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命若琴絃讀後感(精選12篇)

命若琴絃讀後感(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命若琴絃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命若琴絃讀後感(精選12篇)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

我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爲看到“命若琴絃”這四個字,讓我對命運產生了無盡的遐想。是什麼人的命若琴絃?還是所有人的命都若琴絃?當我打開這本書,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着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懷揣着美好的願望,說書爲生。

老瞎子估摸着就在這幾天,他就能夠彈斷一千根琴絃了。因爲師傅告訴他,只要能親手彈斷一千根琴絃,然後取出裝在琴槽裏的藥方,便可以治癒自己的眼睛。他就能親眼看見這明亮的世界,所以顯得非常激動,雖已七十歲依然信心滿懷。然而,當老瞎子真正彈斷一千根琴絃,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時,才知道那所謂的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絃斷了,支撐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精神支柱倒了。就像一根斷了的琴絃,再也彈不出悅耳的曲子。他坐在藥鋪前的臺階上,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此時老瞎子才恍然大悟……

對於年輕的小瞎子來說,他渴望愛情,而他暗戀的姑娘己遠嫁他鄉,痛不欲生的他更渴望獲得光明。爲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也用師傅的方式告訴小瞎子:“是我記錯了,不是一千根,是一千二百根。”然後將“藥方”裝進小瞎子的琴糟裏。老瞎子想:“這孩子再怎麼彈吧,還能彈斷一千二百根?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八百根、一千根、一千二百根斷琴絃是支撐兩代瞎子活下去的希望,使他們懷揣着夢想,匆匆忙忙、興致勃勃地翻山越嶺、趕路、彈琴,就算身體疲憊也樂在其中。雖然只是一個虛設的謊言,讓老瞎子充充實實活到七十歲。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一張“藥方”,不管內容怎樣,它使我們的生活有了方向、有了希望,也有了動力,我們會爲之而努力、奮鬥、拼搏。在這過程中,也許會經歷許許多多的痛苦與無奈,但有目標就會使我們堅持下去。到最後才發現,與結果相比,讓我們刻骨銘心的更是生命長河中的曾經。

讀了史鐵生先生寫的《命若琴絃》,使我深深地感到:人的命就像琴絃,繃緊了才能彈出好曲子,彈好了就夠了。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2

對於史鐵生,我是從《我與地壇》認識他的,以前對文字沒什麼概念,感覺只是標誌一般的東西而已,沒想到史鐵生的文字改變了我對文字的看法,看到了一個人在生活中倒下了,但在精神上又站起來的過程讓我震撼了。我的確感受他的那份心裏的變化,或悲或喜,也感受到了他在地壇裏面心裏的安逸和飄得很遠的思緒。文字的感動開始了,於是我又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

《命若琴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着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說書賣唱,三絃琴上的琴絃斷了一個又一根。原先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說過:只有彈過的琴絃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貌”的信念,彈琴賣藝爲生,不知不覺最後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但是誰都說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臺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明白自我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先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爲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爲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爲什麼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說:“要想復明,務必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然後用藥纔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必須好好彈下去。”於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東西是顯而易見的,認的一生有些東西很重要,也有些東西讓我們在無所謂的執着着,我們很難看破,因爲我們很難懂得。作家對於讀者,呈現於文字背後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於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多了一份讓我看不透的神祕。

對於身殘的史鐵生,開始並沒有志堅。以前千方百計尋找自殺機會的史鐵生,不會想到這天已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爲它爲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取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能夠說,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學道路的,可他卻比比別人走得更遠,因爲人的殘缺證明了精神的完美。因爲身殘,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機會;因爲身殘,他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因爲身殘,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這些,爲他鑄就了長遠的文學道路,而且越走越遠。

讀完《命若琴絃》讓人更加明白爲自我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麼重要。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着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之後,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但是白紙一張,復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明白,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這不是一個玩笑!琴絃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就應如此!空間相冊名稱

作者爲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爲實現,等於破滅。老瞎子找到藥方,發現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才明白師傅的良苦用心。可破滅,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就應做到了,因爲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讀史鐵生之時,常會使我們想到加繆。加繆認爲荒謬是人與世界之間聯繫的唯一紐帶,荒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帶着裂痕生活。但是人務必超越荒謬,在荒謬的生活中獲得好處。史鐵生也是這樣。他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看作獲得生命好處的題中應有之義。生命的殘缺,人生的虛無狀態,反而爲戰勝自我,超越困境和證明存在的好處敞開了可能性空間。

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但在一個理想主義者看來,務必賦予它以好處,務必有東西證明它的好處。“只有人才把怎樣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緊,只有人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着生存的好處。”人務必選取一種東西作爲生存好處的證明。史鐵生選取的是寫作。在史鐵生看來,寫作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種好處的證明,他說“只是因爲我活着,我纔不得不寫作。”

因爲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史鐵生意識到:所有的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殘疾。人生而就有缺陷,問題,不可能完美。所以有的評論家把史鐵生的創作分爲兩個階段:1985年之前寫的是殘疾的人,之後寫的是人的殘疾,人的缺陷和問題。意思就是說史鐵生在爲自我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後,又在爲別人尋找活着的理由。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爲了生活。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樣辦?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3

《命若琴絃》,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是一種悽慘絕倫的感覺,琴絃該是多麼的脆弱,命在一線間,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呢!

讀完《命若琴絃》全書,明白這個命其實是一種期望。講的是兩個瞎子討生活,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自我只要彈斷千根弦,就能夠把自我師傅放在琴盒裏的藥方拿出來,吃了藥,自我就能夠看見這個世界了。憑着這樣的一種信念,老瞎子認真的彈每一次琴,最後到達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裏的藥方去抓藥,但是人們卻告訴他,這是一張白紙,老瞎子頓時懵了,如果不是有個徒弟在身邊,他必須沒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爲某個姑娘,沒有生的慾望,結果老瞎子告訴他,自我記錯了,其實師傅說的是1200根,我是沒有期望了,但是你有,只要你彈斷1200根弦,必須是認認真真彈的,就能夠拿着藥方去抓藥,你就能夠親眼看看這個世界了。故事情節很簡單,讀來卻很震撼。想想每個擁有明亮雙眼的人,在他的內心深處,何嘗沒有瞎了的那隻眼呢,生活很迷茫,沒有方向。

小時候,我們的那個藥方就是好成績,只要考試考好了,什麼都有了。拼命努力學習,就是要跳出農門,不再和那黃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點起牀,僅僅是揀一些別人割剩的麥子,不用這兒放假,那兒就到田裏點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風吹,夏天被玉米葉子割傷稚嫩的小臉蛋,那個小小的我,長得和玉米差不多高,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將頭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過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癢。那時心中只有一個目標,不停的做題目,不停的背書。

晚上11點,全家人都在睡夢中,我依然是站在門前,看看遠處的莊稼,回過頭又繼續學習。最後拿到那個藥方了,才發現,那個藥方上方還有許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於是,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前行,等我們最後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發現,那但是是一張白紙,而我們也走過了整個人生。

我們都是那彈琴的人,我們期盼着早日彈斷那一根根琴絃,其實絃斷了,我們的心也就斷了,最好的生活,大概還是享受彈琴的過程吧!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4

憶起作家史鐵生的散文集《命若琴絃》,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在這部書裏,作者用他殘疾的身體說出了最爲豐滿而健全的思想;用他所體驗到的生命的艱難困苦,表達出了存在的明朗與快樂。依稀記得那睿智的言辭似陽光般照亮我們日益幽暗的心。

有人這樣評價史鐵生和他的作品,“閱讀他的作品,是在進行一項神聖的精神洗禮,而閱讀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個人間奇蹟。”曾經數度讀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字裏行間酣暢淋漓的融入着自己的生命。讀他的文章就像是進行一次精神的沐浴,而閱讀他的人生,就像過山車,體味着從生命的低谷爬到生命的高峯。

對於身體殘疾的史鐵生而言,開始並不是那麼執着堅定,他一次次的想過自殺,輕薄生命,而最終變得堅定、永不低頭,是因爲他找到了活着的充分理由,那就是寫作。正是這個理由和目標支撐着他走下去,而且走得很遠。人生必須有目標,目標帶給我們力量與勇氣。

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精神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世界一眼。後來,老瞎子發現復明古方不過白紙一張,他絕望了,他不想再動彈,坐在臺階上幾天幾夜不吃不睡,他開始懷念過去的日子,懷念過去翻山越嶺彈琴的歲月,即使心焦,可是那麼的歡樂,因爲他懷有理想,懷有目標。此時,他才明白師父的`良苦用心,但他的夢想已破滅,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的生活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於是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明白,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讓他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

史鐵生或許早已讀懂了生命,它將對生命的堅強理想與信念寫在琴絃裏,他看透了生命的輪迴,於是纔有地壇的大聲吼叫,他也早已領悟生命的意義,所以纔有那命運的謊言。

文中作者爲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爲實現等於破滅,破滅之時方悟其奧妙。記得《周易》之中有一卦爲“既未濟”,意爲永遠沒有盡頭。人永遠功利地希望在現實中得到實在的好處。老瞎子深知這一點,所以代代流傳了這個美麗的謊言。其實不僅是他們,人生不都是這樣的嗎?事實上你唯一擁有的就是過程。如果希望達到了,那麼,那時的希望已經不成爲希望,人又有新的希望了。因此人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的滿足。希望正如那遙遠的不可抵達的地平線一般,這也就有了命運給予我們的虛設的目標。無論是一千根還是一千二百根,這個命運的謊言讓老瞎子和小瞎子的彈唱生涯得以繼續,“揹負謊言—追逐謊言—揭穿謊言”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正是這樣一個謊言,一個往復的過程,才能使他們一代代帶着殘缺不完美和心靈的創痛自己在黑暗的現實中支撐着穿行下去,能夠去和命運抗爭,去領悟生命的真實意義。

目的是虛設的,但虛設的目的卻能引導着實在的過程,人們相信有一天可能會實現,所以纔有了活着的動力。可是當老瞎子發現藥方實際上是一張白紙時,“他的心絃斷了”,準確地說,是有一端空無所繫了。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這樣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的過程上彈響心絃。追逐生命的意義與接受命運的謊言雖有矛盾,卻內在哲理。活下去的理由與生存的目標不僅僅爲我們活下去存在,更是爲了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彈斷琴絃”這樣的目標,它們的存在讓我們有勇氣與力量活下去,而我們在追逐時,生命變得更加富有意義。

坦然的接受命運的謊言,經歷對虛無目標的追逐,真正從對命運的抗爭中體驗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去探尋人的意志,人的精神,這纔是對自我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最好體現。生存的困境是個體生命歷程中的必然過程,如何去擺脫困境和命運相抗爭纔是突破困境的關鍵。前途是光明的,它只存在於理想狀態之中;道路是曲折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把生命力耗費在曲折的道路上。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在克服困難不斷努力追求的過程中,價值已體現,生命已證明。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5

讀了史鐵生先生的小說《命若琴絃》,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故事講的是:蒼莽的羣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懷揣着美好的願望,說書爲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彈斷1000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癒自己的眼睛,好親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愛情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和心愛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但是當老瞎子真正彈斷1000根琴絃,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的時候,才知道那所謂的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絃斷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絃,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此時的小瞎子也正因心愛的姑娘遠嫁他鄉而痛不欲生。失去愛情的小瞎子渴望獲得光明,爲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用師傅的方式將藥方封進琴槽,並告知只要他彈斷1200根琴絃,就可取出藥方治病。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這句年幼時師傅臨終說的一句話,老瞎子在這一瞬間才深深的領悟,目標只是虛設,但卻是祖孫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看完了這個故事,讓人不得不感慨,生命就像這琴絃,只有把它繃緊了才能拉出好聽的曲子。那一根根斷絃支撐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希望,支撐着他們的夢想,正因爲有了這個夢想,所以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興致勃勃的翻山、越嶺、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琴匣裏的那張白紙,它是每個人生存下去的原動力。老瞎子一生的精彩,就源於那張白紙。人生原本就是虛無的,所謂的人生目的說穿了其實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當人們有一天驀然頓覺自己的人生目標不過是一張白紙時,他又該爲了什麼而生存呢?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拉不緊就彈不響。”要說欺騙自己才能生存下去,那就太可悲了。老瞎子的師傅說:“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所以,無論你的終點是否還清晰如初,無論你自己是否還是當初的模樣,你都要拉緊那根弦,想想你白紙上的“藥方”。

爲活着找個理由,只爲更好的活着。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6

我們不曾遭遇過那樣的打擊,我們亦萬萬不會有這樣的思考。生命中很多沉思的機會,都被我們放過。在最困難的時候,是什麼支撐着他們活下去?

是彈斷一千根弦的藥引子,加上一張白紙的藥方。

這樣老瞎子覺得他可以看一看這個世界,不枉此生。這樣小瞎子就可以娶蘭秀兒了。

就是那一千根弦,爲了一千根弦,他們彈過此生。

一千根。

我也學琴,初學是也彈斷過琴絃,還是因爲上弦時方法不對所致。後來就再沒有把琴絃彈斷的經歷了。一千根弦,學琴的我甚至不敢想象有多少個孤寂的夜晚,老瞎子獨自一人撫琴,他彈出的是希望,他爲的是能夠看一看這個世界。

可老瞎子何嘗不知,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藥方,就算有,一千根,他早已過了古稀之年,又有什麼意義?

老瞎子說:“人的生命就像這根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我們普通人的一生,大抵也是如此。

心裏似乎總是有一團火,總是在不停地追逐着人也好,物也罷。結果無非是兩個,達到或達不到。於是你得到了答案,但接下去呢?失去的方向你要如何挽回?回首過去,那些充斥着喜悅或悲傷的日子,都是滿滿當當、充實而快樂的。但如今,前路一片空虛,我們也都已麻木不仁。

“二胡爲什麼這麼悲,因爲它只有兩根弦,相依爲命。”最後可能什麼也沒有了。但生命的價值正在於彈撥的過程。我們要大笑,要做夢,要與衆不同,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冒險。彈好了就夠了,那個遙遙無期的願望實不實現都無所謂了。

命若琴絃。生命因此,便有了彈不斷的美麗。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7

命在琴絃上,只空留感嘆罷了!

一代接一代都是滿懷希望地拼命地彈着琴,那希望就是他們彈斷八百根、一千根甚至即將出現的一千二百根換來的“藥引子”——一張無字白紙!

這個故事有很強的虛構色彩,兩代人的故事,生命在不斷地延續與輪迴,難道這就是瞎子們的宿命麼?於我們,則是感覺上蒼的不公和生命的偉大;於師徒而言,則感覺生命的可貴。他們在困境中並沒有退縮,而是相信生命曙光的存在,他們頑強求生,無不投射出人類自強不息的精神,我被他們完全地折服了。年輕的徒弟憧憬着愛情,年長的師父憧憬着光明,他們在奮鬥着。

但他們兩個的希望都被現實給殘忍地扼殺了,師傅被現實擊破了一輩子最大的希望——在生命終結之時看一眼世界,徒弟被現實無奈地與蘭秀兒分開;結果是徒弟有了看世界一眼的願望,師傅完全服從命運了——希望傳承的目標又達到了。接下來又是舊事重演吧!

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貴,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境地,我們都不能放棄生命。每當在街上看到殘疾人時,我都會對上帝滿懷感恩,不爲別的,就是因爲他給了我一個正常的大腦、健全的四肢,讓我能在這美好的人世間做一個正常人。師徒二人對生命的渴望爲我們這些平凡的人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擁有的每一分每一秒,利用這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事,不要待我們束手無策時才知道能做那些事是多大的幸福!

如今,現實中有多少愚蠢的人動不動就拿生命開玩笑,有人上吊,有人喝農藥,有人跳河等等,各種死法。

也不知道是爲了什麼大不了的事,原因無非就那幾種,要麼就是情侶分手,要麼就是家人相處不好,要麼就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這些情況下,我們都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然後找個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找個自己喜歡的地方去呆,但親愛的朋友,千萬不能那生命開玩笑,那生命開玩笑,你玩不起!

一個人在世界上存在着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假設每個人都是一個圓心,以你爲圓心,都會有個圈子在圍繞你,或許有的人的圈子大,有的人的圈子小,但就是因爲有你這個圓心,才把圈內的所有人聚集起來,假如沒有了你這個圓心,那這個圓就自動會散的,所以得出結論——你,對!就是你,至關重要!所以請珍惜上帝給我們活着的機會,抓緊這機會,好好地活出個不一樣的人生,我們要學他們師徒二人,在自己的世界裏當個強者,不枉此生!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8

“無所謂從哪裏來,也無所謂從哪裏去”,這就是人生。

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命若琴絃講述了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瞎子師徒,年輕的徒弟經歷了愛情的幻滅,年老的師傅更是被擊破了一輩子最大的希望——在生命的終結之前看一眼這個一直在黑暗充滿希望幻想色彩的世界。他們都歷練着痛苦,但最終他們都頑強地踏上了人生之路。老者將希望重新傳授給徒弟,給年輕人的未來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

兩代人的故事,代表着生命的延續與輪迴,也寄寓着濃厚的宿命意味。老者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絃,取出治盲藥方,爲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可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後才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是一張白紙,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曾經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於是,我們看到師傅對於徒弟的良苦用心,他們踩着彼此的腳印,就這樣一步步的走下去。宿命不斷的輪迴,現實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當支持着他們唯一會下去的目標,在現實與希望的催擊下悄然滑落,他們苦苦追求與艱辛營造的美好世界頓時傾塌,此時此刻他們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去面對眼前的虛無,而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同樣,紮根於他們心中的心絃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這緊繃的過程彈奏心曲。而此時對與他們希望追求支持着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頑強的走完生命的終結。對於我們,目的本來沒有,但雖是虛設,可非

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倘若目的不明確,心絃如何能拉緊,拉不緊心曲又如何能彈響呢?

師徒兩代人的盲目和孤獨,是人在宇宙中困境的體現,他們頑強的求生,則投射着人類自強不息的精神。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中,摻雜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自身的力量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絃繃緊,因爲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9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我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爲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夢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着三絃琴,說書爲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感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裏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

當小瞎子聽出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裏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爲他的小瞎子的師爺以往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

老瞎子當然相信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爲了到達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

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那裏,因爲那裏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齊聽電匣子,談天說地,都想成爲的彼此。可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明白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終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最終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啓程拿藥了。

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爲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一天只是抱怨哀嘆自我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

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我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終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着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0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生命的聲音,在輕輕地飛揚……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張藥方和琴絃,還剩下幾根,還只剩最終幾根了。那時就能夠去抓藥了,然後就能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到過他的溫暖和熾熱的太陽,無數次夢想着的藍天、月亮和星星……還有呢?突然間心裏一陣空,空得深重。就只爲了這些?還有什麼?他朦朧中所盼望的東西似乎比這要多得多……

生命如歌,悠揚美妙;生命如花,嬌豔芬芳;生命如水,淡泊悠遠;生命如畫,濃墨重彩……可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才真正地感悟到生命如弦,不懈追求,纔會使生命煥發出美麗的色彩。

文中的老瞎子,一生的追求就是能夠在有生之年看一眼世界。於是他遵照的要求,要彈斷一千根琴絃,然後才能打開琴槽上的蛇皮,取出那能讓他到達期望的藥方。當他彈斷了一千根琴絃,欣喜若狂地去抓藥時,卻發現那一張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藥方原先是一張無字的白紙。經過一番煎熬與思考,他最終體會到的苦心。雖然他一生追求的期望是虛無的,可他卻在追求“彈斷一千根弦”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歡樂,即使是不能用眼睛來看一下這個世界。也真正地從感悟到了臨終時的那句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目的與期望只是我們前行的動力,不論我們能到達哪裏,這前行的過程中我們依然會得到歡樂。

兢兢業業的教師們,永恆不變的目標就是讓自我的學生提高,看到自我的學生成才。爲了這一目標,我們在平凡的兩點一線間徒步,幾年如一日,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我們的追求,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命若琴絃。人的心絃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僅有這用這兩頭繃緊了的心絃——有了目的,有了追求,纔會讓生命綻放如花,悠揚如歌。生命的本質不是結果,因爲我們無論是誰,最終的結果都僅有一個,從自然中來,迴歸自然的懷抱,成爲一個“土饅頭”。生命的本質是過程。這個過程,不必須非要笑傲江湖,不必須非要一比高下,不必須非要飛黃騰達,不必須非要大智大勇,不必須非要無私無畏,只要我們有追求,有期望,只要把我們生命中的那根“琴絃”彈好就夠了。

在爲自我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後,史鐵生在爲別人尋找活着的理由。史鐵生當然算得上是經歷過絕境了,絕境從來是這樣,要麼把人徹底擊垮,要麼使人歸於寧靜。史鐵生屬於後者。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爲了生活。“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樣辦?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1

現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集《命若琴絃》,講述了一個70歲的盲人帶着一個17歲的盲人從一個鄉寨走到另一個鄉寨,涉水過河,不怕辛苦地說書賣唱,三絃琴上的琴絃一根又一根斷掉。五十年前,老盲人的師傅曾說,僅有當琴絃演奏到一千根時,用它們作爲藥引子,使眼睛重見光明的藥方纔會起作用。這位老盲人帶着“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貌”的信念,以彈琴賣藝爲生。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攢夠了一千根琴絃,他興奮地拿着藥方去拿藥,但別人告訴他,藥方只是一張白紙。

作品中師傅的臨終遺言:“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琴絃斷了,心也碎了,但你享受了彈琴的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是這樣,我們努力奮鬥,努力工作,也是爲了我們心中的目標。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夠拉緊,心絃也是如此,一個是追求,另一個是目的。讓我們永遠拉着歡樂的琴絃,不用再看那張白紙。

事實上,生活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中,夾雜着很多的挫折和痛苦,在人類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堅強地走下去人活着,就必須有目標、期望、信念和動力。當全世界都誤解你的時候,你依然能夠一步一步來。無論你對這個世界多麼失望,你都能夠微笑着拍拍自我的臉,告訴自我,繼續前進!

人們能夠在物質生活中追求,不必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必須要豐富多彩,必須要有自我的精神支柱。給自我一個繼續前進的理由,不懼怕天地,不懼怕死亡。人活着,就害怕沒有目標,沒有追求,沒有生存的力量。這樣的人活着有什麼意義

我們必須找到支撐我們的力量,也就是如何繃緊我們的心絃,因爲僅有演奏和演唱一首充滿活力和活力的心靈之歌,我們才能在無助和痛苦的時候活出自我的精彩人生。

人生,真的是一出大戲,唱的是同一首歌,同一幕,人生的精彩,人生的奮鬥,人生的起起落落,誰比誰更執着誰比誰更無知但有些人有勇氣承擔職責,有些人善於逃避。總有理由去承擔,總有理由去逃避。無論發生什麼,人們總是給自我的目標和期望。

人的一生就像這一根弦,拉緊了才能夠彈好,彈好就足夠了。

命若琴絃讀後感 篇12

正如加繆筆下的西緒弗斯一般,史鐵生筆下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同樣有着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孤注一擲:明知光明沒那麼容易得到,但爲了這一線的希望而耗費自己的一生去苦苦追尋。在史鐵生的這本小說中,希望起源於野羊坳,同樣破滅於野羊坳;在毀滅中又同時孕育着新的希望。在這殘酷和希望的交錯中,人生軌跡的轉折出乎人的意料,但往往又在情理之中。

幸福的人生都一樣,不幸的人生自以爲各有各的不幸。在《命若琴絃》中,各式的不幸的人生娓娓浮現:遭受類似命運蹂躪的一大一小的兩個瞎子、嫁到山外去的蘭秀兒、將小瞎子託付給老瞎子的父親、不曾見過外面世界的山裏的人們等等,這些不幸的小人物構建起來的微小的世界存活在世界的邊緣,不爲衆人所知。而他們的喜怒哀樂,乃至紅白喜事都不足以成爲使得周圍的空氣變得沉重亦或是歡悅的原料。

生而爲有殘缺的瞎子,不是每個殘疾人都願意坦然接受的殘酷命運,但卻都是其不得不接受的既定宿命。在這宿命之中,老瞎子找到了人生的寄望——彈斷一千根弦,抓藥——治好眼睛。儘管老瞎子心裏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好留下來的了,但還是拼着全部的精力去完成這看似難以完成的任務,只爲了治好自己的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堅信着師傅留下的話,老瞎子費了整整五十年,“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呀。”,然而,到頭來,那張藥方竟只是一張白紙!這裏的情節設計與史鐵生的宿命觀遙相呼應:萬事萬物,你若預測它的未來,你就會說它有無數種可能,可你若回過頭去看它的以往,你就會知道其實只有一條命定的路。命運看似有着成千上萬種選擇,事實上,每個人只能走上一條早就已經註定好了的道路。老瞎子的師傅告訴他,這張藥方能夠治好眼疾,但是他自己卻因爲記錯了數字,沒法看到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費盡心力,終於彈破一千根弦,卻在現實面前被擊敗得毫無還手之力,現實的悲劇性和戲劇性就在這裏展現的淋漓盡致。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命若琴絃》中,最有價值的莫過於“彈破一千根弦”。在這裏“一千根弦”更像是有着一種隱含着的寓意,象徵着身處苦難和不幸中的人們對於理想的孜孜不解的追求。“一張白紙”卻是將老瞎子的逐夢的動力和原本以爲的充滿光明的未來的遐想擊碎地滿地都是傷,而悲劇的源頭便是產生於此。“沒有挫折,沒有坎坷,沒有望眼欲穿的期盼,沒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沒有痛不欲生的癲癡和瘋狂,沒有萬死不悔的追求的等待,當成功來到之時,你會有感慨萬端的喜悅嗎?”而在老瞎子經歷過萬般的挫折和苦難後,幾千個日日夜夜的煎熬和痛苦後,得到的是成功嗎?不過是包裝着精美外表的一團空氣,一團支撐着他數十年如一日地過下來的無用空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瞎子是成功了的,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虛妄的基礎上,這就決定了他的成功不會給他帶來任何的實質的獎勵,唯有默默承受苦難的茫茫歲月。

苦難的表現不僅僅是在對於理想的追求上,同時在對美好生活的想往上也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把“彈破一千根弦”比作是老瞎子對於理想的追求,那麼小瞎子對於愛情的渴求就相當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往往苦難的出現,不會僅僅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範圍,它的存在是對整個人生的一個大掃蕩,無礙於是理想還是生活。

小瞎子和蘭秀兒之間的愛情無疑是充滿了悲情色彩的,而造成悲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基於小瞎子自身的生理缺陷。“幹嘛咱們是瞎子!”一聲質問道出了小瞎子心裏無盡的委屈和極度的痛苦。而這種感情的受挫,直接強迫着小瞎子直面殘疾人難以避免的尷尬和痛楚。世俗對於殘疾人的冷漠和決絕,是造成殘疾人悲哀的根源。對於自身命運的認識,從未有過如此的清晰和透徹。但是這份透徹卻是用痛徹體膚,乃至心扉的不幸遭遇換得的。

人可能捨棄一切,卻無法捨棄被理解的渴望。同樣身爲殘疾人的史鐵生或許比普通的健全人能夠更細膩、更深層次地感受到在殘疾人心中的痛徹心扉的哀傷和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無奈,而這種痛苦和無奈,類似於天空不懂大地上花兒的芳香。因着天生的殘缺造成的無法逾越的障礙,而形成人與人之間冷漠的隔膜,乃至蔑視和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