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彙編【15篇】

《紅樓夢》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8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紅樓夢》讀後感彙編【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談對待生活的態度

岐山縣京當九年制學校八年級 張佳靜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讀後感作文。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國古典小說之中最爲優秀的一部,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我喜歡讀《紅樓夢》,以前讀《紅樓夢》時,讀到主人公最後的結局,總覺得太過悲慘了。或許是我讀慣了童話故事那完美的結局,或許是我涉世未深並不瞭解世間諸多的無奈。但也正是這樣悲慘的結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人應該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應該快樂而健康的生活着!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紅樓夢》中林黛玉表現的是那樣的病態美!這種殘缺的美感,楚楚動人,令人憐惜!以前讀《紅樓夢》總覺得黛玉的一生是那樣的淒涼!那樣的悲慘!每當讀到黛玉鬱鬱而終時又是那樣的難過。但是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竟也覺得,黛玉的結局對她而言或許也是一種最好的解脫,但更是讓我敬佩的是那對待生活的態度。黛玉面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嚴酷的封建大家庭勢力。對此,她從未放棄、從未妥協,她熱愛生活,以自己的生命爲代價,寧爲玉碎不爲瓦全。與封建禮教相鬥爭,最終香消玉殞。讀到這裏,我看到的是:黛玉那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她毫不氣餒,勇敢面對,勇於挑戰。這不正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生活態度嗎?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是對薛寶釵躊躇滿志的生動寫照。寶釵儘管後來青雲直上,坐上了賈府二奶奶的寶座,但她並不幸福,以前總覺得像寶釵這樣圓滑世故的`人很是令人反感。但是仔細想想,寶釵和黛玉一樣,她們都將一生葬送在這座冷酷的賈府之中,寶釵的結局,甚至比起黛玉更加令人嘆息。寶釵性格沉靜寬厚,循規蹈矩,在其他人看來幾乎是完美的。但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人們總是稱讚她會爲人處事,這正是她自小受封建教育的結果,她甚至因此變喜怒不形於色,人前人後各一副嘴臉。縱觀全書,她對待生活的態度與黛玉截然不同,面對生活的壓力,她只是一味的順從,面對強大的封建禮教,她只是一味的妥協,委曲求全。黛玉至少爲了自己的幸福努力過、追求過、鬥爭過,而寶釵僅僅是一個把真實自我隱藏起來的傀儡,她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所束縛。所以,我們不應該學習寶釵那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不能被嚇倒,更不能隨波逐流,而是要全力以赴。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賈寶玉看起來更像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而他自己尚且需要保護。當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時,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眼前的一切只不過是鏡花水月而已。他沒有勇氣直面生活中的困難,因此,他的家垮掉之後,他的愛情死去之後。他的一切也就完了,生活啊、愛情啊,統統沒了,他也只能出家做了和尚以此來逃避了。說到這裏,其實你也可能覺得:黛玉真的是幸福的,她至少是以自己生命爲代價來鬥爭,來爭取的,她也是帶着美好回憶裏開這世間的。如果一切都成爲實際,時間是無情的,不管多麼美好的愛情,經過歲月的蹉跎,終將會化爲虛無。但積極面對生活的精神將存之永久。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一座多麼美麗的大觀園呀。留下了那麼多美好的回憶,但終究是物是人非,留給我們諸多的啓迪。

指導老師:xxx

《紅樓夢》讀後感2

花了半年,終於把《紅樓夢》這個大部頭啃完了,直接看原著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於是看了蔣勳的解讀,讀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像蔣勳說的那樣,它像是一本佛經,無時不刻的在點化我們。

凡事不要太糾結,太偏執——紅樓夢讀後感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賞析!

十二金釵中,有個叫妙玉的姑娘,富家小姐出身,長的也好看,後來家道沒落出了家,被賈家供養在攏翠庵裏修行。她有重度潔癖,高傲的不得了,看誰都覺得low,只有自己品味最高。賈母邀請劉姥姥去庵裏喝茶,她非常的嫌棄農村來的髒兮兮的劉姥姥,吩咐姑子把她喝過的茶杯直接丟了,即使那是非常名貴的成化窯燒製而成的'。

蔣勳對這一段的解讀非常精彩,作爲一個出家人,最應該修行的就是無分別心,也就是《金剛經》裏那句:“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妙玉可能每天都要無數次的誦讀這一句,但是劉姥姥喝過的一個杯子,她都覺得噁心,甚至要丟掉。可見真正的修行不在口頭,不在表面,不在形式,而在於當你最在乎、最珍惜的東西被蹂躪、被踐踏的時候,你要怎麼面對。

把所有給你帶來痛苦的事情,都看作是人生必經的修行。那些讓你糾結的、放不下的,都是來度化你的。對世間萬物,要做到無分別心。

感覺這一條和心理學上的“吸引力法則”有點相通的地方,就是說你關注的事情,往往會一直縈繞在周圍。你戴了一串“潘多拉”,然後發現大街上的姑娘們幾乎人手一串“潘多拉”;你覺得自己最近運氣特別好,然後好事就會接二連三發生;你覺得自己特別好欺負,然後發現這個誰擠兌你了,那個誰又背後捅了你一刀。

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還是把注意力放在給你帶來正能量的事情上,對於求而不得的東西,淡然一點,想開一點。人心本來就是叵測的,你我都一樣,沒有誰比誰更高級,無謂的堅持其實是一種偏執,偏執演變成偏見,再帶來歧視、不滿、憤懣、怨恨。。。這一切都讓我們變得不美麗。

故事的後來,妙玉掉到一個巨大的悲劇中:在賈府被洗劫的時候,搶匪覬覦她的美色,將她擄走,生死未卜。這麼一個有潔癖的姑娘,最後偏偏被玷污,也許作者是要警示我們,那些我們最想抓住的東西,終究都會失去。

另外一個書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潑辣能幹的王熙鳳,賈府上上下下三百多號人,都對她服服貼貼。對外,她有高超的管理技能,雖然目不識丁,讀後感。但府裏大大小小的事情,她事無鉅細一清二楚。用現在的話說,她在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危機公關、行政後勤等方方面面都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對內,她還有着超強的控制慾和嫉妒心,在家說一不二,牢牢的把握着話語權和財權,賈璉在他面前是絕對的“妻管嚴”。

書中給她的判詞是“機關用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她最在乎的人——賈璉,先是不停的出軌,出軌的對象還都是傭人的老婆。。。隨後更是偷娶了尤二姐、尤三姐,非常的不堪。充分說明了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她最在乎的事情——權利和財富,也隨着賈府的沒落付之一炬。

所以活着,還是佛系一點的好。

《紅樓夢》讀後感3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高中作文《紅樓夢》讀後感1000字3篇。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着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着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着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爲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爲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爲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

因爲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

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着這個美麗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爲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路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

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着。我們也理當爲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境,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利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熱的內涵;它,傳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讀後感4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着的封建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着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鳳姐的小家子氣,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着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着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的那些不爲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而在婚後受泥土,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爲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對當時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爲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因爲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和對封建文人沒有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而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的真實寫照。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着這個美麗切極具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爲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出的的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我們也理當爲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的人,我們至少有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熱的內涵;它,傳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讀後感5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她亦是心善卻無聞。唯以綠色之和順,柔和了這曲折分合的紅樓美夢。

——題記

黛玉葬花,這抹藍色敏感、細膩得令人心疼;鳳姐潑辣,那抹紅色精明、狡黠得讓人佩服……幾抹亮色鮮明地奪人眼球,光芒之下掩去了無數平淡素色,可精心細讀、幾度暢遊於此紅樓美夢之中,方悟出綠色的和順魅力——屬於平兒的溫柔善良。

王熙鳳的潑辣爽利、手段毒辣自是讀者們有目共睹,可卻難以想象平兒能夠在她的身邊安然處世,依舊存留着最初的善良。也許正是就此積下了福德,護佑着她在這場“四大家族的興衰榮辱”之戲中獨善其身。

她只是一介丫鬟之身,偏偏又處於最危急之境地,可卻正如其名——“平兒”,亦“屏”也,柔和、制約着賈府錯綜複雜、利益糾葛的人際網。她是忠心爲主的,賈璉變心她便首先告知了鳳姐,無助的巧姐兒也是她悉心關照着;她也是心存醇厚的,尤二姐被虐時她沒有火上澆油,更是在其吞金而死後偷偷操辦喪事,已盡同情之心;她更是頭腦清晰的,大事當前總是少不了她對鳳姐的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她的寬容大度與王熙鳳一生無法達到的成訓。

“思平兒並無父母兄弟姐妹,獨自一人,供應璉鳳夫婦二人。賈璉之俗,鳳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貼。”這是書中寶玉對平兒的讚賞,難掩平兒的艱難處境和卑微地位,移易她的善良本性卻也着實不易。

綠色美於平和,美於不爭,只是默默地柔和着世間尖利色調。她樸素得讓人在鮮明色調中無處尋覓,但仍爲之溫柔魅力而傾倒。

紅樓美夢,一朝破滅,眼中只剩和順如碧的她恬淡、真誠地笑。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由盛到衰的生活。

在《紅樓夢》中,我知道性格率真、聰明伶俐的晴雯,有着一種純真無邪的美;我知道內慧外秀、溫柔嫺靜,行動似弱風扶柳的林黛玉,有着一種病態的美。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只因她清醒地知道,聚時歡喜,散時豈不更冷清。冷清則添傷感,倒是不聚的好。而賈寶玉只願人生常聚,唯怕筵散花謝,悲傷不已。其實賈寶玉內心亦是醒透的,世間萬物遵循自然規律,又何來朝暮花好月圓。他曾對襲人說過:“你不用忙,將來有散的日子。”

大觀園散了,曾經在春天裏豔麗的彷彿空氣都爲之燒灼的'花敗了,曾經爭妍鬥豔的羣芳也散了,死的死,走的走,來不及道一聲珍重。再無鶯歌燕語,觥籌交錯,再無詩詞對答,嬉笑咿呀。多少功名恩情,清淺如風。冷雨敲窗,繁華過後,總是冷漠登場。記得在家庭聚會上,大家都是熱熱鬧鬧,笑容掛上了每個人的臉,爺爺奶奶也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然而聚會總有結束的時候,結束了,人也走完了。看着原來熱熱鬧鬧的屋子一下子變得冷清起來,不免有些傷感。

突然明白什麼:人生就像一場華美的筵席,縱算你是最後一個離場,亦改變不了它散落的命運。人生猶如過客,一世繁華,也敵不過無情歲月。林黛玉的命運,我爲她感到可惜。只因爲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她清新脫俗不染污塵。但她的自卑情結是性格使然,也築成了她紅綃香斷的悲慘命運。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大觀園就像一場夢,但卻表現出了人間的美與醜、善於惡。

《紅樓夢》讀後感6

彳亍在《紅樓夢》的世界裏,撿拾起不慎觸落一地的人物碎片,黛玉的傲,寶玉的暖,寶釵的精……如縷縷清香,讓我讀你千遍不厭倦。

初讀喜歡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初入賈府,黛玉仍小,多少有些寄人籬下之感。這也怨不得黛玉:父母雙亡,打擊甚大。可黛玉的文采卻不可不服,不管是蟹宴上的妙語連珠,還是小雪初落時的語出驚人,又抑或是漫步大觀園時的偶然所感,無不令賈府的上上下下爲之嘆服。讓我記憶尤深的,是黛玉的焚稿。“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雖是老太太派你服侍我這幾年,我拿你就當作我的親妹妹。”黛玉對紫娟的一席話,已讓讀者淚目。“黛玉只作不聞,回手又把那詩稿拿起來,瞧了瞧又撂下了。”焚燒的不再是稿,而是黛玉對封建社會的看清,以及對寶玉的死心塌地。彼時,黛玉仰臥在牀,脣色發白,氣息已斷。傲了一輩子的黛玉啊!卻在嚥氣的那一刻,神色蒼白無力。

後來喜歡寶玉。“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這是寶黛二人初見時的歡喜,似小鹿亂撞,怦然心動;“家裏姐姐妹妹都沒有,但我有,我說沒趣;如今來了這麼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這,是寶玉摔“通靈寶玉”時的一席言語。那“通靈寶玉”可是女媧補天時多下來的一塊石啊!寶玉出生時口含着它,卻因黛玉沒有,而毅然摔地。寶玉,在衆人眼中或許是個花花公子,卻不然。寶玉,會在雨夜,給黛玉送去雨具,自己冒雨回房也不留神;寶玉,會心存善良,在蕊官感到迷茫委屈時,悉心開導。通讀紅樓,我發現曾經的“怡紅公子”已然蛻變:由不識擡舉,變得知規懂禮;由口出狂言,變得紳士儒雅。卻只因封建包辦婚姻的束縛,寶玉娶了寶釵,最終看破紅塵,出家爲僧。真不是寶玉花心啊,而是暖男的愛,僅僅如此。

又讀喜歡寶釵。“這藥引啊,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這,是寶釵的“冷香丸”的配方。寶釵其實也生來體弱多病,只是自己的倔強,讓世人看不出。初讀紅樓,是不愛寶釵的,總認爲寶釵太過世故圓滑,八面玲瓏。可後來才發現,寶釵原來也是那麼才華橫溢。吟詩誦詩,與黛玉不分上下;住所蘅蕪院,選處幽靜,遠離世喧。其實,寶釵和寶玉天生一對。那一天,寶玉看望寶釵,將自己的玉從項上摘了下來,遞在寶釵手內。寶釵看畢,口內念道:“莫失莫忘,仙壽恆昌。”鶯兒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拿來瞧,卻真是:“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寶釵的亡,讓人憐愛,她被自己哥哥薛蟠的妻子夏金桂拋屍雪地,身軀難尋。精打細算着的寶釵,怕是沒想到自己會淪落到如此一番處境罷!

現在認識王夫人。“王氏集團”的幕後總操縱就是她了。爲何稱之爲“王氏集團”?因爲以王夫人爲首的一羣人,都妄想憑羣衆之力與賈母抗衡。王夫人表面上的溫柔儒雅,善解人意再也掩不住她內心的心狠手辣。賈母之死,讓她的陰謀終得以成功——寶釵,就這麼嫁給了寶玉。正是王夫人,一手攪亂了寶黛的真摯情深。

其實,細品《紅樓夢》,還有愛打算盤的王熙鳳,機智聰慧的丫頭平兒,言辭適度的李紈,居心叵測的夏金桂,來歷神祕的秦可卿……

正是這些風格多樣的人物與一波三折的故事造就了《紅樓夢》的成就。“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總虛化。”《枉凝眉》中的一句,用來概括紅樓故事再恰當不過了。

讀你千遍不厭倦!《紅樓夢》,我的紅樓情懷。

《紅樓夢》讀後感7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姐姐在津津有味地閱讀《紅樓夢》,我好奇地湊過去一起看。當時看的是元妃省親片斷,我似乎看到了賈家爲迎接元妃省親建了豪華大觀。我立馬被裏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住了。此後我去圖書館借了《紅樓夢》來看。本書對封建制度進行了批判,從中我們也可瞭解到各種人情世故和交際能力。

《紅樓夢》中有很多值得後人探討,例如各種服飾穿着,藥材品種的多樣等等。因爲有着對紅樓特殊的感情,特寫了這片文章來述說。

該書是以寶黛愛情悲劇爲主線,體現封建時代的包辦時代的封建婚姻。《紅樓夢》主要講的是在大觀園裏生活的賈寶玉與賈家女兒們。寶玉與黛玉兩人一見如故,又因寶釵等人的介入,兩人一直在爭吵中度過,卻又在爭吵的同時感情不斷升溫。但最後爲了沖喜,寶玉與長輩安排的寶釵成親,而黛玉也含恨而終。寶玉去做了和尚,而賈家也從興盛走向了衰落。

寶釵和黛玉是兩個性格不同的女子。一個崇尚民主自由一個遵循封建思想,認爲女子無才便是德。當然很多紅樓迷的就會分成兩派,擁護黛玉的則認爲黛玉率真,感性,寶釵則是虛僞,攻於心計;擁護寶釵的則認爲寶釵穩重,溫柔。黛玉清高,多疑。其實我認爲黛玉和寶釵兩人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從釵黛對立方面講,黛玉偏向愛吃醋又喜歡諷刺別人。書中這樣寫道:“寶玉來看寶釵,正巧黛玉也來了,看見寶玉便笑道“唉呦,我來的不是時候。’寶釵笑問“這是怎麼說/’黛玉道“早知他要來,我就不來了。’寶釵問“這是怎麼說’黛玉道“什麼意思呢來一起來,不來一個也不來;今兒我來,錯開了豈不是天天有人來?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

書中描述的那段,生動又形象地寫出了黛玉極具有諷刺性,把醋意表達的淋漓盡致。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林黛玉清高,說話傷人而寶釵的蘅撫院佈置簡樸,沒有特別的加以修飾,生活上淡泊,待人和藹,處事圓滑深得人心,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型淑女。在這點上寶釵受到了大家的認可,就連處處與人爲敵的趙姨娘也誇她“會做人,很大方。’而黛玉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丫頭們則因爲她的直話直說而認爲她是尖酸刻薄之人。從這方面講寶釵和黛玉是對立。

然而黛玉也有寶釵善解人意,蘅撫院派人送來燕窩和雪花洋糖,黛玉也體貼的讓婆子在外頭喝茶,送了幾百錢給她;還有香菱學詩時,黛玉則把自己珍藏的詩集借給她並對她指點一二,可謂是孜孜不倦。

而寶釵也是黛玉多疑敏感的特點,這不是憑空捏造。某次寶玉隨口問寶釵不看戲麼,而寶釵說怕熱,寶玉就開玩笑拿她跟楊貴妃比,還說她體胖怕熱。當時寶釵是應該選皇宮才人落選了,寶釵則認爲寶玉這是在變相諷刺自己,變得不高興。寶釵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在寶釵身上有黛玉的影子,在黛玉的.結局一樣是悲劇。他們都是封建時代的犧牲品。而寶釵則因爲寶玉出家做了和尚獨守空房。

寶釵和黛玉的統一性還表現在他們都是才華橫溢的女子。元春省親,寶釵建議寶玉將“綠玉’改爲“綠蠟’,而綠蠟典故連寶玉都不知道,可見寶釵的才華非同一般;而黛玉則是在海棠社,菊花社中多次奪魁。兩位佳人均是滿腹經綸之人。

所以釵黛兩人從表面看是兩種不同的人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有共同點的。

總之我認爲寶釵與黛玉各種各的好。黛玉是比較追求民主自由的,較有叛逆性格而寶釵則是遵守封建禮教的“淑女’風範。《紅樓夢》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探討。

《紅樓夢》讀後感8

初讀《紅樓夢》,那時還小,被一羣複雜的人物關係搞得暈頭轉向,始終提不起多大的興致。後來,才被曹公精到的文筆和新奇的構思所感染。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還是衷情與黛玉——紅樓夢第一女主角。如果說寶釵是敦厚溫婉的牡丹,無疑黛玉便是那風流靈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盡情綻放生命的美。她不似寶釵,醉心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的壓抑自己,“人謂?愚,自雲守拙”。不錯,寶釵贏了世界,但也輸了自己。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贊寶釵,她性格溫和,待人寬厚,不會像黛玉毫無防備的說些俏皮話打趣人。一回詩社螃蟹宴,讓湘雲死心塌地的喜愛這個寶姐姐;金釧兒死後的那一番寬心話和幾身新衣裳,在王夫人跟前做足了人情;哥哥運回來的土特產也是人情分子,連趙姨娘都一口一個“寶姑娘好”逢人便說。賈府上下被她籠絡了個遍,更不必提寶玉。一有空兒便會仕途經濟的勸導他;賈妃賜的紅麝串,寶玉瞧都沒瞧一眼,她早已“羞籠”;寶玉午睡的空兒,便坐在“侍妾”的位置上搖扇繡鴛鴦,誰曾想寶玉睡夢中一語驚人,涼了她的心。話不投機半句多,她偏不知自己“賢妻良母”的作爲,寶玉已對她有些許厭煩,男一號她終究籠絡不到。

還有一人更不爲寶釵所籠絡,那就是精明沉着的賈母。時間已經慢慢將她的聰明沉澱成智慧。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賈母領衆人逛園子,來到衡蕪苑,“雪洞一般”,寶釵定會暗自得意:但我多簡譜,一色器物全無。不過這也太過了一點,賈母不高興了。賈母素來非常有品位,極具詩意。知道“軟煙羅”,聽戲要隔着水聲,凸碧堂賞月只需吹笛的遠遠吹來,更不必提她自己的房子裝飾考究了。見了這雪洞,心中會想:你一年輕姑娘就這樣一素到底,我老太太年紀一大把合着該住馬棚了?相比之下,瀟湘館的'清幽雅緻更讓她傾心。月洞窗上籠着薄紗,上面掛着回念詩的鸚鵡,窗外千杆翠竹曳曳,屋內還有大雁居住,書香,木香,雲霧繚繞,好一派詩意生活!連賈政元妃也贊,所有的居所唯瀟湘館最佳!

有一個場景令我難忘。寶玉在怡紅院養棒傷,圍了一屋子的人。寶玉有心,引着賈母誇黛玉,賈母卻誇起了寶釵!這賈母着實聰明,她這樣說:我們家四個女孩,都比不上寶丫頭。無疑這是指“元迎探惜”四姐妹。元春可是賢德妃,你寶釵進京就是爲了待選宮女,到現在每個影兒,誰不知是落選了?撇開不談但是社會的黑暗,到底你比不上元春,誇得人心裏臉上都過不去。嘖嘖,鳳姐也自嘆弗如啊!

縱觀全書,寶釵的一生,落得個“賢德”美名。他有人緣兒,性情好,看似比黛玉快活,其實不然。黛玉一生雖短,卻如一枝怒放的芙蓉,盡情享受了生命,享受了愛情。她的隕落,不應該是高鶚所寫的“焚稿斷癡情”,應如劉心武所寫的,沉湖而歸,這比葬花埋冢更富有詩意。寶釵的一生苦極累極,無論如何卻也抓不住寶玉的愛情。寶黛二人,有前世的灌溉恩,今生的還淚情,他們是天上的仙姝神明,相比寶釵卻是凡夫俗子,她贏了婚姻,卻也輸了愛情。其可悲亦爲羣芳之首!

“黛”爲古代女子紋眉之物,此爲眉飾,風流別致;而“釵”爲古代女子別發之品,彼爲頭飾,雍容華貴。然而在判詞中“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命運着實太不眷顧寶釵!爲何不寫“金釵雪裏埋”,偏用一“簪”字?翻開字典便知,二者同爲頭飾,而釵爲兩股,簪只有一條,預示着寶釵自始至終也只孤獨一人,而那兩灣?煙眉,卻也始終是一雙!

《紅樓夢》讀後感9

徜徉在中國五千年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中,漫步在沒有尾聲的歷史長廊裏,我吮吸着歷史的精華,慢慢地充盈着自已。我曾在《論語》裏悟出人生的真諦,我曾在《西遊記》裏學到了浩然正氣,懲惡揚善。我曾在《三國演義》裏爲了諸葛亮的過人才智而拍手稱讚。我曾在戴望舒的《雨巷》裏流連,如煙如霧的江南小雨,略顯滄桑的青石板街,青天白日下撐着油傘欲笑還顰,美目盼兮的江南可人兒。可我最喜歡的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微微泛黃的書頁,曾經的燭影搖紅,那麼清晰,捎一份對古人的崇敬,捎一份自然流淌的書卷之美,我到那紅樓中真真切切地走了一遭。那多愁善感,宛若天仙的林黛玉,那知書達理,寬宏大量的寶釵,那如桃花般燦若春況的史湘雲,那風流倜儻、英俊不凡的賈寶玉,那機關算盡反倒誤了性命的王熙鳳,那善解人意,乖巧可愛的襲人……,演繹了這麼多故事,讓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這部歷史著作的無窮魅力。那錯綜複雜的命運,那總也訴不盡的恩怨情仇,幻成了漩渦,讓人癡迷。那“金陵十二釵”的故事流芳百世,永垂青史,成爲不朽的話題。然而最讓我欣賞也最讓我感慨萬千的便是黛玉了。

我敬她的才華橫溢,滿腹詩書。卻傷她的清高自傲。在海棠詩會上,縱然她滿腹才情,才華阜比仙,可是卻不願與人同樂。衆姐妹在一起吟詩作對,好不樂哉?可是黛玉卻退一旁,獨守寂寞。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像黛玉那樣,終究會是落得一個孤芳自賞,獨自垂憐的下場。

我敬她的美麗端莊,卻傷她的小肚雞腸。縱然她氣質美如蘭,宛若落入凡塵的仙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美得儀態大方。有荷“出淤泥而不染,出漣清而不妖”的高潔,眼若晨星,眉目如畫。可她卻唯獨缺了寬宏大量。看看寶釵,雖也是寄人籬下,可卻無半句怨言,和衆姐妹相處得很好,深得人們的寵愛。可是,每當深夜裏,誰又知道寶釵獨倚西窗,心中思緒萬千呢?黛玉經常明裏暗裏地譏諷寶釵,含蓄卻有力,可寶釵裝作毫不在意,用微笑和寬容來化解他倆之間的矛盾。有一次,人家送來玉簪給黛玉,可黛玉卻不領情地說:“若不是人家撿剩下的,又怎麼輪得到我?”唉,黛玉啊,如果你不那麼自傲,不那麼小肚雞腸,最後怎麼會落得一個臨終前無人在你身旁陪你,香消玉殞的下場呢?如果說黛玉是高山之巔怒放的雪蓮,高貴美好卻難以接近,那麼,寶釵就是國色天香的牡丹,端莊典雅,散發着陣陣迷人的芳香。如果黛玉能改變自已,那麼歷史是否就要重新改寫了呢?聽,在簌簌黃葉中,是誰在低吟淺唱,百轉輪迴;是誰在淚語紛紛,千般憂傷……

合上書,我的心還流連於紅樓之中,感受着他們的喜怒衰樂。紅樓就像一個憂傷的情結,訴說着美好的情愫。紅樓就像絲綢,光潔而不耀眼,端的是月光下如歌的行板。讀《紅樓夢》是淒涼,是落寞,是溫柔的傾訴,是甜蜜,是迷茫。我不禁想,如果人人都像寶釵一樣,世界是否就會更加美好呢?我垂下眼簾,在那個夢裏輾轉,流連。恍惚間,黛玉,我把煙雨裏的樹影讀成寫你的詩,光陰帶走了我的寄託。我彷彿看到了朦朧中,黛玉微笑着朝我姍姍走來……

《紅樓夢》讀後感10

初讀紅樓還是在七歲,因爲我家也算是書香門第。媽媽在我七歲時就讓我看兒童版《紅樓夢》,我好奇地瞪大雙眼:“《紅樓夢》講的是什麼啊?”媽媽笑着拍拍我的頭:“你自己慢慢看吧!看透了就懂了。”就這樣,我抱着一本厚厚的《紅樓夢》走進書房,開始了與紅樓爲伴的日子。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啊!那麼多不認識的字,在拼音的幫助下才能勉強將字句讀通。這還不算,那裏的人物實在太多了,老爺、太太、小姐、姑娘、丫環一大堆,好不容易記住了這個,又忘記了那個。囫圇吞棗似的將《紅樓夢》讀完一遍,結果只記住了四個人: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那林黛玉不知哪來的這麼多眼淚,整天哭啊哭,然後不是寫詩就是填詞。我對薛寶釵沒有很深刻的印象,只覺得她人緣很好,到處做善事。不過我納悶的是,寶玉明明喜歡黛玉,爲什麼後來嫁給寶玉的是寶釵呢?不過我很喜歡寶玉,他對人很好,特別是對女孩子,他還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他還真有紳士風度!

再讀紅樓是在十歲,爺爺給了我一本《紅樓夢》原著讓我閱讀,那書的封面印着寶黛共讀西廂的圖像,落紅遍地,流水潺潺,寶黛兩人靠在一起讀《西廂記》,那畫面煞是清新秀麗。再次翻開紅樓的我已經能懂得它的大致內容了。秉燈夜讀,我彷彿看見黛玉葬花的悽慘,寶釵撲蝶的嬌羞,湘雲眠石的憨態可掬,元妃省親時的雍容華貴。我爲黛玉死時焚稿而嘆惋,對寶玉終入空門不解,對寶釵無奈嫁人同情。書中人的一舉一動似乎牽動着我的心絃,我與他們同悲,同喜,同歡,同樂,這一次讀《紅樓夢》,我瞭解到了這是一段悲傷得讓人流淚的故事。

又讀紅樓已然十二歲,輕撫那熟悉的封面,我又一次翻開那些似曾相識的紙頁。此時細讀紅樓,竟覺得詞藻優美,行文清新流暢的紅樓背後是另有隱喻的'。也許“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的判詞暗喻寶釵、黛玉兩人的悲慘命運,她們也不能逃脫命運的掌控,更不能逃離那黑暗的社會,只落得一個鬱鬱而終,一個獨守空房的下場。也許“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是黛玉對周圍環境的真實寫照,是呀,面對着“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惡劣環境,寶哥哥能給的溫暖實在太少了,她夢想有一天能擁有像“漁翁漁婆”的愛情,可是這能實現嗎?也許“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爲誰”彰顯着寶黛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一幅鮫綃帕,寄託着彼此的思念。也許“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表現的是湘雲與黛玉的孤苦無依,這句詩也是賈府衰敗的預兆。

其實,銜玉出生的怡紅公子如何?才華橫溢,孤高自許的林姑娘又如何?處事得體的皇商小姐又如何?皇貴妃的三個妹妹,富貴賈府的三位小姐又如何?最終還是死的死,散的散,她們終究拗不過那吃人的社會。此次讀紅樓,我有了新的收穫:元春的選才鳳藻宮,探春的千里東風一夢遙,惜春的青燈黃卷古佛旁,寶黛的木石前盟,寶玉寶釵的金玉良緣,以及上至元妃下至投井的金釧,屈死的晴雯,她們都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樹倒猢猻散”是那個時代的必然結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纔讀了幾遍呢?怎能解析其滋味?其實我不想當一名紅學家,致力研究紅學,也不想與王崑崙,周汝昌齊名,只是一路走來,紅樓相伴,它給了我無盡的思索,也讓我體會到文學鉅著的深刻的美。

《紅樓夢》讀後感11

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驚歎於他的卓絕的文學才氣,讚美這樣一個琴棋書畫、天文地理無不精通的偉大文學家;歷史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痛快於其黑暗的統治註定了其必將敗亡的慘烈結局;自由主義者讀到《紅樓夢》,讀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級制度對人們的壓迫和壓榨,對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貴賤的劃分令他們義憤填膺;也有人悲嘆於文學的流傳必將因爲其從盛到衰的歷程,除去《紅樓夢》,縱觀中國其他淵源流傳的古代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似乎其發展的趨勢正是與如今的經濟企業等的發展盛衰趨勢如此吻合,似乎從聰明的古代人眼裏,我們早已可以看見未來……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這句話真的不錯!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不是文學家,思想家又或者歷史學家。我只是無數拜讀《紅樓夢》的平常人之一!我無法從他的文學價值和影響上去精研細琢,我只能傾心於我的`感覺,那如漏漏細流一般傾入我心脈的思感,令我久久難以自拔。它像戀人一樣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感動、欣喜、憤怒、心疼、惋惜……我似乎被它死死地抓住,難以脫身。

這就是寶黛之間刻骨銘心的愛情!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都不是重點。葬花詞裏說的好:“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林黛玉“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千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她自卑、自尊、自憐。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她“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

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爲偏僻乖張,那管世上誹謗!”要說黛玉命運中唯一幸運的事,那便是遇見了寶玉這個多情但專一的男子!生命裏有他牽掛,有他惦念;死後有他傷心,有他思念!得到了他一心一意,忠貞不渝的愛情呵護!雖然結局並不美滿,甚至充滿了無盡的傷感,令人潸然淚下,但至少他至始至終只屬於她,從未改變!

《紅樓夢》讀後感12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着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着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着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爲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爲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爲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因爲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着這個美麗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爲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路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着。我們也理當爲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境,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利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熱的內涵;它,傳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讀後感13

面對落花 我們普通人會想:哦,不就是落花嗎,沒什麼大不了。而他卻想到了自己死後的樣子,涕泗橫流。她流下的不是眼淚,是無奈。。儘管他的名字在我耳邊常常聽到,但對於我來說沒什麼。自從的我接觸到了這本書,才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這本書主要講了四大家族由盛轉衰的故事,從而批判了社會的不公與腐朽。無疑,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神英侍衛的化身賈寶玉和絳珠仙子的化身林黛玉第一次相遇便一見如故。對於林黛玉,我印象最深的是黛玉葬花這一情節。他的性格在此景中展現的是淋漓盡致。她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更是明顯。 花謝花飛飛滿 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香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爲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喪?奴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奴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面對落花我們普通人會想:哦,不就是落花嗎,沒什麼大不了。而他卻想到了自己死後的樣子,涕泗橫流。她流下的不是眼淚,是無奈。

另一位主人公賈寶玉將對封建禮教的不滿表現得更加明顯。他討厭做官,討厭都八股文,更討厭那些熱衷功名利祿的人。然而在那個時代,他的這種思想卻不被大多數人認可。他與林黛玉,被賈母狠心拆散做了一對苦命鴛鴦。最後看破了世態的淡涼,出家當了和尚。唉,問世間情爲何物.

但是,我很喜歡他們的反抗精神。他們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令我十分敬佩。我想這也許是他們的愛情得以流傳的關鍵點吧。薛寶釵對我而言是一個恪守封建婦道的人物。他城府很深,用計嫁給了賈寶玉。但因賈寶玉出家做了和尚,守了一輩子的活寡。

這部書中我最討厭的就是王熙鳳和賈雨村。王熙鳳利用她欺上媚下的手段竊取府中財富。而且心狠手辣,害死了尤阿二姐以及腹中的胎兒。種種行爲更加加速了賈家的落敗。再來說說我心中的賈雨村吧。他很有才幹,但他利慾薰心。在官場上與世俗同流合污。它就是當時社會的一面鏡子,透過他我看到了社會的污濁。 讀完這本書,讓我不得不聯想到的`腐敗。《紅樓夢》的四大家族由盛轉衰的局面就是清朝的真實寫照。然而,這其中又不是真善美的體現。賈寶玉與林黛玉的天真與純真,村婦劉姥姥滴水之恩涌泉以報的善良。

這就是美的享受,美的薰陶,美的滌化,美的洗禮。《紅樓夢》這部書讓我意猶未盡!

《紅樓夢》讀後感14

“自古離愁誰怨多,一世紅塵了此情,可恨我無緣相遇,只得後世自行悟。多愁善感林黛玉,聰明過人薛寶釵,愛恨情愁無處訴,只留千古訴佳作。雲翳散,只因頑石一顆,惹起這不朽姻緣。無怨離愁,一曲歌盡《紅樓夢》。”

前世的情緣,後世來還。一段神話,揭開了塵封的記憶;一塊寶玉,勾出如煙如雲的世事,如醉如癡的想念;一脈情思,讓我回味再三。

我曾感嘆過結局的悲慘,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賈寶玉中舉了紅塵,薛寶釵夜下挑孤燈以及賈家的衰敗蕭條。

我也曾抱怨過曹雪芹的狠心,爲何不讓黛,寶二人終成眷屬,而讓他們終歸陰陽兩隔,落得個天各一方。人世間難道就沒有純真的愛情嗎?

放下這本書,卻難以忘卻顰兒的淚,顰兒的笑,顰兒的悲,顰兒的苦··· ···她有閉月羞花之美,卻“嬌襲一身之病”更顯得她如此弱不禁風。

她本是一位冰雪聰明的奇女子。她有“魁奪菊花詩的`瀟灑,蘆雪庵爭聯即景詩的聰穎,凹晶館月下苦聯詩的寂寞,至今歷歷在目,她的才情無人能比,令數萬人垂憐傾倒。但細細品來,那一句句感傷的詞句,背後卻又有多少的淚水,惹我輕唱低吟。

三月,花開怒放,滿天飛舞。那黛玉卻用鋤將那緋紅的瓣兒,連同自己的淚珠兒一起埋入這芬芳的香冢之中。“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無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濁陷渠溝。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雖不懂黛玉的詞句,但在這此詞此句之中卻領悟了她內心的苦澀。

好一個怡紅公子,好一個瀟湘妃子。他們本該長相廝守,最後卻被賈母的一言落的陰陽兩隔,可卻不能空憑怪罪,只怨他們本生無緣。回想起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愛恨情愁,真是不忍以襟拭淚:寶玉初見黛玉時便要摔玉砸玉:那年夏天把襲人當做黛玉又說了好些私心話兒;紫鵑的玩話便把他弄得死去活來。然黛玉卻也如此矣:寶玉捱打,顰兒偷拭淚;黛玉探寶玉,叫門不應,黛玉傷心落淚;鳳姐設奇案,顰兒迷本性,寶釵成大禮,黛玉斷癡情。哪一個爲情而死爲情而終。我無不感嘆他們的愛情悲劇。真是應了那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只因今世有夢,夢中人影蹉跎。寒塘閒來渡鶴影,冷月忙去葬花魂。可憐此人無處訴,只留哀怨病一身。自知生命不久矣,忙卻衣襟拭淚乾。或喜或悲終不好,只是難忘情中人。可憐,可憐,一曲了卻《紅樓夢》。”

一曲《紅樓夢》,將人世間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無盡落紅悲聲唱完。悲哉,嘆千古幽情終虛化;泣哉,憐癡情兒女盡成灰。

青紗素帳,黛玉你的房間如你一般素雅。手中懷擁着一本《紅樓夢》,閉上眼睛輕嗅着季節的芬芳,彷彿一睜開眼便會望見你那婀娜多姿的模樣。一顰一笑無不憂傷,“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黛玉啊黛玉,你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啊?

清冷的晚風撩起歲月的簾幕,斯人已去,後人無語··· ···

《紅樓夢》讀後感15

《紅樓夢》被稱爲四大名著之首,其中一個女主角——史湘雲受大部分人們的賞識。她又豪又憨的性格,對於現代的審美十分符合。人們稱讚她明智又心思細膩,讓其可以兩袖清風行走於天地之間。關於她有許多謎團,最重大的就是關於她的結局。作者曹雪芹未完成的部分中,也包括了湘雲這位受大衆推廣的女子的結局。我認爲,在湘雲的丈夫去世之後,湘雲成爲寶玉的知己,相互依靠,但從未完婚。從判詞,寶玉與湘雲的感情,與湘雲與寶釵、黛玉的感情中看,這就是我眼中湘雲的結局。

首先,判詞中可以體現湘雲與丈夫分散,且寶玉也與寶釵關係僵持。判詞裏說“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這一句表達了史湘雲會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才貌仙郎”,並且兩人感情十分持久。“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大意就是,史湘雲與其公子最後離散,可能是丈夫英年早逝,因此史湘雲成爲寡婦。在寶釵的判詞中“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表達了寶釵與寶玉在婚後並不幸福,寶玉雖與寶釵結婚,成爲夫妻,依然思念着林黛玉,“意難平”,所以寶玉也有可能與寶釵(其妻子)分開。一個合格的結局,要有書中原文暗示與證據支持。所以在判詞中,可以看出寶玉與湘雲到最後都只是一個人,沒有丈夫或與妻子並不和睦。

其次,史湘雲與賈寶玉關係良好,並且都瞭解對方,可能成爲知己。第280頁中寶玉請求湘雲幫他梳頭,“在家不戴冠,並不總角,只將周圍短髮梳成小辮……”湘雲對於寶玉的梳頭習性十分了解,知道若不出門怎麼梳,且後面說道“這珠子只三顆了,這一顆不是的。我記得是一樣的,這麼少了一顆?”湘雲記得寶玉的`頭飾上有幾顆珠子,由此可見,湘雲對寶玉的生活在細節上也十分了解。並且湘雲在寶玉面前完全不掩飾,而是依然大大咧咧,也會顯現出自己的內心柔弱的一面。“史湘雲也不坐,寶林(寶玉,黛玉)兩個只得送他至前面。那史湘雲只是眼淚汪汪的……”所以湘雲在寶玉面前會展現自己柔弱無助的一面,可見兩人關係之好,與對對方的信任。一個合理的結局,應該有角色之間的感情的合理性。所以,史湘雲與賈寶玉兩人都十分了解對方,信任對方,有可能成爲知己。

再者,湘雲與黛玉,寶釵——兩個與寶玉有着愛情的女子,關係和睦,湘雲不會背叛她們與寶玉在一起的。湘雲一直對寶釵有着崇拜之情,“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好的。”這是湘雲在文中第一次正式出現,她讓黛玉挑寶釵的不好,並說若是挑出來了,自己就不如黛玉,所以這體現了湘雲對寶釵的愛護,難以挑出其不好之處。寶釵也一直管教着湘雲,“說你沒心,卻又有心;說你有心,卻又口直。”湘雲與寶釵就是一個妹妹崇拜姐姐,而姐姐卻說妹妹太大大咧咧的關係。而湘雲與黛玉兩人卻是惺惺相惜。在第七十六回中,黛玉見院裏人少,觸景生情,身邊只有湘雲,她們兩人相互安慰、扶持。“你是個明白人,何必作此形景自苦。……”後來她們兩人聯詩,“幾處狂飛盞,誰家不啓軒。輕寒風剪剪,良夜景暄暄。……壺漏聲將涸,窗燈夜已昏。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兩人對完詩後,相互賞識,也有了革命友誼之感。一個好的結局,會讓裏面的角色與之前的關聯有呼應。所以湘雲與兩人關係之好,不會與寶玉成親,讓另外二(一人——黛玉已亡)人爲難。

所以,從判詞裏表達的預言,湘雲與寶玉的瞭解和湘雲與寶釵、黛玉的信任中看,湘雲最後丈夫去世,與寶玉結爲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