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秀]《西遊記》讀後感

[優秀]《西遊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1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很多時候,書是人類精神的支柱就算是在這互聯網遍佈的時代也不例外!《西遊記》這本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這本書的裏面有着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凡人神仙,在這裏面你可以看見一個小世界,你也可以看見一個爲平等自由而奮鬥的代表者,在形形色色的衆妖中的付出者。拿起《西遊記》這本書看一看,心底會一片透徹一片感悟。

我第一次接觸《西遊記》是在一個暑假,那時家裏的電視正上演着豬八戒與沙和尚的戰鬥。當時我只是覺得豬八戒很醜很奇怪,明明長着一副豬的嘴臉卻說着人話,以至於我好長一段時間都在排斥《西遊記》這本書。

再長大一點,我從課本中又瞭解到了一些有關於《西遊記》的故事,我纔開始對《西遊記》這本書有所改觀。但那時候,我對人物的認識與大人的有所不同。那時候的我覺得《西遊記》中的許多人物很矛盾,甚至是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性格。我最覺得矛盾的就是唐僧這個人物,大人們總說:“唐僧造福了天下百姓。”可我不以爲然,因爲我覺得唐僧是個貪生怕死之人。每當孫悟空打死一個人時他總是阿彌陀佛的念一句,然後開始怪罪於孫悟空,當孫悟空說那些人是要對唐僧動手他纔出手時,唐僧就變本加厲念起了緊箍咒,硬是要將一切歸於孫悟空的頭上。這是我那時的'理解,可是如果從現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又會發現唐僧這麼做是爲了教育孫悟空,慈悲爲懷不能衝動行事。所以,直到今天我對唐僧這號人物也是摸不清楚頭腦,但不管怎樣他堅定的目標與意志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整本中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孫悟空,即使在兒時也是如此。他喜歡自由如果有人膽敢約束他,他便會毫無顧慮的開始“大鬧天宮”。我喜歡他的敢作敢當,在二郎神列舉他的罪名時他爽快回答:“實有!實有!”他從不逃避現實,相反他喜歡活在現實之中,給人當頭一棒讓人很是驚訝。他是正義的象徵,他就像是爲平等自由而生的使者,在妖魔鬼怪橫行的世界中奮起反抗最終也修成了正果。

有人評論說孫悟空是正義的化身,可我覺得孫悟空不過是爲了自己的自由而幫助唐僧去西天取經的,他一路上斬妖除魔一半是因爲不得已而爲之,還有一半應該是他認爲這些妖怪某一天可能會與他爭奪花果山,於是頂着幫唐僧斬妖除魔的名義,大開殺戒,至於正義化身什麼的不過是大人爲之安的一個美名而已。

其實如果將《西遊記》從頭讀到尾你會發現,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唐僧師徒二人對於西天取經這個目標堅定不移,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對於《西遊記》來說不論你從什麼角度去理解去觀看,它始終都是以一個社會的方式來呈現在你眼前的,從這個社會中我看到了一個道理:有的人也許生於高處卻不一定是好人,正如唐僧師徒來到西天后,卻被佛祖門下的人收取費用一樣;有的人也許生於底層卻不會因此墮落,他會爲自己而戰正如孫悟空;有的人雖然面貌醜陋卻忠於職守沒有半點背叛之心,正如豬八戒;有的人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們卻盡心盡力毫無保留的幫助你,正如沙僧。

加油吧!堅定你的目標與方向,你要堅信成功路上必有一些人會爲你默默付出,等到成功之時也不要忘記,他們幫助過你。

《西遊記》讀後感2

在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應該是我最早走進的名著。小時候看的是電視。那時,我很喜歡裏面的孫悟空,很喜歡裏面的觀音菩薩、女兒國女王和一些美麗的妖精,很喜歡孫悟空和兩位師弟一起與妖怪們的各個鬥智鬥勇的片段,很喜歡......小時候看到的都是《西遊記》浮在表面的東西,喜歡的也只有那些。長大後再看《西遊記》原著,也還是很喜歡以前喜歡的那些元素。只是發現了其實小時候看的影視已經被大刀闊斧地改編了很多。也發現其實《西遊記》並不是一部簡單的神魔小說。它揹負着傳播儒釋道等文化元素,主要是釋、揹負着傳播人生哲理等等。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至於後人都認爲是明吳承恩。這也是清代吳玉瑨才提出的,得到普遍認可而已。所以嚴格來說《西遊記》的作者是不能萬分確定是吳承恩的。不過這是次要的,我們要學習的更重要的是《西遊記》的內容。該小說描寫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加白龍馬一路歷經艱險、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西天取到真經的故事。

我主要想談談他們師徒四人在歷經的九九八十一難及他們幾個的態度給我的啓示。九九八十一難分別是金蟬遭貶、出胎幾殺、滿月拋江、尋親報冤等等。

一部西遊九九八十一難看人生挫折。

看完《西遊記》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覺其實人生也像一部《西遊記》一樣,我們的人生也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在取經的'過程中,面對不同的挫折我們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不一樣的態度和處事風格去面對它、去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其實我們在“渡劫”的過程中,我感覺其實我們時而像唐僧,時而像孫悟空,時而像豬八戒,時而像沙僧。

當我們處於有一顆慈悲之心但是卻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的階段時,我們總是誤會身邊最親近的人,會犯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錯,去繞那不必要的彎,給自己帶來很多苦難。此時我們應該像唐僧一樣有領導別人的能力和法寶。這樣我們才能更好更快地藉助他人之力化解困難。另外,在衆多的困難中,從孫悟空角度,我們應該明白我們自身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克服困難和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至於豬八戒和沙僧他們在人生旅途中更像是配角。他們讓我明白了在克服人生中的困難時,其實做好一個配角也是很重要的,豬八戒負責討唐僧開心,沙僧任勞任怨踏踏實實。

所有的磨難都是對他們師徒四人的考驗,其實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也是對我們的考驗。

因此,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要學會像唐僧一樣有制服人的法寶,像孫悟空一樣有過硬本領,要像沙僧一樣踏踏實實,最後要像他們一樣具有團結精神。在克服人生九九八十一難的過程中,我們在打怪,在渡劫,在磨練自己,一定要去努力去做一個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優點於一身的人。這樣才能取到人生的真經。當然,在面對那九九八十一難的時候,心態也很重要,我們要像唐僧一樣,要相信會有人來救我們的,要像孫悟空一樣運用好自己的能力,實在不行請救兵,總之就是不要畏敵,要相信一切困難險阻都會迎刃而解的。

總之,他們師徒四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難能取到真經,有他們個人的自我角色扮演到位和他們各自的態度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們在面對艱難險阻的時候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擁有良好的態度。這樣我們也可以戰勝我們人生中的九九八十一難取到真經。

《西遊記》讀後感3

曾經迷醉於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雲,來去自如,天馬行空,以致於在家也會模仿一下齊天大聖的言行;也曾經被豬八戒搞笑的行爲弄得哈哈大笑,開心之極。於是遇到電視裏重播《西遊記》,總會不厭其煩地看了又看。寒假裏,閒來無事,重讀了一遍名著《西遊記》,對其他三大主角倒沒有什麼太多的心得,只是那個默默的沙僧卻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沙僧在聞名遐邇的取經團隊中,太沒有特點了,心性一般,長相一般,本領一般,連武器也一般,同魯智深一樣,使一杆禪杖,沒有神奇之處。有一個相聲生動說明了他的這個特點:“沙僧在《西遊記》中的臺詞我總結了一下,一共四句:‘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和師父都被妖怪抓走了’”確實,沙僧就是這樣的卑微小人物,他挑着擔子,默默地跟在後面,讓悟空和八戒在前面神勇爭先。

他憨厚、勤勞,有時甚至有點傻。但他能做到十幾年如一日地擔着大家共有的`“家當”而不說一句牢騷話,不說團隊成員的一句壞話,盡力維護團隊的和諧。我想一天、一個月、一年,很多人可以做到,但十幾年如一日,就不一定有人可以了。因而在我看來,卑微的沙僧因他的堅持而變得不卑微了。

“少說多做”這個詞也許是對沙僧最好的評語。打妖怪時,即使他出了大力氣,也不會邀功。還有唐僧的表揚,沙僧從來就不去主動爭取,只說師父教的好。孫悟空偷摘人生果那次,雖然他也是參與者,但他不像豬八戒那樣迫不及待,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吃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後還想着別人的,他只是老實本分的吃着孫悟空分給自己的那一份。因而在我看來,卑微的沙僧因他的淡泊而變得不卑微了。

在取經團隊中,悟空的個性太過張揚,八戒俗氣,愛打小報告,矛盾自然也就多了。如果沒有誰來調節,我想他們自個還沒走到半路就散夥了。沙僧在矛盾發生時,運用一切能想到的辦法,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這個團隊能繼續走下去。因而在我看來,卑微的沙僧因他的調和而變得不卑微了。

別看他平時默默無聞,可每次到了最後的關頭都是他來穩定局面。紅孩兒捉去了唐僧,八戒和悟空提出散夥的話,只有沙和尚堅決反對。有時連齊天大聖孫悟空都沒辦法解決的難題,唯獨沙僧想出了辦法,化險爲夷。多少次陷入困境,多少次四分五裂,但他卻能在關鍵時刻使人產生敬意。因而在我看來,卑微的沙僧因他的信念而變得不卑微了。

每個時代都有沙僧這樣卑微的小人物,每個成功團隊裏都有沙僧這樣的平凡角色。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是精英、都是大英雄,有些角色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沒有領袖的氣質,沒有太深的心機;打不了衝鋒,做不來決斷,說不好漂亮話。枯燥乏味的事,大家不願幹,他們默默地承擔了;衆人泄氣時,他們用無聲的行動鼓舞了大家;大夥歡慶時,他們只是在一邊嘿嘿地憨笑,然而他們卻是每個團隊中必不可少的基石。

“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電視裏又響起了沙僧那熟悉的話語,我看了看手中的《西遊記》,對沙僧充滿了敬意。

《西遊記》讀後感4

《西遊記》在中國小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明代神魔小說的傑出代表作,是家喻戶曉的古典小說名著之一,在衆多古典小說中,我與《西遊記》的感情最親密,它描繪了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天上地下,龍宮冥府,使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了令人神往的離奇世界。

《西遊記》描繪了神魔仙鬼妖,其中五位主要人物是: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他們一路上披荊斬棘,遇千魔萬怪,趟過千山萬水,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雷音,修得正果。小說中五個人物形象的特點、品質非常鮮明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一心向佛,卻肉眼凡胎,無法明辨是非的唐僧,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一路上任勞任怨的白龍馬、沙僧,當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孫悟空了。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一書中的重要人物。他武藝高強、機智勇敢,嫉惡如仇,一路上降妖除魔,一次次化險爲夷,爲打通西天道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三打白骨精”一節中,悟空三次擊退妖精,險境逢生,但是自己遭到的卻不是喝彩而是誤解和嘲諷。第一次悟空擊退了變成村姑的白骨精,唐僧以爲悟空濫殺好人,欲讓他走,後在悟空懇求之下才同意他留下,其實,這時的悟空已經知道唐僧無法明辨真相,如果白骨精又來了,自己完全可以翻個筋斗,在雲上看着師父被抓,這樣既不會遭到師父誤解,師父也不可能怪他,最多隻能怪自己肉眼凡胎了,但是,悟空他有嗎?沒有。第二次悟空又一棒把變成老太太的白骨精打死,這就從側面形象的體現出了悟空有着一顆爲大局着想的心,但結果怎樣呢?悟空被唐僧唸了20遍緊箍咒,唐僧又驅他走,悟空只說這是最後一次。當白骨精第三次出現時,悟空靈機一動,暗中叫了土地山神作證,最終一棒劈得白骨精顯露原形。本節中白骨精雖然把計劃安排得非常周到,但依然有着漏洞,這件事告訴我們觀察任何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還要觀察其細處,要深層次地去思考。

《西遊記》中白龍馬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我卻以爲白龍馬在小說中起到了強有力的鏈接作用。話說悟空被逐走,師徒三人繼續上路,八戒化齋卻草叢睡覺,沙僧去尋,唐僧被擄,後因寶象國公主相助師徒去了寶象國,不料八戒、沙僧除妖不成,八戒鑽泥潭逃走、沙僧被擄、唐僧被變成老虎,眼看師徒性命難保,白龍馬得知此事變宮娥行刺妖王,卻被妖王打傷,八戒回來白龍馬告知此事,八戒不由分說,叫小白龍回河裏,自己把行李一分回高老莊,小白龍眼中滴淚到:“師兄啊,你休生懶惰之心!”經不住小白龍的懇求,八戒請回了孫悟空,悟空用法力、智慧降了妖精,救了師父。師徒四衆於是化干戈爲玉帛,一同走向西天之路。

這裏若不是白龍馬的.真誠勸說,他們師徒四衆可能就散夥了,這樣也就不可能到達雷音,修得正果,所以我說白龍馬起到了重要的連接作用。也可看出八戒還是凡心未泯,整篇小說中,八戒是好吃懶做、好色的代名詞,每當遇到困難,他總是說: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莊,可見其受菩薩教誨後並未覺悟,也正因爲這樣,他最終未修成佛,只得個“淨壇使者”的稱號,也是理所當然的。執着堅定的追求,才能獲得最終的成果。

我愛西遊記,愛在這廣闊的神話世界裏遨遊,《西遊記》任何人都值得看,值得百看,你必會受益匪淺。

《西遊記》讀後感5

《西遊記》是我最喜愛讀的書之一,前幾回的悟空學道更使我深受觸動。

孫悟空入了師門,在菩提祖師的教導下開始了潛心修煉。 一天祖師問道:“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變化。”悟空聽祖師要教他變化之術,高興得上蹦下跳、抓耳撓腮,馬上說:“弟子願多裏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孫悟空的意思就是要學樣數多的變化技能。一句“願多裏撈摸”把愛學習的猴子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這個情節在電視版《西遊記》裏,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編劇還爲猴子設計了一句新臺詞——“再苦再累我也要學呀!”一個愛學習、刻苦學習的猴子形象更加鮮活了。

吳承恩筆下的石猴是天地造化的靈物,聰明絕頂,靈冠九霄。但他爲了遠大的志向(學習武藝和長生之術),不自持聰明,而是在菩提門下寒山古剎伴秋風,過着粗茶淡飯的求學生活,不怕苦累,專心學道,終有所成。

每次看到這裏我都非常感慨:石猴猶若此,人何以堪。

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和石猴相比不知強上多少倍,我們的爸爸媽媽上學時也沒有這麼好。教室寬敞明亮,夏有冷風冬有暖氣,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學校爲我們提供這麼好的環境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專心學習。而我們又是怎麼回報父母和老師的呢?不專心聽講者有之,作“兩面人”者有之,平時不用功、考試小抄者有之……我們真的連一隻石猴都不如嗎?!

春節全家團圓時,我家一位做教育工作的爺爺對我說:“在開封的一所重點中學的“宏志班”裏,那些來自貧困農村的哥哥、姐姐們,其發奮學習、吃苦的精神超乎你們城市孩子的想象。”爺爺介紹說,在一次軍訓開飯時,“宏志生”們吃的是津津有味,邊吃還邊說太好吃了,而許多城市孩子卻難以下嚥,還鄙視“宏志生”們沒吃過好東西。但就是這些沒吃過好東西的“窮”學生們,每日挑燈戰至夜半,晨曦中又見他們早讀的身影。日復一日,寒來暑往,沒人督促,自覺地讓許多老師感動。一些不服氣的城市學生直言他們不是人,我想這句粗俗的話裏更多是由衷的佩服和些許望塵莫及的嫉妒罷,因爲這些“窮學生”已變成了知識的富有者了。看來,彭端淑《爲學》中的蜀鄙貧富二僧的故事,是很值得我們借鑑的。

我們都有一個不笨的腦袋,缺的就是吃苦耐勞、刻苦學習的精神。我曾經看過中央十套《大家》欄目介紹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在這期節目中我不僅瞭解了錢偉長爺爺艱苦的求學經歷,還知道了他一個驚人的本領,說出來博友們也一定會驚歎。錢偉長爺爺可以將整部《資治通鑑》背下來,要知道那可是30多本的.鉅著呀!當時我就跑到書房把爸爸的那套《資治通鑑》用尺子量了一下,天吶!足有1米多高,我不由得歎服於錢爺爺的超強記憶力。 驚歎之餘,更多的是爲錢偉長爺爺克服重重困難,寒窗苦讀,發奮圖強的學習精神所激勵。他說:“世界上沒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後天學習獲得的,學習就是要勤奮刻苦。”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晚年的錢偉長爺爺每天還要學習到凌晨兩點。試想即使他記憶力再強,不用功苦讀,不用心鑽研,錢偉長爺爺怎會成爲上海大學的終身校長,怎會成爲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學習之路是一條艱苦的道路,我們必須具備吃苦的精神和能吃苦的本領。新學期即將開始,新的知識又在我們眼前展開。我們不自恃聰與敏,也不限於昏與庸,只要力學不倦、勤奮刻苦,定會有所獲。

《西遊記》讀後感6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與大家一齊分享一下,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主要講的是唐僧和孫悟空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有很多個回合,可是看到裏面“大鬧天宮”“偷吃人蔘果”“三借芭蕉扇”等等片段的時候,我看的十分緊張,完全被生動的故事情節,形象的人物描述所吸引,看的我一會大笑,一會生氣,有時候真想自我就變成孫悟空去說服那個糊塗的師傅,所以不一會就看完了全書。看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無論在生活中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在學習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想辦法去克服它。

就像有一段“三借芭蕉扇”中的唐僧師徒要過熊熊的火焰山時,山上的火太大了,根本無法走過去,於是,孫悟空勇敢地去問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雖然每一次都被無情地扇走,可是悟空他永不放棄,連續三次的鍥而不捨的精神,最終借到了芭蕉扇,才讓師徒四人平安地走過了火焰山。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一次我在做數學動腦筋題目的時候,我做了2次都沒有做出來,我心想:還是別做了,明天實在不行去問問同學吧!正當我閃現這個念頭的時候,突然眼前出現了《西遊記》裏面的孫悟空很多故事情節,嘴裏小聲說着“不能放棄。”於是我又連續做了兩遍,最終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原先並不是那麼難。

我喜歡《西遊記》這本書,因爲它教會了我在應對困難的時候要努力,要專心,不能選擇放棄,要有勇於克服的精神,也期望很多同學都能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

看一本好書,如同認識一位良師益友。書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更是精彩絕倫。《西遊記》是明代大文學家吳承恩筆下的作品。本書大概講的是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告訴世人磨難是成功的基石,儘管路上艱難險阻,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這部著作中,人物刻畫的各有特點。師傅唐僧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誠心向佛、嚴守戒律,目標明確、意志頑強,不怕困難,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頑固執着,容易聽信於別人,以至於他在取經路上吃了不少苦頭。大師兄孫悟空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足智多謀,智慧卓絕,變化多端、敢於鬥爭,愛憎分明、自強不息,對師父更是知恩圖報、忠心耿耿。二師兄豬八戒雖說他貪圖安逸、偷懶散漫,也因爲他的無知,致使師傅多次懷疑悟空,但是他身上也有閃光點,那就是他的那份純樸天真,以及不畏艱難、勇敢堅強的.精神。三師弟沙和尚是一位個性憨厚、穩重踏實、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的人物。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章,師徒四人成功見到佛祖,完成八十難,九九八十一,還有最後一難,看到在絕望中尋求光明的師徒四人,我不禁鼻子一酸。爲他們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的精神感動了,努力過的人,上天從來不會虧待。

西遊記中的真經就猶如每個人的追求;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就猶如身邊幫助你前行的父母、老師和朋友;八十一難可能很多,但也可能不多,困難雖然可怕,但只要有要有虔誠的信念,樂觀的心情,成功每個人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