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品)《天龍八部》讀後感

(精品)《天龍八部》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龍八部》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天龍八部》讀後感

《天龍八部》讀後感1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殊不知,初讀那本書,我竟有些許的傷感:傷感蕭峯與慕容復,一個爲了忠誠,一個爲了理想,都走向了人生的不歸路……這本書便是在首段十四字中的“天”——《天龍八部》。

在這部小說中,最有俠氣的人莫過於是蕭峯。無論是他功成名就時與段譽拜把;或是多次蒙冤,無處伸張;還是雖被逐出丐幫卻仍盡力挽回丐幫名聲,都令我肅然起敬。

蕭峯在他還是丐幫幫主時,曾與段譽拼過酒量,當時二位一口氣喝了四十大碗烈酒。只是段譽那時是用六脈神劍將酒從指尖逼出,酒量可說是無窮無盡,而蕭峯卻全憑真實本領,連盡四十多碗,兀自面不改色,略無半分酒意。真可謂是:劇飲千杯男兒事。

蕭峯本名喬峯,是契丹人。可當時漢人可把外族人看得豬狗不如,就連蕭峯自己也常常稱契丹人爲遼狗。可真相被揭露後,他起先是滿腹疑竇的,懷疑是否有人陷害他。後來發現是千真萬確後,便也心灰意冷了,連名字也改回本名了,見人便自稱:契丹人蕭峯。此後他便對忠於哪一方糾結不堪。他最後是忠於丐幫多代表的大宋還是忠於大遼,作者並沒有交代,我自然也並不清楚。我只知道他陷入無限糾結後自盡時,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說了一段話:

“他到底是與我大遼有功還是有過?他苦苦勸我不可伐宋,到底是爲了宋人還是爲了契丹?他與我結義爲兄弟,始終對我忠心耿耿,今日自盡於雁門關前,自然絕不是貪圖南朝的功名富貴,那……那卻又爲了甚麼?”

爲了甚麼?漢人就一定高尚,契丹人就一定豬狗不如嗎?難道在契丹人眼中,漢人也不是最底層的嗎?這便是民族分裂造成的慘重後果!我認爲,他是爲了,民族的統一與團結而自盡的!

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

反觀慕容復,金老先生渲染了大半本書的“北喬峯,南慕容。”但之前慕容復一直沒出場,等到出場卻也令人大跌眼鏡。

慕容復一心想着復國,下定決心要分裂出一個鮮卑族燕國來。他其實不算是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他是有目標的,他是有夢想的,可惜他還擁有的一樣不必要的東西——他還有,過人的自傲與自信。

在丐幫臉面丟盡時,蕭峯是及時趕來並一聲怒吼:“誰說星宿派武功勝過了丐幫的降龍十八掌?”而此時慕容復卻想着乘人之危,先拉攏人心,由於星宿派雜人甚多,拉攏來光復燕國有用。可他與蕭峯平生並無交集,甚至還是與其齊名的.。他也只得以蕭峯是外族人爲由向其挑戰,使得蕭峯處於以一敵三的境地。怪不得後來蕭峯冷笑:

“蕭某大好男兒,竟和你這種人齊名!”

可最後,這一切不過是臆想罷了,富貴夢越做越深,直至發了顛。小說的結尾告訴我們:慕容復坐在一座土墳之上,頭戴高高的紙冠,神色儼然,並讓孩子向他跪拜纔給他們糖吃。憑藉着空想來滿足自己心中的虛榮,自己根本不切實際的分裂民族、復國之夢!

想到這裏,我不禁慶幸如今黨的民族政策,提倡民族團結一家親,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與歧視行爲。的確,人人生來平等,五十六個民族就應該團結友愛,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只是因爲那本書,現在的我卻少了幾分傷感,另一些感慨、惋惜卻陡然而生:每當想起慕容復那一幕心中還是不免一顫——

用那紅眼睛幽幽地望着紙糊的孤城……

《天龍八部》讀後感2

小說《天龍八部》寫的是造化弄人,倏而地獄,倏而天堂,人在命運面前極其渺小,大部分遭遇都是愛別離、求不得,怎麼做怎麼錯,苦海無邊,但只要苦苦求索,結局多半是好的。 我想找小說中的八個人物和天龍八部中的八個神怪一一對應,但附會的成分太多,就不執着了。

蕭峯是大英雄,他做不好漢人也做不好契丹人,以死使遼宋罷戰,功德無量。段譽是情聖,但愛的都是妹妹,而結局突然轉折,又都不是妹妹了,最後和女神終成眷屬,還做了皇帝。虛竹本來命苦,一心一意要做和尚,但終究做不成,卻學成神功,成了消遙派掌門、靈鷲宮尊主、西夏駙馬,福緣深厚。段延慶本是太子,卻成了殘廢,浪跡江湖,但終究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鳩摩智的目的是打擊少林寺、天龍寺,進而打擊中原武林,而有利於土蕃,履行國師職責,屢不成功,最後武功全失竟大徹大悟。慕容復一心做皇帝,他說人心思定是不對的,當時正逢亂世,只不過他家底太薄,又沒能和權力中心扯上關係,每次都有蕭峯、段譽、虛竹等壞他好事,所以他雖然非常努力,臨機選擇也都是對的,但不夠幸運,最後瘋了,自己在心中做了皇帝。遊坦之也是情聖,但自始至終求不得,而且不分是非,結局不好,是可憐的人。丁春秋道德敗壞,手段高強,要在中原武林稱雄,但被更強手製住,不能再做惡。

這八個人都是求不得,但都執着求索,最後的結局是蕭峯、段譽、虛竹、段延慶、鳩摩智五人的結局是好的,慕容復好壞參半,遊坦之、丁春秋結局不好,可見渺小的個人在命運面前苦苦掙扎,只要堅持,是好結局的概率大,這是金庸先生給我們的希望。

其餘最矛盾甚至可笑的是少林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高僧沒一個行的',方丈犯戒,七十二絕技當成寶貝卻早傳出去了,藏經閣誰想來都能來竟一直毫不察覺,最後是一個掃地的出來收拾局面。

段正淳的女人都不是合格的母親,甘寶寶知道女兒鍾靈被擒不去救,秦紅棉和自己女兒朝夕相對卻不認,什麼都不教木婉清只教她殺人,王夫人不讓自己女兒出家門,阮星竹把孩子送人,康敏殺了自己的孩子,也就刀白鳳還行,但她是王妃不用操心養孩子。讀後感段正淳的情人對段正淳都是一片癡心,希望段正淳離開大理留在自己身邊,而段正淳卻是愛美人更愛江山,與情人分手的原因都是爲了回大理履行鎮南王的職務,慕容復和段延慶誤以爲可以用女人脅迫段正淳交出帝位,段正淳卻眼看着情人一個個在眼前死去而不答允。段正淳理性。

學到一個催淚的方法,人在死時說一個美好的事情,比如想着一個人或者暢想和一個人在一起的美好情景,這是在扼殺美好,是悲劇,容易催淚;或者死的原因是爲了一個人很小的一件事,這是爲一件小事付出巨大代價,表達震撼的感情,也能催淚。 裏邊的人物都很二,我的理解是爲了情節需要,作者筆下的人物越二,做事越沒有邏輯,作者越容易把握情節。也許有諷刺,但作者很多作品都有這種情況,所以做上面的猜想。

《天龍八部》讀後感3

今天重溫了天龍八部,港版的作品都很經典,符合原着,演員演技也好。

標題取自於佛經中天龍八部,人與非人,故事就刻畫了一個非人的世界。

蕭峯的經歷充滿了悲壯,原本順利的人生隨着信件的解開,一夜之間,發現自己竟然是野蠻的契丹人,丐幫幫主的聲望一落千丈。在找出真相的過程中也那麼不順,自己遭到誤會和不理解,心灰意冷。在他最落魄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溫柔可愛的江南女孩,阿朱,他此生的摯愛,她陪他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光。原本許下承諾,報完仇就去大漠放牧,永不回中原,將會多麼美好,多麼溫馨。可是爲什麼,命運就那麼不濟,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重傷了阿朱,阿朱傷了,不會再回來了。他也傷了,彷彿一瞬間失去了所有。他以前就算受再大委屈,身邊還有個阿朱,可現在,那個知音永遠地離開了他。塞上牛羊空許約,這對他太殘忍了。他恨不得隨她而去,可是他大仇未報,還要完成阿朱的遺囑:照顧阿紫。

於是,他繼續他的命運。他發現了帶頭大哥是他的父親,他發現了宋人對待契丹俘虜一樣殘忍,他發現了這個世界一片灰暗,他最後維護了遼宋的和平,他威脅了遼國皇上,自認爲大逆不道,無顏存活於世間。阿朱已死,他以無所牽掛,他選擇終了生命。不過,離開這個讓他崩潰、絕望的'世界,對他也是種解脫。

蕭峯,悲劇英雄。在瞭解蕭峯的事蹟後,我對日本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我恨日本,就像宋人恨契丹人殘忍野蠻一樣,但殘忍的軍國裏還是有仁義、善良的人物的,就像蕭峯。兩國政府之間的鬥爭不能和兩國人民的關係相提並論。

段譽,大理世子,多少人羨慕的光環。還託他爹的服,有了那麼多喜歡他的妹妹。可故事的結局,他若想和語嫣在一起,就必須承認自己是大惡人之首的兒子。新版的天龍八部中,他最終沒有和王語嫣在一起,是不是金庸先生覺得段譽先前的命運太好了。

他幾個妹妹裏,我最喜歡木婉清。鍾靈太蘿莉,很可愛,但感覺傻傻的。王語嫣似乎少了點個性。木婉清,像極了她母親,冰冷的外表下有顆脆弱的內心,一心一意對段譽,義無反顧爲他送死。我在滄月的鏡裏,喜歡雲煥,名偵探柯南里喜歡灰原哀,貌似我都喜歡些孤獨的人,恩,他們很冷靜,很理性。

虛竹,原本很本分的一個小和尚,一心只想着唸佛,做善事。機緣巧合之下修得高強武功,成爲西夏駙馬。可是他被迫無奈地犯下憎規,內心自責不已。

作爲孤兒,他終於有一天於親生父母相認,親生父親竟是從小看着他長大,卻沒有認他的方丈玄慈,而母親是第二惡人。一家團圓的時刻,竟與雙親離去,不到兩個時辰。喜從天降,背瞬間而來,這對他是多大的一個打擊。

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三個人裏我最喜歡蕭峯,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他是亂世中的豪傑,他存活在每個人的心目中。

三個主角,多種命運,多種悲涼,衆生皆苦。六道輪迴,衆生之中,唯人最苦。好自爲之。

生命中會發生很多事,我們不能控制,我們能做的只有調整好自己,即使很不順,也要像蕭峯一樣,問心無愧,活出自己的精彩。

《天龍八部》讀後感4

《天龍八部》裏,每個人都“求不得”,段譽不願學武,但卻學了凌波微步,北冥神功(部分)和六脈神劍這些絕學,少室山一戰無人不知段公子武藝之高,段譽追求的那些妹子讓他無時無刻都在處於倫理關係的恐懼之中,無論是早起的木婉清和鍾靈還是他一直追求的王語嫣,如果不是刀白鳳爆料可能他真的會崩潰的,段譽一直以爲自己的段正淳的兒子,處於僞倫理關係狀態,但最後他纔是別人的孩子。

虛竹一輩子就想當個好和尚,他對少林有歸屬感,把少林當成家沒錯,但這與他想當個好和尚並不衝突,虛竹是個連喝碗水都要超度一下的好和尚,但結果他卻殺了人,他吃麪連葷油都不願意放,但卻在靈鷲宮爛醉如泥,他只想連自己本門的佛家武學,但卻得了一身道家武功,少室山上虛竹與鳩摩智大戰,自己的佛家武功不管用了的時候,只能用道家武學來還手,從這時候開始,到之後少室山大戰喝酒結拜大戰丁春秋報仇,再之後向西夏公主求親,虛竹的心態就徹底變了,他不再排斥老天強加給他的這些東西了,但這真的是解脫麼?這更像是認命,畢竟他的初心,那個少林寺的小和尚已經徹底不在了。

蕭峯,這是個標準的大英雄,爲兩國和平而死,但他的一生卻一直在求不得,他出場時就已經是丐幫幫主了,他前30年一直以爲自己是漢人,甚至替四大長老贖罪的時候的理由也大多是在大宋與大遼戰役中立過功勳,他以自己是漢人的身份爲豪,但結果他是個異族,是契丹人,他想當個好幫主,結果全冠清等人背叛了他,他想爲養父母和師傅報仇,結果兇手是自己親爹,他一輩子最受不得冤枉(他第一次殺人就是因爲被養母冤枉才殺了大夫),結果全天下都冤枉他,他曾立誓不殺漢人但聚賢莊一戰即使是自衛,依舊很多人命喪自己手中,他愛上了阿朱,結果阿朱是自己親手打死的,他拿遼國當自己最後的歸宿,結果他兩個義弟挾持遼帝之後,他再也回不去了,無論是爲了百姓還是爲了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故土,他都不能讓遼帝侵宋,但他這麼做某種意義上也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所以被耶律鴻基所激之後他纔會選擇自殺,死或許算是一種解脫,但除了死,以蕭峯的性格,他別無他路。

雖然芸芸衆生都掙扎在“求不得”之中,但是,他們最後也都得到了解脫。

仔細看看《天龍八部》裏的人物,段譽的核心人生追求是一心向佛嗎?他的最核心的追求是喜歡王語嫣,舊版裏最後追到了,新版了這個心結淡漠了,都是解脫;虛竹的.核心追求是一心向佛嗎?他想留在寺院只是因爲從小在這裏長大,把少林寺當成家,結局他還俗去了靈鷲宮和西夏,得到了更多的朋友、部下,新的生活,可以視爲一種成長;蕭峯的最大追求一開始是追尋生死,但是到了後來逐漸意識到家國紛爭更重要,最後求仁得仁——包括段延慶四大惡人、少林方丈、甚至慕容復,最後都從自己“求不得”的大糾結裏解脫出來了——段延慶一生想找回皇位,最後發現段譽是自己親兒子,他能替自己接回皇位,含笑而逝;葉二孃死在了丈夫懷裏;少林方丈一輩子想掩蓋自己的黑歷史,最後坦然面對了自己,認了妻兒;逍遙派的那幾個女人互相記恨,最終在死前終於淡漠了仇恨。這纔是《天龍八部》最想說的,金庸在這部小說裏想表達的是“對於人生種種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各種心結的解脫”。

《天龍八部》讀後感5

合上了厚厚的《天龍八部》,我不禁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在今天這種物慾橫流的社會,很難再有像蕭峯、虛竹、段譽那樣的人了。爲什麼呢?

先來說一說虛竹吧,書中總是說虛竹面貌醜陋,但在我的印象中,卻是一個平凡敦厚,相貌平平卻十分謙和的人,從不把他往醜裏想,也虧得他心地善良,纔有了他這一生的奇遇,他先是因爲善良,與段譽結爲兄弟,後來又是因爲善良,破了無涯子的珍瓏棋局,最後得到了無涯子幾十年的功力。最後,也是因爲善良,才成爲另鷲宮的主人,我喜歡他的真誠樸質,傻里傻氣而不染一些污垢,外柔內剛。而且他與蕭峯段譽一樣,十分講義氣,在蕭峯被困大遼時,他就率領靈鷲宮部衆前來救蕭峯,他爲了兄弟,連大遼都敢得罪,這份義氣也十分難得。我想問一問,在當今社會中,還有這種真誠樸質而天龍八部讀後不染塵俗的人呢?有的話,也很少了。

再說段譽,大家都知道,他十分癡情王語嫣,儘管他落花有意,可是流水無情,王語嫣在他的表哥瘋傻之後才終於投進了他的`懷抱。同時他的一生很悲情,他的親生父親殺了他的養父,導致他的母親也自殺死去,到如今,似乎只有他的父親一個親人了,但他們卻勢同水火。

最後說一說蕭峯,我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代大俠、大英雄,所謂大俠,金老曾說過:俠之大者,爲國爲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只有對國家、對世間懷着一股憐憫之心的人才能稱之爲大俠,武功的高低反倒是在其次,蕭峯正是如此。他的一生充滿着坎坷與艱難,恩師與養父竟是他的殺父仇人,武功蓋世,卻失手殺掉自己的愛人,但是更爲悲傷的是,他所在丐幫的幫主職位,因內部爭鬥而去職並被驅逐。當中原武人聽說蕭峯是契丹人時,個個表現的憤慨起來,原來口口聲聲的喬大俠、喬幫主,一下子變成了蕭賊子,在我看來,這完完全全是虛僞。在中原,他被認爲是殺人如麻的惡魔,在大遼,阻耶律洪基不要攻打大宋,卻被關在獅籠中。令人感動的是,最後,他爲了忠義兩全,迫使耶律洪基當衆折箭發誓:於我一生之中,不許我大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而他自己卻隨即自殺。 啊!英雄往矣,浩氣長存。蕭峯的大仁大義,大智大勇,實踐了孔子和孟子所倡導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才乃俠義精神。中國的厚重歷史譜寫了太多這種精神,然而我們的現實卻吞噬着這種精神。大丈夫何去何從,江湖浪裏淘盡男兒的夢。相比之下,慕容復急功近利,苦於心計累於權勢,最終功敗垂成。縱觀蕭峯一生,武功蓋世,爲人豪爽,願意用死換取世間的和平,這等胸襟實在讓人敬佩。可是我卻不明白他最後爲什麼要尋死?這也許是金庸留給我們最後的一個謎團吧!

唉,現如今不也是這樣嗎?大家都是人,爲什麼搞人種歧視?電視上成天不是巴以衝突,就是哪個小國被某某大國轟炸,爲什麼人總不能和諧相處呢?

但願書中的一切不要在現實中重演。

《天龍八部》讀後感6

讀完小說,像看完一齣戲。餘音繞樑,好大一盤棋。

這是我完整讀過的第一部金庸的小說。不論江湖是什麼樣子,這部書裏所描繪的,就是我所知道的第一個江湖:快意和殘忍。只淺淺讀過一遍的我不敢對整部作品做什麼草率的評價,就挑幾處最震撼的地方一一評說。

我慶幸金庸沒有把蕭峯塑造成一個在闖蕩江湖歸遼去,致力於維護新型民族關係的典型。於蕭峯而言,我看到的是領袖的氣魄,和一個悲苦身世造就的英雄。我更願意接受喬幫主這樣一個角色的設定,他平息內訌,威震八方。現實一點講,作爲一個領導者,他兼具勝人的能力和服人的氣度。重情義而不失威嚴,依法度而不傷和氣,別看只是一個草根式的丐幫,這套精準的管理體系,放到今天都讓人爲之嘆服。這是一個讓人心疼的純爺們兒。大概他平生動過唯一一次情就是對阿朱,以至於對阿朱的囑託時時都掛念在心上。我一直不覺得阿紫有多好,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人如果真的存在,我會對她恨之入骨。然而蕭峯救了她幫了她,寵着她由着她。如果沒有阿紫,蕭峯的後半生也許不會那麼慘,甚至他會不會以悲劇收場,都不好說。然而阿紫就是這樣一個讓人記恨卻不可或缺的人物,是蕭峯必須要完成的承諾,是好漢的真性情的鮮活的載體。所以說,蕭峯的形象是完整的,而且是偉大的。

真正的好漢不會因爲見慣了血雨腥風就失去了內心深處的柔情,能成事者,一定能對蒼生保留一顆悲憫之心。就像殺人不眨眼的蕭峯,面對宋遼邊境的`慘狀而有的不忍和悲痛;就像次次大難不死的段譽不論被逼到什麼地步,殺了人都覺得昧了良心。無情,能讓人爬上江湖的高點,卻也更加容易跌入無底深淵。最後蕭峯自殺了,我心裏雖痛,卻也不得不承認那是這個漢子人生最好的歸宿。他無處可去,無處可依。他心中有大宋,可大宋從未認可他;他所期待的邊疆的和平,是那個時代不可能達到的理想共產主義。他的境界有點像曾經任何一個時代的天才――

是現實把他逼上進退兩難的絕路。當復仇結束,身世之謎解開,父親皈依佛門,國仇家恨註定難以兩全的時候,他的內心應該是空虛和迷茫的。如同用盡全身的力氣爲了一個目標放棄了一切,到頭來發現這些放棄與付出是矛盾的,那種痛苦遠大於復仇其本身的快感。江湖的殘忍,也由此可見了。

我只是忽然想到了,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用來概括他悲情之外的灑脫,是再好不過。

我喜歡段譽的真誠和傻氣,我痛心慕容最後的瘋癲。我不覺得他復燕有什麼錯,雖然那不是正道,雖然在他的身上沒有什麼義氣可講,可是這樣一個在旁人看來荒誕到可笑的夢想,對他來說可能是幾代人的熱望。他不配北喬峯,南慕容的名號,可我心疼的是他太執着,最後鑽進自己幻想的世界裏,並一無所有。

這大概是他的選擇和他的幸福。段譽也這麼想。

在書裏,喜歡的人有很多,討厭的人有很多,憎恨的人有很多。我喜歡這樣一個江湖,讓人可以放寬了心去愛恨。我不喜歡把江湖上升到社會的高度,不是因爲它沒有現實意義,而是它本該成爲每一個人心中的理想國,哪怕是全書終了,也在每個人的心裏,留有完美的逗號,和獨特的、待續的結局。

壯歌千里,待與君說。快意,江湖本色。

《天龍八部》讀後感7

對於《天龍八部龍八部》這部電視連續劇,我相信很多人看過了,而我更是看了不止一遍。而《天龍八部龍八部》這本書,卻是因爲讀書比賽纔看的。

以前,我沉迷在電視中,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那些厚厚的武俠小說。不過,當我讀了《天龍八部》,發現書中的內容遠比電視豐富。因爲電視畫面具有侷限性,不可能把書中的內容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所以我覺得看書有以下幾點好處:

1、看書時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2、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3、看到後面的情節時,可以翻到前面加以對照。

4、看完一本書後,可以在回味那些精彩細節。

當然,看電視也有其自身的優點。看電視可以使人放鬆心情,暫時放鬆大腦,得到休息。

然而,我這次讀了《天龍八部》這本書,感觸甚多。在這本書中,喬峯的豪邁,虛竹的憨厚,斷譽的深情,都是我喜歡的元素。而且通過這本書,我也深切地瞭解了他們的內心世界,融入到了曲折迷離的故事情節之中。

當我看到喬峯被人誤認爲是殺人兇手,有理說不清時,我在內心深處爲喬峯含冤,也痛恨那些自稱正派的所謂武林英雄。我最爲喬峯感到不值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遼宋兩個國家的和平。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他的善心。不過,當他深陷牢籠中時,許多中原的英雄去救他,這對於他的一生也就夠了,至少他沒有白活於這個世界上。而發生在喬峯身上的那些事情,使我明白了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聽信別人的一面之詞,職能當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時,纔有資格去評論,纔有資格去作出最後的評判。否則,可能會因此而誤傷好人,甚至作出令人終生遺憾的決定。

金庸寫過許多武俠小說,其中多部被拍成了電視劇。而他的書,我只看過一本《天龍八部》。雖然他寫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但是我從中能夠懂得很多道理,也能夠學到許多寫作的技巧。首先,他寫的作品中,人物各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他擅長描寫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將人物的性格和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使我們瞭解主人公,慢慢融入到故事情節之中,彷彿身臨其境。同時,他還寫出了在情理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的細節――斷譽是段延慶的兒子。其實,仔細想想,也會合乎情理地推測出來。書的前面曾幾次提到段譽不像他的爹爹段正淳,但因爲他母親是王妃,所以沒有許多人懷疑過他們的父子關係。不過這樣段譽反能夠和他最敬最愛的王姑娘在一起了。這種寫作方法,我也許學不會,這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但是我會盡量地嘗試。最後,他寫《天龍八部》時,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而對於一些同時發生的事情,他又很巧妙地用插敘,自然地交代那些事情,一切顯得那麼順理成章,沒有絲毫牽強和唐突感。

我覺得自己的文筆不是很好,有時寫的文章只能算“湊合”,有時卻寫的很差。不過,我這次讀了《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真的受到震撼,感觸良多。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書的內容遠比電視劇裏的豐富。其次,我看事情時,學會了不止看表面,而要了解深層次原因。最後一點,也對我最有益的,就是我學到了另一種寫作方法,明白了什麼叫做寫作技巧。我一定要努力,爭取在寫作方面取得新的進步。

《天龍八部》讀後感8

大學時曾挑燈夜讀金庸武俠,那時見識還短,書生意氣,只知俠義不懂人生、愛恨情仇。如今因了北大醉俠一席話,重讀《天龍八部》,感慨良多。

豈知朱顏終薄命

“這些刀頭上拼命的勾當,我的確過得厭了。在塞外草原中馳馬放鷹,縱犬逐兔,從此無牽掛,當真開心得多。阿朱,我在塞外,你來瞧我不瞧?”

“我不是說放牧麼?你馳馬打獵,我便放牛放羊。”如此尋常百姓,平淡生活,也是奢望。誰讓蕭峯是個大英雄呢,這個英雄註定是個悲劇。縱深江湖,達濟天下。真愛之下,竟錯殺阿朱。從此蕭峯再無二心,蕭郎是畸零。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大悲大喜,轉眼成空

虛竹一家,二十四年分離,相見不相識,日日思念掛懷。一日得見,父母天倫,虛竹還來不及享受,父母頃刻慘亡。二孃保全情郎,玄慈擔當。方丈對二孃一句,癡人,我已雙目含淚。而二孃從當年美貌端莊卻癡癡狂狂做了第二大惡人,有夫不能認,其中之苦無人能知。可卻對情郎說,我不苦我不苦,你有苦說不出纔是真苦。我淚滂沱。當日鑄成大錯,情非得已,可如此命運,造物弄人。

浮雲生死此身何懼

蕭峯是大英雄,一生多舛。悲劇人生造就英雄本色,蓋世武功,大仁大義。雁門關一役,堪破生死,捨身取義,蕩氣迴腸。以己之死,成全百姓安康,俠之大也。金庸老先生,力道深厚,不甘如此,阿紫殉情,英雄美人,自古已然。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我問沙沙,天龍八部,女眷甚多,你最愛哪一個。王語嫣啊,神仙姐姐。我不甘,那康敏呢。他嘿然一笑,老了。是啊,世間男子只愛那溫婉少女,誰會愛一個孀婦做夢中情人。可我還是黯然,硬是喜歡那心狠手辣,工於心計的康敏。段正淳身邊嬪妃三千,又有美女無數甘心爲他銷魂,爲什麼一日得空,還去看他的小康,這女子,斷然不是一般。姿色超然,柔媚入骨。就算什麼長老,什麼德高望重,都在小康面前成了大色鬼。世間男人多濫情,我只知道,康敏卻只在乎自己在乎的'。況且她敢愛敢恨敢作敢爲,心思縝密,工於計量,不在男子之下。只是世間之人,無人不怨,有情皆孽。死也死了,我卻最愛,咬那段郎的肉,也只有小康,讓人拍手。哪怕她三十五六,也曾年少。

卻試問,幾時把癡心斷

遊坦之,鐵頭人,阿紫給他無數折磨冷眼,最後死也不欠他,挖掉眼珠還他。可這遊坦之一直愛着阿紫,甚過自己的生命。其實我知道,看書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裏有人不怨,有情皆孽。死也死了,我卻最愛,咬那段郎的肉,也只有小康,讓人拍手。哪怕她三十五六,也曾年少。 卻試問,幾時把癡心斷

遊坦之,鐵頭人,阿紫給他無數折磨冷眼,最後死也不欠他,挖掉眼珠還他。可這遊坦之一直愛着阿紫,甚過自己的生命。其實我知道,看書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裏有這樣一個鐵頭人。你可以打他罵他輕蔑他疏遠他不愛他,可是他還會愛着你,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可是即便身邊有這樣的人我們也不珍惜,並不是我們心狠,阿紫心狠嗎,她的心都給了姐夫。即便你知道這樣的人一直在,又能如何,你愛不上他。如此說來,這愛多詭異,多弔詭,讓世間的癡男怨女即使做了冤魂野鬼也堪不破。 推薦你讀金庸,一讀再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