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優]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優]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浪漫、催人淚下的小說。具有強烈反封建教會的精神,揭露了法國中世紀路易十一政教合一王朝的黑暗,批判了路易十一的殘忍,他統治的王國,實際上是個人間地獄,到處都有魔鬼的奸笑和被壓迫者的哀號,愛斯梅拉達就是其中一個無辜者。在副教主克駱德身上。我們看到了教會禁慾主義對人性的摧殘,克洛德雖然很沒有人性但他的本性不是這樣。他追求愛斯梅拉達,人們並不責備,這正如薄伽丘在《十日談》中只譴責教士的虛僞而不譴責他們的“偷情”一樣,它說明在中世紀末期,人文主義者所宣揚的反禁慾主義的思想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不僅像春風一樣喚醒了一般市民階層的'反禁慾主義的思想,同時也從根本上動搖了宗教聖職人員本的禁慾主義的銅牆鐵壁。

卡西莫多是千千萬萬的無辜者一個深表同情與熱情歌頌的低賤者的形象,這個愛被人的嫌棄的“醜八怪”,在見到愛斯梅拉達之前,他的生活猶如一潭死水。要麼是麻木的過日子。要不就是以“惡”報“惡”,以冷眼看世界。

一旦內心深藏的美好潛力被激發出來,便可以放出奇異的光彩和無窮的力量,烈日下愛斯梅拉達的一口清泉。打開了這個奇醜人心靈的窗戶。激起他迸發出“美!美!美!”這樣三句美麗的詩句,這口清泉使他發現了生活真正的意義,激起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和勇氣,致使他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熱情都與這位象徵人類美好事物的心地善良的少女聯繫在一起。爲了她。他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卡西莫多美好心靈的復甦,意味着人類心善良美德的覺醒,它是一種強有力的反封建教會的力量,作者對“奇蹟王朝”乞丐們的見義勇爲,“一方有難四方幫忙”的團結友愛精神也進行了歌頌。

我讀過的書,就算《巴黎聖母院》最深奧,只有把一個形體上畸形最可怕、最可厭、最完全的人物,把他安署在最低化的低層。最被人輕蔑的一級上;用陰森的對照線從各面照射這個可憐的東西。然後給他一顆靈魂,並且在這個靈魂賦予人所具備的最純淨的一種感情,“這種高尚感情根據不同的條件而熾熱化,在你眼前使這種卑下的造物換了形狀,渺小變成偉大,畸形變成了美。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2

前段時間,巴黎聖母院遭受火災損失慘重,讓世界人民都爲之祈禱。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代表,其中的文化底蘊不言而喻。前幾天,我看完《巴黎聖母院》的電影,覺得非常精彩,就找來雨果原著《巴黎聖母院》品讀起來。我覺得相比較電影,小說寫的更精彩,更讓人有想象的空間。小說的內容有些是電影的藝術無法表現出來的,我想這可能就是小說的魅力吧。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悲劇小說。善良的女主人公愛斯梅拉達被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看上,於是上演了一段醜惡人性的故事。最終,壞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女主人公爲愛殉情。醜惡與善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愛斯梅拉達的善良與副主教克洛德的醜陋虛僞,深刻的對比將人物的形象展現的栩栩如生,放大了這部小說的魅力。

生性善良的愛斯梅拉達勇敢而富有正義感,在甘果瓦要被殺時,她毅然的救了他;當卡西莫多在廣場上受盡折磨時,愛斯梅拉達對這個醜八怪表示同情。她是真善美的.化身,是這個醜陋社會所需要的,她最後以死結束一生,正是作者對這個醜惡社會的痛斥與抗議。我們對女主人公同情的同時,也引起我們對封建統治下爲所欲爲的王權的憎恨。雨果通過這樣的藝術描寫,揭露了封建王權道貌岸然,僞君子的形象,卻貪圖女色,蛇蠍心腸,荒淫無道。這個小說還告訴我們惡有惡報,只是時候未到。不過雨果卻展現出的好人最後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可這樣的結果更能體現戲劇矛盾。通過小說,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底層勞動人民是賦予同情的,他讚揚底層人民的高貴品質,這與那些上層“文明社會”的人從來沒有的美德。爲解救愛斯梅拉達,他們表現出的勇敢、正直和善良,對於教會的憎恨可以說由來已久的。可以說,這也是作者譜寫的一曲勞苦大衆的讚歌。

《巴黎聖母院》經久不衰的魅力就在其對於醜陋與善良的極端描寫,這一切都讓我震撼。有時候,外表光鮮亮麗的人卻是在隱藏,而醜陋平凡的人卻是真實的自我,我們不能被假象矇蔽雙眼。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內心,因爲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3

美麗與醜陋只不過是瞬間的事,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就表現了這一主題。雖然這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畢竟雨果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不過只有二十多歲。恐怕他在其中只是想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提高自己描繪故事情節的能力。但是這個故事卻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

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在中世紀的法國靠賣藝爲生,在一次“錯誤的審判”幫助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齊莫多。這是個極其醜陋的人,雨果描繪他醜陋外貌的語句不亞於描繪一個十足骯髒的怪物。他小的時候被拋棄在巴黎聖母院,一個神甫本着由他弟弟而生的憐憫之情“解救”了他。這神甫後來變成了主教代理,同時也成爲了卡齊莫多的父親。而主教代理卻瘋狂的愛上了吉卜賽女郎,他不斷的在公衆面前詆譭她,甚至陷害她入獄,藉此壓抑着自己心中的激情。卡齊莫多解救了吉卜賽女郎,並與她相處在巴黎聖母院的塔樓裏。到了這裏,我們不禁要發問:解救這美麗女郎的爲什麼是這個醜八怪?難道不應當是一個“帥哥”去拯救了她嗎?書中並不缺少這樣的人物呀。而雨果創造這樣一個畸形的存在,是不是故意以這個存在來吸引讀者?

但是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卻由不得我們多想,故事立即就以一個悲哀的結尾結束了。愛斯梅拉達被絞死;主教代理則被憤怒的卡齊莫多推下了塔樓,摔的是血肉模糊;而卡齊莫多帶着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永遠長眠於一個死人窟裏。書的結尾寫了這麼一段話,令剛讀此書的我立即呆住了。後來人到死人窟裏尋找他人屍體的時候,引出了故事的最終結局:愛斯梅拉達與卡齊莫多的屍體變成了兩具白骨,而這白骨也在那羣人的不小心觸碰中變成了塵埃。這是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故事的`終結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的自然的終結,而作爲雨果練筆的巴黎聖母院故事到此結束。顯然,雨果到最後沒有了對作爲練筆之書的激情,只是給了故事一個很“自然”的結局。

從閱讀大量的西方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來,這些作品多是在傳達一種思想,而對於藝術與文化的講述卻是很少,這可能與本身西方文化就不怎麼豐富有關。但是對於個人思想的高而強的追求,卻使他們很快的瞭解到做人的奧義,這是與很多中國作家的作品所不同的。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4

這是一場關於真正的美與醜的較量,這是一首喚醒我們認知真美的不朽詩章,這是一條淨化心靈的光明路,這是我們值得一讀的書——《巴黎聖母院》。

故事發生在1482年的格萊夫廣場,我們的主人公卡西莫多再一次成爲了公認的醜王,他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他的坎坷的一生,他擁有着恐怖的外貌和身體的殘疾,並且生母所拋棄,最終由教會中的副教主克洛德所扶養長大,卻只能躲在陰暗角落當一位敲鐘人。但是當他遇到美貌無比的愛斯梅拉達時,他淪陷了,忍不住靠近佳人卻驚擾嚇壞了她,最終卡西莫多還是選擇將這份愛默默埋在心裏,時刻保護着她。而文中的女主角愛斯梅拉達是一位不僅有着美貌還有着一顆仁心的人,她在乞丐王國中救下了落魄詩人甘果瓦,併成爲他名義上的妻子;她在卡西莫多接受懲罰時不計前嫌爲他送水,這些都體現出她的善良。

但是當單純善良的她愛上徒有其表的花花公子弗比斯時,註定這份愛情沒有結果,甚至在反抗貪婪虛僞的弗比斯後,被誣陷刺殺,最終推上了行刑場,面對即將被絞死的命運。而年老醜陋的副教主克洛德也覬覦她的`美貌,在愛斯梅拉達拒絕他後,無情的處死了她,卡西莫多在衆多阻撓下,卻只能帶走了愛斯梅拉達的屍體,從此消失無蹤。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悲劇,但是卻又不失那一點圓滿以及那份神祕感,讓卡西莫多最終能夠陪在愛斯梅拉達的身邊,陪她長眠。

我認爲這本書便是想要反映當時那個所處的社會背景下,教會和統治者的貪婪和殘忍,以及當時人們的麻木和冷漠,但是卻不缺少真正善良的人去同這兩股惡勢力英勇鬥爭,讀後感。用這種善良去反諷當時的宮廷和教會,從而體現出什麼是真美,什麼是真惡。雨果的這種寫作方式和中國大部分文學作品的寫作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相比之下,我覺得這部作品顯得很有韻味,文中有着不少的耐人尋味的地方,但是也不會是晦澀難懂,反而有那種”直白”的感覺。然而正是這種”直白”讓我覺得裏面的人物更加生動以及讓人物情感的以一種極自由真實的體現出來。

在現實生活中以貌取人的情況隨處可見,也有不少人披着華麗的皮囊卻做着魔鬼般的事情,所以內心的真美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5

翻開書的第一頁,眼前跳出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單詞:ANATKH。

在聖母院的兩座鐘塔之一的暗角,偉大的作者發現牆上有這樣幾個由於年深日久而發黑並且相當深的嵌進石頭裏的大寫字母。如果說作者是這篇著作的母親,那麼這個神祕的單詞就是他的父親。這些字母所蘊的悲慘,宿命的意味,深深的打動了作者,結果就是這本書的誕生。

奇怪的字母,使人產生一種想挖掘真相的衝動。擁有這樣充滿神話色彩的背景,果然不讓人失望。也許,我們偉大的作者成功地詮釋了這些希臘字母ANATKH—命運,確實不可否認它背後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成爲神話,震撼了了一代又一代人;又也許,簡單地說它只是個希臘單詞,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刻上去的,幾百年來無人察覺;也可能並沒有特殊意義。而作家的思想是永遠不會停止的。作家看到它,就像看見了靈感,狂熱的心不斷跳動,思想反反覆覆,該是在預示着不平凡的事將要上演……。

說了這麼多,都是關於ANATKH的前奏,其實看了這本書後才知道主題並不是談命運,它拉開故事的序幕。正如這些字母蘊含的悲慘,宿命的意味,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命運,恰恰都是悲慘的結局。

書中ANATKH是我們神聖的.副教主在牆上刻下的。這個除了自然法則之外便不知道世界還有別種法則的人“這個所憑感自然流露的人。他心裏的強烈感情的湖泊永遠是乾涸的,他十分習慣每天早上挖些新的溝渠把其中的水排掉”。這個道貌岸然的傢伙!我忍不住這樣稱呼他。好在他的醜陋扼殺了他的命運,可以說他死在了自己的手裏。

可能命運讓克洛德多活了些時間,他扭曲病態的靈魂又多害幾條人命。可憐的敲鐘的人和美麗的波希米亞姑娘是不幸的受害者,這不該是他們的命運,可這僅僅是在我看來。這就是他們的命運,在這樣的一個“有教養”“文明的社會”裏註定他們要受到慘無人道的侮辱迫害。至於比埃爾、甘果瓦,“他從所有那些瘋瘋癲癲的學問裏又回過來搞他的悲劇,那更是瘋癲之憂了,這就他所謂得到一個悲劇的收場”弗比斯也得到一個悲劇的收場,他結婚了。不明白弗比斯的婚姻爲何會是一個悲劇,不過作者肯定有他的道理。

一切從一個蘊含着悲慘,宿命的意味的單詞ANATKH開始,一切又悲慘的結束,可謂從悲劇開始,在悲劇中結束,這就是一出完美的悲劇,宛若經歷了漫漫幾個世紀,又像是發生在作者一瞬間的思考中。冥冥之中命運似乎做了些什麼。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6

1831年2月,雨果爲我們留下了一段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那樣一個教會“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時代,他吶喊出了新時代的要求;在現代這樣一個物慾充斥的社會,它讓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

敲鐘人卡西莫多——他醜,他聾,但這不是他的錯,而是命運的不公,爲此他失去了被愛的權利。他時常用類似野獸的聲音支撐起一個被遺忘的靈魂,爲人們顯示他的存在。然而當面對美麗的吉普賽姑娘艾絲美拉達時,他的`那句“我笑的時候更醜,不過只要開心我就笑”“讓你害怕,我很難過”,讓本想嘲諷他的我如此難受。

他的尊嚴隨着神父的手指向下彎曲而一起跪下了,卻在艾絲美拉達那裏找了回來。當卡西莫多不顧一切地將奴役他的神父從艾身上拉開時,他站了起來——頂天立地。

當屏幕上顯示剩餘時間爲31分55秒時,全場因爲卡瘋狂地敲鐘而鬨堂大笑。

那一刻,我淚流滿面。

我相信,艾在那一刻展示的舞姿最真誠、最純潔,沒有任何功利,因爲在她面前的是一個外表醜陋卻值得信任的靈魂。他偉大得讓艾在那一刻足以淡漠生死;

當鐘聲齊鳴,當卡西莫多以他特有的方式盡情敲鐘時,那一瞬,他與我們沒有什麼兩樣——他不醜,他不聾;

當鐘聲傳遍整個城市,當艾驚恐地離開,當他依舊旁若無人地在繩索上跳躍時,我感到了他的快樂與充實。“瘋狂”的他在那一刻不再受人指使,不再是階下囚,不再受人嘲笑……他擁有了自己的世界。

卡西莫多從未想過要佔有艾絲美拉達,那份超出男女卿卿我我的大愛,用艾的話說就是“他太老實”。那幾束漂亮的白花和一句讓人心酸的“這花是他給你的”,讓我熱淚盈眶;不斷出現的“行行好吧”讓物質上的瘦骨如柴與卡西莫多精神上的豐實對比地如此強烈;衆人強行破門之際,凜冽的寒風與卡西莫多千方百計所鑄造出的人性的溫暖,讓艾在教堂、也是在人間的最後一個夜晚如此動人……

容顏太美,會把努力遺忘。

艾絲美拉達說他可憐,而我卻不這樣想。雖然他禦敵的椽子成爲衆人利用的工具,儘管他看到艾的倒地無助地伸出雙手,高喊“沒戲了”,但他懂得一切因道貌岸然的神父而起並給了他應得的下場;艾的出現讓他悟到“生活多美”。在墳墓中,靈魂的高貴與平庸是沒有區別的,但一個靈魂緊緊抱住另一個靈魂的真誠和化作塵土的悽美,讓我忽然意識到,也許他們應該去天堂,那罪惡的社會豈是這等純潔的靈魂安身的地方。

卡西莫多,你可知道,在這世界上,沒有哪種愛的名字叫卑微。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7

我們同學,或許有時會出錯,比如,路上堵車,遲到了!這時“敵人”已經沒辦法反應過來。事情發生的地點在學校的2樓的樓梯。就像當初那個女人,如果她一時心軟放棄了孩子,她內心的遺憾便永遠無法從心靈清理出去,這樣,快樂又從何而入呢!如果你來我們學校,可別忘了參觀這美麗的風景線。

雨果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說代表作,發表於xx年,小說描寫了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並透過這種描寫深刻地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表現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羣性格鮮明,極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扣人心絃,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一組對比鮮明,令人觸目驚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

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說中給人以無限遐想的浪漫亮點,是美麗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慾的中世紀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了。

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其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遭到無情的遺棄,先是親人的遺棄,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卡西莫多卻有着一頂純潔美麗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如同守護着珍寶一般守護着愛絲梅拉達,試圖使他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強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選擇殉情這一悲劇。這兩個主人公存在着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鐘人卡西莫多悲慘的命運,美麗的心靈。我就感到無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時總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難過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大家總是瞧不起外貌醜陋,衣着寒酸,天生殘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從而忽略了真正的人,真正的美在於心靈。倘若一個人心靈不美,即使穿上最美的衣服也不見得美,要知道心靈上的一道皺紋比眼角上千道魚尾紋還要衰老,還要敗事,還要可悲。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8

鮮紅的火焰浸沒了半邊天,熊熊的火星無情地蔓延,以不可抗拒的力量侵蝕着塔頂。就這樣,塔尖慢慢地落在火造成的黑霧和紅霧中,支離破碎……

這是最近幾天最熱門的話題:法國巴黎聖母院着火了。

我讀過法國的維克多·雨果寫的小說,《巴黎聖母院》。

它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當時,巴黎聖母院在許多地方遭到嚴重破壞。當局想拆毀巴黎聖母院,但雨果堅決反對。他當時寫了《巴黎聖母院》。這本書的出版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因此巴黎聖母院得以重建。這是雨果,他拯救了巴黎聖母院。

這本書主要描繪了三個人物:美麗的.象徵,埃斯梅拉達;邪惡的象徵,唐·克勞德;善良的象徵,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是一個醜陋的敲鐘人。他有多醜?駝背、獨眼、聾啞和跛足的畸形人從童年起就受到世界的歧視和欺凌。但是在埃斯梅拉達,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這個長相粗俗野蠻的陌生男人從此把他的一生和熱情都寄託在埃斯梅拉達身上。他可以爲她赴湯蹈火,爲她的幸福犧牲一切。他愛上了她。

與此同時,收養他的主教代理人唐·克勞德,一個學識淵博、受人尊敬的上層人物,也被埃斯梅拉達的美貌和靈巧的舞姿所吸引,他愛上了她。

但是唐·克勞德和卡茲莫多在人性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也愛上了漂亮的女孩,但被拒絕了。他們的愛是如此的溫暖,但是唐·克勞德被狂熱扭曲了,而卡西莫多是溫暖而真誠的。一個是佔有,另一個是奉獻。

“醜僅次於美,畸形接近美,醜隱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醜共存,光明與黑暗共存。”這是雨果說的一句話。這就是卡西莫多描述的醜陋。

卡西莫多是個敲鐘人,如上所述。在聖母院鐘樓的頂端是屬於卡西莫多的一個崇高而神聖的世界,那裏沒有陌生人的冷嘲熱諷,沒有奇怪而惡毒的目光,只有純淨而優美的音樂——敲打着鐘聲。這音樂是撫慰他靈魂的最純粹的美。那些時鐘是唯一能穿透這個獨眼人靈魂的光。他愛他們,和他們交談,理解他們,享受他獨特的快樂。

然而,今天,木塔在大火中倒塌了。有些人說,“我一直說我想去卡西莫多居住的城堡,但是現在我什麼都不是了。”

巴黎聖母院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也遭受重創。由於人們的努力,它得到了重建的資助,並最終使聖母院完好無損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不幸的是,今天的聖母院因爲一場大火而不再完整。它終究還是丟失了。

但我堅信它最終會完全迴歸。我期待着它從灰燼中重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9

假如,有一天,在街上,你遇見了一個長得十分醜陋的人,你會厭惡他嗎?你可千萬別說:“會。”去年暑假,我閱讀了一本世界名著,名叫《巴黎聖母院》。在這一本書中,我真正懂得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俗語。而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

本書講述的是醜男卡西莫多一生的經歷:流浪藝人艾絲美拉達是一位美麗善良的吉卜賽女郎。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沸羅洛對她動了邪念,指使他的養子、巴黎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對她進行劫持。艾絲美拉達被國衛隊長福玻斯救出,她便愛上了這個軍官。副主教趁着這對男女幽會之時,刺殺了福玻斯,並嫁禍於艾絲美拉達。艾絲美拉達被判絞刑,卡西莫多將她救出,藏在巴黎聖母院的避難所避難,巴黎下層社會的乞丐和流浪人爲了營救艾絲美拉達,圍攻巴黎聖母院,國王派兵前去壓鎮。混戰中,克洛德沸羅洛將艾絲美拉達劫走,威逼她屈從自己的淫慾,遭到堅決拒絕後,將艾絲美拉達交給官兵,在鐘樓上獰笑,看着艾絲美拉達被絞死,卡西莫多看清了副主教人面獸心,將副主教推下鐘樓,自己便抱着少女的遺體自盡。

其實,像卡西莫多那樣善良的人,還有很多:我曾在大街上看見一個肌肉萎縮的乞丐,當一個女士給他捐款之後,卻把錢包遺忘在那兒了,乞丐見了,努力伸手抓住錢包,喊道:“小……姐!” 女士一看,眼淚“嘩啦啦”地流了小來……

是呀!我們怎麼能以貌取人呢?誰又能夠斷定他(她)的外表美,就等於他(她)的心靈美呢?所以一個人的心靈美,纔是一個人真正得美。可爲什麼,偏偏就是有那麼些人,歧視外表醜陋的.人,只崇拜相貌好看的人呢?難道外表越漂亮越好看的人就等於心靈越美麗越善良的人嗎?答案當然是:不是。我在一次旅遊時,看見一位外表漂亮的“貴族夫人”向地上扔了一個塑料袋,說:“環衛工人會把它掃除掉的!”這時候,一個外表“醜陋”的人撿起這個塑料袋,扔進了垃圾箱裏。你們說,是誰做得對?當然是那個“醜陋”的人做得對。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俗語就包含着做人的真諦呀!所以,我們應銘記:一個人的心靈美,纔是一個人的真正美!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

艾斯美達拉是美,但是除了美,善良就是她唯一的優點了。 爲了英俊的浮比斯的愛情而矇蔽了雙眼,一直把這種人的愛情當做自己的信仰,又有什麼好貴的?美麗的外表只是她的空殼,實質上她一點自己的思想和價值判斷也沒有,纔會三番兩次地被代理教主克洛德騙,說她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天使吧,可是天使有那麼懦弱嗎?她最後的悲劇結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己的原因,性格的原因吧,像迎春那樣。她沒辦法看到卡西莫多醜陋的外表下的美麗善良單純的.心靈,在卡西莫多不斷幫助她時還是會因爲他長得醜而厭惡他。也許這是正常的,誰不欣賞美的事物呢,可是,如果僅僅只是看外表,那麼是不是也太虛浮了呢?就像卡西莫多給她準備了一個漂亮但是漏水的花瓶,裏面裝着的玫瑰枯萎了,另外一個不太好看的花瓶,裏面的依然鮮活。她選擇了枯萎的玫瑰。 卡西莫多的單純,但是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理解他的人根本就沒有。他愛艾斯美達拉僅僅是因爲當他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沒有一個人幫助他全部在看熱鬧時,艾斯美達拉給了他一口水,一個活下去的希望。縱然艾斯美達拉是美的,但是在她面前,自己只會更加醜陋而已。他從來沒有奢望艾斯美達拉喜歡自己,所以,一直在默默守護着她,一個被自然迫害的人守護者一個被社會迫害的人。他愛艾斯美達拉,不過沒有像克洛德一樣,變態的想要佔有她,他按照他的方式愛她。他也是矛盾的啊,那個迫害艾斯美達拉的是他的義父啊,是救活他養活他的人啊,也是他愛的人啊,所以他在把克洛德推下去的時候,也許內心也是萬分痛苦地吧,所以他感嘆,“我愛的人啊”。

美麗的姑娘天生就比一般人多了一點機遇,總是會格外受到照顧一些,也更容易受到欺騙和誘惑。像艾斯美達拉這樣美麗的姑娘,卻從來沒有想過去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僅僅只是做一個花瓶,手無縛雞之力,遇到事,要不妥協,要不就是喊救命,指望着別人來救她……長得好看和生在富貴之家的富二代一樣,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因爲外貌財富之類的東西不是你自己努力得來的,本質上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呢,千萬不要恃寵而驕,要不然這些東西總有一天會失去的。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1

合上書本,窗外天氣陰沉,淅淅瀝瀝的小雨打在窗戶上。《巴黎聖母院》像一杯烈酒,飲時灼燒着喉嚨,但回味起來厚重又苦澀。

愛斯梅拉達和四個男人的愛情故事貫穿了整本書。弗比斯的花心讓我厭惡;克洛得的偏執讓我無奈;格蘭古瓦的自由灑脫讓我欣賞;卡西莫多的忠誠和寬容讓我感動。跌宕起伏的故事震撼人心,當時的法國人民說:法國可以沒有國王,但不可以沒有雨果。

在所有人物中,甚至在這本書裏最大的惡人應該非副主教克洛德所屬,作者毫不留情地對他痛斥、譴責、批評,對他的虛僞,貪婪和殘忍更是毫不掩飾的厭惡。但克洛德心中沒有美好嗎?我覺得還是有的。而愛斯梅拉達就是他黑暗的心中那一縷陽光,是他藏在心底的美好。他對愛斯梅拉達的追求不假,作者也沒有一票否定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只是這樣的美好遠遠抵擋不住他心裏的黑暗,遠遠抵不上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但我相信在克洛德親手葬送了他心中的美好,在看到他心愛之人被送上絞刑架時,他心裏還是痛苦的。

強烈鮮明的對比是雨果在這本書中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手法,而卡西莫多和克洛德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雨果覺得:自然中的萬物並非全都是崇高優秀的,她們是混合存在的。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完美,粗俗藏在高雅背後,善與惡並存,黑暗與光明同在。由此,雨果創造了卡西莫多的角色。卡西莫多在書中被世人唾棄,在書外卻是一個令世人讚頌是“醜八怪”的形象。在見到愛斯梅拉達之前,卡西莫多對這個世界不報以希望,是愛斯梅拉達喚醒了他心中沉睡的`美好。雨果明確地告訴我們:一旦心中的美好被喚醒,那麼人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卡西莫多就是典例,他願意爲自己愛的人赴湯蹈火奉獻一切,甚至在死時仍舊貪戀她的溫暖,執意抱着她的屍體死去。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寬宏大量,是唯一能夠照亮偉大靈魂的光芒”。即使是被所有人拋棄了的卡西莫多還是保持了一顆寬容的心。他用自己的寬容譜寫了一段華麗的人生樂章。偉大的靈魂就像水一般,雖然平凡但不可缺。水能生萬物,亦能容萬物,水的寬容鑄就了百川,豐盈了自己。寬容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善意,更是對自己靈魂的昇華。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2

唯有善於思考的讀者才稱得上讀者,我的著作就是要題贈給善於思考的讀者,不管你是誰,如果你邊閱讀邊思索的話,我的作品就題贈給你。

——雨果

思考,我的確是思考了,但能否達到雨果的要求就又得另當別論了!

首先,它是一個悲劇,往往悲劇要比喜劇更加容易讓人思考。

卡西莫多,因爲生下來醜陋而被遺棄在聖母院,被副主教收養,長大後成爲聖母院的敲鐘人。除了自身的醜陋以外,被鐘聲震聾了耳朵又是一件不幸的事。大家討厭看到他這個怪物,他只能躲在聖母院裏。聖母院成爲了卡西莫多的外殼,卡西莫多是聖母院的靈魂。最終,他拾起了別人傷害他的武器留作自用。上天給了他醜陋的樣貌,確給了他一顆善良感恩的心。

副主教,本應該是最善良,最寬容,最正義,最能看破並控制慾性的人,然而在得不到心愛姑娘的情況下,卻想毀了她。沒錯,如此陰險之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當他看到心愛的姑娘被絞死時,他也被卡西莫多推下了聖母院。

很久以後,人們在亂屍推裏找到了女孩的遺骸,她被另一具遺骸所懷抱,從遺骸可以看出,他是個駝背,並且是個跛子,但是他的脖子沒有被繩索勒過的`痕跡,他應該是自己來到亂屍崗的。沒錯,他就是卡西莫多,他救過女孩,他,這個孤兒、棄嬰、被人遺棄的孩子,敢於直視這個拋棄了他的社會,敢於干涉社會事件,敢跟司法抗衡,這兩個極度不幸的人,聯合起來,相互幫助。但他不是萬能的,更何況他還有着不公平的缺陷。但是,他盡力了!

可憐的姑娘,她纔剛剛與母親相認,卻雙雙死於愚蠢的統治下。

人世間,唯有情愛很難得到平衡。你愛的人,不一定愛着你;愛你的人,你又不一定也會愛着他。有多少人能夠成全自己愛着的人而選擇放下呢?又有多少人是被迫選擇離開的呢?就像小說裏,姑娘愛那個虛榮的士官,愛得那麼卑微,而副主教愛那個姑娘,愛得那麼倔強,甚至得不到就要毀了她,可是卡西莫多做到了,他。愛那個姑娘,只希望她幸福快樂,他可以幫她去找那個表裏不一的士官,他會在暗中保護她。這纔是偉大的愛情,讓人尊重的愛情!回到我們身邊來說吧,如果我們做不到那麼偉大,但是我們也要學會善待我們身邊愛我們的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3

聖母院裏的鐘次第地敲響,咚咚,咚咚……沉重地,悽婉地,好像在陳述着一個故事。

那是些濃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獨眼的敲鐘人伽西莫多,美麗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還有淵博卻邪惡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場彷彿給我投射了一個醜惡的影象。他的獨眼,他的聾啞,他的駝背,他的巨大和醜陋都讓我先入爲主地把他當作了大反派。嬰兒時,他是一個人人見了都想把他燒死的醜小鴨;青年時,他是一個表面風光但人人唾棄的“愚人王”。他的`臉彷彿註定了他就是惡魔的化身。到後來,我纔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靈魂。

他對像使喚奴隸一樣,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這是怎樣的一種單純?他對曾經對他有恩的愛斯梅拉達,用盡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湯蹈火,是怎樣的一種如火一般剛烈的愛情?他受盡了人世間的歧視和欺凌,卻又滿足的,勤勞的當着他的敲鐘人。如此美麗,如此可敬的人性難道在他那醜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嗎?相比而言,如果說伽西莫多的外表醜陋,那麼克洛德的心靈便更加令人鄙視。

一開始,良好的背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學識淵博的善良人——他收養了醜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當故事的情節愈演愈烈時,我讀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擇手段地“愛”,讓他卑鄙地,變態地劫持愛斯梅拉達,並且因“愛”成恨地要置她於死地。這是一種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愛”,充滿了病態的“愛”,那不算是愛,只是傷害……然而,那書中最美的筆墨都傾注在了愛斯梅拉達身上:她美麗,因爲她有一張天真清純的臉孔;她善良,因爲她的內心充滿了同情和愛心。她可以爲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給他,她給飢渴難堪卻無人理睬的敲鐘人送水……她有菩薩一般無人能及的心腸,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她是善與美的化身!

怎麼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層層面面是多麼複雜卻簡單:儘管人的精神世界是雙面的,沒有完全的醜,也沒有絕對的美。但是,美就是進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書中說得那樣:“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當滅燈鐘響徹在巴黎聖母院裏,所有故事都結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將永恆地被傳誦……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4

《巴黎聖母院》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書中的女主人公艾斯米拉達是一個純潔善良的吉普賽女郎,她就是一朵在《巴黎聖母院》裏綻放得最絢麗的花,聖潔、善良、美麗。只要她在巴黎街頭翩翩起舞,那所有人的目光就都會被她所吸引。在這些人之中,就有文章所講述的三個主要人物:一個是虛僞的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另一個是外貌醜陋無比的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也是克洛德的養子卡西莫多,還有一個就是英俊瀟灑的皇家騎兵隊的.隊長佛比斯。

故事講述了道貌岸然的教堂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忠於信仰,內心卻無比歹毒和骯髒。他垂涎艾斯米拉達的美貌,想佔爲己有,便指使養子卡西莫多去綁架艾斯米拉達。綁架途中佛比斯救了艾斯米拉達,艾斯米拉達對儀表堂堂的騎兵隊隊長一見鍾情。但佛比斯對艾斯米拉達卻是逢場作戲,並沒有付出真心。卡西莫多雖然外貌醜到極點,但他的內心非常高尚,在綁架艾斯米拉達失敗之後,他又幾次救了艾斯米拉達。他喜歡美麗的艾斯米拉達,盼望接近她,但又怕自己的醜陋讓艾斯米拉達受到驚嚇。在他被綁到廣場上時,只有艾斯米拉達不顧一切地上前給他水喝,從此,他就默默地在她的身邊誓死保護她。

克洛德得不到艾斯米拉達,因愛生恨多次設計害她,威逼她,最後遭到艾斯米拉達的嚴詞拒絕而置她於死地。卡西莫多看清了克洛德的醜惡嘴臉,將他從聖母院的頂樓推下。隨後抱着艾斯米拉達的屍體一起終結了生命。

什麼是美麗?什麼是醜惡?我們總是注重外表,往往會被一件事物的外表所迷惑,但讀完這本《巴黎聖母院》後,我對醜惡與美麗有了一個重新的定義。克洛德的道貌岸然和佛比斯的虛情假意就是醜惡,儘管他們都有美的外表遮蓋,但讓人一旦看清,就深惡痛絕;卡西莫多和艾斯米拉達就是美麗,雖然卡西莫多外表奇醜,但他和艾斯米拉達一樣,內心散發着真正的美。

《巴黎聖母院》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只要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就是內在美、心靈美,那纔是真正的美。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

前幾天,我到書店裏逛了一圈,看到有一個書名非常熟悉——《巴黎聖母院》。正好老師推薦這一系列的書,我就買了它,書中的情節還生動的浮現在眼前……

十六歲的愛斯梅拉達是一位吉卜賽女郎,她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帶着她的小山羊麗麗來到巴黎當舞姬。她天真、可愛,渴望空氣與愛情。她愛上了軍官弗比斯·夏託佩爾隊長,而弗比斯卻以極其惡劣的手段玩弄了天真幼稚、一片癡情的愛斯梅拉達,他徒有華麗外表,內心卻是一個粗野、淺薄的花花公子。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爲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僞,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爲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最讓我感動的是愛斯梅拉達的善良。有一次,鐘樓怪人卡西莫多被綁在恥辱柱上半個小時。放下來的時候向人們乞求給一點水喝,可人們不但不給他水喝,還大聲地嘲笑他、辱罵他。就在這時,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從人羣中來到臺上。卡西莫多以爲她也要辱罵他,可是吉卜賽小姑娘只是從腰間拿出一個盛滿水的小水壺餵給卡西莫多。淚水從卡西莫多焦灼、乾涸的眼裏流出來,滾落在地上。愛斯梅拉達匆匆地走了。

還有一次,窮詩人格朗古沃被一羣流浪漢組成的——他們自稱的乞丐王國捉住並要殺死他時,吉卜賽公爵問有沒有吉卜賽女人要他,愛斯梅拉達爲了救他,就摔罐成親(摔破一個罐子,摔成幾片婚期就幾年)婚期四年。但他們只是名義上的夫妻,愛斯梅拉達給他住宿,但不和他同居。

愛斯梅拉達這樣美豔並且善良可愛,像一朵純潔的.玫瑰花,爲什麼作者讓她在當時凋謝呢?爲什麼不讓愛斯梅拉達和卡西莫多完美結合呢?我又上網瞭解了一下當時的背景,明白了。當時法國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宗教的迫害,王朝內部的傾軋和腐敗,皇室成員的奢華生活,使普通百姓痛不欲生。作者如果不讓他們死,就不能深刻的反映出當時王室的腐敗。

想想我們,生活在中國和諧的社會主義下,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爲祖國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