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書籍的讀後感範文(通用22篇)

書籍的讀後感範文(通用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書籍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籍的讀後感範文(通用22篇)

書籍的讀後感 篇1

《帕夫雷中學》有這樣一段話:“一所學校可能什麼都齊全,但如果沒有了人的全面發展和豐富精神生活而必備的書,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愛書籍,對書籍冷淡,那麼,就不能稱其爲學校。一所學校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都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有能爲我們經常敞開世界之窗的書,那麼,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教師的讀書習慣和閱讀風氣會影響學生,影響學風和校風”。“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種地位。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的豐富着,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會成爲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書籍,特別是經過時間沉澱和篩選而被後人認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響學生精神發展的最優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書籍是通往心靈的小路。閱讀能在學生面前展現我們自身的心靈世界。沒有這樣的閱讀,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因此無論什麼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好書是自我教育的老師。蘇霍姆林提出:“我堅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並且表現爲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終於崇高思想的人們的生活來衡量自己。

課堂以外有萬水千山,閱讀之中有萬紫千紅。快打開閱讀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優秀書籍是學生與古今中外優秀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們進行對話的橋樑。只有通過這座橋樑,我們的學生才能走出原先較爲狹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無塵雲影,領略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從文本言語中去傾聽偉大的心靈的搏動,感受言語世界的奧祕,同時打好語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點菸酒味,多一點書卷氣,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麻將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來讀書吧!”熱愛讀書吧!讀書能找回我們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們麻木的性情,開啓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書香伴隨人生同行,讓書香在我們心中永遠飄蕩。

書籍的讀後感 篇2

過去的一個月,斷斷續續讀了四本書,《無所畏》《夢裏花落知多少》《遙遠的救世主》。

荷西去世了,三毛努力的活着。到紐約學習新的語言,遇到一個寓愛於教的老師,一羣性情各異的同學,總是第一眼就知道能不能做朋友,傲慢無禮的躲着,物質市劊的也躲,急功近利的更要躲。剩下的,無論國籍美醜男女老少富貴貧窮,熱熱鬧鬧的在一起。故地重遊,故地重遊,獨自故地重遊。遇到一個有好感的人,逃了。看望雙方父母,賣房子,借房子,買房子,讀書寫字做家務……可她還是撐不下去,跟着走了。

都說三毛灑脫,若是看淡錢財不求名利崇尚自然就算灑脫的話,她是佼佼者。可她卻深陷情網,最終追隨而去,又是哪門子灑脫?

恩恩愛愛一雙人,是命運的寵兒。你懂他,他懂你。無需多言,沉默是燦爛。

所以,心安。也所以,不能獨活。南懷瑾老師的講課稿。還沒有看完,每一小節都會在心裏縈繞一段日子,似乎懂一些的時候纔會繼續看下去。其實,佛是自然。自然無形無相,又包羅萬象。佛教我們不着相,類似於西方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時間彼岸若無真理,那麼非人力可及的:如山川挺拔河流洶涌日落西沉,如三毛隨荷西而去,如世間凡夫不可自拔,該如何面對?

是謂:當生則生,當死則死,自性而爲。

書籍的讀後感 篇3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書籍的讀後感 篇4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一本好書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最近我讀了《十萬個爲什麼》從中增長了不少知識。在生活中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問爸爸媽媽他們也講不出所以然來,而《十萬個爲什麼》卻能幫我解決這些生活中的難題。《十萬個爲什麼》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體、健康、醫藥等好多方面的內容,是一本讓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科普讀物。書中一個個新奇的知識,有問有答會讓你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繽紛和自然界中的千變萬化。比如:“四季是怎樣形成的,海水爲什麼是藍的,其中爲什麼人不能在月球生活讓我特別感興趣。”因爲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引力很小,並且晝夜溫差達300攝氏度,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如果人類能在月球生活的話,月球上應該有生物存在的。

在1969年,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一位美國人,在2007年中國發射了嫦娥一號等,今年中國又成功發射了神九,三名宇航員在月球足足呆了13天,神九的上天正是爲了探索與發現太空是否有適合人類居住,我相信隨着科學的發展,積累跟多的科學知識,一定能實現太空夢。

讀了《十萬個爲什麼》讓我明白了,科學需要不斷的探索與發現。我要好好學習,積累更過的知識去探索與發現,希望將來人類能登上月球。

書籍的讀後感 篇5

《弟子規》也許在我們大家還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接觸過了吧,《弟子規》中的每一個字都蘊藏着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徹。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爲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爲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爲父母“服務”,因爲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痠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爲作業兒發着牢騷。“來,好閨女,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着。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爲了我,爲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爲我好,爲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爲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今後,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裏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啓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書籍的讀後感 篇6

父母課堂每期必讀。如今讀父母課堂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個習慣。凡是有責任感的父母,選讀這本雜誌對提高自身的素養是有幫助的。裏面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層面也很廣。讓家長們受益匪淺,這本書好像一盞燈,給家長們指明瞭教育孩子的正確道路。

教育孩子的確是一門學問,不懂教育的家長又怎能培養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學習好,各方面都要全面發展,以後才能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而如今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嬌寵習慣了,什麼事情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能力簡直太差,如果離開了父母,孩子們會幹啥?以後又怎麼能去適應社會?先別說洗衣做飯,就是獨自出門購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獨立解決的能力就更差了。光學習好有啥用,生活的白癡更可怕。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獨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對孩子要放開手腳。不要什麼事情都擔心孩子會出錯,而不讓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長就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就會無意中扼殺孩子對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放開手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讓他獨立去做。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積極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實踐鍛鍊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在這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與支持。這樣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孩子會在以後的行動中更積極的去面對去解決。

總之,要結合當前的環境施之恰當的教育模式。以前我可從未有過這麼深刻的體會。通過讀父母課堂,讓我瞭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養,要放開,要融入社會。要給他們一些關愛,要從小鍛鍊他們。給他們提供小小的舞臺盡情施展發揮,將來就能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嶄露頭角,成爲一顆耀眼的明星。

書籍的讀後感 篇7

《漁童》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故事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一篇故事。

這篇故事主要寫了:從前,有個貧窮的老漁翁,他一直靠打漁來生活。他白天在河裏打魚,晚上就睡在漁船上。一天,老漁翁去打魚時,從河裏打撈出一個白玉魚盆。魚盆底部的圖案是一個漁童坐在荷花上釣魚。老漁翁越看越喜歡,他趕忙脫下衣服,把魚盆包好帶回了家。

回家後,老漁翁把白玉魚盆洗乾淨,輕輕地擺放在牀前的木櫃上。夜裏,老漁翁突然看見窗前閃過一道光亮。原來,魚盆裏的東西都變成活的了,小魚童開始釣魚了。釣到的金魚從嘴裏吐出很多金豆子,小漁童把它們放到了老漁翁的碗裏。到天亮時,漁童和金魚都回到了魚盆裏,魚盆恢復了原樣。老漁翁很高興,並用這些金豆子換錢修好了漁船,買了新漁網,蓋了新房子。日子一天天的好起來。這天,老漁翁在集市上遇到一個洋牧師,他向老漁翁問金豆子的來歷。老漁翁很老實,一五一十的告訴了這個牧師。第二天,洋牧師就勾結縣官把老漁翁抓到了縣衙,並讓他交出魚盆。老漁翁很生氣,並把魚盆摔碎了。誰知魚盆一碎,漁童活了,他甩起魚竿,吊住了洋牧師,高高的把它舉在空中,洋牧師嚇得大喊大叫,還對老漁翁破口大罵。漁童把他舉得更高了,直到他求饒才放他下來。然後,漁童把魚竿一晃,縣官還以爲漁童要來釣他呢,嚇得白眼一翻,暈倒了。後來,魚盆恢復了原來的模樣。魚盆又回到了老漁翁的手裏,老漁翁很高興。從此,他就用這個魚盆造福鄉鄰。鄉親們更加勤勞,家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這個故事給我的感受是:我們要以小漁童爲榜樣,從小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做一個好孩子。

書籍的讀後感 篇8

這個寒假裏,我讀了《王爾德童話》。裏面寫有《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誠的朋友》、《神奇的火箭》、《星孩》等九篇童話。

這九篇童話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快樂王子》了。快樂王子活着的時候,每天都無憂無慮地生活着。快樂王子死後,人們把他做成了一個高高的雕塑,他看到了城市中的醜陋和貧困快樂王子不再快樂。快樂王子決心奉獻出自己的一切來幫助那些窮人。原本要飛去埃及的小燕子,被快樂王子的愛心所感動,他放棄了南飛,成爲快樂王子播撒愛的信使。快樂王子劍上的紅寶石讓生病的孩子感到涼爽,進入了甜蜜的夢鄉;藍寶石的雙眼讓追求夢想的年輕人享受到被肯定賞識的快樂,讓賣火柴的小女孩笑着跑回家,擺脫捱打捱餓的遭遇;他身上的黃金葉子,讓窮人們有了溫暖、有了食物、有了快樂。快樂王子和小燕子付出了愛,奉獻了生命,卻得到了真正的快樂。上帝將他們視爲最珍貴的兩樣東西, 讓燕子在他天堂的花園裏永遠地放聲歌唱,讓快樂王子在他黃金的城堡中永遠地讚美他。《快樂王子》告訴我們:有付出纔有回報,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幫助別人。

除了《快樂王子》,我最喜歡的就是《忠誠的朋友》了。在我心目中,它是一篇非常棒的童話。這篇童話從紅雀向老河鼠講述什麼是忠實的朋友開始,將小漢斯和磨坊主的故事娓娓道來。小漢斯勤勞、善良,在辛勤耕作下,整個村子裏沒有人比他家的花園更加漂亮和招人喜愛。漢斯吧有錢的磨坊主看作最好的朋友,而磨坊主卻總以真正的朋友應該分享一切的迷人幌子來哄騙漢斯。淳樸善良的漢斯不斷幫助自己的朋友,最後用生命祭奠了友情。漢斯無疑是一個十分看重友情的人,但是漢斯的故事讓人同情卻不讚賞。這個童話告訴我們:真正的友誼應該是相互的,忠實的朋友不能只索取不付出,更不能自私自利。

《王爾德童話》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道理,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書籍的讀後感 篇9

郭敬明的小說《幻城》,在書店裏看過很多次,但我沒有翻開它,我的媽媽告訴我,那時的郭敬明還很年輕,而只有真正生活過,品味過的人才會寫出好作品。我可不這樣認爲。小說《幻城》名字好像很有魔力似的,幻城,幻城。虛幻之城?夢幻之城?感覺不真實……於是,我讀了它,幾乎是流着淚讀完。

讀完小說《幻城》,我的第一感覺是好乾淨。我彷彿看到了,蔚藍的天空下,有那麼一羣人在雪霧森林裏看櫻花漫天,讓細碎的陽光在衣衫上起舞,淡淡的微笑……但故事並沒有童話般那麼美好,現實是殘酷的,甜美的是夢,可是夢總會醒。卡索,是一位孤寂的王。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夥伴之間的不信任,爲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讀着,讀着,鋪天蓋地的傷感襲上心頭。每個人有着不同的追求,每個人有着相同的執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願望,每個人爲願望的實現付出相同的代價,每個人有着不同的心思,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哀思。而貫穿全文則是對自由的嚮往和濃重的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卡索很幸福,見到了他所有他想見的人,可悲哀的是卡索一次也沒有喊對方的名字,沒能等到最後一刻。如果卡索再等一下,就等一下,那麼釋就會恢復前世的記憶了!我不甘,替卡索不甘。幾百年的等待,幾百年的執着,幾百年的孤寂,換來的卻是訣別。

世事難料,釋希望成爲火族的皇子,打破囚禁卡索的無形枷鎖,爲此,他殺了利落和嵐裳,成爲火族皇子之後,又殺了利落和嵐裳的今生。然而,卡索,他最愛的哥哥也在他面前自盡。如同一場哭笑不得鬧劇,到最後大家都一無所有。雖然他們都沒有錯。

這就是真實,這就是人心,這就是美麗又醜陋的世界,只是希望不要錯過我愛和愛我的,只祈禱不要忘記那些爲自己奮不顧身的人。至少,我還不是一無所有。小說《幻城》這本書告訴了我,珍惜眼前的美好。永遠要比補救來得實際!

書籍的讀後感 篇10

讀了白蝴蝶之戀這篇文章,那纖細的白蝴蝶竟那麼勇敢,那麼堅強,真令我敬畏,讓我更加敬畏的是白蝴蝶對生命不斷追求的精神。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陣冷雨後,一隻蝴蝶奄奄一息,即將失去,但他倔強的反抗着,勇敢地戰勝了擺在她面前的種種困難,在白蝴蝶自由翱翔的那一刻,救助白蝴蝶的作者又感到失落,惆悵,與此同時,他又聯想到了人對生命的意識,不由得嘆息,這樣一件事。文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者的寫作手法,以及白蝴蝶那頑強的精神。

文中作者描寫到白蝴蝶“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沙似的翅膀,兩根黑色的須向前伸展着,兩點黑漆似的眼睛,幾隻像絲一樣的細腳。”“白茸茸”、“兩點”……這些詞語,用得恰到火候,寫出了白蝴蝶的纖細,但在纖細的同時,讓我們又感受到了白蝴蝶內在的,勇敢的精神。

文中還寫到“它試了幾次,終於一躍而起,展翅飛翔”寫出了蝴蝶能在暴風雨後,這樣頑強,這樣勇敢,這麼有毅力,沒有被困難所擊敗,仍然追求着生還的一絲希望,它努力地扇動着翅膀想要飛,想繼續生活在這個美好的大千世界裏。

讀完這篇文章後,看到白蝴蝶那麼勇敢的精神後,我不由得聯想到了在現實生活中生活的我們。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像白蝴蝶那樣勇敢嗎?我認爲,有的時候人還不如動物,有的時候,甚至連一隻小小的蝴蝶都不如,在遇到困難是,在挫敗敢涌上心頭時,我們可能會選擇退縮,會逃避,還可能會放棄,爲什麼我們不能學習白蝴蝶呢?她那麼纖細都可以面對暴風雨,可以不顧一切地反抗着命運地安排,那我們遇到的那些困難有算是什麼呢?蝴蝶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它要在上面發出無限的光彩,它要活下去,它勇敢,它堅強,它敬畏生命,它知道生命是多麼可貴,沒有了生命,就沒有了一切,那麼人呢?

珍愛生命,敬畏生命吧!

書籍的讀後感 篇11

《活着》是我邊哭邊讀完的,書中主人公悽苦的命運觸動我那脆弱的神經,加之當時自身的心情非常低落,整個人泣不成聲,這可能就是讀者和作者產生的共鳴。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種悲慘的故事,但總覺得所有的故事在現實中都有原形可尋,只是作品經過了人爲的加工而已。應該有好多人都曾問過自己:“活着究竟爲了什麼?”包括我自己!當然,不同心境下的答案是不同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人生在世,漫長而短暫的幾十年,活着的方式卻不盡相同,形形色色的人選擇林林種種的生存方式,也就產生迥然不同的人生結局。有的人碌碌無爲,甘願平庸;有的人不懈奮鬥,終獲輝煌;有的人貪圖享受,家道敗落。記得有人對我說過:“要是能快樂的死去該多好!”說實話我也想,面且會有很多人這麼想過。可是冷靜下來,這又是多麼不負責任的想法,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給予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自己擅自決定生命的去留呢!看看《活着》吧,再重新審視一下生命的意義,也再重新認識一下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我們必須爲活着而活着!

活着的路上充滿挑戰,不可能一帆風順,有些痛苦、挫折很容易把弱者打敗,喪失活着的勇氣,所以會有一部分人選擇過早地離開這個世界。每個選擇都有存在的道理,但我要說的是這些人太自私,他們心裏只有自己,沒有其他任何人,把痛苦與悲傷留給了親人和朋友!除了自身的原因,社會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假的東西太多,真的東西太少,人心裏沒有安全感,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更多的是猜疑,惶惶恐恐中越來越懷疑活着的意義。

活着還是要真實的好,最起碼自己心裏踏踏實實。對人待事得容人處且容人該是活着的一個境界,可能會被某些人認爲很傻,換個角度,傻又何嘗不是一種福呢。只有經歷了纔會知道真實的感受,即使被欺騙,痛徹心扉後纔會更懂得珍惜。若沒有了悲歡離合、苦痛掙雜,人生會少了些許色彩,有句歌詞唱的好“風雨過後總會見彩虹!”活着應該就是哭着、笑着吧,有淚水也有笑容!

書籍的讀後感 篇12

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後,受益匪淺。

《童年》講述了五歲的阿廖沙因父親去世,跟隨外祖母、母親投靠外祖父。在那裏,阿廖沙嚐盡了人世間的辛酸;外祖父蠻橫、喜怒無常,經常打阿廖沙和其他孩子。兩個舅舅因爲貪圖外祖父家產,常常打架,甚至謀害家庭成員;他們謀害阿廖沙的父親和“小茨岡”。可是儘管生活中有很多品德敗壞的人,但也有一些優秀的人在影響着阿廖沙,如和藹的外祖母、“好事情”、“小茨岡”等。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我的童年。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既需要包容,也需要愛。小說中,阿廖沙的舅舅爲了個人利益隨意傷害他人,給他人帶來痛苦,最終讓所有人都憎恨自我,不僅僅是家人不容納他們,這個社會也不容納他們。這是很不幸,也是很可悲的。作爲人,與別人一齊相處,如果只想着如何從別人身上得到利益,不想着別人的感受,這個世界將會淹沒在戰亂硝煙中。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理解,僅有相互之間的仇恨,這個世界將會十分可怕。

前幾年的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爲了得到豐富的石油,不擇手段,在伊拉克開展了一場毀滅性的戰爭。這使得伊拉克的人民痛苦不堪,婦女兒童遭到傷害,父親、丈夫、兒子爲了保護人民而犧牲,原本美麗的伊拉克也變得“傷痕累累”。不僅僅是伊拉克的人民遭殃,就連美國、英國自我也深受其害;許多士兵在戰場上犧牲,孩子失去父親,母親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這是多麼可怕的災難啊!

可是如果我們放下利益,放下武器,放下自私,用愛去維護我們的世界,那麼不僅僅是一個社會會受益,整個世界都會受益。到處都會充滿歡笑,鮮花會到處開放,人們都歡樂地生活在一齊。只要有愛,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也能想兄弟姐妹一樣生活。

讓我們放下私心,用愛來經營這個世界吧!

書籍的讀後感 篇13

我們的日子去的匆匆,也來的匆匆。一天又一天過去,我們漸漸長大,無數個日子已從我們手中飛去,可我們去不知時間是那樣的匆匆,一去便不復返。

《匆匆》這篇文章,正寫的是作者對少年時浪費時光而感到惋惜、留戀,對時間去的匆匆而感到無奈。每每讀起這篇文章時,我便想起自己以前是如何浪費時光的:早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射進屋裏時,我睜開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呆;當我吃飯時,我總是嘴裏咬着筷子,發呆;我寫作業時,總愛左手撐着腦袋,眼睛望着前方——發呆。時間就一點一滴地從我呆呆地眼神裏溜去。當我們穿衣服的時候,時間便從我們的衣角上飛去;當我們喝水的時候,時間便從水杯旁跳過;當我們寫字的時候,時間便從移動的筆尖旁溜去;當我們談話的時候,時間便圍繞着我們的聲音飄走了;當我們哭泣的時候,時間便從珍珠般的淚珠裏穿過;當我們微笑的時候,時間便又從彎彎的嘴角旁閃過。其實,我們的日子並不多,就像羣星璀璨的夜空中,一束流星劃過。雖然是美好的,卻又是短暫的。

古人就告訴過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些句子,我們都要銘記在心。時間是多麼的寶貴啊!我們要珍惜時間,要好好利用時間。雖然我們已經浪費了過去的日子,但過去的日子就讓它過去吧,我們還可以重新開始,好好學習,別再浪費我們的時間,荒廢我們的生命了。古人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是呀,我們,要在我們少年時好好學習,等老了,後悔就來不及了。我們不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又將赤裸裸地回去。我們,要在我們的生命上,留下一絲絲的痕跡,儘管它很小,但它,也是有意義的。

要讓我們的生命有意義,就要好好的學習,奮發向上。讓我們珍惜時間,利用時間,一起好好的學習,來證明,我們的生命,是有意義,是有價值的!加油!

書籍的讀後感 篇14

讀了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有着深刻的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一位父親送兒子前往北京唸書,路上不斷叮囑兒子小心,要求茶房照顧好兒子。待火車要開時,父親就算不方便,也要爬臺階爲兒子買橘子的故事。

文章主要片段“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父親雖未言說,但從他的舉止投足中,都體現了深深的父愛。讀文章就得深入到文字的背後,細心去體驗每一詞、每一句的作用和意義。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文中的父親爲了家庭,爲了責任,默默扛下所有,活得是那麼辛苦,那麼累……回想自己的父親是否也是在默默的付出一切,爲了我們一定是這樣的。

父親總是把兒子放在第一位,兒子對父親來說是最重要的!儘管兒子已二十來歲,但在父親眼裏依舊是個孩子。孩子永遠是家長心中的孩子,永遠是最重要的人,所以我們應該更加敬愛父母。

父親的愛總是藏在細節中,他不像母愛那樣會表達,但他從來不會比母愛少一分一毫。父母的愛都是一樣,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回想自己成長中的點點滴滴,不都蘊藏着父母深切的愛嗎?早晨,我還在熟睡,媽媽早已爲我備好了早餐,爲了讓我睡眠充足,總是會在最後一刻叫醒我。晚上,從學校回來最累的時候,總是能第一時間吃上媽媽親手做的美味,每次吃到那口熱乎乎的飯菜,心裏總是暖暖的……愛,無時無刻不將我包圍。背影,它悄悄來,悄悄去,但總是不會把它忘記……

書籍的讀後感 篇15

第一次讀莎士比亞,沒想到它竟讓人如此着迷,這是我的過錯,我很早就對其有所耳聞,但卻遲遲不願相見,這是一次遲到的閱讀,沒錯,我錯過了很多東西,但好在抓住了這倆列車的尾巴,我也可以假模假樣地駛向那充滿奇思妙想和人情氣息的世界了。閱讀的時刻,我是幸福的,雖然那只有短短的三個小時,片刻的美好纔是上帝降下的甘露,哪有永恆的幸福呢?

說一說,我爲什麼找來《哈姆雷特》讀,這一切都是那麼奇妙。我不想待着家裏,就去澡堂泡澡,之後就待在休息室的牀上,躺上一個小時,百無聊賴,想起了最近迷上的劇和平飯店,劇中前夫哥扮演的王大頂號稱東三省學歷最高的土匪,張口閉口就是莎士比亞的經典臺詞,讓人忍俊不禁,按照《夢的解析》的意識理論,這些畫面不斷在我的腦海中付現,即使不看劇的時候,也會在某個時刻給我的潛意識以暗示,這些暗示指引我去尋找莎士比亞,而莎翁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哈姆雷特》,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

用手機讀書可能沒有用紙質版讀更深刻,因爲少了某些動作和潛在的思考機會,對於我這個斷決是存在的,第二次戲劇了,上一次是俄狄浦斯王,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式,選個沒人的地方大聲朗誦人物的對白,在我看來,這就是對戲劇的重演,雖然它是那樣的簡陋。

我是一個孤獨的人,不管是身形還是心靈,但是在那個時候,我發現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昇華,因爲戲精的人設得到了滿足,平時我都是自言自語,在腦海中構想一些人物,模擬他們的對話,我就是自我的戲劇家,但那些情節太low了,用意淫描述都不過分。讀哈姆雷特的對白,用用慷慨激昂的語調,用悲痛欲絕的嗓音,過癮!這就是我要的!後續我會試着在轉述一下這本戲劇的情節,在娛樂消遣的同時,也鍛鍊一下概括的能力。

書籍的讀後感 篇16

瓦爾登湖是世外的桃源,古都是塵世之中的瓦爾登湖。

本書涵蓋川端康成的兩篇作品,由於川端康成的深厚底蘊,及看書時間碎片化,這兩本書我讀得斷斷續續,以下簡略地記述看書心得。

讀《古都》,讀的不是故事情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說,而是愛情、親情、友情之美,喜歡千重子的單純善良,喜歡她注視着紫花地丁幻想她們會不會樹下相見的憂鬱,喜歡書中描述的傳統節日的神祕與熱鬧,在我看來,那其實是人性中最具有溫度的盛事啊!本書所述讓人感到一種濃厚的文化美,及清淺的哀傷與唯美,畢竟時代變遷,舊時候的很多東西已在漸漸不受重視,慢慢失傳,這種難言的精神折磨,如千重子家的鋪子、如他父親,戀舊着被時代拋下。

第二本《名人》相較於《古都》難言的唯美更讓人感到唏噓及傷痛,隱隱還有一種憤懣的情緒。“名人”是世人對棋手的最高敬稱,本書記載了本因坊秀哉名人晚年的告別賽,在新舊時代的交替中,書中寫道名人既受極大的尊重又受到世人對偶像的破壞心理,很真實,喜愛與毀滅或許是並存的。

《名人》初讀清淡無味,直至一半才漸漸進入書境,想知道後來怎樣了?然我惋惜的是,傳統之美的漸漸遺失,越讀下去,這種痛惜、懷念的情緒愈強,名人之前,對弈會極大程度地尊重前輩,對弈重評輸贏,更重棋藝及人品,把下棋當作一件藝術品,需要精雕細琢,也佩服他們一盤棋能下幾個月,把它當成自己心血精力凝結而成的作品來看待,那種“靜”、“專注”的精神及時代令我神往。可是隨着時代更迭,人們爲了凸顯“公平”,不斷制定完善規則,但另一方面又不斷鑽規則的空子,何其可悲,何其可嘆。

借用書友一句:美使人有趣,敬使人厚重。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有無規則的限定,這都應該是一句我們不能忘記的話,做一個有趣的人,做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畢竟如古人所言: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這也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時代變遷,不是人心不古的藉口。

書籍的讀後感 篇17

前段時間,家園裏忽然涌現一陣讀書狂潮,也在看了很多朋友的讀後感,其中《墨跡》一書便吸引了我。便決定,趁着這餘熱未消之際,把曾子墨的《墨跡》,拿來好好地看看,就在幾天前,終於把它給看完了,興奮之餘,總想說點什麼。

在大衆的眼中,這樣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孩,便能夠如此地成功,無疑是很幸運的。而她的成功,在在多數看來,也來源於她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都是北大的教授,畢竟,在很多教育方面,會有一些獨特的理念,但是,我想主要還是源自於她自身的不懈努力。

在她的成長軌跡中,從高中、大學、再到留學美國,直至後來進入了華爾街的著名投行摩根斯坦利,這一路走來,都很成功,貌似就沒有失利的時候。我覺得這主要源自於她的自信。考託福的時候,她那麼小的年紀,卻能以北京市總分第一的驕人成績,摘得了桂冠,在簽證的時候,由於別人的不信任,卻讓她執意的要求回家取“證”,以示自己的能力。

當在她申請達特茅斯大學時,對於“義工”事情,她採取的卻是誠實,於是給校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她順利申請到了獎學金,進入了該校學習。而所有這些,都是源自於她個人自身的獨特魅力,與她的家庭應該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吧!書中講述了自己在校打工的經歷,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他人廣泛的認可,從她那裏,我們學習到了,不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做好自己則是最基本的。

其間,也講述了她爲何選擇華爾街,選擇摩根斯坦利,這應該也是來源於她的自信,還記得她說的一句話,哪裏最好,她便要去哪裏。而在面試過程,她也爲自己做了充分的準備,而達到了有備無患,順利地進入了,她理想中的企業,而工作的努力與自信,讓她成爲了一個“明星分析師”。

她的每一個選擇,讓我感覺她都會依照着自己的內心去做,讓自己發揮到了極致。比如,進入鳳凰,對於當時的她而言,從未接觸過媒體行業,並選擇了這樣一份職業,卻也能做得如此出色。感慨之餘,只能說除了天賦之處,自信、努力密不可分。

書籍的讀後感 篇18

文章說“現在,很多人開始說,生活應該慢下來。我想中國人可以先從慢下來吃飯開始。”但中國人現在似乎已失去了慢的能力。

很多人都意識到了,我們目前的生活節奏是很快的,每天很早就起牀了,然後忙着洗漱,忙着吃飯,忙着出門,忙着上班,忙着工作,忙着回家,忙着做晚飯,忙着吃晚飯,忙着教育孩子,忙着睡覺?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每天工作到底是爲了什麼了;已經忘記了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了;已經忘記了享受生活中的樂趣。我們也只有在節假日的時候,纔有機會,與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天,關心關心家人和朋友,大家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也只有這個時候你才感受到了生活是這麼的美好吧!

我們何時可以像文章所描述的那樣,一家人無論工作有多麼忙,都會放下手中各自的工作坐下來,談談各自今天的工作,或是有趣的事情,或是讚美一下桌上美味的佳餚,再一起來慢慢地享用這美味的佳餚,慢慢地品味出食物的滋味。生活亦是如此,當你慢下時才能找到隱藏在生活中的更多趣味和幸福。其實慢節奏的生活也並不代表懶惰,放慢速度也不是在拖延時間,而是讓我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做最多事情,而是學會把該做的事情做的更好。能從一碗清粥中品出真味;從一本書中讀到感動;從一次出遊中體會釋放;從一次遊戲中發現自己;放緩腳步去享受生活中經歷的每一件事,你會發現生活變得精緻了許多。

現在很多人開始說,讓我們的生活慢下來吧!也許我們可以試着像作者說的那樣,從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吃飯開始慢下來吃飯,來享受這麼多足以傲視全球的美食!也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感覺到吃每頓飯都是享受,讓孩子們學會感激爲他們做美食的父母,感激種糧食的農民,感激太陽的恩惠,感激自然的恩惠,讓我們的孩子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吃飯,去上學,去上課,去寫作業?那他們的心情該是多麼的愉快呀!他們將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做每件事情,那他們的未來的生活將會更陽光燦爛吧!

書籍的讀後感 篇19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

《史記》記述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年間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分爲十二本紀、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大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萬字。其中本紀主要記載帝王的言行政績;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寫成的歷代帝王和諸侯國的簡要大事記;書是典章制度的專篇,內容涉及經濟、天文、曆法、水利、文化等重要領域;世家主要記載王侯封國的歷史變遷;列傳主要是人物專記,上自大臣大夫,下至某些領域的代表人物,均在傳中,還包括部分境內外少數民族的專篇。《史記》五大部分中以本記和列傳所佔篇幅最大,是書中的主體,因此後世的世學家將這種世書編纂體裁爲記傳體,這也是司馬遷在史學界的創舉。

史記讓我瞭解到了許多故事,如:爲人們嘗百草的神農氏(炎帝)、平定天下大亂的軒轅氏(黃帝);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射傷齊桓公,但還被齊桓公重用,完成了齊桓公當時的春秋霸業,這體現出了齊桓公的大度,才讓諸侯臣服他;廉頗與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故事,藺相如在澠池相會上維護了趙惠文王的尊嚴,趙王讓他當了大官,他也知道廉頗嫉妒,但爲了國家利益忍氣吞聲,最後竟讓廉頗主動負荊請罪。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大將軍韓信在少年時因別人威脅,忍受了胯下之辱,也受過一位漂母的恩惠,當上大將軍後不忘報恩,送了那位漂母許多酒菜,還賞給她一千兩黃金。

看完《史記》就彷彿看了一步宏偉的歷史巨片,深深的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也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不愧是被魯迅先生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不僅是一部史家著作,魯迅先生曾高度讚揚《史記》,這本書還能讓我們在提高古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增加歷史知識。

書籍的讀後感 篇20

打開已經泛黃的局面,沉重的墨香便象徵了年代的久遠,我們的相遇,是冥冥中的註定又或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二戰之後的美國文學中,有兩部小說在時間的考驗下歷時三十多年時間依然受到各種書迷的追捧,一部是黑人作家拉爾夫。艾裏林所撰的《無形人》,而另一部便是本書,自本書問世後,大中校園中到處都有人模仿故事的主人公霍爾頓,學他戴着鴨舌帽,學他的語言動作。當然,對於本書的評價也分爲兩大派,一說是嚴厲批評本書,視其爲洪水猛獸,說主人公各種抽菸、酗酒、罵人,說他“猥褻”“瀆神”,而另一類說法便是它能夠加深表少年對於時代的理解,有利於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等。

本書通篇講述主人公霍爾兩頓的種。種經歷,以第一人稱的形式使讀者身臨其境,通過以小見大的形式使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社會風氣以及社會現象;生動細緻地描寫了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中的後代苦悶、彷徨的精神實質。五十年代初的美國剛剛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飛速崛起,生產水平迅速提高,中產家庭也迅速成爲主流,但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精神卻異常空虛和苦悶,作者起碼是通過辛辣的筆觸去表現那樣一個充斥着虛僞,頹廢而且勢利的社會。

霍爾頓在這樣一個世界,尚且希望着能夠做一個麥田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羣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都在那兒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每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這個想法也許有些可笑,但這本書中的思想與魯迅不謀而合,在《狂人日記》中他尚有救救孩子的想法。

作爲早期出現的作品中,霍爾頓是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但即使他如此倍受爭議,卻依然流行於廣大的中大學校園內,作爲一種經典。

書籍的讀後感 篇21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在我的生活中,永遠少不了圖書的參與。在我讀過的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著名小說家巴赫寫的《海鷗喬納森》了。

書中的喬納森是一隻海鷗,它從小有着遠大的理想,嚮往着美好和自由的生活。在它眼裏最重要的是練習疾速地飛翔,而不是像其它海鷗那樣無所事事,只知道吃喝玩樂。喬納森因不服從鷗羣首長的命令而被驅逐出鷗羣。可它依然沒有放棄飛翔,一直在努力變成更棒更好的自己。

一隻海鷗都是這樣地努力,更何況我們人呢?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旦遇到困難就會躲避,然後導致我根本不會獨立思考問題,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從不堅持,更沒有想過給自己制定什麼目標。有一次媽媽給我留了一道比較燒腦的題,我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也沒有一點頭緒,於是我索性扔下筆不做了,等媽媽回來給我講,坐享其成豈不舒服!但在讀了這本書後,我恍然大悟。喬納森一次又一次偷偷練習飛翔,可還是被發現,最終被驅逐出了鷗羣,離開家人、離開朋友,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困難呀!可是它沒有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它從來沒有想過要像普通海鷗那樣生活,心中想到的仍然是它疾飛的夢想。這讓我深受啓發,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許多的挫折,我們要向喬納森那樣迎難而上,厚積薄發!

我覺得我們從小就該像海鷗喬納森那樣,給自己設立一個遠大的目標,然後不斷地努力,排除各種困難,踏踏實實地去實現它。堅持不懈是追求目標的根本,半途而廢是追求目標時的最大忌諱,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即使歷經千千萬萬的困難又有何妨呢?

是啊,《海鷗喬納森》這本書不僅深受人們喜愛,還引人入勝。讀書,可以使人思維活躍;讀書可以開闊視野;讀書可以使人聰穎智慧,我以後一定要多讀這樣有深度的書。

書籍的讀後感 篇22

陪孩子買書的時候,看到這本《輸贏》,其實我在較早時候就見過這本書,但是沒有什麼感覺,現在市場上的書太多了,你有時真的很難去挑選看哪本書,是否值得買下來,是否值得在書桌上已經打開了有10本之多的時候,再去打開一本。

書的封面吸引了我,也同我現在的工作有些聯繫,他說是一本銷售培訓用書,再一看作者,也在做銷售培訓,而且是實戰派的,所以就買來看。沒有想到這本書竟然引發了我極大的興致,我用了3天的時間完整地讀完了,第二個晚上,我看到凌晨1點多,眼睛實在睜不開了,忍着感冒的折磨,我還是忍不住希望儘快看完。

等我拿去弟弟那裏,要把後面的1/5看完,弟弟拿過去,也深深被吸引,或許同他最近正在打算去做大客戶有關。這本書是兩個國際性的跨國公司的銷售團隊爭奪一個銀行大單的故事,裏面穿插着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男女之間情愛的競爭,公司內部政治的鬥爭;在IT公司原本就是精英聚集的地方,高手同高手之間的較量從來都是耐人尋味和扣人心懸的,而作者的文筆還不錯,銷售高手不僅擁有美貌,還擁有智慧,擁有超強的能力。故事跌宕起伏,中間共有三位美女,在週三去見客戶的路上,我給劉總講了這個故事。

這本書不僅有有吸引人的故事,而且還有一些銷售技巧,叫做摧龍六式,是作者總結出來的,很有實際借鑑的意義,這也是吸引很多銷售人員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在書的最後,方威對於輸贏深深的體悟,也耐人尋味;周銳對於生活的感悟,同樣值得人反思,人生不要成爲輸贏的奴隸,要開開心心地活過每一天,按照自己的意願。

就像喬布斯的演講中所說“當今天是你的最後一天,你希望怎麼活着。”你就能夠把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渴望挖掘出來,人生苦短,開心地活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陪着自己愛的人共同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