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烏塔讀後感精選(15篇)

烏塔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烏塔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烏塔讀後感精選(15篇)

烏塔讀後感1

本文主要講了一個年僅14歲叫做烏塔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並且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遇的事情。

我覺得烏塔身上有我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如: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裏來。”的時候,

我覺得烏塔很熱情友好,可我連平時去別人家裏做客時,都不會和別人打招呼。

我以爲烏塔是用她爸爸媽媽的錢去旅遊,而且只是單純地去玩一下而已。但當我讀到後面才知道,烏塔用了三年時刻準備這次旅行,她先在家裏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還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爲了掙旅費,她每個週末去幫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原來,烏塔的旅費是自己掙的,她爲這次旅行做了充足的準備,這說明她的自理潛質很強。可我每次要出去的時候都不會先換好衣服,搞得別人要出發了的時候卻還要等我一個人。

烏塔去了一個地方之後又做了什麼呢?我繼續讀了下去。原來,烏塔每到一地就會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時請求幫忙,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以免讓家人擔心。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件事:以前,我的`同學姚雨軒在外面的培訓班裏學習很優秀,培訓班裏的老師對她說:“雨軒,這次我們要去深圳的一個地方玩,你很優秀,因此我們想要讓你邀請另一個同學跟我們一齊去那玩,能夠嗎?”姚雨軒邀請了我,我很高興,可媽媽卻不讓我去,說我照顧不好自己。結果,我和姚雨軒錯過了這次機會。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溫室裏的花朵,我們要做展翅高飛的雄鷹!

烏塔讀後感2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獨自旅行很多國家的故事。

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自己。我今年已經10歲了,但是還不會燒菜,洗衣服,去旅行的話,也是跟着媽媽一起去的,從來沒有試過自己去旅行。

元旦的時候,媽媽急着要出門,就把公交卡交給了我,讓我自己坐車去妹妹家。我在黃山區坐上車,本來應該在職工醫院下車,可是,我到了阿波羅那一站,已經下車了,然後步行到了妹妹家,這件事,讓我很懊喪。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可是,我想了想我的周圍的同學,他們也和我一樣,依然是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甚至現在上學也要別人接送,我覺得我們應該擺脫小皇帝,小公主,做一個自力更生的人,這樣長大之後,對社會纔能有用。

我們每個少先隊員,要做到自力更生,不依靠別人。首先要做到:

一、每天晚上要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不要等到每天早上匆忙之下再收拾,這樣很容易忘帶書本;

二、上學的時候,不要讓家長送你,這樣會耽誤父母的'時間;

三、不要賴牀,如果你賴牀,父母連叫三聲你還不起來,我就給你的父母支一個我媽經常用的招,她喊我之後,我還不起來,她就會用涼水敷我的臉,或直接把我的被子掀開;

四、要學着在生活上,幫父母做點事情,學會生活的技能。

我覺得做到了這些,我們也能像烏塔一樣自力更生,將來一定會能很好地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的父母,做一個能幹、有用的人。爲了這個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烏塔讀後感3

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一個人獨自在歐洲各地旅遊,她有主 見而不盲幹,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她就是 一個德國小姑娘 —— 烏塔。

這是我們第27課的課文,它向我們講敘了一個勇敢的德國小 姑娘在暑假獨自遊歷歐洲的經過。讀完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烏塔只有十四歲,父母就放手讓他獨自遊歐洲,這不僅是因 爲烏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國外與 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外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信任、 關懷、鼓勵,因爲他們相信孩子是會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們 信任孩子,但不過分寵愛孩子,所以孩子們更不會辜負他們。有 時,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不會伸手幫他們一下,爲的'就是鍛鍊 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讓他們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國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溺愛,把孩子呵 護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們像溫室裏的花朵,其結果是讓孩子 時時事事都依賴父母。父母們整天把孩子埋葬在書山題海之中, 一心希望他們學業有成。孩子們只是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 空,如果不讓他們出去闖闖,是無法認識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 無法領悟人生的真正含義。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生一世,如果 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話,那他們該怎樣養活自己呢?有些大學生上 大學時,生活竟不能自理,還需要父母跟去照顧飲食起居。那麼 培養這種無法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有什麼用呢?

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 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吧。

烏塔讀後感4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新課文《烏塔》,課文裏,烏塔是個勇敢、自理能力強的小女孩。課文主要講述了烏塔獨自一人去許多國家旅遊,並在旅遊前做的各項準備。現在,就讓我來說說我的感想吧。

烏塔去這些國家前,做了很多的攻略,別小看“攻略”這簡短的詞,它就整整花了三年時間!通過查閱書籍收集資料,在電視上收集相關信息。當我看到“三年”這個數字時,心裏暗想:啊!這麼長,我從來沒有爲一件事做過如此長時間的準備。就像去年春節,我們去江浙一帶旅行,出發前兩週,媽媽讓我試着做此次旅行的攻略。那時,我做攻略只用了三天!三天和三年比起來,就光是這個時間差就是沒法比的,更別說攻略的內容了。我當時只做了我要去的地方有什麼好玩的景點,當地有什麼好吃的。結果,我寫的這些,事實上根本就沒派上用場,對我們的旅行沒有任何幫助,我還不如不做了!

不過後來,我明白了,做攻略,要抓重點,我做的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路程和路線,規劃好時間,並瞭解好要去地方的歷史文化、特色等相關資料,這樣旅行時就能節約時間和精力。最後,烏塔的旅遊經費全是她自己掙來的,烏塔在別人家幫忙帶小孩和發廣告單等方式,用自己的勞動換回報酬。

烏塔也是個勇敢的`小姑娘,自己一個人去了很多國家,但我就是一個相反的例子。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在小區裏跑步,我跑了兩圈就累了,媽媽還要跑,於是就叫我到小區的池塘邊等她,我等了一分鐘,就開始害怕起來。前面那個叔叔爲什麼一直看着我,那是個壞人嗎?媽媽多久纔會回來?一個個問題一直離不開我心裏。我好怕,要不要去追上媽媽?我就鼓起勇氣繼續跑了一圈找媽媽,但是我跑完了也沒找到媽媽,等我再回到池塘時,看到了焦急的媽媽,我趕緊跑過去抱住媽媽。我真想改掉膽小的毛病啊!

學完這篇課文,我也希望自己擁有像烏塔一樣獨立自主的能力,像烏塔一樣勇敢!

烏塔讀後感5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一課。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這個故事我感慨萬千。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14隨的小姑娘,就有膽量獨自一人遊歷整個歐洲,烏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從這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很強的,

烏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養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的。

反觀我自己,一個14歲的'大男孩了,連獨自出遠門的經歷都沒有,而我的父母

,也萬萬不放心我獨自出遠門的。

通過這一對比,我和烏塔、我父母和烏塔父母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我父母和烏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事無鉅細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任何事情都要幫我做——除了學習,還從來

不讓我一個人出遠門。

他們這樣對我的原因,無非就是溺愛,怕我受到傷害。但是我想說,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這種溺愛過頭了,你們的過於溺愛、對我的過於干涉,讓我失去了自主意識,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讓我變得懶惰。

你們要知道,雛鳥在學會飛行前經歷了無數次摔下、小樹在成長時經歷了無數次風雨的打擊,陽臺上的花盆裏是長不出參天大樹、鳥籠裏的金絲雀飛不到蔚藍的天空,在溫室裏長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裏工人欣賞,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

你們應該培養我做一隻雄鷹、一棵蒼松,我要像烏塔學習,你們,要想烏塔的父母學習。

溺愛不是愛,而是對我們(小孩子)一種甜蜜的摧殘。我們是明天祖國的棟樑,不光要學習好,還要學會獨立,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強大。

烏塔讀後感6

讀《烏塔》

烏塔是一個獨立性相當強的女孩。她小小年紀,就已經獨自遊歷了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可是我呢,作爲新世紀的少年,我覺得我現在最缺乏的就是獨立,每天回家,媽媽就把飯做好了,我只需要動一下筷子,把它送進嘴巴里;衣服髒了,爸爸媽媽會讓我脫下來,我從來不用動手;每次出門,都有人陪着,一個人哪都不敢去。

老師已經把這篇課文講完了,可我還沉浸在對烏塔的想象中。烏塔的父母也很愛她,但她從不依賴父母,她有自己的思想,她想到哪裏玩,並不是說去就去,而是要做充分的準備。其一,她要讀很多書,查閱相當多的資料,反當地情況做濫熟於心;其二,次費問題怎麼解決?她支分發廣告,陪人家小孩子玩等等,從不依賴家人;其三,保證安全,每到一地,先去公安局查清電話號碼,給家裏發信或者寄出一張報平安的.卡片。這樣做到心中有數,家裏人肯定放心,她也很輕鬆。我要向她學習,以後無論做什麼時候事情 要做個計劃,步步爲營,一絲不苟地完成任務。

小時候聽媽媽講故事,在我們國家象烏塔這樣的少年有好多。甘羅十二歲就不費一兵一卒使秦國得到十六座城池,官封上卿;打柴放牛的小區寄,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殺死了兩個比他高大很多的強盜;三國時的周瑜,七歲學文,九歲習武,十三歲就統領千軍萬馬;還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勇敢……這一樁樁,一件件,在我的眼前漸漸展開,讓我思緒萬千。

我決心在今後的學習中,向這些榜樣靠近,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學習,克服依賴思想,不再侷限於課本知識,要多讀課外書,不做分數的奴僕,用知識武裝自己。

……

烏塔讀後感7

今日,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烏塔她的獨立自主,深深的震憾了我的心,這勇氣真的令人敬佩!

《烏塔》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與“我”初遇,在“我”和烏塔的談話中得知烏塔一個人獨自遊覽歐洲,她還費了三年時間提早準備,在家查詢地區有關資料,平常還會去打工賺錢,而不向父母要錢,她也很注意安全,會一到地區就查電話號碼。最終烏塔立志賺錢去中國旅遊並向我告別。

她爲什麼能有讓人難以理解的勇氣?雖然烏塔比我們大幾歲,可她的獨立性卻比我們高千百倍,這又是爲什麼呢?難道說,是父母把我們慣壞的?也是啊,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的,幫孩子拿東西,幫孩子整理書包……什麼事情父母都搭把手,才養成我們依靠、不獨立、不自主的壞習慣。而烏塔呢,她有超強的獨立自主本事,而我們原先有的,只是慢慢被磨滅了。

記得我有一次,十分渴望能自我去買麪包。於是在一天早晨,我洗漱完畢後,告訴奶奶:“奶奶,我可不能夠自我去買麪包?”

“好啊。”奶奶好像很高興又很擔心地說。

我異常興奮,趕快叫奶奶把多福居卡給我,我便一路蹦蹦跳跳地走出家門。

走出家門後,我看到一個高年級的學生也出去買東西,我霎時感覺十分自豪,想:我跟大哥哥一樣的獨立,哈哈!

我買好東西后,準備回家時,卻發現奶奶在麪包店前等着我,口袋裏塞滿了零錢。

我突然心裏浮起一陣懊惱和失落,看來奶奶也還不信任我,我不是已經長大了嘛!

我十分失落,於是跑過去問奶奶怎樣跟過來了。

奶奶說:“不放心你唄。”

可是我已經長大了,已經有這種本事了。

《荀子》中說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路僅有靠自我走,纔能有偉大的成就!

鳥籠裏飛不出雄鷹,溫室裏栽培不出花朵。人生的路,僅有靠自我走,纔有意義!爸爸媽媽,請放開你們溺愛的雙手,讓“雛鷹”在只屬於自我的天空中翱翔!

烏塔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識,同時也反映了她對生活的熱愛。讀完後,我的感觸很深。

烏塔獨自遊歐洲是經過父母同意的,相信這對於我們的父母來說應該是不可能的事。爲什麼同是父母,中國大部分的父母和烏塔父母的表現會截然相反呢?中國的父母把孩子視爲掌上明珠,捧在手裏怕丟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不讓他們做這做那,不讓他們出門,生怕在外面受到一點傷害。而烏塔的父母呢?卻讓烏塔獨自一人旅行。難道烏塔的父母不愛她嗎?不!正如烏塔所說的:“我在家裏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更何況課文中講到,烏塔爲計劃這次旅遊,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裏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可見,烏塔的父母並不是不愛她,烏塔的旅行並不是一個倉促的決定。相反,我們從烏塔的行爲中,只會感受到她的勇敢、自信和獨立的生活能力。

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要父母接送,更別說像烏塔那樣遊歷歐洲了。讀了這篇文章,我們是不是應該認真反省一下自己呢?比如:週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週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如果遇到困難挫折,沒有爸爸媽媽的幫助,我們是否能夠自己解決呢?

我知道,我們和烏塔的差距還很大,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我還是想對爸爸媽媽說:未來是我們的,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鍊,像海燕一樣迎着風浪展翅飛翔吧!文中烏塔還說過這樣一句話:“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覺得她說得很對,真心期待我們能夠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親自體驗這個世界,成爲像烏塔那樣獨立、自主的孩子!

烏塔讀後感9

寒假裏,閱讀功課的時候,我再一次翻開《烏塔》這課。品味着小女孩烏塔的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卻靠自己的能力掙錢去遊歐洲,真是了不起!而我呢,卻當家中的“嬌嬌女”,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她爲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箇中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想想我,除了讀書,看課本,什麼都要依賴父母。和烏塔的自理能力比起來,我就像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娃娃。

從烏塔身上,讓我懂得了,做一個優秀的人才,對未來有用的人才,能回饋社會的人才,不是光會死讀書就夠的,經驗和社會知識的積累不是光看電視圖片就能學到的。“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烏塔的這句話,如雷貫耳!在我沾沾自喜自己能發表幾篇作文的時候,烏塔已經在自費旅遊多個國家了。和烏塔比起來,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或者說,我們國家小孩在自理能力上的欠缺。我們都在父母的愛護下嬌養的'有些軟弱蒼白了。其實,小孩子應該學會在逆境中鍛鍊自己。總是一帆風順的話,長大後走入社會,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就會很差。容易在困難前退縮。平時得到鍛鍊的人,面對困難時,就不會顯得手忙腳亂,就能自信地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不會輕易言“敗”。

親愛的爸爸媽媽,多給我們一些鍛鍊和自由吧,讓我們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讓我們多一些自信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把你們對我們的愛變成溺愛,過度的保護只會使我們喪失獨立的能力。不要把我們當作小雞護在羽翼下,我們要做的是雄鷹,展翅高翔的雄鷹!社會需要的是能獨立思考動手幹實事的人才。而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未來是我們的,請放開對我們過度的保護,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美麗的大千世界裏開闢屬於自己的天空吧!

烏塔讀後感10

本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裏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她爲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我從這裏面看出了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一個活潑孩子,因爲她敢獨自一人遊歷歐洲,歐洲上一一個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沒有自理能力,一直依賴着父母,她不可能獨自遊歷歐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會獨自遊歷歐洲,因爲在歐洲有幾十個國家,幾十個地區,如果她先我們中國的孩子一樣,連見了一隻老鼠或一個顛子都怕。那在歐洲要碰見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決?

汪曉潔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裏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後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過的孩子卻少鍛鍊。中,德兩國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爲什麼在中國的.家庭裏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裏,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過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遊,叫他們在國內旅遊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爲中國的孩子缺少鍛鍊;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舊年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有鍛鍊,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

讀了《烏塔》這一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烏塔讀後感11

星期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烏塔》,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小烏塔是一個七歲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在很遠的地方,對小烏塔毫不關心,只有過年的時候纔會回家。小烏塔很傷心,於是她下定決心要獨自一人去尋找自己的父母,自己要永遠跟他們在一起。

合上書本,我陷入了沉思,文中的小烏塔不正是和我一樣的遭遇嗎?我的父母也遠在外地做生意,對我的學習成績不聞不問,過年回家說的話也是有數的,更別說是平時了,幾乎是一面也見不上,電話也不打。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媽媽都在他們的身邊,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們,心裏很不是滋味,免不了幾顆金豆豆會灑落。當我看見我們班學習差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陪在他們身邊,我就很嫉妒,爲什麼,爲什麼我不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這是爲什麼?我寧肯自己學習也很差,只要父母在我的身邊,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天不從人願,我的願望只是浮雲。當別人問媽媽爲什麼不讓我和她們在一起時,媽媽總會笑笑說:自己獨立也好,再說了,給她安頓到這裏人生地不熟的還費錢,在家吧。媽媽自以爲找了個絕妙的理由,可是以烏塔的的話說,就是:既然愛孩子,爲什麼不讓孩子跟你們在一起呢,爲什麼要讓孩子日思夜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呢?

在外工作的大人們啊,從今天起,減少工作的應酬吧,工廠沒有你一樣會運轉,但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少你們的參與,卻是一片空白。有人說,培養好一個孩子就是賺錢了,當一個孩子學壞是,你要花費很多的金錢和時間,才能讓它學好,這樣你還是幸運的。最怕的是你付出了所有,孩子依然不能變好。金錢不是萬能的,它能讓你買來孩子,但買不來好孩子,它能讓你買來親人,但是買不來失去的親情。有人說得對,養好孩子就是賺了錢,賺了一個家庭的幸福,賺了人生的快樂。

烏塔讀後感12

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裏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她爲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我從這裏面看出了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一個活潑孩子,因爲她敢獨自一人遊歷歐洲,歐洲上一一個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沒有自理能力,一直依賴着父母,她不可能獨自遊歷歐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會獨自遊歷歐洲,因爲在歐洲有幾十個國家,幾十個地區,如果她先我們中國的孩子一樣,連見了一隻老鼠或一個顛子都怕。那在歐洲要碰見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決?

汪曉潔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說:“在家裏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後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過的孩子卻少鍛鍊,中,德兩過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爲什麼在中國的家庭裏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裏,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過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遊,叫他們在國內旅遊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爲中國的孩子缺少鍛鍊;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舊年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有鍛鍊,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

讀了《烏塔》這一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烏塔讀後感13

《烏塔》這篇文章裏的內容是頗耐人尋味,不僅讓小孩學會了獨立,更多的是讓大人們學會放開孩子的手,讓孩子在藍天上自由地翱翔。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十四歲的小女孩,名叫烏塔,讓我震驚的是,烏塔竟然小小年紀就環遊了亞洲各地,並且沒有一個大人陪伴,簡直是史無前例!當然,旅途裏遇到困難是難免的.,但是這一切困難在烏塔眼裏都是浮雲,她總能想出辦法克服這些困難,讓擋在她前面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它那高昂的頭,其實烏塔能有一個完美的旅行,靠的是旅行前的充分準備和她的獨立,在旅行前,她從來沒向父母要過一分錢,她努力地爲別人打工,通過自己的恆心和毅力,終於籌齊了旅行需要的錢。她很小的時候,凡是在電視上看到了各個國家的美麗風光,她都想要去,因爲從那時起,她就覺得,在電視上看到的風光是不真實的,要身臨其境才能目睹它真正的風光。烏塔剛環遊完亞洲,又在籌備下次的中國之旅了。

看看烏塔,再想想自己,我的臉一下漲得通紅,我與烏塔相差不了幾歲,但在人家環遊亞洲時,我可能正在跟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造成這種結果也是因爲父母的原因,相信許多父母都十分溺愛孩子,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讓孩子變成了家裏的“小姐”“少爺”“俗話說:“溫室裏的小樹是長不高的,籠子裏的小鳥是長不大的。我們就是小鳥,父母的溺愛成了我們的牢籠,我們渴望父母不再溺愛,讓牢籠打開,努力飛翔,慢慢變成獨立的孩子,成爲下一個烏塔!

父母們,請打開你們的“牢籠”,讓“小鳥”飛翔吧!

烏塔讀後感14

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身上,我收穫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裏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什麼事都不讓做,而文中的烏塔卻大不一樣。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烏塔,自己一人遊歷歐洲的事情。課文中講到烏塔爲計劃這次旅遊,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裏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遊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爲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週末之前是否制定了?週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餘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裏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爲。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後,能看一會兒電視,讀一會兒課外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同學都是把筆一揮,直接就出去玩了。而從來不會想到去親身體驗一番。光從一些課外讀物和電視節目中瞭解世界,是比不過親身體驗完美的,而且親身經歷總比聽說到的記憶要深刻,所以,只有親自體會纔能有深刻的印象。

從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瞭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爲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烏塔讀後感15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是我受益匪淺。課文講了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我瞭解了這個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十分強,使我不得不敬佩她。

當我讀到“說話間,她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櫃子裏取出一大瓶

礦泉水裝進揹包。”的時候,我彷彿看見了一位熱情、活潑,生活經驗很豐富的小女孩。要是換作我,決不會如此從容不迫。

我繼續往下讀:“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我又看見一位細心、勇敢的小女孩。

讓我最驚訝的是她居然用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是多麼有恆心,有毅力呀!

在中國像她這樣大的.孩子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們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飛了,什麼事情都是父母包辦,從而讓中國的孩子養成了依賴別人的不良習慣。就說我妹妹吧,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父母把該做的不該做的都替她做好了。所以

妹妹覺得檢查作業、收拾書包都應該是父母的事,和她沒關係。每當我和她一起寫作業時,她總是把作業和文具亂七八糟地擺在桌上;沒有鉛筆就等着父母回來削;沒有墨水了就叫我幫她吸??由此,我想到“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這句話。

與烏塔相比我們中國的孩子就像溫室裏的花朵,籠中的小鳥一樣,時刻享受着大

人們的呵護,獨立生存的能力相差太遠。和烏塔比起來,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或者說,我們中國小孩在自理能力上的欠缺。我們都在父母的愛護下嬌生慣養。其實,小孩子應該學會在逆境中鍛鍊自己。總是一帆風順的話,長大後走入社會,承受挫折和打擊的能力就會很差,容易在困難面前退縮。平時得到鍛鍊的人,面對困難時,就不會顯得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