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精選12篇)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 五猖會》記述的是魯迅兒時在鄉間迎賽神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表現的是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下面是學生讀《五猖會》有感,歡迎參考閱讀!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精選12篇)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1

《五猖會》本是一個迎神賽會,在孩子的心中,這是一個節日。但我們能從作者的語言中體會到更多的只是父親對兒子的壓迫,而不是對快樂的正面描述。這足以體現父親在兒子節日時對兒子做的那件事—先背完書才能去過節,對一個人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確實,有時候,你一不留意,就會改變許多事。

可能是你的一句無心之言,就讓一個人走向了犯罪道路;可能是你的一個微笑,就能讓一個人的情緒陽光燦爛;也許你的一句善意的謊言,就拯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因此,請你要留意,謹慎你的一言一行,正因,所謂的“無意”,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你是一位老師,那麼,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因在孩子們稚嫩的心中,您是陽光,您是大樹,您是海洋,您用知識哺育着他們,塑造着他們。同時,也影響着他們的心靈,請別傷害了他們金子般的心。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母親),請用真誠的愛來幫忙孩子的成長,不嬌縱,不溺愛。請給予他(她)良好的品德,杜絕一切惡習。同時,也應當在適當的時候放鬆一下,不好象作者的父親那樣,過節時,孩子出去玩,還要先背書才行,使得孩子喪失了對生活樂趣的嚮往,即使時隔多年,還對這件事所帶來的感受記憶猶新。

也許,多年以後,你會爲你當年某一天所說的一句無心之言而悔恨萬分;也可能你會正因多年前的一句善意的謊言而露出會心的微笑。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2

堅信不少人都拜讀過魯迅先生的《五猖會》,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正當大家都在歡天喜地準備去東關看五猖會時,“父親”卻要求“我”務必將《鑑略》背完,才能去看五猖會。多年以後,魯迅仍然對此十分疑惑不解:爲何父親偏偏要在那時讓我去背書?

其實,許多人在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經歷,大部分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已經忘記了。當他們看過《五猖會》時,孩提時的“沉重”經歷又恍惚在腦海中縈繞着。

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孩子玩少一點,多點學習。作爲父母,這種情緒自然能夠明白。如今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父母恨不得傾盡所有的愛,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想讓孩子成爲出色的人才,自己則成爲最棒的父母。

造成這種後果的,看來不是單純某個人的問題了,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中國教育似乎從很早以前就埋下了這顆種子。這是一種很難再改變的思想觀念,在文章中魯迅覺得可能是《鑑略》很重要父親纔會讓我背,但是爲什麼偏偏會讓魯迅在那個時候背呢?魯迅先生當時的反應是這樣描述的: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着,讀着,強記着,──而且要背出來。而後又“夢似的就背完了。”最後導致了在上船之後“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魯迅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孩童時的想法,而強迫魯迅去背什麼《鑑略》,扼殺了孩子的活潑好動的天性,魯迅的父親尚且如此,又何況是我們的父母呢?

中華民族有許多的優良傳統,有一些思想的精華,也有一些糟粕謬論。讀書固然能夠出人頭地,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就應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吧,家長是時候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

讓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3

朝花夕拾》是一部經典,它裏面的故事往往會引人深思。《五猖會》是其中的一片散文。

《五猖會》主要介紹了廟會的形式、活動等。魯迅還寫了一件事,是小時的魯迅想去看廟會,正在等着看廟會時,被父親強迫去背書。他十分不解,所以看廟會也沒了興趣,魯迅深深的記住了這件事。

我對魯迅的父親的做法十分反感。我認爲父親應當給孩子適當的自由,同爲孩子,我很清楚在最興奮,最開心的時候突然在頭上潑了一盆冷水的感覺。作爲孩子的父親,不應該用父親的名義來拘束孩子。

我很幸運,有很愛我的父母,他們並不是不對我拘束,而是不會強迫我做我不喜歡的事情,所以我很開心。記得小時候,我一個人看店,因爲調皮浪費了家裏的很多錢。父親他沒有不由分說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他把我帶到房間裏面,沒有怒氣,語氣溫和,語重心長地教育了我,沒對我罵一個字,可是到最後我從房間裏出來臉上卻是火辣辣的,比打我罵我還讓我要羞愧,臉上沒有一絲的不滿意、不甘心,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以後卻是再也不敢做這種事了。這是對靈魂的教育,不是肉體上的。

我有一個同學,平時只能在學校碰到,平時沒見他出過家門。他就處於一個不幸的家庭,他非常不快樂,他的父母逼他讀書,沒有自己的時間。有一次他犯了錯,不僅被罵了個狗血淋頭,還被禁足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應該是囚禁孩子的工具。真真正正的愛不是強迫,而是有嚴有寬,不要讓孩子的童年充滿了不快樂甚至是痛苦。

軍訓來襲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寒假便結束了,帶着不捨的心情,我們又回到了學校。

同學們見面後都格外親熱,大家興奮地聊起了寒假趣事,教室裏十分熱鬧。我發現胖子胡小暉的肚子又大了一圈,寒假裏他一定胡吃海喝了,這樣下去可不得了啊!周欣又長個了,站在人羣裏鶴立雞羣一般,真搞不明白一個女生長那麼高幹嘛?讓我們這些男生情何以堪哦!

喂,聽說下週要軍訓!大夥正聊得熱鬧,楊惠惠突然插嘴道。

啊!不是吧?李展的臉色霎時變了,很辛苦的哦!我姐說簡直生不如死,光是站軍姿就要命!吃飯還準說話,而且必須按時睡覺,那些教官都兇得很,很恐怖的哦!李展皺着眉頭說。你是不是男子漢啊?溫室裏的花朵!周欣譏笑道。也沒那麼可怕啦!我哥說挺刺激的,除了疊被子,其他都是小菜一碟!吳子原不以爲然地說。聽說去吃飯還要走&ls鴨子步,醜死了!楊惠惠苦笑道。鴨子步?大夥都一頭霧水。初中的人說的,要是真這樣我可不幹。楊惠惠嘟着嘴憤憤地說。

軍訓有那麼恐怖嗎?不過,咱是堂堂四尺男兒我纔不怕呢!

我愛我的祖國

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她以堅強不屈的脊樑高高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做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八國聯軍侵略我國,火燒圓明園,逼迫我國簽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多少人死在日籍的槍口下。但,這並不是祖國退縮,她越戰越勇,最終他勝利了。

文天祥拒絕高管厚祿的引誘,高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黨的女兒劉胡蘭生得偉大,死的光榮;抗日英雄方正武面對敵人絕不服輸,發出寧做站死鬼,不做亡國奴的`怒吼,魯迅對人橫眉冷對千夫指,對百姓俯首甘爲孺子牛。

通過這些愛國人士的努力,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至今已經70週年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愛國人士用生命換來的啊!愛國人士一直都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級地震,我們的解放軍趕赴現場,他們不顧生死,不怕累,只爲救出更多的難民,在他們的努力下,汶川恢復了平靜,重新有了新的家園。

讓我們愛國吧,不要忘記是誰一直在背後守護你,那就是我的祖國!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4

《五猖會》中的“我”一直渴望去迎神賽會,而那次父親卻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鑑略》,被逼迫的“我”只好將《鑑略》讀了一遍又一遍,最後“我”像夢似的到父親那兒將書背完。工人們都爲我喝彩,而我卻沒有了興致。我們都知道,這篇文章表達了當時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控訴和批判了封建家長和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摧殘。

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憤怒於魯迅父親的封建教育,同情於魯迅的痛苦,也慶幸於我父親的快樂教育理念。

我的父親雖是一名樸素的農民,但他從不信崇“棍棒之下出孝子”。

當時父親對我說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他的父母。因爲爺爺奶奶十分信崇“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時候的父親是個調皮鬼,因此父親常常捱打,也在那時候他下定決心,不讓他的孩子受這個苦。

第二個原因是他自己。在我生下來的時候,父親異常興奮,十分喜歡,所以他從來不捨得罵我甚至打我。

也正因爲如此,每當我犯錯被母親責備時,他總會當“和事佬”。

小學時,我十分淘氣,有一次,因爲我想和同學去城裏玩,而母親怕我出事就不讓我去,可我偏偏不理解母親的心意,執意要去。母親因此十分生氣,一直在訓斥我。我也不知從哪裏借來的膽子,一直在和她頂嘴。這一舉動成功的惹怒了我的母親,當時拿起掃把就要打我,我還是覺得自己有理,不肯服輸。但顫抖的身體出賣了我的害怕,我緊閉着眼,等待掃把落在我身上。奇怪的是,等了很久都沒有感到疼痛,我好奇的睜開淚水朦朧的眼睛,從捂着臉的手縫裏偵查“敵情”,發現父親那龐大的身軀正擋在我面前,我恍然大悟。那時的我還以爲父親也認爲我是對的,就更加肆無忌憚。當我與母親再次吵時,父親卻一把把我按在椅子上,跟我說:“你現在還小,就和同學去玩,你媽是怕你出事,纔不讓你去的。”可我還是不理解:“和同學出去玩,有照應,爲什麼不放心?”父親說:“你看啊,你同學也是和你一樣大,兩個人都還沒有成年,有什麼可以照應啊,等你上了初中,你媽就肯定會同意了……”最後在父親的指導和教育下,我明白了自己的過錯,並向母親道了歉。

小學時,父親不會強求我寫作業,只會稍微提醒一次“作業寫好沒,沒寫快寫。”他從來都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父親在我初一開學前說過:“現在你吃的所有苦,將來有一天,他們會轉化爲甜來回報你。”這句話牢牢地記在心裏,也因爲這句話,我有了學習動力,努力拼搏。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並不贊同以前的教育方法,所以我爲我所接受的現代教育而感到慶幸,也爲有這樣的父親而欣慰。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5

《朝花夕拾》中,魯迅說他最喜歡看五猖會了,不讓他去,可怎麼行呢?

雖然說五猖會都是遊手好閒的人去湊熱鬧的,但魯迅卻盼望着能去看,賽會上的各種活動,都使魯迅感到有趣。但五猖會在東關,在離魯迅家很遠的地方,所以要提前準備。一大清早魯迅家的工人就開始搬東西了,魯迅也興高采烈的催促着他們快搬。忽然父親把他叫過去,教他讀《鑑略》,讓他把《鑑略》背下來,背不出就不許去看會。魯迅當時只有七歲,這對他來說是多麼大的一個挑戰啊!但爲了去看五猖會,魯迅還是背熟了,他背給父親聽,父親高興地笑了。一個七歲的孩子把《鑑略》背下來,卻不懂得什麼意思,那麼背了又有什麼用?當時魯迅的父親說《鑑略》有用,概括了從古到今,可他卻沒有想到魯迅這個年齡什麼也不懂,就算背了也不理解啊!難道一切都是白背了嗎?這值得魯迅的父親好好反思一下,也值得某些父母好好反思一下。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6

一個令魯迅嚮往的盛會,一個兒童稚嫩的童心,一本扼殺了兒童天性的《鑑略》,《五猖會》的故事令讀者引起一番思考。

《五猖會》主要講了五猖會在童年魯迅心目中是一個盛會,在魯迅準備觀看賽會時,卻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魯迅的心情由此發生了逆轉,背完到達賽會現場時,魯迅已對賽會沒有一點期盼、渴望了。

這個故事上演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封建思想習俗扼殺了兒童天性的不合理。正如文中所說““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這也正揭示了封建社會思想及習俗的不合理,以致於後來魯迅在童年所背誦《鑑略》只記住了前四句。這篇文章深刻地揭露出舊社會時期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表現出魯迅對傳統思想的大膽批判。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僅聯想起當今社會的教育方式,其中有許多優良的方式,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對待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這樣的過程中讓自己一點一滴地不斷進步。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7

《五猖會》這篇文章,先是介紹了“迎神賽會”魯迅先生訴說自己對真正“迎神賽會”的渴望。通過對名著《水滸傳》中的文字,我們就能看出,這會實在是很吸引人,這回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有一段將過程簡略地說了一下,我就感覺,這會還真是熱鬧,連我也想去見識一下真正的“迎神賽會”了,光是這一段,就讓我有了一種被吸引的感覺了。“要到東關去看五猖會了這是我兒時罕逢的一件盛事”從這句中便可感出魯迅家鄉的會是多麼簡陋。“我跳着笑着,催他們要搬得快”這句就可以看出魯迅兒時對這會的期待與渴望。

後面一部分說了父親要我背書的事,然而爲什麼魯迅先生知道讀書的好處,卻還要堅持自己五歲時不愛讀書的觀點呢?因爲他只是在死記硬背,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篇文章揭露了孩子們學習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根本不比玩好,不但對孩子沒有任何意義,還會攪亂孩子們的生活,打擊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們的心情受到影響。所以,魯迅先生討厭這樣的學習。

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學習,學到真東西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8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心中罕逢的盛會,但在這樣一個盛大的活動上,魯迅的父親卻讓他留在家裏背誦《鑑略》。而在魯費了千辛萬苦後終於將其背出來後,來到他夢寐以求的五猖會後卻也沒有像他人那般高興且激動。而在結尾時作者也寫出: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背書。我反覆讀了幾遍後,明白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意義,控訴着封建教育對兒童純真的摧殘以及壓制。

像類似這樣的事情也絕對不是隻有這一例,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魯迅少時的遭遇只不過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拿出來展現在世人面前罷了。魯迅被包圍在這樣一個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中,與許多兒童一樣,被抹殺了玩性以及稚氣。

其實魯迅先生文章最後的問題也不難理解,自古以來就有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不要玩耍,要一直學習。這樣對孩子天性的打壓、斥責,使得孩子們的童年都變得枯燥無味。從小就得背那些枯燥的《百家姓》、《千字文》、《論語》等等。如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寫到: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把它給記住。孩子們根本不懂那是什麼意思,只知道背完了就可以玩了。就像我小時候背誦的《三字經》一樣,如今已經記不住幾句了。或許能讓我記住的也就只有那些插圖了吧。

強制性的封建教育對孩子們天性的打壓以及摧殘在魯迅先生筆下的《五猖會》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我也對他那種敢批判傳統思想的勇氣感到佩服,在那麼多年傳承下來的封建教育敢於對其進行不足的批評,也許就是他這種不畏困難的勇氣致使他成功的吧。

孩子和家長都還需要成長,我們中華民族還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發揚、去傳播!!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拋棄、我們應該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隨着時代的發展,我相信我們的教育方式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成熟。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9

《五猖會》前半部分寫了賽會的熱鬧,喜慶的場景,但大部分場景都是作者從別人那裏聽說來的,而他自己去賽會的次數則是屈指可數。雖然他無法常去賽會,但是不難看出,他常常和人打聽賽會的知識,從言語間可以看出他對賽會的喜愛和嚮往,即使大部分他對賽會的知識都是向別人打聽來的,過了這麼久,也依然能寫出賽會的樣子,細節,甚至能讓讀者感到身臨其境,眼睛好似能見着一片片烏泱泱的人頭,以及一座座高大的廟會,和一尊尊形形色色的石像。耳朵好似能聽見周遭嘈雜的人聲。就像作者把賽會放進書本,等待讀者去逛。書本後半部分寫了,作者難得可以同家人去逛五猖會,高興得又蹦又跳,卻不想作者父親臨時變卦,要求作者背書,什麼時候背好什麼時候去,作者無奈,死記硬背,終於成功去了賽會,只不過本以爲永生難忘的五猖會沒幾天就忘了,倒是那背書的時候,作者回想起來卻還是猶如作日一般。

這後半部分更是表達了作者對賽會的執着,死記着,硬揹着,爲了能去賽會,連這種最沒有效率的方法都用上了,連我這個書外的人似乎都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心情,我都在替他着急,感到周圍的空氣都分外沉重。接着是最後的一小部分,作者熱愛賽會,但是爲什麼沒有記住自己熱愛的五猖會,反而是記住了自己認爲無關緊要的背書?

我能感受到作者字裏行間透着的困惑,也算是作者對自己的反問。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10

《五猖會》爲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第五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透露了另一種意義。 主要記敘“我”對兒時急切盼望觀看迎賽神節的急切心情及父親逼“我”背誦詩經時“我”的痛苦感受《五猖會》記敘了迎神賽會的習俗,揭露了封建制度對兒童的摧殘。《五猖會》通過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感受的強烈對比揭示了新民主主義代表的新生力量和現實封建體制下思想餘毒之間的矛盾。 魯迅先生字裏行間透漏出對舊社會封建體制的強烈不滿。因爲小孩子對於文言文難以理解意思,而且很難被,就算背過了也是記不長遠的,況且,只背古文,這不是有費孩子們的腦細胞嗎?用我自己的話說,這簡直是一種摧殘!對孩子天賦的扼殺。《五猖會》指出愚昧的封建教育對孩子天性的壓抑與摧殘,相比之下我們現在有個和諧民主的國家,對兒童的愛護和教育都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努力學習纔不會辜負國家對我們的期望。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爲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着跳着,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後。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着,拿着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着,強記着。 太陽升得很高了,魯迅纔有把握走進了父親的書房,夢似的就背完了。父親這才答應讓他去。大家同時活動起來。工人們把他抱起來,彷彿在祝賀他的成功一般,但魯迅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這一切對他都失去了意義。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裏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我們的大人,真該反省反省了。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11

魯迅通過回憶兒時盼望看五猖會,準備出發前激動、興奮的心情被父親要求背誦《鑑略》而情緒大轉折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舊時家庭教育對兒童天性的扼殺的極度不滿。確實,魯迅先生兒童時期,其父親那次要求兒子背誦《鑑略》的行爲,是對兒子兒童天性的殘忍扼殺。

爲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小魯迅對五猖會有多期待和嚮往,文章開頭說:"孩子們所盼望的過年過節之外,大概要數迎神賽會的時候了。"作爲兒童的魯迅當時肯定也不例外了,尤其他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賽會的行列經過時,一定在下午,儀仗之類也減又減,所剩的極其寥寥。作者常存着這樣一個希望:這一次所見的賽會,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結果總是一個"差不多"。可見作者對觀看迎神賽會的好奇和渴望有多強烈而又有多失望。

也許你會問,家住得偏僻,不會跑去跟着隊伍觀看嗎?文章第四段中說:賽會雖然不像現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談國事爲當局所禁止,然而,婦孺們是不許看的,讀書人即謂士子,也大抵不肯趕去看的。讀到此處,大家便明白兒時的作者爲什麼不能一飽眼福觀看一回迎神賽會了。

然而,對於對世界充滿好奇,又貪玩的孩童時期,對於越禁止的東西,就越渴望去看看。所以小魯迅甚至希望自己能生一場大病,好使自己也能參與賽會,扮演一個"犯人"的角色。可見,小魯迅對觀看迎神賽會的渴望之強烈和備受封建家庭教育所束縛而感受到的壓抑。

有壓抑就有釋放。小魯迅終於遇上了一場迎神賽會"五猖會",這場迎神賽會與以往不同,小魯迅可以跟着大人一起前去觀看的,這太難得了,小魯迅非常高興。文中說:"要到東關看五猖會了。這是我兒時所罕逢的一件盛事。"雖然這句話是成年後的作者所說的,但依然可以感受到當時小魯迅的激動、興奮心情。"我"笑着跳着,催他們要搬得快。那時的"我"肯定是腦子裏滿是五猖會盛況,前所未有的歡快和興奮。

可是,偏偏這個時候,父親要求小魯迅背誦《鑑略》,背不出不準去。作爲父親,要求兒子背誦《鑑略》是沒錯的,表明父親很重視兒子的啓蒙教育,但是,要求背書的時機卻是值得思考的。爲什麼他要挑孩子最開心的時刻要求其背誦枯燥深奧難懂的《鑑略》?這不是很讓人掃興嗎?

父親這個行爲副作用是很明顯的,當"我"順利通過父親的考覈後,"我"對觀看五猖會的心情全沒了。"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了。"讀完這些句子,我內心感到無比同情和惋惜!

反思現實,我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藉此機會,以史爲鑑,我想給現在的大人們提出一些建議,在您們重視我們的學習教育的同時,也要學會重視我們的成長規律,貪玩、愛熱鬧是童年不可或缺的色彩;打壓、扼殺兒童天性的教育方式不值得提倡。

當您既想放縱兒童的天性,又想讓孩子學習,兩者不誤時,您可以這麼說:"如果你把作業寫完,我就獎勵你玩一會。"請不要在孩子玩得最開心的時候,粗暴地打斷,讓他們回去寫作業。

方法用對了,它就是一種鼓勵,而不是一種打壓,這樣,家庭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學生讀《五猖會》有感 篇12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這個暑假讀完了這一本書,魯迅的作品獨特而又不失特點,彷彿是在訴說着一個故事,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華麗的好詞好句,卻更能吸引讀者。魯迅筆下的文字樸實,平淡,熾熱的感情卻展露無疑。

“朝花夕拾”的本意指的是早上開的花到傍晚再去採摘,這一層意思在作者身上就成了在晚年回憶年輕時的往事,雖然失去了年輕時展開的豔麗,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有了另一種成熟的風韻。

《朝花夕拾》雖然不是兒童所寫,但是寫了很多關於兒童時期的事,其中一篇名叫《五猖會》的文章,描寫了兒時的魯迅難得去觀看了盛大的“五猖會”,興奮的不得了,但父親卻要求魯迅把書背熟,背不出,就不能去看“五猖會”,這樣的一盆冷水把魯迅的興致一下給澆滅了,待他背完,一家人才高高興興的去看“五猖會”。之後魯迅回憶道:“我並沒有他們一樣高興,在路上的風景,手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五猖會”的熱鬧。”當我看到了這些文字,都感同身受,佩服魯迅在父母毫不顧忌孩子心理時的無奈與厭煩。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散文集,篇幅很短,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舊時中國的風俗習慣和社會情況,比如家庭怎麼樣教育子女,孩子應該讀什麼書。在日本留學時受到的歧視,舊時的私塾與新學堂的區別等等。

在暑假讀完這本書後,讓我受益匪淺,瞭解了魯迅兒時的故事,讓我流連忘返,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