,這部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是達到了一種文質和諧境界的,儘管就像中國畫,在加入很強的書法詩歌成分之後究竟是加強了畫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還是削弱了畫作爲畫的特質很難說清楚。他的文學似乎也並沒有達到完美,如果說讓人流連,那更多的還是靠着那個“質”。不能不說,在《命若琴絃》中,我再次看到了文以載道的風範。

我想通過一篇看到的對這個小說的評論展開我自己的看法。說到小瞎子跟蘭秀兒的愛情,那篇文章中說到:“調動全身心的因子來體驗他們的生活愛情及鳳凰涅槃”,而我卻覺得,除了在童話裏有他們的感人之處,一旦放入現實就失去了說服力了。首先小瞎子對蘭秀兒的愛情自然是出於一種內心的喜歡,但是正如老瞎子說的,“這孩子到了要想那些事的年齡,非得有一段苦日子過不可了”,更多的是一種需要,有心靈的,也有生理的。而蘭秀兒對於小瞎子也許只是好玩,至於愛情還真是難說,她嫁到山外,也許是由於不自知,可是又怎麼知道她同樣是嚮往那山外的世界呢?若要她在小瞎子和山外的世界二者選擇,同樣難說。當然,對於史鐵生這篇小說,這些追問都是不必要的,他只是借愛情這個幌子,賦予了小瞎子一次痛苦,然後再告訴我們應該有超脫的態度看待痛苦。

文章寫道:“正如那必須彈斷的琴絃,經歷挫折越多,離生命的意義也就越近。或許人生的全部含義便是不斷承受苦難。琴絃只有繃緊了才能彈響心曲;生命的起點是追求,終點是生命的意義,追求的過程便是那繃緊神經所經歷的苦難挫折,是那些彈斷。”

我不同意這種看法,琴絃的彈斷就只爲了彈斷的本身在,沒有太多挫折的含義。在我看來,生命的意義既不在於經歷挫折也不在於不經歷挫折,如果有選擇的可能誰會選擇去爲了那個虛設的“生命的意義”以及“人生的全部內涵”而讓自己辛苦呢?所謂別無選擇就是這個意思。史鐵生用琴絃來說明“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我換了一句更明確的.說法:目的是虛設的,但是我們需要靠它活下去。我之所以說彈斷琴絃不是在講經歷挫折,是因爲生活並沒有目的,挫折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沒有意義。由此以前我們爭論的問題,諸如是逆境讓人成才還是順境更讓人成才,早已經失去了意義,甚至連成才本身也已經沒有意義,我們需要的首先是活下去的勇氣。我覺得我這樣解釋史鐵生的話更符合他的哲學,在他以後的訪談錄中,我看到有一次他特別提到了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說一個女的想自殺,卓別林說了句“你着什麼急啊?”他說他對這句話特別欣賞。而且看得出來,卓別林的喜劇對他的影響很大。足以看出他對生命對活着的基本態度。

最深的感觸仍是他的那句: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要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而且明確無誤地說出來,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很多時候我們面對同樣的困惑,自我安慰都只能是暫時的,這種空虛和虛空感強烈地攫取着我們的精力,衝擊着我們的靈魂,當史鐵生一語點破的時候真有茅塞頓開恍然大悟之感。我絕對不敢說“於我心有慼慼焉”,說這話太自負,太不對他人的智慧負責任。

我不祈求救贖整個世界,我只想救贖我自己。理解史鐵生,理解他作品也有一個限度,如若逾界,人很容易隱入悲觀主義,而陷入悲天憫人的境地不能自救,就是最大的悲劇了。那麼還有什麼是不能放下的呢?所謂去留無意、寵辱不驚。慶幸《命若琴絃》告訴了我一切就是這樣簡單。

一切就是這樣簡單,把每一件小小的目的完成了,做好了就行,生活是一種完成。面對艱難和順利都請安之若素。

如果你在追問生活的爲什麼並且感到答案的不滿意,那麼請你記住這句話,目的是虛設的,但是我們需要靠它活下去!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7

“無所謂從哪裏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命若琴絃》告訴我:這就是人生。

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命若琴絃》的開頭如是描述:“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爲生。”一個簡潔的開頭,卻充滿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開頭,故事已經成形:兩個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羣山之中,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爲生。他們一前一後走在迂迴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後走在人生的崎嶇小道上。一前一後,小瞎子正沿着老瞎子的腳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經的傷痛:一個受到命運不公對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運的同情,他們所謂的愛情也只是曇花一現,註定是一個悲劇——蘭秀兒最後嫁給了別人。而老瞎子也經歷了他師傅曾經經歷過的被崩斷心絃的痛苦時刻: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絃,取出治盲藥方,爲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可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後才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是一張白紙,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曾經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於是,我們看到的是:老瞎子踩着老老瞎子的腳印,小瞎子又踩着老瞎子的腳印,小小瞎子又踩着小瞎子的腳印,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於此,我們不得不稱讚構思的巧妙,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瞎子的一生,許許多多瞎子的宿命,現實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

“幹嘛咱們是瞎子!”“就因爲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於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它。至於怎麼來接受已成爲事實的事實就得看你怎麼看,怎麼想,怎麼選了。“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一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這時就看你願不願意爲自己的心絃設定兩個端點了。目的本來沒有,這需要我們來虛設。“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如果目的不明確,心絃就拉不緊,那麼心曲又如何奏響呢?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絃繃緊,因爲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傷心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隻靠想象描繪出來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絃一下子震斷了。可是,這就意味着他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當他穿梭於大山爲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裏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纔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當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也許你們會認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爲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曾經體會過什麼,得到了什麼,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爲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麼,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助、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足夠了。“無所謂從哪裏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彈好了就夠了”。

這時,不禁令我們想到:其實瞎子的瞎與各人自身的弱點是多麼的相似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無奈,重點在於你是怎麼對待它,怎麼使你的不幸在心絃奏出的樂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裏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幻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不也是一無所知的嗎?那我們是怎樣在我們人生的白紙上描繪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着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同”。盲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願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侷限於眼前的黑暗——描繪出來的也只能是黑點,只是在原地害怕與失望。已成爲事實的事實,害怕與失望、抱怨又能改變什麼呢?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心絃兩端的點設好,將心絃繃緊,奏出屬於你自己的生命獨特之曲。這樣才能在黑暗中、在絕望中,找到指明燈,找到動力,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走出絕望,繼續生命之途。記得有人跟我說過: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圓,從起點出發,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當你一出生,你的圓就開始畫了;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大,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小,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麼,這也是個人獨特的地方。怎麼才能圈住屬於你的精彩呢?也許我們可以在某一線段(人生的某一時期)設置兩個端點,完成一個再接着另一個,也許這樣我們能走得更遠,圓畫得更大,圈住的東西更多,收穫到的也更豐富多彩!

小說中除了內容讓我們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讓我們思考外,它的結構之美也是讓我們陶醉的!

小說的開頭“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爲生。”和小說的結尾“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前後照應,使小說瀰漫着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接受命運的拷問。穿透力極強,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裏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

“他本來能彈上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要不然他就能彈斷一千根。”與“是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相互映襯,從而彌散出一種悲涼與無奈,不禁讓人流下同情的淚水,也深深體會到老瞎子的良苦用心,同時也緊扣主題——命若琴絃。

總的來說,《命若琴絃》給我們展示了文學之美,也爲我們帶來了對人生、對生命、對命運的思考……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8

寒假看了看史鐵生的書,感覺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拙筆之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些思考。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己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爲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着三絃琴,說書爲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愛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師父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裏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當小瞎子聽出師父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裏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爲他的師父小瞎子的師爺曾經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老瞎子當然相信師父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爲了達到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這裏,因爲這裏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起聽電匣子(收音機),談天說地,都想成爲唯一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知道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後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終於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啓程拿藥了。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爲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師父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天只是抱怨哀嘆自己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己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後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着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9

一曲一亡魂,一弦一情深。一人一世界,一念一乾坤。

莽莽羣山走來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說書爲生,爲一千根斷絃換得的藥方。小瞎子歷了情劫,老瞎子渡了心劫,絃斷了,人走了,一切都回到了原點。莽莽羣山走來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說書爲生,只爲一千兩百根斷絃換來的藥方…………

活脫脫的一場悲劇啊。小瞎子動了情,蘭秀兒卻走了;老瞎子大半輩子的苦苦追尋,藥方卻是一張白紙。悲劇而又現實,人生十九不如意,事與願違纔是常態。若既已知無可挽回,就不要自怨自艾,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於平靜,我們纔會真正懂得放棄其實也是另一種美麗的收穫,往昔皆須盡,接納現在便已足矣。

“他本來能彈夠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是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一代又一代善意的謊言,支撐了一代又一代說書人的生命,帶着信念扯緊心裏的那根線,才能奏成叮叮噹噹的生命樂章。代代說書人把命附在琴絃上,翻山,走路,說書……興奮而又憧憬,最終也只會在死去的一剎感嘆沒有得到藥方的遺憾。虛無的藥方只是一張白紙,但他卻能給說書人帶來斑斕的一生。這就是目的和信念的力量。我們心中都該有一條心絃,自追求而起,以目的爲止,悸動着我們的一切努力和追尋。人生宛若皚皚雪山,我們是攢動的小黑點,唯有目標能在這漫天風雪中開出一條生路;人生宛若碧海波瀾,我們是無帆的船,唯有目標能帶我們迎風啓航;人生……

他們回到了原點,卻再次踏上征程,他們彈斷了琴絃,卻再次繃緊了心絃。終是瞎子斷了弦,既是恩賜也是劫。終是心中有了弦,煙海無涯也向前。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0

人生路上,我們追逐的,是太陽。――題記

《命若琴絃》,琴絃是命。瞎子的信念,便是彈琴。那麼,我們呢?有的人的目標,像風一樣,因爲碰了壁,輕易地改變了方向,變幻不定。從堂皇的天宮,落入凡間,最終墜入深淵――掉進了炙烤不斷的地獄。於是,志存高遠變得甘於平凡,最終自甘墮落。

有的人的目標,似雲霧一般,虛幻飄緲。付出與夢想成反比,已是渺若塵埃,仍心想着宏闊宇宙。這種人,志在千里,可是自己壓根不願擺脫槽櫪――他只想着享受馬料,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做着白日夢,“真正成爲”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爲這兩類人感到悲哀,並衷心勸告:

人的目標,應該像太陽,永遠的東昇西落,即使有烏雲密佈的時候,請相信,萬丈金光潑灑的景象會降臨的。旭日東昇,我們能夠感受到夢想的活力,觸摸夢想的溫暖;日至中午,你能摸到願望,發現它的絲滑,從手縫間穿過;日落西山,你能看到漫天繁星,他們是陪你逐夢的路邊美景。

夸父逐日,也許我們的腳步永遠追不上夢想,也許我們的慾望早已飛出天際,但是請你正面巨浪。夢想實現不完有什麼關係呢?只回首你走過的路,不願辜負,過去那個對你滿心憧憬的少年,逐夢,我們不能止步,更不能退縮。至少,別悔恨:我本可以!

某電影臺詞這樣說:“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努力了,卻沒有收穫,那就再努力一點。”瞎子彈斷1000根弦,這種執着,這份持之以恆,我們有嗎?

太陽,燃燒自己,所以發光發熱,因而纔有了生機勃勃的地球。瞎子說書,一世不見人間,但讓世間閉塞山村歡笑不斷。我們常常懷疑活着的價值所在,殊不知這個價值就在於你對他物無私,無償的奉獻。

夸父逐日中,有明確的目標,有不懈的奮鬥,有不凡的價值。琴絃是命,逐日是命。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1

琴絃彈了半百年,方知人生堅守是清明。——題記

老瞎子本以爲彈斷一千根琴絃作爲藥引子,便能夠看見這大千世界,當他滿懷希望彈斷一千根琴絃拿着藥房去拿藥時,卻纔發現珍藏已久的藥方是一張白紙,可它卻又像師傅告訴自己一樣告訴小瞎子說自己記錯了數字,應是一千二百根,便將這份藥方又傳給了當初的自己現在的小瞎子,生命也就像琴絃一樣,會永遠繃着希望和美好,哪怕被彈斷了,只要發出過如鳴佩環的聲音,便無怨無悔。

人生是一場修行,學會接受。接受生活給予我們的東西,或甜蜜或苦澀,或順利或艱辛。師徒二人失去了黑而明亮的雙眸,只能看到空洞的世界,他們仍不停的尋找光明,他們的生活依然充滿希望和樂趣。師徒二人在水塘裏愜意的洗澡,享受每一個夜晚聲嘶力竭的說書,享受人們的掌聲,大家的挽留,即使在破廟中,師徒二人仍相互關心溫暖彼此,是他們勇於接受才讓平凡而渺小的人生在打開琴匣的那刻綻放,如驚鴻一般短暫,如夏花一樣絢爛,在時間留下了奪目的光芒,我們正在修行,方請行路人們在路途中學會接受,最後的最後做到寵辱不驚,去無留意,纔是生命繁華落盡的平淡。

人生是一場修行,學會執着。縱然執着追求需要付出太多的心血,若沒了執念的指引,又該何去何從?或許你執着一生卻仍然一無所獲但你體驗到了執着的過程,正如老瞎子一樣他堅信了半生彈斷一千根琴絃就可以治好瞎眼,所以他執着的練琴說書,雖然結局不過是個美麗的謊言,但他也明悟了執着的結果並不重要過程纔是無價珍寶,倘若他從一開始便放下手中的弦,他的人生也不知道又會是一幅怎樣的慘絕模樣,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數,也未知終點在哪裏,但你有多執着,人生之路就有多遠,把握不了未來,但我們可以把握住現在。

“路是時光的命脈,通向不知名的路口”天地曠遠,世事薄涼,輾轉經年間踽踽獨行的腳印通向未名的遠方,心,是司南,指向自己最嚮往的地方,指向赤手空拳來到人間的自己爲尋找那片海而不顧一切,指引行過平坦大道,陡峭山峯的自己行至無疆,夢在遠方而路在腳下,也在心裏,心中有譜,命運之弦才能如願以償,或氣吞山河,或婉約雅緻,但終歸是自己的選擇,是自己理想中的模樣,如此不負韶華。

人間驕陽正好,風過林梢,我正當年少,懷着希望前行,披荊斬棘。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2

很多時候矇蔽我們雙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執念。——題記

這是一個故事,也是無數個故事。大多數人管這些無限循環的故事叫“輪迴”,但我以爲這不過是身陷囹圄的靈魂在受刑,永世不得超生。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他們每人帶着一把三絃琴,說書爲生。他們東奔西走一輩子,只爲彈斷足夠的琴絃作爲藥引,以求治好眼疾,重見光明。你以爲這是溫柔的童話?不,這是殘忍的現實。到頭來,老瞎子的藥方是白紙一張,小瞎子的蘭秀兒嫁出山外,失了目的,斷了追求,奏不出生命的絃音,兩頭空空。最後呢?老瞎子悟透了,看穿了,把藥方——活着的目的,生息的盼頭傳給小瞎子,這三絃琴就再奏起來,琴絃有一根根地斷了……

這個故事很好,這是身陷大山囹圄的“追夢人”的故事。史立茲說:“理想如星辰——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對這羣瞎子,抓藥治眼疾是他們的星辰,彈琴說書是他們的船隻,世人偏見是他們的動力,大山村落是他們的航程。一代代地傳承下去,依着對光明的慾望,流水般滾滾向前又隨暗流返回。

他們是幸運的。雖然也常認爲熱鬧與己無關而孤獨,但他們寄生命於三絃琴,保存了一份手藝生活的自尊。三絃琴和說書即是他們的命,靠這,他們搭火車去遠方,買電匣子,喜歡姑娘,尋取藥方……世界是黑的,世界又很多彩。“白晝之光,豈止夜色之深。”正常人難以體味他們翻山越嶺的歡樂,失戀的斷腸,聲音的敏感,深奧的哲學。每一任老瞎子終將明白:故事的結尾並不重要,生活唯一確保我們的就是死亡。所以我們最好不要讓那結尾,奪走了故事的光芒。

我無法預測這故事將走向何方,但我能確定,身陷囹圄,爲執念矇蔽的善意謊言是弱者的生存之道。我不希望,也不需要這樣的囚禁自我來求生活。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3

一口氣讀完《命若琴絃》似乎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着說不出的哀嘆,卻久久沉澱不出一個完整的思緒。

餘華說:“活着就是爲了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然而生活不會是一路陽光燦爛,當地獄般的黑暗猝不及防來襲時,活着的理由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經歷了愛的渴望與宿命的絕境的老瞎子正是抓住了師傅的那句“彈斷一千根琴絃,你就可以看得見了,藥方封在琴槽裏?”作爲救命的稻草,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用生命彈着三絃琴,彈着活着的理由。只是命運總是那般的捉弄人,殘缺的生命,註定是悲劇的,而悲劇的內容又是何其相似。當這個悲劇以喜劇的開始在小瞎子身上重演時,老瞎子的勸告,在小瞎子是師傅不懂箇中滋味的淡然一笑

張愛玲說,“路需要自己走過,才知對與錯,哪怕是繞了一個可笑的大彎子,仍會回到父母勸告的起點,作爲孩子仍舊願意去走那個讓自己吃盡苦頭的彎路。”小瞎子何嘗不是如此?當初的老瞎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老瞎子終於彈斷了一千根琴絃,終於能夠抓到這麼多年活着的理由的光芒時,才發現自己生命奔赴的理由竟然是一張白紙,竟然是虛無的,瞬間生命黯淡了所有的光芒??但是這個虛無的理由這個彌天大謊卻需要他繼續傳遞,繼續傳遞着謊言,甚至要加大能夠解開它爲謊言的籌碼。這個善意的謊言,只是爲了在虛無的生命裏找到其存

在的理由無奈的生命的韌度需要這個謊言的支撐。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象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殘缺的生命在這個謊言中繼續輪迴。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4

在《命若琴絃》中,講述了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懷揣着美好的願望,說書爲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彈斷1000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癒自己的眼睛,好親眼看看明亮的世界。老瞎子的師父臨終時告訴老瞎子: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復明的藥方,而他自己記錯了,只彈斷了八百根,所以不靈了。老瞎子緊記師父的話,彈了五十年,盼了五十年。小瞎子則是期盼着和心愛蘭秀兒幸福的生活。然而當老瞎子真正彈斷1000根琴絃,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的時候,才知道那所謂的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絃斷了。但是當他想起此時的小瞎子也正因蘭秀兒遠嫁他鄉而痛不欲生,想到了小瞎子的心情,老瞎子想到了“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這句年幼時師傅臨終說的一句話,在這一瞬間也深深的領悟了。於是爲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用師傅的方式將藥方封進琴槽,並告知只要他彈斷1200根琴絃,就可取出藥方治病。老瞎子沒有把藥方是一文空紙的事實告訴小瞎子,而是告訴小瞎子,是他記錯了,得拉斷1200根弦纔可以去抓藥方,琴絃數從1000增加到1200,不僅是數目的遞增也是生命的遞增。這番“美麗的謊言”,給予了三代人活下去的希望。讓這三代人爲了這個希望去拉緊琴絃,彈奏下去……

餘華說:“活着就是爲了活着。”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卻並不如容易。生活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希望。對於老瞎子來說就是琴匣裏的張白紙。老瞎子一生的精彩,全來源於那張白紙。或許對於我們而言也是如此,當我們驀然頓覺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不過是一張白紙時,我們該爲了什麼而生存呢?

其實,就如同史鐵生所言的,生命的意義在於其過程,《命若琴絃》中,老瞎子和小瞎子正是在日奔波忙碌地彈弦說書中發現了生命的價值和快樂,所以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因爲人總是要死的,對於必死的人來說,一切的目的便顯得很空虛無。那些被人視爲“目的”的東西隨着人的死亡都將不復存在,都將轉化爲虛無。史鐵生曾這樣說過,目的皆是虛空,人生只有一個實在的過程。對於像老瞎子和小瞎子這樣的殘疾人而言,雖然活下去的目標是一個虛幻的,但卻是他們活着的足跡則是真實存在的。當然,雖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但是目的仍是很重要的。但是目的不僅僅是純粹的目的,而是爲了引出人活下去的動力,從而創造精彩的過程。正如文中所說的:“目的雖然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當我們拉緊琴絃開始彈奏的時候,就不必去看那無字的白紙了。因爲過恆永在,美麗終會逝去,但卻改不掉曾經美麗的事實。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5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故事講的是: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懷揣着美好的願望,說書爲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彈斷1000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癒自己的眼睛,好親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愛情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和心愛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當老瞎子真正彈斷1000根琴絃,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的時候,才知道那所謂的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絃斷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絃,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此時的小瞎子也正因心愛的姑娘遠嫁他鄉而痛不欲生。失去愛情的小瞎子渴望獲得光明,爲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用師傅的方式將藥方封進琴槽,並告知只要他彈斷1200根琴絃,就可取出藥方治病。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這句年幼時師傅臨終說的一句話,老瞎子在這一瞬間才深深的領悟,目標只是虛設,但卻是祖孫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800-1000-1200根斷絃支撐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希望,支撐着他們的夢想,正因爲有了這個夢想,所以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現實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努力奮鬥着、拼搏着,也是爲了我們心中設立的目標。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讓我們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史鐵生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6

讀了現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集《命若琴絃》,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着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說書賣唱,三絃琴上的琴絃斷了一個又一根。原來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說過:只有彈過的琴絃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信念,彈親賣藝爲生,不知不覺終於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可是誰都說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臺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來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爲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爲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爲什麼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說:“要想復明,必須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然後用藥纔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一定好好彈下去。”於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

作家對於讀者,呈現於文字背後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於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