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 篇1

整本書圍繞了五個關鍵詞:生死的看法、教育的理念、朋友間的友誼、他喜愛的電影、公共的規矩;

1、生死的看法:他害怕死亡,非常害怕。人死了之後會是怎樣的呢,等死後再說吧。北野武說如果這世上只剩下三天,那麼便在這三天好好喝酒、吃飯、享受自由,然後在最後一天欣賞它的到來。

好坦然的想法,好大無畏的精神,一邊害怕,一邊釋然,也許這正是世人面對死亡來臨真正內心的獨白。

2、教育理念:該打孩子的時候打孩子,在該嚴肅教育的時候嚴肅教育,不能被孩子牽着鼻子走。

看了這段話,就想到孩子他爸曾經對我說過,他的碩士導師跟他分享,“孩子要定期打。”呵呵,打和虐待是兩回事,要區分開來,同時也不能因爲報道稱有父母打孩子至殘疾,而因噎廢食,不敢教育,不敢打,該打則打,不要含糊,控制好力氣和情緒,也不會有嚴重後果。所謂,當教不教,父母之責,責無旁貸。

3、朋友間的友誼:真正的友誼是什麼?北野武認爲是當你需要我的時候,請隨時來找我;當我有難時,我不會出現在你面前。“最好的狀態的友誼是彼此欣賞”。

我很認同這句話,真正的友誼應該是被彼此的某個點相互吸引,不帶有任何利益和雜念,純粹是靈魂間的相互吸引。不過這樣的人可遇不可求,三毛那句:“知音,能有一兩個已經很好,實在不必太多,朋友之樂,貴在那份踏實的信賴。”人生跨越40歲後,要學會做減法,無需在太多的朋友間穿梭,問問自己的內心,這其中,知音能有幾個,不過是自己給自己的幻境和慰藉,學會把更多的時間投入的應對孤獨,從容獨處,修行自我,從而更充實,更貼合原始的內心。人生中每個人都要最終面對孤獨,誰都不能陪你到最後,所以修煉能夠獨處的能力至關重要,自己與自己在一起,學會讓自己愉悅,歡喜,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境界。

4、他喜愛的電影:北野武說拍攝電影時,並不是一個人完成,而儘可能付諸於一個團隊,這樣可以避免尷尬而又提高效率

團隊作戰永遠是勝利的前提條件,一人之勇永遠不能長久,就如同我們現實工作中,團隊的建設至關重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更需要有強有力的團隊,才能實現勇者無敵,1+1肯定是大於2的,團隊的實力舉足輕重。團結永遠代表着力量,亙古不變。

5、公共的規矩:北野武在書中提到的,當師傅抽菸時,徒弟給師傅點菸,這是徒弟的規矩;那麼當師傅發現徒弟要給自己點菸時,應當遞過菸頭,這是師傅的規矩,雙方面的協作纔是規矩。另外,現在的公交車上都設置愛心專座,但是,不是愛心專座就不需要讓座了嗎,似乎現在的社會達成了這個共識。

是啊,所有的理念不能成爲定式,要學會尊重和傳承自然規矩。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 篇2

如此說來,當時我所害怕的,也許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無法按照自己的理想活着。我害怕的是那種既沉悶又無聊的生活。話雖這麼說,但當時的我其實並沒有想做什麼事,想成爲怎樣的人,或者說想過怎樣的生活這類具體的理想。不過,正因爲我沒有任何具體的理想,所以我反而更加恐懼了。難道我的一生要在連該做什麼好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度過嗎?物體的運動越激烈,其摩擦力也就越大。這句話也適用於人,如果你做很激烈的運動,就會感覺到熱。在旁人的眼裏,你是顆熠熠生輝的明星,他們肯定對你羨慕得要死。但是,熠熠生輝的你卻覺得酷熱難當。就說天上的星星吧,從遠隔數千光年的地球望過去,也是個美麗光輝的形象。“多美啊,要是我能像那顆星星一般閃閃發光就好了。”仰望星空的人或許會這麼說,但那顆星星卻在那裏痛苦不堪。要知道,它正以幾億度的熱量在燃燒啊。而且,它必須一直這麼光輝下去,直至熱量全部燃盡。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即便是有機會讓我的人生重新來過,我想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會以幾億度的高溫飛速燃燒的人生。人這種東西啊,不管外表修飾得多麼光鮮亮麗,剝掉一層皮後就只剩下了一堆慾望。但是,正因爲如此,我們就更應該珍惜那一張皮的尊嚴。自由這種東西,只有在一定程度的框架下才能成立。想幹啥就幹啥是一個沒有框架的概念,在這個概念裏是沒有自由的,有的只是混沌。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第一次聽起這個名字還是從朋友說的《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這部電影裏的。

北野先生的敘事很直接,可以說是直擊人心,每次看到其中的一段描寫就會想,是啊,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經過他文字的潤色就會更加形象。文章中的一些觀點也是出發獨特。是一個說出真話的人。

去圖書館借了本書《虛僞的真心話》,應該是下一本讀物了。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 篇3

這是一本輕鬆的書,就好像作者就坐在你對面,聽着他絮絮叨叨的講一些他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有對自己經歷的回憶和總結,也有對人生的一些感悟,就目前我的閱讀水平來看,讀起來很輕鬆,也很舒服。

在書中作者對一些關於天賦,努力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有些東西是要靠天賦,不是你努力就一定能行的。這句話基本上我是贊同的,這讓我想起了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從小就鼓勵孩子說,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古語有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所以我們從小就會認爲,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可現實卻不是這樣的,我們長大後在努力了很久之後卻發現結果不盡人意,我們就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是不是努力不夠,是不是自己太笨了,爲什麼有些人就是能夠輕易的實現自己怎麼努力都夠不到的目標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跟人是有很大差異的。就在前幾天我還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我們人生的目的就是在尋找,尋找自己的天賦,然後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聽了這句話,我不禁陷入沉思,也許我是真的不適合搞科研,或者說讓自己繼續陷在一個怪圈裏,整天都是自我懷疑,過得一點都不快樂,也許我應該走出來,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像現在,我在敲這些內容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平靜的,甚至在寫完之後還會有一種成就感。當然書中還有一些更有趣的東西,充分體現了一個電影導演的幽默。

這書中最後一章是關於電影的一些看法,可能我就是一個門外漢,那些對電影的描述和表達我只能說很完美,卻不知道如何評價。這個作者給我的感覺是,他就是一個放蕩不羈的自由人,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結果最後還做的不錯,好像人生所有的重要決定都是隨意爲之,然後不知不覺就取得一番成就,雖然作者說的輕描淡寫,但我卻能看出作者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很精彩。就像他自己說的,即使他知道自己走的路更艱難,可他還是要走下去,因爲回頭看,那都是他的人生。

大張偉也曾經說過,“你不努力,都不知道天賦有多重要”。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是存在二八定律的,我們拼命努力,可以做成這個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事。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意義,我知道天賦很重要,但同時也不能否認努力的重要性。

所以,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 篇4

讀完《北野武的小酒館》大概有兩個月了,讀書筆記卻一直拖着沒寫。雖說前段時間工作確實繁忙,但如果我再勤奮踏實一點,可能早就寫完了。在此反省檢討,希能不二過。

北野武對任何電影愛好者來說都應該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但對於我這樣一個只把電影當作閒時消遣的門外漢,卻比較陌生。說來慚愧,北野武的電影作品我一部也未曾看過。這既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幸運,可以有機會先稍微瞭解一下導演其人,再去看他拍的電影。

北野武寫的《小酒館》主要記錄了他和“熊先生料理店”老闆輿水治比谷之間的聊天內容,分爲五個主題——生死、教育、關係、規矩和電影。北野武以漫談的方式講述對以上主題的看法,讀來平易近人,彷彿是他坐在你對面向你侃侃而談,完美還原了邊吃飯邊天南地北侃大山的現場感。能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和一個你願意與他/她分享想法的人探討問題,這樣的時光光是想想就很美好。北野武是個幸運的人。

在某些人眼中,北野武可能是神一般的存在,但他終究是一個人。《小酒館》一書裏既有北野武作爲人所有的七情六慾,也有他之所以能成爲“神”的獨特之處。他的人生經歷以及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對我觸動很深,可以說是在我繚繞着漫漫迷霧的人生路上,照了一束光。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 篇5

這本書中北野武先生談到生死,教育,關係,規矩,電影五個問題。

"不過,我現在覺得,當時自己之所以那麼怕死,也許歸根結底就是因爲這個。因爲我被束手束腳地五花大綁着,因爲我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所以我體會不到活着的感覺。"這句話,說的很透徹,沒有自由意志體會不到活着的感覺的人,應該會更懼怕死亡吧。北野武上大學的時候突然像萬里無雲的天空突然劃過一道閃電,產生了退學的想法,然後擺脫母親給他安排的人生軌道,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追求成爲一名漫才藝人。

北野武有漫才的方面的巨大恩賜,曾經一週七天每天在好幾個電視臺同時播放他的漫才節目,相當於國內的郭德綱。他同時又有電影導演的恩賜,還有繪畫的恩賜。這一切都源於多年以前北野武穿過"二幸"食品店前面的人行橫道時晴天閃電般的'念頭,並且擺脫了世俗的約束,遵從了這一啓示。如同七十五歲的亞伯拉罕蒙召前往迦南地一般。

我的恩賜雖然少,也要努力有所成就啊。上帝給北野武一千兩銀子的恩賜,他創造了300兩的收益。上帝只給了我10兩銀子作爲本金,我不可能創造300兩的收益,但也要拼命努力讓收益率不低於30%啊。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 篇6

其實,我是不想寫關於這本書的第二篇的。因爲後三部分,遠沒有前兩部分出彩。甚至部分內容,還有點色情,也是因爲作者是個日本人?

後三部分的主題是:人際關係,規矩和電影。

人際關係中,前幾頁寫了一個現象:如果一位同行和自己沒有什麼業務交集或者衝突,我們能“坦誠”地祝福人家在事業上的成功。

畢竟不會影響到自己,所以我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因爲這樣,我們祝福他人的時候,也不會擔心未來有一天會超過自己。威脅不到自己的,幹嘛要惡語相向呢?

隨後的內容,我有點看不懂了。規矩,講了藝人相關的一些注意事項;中間還穿插了一點泡妞的獨到見解;最後也沒明白要講些什麼。可能是道行太淺吧。

關於電影這部分,我沒有太多觸動,一方面是沒做過導演,不能體會;二是沒有相關人生體驗,不知艱辛。

關於生死和教育,這兩個問題,只要是一位成年人,總會對此有所思考。因此引起共鳴的點就很多。

而人際關係中,目前最主要的人際關係是同事之間、戀人之間的關係。可是,我們並不瞭解導演之間、藝人之間的人際關係,至於能不能產生觸動,就很好理解了。

規矩,娛樂圈的規矩確實不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和參透的。即便是圈內人,也不一定能拿捏妥當。這,大概就是看着部分沒有什麼想法的原因吧。

電影,作爲觀衆,我們只在乎這部電影是否好看;或者有自己喜歡的演員就好。不會在意導演戲後的艱辛,更不會理解文藝工作者,對待電影的看法。就像書中所說的:黑澤明先生對最好一部電影的定義是“下一部”。果然還是我知識面淺薄的緣故呀。

《北野武的小酒館》讀後感 篇7

《北野武的小酒館》一書,一翻開就忍不住想一口氣讀下去,又因爲幾乎都是金句,我整整記錄了三頁16K的讀書筆記。北野武以一個智慧的長者姿態,把他對於現代社會之種種現象的看法,直率的表達出來了,全書給人極其真誠的感覺。

北野武開篇討論生死,當時我還想:怎麼可以上來就談生死呢?不需要鋪墊嗎?沒想到北野武寫的完全不突兀,我讀書筆記的第一筆記錄,就是第六頁的那句:“死是多麼掃興的一件事。”當時這句話就擊中了我。

北野武寫的這種從小就懼怕死亡的感覺,我特別能夠理解。大約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我突然的特別害怕我的家人會死去。我想這是一種後知後覺。因爲6歲時,某一天中午我放學的路上,有人慌慌張張的讓我回家,說我爺爺倒在了地上,我也慌慌張張的跑回家,用盡力氣去喊我爺爺,但我爺爺再也沒有醒來。當時我根本不知道這叫做死亡。我繼續和同學們玩兒,我甚至不知道爸爸爲什麼不高興。然後突然的,不知何因的,我就明白了死亡是一件極可怕的事情,於是我開始整天都擔心我的家人,爲此都竟然常常躲在被子裏哭泣。所以我贊同北野武說的死是一件掃興的事。

“不論你對逝去的故人多麼懷念,活着的人都生活在一個與死者毫無關係的世界裏。”——面對着死亡,我們只能無力的承受。我總是有一段恍恍惚惚的記憶,在我24歲的某一天裏,我坐在送靈車裏,旁邊的棺木裏躺着我的一位親人,我的手也許扶着棺木又也許沒扶着,我睡着了,睡的死死的,連夢也沒有。我第一次如此接近死者,我們只隔着幾十釐米和一層棺木。我們雖然道過別了,但是這場死亡,還是讓我用了很久很久才走出來,彷彿世界和人,都需要我重新去認識。但是從此以後,我明白了,死亡了就不具有意義了,活着的人會千方百計的生活好,不因爲誰死了就有什麼不同,無論如何,活着的人是可以再振作起來的。

“因爲我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所以我體會不到活着的感覺。”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我想只有非常智慧的人,才能這麼準確的說出這個道理——行屍走肉一般的人生不能稱之爲活着。我記得我有過每天往返至少四個小時的通勤經歷,我感覺我不是我,我不能支配我,我不再有思想,只有動物屬性——吃、睡、工作、疲憊——精神的枯涸是能夠讓人質疑人生的。當我拒絕了這種生活以後,有了可支配的自由時間,我活了過來。我想,適度的自由,有助於個體發揮潛質,絕對的消耗,只能把人壓榨成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