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華]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精華]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

第一次翻開這本經典之作是初一,那時也只是被其曲折精彩的情節所吸引。

不是很明白美與醜的概念;也不是很能區分心靈和外表。

如今,我又在高一上學期的寒假裏看了一遍,讓我受益頗深。

作者雨果是19世紀的法國文壇最閃亮的明星,他是偉大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

這本書凸顯了“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源於現實但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

整個小說就像是一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河水永恆的嗚咽、清風無休止的嘆息,悲劇曾留的記錄,在不經意間打開。

愛斯梅拉達,書中的女主人公,她美麗善良,靠街頭賣藝爲生,身後總是跟着一頭可愛的小山羊。

她天真純潔,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因爲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

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

當她看到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

雖然卡西莫多曾傷害過她,但她從沒有計較,仍舊把水送到因口渴而聲嘶力竭的呼喊着的卡西莫多脣邊。

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少女,竟會被教會法庭誣衊爲“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

愛斯梅拉達是美與善的化身,她心裏美,外在美,卻遭受如此厄難。

不禁讓我們油然而生一種對封建教會和王權的強烈憤恨。其實美也需要堅持,需要勇氣。

試想,有多少人能像愛斯梅拉達那樣始終保持純潔的心靈,能冒着危險去解救一個曾傷害過自己的人?

她是聖潔的,不容許任何骯髒去玷污。她就是“美”!

這種高尚的感情根據不同的條件而熾熱化,在你眼前這種卑下的造物換了形狀,渺小變成偉大,畸形變成了美。

另外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克洛德和卡西莫多,也讓我震撼一番。

克洛德表面上過着痛苦、禁慾的生活,而內心卻渴望淫樂,對世俗的享樂充滿妒羨。

他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卡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怪物”,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和欺凌。

在愛斯梅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了人心的溫暖。

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將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

可以爲她赴湯蹈火,可以爲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克洛德說:“得不到就該毀滅在刑場上!”

他伏在愛斯梅拉達耳邊的那句:“那好吧,你就死吧!誰也得不到你!”

可見愛情是自私的,他的人生因爲愛斯梅拉達的出現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不愛他,他卻爲了愛癡狂。因他沒有愛斯梅拉達的迴應,克洛德的愛孤單前行;

因爲她不愛克洛德,在絕望中他欲毀滅她!

但惡有惡報,當克洛德狂笑看着他最深愛的姑娘吊在空中時,被氣憤的敲鐘人推下了塔頂。

這是一個道貌岸然而內心陰暗的人最終的下場。

也許連作者自己也被卡西莫多感動了吧?

他成全了他的愛情,讓他抱着心愛姑娘的屍體死去,最後他化爲了灰燼。

社會是個大舞臺,演繹着人生的悲歡,而《巴黎聖母院》則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深層次下人性的內涵。

無論美還是醜,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任何時候美都可能會變成醜,而醜也可能變成美。

唯一不變的是擁有一顆充滿愛與寬容的心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2

“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我想,這句用來形容卡西莫多再合適不過了。

卡西莫多是巴黎聖母院鐘樓上的敲鐘人,他是一個奇醜無比的畸形聾半啞人,他是不幸的代表。副主教克洛德是個博學多才的、善良的主教,他收養了被人稱爲“惡魔之子”的卡西莫多,撫養他長大成人。本該如此,但後來,他瘋狂地迷戀上了婀娜多姿的埃及舞者愛斯梅拉達。他的愛令人毛骨悚然,以至於後來變成一個人面獸心的無恥之徒。爲了奪得愛斯梅拉達,他慫恿卡西莫多一起綁架愛斯梅拉達。可憐的愛斯梅拉達嚇壞了,所幸,她被英俊的孚比斯隊長所救。她對孚比斯一見傾心,至死不渝。可惜她所迷戀的孚比斯隊長是一個冠冕堂皇的渣男:有未婚妻的孚比斯到處找女人做他的`情婦。

卡西莫多因那晚綁架愛斯梅拉達而被送上了處刑臺,人們譏笑着這個畸形的人在臺上醜態百出。只有愛斯梅拉達不計前嫌地給渴極了的卡西莫多喂水,卡西莫多記住了這位美麗姑娘的恩情。

自“喂水之恩”後,卡西莫多每次在鐘樓上敲鐘都會偷偷地關注着愛斯梅拉達。副主教克洛德的佔有慾極強,他破壞了孚比斯與愛斯梅拉達的幽會,害得愛斯梅拉達被送上絞刑臺。克洛德曾多次向愛斯梅拉達表明,只要她願意跟他在一起,他定會救她。愛斯梅拉達堅貞不屈,毅然地選擇了絞刑臺,走向死亡。值得一提的一個插曲是,有一位十分偉大的隱修女母親,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狂喜至極。因爲她恨極了埃及女人,是埃及女人偷走了她的孩子。隱修女每天在一個角落裏爲她的孩子祈禱,年復一年。如果後來沒有與她的孩子愛斯梅拉達相認,或許她將一輩子這麼爲她的孩子祈禱,活在陰霾裏,直至生命前的最後一秒。然而,上天既是憐憫她的,也是殘忍的:上天讓她與愛斯梅拉達相認,可在那情形下,愛斯梅拉達是將死之人。這位可憐偉大的母親用生命換得了她的孩子多一些時候的生命。

絞刑的那一天,卡西莫多救走了愛斯梅拉達。真是“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卡西莫多愛慕着這個美麗的女子,可是他太醜了,怪獸都要讓他幾分,更何況是愛斯梅拉達呢?愛斯梅拉達害怕看見他的臉。卡西莫多每天給她送飯時總是站在她看不見的角落,然後把飯菜推過去。晚上睡覺時,他背對她坐着,替她守護着這一方淨土。最醜陋的卡西莫多,也是最美麗的,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

副主教克洛德終以爲愛斯梅拉達死了,他雖然悲痛,但他的心魘終於消失。至少在他知道真相前是又痛苦又釋然的。知道愛斯梅拉達沒有被絞死後,陰魂不散的副主教又向愛斯梅拉達表達他熱烈的愛意。不論多少次,愛斯梅拉達也不會接受。克洛德惱怒成羞,把愛斯梅拉達交給了追捕她的官兵。可憐的姑娘,可憐的卡西莫多。卡西莫多一切的努力就這麼付諸東流。絕望的,憤懣不平的卡西莫多將狂笑的猙獰的副主教推下塔。這是他的反抗。對於醜陋的人性的反抗。第二天後,卡西莫多消失了。兩年以後,蒙孚貢墓地發現一男一女兩具屍骨。奇怪的是他們擁抱在一起,一分開屍骨立即化爲灰燼。

這是感人的愛情,是卡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的報恩與愛慕,是他對她的忠誠。《巴黎聖母院》是一篇悽美而又無情地揭開醜陋人性的悲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3

在19世紀的巴黎聖母院的某個幽暗角落,牆上留着手刻的希臘文字跡:“命運”。這幾個大字的希臘字母閱盡歲月,變得烏黑,深深陷入石壁中。其哥特式字體又彷彿提示着人們這是出自於一箇中世紀人之手。雨果,有感於其中蘊含的悲慘的、宿命的意義,寫下了《巴黎聖母院》。

作爲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雨果的作品蘊含着對真善美的讚美,對假惡醜的抨擊,同時表達了對人性的渴望及對自由的嚮往。只不過作者將其放大數倍,以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卻又不失文學真實性。

本書依舊沿襲着三男戀一女的傳統套路。在《巴黎聖母院》中,弗洛羅,卡西莫多,格蘭古瓦圍着愛斯美拉達轉。

愛斯美拉達,本書的女主角,活潑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卻擁有着悲慘的身世:在出生幾個月後被埃及女人從母親身邊偷走,從此過上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她以賣藝爲生,並不屈服於自己的命運。面對紛亂噪雜的世界,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們,卻依然能保持着金子般可貴的品質——善良。

善良是一切美德植根的土壤。詩人格蘭古瓦誤入“奇蹟大院”,差點被吊死。爲什麼說“差點”呢?因爲我們善良的女主角愛斯美拉達自願與他“摔罐成親”,以挽救可憐的詩人的性命。卡西莫多因爲企圖綁架愛斯美拉達而被受罰綁在恥辱柱下。烈日當頭,被暴曬了幾個小時的卡西莫多向圍觀他的人羣卑微地祈求着水,反而引來人們更加惡毒的嘲諷。最後,愛斯美拉達不計前嫌地餵了他一罐水。而卡西莫多,這個苦命的敲鐘人,留下了他生平第一滴淚。然而,如此善良的女孩最終還是在十六歲就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使我們在感嘆惋惜之餘,不禁生出了對命運不公的怨尤及在時代枷鎖下無處可逃的無力感。

如果在女主角的三位追求者中選擇一位男主角,他無疑就是克洛德·弗洛羅。

弗洛羅,從小被送入寄宿學校接受教育。在那裏,養成了他古板嚴苛的性格和清心寡慾的生活習慣。然而,這一切僅僅是表象。他像是冰雪覆蓋下的火山,常年的`教士生活單調、無趣,他似乎只沉溺於自己的鍊金術中。其實,那只是休眠期火山短暫的安寧,它一旦碰上了某種特定的催化物質,便會撕下自己的僞裝。愛斯美拉達便是弗洛羅的催化物。命運將這兩個本不相干的人聯繫到了一起。最初在河灘廣場見到愛斯美拉達時,弗洛羅便感受到了那份強烈的悸動。

起初,弗洛羅還可以將自己鎖在屋子裏,用鍊金術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然而在他煮熬魔藥時,一個不經意的咒語泄露他心底的祕密:“愛斯美拉達”!三十幾年被刻意壓抑住的熱情全部彙集起來,喚醒了沉睡已久的火山,一朝爆發,天崩地裂。

《神曲》中的地獄門上刻着“進此門者,放棄一切希望”。命運給弗洛羅開了一個大玩笑:他愛愛斯美拉達,但愛斯美拉達不愛他,甚至厭惡他、恨他。也許,從他愛上愛斯美拉達的那一刻起,他的靈魂便從此墜入地獄之中,苦苦煎熬。得不到救贖,放棄一切希望,是命運給他的安排。

在絞刑架和弗洛羅之間,愛斯美拉達選擇了前者。卻又不肯屈服於命運,在第一次受刑時,她逃了,逃進了巴黎聖母院。然而其命運,陰沉悲慘,似聖母院鐘樓的巨大陰影,以狂風疾雨之力,將主人公推向命運的結局,無可迴轉。

弗洛羅最終被卡西莫多從鐘樓上推下,愛斯美拉達最終被捉回處以絞刑。萬鍾齊奏下昏沉的巴黎,終於也沒能容下那些不甘心離開塵世的靈魂。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4

“從絞刑架上解下來的愛絲美拉達的屍體,被人們放在蒙孚貢大墳窟裏,卡西莫多找到她之後,靜靜地躺在她身旁。兩年之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屍骨。當人們試圖分開他們時,屍骨便化爲塵土。”

“生活真美。”

很早就聽說過卡西莫多這個最醜又最美的人,電影《巴黎聖母院(NotreDamedeParis)》好像自己很小很小的時候看過,那時候什麼都不懂,這次觀看,似曾相識的恍惚的畫面漸漸清晰。

電影119分鐘,可帶給我們的卻許多許多。

好像一面鏡子,每一個靈魂都被真實地映照出來。關於王室、宗教、平民;美與醜;正義與邪惡;慾望與愛情;人性與虛僞,這裏什麼都有。浪漫又殘酷,講的是愛情;脆弱又真實,說的是人性;壓迫下的反抗,講的是希望。

卡西莫多被做爲後世相傳的“心靈之美”我的理解是愛情使然,並非他有多高尚和多善良,只能說他很忠誠很執著。起初他是因感恩之心救了愛絲美拉達,只因在他受刑最飢渴的時候她給了他水喝,然後又被她的美貌所傾倒,最後深深地愛上了她。他沒有英俊的外表,也沒有動人的語言,用一顆真摯的心,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獻給了她。“這裏是避難所,你不要出去,那樣你就沒有了,那我也不在了。”“我長得很醜,你不要害怕,我笑起來更醜,但我喜歡笑,這樣我會開心些。”某一日教堂傳出的響徹不停的鐘聲,是他的最快樂的笑語。“如果不是她愛你,我就殺了你。”"你去睡吧,這裏有我呢,他們想害你,你去睡吧。"最後的最後他們終於“睡”在一起了。卡西莫多愛愛絲美拉達。

愛斯美拉達我喜歡她的善良堅貞自由奔放執著和正義感。她會爲了救人寧願把自己“嫁”出去,又不願屈從這種無愛的“婚姻”;她執著的追求自己的`愛情,教她的小羊念着情人的名字,爲了孚比斯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即使是自身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牽掛的還是他。愛斯美拉達愛孚比斯。

孚比斯愛地位和權勢,愛金錢和美女,他那程式化的語言“如果我有妹妹,我愛你勝過愛她,如果……”他的語言適用於他的萬千寵愛,他的愛情只臣服於利益。

乾果阿這個愛斯美拉達名義上的丈夫雖然沒有與絞索配對,但是活着也非常可憐,他那虛僞空洞的詩比垃圾還不值錢,怪不得乞丐王國中的女人連最老最醜的都不願意和他攀親。不僅僅是他身體上的單薄,他的人格也和他的詩一樣。

副主教弗羅洛也愛她,“在人世間我只有痛苦。她長得那麼美,難道是我的過錯?她舞跳得那麼好,難道是我的過錯?她能夠使人發瘋,難道是我的過錯?”慾火中燒使她刺殺孚比斯,愛恨交織使他在愛斯美拉達受刑日去爲她祈禱爲自己懺悔,當發現她沒死時,這種慾望渴望在煎熬中瘋狂,一觸即發,可這種瘋狂又被壓抑無法釋放。他是個影子,也只能是個影子,靈魂雖在,心其實早已隨着愛斯美拉達而去了,或許只有聖母院牆壁上深深地刻着的那個女人的名字知道他的愛。我喜歡弗羅洛,儘管會有人說他道貌岸然,會說他虛僞與殘忍,誰的過錯?

“你不是一個人,因爲還有夢陪着你。”

“生活真美。”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5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裏,很想找人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裏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裏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藉着幾個點,簡單的說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爲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羣,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着蒼天做無聲的哀號!

教堂裏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地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裏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爲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嗎!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裏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裏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裏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爲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爲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振盪着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6

“人們要把他從他所摟抱的那具骨骼分開來時,他頓時化作了塵土”這句話是雨果所寫的《巴黎聖母院》中的最後一句話。聽來,會想:是因爲什麼而出現了這悲慘、感人的一幕?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埃斯梅拉達着了迷,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看到這裏,我不禁爲埃斯梅拉達的善良而感動,在別人都在辱罵,詛咒卡西莫多的時候,她居然有勇氣去救一個曾經搶過她的人。她雖然貧窮,但有着一顆許多富人沒有的善良而高尚的靈魂。

卡西莫多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着,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着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

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如翡翠、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的金角小山羊聰明又善解人意,她和它是美與善的化身。但是在那個禁慾主義盛行的年代,這樣一個翡翠般的生命卻在極端保守腐敗的教會勢力下“摔碎”了。

20歲的卡西莫多駝背、獨眼、蹩腳,嚴重的殘疾使他一出生便遭到父母、社會無情的遺棄。然而奇醜無比的他卻有着一顆常人難有的純潔善良的心靈,卡西莫多以自己那純真不雜的愛如同守護珍寶一樣守護着愛斯梅拉達,拼命使她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邪惡勢力面前,他一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當愛斯梅拉達將要無辜被絞死時,他也無能爲力了,只好遠望着,最後和愛斯梅拉達一起在鷹山上化爲塵土。

愛斯梅拉達和卡西莫多都有着不幸的身世,雖相貌上有着巨大反差,但都有着純真善良、不向當時邪惡勢力低頭的思想。之所以有了他們,《巴黎聖母院》中的其他人物都皆露了卑劣的本質。

小說中除了卡西莫多,還有很多人也愛着愛斯梅拉達,可他們的愛與卡西莫多的愛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

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洛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是自私的,充滿了佔有她甚至毀滅她的心理,正是因爲這樣,才把愛斯梅拉達送上了絞刑架。小說中還有兩人也很卑鄙,一個是光有華麗外表、內心卻一團糟的夏託佩爾隊長,他粗野、淺薄,是一個巴黎花花公子,他以極其惡毒的手段玩弄了一片癡情的愛斯梅拉達;另一個是詩人格郎古沃,他是一個在愛斯梅拉達的拯救下苟且偷生的人,爲了生存他不要尊嚴、拋棄責任,連他的救命恩人也置之度外。他們確實應該受到嘲諷。

當時的狀況是多麼的另人氣憤,當時的法蘭西波旁王朝內部又是多麼傾扎和腐敗,他們對付“罪犯”除了嚴刑拷問又有什麼,開庭審問就像玩遊戲一般,他們心中根本沒有真愛。小說中的愛斯梅拉達生在這時,又怎能逃過這荒唐的一切?

不管人世間的是非烏有,只要你的心中充滿真愛,感化所有人都會愛,這世界將會變成最爲美好,最爲和平的人間。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7

塔樓上,遙遙地站立着,伽西莫多和他的渾濁的眼淚。不覺中,我的淚,奪眶而出。

1482年,晴朗的日光映照在巴黎的屋頂上,那些哥特式的穹蓋貪婪地吮吸着陽光,但這裏不是沉靜的,無知的人們期盼着聖蹟劇的開幕,卻爲那些討厭的貴族所吸引,最後這廣場化作了愚人王的舞臺。於是,窩囊廢詩人(我這麼認爲的)比埃爾·甘果瓦,一位懷疑派哲學家第一個登場了。

(甘果瓦上演了整部小說的喜劇部分,沒有他,很多時候我都難過地不想看下去了,哦,所幸有他,雨果先生鎖住了我的心。但我一直覺得最後那一幕很奇怪,甘果瓦將艾絲美拉達摔在一邊這一動作有些草率,但這卻使我更加強烈地意識到他是一位明哲保身的沒用的人,也許他早就對克洛德的淫慾有所感知了。)

這位可憐的詩人一夜的餐風飲露,遇見了人羣中的,美麗的,善良的,那聖女——艾絲美拉達。鼓聲若何,月舞清風,卻不想被副主教禁慾的、被扭曲的心靈所獵捕。於是開始了那段噩夢,伽西莫多被弗比斯擊潰的剎那間,艾絲美拉達與隊長相遇的剎那間,悲劇開始了!

然而好好人甘果瓦卻在演喜劇,在“奇蹟王朝”的表現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善良的艾絲美拉達最終救了他,他又在婚房出盡了洋相。

聖母院,在副主教的面前無比地蒼白,那逝去的華麗,那淒厲的空氣,襯在副主教陰暗的臉上,顯得更加淒厲與悲涼,克洛德·浮羅洛,那被宗教扭曲的靈魂,那死亡的心靈,卻因感覺到了艾絲美拉達而燃燒。而真正的善良,伽西莫多愛上了艾絲美拉達,這是純潔的,美麗的愛,是聖母的祝福。

於是,命運交織在了一起,愛與恨、生與死,無情地編織、無情地毀滅,痛苦凌駕與歡樂之上,聖潔之花開在了一片腐屍地,殘酷的貴族、王宮的烏鴉們,貪婪地在石縫間磨快那鏽蝕的劊子手的破刀。哦,靈魂的讚美詩啊,你的歌頌是詩人的一廂情願,還是世人的冷眼旁觀?

那溫柔的陷阱、嚴肅的兇手、無情的月光見證了那一幕,弗比斯倒下的瞬間,鮮血染紅了大地,邪惡的心、純潔的愛、飄渺的夢,都在這一刻,死了。聖女成了女巫,兇手女巫。

地牢的夜晚,悽慘而悲涼,那是死亡的精靈在唱歌,在艾絲美拉達的身邊舞蹈邪惡的淫慾,無處不在,克洛德妒忌的心,沉浸在對弗比斯的恨中。那是無盡的'黑夜,那是空洞的宇宙,那是死亡的深淵,那是沉淪的人性,那是聖母的噩夢。

伽西莫多,醜陋的臉,美麗的心,他是克洛德的養子,卻是他的愛的一面的象徵。那力量的源泉,來自他的內心的愛,愛那美麗的姑娘,愛那嚴肅的養父。他捨不得的有很多,而他失去的卻更多。

救下艾絲美拉達的時刻,那是他的最幸福的時刻,聲聲“聖地!”,那是聖母的感召,他驕傲卻錯誤地同乞丐激戰,最後他失去了一切,得到的卻是世人的咒罵,世界在哭泣,聖母在哭泣。最終,在終結了慾火焚身的副主教克洛德之後,他終於如願地、幸福地抱着他愛的姑娘,結束了那悲慘的一生。

聖母院,安詳地坐在巴黎,噬着隱修女的痛苦,弗比斯的無情,等待着聖母,結束這噩夢,結束這中世紀荒唐的社會、司法制度。風在耳邊縈繞,水在身邊徘徊,罪惡的心兒啊,善良的心兒啊,都是命啊!

噩夢醒了嗎?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8

想寫一篇讀書心得首先就要讀一本好書,一本可以影響自己感悟自己的書。從小到大,從兒詩到名著不同種類的書也讀了許多,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巴黎聖母院》這本書,讓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畫面——一位慈祥的母親用雙手抱着一個可愛的孩子。這本書看了好幾天,給我留下了很多印象!原因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形成了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那裏面展現了很多人物的陰險狡詐,社會的黑暗腐朽,挺立高大的建築,神聖輝煌的教堂在作者筆下講述的淋漓盡致!《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的情節也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僞,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已爲人的優秀品質,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其情節曲折、人物性格更具有衝突性,是一部富於戲劇性的著作。而《巴黎聖母院》的歷史背景,也反映了路易十一時代腐敗的政治與權利統治,使無辜的人淪爲犧牲品的黑暗現實。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裏的那幾個修女,瘋狂的副教主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人們!人物人性上的鮮明對比。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她天真純潔,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因爲不忍心看到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當心神不寧的富洛婁聽說乾果阿和姑娘已結爲夫婦,怒火中燒十分生氣,當得知他們只是名義夫妻,又轉憂爲喜。他在街上遇見喝得爛醉的侍衛隊長菲比斯,聽他說要去和姑娘幽會,立即正言勸阻,聲言姑娘已是有夫之婦,但菲比斯反駁說:“你何必把愛情和婚姻混爲一談。”誰又該勸誰?自私難道真的是人類的靈魂?邪惡?黑暗?齒輪仍在悄悄的轉動着。 埃斯梅拉達,不但有着驚人的美麗,而且擁有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麼完美。因爲她驚人的魅力,引來了邪惡者的慾望,因爲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

儘管如此,她還是幸運的,因爲她有一個永遠陪着她的人,永不孤獨。讀完之後感觸很深!我想這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讓人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們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我們人類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的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就因爲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這些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震盪着我們心靈!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我們看到了宗教的殘酷和虛僞,體現了作者心目中最崇高的感情和最美的形象。

讀完之後我的心中也找到了更多的答案也存在了更多的疑問?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見解吧!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9

美麗的人一定善良嗎?我曾一度認爲長得美的人,心靈也很美麗,但當我看過雨果的著作《巴黎聖母院》後,我否定了這個觀點。在這篇小說中,雨果以對比的手法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且極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如:美貌絕倫,純真善良的愛斯梅拉達,相貌醜陋,卻有着一副美麗純潔的心靈的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軍官弗比斯等人物形象。

愛斯梅拉達,一個如鮮花般美麗的少女,可在那禁慾主義盛行的年代,卻遭到當時的上層社會主義,以弗比斯爲代表的一羣僞君子的玩弄,飽受摧殘,最後逐漸凋零,失去了年輕的生命。而卡西莫多呢,雖然長相奇醜無比,卻有着一副美麗純潔的心靈的,在飽受人們嘲笑譏諷時,卻任然像一個不知情的,單純的大孩子一般,和他們一起嬉笑着。

我很敬重卡西莫多,因爲他知恩圖報,還很善良,從小受到遺棄的他,被聖母院的副主教弗羅洛收養後,成爲了聖母院的敲鐘人,做事矜矜業業,在弗羅洛讓他去攔截美麗的愛斯梅拉達時,他也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後來當他受到刑罰時,當他感到口渴難耐時,弗羅洛也只是在人羣中,如看戲一般觀賞着,當卡西莫多喊出想喝口水時,她也如路人般茫然地看着,卻毫無行動。而其他的市民則一直在嘲笑着可憐的.卡西莫多,在這一刻,美麗的愛斯梅拉達出現了,她端着一碗甘甜的水,小心翼翼地餵給了這個襲擊過她的人,卡西莫多被感動了,他流下了一滴珍貴的眼淚,這動人的場景讓我不禁流下了眼淚。

後來,愛斯梅拉達遭受弗洛羅的陷害,將被行刑,是卡西莫多將她救進聖母院,當弗羅洛想要強行佔有愛斯梅拉達時,也是卡西莫多救下了她。如果說愛斯梅拉達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那麼卡西莫多就是一個深埋淤泥中,還未長成的白蓮花苞,一個墮落的天使,卻任然有着天使般善良純真的內心。

車禍後,我一直處於陰影之中,那如陰雲般揮之不去的痛苦,使我徹夜輾轉難眠,在痛苦中徘徊,心涼透了,淚沾溼枕巾,卻還是走不出這個迷宮。走在路上,總免不了受人異樣的白眼,那種痛苦,真的是非常人能夠忍受,但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當然也免不了會聽到路人或同學的議論,我的內心一直在痛苦中掙扎,一直放不下這個事實,卻還是要接受,那種傷心,也是常人所體會不到的。許多長得不錯的人,一直排斥我,嘲笑我,欺負我,那種無處伸冤的痛苦,又有誰知道呢?整日整夜的哭泣,淚似乎也已流乾了,心在滴血,心有似乎已經結成了冰。哭泣,這個離我越來越遠的詞,如此幼稚,我似乎也已忘記了如何哭泣,所以我更加崇拜卡西莫多,也很喜歡愛斯梅拉達,他們是當時的社會的受難者,犧牲品,卻也是勇敢的奮鬥者。

我渴望友情,不一定是建立在同情的基礎上,只希望大家能坦誠相對,將心比心。使這個社會不再充滿無情,不再充滿冷漠,嘲諷,我希望這個社會能重新充滿愛,使那些和我一樣的人不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沒有所謂的聖人,其實這一切都只是大家所渴望的愛的社會,只要每個人都能超越容貌的距離,都能夠以平常的心面對每一切,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聖人的世界。

我真心的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也希望愛斯梅拉達和卡西莫多能夠影響每一代的人,創造和諧美麗的社會。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

《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說是雨果創作裏的里程碑,它講述了一個緊張非凡的故事,讓人感慨萬千!

作品中的故事發生在十五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流浪藝人艾絲美拉達是一位美麗純潔的吉卜賽少女。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對她動了邪念,指使他的養子——聖母院畸形敲鐘人卡西莫多對她進行劫持。只看其語,不看其人,就知道他是一個陰險,狡詐,惡毒的人。在艾絲美拉達被卡西莫多劫持時,國王隊副隊長福波斯救出了她。副主教趁兩人幽會之機,刺傷了福波斯,嫁禍於艾絲美拉達。艾絲美拉達和她的小山羊被判處絞刑。

卡西莫多逆將她從刑場救出,藏在聖母院避難。在福波斯便與下流社會的流浪漢的混戰中,艾絲美拉達又被副主教劫走。副主教見艾絲美拉達寧死也不肯屈從自己,就把艾絲美拉達交給了官兵,在鐘樓上獰笑着看她被活活絞死。這時,絕望的卡西莫多看清了副主教的人面獸心,將他從鐘樓上推下,自己則抱着少女的遺體自盡。

艾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的一生是坎坷的,每一步都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每一步都堅實而有價值。

我折服於他們的思想,佩服艾絲美拉達同困難與命運抗爭,力求駕馭自己的命運的精神,顯現出可貴的民主主義思想。

艾絲美拉達有着豐富的內心世界,美麗與藝術是她的資本,疾惡如仇是她的品質,她追求美的靈魂,她不是人們認爲的“女巫”,而是個“天使”,是個可遇而不可求的“高尚女人”。她寧可失去生命,也不願向黑暗低頭,任憑他們指揮,這種精神是一般人難以擁有的,這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就不如艾絲美拉達,他們有的`雖然美麗,但是,他們心如蛇蠍;有的雖然有很高的藝術,但是,他們不去追求美的靈魂,不去力求駕馭自己的命運;有的雖然力求駕馭自己的命運,但他們沒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對待一切都是一種態度,一種想法。

我還欣賞卡西莫多不爲相貌而自卑,不容忍自己的養父如此的惡毒,把他推下鐘樓的勇氣。人不能因爲窮,低微,醜陋,矮小而自卑。難道這些人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其實,他們的靈魂和你一樣,心也和你一樣,我們是平等的,平等的!

卡西莫多的勇氣也讓我驚歎,當他明白自己的養父的人面獸心時,竟毫不留情地將他推下鐘樓。他雖醜但善良,雖錯了但知道補過,他雖低微但勇敢。

要是換成我們這些人,有的就不會像卡西莫多一樣,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消滅那些罪惡的人,甚至害怕,不敢,更何況卡西莫多推下的是自己的養父!還有一些人雖美麗但惡毒,有的長得醜但很自卑,有的錯了但不知道不過,反而一錯再錯,有的也很低微,但他們膽小,甘願跪倒在別人腳下。

而那個人面獸心的副主教卻讓我痛恨至極,他爲了自己的利益,竟想出這麼多惡毒的手段。他就像現代黑暗社會中的一些卑鄙小人,我們一定要將他們趕盡殺絕,讓他們得到他們應有的下場!

這個故事影響了我,無形之中,給了我力量,讓我明白,人不可貌相,善良永遠是人類秉承崇高的一面。

我喜歡這本書,它讓我從中得到了我所要的“財富”——無論做什麼樣的人都要善良,而且人與人都是平等的,不可以貌取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1

在十九世紀羣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袖。這部偉大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之後,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的手中。

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裏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鐘人伽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爲她赴湯蹈火,可以爲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悲劇永遠是悲劇,在悲劇中卻給我們這些讀者許多想象,例如:卡西莫多抽泣着從心底發出一聲呼號:“啊!我所愛過的一切!”時心裏的那種矛盾、悔恨、自責都一統表現出來。我猜:他的矛盾因爲他輕鬆地把養父給“殺死了”,畢竟這是養父——恩父,但是爲了他所愛的愛斯美拉達,他只能情不自禁的做了這一切;他的悔恨因爲他認識並愛上了愛斯美拉達,至使他殺了救命之恩的養父;他的自責是因爲他沒能救出愛斯美拉達,只能眼睜睜看她被絞死,他沒能盡舉手之勞,救出養父,只能眼睜睜看他活活被萬丈深淵吞噬。

對於三個主要人物,概括而言:純潔、善良、堅貞不屈、極富同情心、捨己救人的愛斯美拉達;陰險、狠毒、虛僞、沒有人性的克洛德和善良、高尚、疾惡如仇的卡西莫多。

千言萬語,還是那句樸素的話——《巴黎聖母院》不愧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佼佼者,雨果不愧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領袖。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2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19世紀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黎生活,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一羣性格鮮明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爲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爲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爲“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主教能夠說是戲裏面性格最極端的一個人,是罪與惡的化身,是魔鬼的使者。刻薄的他,簡直就是一個感情上的僞君子,感情上的惡魔!“在人間我只有痛苦,這是別人的'節日,不是我的”這句話能夠體現出主教的一種冷漠與孤立,這不說明他沒感情,相反,他愛斯梅拉達的感情是強烈的,難以抑制的愛慕。“活該她倒黴,我倒黴她跳舞跳得這麼動人難道是她的錯?她聲音發狂難道是我的錯?”主教身爲一個神職人員,明明白自己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是不可能的,但似乎是出於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心態,主教對於情敵們固然心狠手辣,在艾絲美拉達應對死刑時,主教沒有出手相救,相反還落井下石,陷這個弱女子於不義。黑色的長袍裏面藏着的也是狼一般的惡毒心靈。這般邪惡完全是《巴黎聖母院》一劇中罪惡的代表,是善良的比較。

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爲她赴湯蹈火,可以爲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絕對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這篇小說的魅力所在。

這篇小說不僅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的本質,更告訴我們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首先,一個人的外表並不決定一切。內心才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人不能過分追逐外表美,心靈的純潔真誠纔是我們一生需要具備的。同樣,衡量一個人也要從他的內在品質出發,不能以貌取人。因爲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顆火熱純真的心靈;英俊美麗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齷齪可恥、卑鄙扭曲的人心。這一點,小說中的人物已活活地做了例證。他們的結果,也是給我們的警示。其次,人活在世界上,要有積極的人生理想、奮鬥目標,不能隨波逐流、浪蕩荒廢,在任何時刻,都要有人格尊嚴,能明確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爲放縱自己而被污濁了有責任的心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3

雨果曾說:"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着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後,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美與醜既有矛盾鬥爭,又會相互依存。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運用了美醜對照原則,將美麗、高尚與醜陋、卑賤的人物或意象作對比,在美與醜的一次次碰撞中,使美的事物愈發美好,使醜的事物更加醜惡。

美可以分爲內在美與外在美。外在美是能通過肉眼直觀地看到的外在形象所體現的直觀的美感。而內在美卻是人類內心的真、善,潛藏在一個人的靈魂當中,是需要挖掘的深刻的.美好。所以,外表華麗光鮮的人也難保內心不是醜陋的。

一表人才、英俊瀟灑的弗比斯,骨子裏卻是一個虛情假意的風流僞君子。這個輕薄的花花公子,對任何女性都是虛情假意,根本沒有真愛,只是玩弄。這樣的人的確令人反感、厭惡。他是一個不配得到真愛的可憐蟲,怎一個"醜"字了得。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他陰沉的臉本來就令人害怕,扭曲的心更叫人恐懼。他對愛斯梅拉達的貪戀慢慢發展成爲一種畸形的佔有慾。在教會的禁慾下,作爲一個副主教,他卻一直在尋找機會得到愛斯梅拉達。克洛德口口聲聲對愛斯梅拉達說着"我愛你",但每一句話都只爲佔有她,這是愛嗎?美其名曰的"愛",不如說是佔有慾在作祟。"我得不到,別人也得不到",這是克洛德畸形的信條。他得不到愛斯梅拉達,就要徹底毀滅她,親手把她推向死亡的邊緣。陰險手段的背後,潛藏的是人性的醜陋與不堪。

其貌不揚的人也未嘗不能擁有純粹而善良的內心。

人們稱卡西莫多爲"魔鬼",因爲他的外貌奇醜無比,"四面形的鼻子,馬蹄鐵形的嘴巴,左邊的小眼被雜草般的紅眉毛遮蓋住,右眼則被一個巨大的肉瘤擋得一乾二淨,牙齒東倒西歪,殘缺不全,下巴分了岔,駝背,雞胸,大腿和小腿扭曲得厲害,只有兩個膝蓋可以併攏,手腳皆奇大無比。他就像是一個支離破碎復而胡亂拼湊起來的巨人。"人們嘲笑、鄙夷卡西莫多的外表,稱他爲"聖母院的駝背!獨眼龍卡西莫多!瘸子卡西莫多!"但是,沒有人願意去發現奇醜無比的外表下藏着一顆金玉般美好的心靈。卡西莫多純潔、無私、忠誠。當愛斯梅拉達想見弗比斯時,卡西莫多雖然心疼,但沒有嫉妒,而是去幫她找弗比斯。在與卡西莫多的相處中,愛斯梅拉達相信卡西莫多是個好人,當卡西莫多問她害不害怕自己時,愛斯梅拉達回答說:"我不怕你,那個副主教比你要可怕得多!"卡西莫多聽到後是多麼高興呀。那些與愛斯梅拉達相處的日子,就是卡西莫多短暫的一生當中最幸福的日子。內在美,使卡西莫多"渺小變成了偉大,畸形變成了美好".正因爲有着一顆善良的心,卡西莫多用心靈美彌補了外表的缺陷。他的外表越是醜陋,就越是表現出作者對人類深沉的同情,而越是醜得真實、醜得可信,就越能顯露內心的高貴與美麗。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撕毀給別人看。"在《巴黎聖母院》中,卡西莫多奇醜無比,卻心地善良,爲愛人犧牲一切;弗比斯,英俊瀟灑,卻虛情假意,玩弄別人的感情;克洛德,衣冠堂堂,卻卑鄙下流,得不到愛就毀滅。我們看到了美在醜陋中隕落,但也看到美在醜陋中昇華。

每一次美與醜的碰撞、對比,都會反覆告訴我們:美與醜並不在於外表,而取決於心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4

《巴黎聖母院》首先是探索人心。我們也許會認爲克洛德是個十惡不赦的壞蛋,這判斷大致不錯。但作者沒有將惡人臉譜化,而是表現了人物的變化過程,展示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收養卡西莫多表現出克洛德的善良,因爲博學多才,品德高尚,20歲就當上神甫。在遇到愛斯美拉達之前,克洛德總體上是一個好人。

後來色迷心竅,心智被慾念所控制,而他儘管博學,卻對戀愛這門學問一竅不通,——做神甫的人不允許戀愛、結婚,這纔有了接二連三的偷襲。一旦霸王硬上弓不能達到目的,求婚又不被許可,克洛德便惱羞成怒,必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在愛斯美拉達第一次受刑被卡西莫多救下之後,克洛德獨自來到郊外,反省自己的行爲,他感到x力量的強大,認識到終生侍奉上帝的許願多麼荒唐,悲憫美女的香消玉殞,嚮往美好的愛情,這些都是十分正當、健康的思想,但思想終究佔了上風。這使他在x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說,克洛德這個人物形象是立體的、豐滿的`,也是真實可信的。作者通過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動地表現了宗教對人性的扭曲和戕害,頗有警示作用。

其次是追溯歷史。在第三卷,作者用了兩個節次分別介紹了巴黎聖母院和巴黎城的沿革,談了自己美學觀,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歷史知識和藝術修養,展示了一種恢弘的文化視野。又如在第五卷第二節《這個要扼殺那個》中,作者高度評價古登堡印刷術在文明發揮的革命性的影響,天才地指出,“印刷機將扼殺教會”,“印刷術要扼殺建築藝術”,“以印刷形式表達的思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磨滅”。

熱情地謳歌了自由、民主、科學、進步的思想。在第六卷的第二節《老鼠洞》中,作者給我們饒有興味地介紹了老鼠洞的來歷和隱修的傳統,讓我們對愛斯美拉達的母親的苦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比如,在第十卷《壞事的朋友》一節,作者描寫丐幫攻打巴黎聖母院,便結合歷史知識,對這一行動的合理性作了較有說服力的解釋,使讀者在瞭解情節的同時,也能暢飲知識的瓊漿。當然,這種論文式的寫法,可能會攆走不少的讀者,削弱作品的可讀性,應把握好分寸,控制好篇幅和節奏,並輔之以形象性、趣味性和抒情性,以避免枯燥。

第三是描繪風俗。在作品開篇,作者爲我們描繪了狂人節那天,巴黎市民在司法宮觀看聖蹟劇和推舉醜大王的熱鬧場面。接下來還描繪了奇蹟宮廷中乞丐王國的景觀,審訊卡西莫多和愛斯美拉達的場面,卡西莫多在河灘廣場受刑的場面,攻打聖母院的驚險場面,愛斯美拉達兩次受絞刑的場面,國王路易十一審覈賬目、接受治療、對x人衆作出x決策的場面等等,異常真實生動地展示了十五世紀末期法國巴黎社會全方位的圖景,表達了鮮明的反封建、反x、反迷信的主題。

作品還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上至國王、紅衣主教,下至乞丐、隱修女,極大地提高了作品的文學品位。作品的語言異常華麗,極富個性色彩,這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如乞丐王克洛班·特魯一傅向聖母院主教叫板宣戰的一段話,義正詞嚴,不卑不亢,鏗鏘有力,較好地反映了乞丐x強果斷、威武不屈的個性。又如格蘭古瓦向路易十一求饒的陳詞,巧用比喻,引經據典,對比說理,恭維對方,剖白忠心,語氣卑微而言詞華麗,充分地申辯了自己的無罪,也讓對方不忍降罪,從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既表現了格蘭古瓦的貪生怕死,軟弱無骨,又表現了格蘭古瓦的能言善辯,靈活變通。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裏,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裏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裏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藉着幾個點,簡單的說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爲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羣,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着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裏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 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裏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爲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 惡,你就先要將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 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裏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裏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爲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爲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振盪着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