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精選讀後感(精選10篇)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精選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精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精選讀後感(精選10篇)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1

這本書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閱讀是人生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說讀書的人,他們好奇心總是他們踏上書從中荒僻的小路,沿着這樣的小路,四處尋覓被人遺忘的書本,並以此爲樂了。我想他就是那樣的一個人。在這本書,你可以看到這個內心極其細膩的作家如何去看待其他大家的作品。他對於暢銷書的評價。

在他的時代,離一些很偉大的作家很近,甚至和他們交談過。他在討論他們那些作品,就如同拉家常一樣,很容易都來辨別作品的優劣。這本書寫的真好。

關於這些大的文豪,他們人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經歷波瀾不驚,總是處於暴風雨之中。這樣也讓他們有了更多的材料。來寫自己的文章。也讓他們有更加細緻的眼光去觀察這些東西。

在哲學與人生這一篇章中,毛姆,談他對一些哲學的看法。很佩服這一個作家。他研讀過西方很多哲學家的著作,並且將它們融了自己的寫作之中。他說。只有哲學永遠不會讓你失望,你永遠不可能到達它的盡頭。它就像人的靈魂一樣多姿多彩,它真是了不起,因爲它涉及人類的全部知識。他談論的宇宙,談論上帝談論永生。,他們的理性功能和人的終極目的。談論人的能力及其侷限。如果有人帶這個問題在這個神祕的朦朧而世界中游歷,又得不到回答的時候。他就勸說他們心安理得地滿足於自己的無知。他叫他們以退爲守。並賦予他們勇氣,他啓迪人的心智,同時也激發人的想象。我覺得他爲業餘愛好者提供了。給予專家和學者。還多的深思冥想趣味無窮,藉此可以消閒解悶。

我覺得哲學,倫理,人生,宗教。和每個人都有息息相關的關係。

什麼真善美,什麼假惡醜。只有細讀哲學,才能從中收穫人生的哲理吧。因爲哲學家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人的思想,從而叫人達到一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沒有惡哪來的善,很多東西都是互相轉化的,只有才能告訴我們。

最後真的很推薦這本書,還有他這個人。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2

毛姆,英國小說家,被譽爲“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人”。一個小說家談閱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畢竟寫得太過高深,讀者會覺得你顯擺,寫得太過簡單,別人覺得你沒水平。而毛姆的《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閱讀隨筆》不高深也不乏味,關注着作品背後的作者生平,也觀照作品本身,最後迴歸人性

書伴隨至今,不敢說讀書萬卷,卻多多少少領略了書的風采,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讀書取向。閱讀真真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不值得大肆宣揚,平常得如同認識的人慣常打了招呼說,你吃了沒,吃了什麼,僅此而已。現在,閱讀這件事變得更自然而然了,不像以前,生怕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書呆子,自己眼中的書奴,不敢在人前言說讀書這件小事。毛姆在這上坦然得很,並不諱言自己閱讀小說的目的是愉悅,“培養閱讀的習慣能夠爲你築造一座避難所,讓你逃脫幾乎人世間所有的悲哀”。讀書應該沉浸式閱讀,享受其中,享受自己的情感在行行文字間遊走,這需要修煉,感受文字的美,而不是追求閱讀的速度和數量,拋卻功利,享受文字本身及其營造出來的氛圍。

毛姆的讀書隨筆,本身就是一份經典小說書單。字如其人,文字亦是如此,什麼樣的人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創造出什麼樣的人物形象。毛姆從作者生平生活出發,再回到作品,觀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這不僅描繪出了作家這一羣體的衆生相,也可窺見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自我撕扯和矛盾在自己筆下的呈現形態。小說是一種藝術形式,作家也是藝術家中的一個行當,以文爲生,以文爲樂,孜孜不倦。

書中很大一部分書名見過但沒讀過,隨意拎出一本都是可圈可點、經歷史長河流傳至今的名著。很多時候,常常爲經典所迷惑,似乎經典就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隨意一個片段都是模本一般。經典說明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好與不好,哪裏好哪裏又顯得乏味,往往需要個人閱讀之後去品評,所以,更應該本着一顆平等的心與作者進行交流,先撕掉世人給予的標籤,再貼上自己的標籤,我想,這是我讀經典需要的態度。

毛姆提說,怎樣思考就有怎樣的人生,這一部分談到哲學、倫理、宗教以及真善美。毛姆閱讀哲學家的作品,不是批判性閱讀,而是如閱讀小說一樣,尋求刺激和愉悅,他對人性極其感興趣,所以纔會在閱讀小說中談到最多的是人物的塑造。毛姆以雷昂修士的話結束了本書,“生命的美別無其他,不過順應其天性,做好分內之事罷了”。常常將順其自然掛在嘴邊,但實際上,我並不知道怎樣纔算是順其自然,是堅守本心還是放任自流,這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更是一個無奈的藉口。我的老師(篆刻家)曾不止一次說過,印人刻好印,書家寫好字,這都是分內之事罷了。那這是不是也算是順應了天性,找到了自己在這世界上最合適不過的座標,從而創造了美?

毛姆讀書隨筆,雖不能完全獨立於書,卻也可單獨成書,這並不影響閱讀。但若是等到自己對經典小說均有涉獵,再讀此書,那更是樂趣無窮,不得不說,毛姆喚起了我對經典名著的興趣,似乎經典變得不那麼遙不可及了。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3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真正有影響力的人與內心強大的人,並不是那些誇誇其談的人,而是那些有深刻思想的人與真誠言語交流的人才會打動人心。影響力來自對人心的洞察,來自對世界的理解與深刻的開悟,影響力是與衆生的命運連同在一起的。如果我們要想成爲真正有影響力的人,我們就需要在平時堅持這兩個基本訓練,你的影響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一、有深度思考能力

一個人的影響力與思想是密切相關的。一個人如果誇誇其談,但是裏面沒有料,我們依然無法說出內心一二三四來。

有思想深度的人,自然而然說話的分量也會很重。思想並不是先天的,思想來自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與判斷,來自我們內心的渴望,來自人心所所向。

比如馬丁路德金他是一個特別有影響力的人,他的影響力來自對平等的追求與渴望,所以纔會在美國自由廣場中說出,我有一個夢想。

有影響力的人往往有大的格局觀,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命運與大衆的命運,他們對人類有一種終極關懷,這種關懷能力讓他們身上有一種擔當與勇氣,這是他們具備影響力的關鍵。

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具備影響力,我們最重要是放大自己的格局,跳出小我,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與大衆的價值連接在一起,提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與主張,這是我們具備影響力的基礎。

我思故我在,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提升自己對世事的思考能力,去了解每個現象背後的成因是什麼,你的內心纔會有更多洞見,自然而然你的影響力就提升了。

最怕的是一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眼裏全部是生活瑣碎的事情,自然而然看不到生活的全貌是什麼。

更多關於自我成長與成就自己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成就最好的自己,從思維,心態,習慣,認知等各個習慣強化自己的認知,成爲最好的自己。

二、不過於在意別人的認同,有強大的信念,能夠忍受孤獨的能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羊羣效應,講述的是人在羣體關係中,容易被別人帶偏,最後放棄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思想趨同。

如果我們想要在人羣中成爲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我們要做到的是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認同。如果我們急於求得別人的認同,我們可能內心就會變得迎合,忘記了自己思考的初衷。

猛獸常常獨自前行,在人生的發展中,我們需要學會和孤獨相處,孤獨是最好的增值期,一個人能夠享受孤獨,就能在安靜中保持敏銳洞察力,去深入瞭解自我,保持清醒的意識,這是錘爛思考力最好的時機。

每個人都不要拒絕孤獨,而是懂得利用孤獨去成長。曼德拉曾經被關閉監獄的時候,漫長的時間依然繼續保持閱讀的習慣。

他明白,終究有天他會從監獄中走出來,這種強大的信念能力激發他從汲取書籍中的營養,持續壯大自己,對於他來說,深知自己會用自己的行爲去推動社會成長與進步。

一個人要想成爲內心強大與有影響力的人,必然不是輕易被人影響,他內心有着自己對美好世界的構建,而且又符合潮流,他們用自己所學所思調動別人推動世界朝前走去。

三、有節制地說話,具有極大的慈悲之心

有影響力的人第三種能力是有節制說話。你會發現,真正有影響力的人並不是滔滔不絕的,有可能越是口若懸河的人,往往會降低我們對其信任度,顯得輕浮與浮誇。

相反有影響力的人說話重點是說話比較到位,他們懂得節制的力量。節制並不是想說就說,而是懂得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他們不會逞口舌之快,無意中可能觸犯了別人內心的忌諱。

說話節制的內涵是把主動權歸給別人,而不是喧賓奪主,抖落自己的機靈。在成長中,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每個人都該對自己負責。

說話最重要是點撥別人,但是對於他人來說,自己的人生依然需要自己做主,不說過多的話,就是讓對方對自己負責。

有節制的說話,並不是沒有原則,而是一種尊重別人的生活態度,深知每個人的不易,內心具有極大的慈悲之心,纔會懂得節制說話,這是內心的一種操守。

總的來說,真正有影響力的人,一定是具備這三個稀缺能力,有深度思考能力,纔會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的;

不過於在意別人的認同,纔會擁有自己強大的信念與定力;第三個方面,則是懂得有節制的說話,內心具有極強慈悲之心,纔會洞悉世間人情冷暖,看清人性的真實,說出最真實有力的話語。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4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作家毛姆,他將閱讀視爲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在他遭受痛失雙親、同學嘲笑與冷落的痛苦日子裏,是閱讀爲他築起了一個避難所,正是大量的閱讀,使他後來成爲英國著名小說家。這本書像是他的讀書隨筆,也是一本閱讀指導,我感觸較多的是以下幾方面:

比如毛姆在介紹“怎樣讀書纔有樂趣”這一部分中,提到選擇書籍時應遵循的原則是:閱讀應當是令人愉悅的。讀書的意義不在於有用或無用,而應該是一種享受,有些書可能不會幫你獲得學位或謀求職位,但會讓你活得更加豐滿,讓你在精疲力竭時有一處安歇之所,我想生而爲人,我們可能會經歷挫折、煩惱痛苦甚至是苦難的生活,我們渴望有一座避難所,閱讀無疑是很好的選擇。此外他也提到了在閱讀小說時的技巧:跳讀,他形象地將這種閱讀方法比作獵犬追尋狐狸的樣子,讀者就是敏銳的獵犬,而小說中讓人感興趣的情節就是狐狸。另外書中這句話讓我感觸頗多:“當你放棄閱讀當作一種任務,而是當作一種娛樂時,你就會對故事中的人物感興趣,會關心他們在特定的情形下的舉動,也會好奇他們接下來的經歷,從而根據自己的興趣去跳讀。”由此我想到在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是否可以放下執念,減少對學生的約束,不必設置條條框框及閱讀任務,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興趣去讀其中喜歡的內容,跳讀精華,以點帶面,盡情享受名著閱讀帶來的樂趣。

毛姆喜愛閱讀,尤其喜愛讀名家著作,他在書中爲讀者分析了9位文學巨匠和11部文學鉅著,並且將著作作者的生平、性格、以及八卦趣聞用詼諧幽默、犀利的語言向我們展現出來,使我們讀起來興趣盎然。通過讀此書我發現,寫出《紅與黑》的司湯達其貌不揚,卻有人生兩大目標,一是想成爲一名出色的戲劇詩人,第二個目標是成爲讓女人爲他瘋狂的萬人迷;《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年輕時生活無度,吃喝嫖賭,後來又被死亡的恐懼籠罩,一生都在懺悔……當然,我認爲毛姆寫此書的目的並不是僅限於讀這些作家的八卦消息,正如此書的名字《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介紹這些作家的經歷,是爲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我們不僅要了解“名著是什麼”,更要了解“名著是如何成就的”,

“怎樣的人寫怎樣的書”即知人論世,我們在教授一篇課文,有時候學生對作家的生平經歷及八卦消息更感興趣,他們瞭解作者更多才會更好地理解課文,名著成就了作家,作家在著作中得到救贖,我們在讀這些作品時就有更豐富的體驗。

毛姆通過自己的讀書經歷告訴我們沒有一本一勞永逸的書,沒有人能做到只看一本書而知天下智慧,毛姆通過大量閱讀成就了更好的自己,閱讀是一個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過程,當我們讀書越多,就越會體會到知識的浩瀚與複雜,就越會發現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還好,學校爲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書香集英?教師專欄每週推出的作品,讓我們發現了更多好書,汲取了更多的精華,更促進了自己的成長。正如書中所說:培養閱讀的習慣能夠爲你築造一座避難所,讓你逃脫幾乎人世間的所有悲哀,”新的一年,讓我們忘掉煩惱,用閱讀開啓新生活,一起向未來。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5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這是一本毛姆讀書隨筆的書名。我純粹是因爲書名吸引過來的,閱讀能讓你從日常繁瑣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有人說閱讀有什麼用?我想用莊子的話來作答:“無用之用,方爲大用。”我們還是需要做一些不爲功利的事。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叫作閱讀家的職業,在衆多作家中,沒有比毛姆更加適合的了。他講述了狄更斯、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司湯達等文學巨匠的生平逸事,卻又不神化作家,可以說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書。

很多文學愛好者和我都曾有過這樣的困惑,如何能成爲一個作家?這本書可以作爲你的參考。如果你身邊沒有從事文學的人可以給出你可行的建議,我想這個辦法就是寫,寫作是一個摸索的過程,你在寫作的過程會逐漸有所體悟。

他在這本書裏提出了很多新奇的觀點,沒有人必須要去讀些詩歌、小說,以及那些被列爲“純文學”的書籍,如果你不享受這個過程,那麼對你來說沒有任何益處。那些推薦的必讀篇目,如果你不感興趣也不要勉強自己去讀。

有些經典書籍可以跳躍式閱讀,諸如《追憶似水流年》、《堂吉訶德》,我在讀《巴黎聖母院》的`時候也曾進行跳躍式閱讀,這本書對《巴黎聖母院》建築的描寫太過冗長,即使跳過,也不影響你對情節的理解。

他認爲將小說作爲傳播知識的平臺是一種陋習,

沒有必要要求小說家學貫中西,他應該對諸事都知曉一點,但又不必成爲任何一個特定領域的專家,不僅沒必要,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小說家們一直慣用某種特殊疾病作爲擱置人物的藉口,必要的醫學常識是要具備的,很多作家都是棄醫從文,小說中常有對疾病的描寫。

注重刻畫人物和講述故事對小說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衡量一本好小說的標準之一是對具有高度文化素養和普通人都具有感染力,我有時也會看到對文學無任何興趣的人偶爾會在朋友圈發一段觸動人心的話,真正的好語言是具有這樣的魅力的。小說的文本敘述語言要達到相應的敘述目的和出色的藝術效果,小說中的人物語言要符合人物設定,不可過分文雅。在提供娛樂的同時,一部小說越引人深思,就越優秀。通常經典書籍都具有這個特性,它們能波瀾壯闊地反映所處的時代,成爲時代的一個縮影。還有一個標準是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看下文的情節。

沒有一部長篇小說是完美的,沒有缺陷的,只有短篇小說能做到這一點,它的主題單一、明確,它的篇幅決定了可以做到不刪減。我很少主動去閱讀短篇小說,看來這是被我忽略的一種文體。

他談到暢銷書的好壞,暢銷書可能因爲涉及了公衆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是因爲色情,的確有猥瑣的讀者存在,也可能是滿足了讀者浪漫而冒險的願望得以暢銷。

很多自詡爲知識階層的讀者不屑去讀暢銷書,而且認爲無人問津的書纔是好書。這是毫無道理的,需要你仔細辨別什麼是好書,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澱才能成爲經典。

簡·奧斯汀給自己同樣喜歡寫作的侄女一個忠告:16歲之後再開始創作是個更好的選擇,在12到16歲這段時間最好多讀少寫。我們往往閱讀的是作家的經典之作,而並非他們的處女作,或許積累多了之後再寫作是更好的選擇。任何一個習作者剛開始創作時,總熱衷於使用華麗的辭藻,生怕簡單的詞句會削弱作品的效果。實際上精美的文筆並非小說家必備的基本素養,充沛的精力、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創造、敏銳的觀察及對人性的關注、認識和同情纔是。 只有真正練習過,才能自然起來。

毛姆是這樣談論天才的“病態”的,一般來說,每個人在幼兒時期都會以自我爲中心,但到了青春期之後只有天才能夠保持這種品行,因此我們對天才要寬容,不能過分指摘。

作家爲了錢寫作,便不是爲了自我,這種愚蠢的言論僅僅說明他對文學史的無知。狄更斯與巴爾扎克也不把爲錢財寫作當作恥辱。“寫作不爲稻黍謀”的作家家境往往很優渥,他們不通過寫作就有經濟來源。靈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以寫作爲職業的作家並不總是憑靈感寫作,因此偶爾纔會出現一篇佳作,要積累自己的學養,這樣靈感不足的情況下也有可寫的素材。

我沒有嘗試過小說的創作,可我覺得這本書對寫作者來說大有裨益。結合我自身的情況來說,有的人給我文章的評論是會引經據典,這是調動積累的素材庫的過程,當自己還沒有能力講思想完整地表述出來時,可以借用別人的話,也可增加文章的厚重感,但是不要太刻意,給人“掉書袋”的感覺,最上乘的寫作者是自己創作出優秀的話語,我一直朝這方面努力着。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6

很落地的一本書,講大實話的作者。看書評類的書非常有助於種草或者拔草書籍,好書其實很多,但各有各的好法,一本書的長處和你想得到的剛好相匹配,這本書對你來說纔是有意義的。

用毛姆自己的話,來表達我對這本書的感受最合適不過了。“在我看來,他們著作中的批判部分都是很有道理的,但其中有建設性的部分,雖然我說不出有什麼問題,卻總是讓我難以心服口服。儘管他們給我留下了學識淵博、分類精細、推理嚴密的印象,但我總覺得他們各自保持的觀點,不是出於理性的思考,而是出於不同的氣質”“我對人性極感興趣,不同的作者以他們的自我揭示供我審視,這給予我莫大的樂趣。”

本書中,毛姆提供了他自己讀書的一些方法。

1.書一大用處——找感覺,找狀態。

“在早上,當我工作之前,我會先看一會兒哲學類或科普類的書籍,閱讀這類書籍需要一個清醒和專注的頭腦,這樣做能激起我一整天的活力。當我的工作完成之後,我便想要放鬆。此時我傾向讀一些歷史、散文、批判性文章和一些傳記類作品,以使我的大腦放鬆”

“每當我開始寫小說之前,我就會再讀一遍《坎戴德》,這樣一來,我心中便知道明朗、優雅、風趣的語言該是什麼樣了”

2.跳讀。

“我對在《紅書》上發表的書單做了一個簡短的註釋:“如果聰明的讀者能學會跳讀的技能,他便總是能在閱讀中獲得最大的樂趣。”“讀者知道自己本能所感興趣的地方,於是遵循着本能去跳讀,就像獵犬追尋狐狸的氣息。”

這點啓發了我,看書畢竟不是一個被動灌輸的任務,沒必要逐字逐句從頭看到尾,應該學會從一本書裏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想知道的東西。當然,不是所有書都適合跳讀,這個要靈活運用。

全文讀完,發現我在很多觀點和感受都和毛姆相近,以至於看完本書心裏並沒有太大波動,只是有感於他的坦誠。

核心思想就是不造神,看着毛姆筆下的這些作家,特別有種真實感,他們不是被供上神壇的文學巨匠,一談起他們的作品就一副頂禮膜拜的樣子,他們肉體凡胎,真實的生活在他們那個時代,說毛姆解文藝的毒真是沒錯。

另外沒必要苛責自己去完美,願意承接一份東西的好處時,同時做好準備承接它的負面,性格也是如此。對於完美的論述,十分同意這段話:

“從那些具有實驗性的作品中,我獲得了更大的滿足感。因爲它們未達到十足的完善,給我的想象力留下更多空間。而所有偉大的藝術作品都已完美得面面俱到,我能做的所剩無幾,活躍不休的內心終會厭倦這種被動的沉思”

結尾一劑解毒劑“我很少能發現他們有讓我欽佩的地方,他們虛榮而自滿,不善處理生活中的事務,卻鄙視那些謙遜工作的人。只因爲他們讀了一些書,看過一些畫作,就以爲自己要高他人一等。他們借用藝術來逃避現實生活,還愚昧無能地鄙夷萬物,貶低人類基本活動的價值。他們實際上和癮君子別無兩樣,甚至比癮君子還要更糟糕。”

總之,閱讀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不迷信權威,不隨波逐流,尊重自己的感受。當然也不僅止於閱讀。願我們以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方式過出自己的style吧。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7

很久沒有看到這麼過癮的書了!那天從網上買了毛姆的兩本小說,當時看到有這一本,看到評論中好評居多,便加買了這本《毛姆讀書隨筆》。前幾天終於忙裏偷閒,先看了這本書,結果是一開篇便被吸引住了,不忍釋手,以至於前兩晚熬夜把它給看完了。

很認同毛姆的看法,讀書是一種享受與娛樂,當然這種娛樂是精神上的娛樂。我也一直覺得自己喜歡的書纔會用心讀,如果文字可憎,讀之無味,那遠不如花時間去散散步好了。

毛姆是個讀書人,所讀的書涉獵甚廣,在這本隨筆中,他主要記述了自己對文學名著及哲學書藉的體會。我覺得他像個文化導遊,帶領讀者去拜訪歐美文學名家,像狄更斯、簡·奧斯汀、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一批十九世紀的大師。

毛姆以說故事的方式,將作家的生平經歷、性格特點和作品成就一一展現。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作品背後的一系列的奇聞趣事,而且難得的是毛姆並沒有給文學大師們作任何粉飾,樹立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向讀者揭示其真面目,其作爲一個普通人的真實故事,這對於讀者去理解原文學原著大有幫助,而且他對作品的評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說出其主要的精神內核,風格特點,然後點到即止。

由於毛姆的文筆生動風趣,情感真切,敘述又逼真傳神,所以真是好看!所以讀他的隨筆,不僅能獲知很多文學方面的知識,也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暢遊,雖然他介紹的很多文學作品我並未讀過,但是卻生出興趣想去一讀了。

譯者劉文榮的譯筆特別好,曉暢通達,意韻俱全,難得!好讀書的人不讀這本書,遺憾。讀書是一種享受,讀這本書是一種美妙的享受,好讀書、愛讀書的人是幸福的。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8

最近讀的一本書是《毛姆讀書隨筆》。自從看了《月亮和六便士》,我對毛姆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語言幽默風趣,思想前衛,好像是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一樣,而且,他總能一語中的,直擊心靈。這本讀書隨筆包含了毛姆關於讀書的見解以及對名家名作的看法。書中第一篇就寫到,讀書是一種享受。其中有句話我很喜歡“養成讀書習慣,也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幾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護所”。這是一本不乏趣味的書,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走近文壇上名氣斐然的大作家。

我最喜歡的就是毛姆介紹簡奧斯汀那部分。毛姆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介紹簡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其文筆就好像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與你交談,事實上,作家筆下的伊麗莎白非常接近她自己。書中還羅列出簡奧斯汀的一部分書信,讀着令人忍俊不禁。比如“獨身女子對於受窮有一種可怕的癖好,這是她不贊成婚姻生活的一個強有力的理由。”“請想想,霍爾特夫人死了!可憐的女人,這是她在這個世界上能做的唯一的一件不受人攻擊的事。”“謝勃恩的霍爾夫人昨天生了個死嬰。由於受了驚嚇,比她預料的早了幾個星期。我猜想,這是因爲她在無意中瞧了她丈夫一眼。”“霍爾博士一身重孝,一定是他母親,他妻子或者他本人去世了。”她有一張利嘴,有着不尋常的幽默感。她自己喜歡笑,也喜歡逗別人笑。簡奧斯汀敏銳地觀察到了人們的荒唐愚蠢,自命不凡,裝模作樣和虛情假意,但她並不爲此感到苦惱,反而覺得有趣,她真是個可愛女人。毛姆能夠洞悉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並毫不吝惜地讚美,也是令人欽佩。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9

黎戈在博裏就這本書寫了一個筆記:“我親愛的毛姆叔叔”。這本毛姆叔叔的書我雖然比她看得早,卻一直沒動筆。頭一次覺得她沒說透,可能是自己此時此地的視覺不太一樣的緣故。

毛姆寫了六十五年的暢銷書,對市場信息特別敏感,寫東西也特別刻苦。據說,成名以後,某一天經過大劇院,那裏正在上演他的一齣戲,聽到觀衆在落幕時雷鳴般的掌聲,他老先生對着落日長長舒了一口氣:“這下我終於可以從容地欣賞落日,而不用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優美地描寫它了”。

因爲有這些雜碎打底,書就讀得比較另類。譬如他在書的開篇寫“讀書是一種享受”時,說“你最好還是隨你自己的興趣來讀,我甚至都不認爲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另一本。我自己就喜歡同時讀四五本書,歷史、散文、評論、傳記、詩等等分開時段來讀……”他這麼寫固然不錯,但顯然,他還是從大家都喜歡的視角在寫。你看,他介紹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自己讀了三遍,然後又說,我打算承認,他的書並非每部分都很有價值的,讀者可以對其受當時思潮影響而表述冗長的那部分拋掉,真是蠻體貼人的。

隨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關於讀書”,第二部分“哲學與人生”,哲學與倫理學方面讀書的影響,第三部分介紹“作家與作品”。第二部分裏,毛姆先生寫“真、美、善”的視角非常獨特,也特別耐人尋味。

人們要使生活過得有意義,“真、美、善”是可以能達至這一目的的三種價值觀。

“真”雖然排在最前面,佔一席之地卻是出於修辭方面的緣故。人們把一些道德品質,勇敢、榮譽感、獨立精神等,劃入真的範疇。毛姆先生對此嗤之以鼻。他認爲這些品質大多隻是人們爲求“真”而自我表現而已,與“真”本身無多大關聯。如果“真”是一種價值,那隻因爲它是真的,而並非因爲說出“真”來是“勇敢”。若說“真”是一種判斷呢,人們往往誤以爲其價值更多在其判斷的獨特,並不在乎它的“真”本身。就譬如說連接兩座城市的橋,要比連接兩塊荒地的橋來得重要一樣。若說“真”是一種終極價值呢,哲學家、歷史學家往往爭論不休,他們各持已見,相互攻訐。歷來的事實是,說真話未必聰明,人爲了虛榮、安樂和利益,總是不顧“真”的。大多人的理想主義,不過想借“真”的名義弄虛作假。寫了一輩子暢銷書的毛姆談論“真”的筆墨最少,取了他簡單陳述事實的觀點。也由此可以窺見,他在這裏所說的,也未必就是真的,他得考慮市場的視角。

“美”:美的情況稍好一點。在一位傑出小說家的眼裏,美首先是一個句號。因之還是不要真正達到完美。完美無缺是乏味的。完美無缺就好比高山的峯巔,你一旦爬到山頂,可以做的事情就只是再爬下來而已了。這也是現實生活中處處皆在的小諷刺:我們還是不要真正達到完美,雖然完美無缺是人人追求的目標。毛姆在隨筆中引介的所有小說大作,沒有一部是完美無缺的。說到題外,若要說完美無缺,我們的“紅樓夢”堪稱完美了,可是卻也只有前八十回,就也算是有憾,不至於等讀者爬到山頂後,僅止於爬下來而已了。

對美的評判從來沒有固定標準,人的審美情感非常複雜。美感固然愉悅,是一種智性又充滿感性的激越之情,讓人寧靜、溫柔,充滿幸福感喟,然而毛姆先生的最終觀點,還是落腳到實用的功效。美感除非能提高人的品性而且能使人有更多的能力去做好事,否則,再大的欣喜也是毫無意義的。他的觀點就不是典型美學家指稱的“爲藝術而藝術”了。傾向於認爲個人的審美陶冶,最好有利於性格培養,從而更適宜做出正確的行爲。而藝術作品本身呢,“蜜蜂只爲自己生產蜂蠟,並不知道人們會拿它去做其它事情”。

三種價值觀裏,善最有大衆性,因而也可能才最具實用性。其實。盲目的善,也是很害人的。毛姆將善與愛合在一起。純粹的愛與單純的愛,亦即性愛與仁慈之愛很難精確區分。人生的大悲劇不是因爲人會死,而是因爲人會停止愛。兩個情人之間也總是一個愛、一個被愛,正是因爲這種不和諧,人們將永遠不可能獲得幸福圓滿的愛情。愛情能帶來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愛情卻難得無憂無慮。就好比人們常常在擁抱自己鎖鏈的同時又懷恨在心。可是仁慈之愛就不然了。善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宣稱有其自身目標的價值,德行就是它自身的回報。善和美不同,永遠不會達到盡善而使人厭倦。善比愛偉大,從正確的行爲中表現出來。那麼作爲個人,正確的行爲究意是怎樣的呢?毛姆用一位16世紀西班牙宗教詩人的話作結,雖說人脆弱,也勿需將其視爲畏途。美好之人生,不外乎各人順其性情,做好分內之事。

在毛姆的筆下,他所引介的作品,個性卻是要首先考慮的最重要因素。看完他介紹的作家與作品後,無疑會讓讀者在讀其介紹的讀本時有相當大的指導與啓發作用。首先,寥寥幾筆,他就把作品的個性全部勾勒出來了。而且,作品的精彩與缺陷也全在他的筆下一一道來。再引介到作者其人時,你會知道何以作品會如此。當然,最有裨益的,莫過於他告訴你那本書要怎麼去讀,對那些寫得不好的冗長無用的部分如何略過去,他知道作家何以至此的來龍去脈,讀來自然是特別有趣味些。而他視角的客觀與無情也讓人讀來倍感獨特精彩。

他寫巴爾札克文筆粗俗、爲人粗俗,粗俗甚至也是他天才的一部分。巴爾札克極其單純,不是一個有趣的人,甚至都說不上聰明,思想平庸而膚淺。然而,他卻有一種非凡的創造才能,像自然力一樣的創造才能。他極端自私,不講道德,同時又不夠坦率。然而,他要是很有節制、很有心計又很儉樸的話,又成不了一個作家了。他愛炫耀,喜歡奢華。他像牛一樣地苦幹,拚命寫作,想掙錢還清債務,然而,還沒等還清舊債,他又借上了新債。最有趣的事實是:他只有在債務的壓力下才能專心致志地寫作。

可是,這一切都不妨礙毛姆依然如故的觀點: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是巴爾札克,最偉大的小說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是部史詩樣的作品。小說主人公彼埃爾和安德烈公爵,同時代表了托爾斯泰矛盾性格中的兩個對立面。大凡有獨創性的作家,其作品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內心某種遭壓制的本能、慾望、白日夢的昇華,而當他們以文學的形式表現了這些東西之後,既然內心壓力已經釋放,往往也沒有進一步行動的必要了。在毛姆的筆下,讀者也能看到托爾斯泰的缺點與局陷。然而就是這樣,纔是一個小說家筆下的非常客觀的作家與作品。

毛姆除了介紹到大部分偉大、激情的故事之書與其作者,他的“簡。奧斯汀與《傲慢與偏見》”也寫得非常漂亮。簡。奧斯汀沒有寫浪漫故事的才能,也不打算往這個方向努力。她出色的觀察力和生動的幽默感使她從不耽於幻想,她感興趣的不是不平常的事件,而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可是沒有迭宕的事件,卻絲毫不妨礙作品本身很強的可讀性——比一些更傑出更著名的小說更有可讀性。小說描寫的只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內心感情和許多錯綜複雜的瑣事,小說中沒有發生什麼了不起的事,可當你讀完一頁仍然情不自禁地翻過一頁,迫切地想知道下文如何。作品能處理至此也算是最有才能的小說家了。

毛姆先生認爲,很多偉大的小說家都有趣味性、文筆和語法方面的缺陷,文筆精美並不是小說家應有的基本素養,對小說家來說,更爲重要的是要有充沛的精力、豐富的想像力、大膽的創造力、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對人性的關注、認識和理解。

時下的日子,在讀了毛姆介紹的二十多部外國文學作品後,翻完讀書隨筆掩卷思索,你不得不承認,他對作家與作品的客觀視角對讀者會有一種特別深的觸動。於個人的癖好,也許會重新找來奧斯汀的作品細細品讀,把《呼嘯山莊》一口氣看下去,把普魯斯特的那本大書看完。不過最迫切想做的,可能還是要把毛姆的《刀鋒》找來一讀,最好是原版。《面紗》已然寫得很是好看了。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讀後感 篇10

曾經讀過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一篇名叫《閱讀是一種孤獨》的文章,今天看到這個作文題目,首先想到了這篇文章“閱讀是一種孤獨”也是我對閱讀的一點看法,下面就來簡單談一談。閱讀是一種環境上的孤獨。當我們捧讀一本書,徜徉在字裏行間時,我們與文本對話,與書中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這時我們需要環境的清幽嘈雜的環境固然也能讀進去,但很難走出來閱讀需要一個寧靜溫馨的氛圍,一個無人打擾的“世外桃源”,曾記否,夜深人靜、細雨如絲的夜晚,我們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與書相擁,思緒在文字間遊走,情感在文字間跌宕,這樣的夜晚是何等愜意!

曾記否,在孤燈相伴的夜晚,讀孔孟言、悟李杜詩、品劉墉文、賞清玄章,積智慧之沙建文學之寶塔,感悟文學之純美,悟得人生之真諦的思路過程!閱讀是一種心理上的孤獨。

“寧靜致遠”是一種大境界閱讀,同樣需要一種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獨所謂心理上的孤獨,並不是說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閱讀時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祛除蕪雜的思想,淨化心靈的空間,是閱讀需要的一種境界不管是瀏覽,還是精讀,都要有一種心理孤獨的境界這樣,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進作者給我們營建的思想空間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是精神上的強者閱讀,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渠道,是一種豐厚人生積澱的好方法書籍是人類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無上的朋友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參半,當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時,同時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東西閱讀也是這樣,當你在享受讀書帶給你的快樂時,你也失去了與朋友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時刻但作爲一個真正讀書的人,不因失去這樣的機會而惋惜,而是更加慶幸失去了這樣的機會,因爲他們深知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沒有精神上的孤獨,也就不是真正的閱讀,只有在精神領域全方位地閱讀,纔是閱讀的真正要義。

閱讀是一種環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獨,這樣的孤獨是大智慧的孤獨,我喜歡這樣的孤獨!閱讀就是孤獨!但在孤獨的時候,我懂得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