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 15篇

紅樓夢讀後感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後感 15篇

紅樓夢讀後感 1

校園裏的一句話“充滿了荒謬的文字,痛苦的眼淚,雲作者瘋狂,誰解決了味道?”它寫下了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悲傷,但也表達了知己難以找到的無助和沮喪。我最喜歡的書之一是曹雪芹先生寫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場悲劇。它不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使一個繁榮的國家衰落。曹雪芹先生花了十年時間完成了這項工作,用細膩巧妙的文筆描述了一個繁榮的國家。

讀完《紅樓夢》後,我感到非常難過。我甚至有點討厭爲什麼作者把《紅樓夢》的結局寫得如此悲慘,這與《紅樓夢》前部分的憤怒和繁榮不符。但後來我逐漸明白,當時的社會是如此的黑暗,這只是社會的演變過程

林黛玉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雖然很多人不喜歡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似乎知道她的困難。她的父母從小就去世了,她覺得自己的世界是多麼孤獨,爲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對待別人,這也是她形成情感懷疑的因素,林黛玉死在荒涼中,只有一個女僕爲她默默哭泣。這時,我也想起了她被預言的悲慘生活。

賈寶玉,一個看起來虛弱天真的男孩,也有一個堅強的男人,也許最後沒有人認爲他會出家,因爲他看到了凡人的世界,他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抱怨生活,他的心逐漸成熟,更不用說在這個“腹部婚姻”的時代,對他來說是一種深熱。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個癡情的'人,他可以對林黛玉不顧一切,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爲賈寶玉感到難過,美麗的青春被切斷了。

《紅樓夢》中人物的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嘆停機德,金簪埋在雪裏”再到林黛玉的“可憐詠絮,玉帶掛在裏面。”都能體現出來。曹雪芹曾痛苦地寫道:“趁着這無奈的日子,傷心的日子,孤獨的時候,試着譴責愚蠢的忠誠,於是上演了這個帶着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讓我感慨萬千。是賈寶玉一生。·真實寫照歲月流逝,生命的年輪在不斷旋轉,但誰能讀懂曹雪芹夢中的淚水呢?

紅樓夢讀後感 2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蔓延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前苦不尋常。”一部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一首暗示着興敗繁衰的荒唐詩,在這白玉爲堂金做馬的賈府中,在這光鮮的浮華後,又暗藏着什麼。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鋼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是女子,自然而然的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上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他們天天飲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而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

在劇中,性格最突出的,要屬於林黛玉了,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爲,因爲在這背後,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爲愛的深沉,愛的廉價,沒有人敢傷害沒有人敢諷刺她。一次,她宮裏的那些丫鬟們看見天上也是大蝴蝶風箏掛在樹梢上。但等寶玉拿下來時看了看說,我認得這風箏,是老大爺那院裏嫣紅姑娘放的。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爲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記得他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只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讀《紅樓夢》讓我的心變得細膩、也看懂了人情世故的冷暖,但生活還要繼續,我們多讀詩書,多思考,永遠要保持一顆是非曲直、一顆簡單、從容的心去看待生活,好好學習,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紅樓夢讀後感 3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紅樓讀後感。我以前沒怎麼看過,最多也就是和媽媽在電視上陪她看上幾集。我不太喜歡《紅樓夢》,因爲這個故事是個悲劇,我不喜歡悲劇;其次,紅樓夢裏涉及的內容太廣泛了,我看不懂。但作爲四大名著之一,必然有他獨特的魅力。《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雖然作者沒有表明故事發生的時期,但卻透露着作者生活時代的各種元素,是那段歷史的一段縮影,一面鏡子,是封建社會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文章從四大家族的興旺到衰敗,從中體現出了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讀後感《紅樓讀後感》。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也被刻畫得十分鮮明,如賈寶玉的偏僻而乖張、林黛玉的悽美、薛寶釵的淑女氣質,都通過作者的筆墨,一一地把這些虛構的人物活生生的呈現在我們面前。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爲我們展現了一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爲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曹雪芹他不知道這是社會問題。雖然,他從自己的生活經歷裏敏銳地感受到那時代的窒息氣氛,深刻體驗到社會統治勢力的罪惡,但由於歷史的侷限,他無法認識到製造悲劇的社會根源。讓人憎恨的是這種封建的傳統觀念。古人講究婚姻大事父母做主,還要門當戶對,這種思想害人不淺。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着的痛楚。

《紅樓夢》,關於《紅樓夢》的我沒看過多少,但它能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

但這本流傳下來的四大名著之一,雖是殘本,但的確是然人受益匪淺。只可惜是殘本,雖然專家指出文章當中有多處爲後文的鋪墊,可以以這些鋪墊猜到結局,只可惜補全的人不能領會作者的心意,使得結局無法完善,此乃遺憾。

紅樓夢讀後感 4

讀完《紅樓夢》,我不禁被裏面優美的語言所折服,同時也爲賈寶玉和林黛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而嘆息。

不能不說,曹雪芹是一個傑出的文學家,他不只把《紅樓夢》這一故事寫得這樣美妙,就連裏面的每一句詩詞都是盡心雕琢。

《紅樓夢》語言優美,每一句話都進過千錘百煉,對人物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他用優美的語言,活活把一個柔弱、聰慧的林黛玉捧到了大家面前。”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似水杏“,把薛寶釵的端莊優雅體現得淋漓盡致。

《紅樓夢》結構嚴謹,前後照應,爲人物的後續進步處處埋下了伏筆。賈寶玉魂遊太虛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釵,聽了紅樓十二曲,這每一首判詞、每一首曲,無一不與那十二位小姐日後的運勢緊緊相連。襲人的'汗巾,湘雲的麒麟,都與她們將來的歸宿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賈寶玉是《紅樓夢》裏的不聽話者。他反抗當時的禮教,不願終日與四書五經爲伍。林黛玉則是一個才女,她的詩裏,充滿了女人特有些嬌媚。在詩社的作詩活動中,她屢屢奪冠。她的詩,總能被人心甘情願折服。

他們不服禮教,衝破禮教的束縛,深深的相愛了。叢林黛玉初來賈府的那一刻,賈寶玉就迷上了她。爲她摔玉,當她耍小性子的時候,不快樂的時候,一直跟在她身後,不停的講解、道歉,直到她原諒。寶玉愈加愛黛玉,爲她着迷,到後來,他甚至說,假如黛玉去世了,他就去做和尚。可見,他對待遇的癡情非同通常。黛玉也是一個癡情的人,每次的傷心、落淚,都是由於寶玉。爲寶玉做香袋,卻又因和寶玉耍小性子而把它剪破。她的喜怒哀樂,全因寶玉而變。寶玉因她變得吃什麼,而她,又因寶玉香消玉殞。

他們,本是金童玉女,一輩子沒辦法在一塊,註定只能成爲封建社會下的又一對犧牲品。我爲他們感到嘆息,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卻只換回了一個悲慘的結局。

不管《紅樓夢》的結局怎麼樣,它一直是一部流傳百世,難以超越的經典。

紅樓夢讀後感 5

一番相思,兩處閒愁,千言萬語道不盡古往今來癡兒怨女。紅塵過往亦只是南柯一夢,過盡千帆,亦難逃香消玉殞。

讀《紅樓夢》時,不喜歡黛玉梨花帶雨的姿態;不喜歡熙鳳的潑辣刁鑽,可以說對《紅樓夢》中的大部分角色都甚欣賞,他們亦刻薄,亦狠毒,亦陰險,工於心計,不惹人憐。獨有一人,她勇敢,不屈——她就是晴雯。但她卻偏偏活在書裏,終其一生演繹了場並不華麗的悲劇。

寶玉也是如同深愛着黛玉一般深愛着晴雯的,否則寶玉不會同一個奴才的奴才那般要好,也不會在一個下人病倒的`時候心急如焚。晴雯也同樣深愛寶玉,否則也不會在病重時依舊拼盡最後一絲氣力也要補好對於寶玉極其重要的雀金裘。魯迅先生說過:“所謂悲劇不過是把人認爲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此時的晴雯恰好充當着“美好的東西”。這樣看來,晴雯之死便是必然了。

《紅樓夢》以賈府衰亡爲主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爲中心,描寫上至朝廷,官場,下到市井、鄉里的人情世故和風尚習慣,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寶玉,金陵十二釵,下至丫頭都是那麼的具有才華,個個都出口成章,讓我刮目相看,更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數黛玉和寶釵了。

黛玉或許是從小體弱多病,又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她的眼淚總是又多、又細、又長。空有了一顆玲瓏心和無人可及的詩情才藝,真是讓我倍感遺憾啊!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戶薛家出生,又有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就大家閨秀所具備的大氣了,因此也更得長輩們的喜愛了。更是“是非面前繞道走”,連丫頭們都喜歡她。而我又覺得她雖然表面上是風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後,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紅樓夢》裏對每個人都是刻畫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心思,讀了以後真是受益匪淺,更感到世態炎涼,真真假假,到頭來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引人入勝的地方數不勝數,真不愧爲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啊!

紅樓夢讀後感 6

喜歡在午後懶懶的陽光下,沏上一杯清茶,躺在搖椅上,一頁頁地品味,那種感覺很愜意……

週末,閒來無事,隨手拿出《紅樓夢》,雖已讀過,但還是忍不住再次坐下來慢慢品讀。再讀《紅樓夢》,感觸最深的便是王熙鳳。書中有二百多個人物,唯獨爲她的魅力所震撼,爲她的才智所傾倒。

鳳姐的出場,首先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衆人皆屏息,再加上衣裝之華麗,這氣勢就高人一等,正可謂美中含威,人稱“胭脂虎”。她爲什麼會如此有威嚴呢?一是與生俱來,二是手中有權,三是有能力。

協理寧國府,是對鳳姐能力的充分肯定,從側面也能透出她的威氣來。鳳姐受命於危難之際,對寧國府積重難返的局面,一上來就理清頭緒,抓住要害。她的這種超人的洞察力,確實是榮寧二府無人能及的,這也就樹立起了威嚴,成爲衆人眼中“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釵一二可齊家”的女曹操。衆人只是聽聞鳳姐要來管理寧國府,就發出了這樣的恐懼之言:“那是個有名的烈貨,臉酸心硬,一時惱了也不認人的”;可隨之便有人說:“論理,我們裏面也須得她來整治整治。” 可見鳳姐有能力、有威嚴,“辣女”的名聲早已傳千里了。

王熙鳳掌權時,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錦衣衛從鳳姐的'房間查出了五七萬金和一箱借券。風光體面是她的權和威帶給她的,悲慘的下場也是她的權帶來的。其實,權若運用得當,就像鳳姐協理寧國府,爲大家造福,也爲自己樹立良好形象;若運用不好,就像“弄權鐵檻寺”,鳳姐落得了悲慘的結局——“哭向金陵事更哀”。

不由得,我想到了法官。他們在經歷各種形式的選拔考試後,進入法院,成爲一名法官,他們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一紙判決千鈞重,既能讓婚姻解體、財產易主,又能讓自由喪失、生命終結;既能讓企業破產,又能讓當事人絕處逢生。因爲這份威嚴與權力,法官成爲讓人夢寐以求的職業,然而,如果運用不當,這份權力便會成爲罪惡之源。

法官作爲國家法律的執行者,是社會矛盾和糾紛的終局裁決者,是社會正義最後防線的守護神,只有腳踏實地,立足本職,始終保持蓬勃的生氣、昂揚的銳氣、浩然的正氣,勇於拼搏,才能正確利用好手中的審判權,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審理好每一起案件。

紅樓夢讀後感 7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題記《紅樓夢》,一部書中人物的悲劇。

曹雪芹不僅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生活,而且讚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情。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爲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書中有多達900多個的人物,其中我有一個最喜歡——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泣,千里東風一望遙。”“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在那樣一個千順從,萬順從的時候,只有她敢於去抗爭,敢於去維護自己的尊嚴。

一個敢於同命運、同邪惡鬥爭的人,纔是生活的強者。而她“分骨肉”的無奈或許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了。在《紅樓夢》中的一段情節——黛玉葬花。

這是黛玉的個性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 8

我讀不懂《紅樓夢》,讀不懂《紅樓夢》中的人,更讀不懂人中的那朵奇葩——林黛玉。

“寶玉,寶玉,你好——”在我耳邊迴盪,我不懂,“好”什麼?一個“好”終結了黛玉的一生。正如書中所說:“香魂一縷隨風散,瀟湘館在人已去”。

也許人死了纔會有人緬懷吧。黛玉短暫的人生,如同曇花一現,卻留給我絲絲遺憾。她有絢麗的才華,“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碎解訴秋心”。“秋心”就是愁吧,愁向紙訴?她覺得煩了,“題素願”。

繁華富貴的大觀園中,黛玉不像貪圖榮華富貴之人,只顧享樂,她有自己的愁怨,哀思,是什麼?父母離世,大觀園人網複雜,知心者幾人?仔細看了幾首詩,確是黛玉自認“滿紙自憐題素怨”。黛玉重立桃花社,《桃花行》更是體現出她的悲哀。“淚、冷、倦、憔悴”成了黛玉詩中的常見詞,對於這些,我並沒有共鳴,這大概就是曲高和寡吧。懂黛玉的只有寶玉。書中說:“寶玉看了並不稱讚,卻滾下淚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黛玉聽了,一定滿心歡喜。

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黃花瘦”,黛玉因離喪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我真嫉妒這花兒,能與她們同悲愁。我有心但無力,她們那樣高的'峯,我無力一睹風采,也許她們的悲愁在與雲兒徜徉吧!要是我與黛玉同在大觀園,我恐怕只能做她遠遠的觀望者吧!

我又爲黛玉高興,死了也好,也許她早就明白死了好。寶玉答應娶寶釵的那一刻就註定她要永遠失去一個知己,一個唯一懂她的人。因此,她焚稿斷癡情。沒了知己,黛玉的堅定與堅決讓我佩服,走得痛痛快快,不留一絲一毫,詩詞上寄託着她的愁思,也許是燒光了它們,一塊兒去另一個地方吧!我看到了一個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悲劇,就她而已,死去就是最好的結局,乾乾脆脆。賈迎春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賈探春遠嫁他鄉,賈惜春出家,賈元春,下一個呢?比起她們,黛玉是可喜的,她不被迫,心定義決地走了。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無魂無魄”,我不懂,百花枯榮,就黛玉一朵奇葩,若隱若現了吧。

紅樓夢讀後感 9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因情姐姐的錯誤而戀愛,勸哥哥的錯誤》寶玉被打躺在牀上,怕黛玉跟着着急,晴雯就送了兩個半新帕子過去,黛玉收了帕子。之後明白寶玉的良苦用心大受感動,立刻動情地寫道

標題下,其中一個是——

眼睛是空的,眼淚是空的,又黑又閒,向誰扔更多。

爲了你送你禮物,你不難過。

這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卻道出了黛玉藏在心底多年的祕密,黛玉終其一生都會落淚的本質使命,以及從古至今無數才子佳人的共同心聲。

稍加留意,我們會發現,自從這次“提婆”事件後,黛玉和寶玉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吵過架。黛玉和寶玉是一起長大的,小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猜測。雖然他們很傲慢,但他們從未真正表達過自己的感情。這是黛玉第一次直面自己

愛情已經深入我的內心。當愛情不知不覺已經深入心底的時候,面對“緣好姻緣好”的理論,愛人無法改變長輩的安排,但他是父母去世的寄人籬下,又怎能不在黑暗中落淚?美好的愛情剛萌芽就註定要破滅。

,這多少有些無奈。於是,林妹妹終於帶着無限的悲哀落淚,留下了一個寶玉,終於實現了自己出家的願望,永遠只留下了世界上一個孤獨的身影,一個無法填補的遺憾。

我不禁想起了唐婉和陸游,那對深深眷戀在懷裏的可憐夫妻。通過父母的命令,他們結婚了,同意一起變老。但是,變化來得太突然,以至於“不孝有三,後無大事”,所有的歡愉和誓言一度成爲過去式。

然而,一對夫妻留下的只是一張離婚的.紙,一對髮夾留下的只是一聲“錯”“陌陌”的無聲嘆息。離開後,他們思念,放棄,卻又忍不住擦乾眼淚,放下過去,重新開始,只因爲還得活着。後來他又結婚了,她又結婚了。

但他們的愛情,千古傳誦,千百人敬仰。

面對失敗的感受,我們有悲傷的權利,也可以選擇放下,重新開始。

人生沒有悲傷、快樂或悲傷,只有我們的思想之間。

紅樓夢讀後感 10

我倒認爲《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說,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塗地的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爲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爲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 11

小時候讀紅樓,是最最普通、庸俗的觀點:寶釵完美,黛玉小心眼。這樣如此錯誤不堪的觀點在我心裏紮下了根。

過了幾年,再讀紅樓,心中所想又不同了:寶釵普普通通,黛玉值得人可憐。這種想法也過於偏激。

直到最近,我看了那麼多專家的觀點,網上的那麼多資料,做出了自己的準確判斷:寶釵是封建禮教的奴僕,最終被“主子”害死了;黛玉是封建禮教的被利用者,封建禮教就是要用黛玉這樣的人物“殺一儆百”。

她們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

有人說寶釵的冷漠。其實,那是封建禮教逼得,你可能會說:“爲什麼林黛玉就可以叛逆呢?”其實,你應該設身處地。如果你是寶釵,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裏,從小受到父母的薰陶,你能保證你不會遵從封建禮教?林黛玉畢竟不是凡人,可是薛寶釵是凡胎!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寶釵的冷,理解她的遵從封建禮教。

我曾經看過曹慕容寫得一篇《誰是最痛苦的`人》,曹慕容認爲是寶釵更痛苦,林黛玉是站在痛苦上,寶釵確是痛苦的六次方!說的好啊!黛玉雖說在人世的生活並不如意,可那是姻緣註定,是宿命。她本來就是下凡歷劫來了,何況報完灌溉之恩後仍然可以重返天界,與寶玉做天上夫妻呢?但是寶釵不能夠擁有這樣的幸福。這就已經是一種痛苦了。

我從來不認爲寶釵的城府有多麼多麼的深,我覺得那確確實實是寶釵的一片真心。寶釵的這些所作所爲是符合封建禮教的,也是封建禮教中的標準好女孩兒的標準,所以寶釵對於衆姐妹如同清泉流進心窩。但是寶釵不可以在柳湘蓮失蹤後表現過分的熱情,那是有悖於封建禮教的規則的,所以她表現的如此冷漠。

我也從來不認爲黛玉是心胸狹窄的,她其實是挺愛說愛笑的,但是她的身子弱,弱不禁風啊,再加上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生活,只能讓她處處懷疑,這是多麼真實地反映了封建禮教的冷漠無情!

紅樓夢讀後感 12

看了石頭記真正能吸引我的人物也就那麼幾個,上次寫了寶釵的是是非非,今天就寫下紅樓夢重要的人物——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林黛玉吧

說到林黛玉,廣大讀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回,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小草,日夜受到神瑛侍者的澆灌,由於侍者要下世爲人,絳珠草也要下世爲人。神瑛侍者是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而小草下世是爲了報昔日的澆灌之恩,用一生的淚水來報答。以這麼一個故事來吸引了讀者更加深入的看石頭記,我就是其中的一位讀者。

說到林黛玉這個人物有很多的迷需要思考,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就是其死亡的方式,如果按照劉心武先生所說的死亡方式還是續書者的高鶚所續的後40回中黛玉的死亡方式那種更接近曹公的意思呢,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如果按照劉心武先生在CCTV-10百家講壇所說的,黛玉是沉湖而亡的說法,看上去還有點可信的成分。劉心武先生以往在百家講壇說的可卿之迷,文本證據不怎麼充分。但是在黛玉這個問題上,參考的文本就多了些,其中就有了脂批的部分。看上去有點依據,但是說到沉湖這個事情上,遭到的非議就多了。在下不成熟的看法是黛玉是雙重原因造成的,憂鬱+疾病,還有淚盡。

而從高鶚的續書的98回,說黛玉因爲寶玉娶寶釵含恨而死,也說的過去,到底黛玉的死亡方式到底是什麼至今我也搞不明白,但是從我看的脂本的情況,雖然纔看了不到30回的庚辰本(我是細看的),裏面提到了幾處,都說的黛玉淚枯這樣類似的.字眼。因此,我覺得黛玉的死亡就應該是淚盡,淚枯而終止自己的一生,就象第5回,12支曲最後的當中的一句:欠淚的,淚已盡,也能說明黛玉是下世還淚的,淚盡,淚枯了自然自己的生命也就終止了。

以上是我的最膚淺的看法,石頭記本來就是一部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小說。有什麼不足評論提醒我哦。

紅樓夢讀後感 13

曹雪芹懷着深摯的愛意和悲憫的同情,用歷史與未來、現實與夢想、哲理與詩情,並飽含着血與淚塑造出來的林黛玉,是《紅樓夢》裏一位富有詩意美和夢想色彩的悲劇形象。二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爲她的悲劇命運灑下同情之淚,爲她的藝術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紅樓夢》讀者心目中的一位聖潔、美麗的愛神。

然而,在百花鬥妍的女兒國大觀園裏,有嫵媚豐美的薛寶釵,有風流嬌豔的史湘雲,有文采精華的賈探春,有美貌不亞於其家姐的薛寶琴,爲什麼獨有黛玉那樣牽動人的衷腸,甚至有人因她而狂、爲她而死呢她爲什麼有如此強大的藝術魅力她究竟美在何處、動人在何處應當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點,則是林黛玉具有一種悲劇美。當人們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時恐怕首先是指寶黛感情的悲劇;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共同悲劇。而其中最悲者莫過於黛玉之悲了。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爲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

爲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筆調、奇特的想像和詩意,創造了新奇絕妙的亙古未有的“還淚”之說,以象徵林黛玉是帶着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這絕不是宿命論,而是藝術的誇張、渲染和強化。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症”;會吃飯時便吃藥,並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僅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黑暗齷齪的賈府。

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經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纔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裏,這“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則別有一種風範和神韻。曹雪芹把我們民族的審美積澱進行了新的熔鑄和創造,他把楊貴妃式的豐美賦予了薛寶釵,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給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絕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將林黛玉的外貌與西施聯繫起來,並將西施“捧心而蹙”、嫋娜風流的外形之美賦予林黛玉,還借寶玉之口給她取字“顰顰”,便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

紅樓夢讀後感 14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讀蘇軾這句詞時,我只覺得有淡淡的遺憾,卻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我讀完了一本書——《紅樓夢》,才深深感受到這句詞的含義。

讀《紅樓夢》是我向往了好久的事。以前,奶奶的手機裏總是唱着“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總是好奇“林妹妹是什麼妹妹呢?”,於是奶奶和我說,林妹妹是名著《紅樓夢》裏的人物。她才思敏捷,還很善良。我一直很好奇奶奶口中的“大觀園”

是什麼樣子?林妹妹到底多有才情?於是這個假期,我讀完了《紅樓夢》這本書。

《紅樓夢》是我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峯。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本書主要講了因爲和皇帝是親戚而榮華富

貴的賈府逐漸走向衰敗,因爲家庭成員獲罪被抄家,從繁華到一場空的悲劇故事。《紅樓夢》裏有精明潑辣的王熙鳳,才思

敏捷的林黛玉,還有貪玩厭學的賈寶玉.....可我覺得最有趣的還是心地善良的劉姥姥,她的一件事讓我終生難忘,劉姥姥二

進賈府時,爲了取悅賈母,故意在宴席上出醜,幽默地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牛吃頭老母豬,不擡頭!”讀到這兒,我和衆人一樣,捧腹大笑。

《紅樓夢》中,最讓我悲傷的是,當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時,她的病情突然惡化,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她把自己最心愛的詩稿、手絹燒光,真叫人難過。我知道,她燒的.不僅僅是詩稿,還是她所有寄託和靈魂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說的就是《紅樓夢》的故事吧。《紅樓夢》裏,黛玉因心病而亡,賈母歸天,賈府被抄家,寶玉出家。原本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轟然而散,就像獨自飛行的鳥兒,再也沒了重聚的歸期。

故事的結局雖然令我們惋惜,但我更喜歡生活中許多難以圓滿的事情可以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後面的那句話一樣——“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紅樓夢讀後感 15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爲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爲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爲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爲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爲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爲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擺脫父母之命嫁於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裏埋。”再說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爲僧。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爲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爲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爲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爲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爲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說,“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爲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爲了面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面對的纔是真正“看破紅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