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大綱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藤野先生讀後感1

他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爲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他,幾十年以後仍然惦念着他。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諧的師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親其師然後樂其教。

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緒感染了小佛朗士,他聽得個性認真,感覺"真個性,這天聽講我會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愛心感召下,失聰又失明的海倫最後明白了抽象的"愛",突破了認識上由具體到抽象的瓶頸。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如果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爲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鬥爭着,爲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的精神家園裏,有藤野播下的種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現的教師形象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着他們的學生,也啓發着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發奮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藤野先生讀後感2

他,是魯迅先生在歧視的浪潮中遇見的一抹孤帆;他,是魯迅先生在外國孤援無助時的一把溫暖的手;他是魯迅先生事業上的助力人。他不因外人的非議、流言而改變自己的做法,他是魯迅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良師——藤野先生。

還記得魯迅先生初識他的模樣:“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從其面貌上來看,似乎像極了那一心苦讀的書生。但,人不可貌相。或許魯迅先生不會想到,這竟是他一生的良師。

或許在我們的眼中,藤野先生只是盡了他做老師的職責。可你們卻未看到,在日本學生一起背後議論魯迅時,一起對魯迅先生指指點點時,藤野先生並未聽取流言蜚語,他堅持自己。他沒有種族歧視,他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他給予魯迅的不僅是科學知識上的豐富,更是靈魂與精神上的慰藉。

或許在我們眼中,魯迅先生的遭遇、處境對我們來說沒有那麼深刻,也不夠十分糟糕。但我們未嘗看見外國人對魯迅的無情嘲諷與打壓,在這種時刻,藤野先生給了魯迅溫暖,這可將謾罵、嘲笑與黑暗都沖淡,留下愛的淡淡芳香。

在我的眼中,藤野先生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身爲當時發展很快並是強國的日本教授,無小看弱國的學生,還傾力栽培,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他學識淵博,細心未魯迅糾錯與講解,人的一生莫過於有良師指導。

還記得初識你的模樣,只是後悔未能給您寫一封信,以表達對您的深深感激。

  藤野先生讀後感3

他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爲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他,幾十年以後仍然惦念着他。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諧的師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親其師然後樂其教。

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緒感染了小佛朗士,他聽得特別認真,感覺"真奇怪,今天聽講我會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愛心感召下,失聰又失明的海倫終於理解了抽象的"愛",突破了認識上由具體到抽象的瓶頸。

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如果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爲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鬥爭着,爲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的精神家園裏,有藤野播下的種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材中出現的教師形象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着他們的學生,也啓發着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藤野先生讀後感4

恩師是讓人懷念的,特別是當你身處異國時,經常會讓你覺得孤獨。而在那時,卻有一位老師喚醒你的靈魂,給予你關愛和鼓勵。

魯迅到了東京以後,他看到了那些清國留學生不務正業,醉生夢死,不顧國家民族危亡,而追逐風雅的醜陋行爲!

從而,魯迅毅然離開了東京,前往仙台。

藤野先生,一個生活簡樸,治學嚴謹,待人熱情誠懇,對學生嚴格要求,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學者,他就是魯迅在仙台學醫的老師。在他的教導下,魯迅受益匪淺。從他添改講義中,看到了他工作認真負責,沒有民族偏見;從糾正解剖圖中,看到了他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從關心解剖實習中,看到了他的熱情誠懇;從瞭解女人裹腳中,看到了他可貴的求實精神!

雖然魯迅在他的指導下懂得了許多。但從後來的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中,反映了中國人的懦弱。醫生醫病,醫不好中國人的心。他選擇了棄醫從文這條道路!

人的一生中會面臨許多選擇,可能有的選擇會從此改變你的人生!而魯迅在看電影中,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到了一羣思想不覺悟,麻木無知的國民。從而他意識到醫學救國是行不通的,只有文藝救國、科學救國纔是根本治國的方法!

於是他選擇了棄醫從文,而這也爲他以後的文學道路立了一個新起點,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轉折點,同時也成就了他的文學歷史!

  藤野先生讀後感5

"在我認爲我師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魯迅先生這樣說。

他是誰?沒錯,他就是令所有學生都愛戴、敬重的老師——藤野先生。

這篇《藤野先生》出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中,魯迅描述了當時“愛國的”“清國留學生”在日本的生活窘況:備受那些具有狹隘民族觀念學生的排斥,這是魯迅厭惡不已的。

在這樣的狀況下,作爲日本老師的藤野先生,他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魯迅沒有任何傲慢與偏見,沒有用大家固有的'弱國、腐朽形象去看待、嘲笑魯迅和他的同胞們,反而在教學上更加地關心和照顧魯迅。

雖然有時候藤野先生自己不修邊幅,但對於自己的學生,卻生怕他上課記不全講義,每週仔細地幫魯迅修改講義,對魯迅的學習,關懷的細緻入微。

魯迅畫解剖圖時,血管位置不正確,藤野先生不僅給他重新改正,而且還幽默地告訴魯迅,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什麼樣子就要照原樣畫,藤野先生教學一絲不苟,嚴謹認真。

藤野先生是一個純粹的教育者,他對每個學生都有着熱切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和一顆播種知識的心。

小而言之,是爲學生,就是希望學生們能學有所成,走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大而言之,是爲學術,就是希望醫學能發展得越來越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這大概就是魯迅在很長時間後還能記着和感激藤野先生的原因。

雖然教的時間不長,但在魯迅心裏,在我們讀者的心裏,藤野先生的人格是偉大的,令人尊敬的。

  藤野先生讀後感6

魯迅初到日本留學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極爲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裏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爲魯迅添改講義,爲學生糾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刨實習,他毫不掩飾地向我瞭解裹腳。

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會有一個對自己影響很深的,令我們終身難忘的老師。無論他教了你什麼,你學會了什麼,你總會有所改變,有所感悟。在魯迅的學生生涯中,也有這樣一個令他難忘的老師——藤野先生。

在這一個個片段中,我看到了一羣忘國、忘族、忘志的學生。一個個好玩縱樂。在看中國人被屠殺的時候,竟一個個拍掌歡呼:“萬歲!”他們去日本是爲了學習知識、報效祖國。沒想到離開中國,倒改變了他們的心——他們的志心、族心、國心。他們去留學倒像去移了民,換了心,賣了國!在這些片段中,與之相反的恰是身爲日本人的藤野先生。我看到的,是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滕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的滕野先生;那個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着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會說:“在我所有認爲的我師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作爲一名學生,能夠在生命中遇見這樣的,對自己亦師廣亦友的老師,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運。作爲一名學生,我們的老師是一個引導。我們還需要志向、需要祖國、需要民族,才能真正強大。

  藤野先生讀後感7

在外求學的學生本應珍惜來之不易的留學機會,滿懷理想與抱負付出高於常人百倍的努力,尤其當時的清朝正是政府庸碌無能,國家屈辱受敵的危難之際,而受政府委託東渡求學的“清國留學生”卻有負衆望。

他們翩翩來到東京,開始懂得如何將辮子或盤或散地精心梳理,抹的油亮,開始在行走之時做作地扭動脖子,使旁人瞧了不禁贊其頗有姿色。那時,國外的報道堂而皇之地譏諷中國人爲動物;電影可以惡意醜化國人形象並將其作爲可肆意嘲笑的對象;俄日兩國爲爭奪中國的土地在中國開戰,視中國的領土主權於不顧,而這羣“清國留學生”全然不顧國家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只顧賞花遊樂,越發迷離的雙眼再不落在書本講義之上,而只識櫻花爛漫,輕雲緋紅,擺弄舞姿卻還有一套。

不談旁的,他們作爲一個學生連最基本的學業也幾乎荒廢,又何談以天下爲己任呢?這羣“留學生”或是雌雄莫辯,或是醉生夢死,進入發達先進的社會中學習卻更添污濁之氣,他們愧對自己的靈魂,愧對國民的信任,更讓其他的中國人爲之羞愧難當。而以上,整日快活的他們絲毫不知。一個人連自尊羞恥之心連了然全無,這令人痛恨,更叫人寒心。這究竟是一羣什麼人呢?是失了靈魂的走肉還是丟了軀體的鬼魅?我一時無法形容,姑且還是稱其爲“清國留學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