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烏塔》有感[大全15篇]

讀《烏塔》有感[大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烏塔》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烏塔》有感[大全15篇]

讀《烏塔》有感1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烏塔》,主要寫了: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烏塔,一個人遊歷歐洲的故事。

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她充滿了敬佩。我敬佩他的勇敢,是因爲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女孩,竟然敢獨自遊歷歐洲,多麼能體現出她的膽量啊!

我敬佩她的獨立,她爲了準備遊歷歐洲,竟花費三年時間來設計旅遊路線,閱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查清了警察局的電話,還發廣告,陪小孩子玩。

我敬佩她的父母,是因爲她們的教育理念先進,敢於放手,所以我很敬佩她。

與烏塔相比,我差多了。在勇敢方面,我哪能和烏塔一決高下呢,我連一隻蜘蛛都怕。

說到外出,我也不敢,如果讓我在外面走,我肯定“不堪回首”,因爲我覺得後面好像有影子,所以連濮陽市我也不敢出。

在獨立方面上,我不會做飯,很少做家務,也不會花錢,因爲我只要一拿錢,就去買零食,所以我不能一個人在家。

我的父母,有些過分溺愛,老師把我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裏怕摔了,不讓我一個人出門。

希望我能改正所有的缺點。盼望自己的父母讓我一個人出去旅遊。

讀《烏塔》有感2

有一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遊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讀《烏塔》這篇課文時,她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從她的身上我認識了一個有着獨立生活能力的烏塔,她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她靠着給別人打工掙來旅費,通過閱讀很多書籍來開闊自己的視野,做事有條不紊、考慮周詳。跟她比較起來,不要說自己一個人遊歐洲了,就是讓我一個人玩一天我都不敢,更別說出國了。想到獨立,我知道很多中國的小朋友都在家玩電腦、看電視,連下樓玩都要家長陪同。所以,我們要經常參加一些夏令營和社會實踐活動,來鍛鍊自己的.獨立意識。

從她身上我還學到了:錢要花在應該花的地方。俗話說錢要花到刀刃上。可能爸爸媽媽每年給你的錢,你一個月就花完了,用時在向爸爸媽媽要,但我們從沒想過爸媽掙錢的辛苦。這讓我想到了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每天都有一堆學生去裏面買點什麼,有些根本就不是必需的東西。我有時也愛亂花錢,但我一定要改了這個毛病。

烏塔說,從電視上或書本上認識的世界不完美。這句話我感同身受。俗話說,眼見爲實,耳聽爲虛。就拿這次韓國之行來說,我曾在書本上和電腦上看過一些韓國資料,可是當我真正來到韓國的時候,才發現它是那麼美麗,那麼幹淨,人也非常有禮貌,有些事是在書本上看不到的。

這就是我從烏塔身上看到的。

讀《烏塔》有感3

小學課文中,有一篇叫《烏塔》的文章,自從學了它,讓我受益匪淺。

《烏塔》主要寫了一個叫烏塔的十四歲德國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當我讀到“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時,我的心裏冒出了無數個問號: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怎麼可能一個人遊歷歐洲呢?她的家人不擔心嗎?她是怎麼攢錢的……而且,要是一箇中國的同齡人也像烏塔這樣出國旅遊好幾天的話,即使自己願意,父母也是一千個、一萬個不同意。

讀完了這篇課文,我才知道外國家庭雖然有的.富裕有的貧窮,但他們都是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鍛鍊身體,長大後好應付五花八門的世界。而中國呢?中國的教養方式用一個故事就可以講述清楚了:

一隻壁虎被一個釘子釘住了尾巴,困在強風中長達十年。在這十年裏,另一隻老壁虎一直銜來食物餵它。其他人或許會感嘆這愛有多麼偉大。但其實,壁虎在被釘住尾巴時,完全可以掙脫尾巴逃生,不久還會長出一條新尾巴來。但由於老壁虎無微不至的“愛”,捨不得孩子忍受斷尾之痛,從而使孩子承了10年的黑暗無自由生活。中國的家長都把孩子們當成“小公主、小皇帝”,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如果每人都這樣,那麼中國的未來還有什麼希望呢?

讓我們對自己說:“別人行,我能行;別人不行,我要試。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黑夜,不見白天。我不做依賴別人的雲雀,我要做展翅高飛的雄鷹!

讀《烏塔》有感4

默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受頗深。烏塔自己會掙錢,而且還一個人周遊了歐洲,我跟她年齡相仿,經歷卻是天壤之別!

我清醒地知道,我不能只是盲目地羨慕她,羨慕她自己一個人遊歷歐洲。我更應該冷靜地崇拜她,崇拜她爲遊歷歐洲做了三年的準備,還有她那極強的自立能力也讓人由衷地欽佩。

烏塔只要到了一個國家,就會先到警察局拿上電話號碼,方便自己在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能請求到幫助。同時,也方便警方聯繫到自己的家人。就這一點足以說明她的自立能力有多強,對生活是多麼的熱愛!

中國的孩子就是大棚裏的`花朵,永遠是被陽光和塑料膜包裹着的,永遠成爲不了天上的雄鷹,永遠成爲不了地上的雄獅,永遠成爲不了水裏的鱷魚。爲了那萬里的晴空,要勇敢地面對電閃雷鳴的暴風雨。

烏塔,你真棒!

烏塔,你 讓我有了學習的目標

讀《烏塔》有感5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主要寫的是一個勇敢的女孩烏塔,她去過很多國家,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地方都是烏塔自己去的,“我”問:“你家不擔心你嗎?”烏塔回答道:“我制定了安全措施攻略,不會讓家人擔心的。”烏塔爲計劃這次旅行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讀了關於各國的書籍,每到一志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裏寄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中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途中還給餐館打工;在市場發廣告;陪小朋友玩來掙錢,整個旅行沒向家裏要過一分錢,都是自己勞動換來的,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爲。她問“我”:“中國也是這樣的嗎?”“我”回答:“中國是尊老愛幼的國家,什麼事都是聽家長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家長爲我們安排好的。”烏塔反駁到:“我們國家也是尊老愛幼的國家,但一個人旅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又快樂的事情,難道你的父母不想讓你獨立面對任何事情就是對孩子好嗎?”

我開始反思起來。現在我們中國的孩子們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我自己也不敢出遠門,看到烏塔的經歷後,我非常自責也非常羨慕。

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我從電視上經常看到意大利,但中有親自來到這裏,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從中我明白了光看到或聽到它是不夠的.,你得嘗試去探索它、研究它。

由此,我想到了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那是我學輪滑時,看到別人滑輪滑時的優美姿勢,我覺得既輕鬆、又簡單,當時,我穿上輪滑鞋縱身一躍想要滑出去,結果,只聽到“嘭”的一聲,我躺到地上,眼冒金星,的確,當時,我太眼高手低了,所以,真的是每做一件事時,要有充足的準備生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到整件事情的樂趣。

不管是我經歷的這件事,還是今天學習的《烏塔》,它們都讓我明白了親身經歷才能提高生活經驗。這篇文章將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並時時提醒我: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學生。

讀《烏塔》有感6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烏塔》。文中主要講述了年僅14歲的烏塔獨自一人周遊歐洲的故事。

學完課文,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外國的少年兒童竟有如此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識。烏塔小小的年紀,竟然能把這麼複雜的事情做得這麼有計劃,有條理,她超強的生存能力,對事情考慮周到和熱情活潑的生活態度讓我對她有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從她的身上我也明白了不少道理。

和烏塔相比,她才比我大四歲,可是我在家裏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媽媽準備好的,更別提一個人出門了。而烏塔卻可以隻身一人,分文不拿,自己一邊掙錢一邊旅遊看世界,自己遇到困難自己解決,什麼都不依賴父母,她實在是太勇敢,太堅強了。而我,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一遇到困難馬上依賴父母,一個人出門在外打工掙錢這樣對烏塔來說輕易就拿下的.事情對我來說比登天還難!烏塔,我敬佩你!

從你的身上,我還明白了,從書本上,電視上,網絡上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多麼完美的世界。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所以,只有像你一樣親眼看到,才能增長更多的見識,開闊自己的視野,看到最完美的世界!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試着自己去解決。

讀《烏塔》有感7

讀了《烏塔》一課,我認識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烏塔,她只有十四歲竟然獨自遊歷了整個歐洲,就像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雄鷹。

我們跟烏塔相比,就像是花壇裏的蒼松,鳥籠裏的雄鷹。在家裏,我們是爸媽的小帝帝,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一次,星期六我寫完作業,看了一會課外書,閒着沒事幹,就到廚房幫媽媽幹家務活,閃開,閃開,別在這搗亂,你的任務只有學習,要不學習閃一邊玩去,家務活輪不着你插手。我無奈的.走開了。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課餘時間打工掙得,沒有拿家一分錢。可我們呢,每次向爸爸媽媽要上零花錢一天之內全花光了,而且也不買有用的,也沒攢錢,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是多麼堅強啊!她這種勇敢、堅強的行爲讓我佩服極了!爸媽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也像烏塔那樣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吧!在此,我呼籲: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培養出更多棟樑之才!

讀《烏塔》有感8

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到非常慶幸,因爲我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跟烏塔的父母差不多。雖然我沒有一個人去遊歐洲,也沒有掙過差旅費,但是我的父母跟烏塔的父母一樣,培養我自立、自強。

記得三週歲半在南京爬山,父母還在後面氣喘吁吁、慢悠悠地爬山時,我已經一口氣爬上了海拔約500米的紫金山。五週歲時,父母還在山腳下時,我一個人爬山了萬壽山的的岩石。小時候學走路跌倒了父母從來不扶,都是我自己爬起來。所有的壓歲錢都是我自己保管的,但是我從來不亂花。假期我很少看電視、玩電腦,經常在家做科學實驗,爲了滿足我對科學實驗的好奇心,媽媽買了實驗器材讓我實驗。假期也很少上補習班,而是遊覽了大半個中國。爸爸媽媽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親身體驗纔是的。”

每當我想要一個東西時,爸爸媽媽總會跟我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要靠勞動獲得。”於是我就按照媽媽的要求做她給我的任務:按時做家務、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一直到我養成習慣。

父母認爲除了學習,還有一些跟學習一樣重要的事,那就是爲人處世樂觀的心態、堅強的性格,另外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解決,才能在社會中生存。

我非常慶幸,我的父母的教育觀念跟烏塔的父母是一樣的。

讀《烏塔》有感9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說的是德國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遊歷歐洲的事情,讓我感受很多。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14隨的小姑娘,就有膽量獨自一人遊歷整個歐洲,烏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從這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很強的,烏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養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的。

反觀我自己,一個14歲的大男孩了,連獨自出遠門的經歷都沒有,而我的父母,也萬萬不放心我獨自出遠門的。

通過這一對比,我和烏塔、我父母和烏塔父母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我父母和烏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事無鉅細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任何事情都要幫我做——除了學習,還從來不讓我一個人出遠門。

他們這樣對我的原因,無非就是溺愛,怕我受到傷害。但是我想說,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這種溺愛過頭了,你們的過於溺愛、對我的過於干涉,讓我失去了自主意識,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讓我變得懶惰。

你們要知道,雛鳥在學會飛行前經歷了無數次摔下、小樹在成長時經歷了無數次風雨的打擊,陽臺上的花盆裏是長不出參天大樹、鳥籠裏的金絲雀飛不到蔚藍的天空,在溫室裏長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裏工人欣賞,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

親愛的家長,我明白你們對孩子的關愛,可是,如果您愛孩子,就讓我們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放開束縛我們的雙手,讓我們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吧!

讀《烏塔》有感10

中國和外國不但語言不同,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烏塔》就是一篇這樣的的文章,從中你會感悟到許多。

本文作者講了自己到羅馬去旅遊,在青年旅館認識了一位14歲的女孩烏塔。因爲烏塔一個人遊歷歐洲而談起了教育方式。爲了能遊歷歐洲,她準備了三年:旅遊的花費,她通過親自發傳單、看過孩子等勞務賺得;行程計劃,她通過閱讀有關書籍、畫行程路線圖等來解決。等到了具體目的地,她又通過電話聯繫當地警察和家人,來保安全報平安或隨時求助。讀過這篇文章後,我感到非常震驚,一個14歲的女孩竟能獨自遊歷歐洲!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平時整理房間是媽媽幫的。買回來的東西型號不對,都是媽媽幫我換的。媽媽讓我去買菜時,去近處還能,可到稍遠一點的菜市場跑一趟就不答應了。甚至還羨慕那些嬌生慣養的女孩,什麼事都有人幫。

我還記得《豌豆公主》的故事中講到:一個王子要選親了,可找來找去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公主,連國王和王后都着急了。不久後在一個大雨的晚上,有個美麗的公主敲開了國王管家的門,管家有意要考驗她就留她住宿,於是在牀最底層的褥子中間放了一顆小豌豆。第二天,公主抱怨說:“昨晚一宿沒睡好,牀下有個硬東西一直在攪擾我。”於是王子就和這位女孩結婚了。從故事中卻折射出了中國式的`“保護教育”。這樣的女孩長大隻能成爲一個“公主”,被人保護,不能成事。而與有良好性格的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相比,簡直......外國人就像一頭野獅,能任意奔跑,而中國人的後代卻被父母“圈養”起來,"野性"就不得以釋放,喪失了該有的生存本領。我羨慕烏塔有自立的品質,有獨立行動能力。她也是一個細心的人,每一步都有規劃,勇敢而又有思想,還敢反駁書中作者在教育上的“錯誤”。

我想,如果我們都改變一下思維方式:教育是爲下一代成爲一個獨立自主又勇敢的人,那於個人、家庭、社會都是受益匪淺的。

讀《烏塔》有感11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不禁的對這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感到深深的敬佩之情。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歐洲旅行時到了羅馬青年旅館裏遇見了一個德國小姑娘,叫烏塔,她告訴作者她已經獨自去過了: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希臘……作者驚訝極了!他告訴烏塔中國孩子不是這樣的,她反而覺得很奇怪,爲什麼中國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門呢?最後小女孩要去別的地方的時候告訴作者她以後要掙更多的錢去中國旅遊。

作爲中國的孩子我感到有些慚愧,我們不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嬌嬌女嗎?有些孩子跟烏塔的年齡差不多或許比她的年齡大,有自己出過門嗎?更別說自己獨自旅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烏塔那樣自立、獨立、能幹,小小的年紀居然能自己一個人旅遊,讓中國孩子想都不能想的事情辦到了。我們依賴父母,什麼困難都面對不了,假如我們是一棵小樹,父母是辛勤的園丁,如果園丁不澆灌我們就會枯死,因爲我們不會自己尋找雨露。

不過我也很羨慕烏塔,她的父母批准她獨自出遊,相反我的父母肯定有一百個不放心,也許這也是我們不能獨立的原因吧!

她才14歲,竟然能獨自一個人遊歐洲,我是那麼的佩服她,也是那麼的羨慕她呀!我家裏人總是不放心我,就連從家到輔導班都不讓我一個人去。好不容易有一次爸爸、媽媽不在家,但奶奶又叫爺爺送我去,又沒機會自己走了。只好叫爺爺送我去。我一定要把烏塔的故事讀給奶奶他們聽。

烏塔靠自己的力量掙去歐洲的旅遊費用,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呀!我可做不到,因爲我現在的一切花銷都是爸爸媽媽給的`,自己連一分錢也沒掙過。看了烏塔的故事,我今後也要利用假期掙一些自己的零用錢,儘量少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零花錢。

烏塔遠行時生活上的事從來沒依賴過任何人,都是自己做。我可不行,我的衣服、襪子......都是媽媽一直給我洗,我也從來沒有自己去試着做,今後我也要向烏塔學習自己的事自己做。另外我也要幫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

烏塔身上有很多我要學習的地方,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慢慢鍛鍊自己,像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12

今天我再次閱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它帶給我的震撼依然那麼強烈,文中德國小女孩烏塔只有14歲,卻能夠獨自一人遊覽歐洲。

烏塔是多麼獨立而勇敢啊,她見解獨到,經驗豐富,考慮周全,有很強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和她相比,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中國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裏長大的。我們的.生活中有電視、遊戲、書本、遊樂園,看起來似乎很豐富。可是父母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很少給我們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更別提讓孩子獨自出遠門,去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了。

還記得去年我想參加湘潭日報社組織的北京夏令營,報名前家裏大大小小開了好幾次會討論。爸爸支持我出去歷練,媽媽因爲不放心堅決反對,相持不下。最後還是召開了“擴大會議”,由外公一錘定音,我才得以成行。聽老爸說,從我上了高鐵那一刻起,媽媽就開始坐立不安。直到我從北京平安歸來,收穫滿滿,她才停止了嘮叨,並且真的相信了我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親愛的媽媽,放手讓我去鍛鍊吧!有一句話說得好,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今後我會把烏塔當作學習的榜樣,通過實踐提高自理能力,積累生活經驗,勇敢地去廣闊的世界中體驗人生無限的美。請相信,我一定能飛得更高!

讀《烏塔》有感13

烏塔,一個多有趣的名字啊!《烏塔》這篇課文,我一讀題目,我就覺得新鮮。“烏塔”是不是一座黑的塔?是不是停着許多烏鴉的塔呢?各種奇思妙想涌入腦中,一讀課文,我才恍然大悟,烏塔原來是一個小女孩的名字,這個小女孩擁有孝順、膽大、細心、獨立等等多種的偉大品質。烏塔,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一個人獨自在歐洲各國旅遊,她有主見,大膽細心,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她就是一個德國小姑娘一一烏塔,這是我們第二十七課的課文,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勇敢的德國小姑娘在暑假獨自遊歷歐洲的經過。

讀完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烏塔只有十四歲,父母就放手讓他獨自遊歐洲,這不僅是因爲烏塔有這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國外與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外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信任、失懷、鼓勵,因爲他們相信孩子,但不過分寵愛孩子,所以孩子們更不會辜負他們。有時,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不會伸手幫他們一下,爲的就是鍛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讓他們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而中國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溺愛,把孩子呵護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們像溫室裏的花朵,其結果是讓孩子時時事事都依賴父母。父母們整天把孩子埋葬在書山題海之中,一心希望他們學業有成。孩子們只是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讓他們出去闖闖,是無法認識到大千世界的奮妙的,無法領悟人生的真正含義。父母不可能教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話,那他們該怎樣養活自己呢?有些大學生上大學時,生活竟不能自理,還需要父母跟去照顧飲食起居。那麼生活培養這種無法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有什麼用呢?

《烏塔》這篇文章,給我留下的是深刻的感觸,還有莫名的驚恐。也許大家一看這個課題,都會以爲文章在寫一座著名的塔,恭喜你們,答題答錯了。其實文章在寫一個14歲的名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歷歐洲,課文表達了烏塔那自強、自立的品質。她關心別人,她有經濟頭腦;她做事仔細每到一個地方,她總會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父母,家裏人需要的東西,是用自己辛辛苦苦掙來錢買的.;爲了這一次漫長的旅程,她從頭計劃,計劃起來就是三年。

當我讀到“愛孩子,爲什麼不能讓他獨自出遠門”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時,我感觸很深,烏塔立志遠大,她在表示:我已經長大了。她是代表着全世界的兒童,勇敢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啊!她胸懷大志,獨自一人出門,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就是有力的證明。對於沒出過遠門的孩子來說,也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但是,這位14歲的小女孩,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才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但這樣,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前景一定有好處。機智勇敢的鳥塔。我相信,她一定能成爲世界人民學習的形象大使,也能成爲一位經驗豐富的冒險家,將爲探索大自然的祕密探索做出貢獻。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覺得自慚形穢。在這個年齡,我們沒有這種勇氣與膽識。當我一個人獨處時,我感到很孤獨,很無助、茫然無措,像個流浪兒似的,孤立無援。因爲這種莫名的恐懼,使我們把自己悶在家裏,雖然有圖書、電視,但是並不能滿足我們的願望。“使之鎖內金籠聽,不及人間自在啼。”是呀,我們的家就像個大鳥籠。而我們是籠中之鳥,沒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體會人生的哲理。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吧!

讀《烏塔》有感14

今天,我在語文書上讀了《烏塔》這篇課文,讓我深深有感觸。

本文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我們中國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可是烏塔,她難道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爲什麼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遊歐洲呢?這是因爲西方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是讓孩子成爲暴風雨裏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爲溫室裏的花兒,成爲籠中之鳥!同學們,你們是願意當溫室裏的花朵還是大自然的小草,願意當籠中之鳥還是願意當暴風雨裏的雄鷹?

中國的父母真是太溺愛我們孩子了。讓自己的孩子回家都不放心。甚至連過馬路都是千叮嚀萬囑咐。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報了一個英語班。前幾節課都是媽媽送我去上課。我覺得離我們學校挺近的,我就對媽媽說:“媽媽,去李老師那裏上課讓我自己和同學一起走過去可不可以?”媽媽說:“不行,不行。走那裏太危險了,這絕對不可以。”媽媽說完我就知道我再怎麼說也沒用了。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在此,我呼籲: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西方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樑之才!

讀《烏塔》有感15

讀完《烏塔》這篇文章後,我很佩服烏塔的獨立性,她獨自一人闖了許多城市,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來掙旅遊要用的費用,各種準備費了烏塔三年的時間,等烏塔掙足了錢,也查閱足了資料就獨自去旅行,我覺得烏塔這樣做很好,既鍛鍊了自已,又能大開了眼界。

比起我們,有的同學自己連走路上學都不敢,也不會打掃衛生,很嬌氣,所以我們更要學習烏塔的獨立性。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到彩虹?不經磨礪怎能成長?我們現在需要機會,親愛的父母長輩們,請放開你們溺愛的雙手,讓我們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