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邊城》讀後感15篇(合集)

《邊城》讀後感15篇(合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邊城》讀後感15篇(合集)

《邊城》讀後感1

於是兄弟倆比賽半夜唱歌,讓翠翠挑選。大老自知不是對手,出去做生意了,但出了意外死了。二老全把這件事當做翠翠引起的,也離家出走了。在一個風雨夜,爺爺死了。翠翠才知道,他們爲了她才比賽唱歌。翠翠希望二老快點回來。

翠翠和兄弟兩個都十分癡情。而爺爺爲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他們的結局都十分悲慘。翠翠和楊馬兵孤獨地守候着儺送二老的歸來。這能看出湘西邊城的樸素的民風民俗。不管錢財的誘惑,執着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這纔是愛。

《邊城》讀後感2

連日的陰雨,心情本就有些鬱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隨之侵襲而來。不想陷入一種空洞和無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讓自己溫熱和活力起來。然後端坐在電腦前,慢慢地閱讀起數日前朋友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初讀,許是習慣性的讀小說的方式,急切的想尋讀裏面的人物或情節,故對於小說開篇大段的'景物描寫似乎看不進去,可漸漸的,一幅曼妙的風情畫卷隨着文字徐徐展開,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湘西那美麗的世外桃園。翠翠就是在這樣一個淳樸、天然、優美的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然之女。

就是這樣一個懵懂、嬌憨、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美女孩,卻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開始就已結束了的綿長而憂傷的愛。

《邊城》讀後感3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簡簡單單10個字,卻在我腦海裏展現出了一幅山清水秀福地的美景:山水環抱,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長年深翠綠色的細竹,逼人眼目。

動人的故事發生在這座淳樸的`世外桃源之中。邊城的人民是“一羣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着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

透過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的人物閃爍着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邊城》讀後感4

他們和都市裏的那些猜忌,欺騙,勾心鬥角形成鮮明的對比。老船伕成年累月在這溪邊擺渡過往行人,卻不肯收別人一分報酬,實在推託不過就買些茶葉,草煙之類,帶在身邊準備隨時送給那些在 渡途中需要的人。這就是《邊城》裏第一章爲我們描寫的景和人。這裏是怎樣的一方淨土呢?簡直就是一塊未曾受過任何污染的聖地!在哪裏才能找到這樣的美景和這樣純樸的鄉民呢?

也許只有在《邊城》中才可以找到,顯 然作者是懷着對湘西無限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創作了這樣的`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爲我們的心靈增添了一方淨土。

《邊城》讀後感5

最近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直很喜歡湘西、烏鎮那樣子的江南水鄉的`情景,總想着有一條船,撐起船槳,在有水草的河裏遊曳。

很喜歡江南的水鄉。水是傳播文明的載體,在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水都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希望能去江南水鄉旅遊。

《邊城》讀後感6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邊城》讀後感7

“明天”是多久,或許是明天,或許是明天的“明天”,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何時,無目的地等待,又何嘗不是一層無形的枷鎖呢?悲劇由此儼然而生。他們靜止在畫面裏,卻讓我們看到了流動着的悲傷與無盡的淒涼……

我不想太感性地讚美翠翠身上的`人性美,因爲我怕翠翠會經不住現實的殘酷;我也不想太理性地批判翠翠身上的封建意識,因爲我怕那樣會遮住翠翠看美的眼睛。

邊城的故事還沒有真正的結束……

《邊城》讀後感8

再次捧起《邊城》,猶如置身於世外桃源,頓時覺得天地是大麼的開闊,空氣是那麼的清新。手中的書好比是一杯清香撲鼻的綠茶,讓人頓時忘掉睏倦,忘掉煩惱,不由得慢慢品味這湘西的`美景和風情。

可以說《邊城》中盡是美景,這裏沒有城市的煙塵和喧囂,有的是青的山,綠的水,處處透着靈氣,透着讓人神往的氣息。置身其中,心曠神怡,恍若漫步於仙境一般。這裏的人,勤勞,質樸,善良,誠懇,他們相互協 作,相互幫助而不計報酬。

《邊城》讀後感9

老船伕的大方,大老二老間的理解與寬容,天保的捨己爲人,儺送的正直,楊馬兵的善良……正是有了這些人,這小小的邊城才顯得美麗,沒有了利益的衝突與私心的爭鬥,哪裏都會成爲心靈的`天堂。

邊城帶給我的不僅是心靈的寧靜,也有思想的昇華。

《邊城》讀後感10

手捧一卷《邊城》,望書中邊城。我久久不能忘懷。

翠翠是深山孕育出來的精靈,她善良,熱於助人,溫柔純情。他從小就和爺爺相依爲命。逐漸長大的翠翠也情竇初開,看上了攤送,愛的癡心。一個女孩的心盛的是濃濃的愛。當真的訂親的不是攤送,她的內心無比慌亂。她,只不過是愛的至死不渝。

沈從文沒有聒噪的辭藻,在這個夏季。我們細細品味。那些看來不用心修飾的詞語卻是自然的'最高境界。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圖卷。

爲什麼叫邊城?這是個值得一想的問題。邊城,美在生命。不是一個邊地的小城,而是大城市的對立面。

也許明天回來。

這就是邊城。一本讓我們值得深思的書。

《邊城》讀後感11

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邊城》讀後感12

讀罷《邊城》,腦海裏留下的只有一片青翠的綠色,那種綠不同於油畫家筆下沉穩厚重的墨綠,也不同於水墨畫中輕描淡寫的`石青,而是一種純粹且通透的青翠,翠得發亮,翠得瑩潤,翠得彷彿能憑空沁出芬芳的水氣,翠得彷彿草木間所含的天地靈氣都劈面撲來。

想必是沈老先生難以忘懷故鄉的蔥翠,所以他賦予女主角同樣秀麗的名字——翠翠。翠翠就如同白娟前的一條靈巧繡絲,烏黑油亮的髮辮透露出青春的氣息。她一跳,白娟上就出現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她一笑,白絹上就現出了一座玲瓏的吊腳樓,她走得越遠,白娟上的景象就越多,當她拿起那支古舊的船槳時,一座湘西邊城的全景便躍然展示在讀者眼前。

《邊城》讀後感13

翠翠畢竟是女孩子,情竇初開又怎會知道怎麼處理自己和儺送天保之間的事情呢?儺送喊渡船的.一次,翠翠見是他靦腆地躲開了。可儺送竟然生了氣。

好多人說儺送出去以後不會再回來了,不過我還是相信他和翠翠是能修成正果的。爺爺死後,順順已經主動讓翠翠住到他們家裏去了,當作是儺送未過門的媳婦。說明他已經同意翠翠和儺送的婚事了。茶峒畢竟是儺送的家,他必定會回來。

希望翠翠和儺送都可以勇敢一點。

《邊城》讀後感14

《邊城》中潛隱着人性的悲哀,似乎沈老在創作《邊城》目的,是在於發現美的人性,闡述美的人性,頌揚沒的人性。但是在小說中籠罩着一種似霧非霧的'不開也抹布去的陰溼和悲哀。總是覺得作家有點強顏歡笑;景物雖然很美,人們那淳樸的人性美也很真。可也還是隱隱有一種淒涼。

在《邊城》中我看到了沈老理想世界,可是當我離開小說回到現實時;擡頭看看今天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感覺到那《邊城》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在心中有一種莫名的傷,在這個鋼筋水泥的森林裏住慣的我們似乎少了許多,生活中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也不在有溫情,或許這樣的社會註定要用名與利來衡量人與人的感情。

《邊城》讀後感15

邊城就像一首歌,有高音也有低音;邊城就像一首歌,有讚美也有謳歌;邊城就像一首歌,有旋律也有節奏。

邊城——一個風光秀麗的小城。

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溫柔清純的妙齡少女——翠翠,唱出了對祖父的深切依戀;唱出了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翠翠與祖父的祖孫情,唱出了親情的無限;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唱出了愛的美好與心的.純潔;天保與儺送的手足情,唱出了心的選擇。

邊城,唱出了人們淳樸的人情美。

一首首情歌唱出了愛的心;一把把虎兒草,唱出了情的真;一個個人唱出了世間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