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張學良傳讀後感

張學良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張學良傳》是2002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範克明,周亞蘭。本書講述了國民革命軍將領張學良跌宕起伏,愛恨情仇的傳奇一生。是沒有小編給大家整理張學良傳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張學良傳讀後感

  張學良傳讀後感篇1

富二代身上的耀眼品質

張學良身上有兩個特別優秀的品質——愛國情操和豁達情懷。

愛國情操

他處在的社會軍閥割據,日本人對東北虎視眈眈,在祖國的土地上飛揚跋扈。張學良積極推行強硬的反日政策。

一方面大力開發建設東北,修鐵路,建海港,鼓勵官民興辦煤礦、織廠、窯業,興辦東北大學,開發教育事業;另一方面,在父親去世,主政東北伊始,爲了擺脫日本對東三省的控制,他無視田中內閣的蓄意阻提,毅然實施東北“易幟”,他以“我是中國人”這鏗鏘有力的話語,回絕日本特使許願擁戴他做“滿洲王”的誘惑。他擁護了南京政府,這個時候,結束了軍閥割據的狀態,中國實現了局部的統一。

當日本氣勢洶洶,一步步入侵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而蔣不予抵抗,一再避讓,堅持剿共時,毅然實施兵諫,扣蔣十四天,逼迫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直至最後被蔣拘留了無數的歲月……

拳拳的愛國心熾熱而又讓人動容,他從不曾考慮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榮譽,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就是要自我犧牲!因爲沒有能保衛好國家,作爲一名軍人何以爲家!

豁達情懷

輕信蔣的諾言,被拘留的這段歲月,張學良處處行動受限,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自由與愛情》曾經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見自由在人心中的重要性。而張學良這一扣押就是54年的漫長歲月。

這期間,如果少帥能按照蔣的要求,對發動西安事變低頭認“罪”,違心地承認是上了共產黨的當,就有獲釋的可能。但他堅持真理,不講假話、絕不肯以出賣人格做政治交易。

這54年,他輾轉多處,吃盡了苦頭,但是卻對一切的事情看得開,放得下。他消解了自己心靈上結節,把注意力放在學習和研究明史上,平時聽聽京劇,散散步,養養花,釣釣魚,和別人說話也是幽默風趣,極爲開朗。

因爲少帥堅定自己堅持的道路時正確的,心態健康,“百折不惱”,所以他笑對未來,坦然面對,晚年的他更是簡單,“做個老百姓”“什麼都不放在心上”,真是坦蕩!

  張學良傳讀後感篇2

作品從張學良出生開始寫起,一直到青年、壯年、老年直至去世,最後對張學良一生的總體評價。文章的脈絡體系清晰,總共20章,每一章又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

張學良身上濃濃的愛國情懷和悲劇色彩是一條主線,二十個章節分別介紹了他的人生經歷、業餘愛好、思想追求,描寫了他與生命中的親人(父親張作霖、前妻于鳳至、妻子趙一荻),四個朋友(郭鬆齡、周思來、宋美齡、蔣士雲),兩個當事者的故事,文章也解讀了張學良九一八不抵抗和晚年沒有回大陸的原因。

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學功底,講述故事時,敏銳地捕捉了每個人物的內心,洞察心理,人物特點突出;而在哲學、史學上,作者學養深厚,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在政治問題上,作者分析細緻,抽絲剝繭!文章文筆流暢,衆多的資料和故事像一塊磁石吸引人!

父親在那個年代摸爬滾打,是真真實實的富一代,生於19的世紀未期的動亂時代的他,有着非常複雜的社會經歷。他起身草養,混跡於社會的最底層,做過獸醫,出入賭場,曾經落草爲寇,接受過清軍的收編。在同土匪、豪紳、無賴長期廝混的過程中培植了狠毒、奸詐、決絕的梟雄個性和狡猾無賴、厚顏無恥、不擇手段的流氓習氣,同時給自己的家庭創造了富裕的生活環境。

而張學良作爲富二代,青年時期,吃喝玩樂,揮金如土,他的本錢雄厚。同時,他的興趣愛好廣泛,由於酷愛書畫,年輕時不惜重金購買名人書法和繪畫作品。明代的書畫、扇面,明朝有名的那些人,幾乎沒有沒收到的.。

張學良酷愛京劇,當時的“民國四公子”都是 京劇界的聞人。少帥曾長期薰陶在北京、天津這樣的京劇環境中,稍微有點空閒,遍走進戲院聽聽當時名角的表演,自己也能哼上,這也成了他一生的愛好……

作爲富二代,玩只是一部分,學習纔是重點。六歲起,張學良就被送進家塾,系統學習儒家經典。青年時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蓬勃興起,他在學習傳統教育的同時,學習英語,並參加監督教青年活動,結識了新派人物,對西方文化產生興趣。他熱情豪放,幽默風趣,一路上又春風得意,顯得浮躁簡單,沒有心機。

  張學良傳讀後感篇3

張學良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他的愛國情懷。

首先,在中華民族危急時刻,他能捨己利民,做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空前凝聚力最廣泛的力量,實在是時代的呼喚,個人魅力使然。

其次,他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支援國內建設,只要是國內親朋故友到他那裏,都熱情招待。一心一意渴望,促使祖國強大。

再次,他從國家需要,民族大義出發,在各種緊要關頭,都能順歷史潮流而動。各種大事,都證明他是大智慧,是英雄。

  張學良傳讀後感篇4

在蘇聯丟掉東北利益以後,蘇聯急於需要一股勢力來制衡中國方面的各方勢力,來穩定遠東的大後方。東3蔣公選擇退讓,在他的角度看也是明智的選擇,東3一方面是蘇聯,一方面是日本虎視眈眈,蔣公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管控那塊地盤,選擇退讓,也種下了日俄矛盾的種子,這就是蔣公的選擇。蔣公也將了蘇聯一軍,那麼東3蘇聯失去後,中國就必然大興紅色,因爲蘇聯感覺到了遠東的危機感,又必須扶持一個可以信賴的隊伍,中共那時候借力借勢也就是這個背景,中共得到了蘇聯全力的支持,蘇聯用紅色又將了蔣公一軍。那麼中國紅色和蔣公的虐紅,就是那麼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後到中共長征,生死一線,假如張學良和蔣公聯合圍剿,那麼中共是沒有生機的。或許張學良和蔣經國的關係,還是爲何,本人並不知曉,他並沒有拔掉蘇聯在中國的據點。留下了中國革命的心心之火,假如張學良有那個志向,也完全可以合兵一處,學清兵入關,走朱棣造反路線,他放棄了。他在蔣公和中共中間,選擇的迴避,不得罪也不幫助任何一方,爲何只有他自己知道。

至於日本從來都完不轉中國,不管中國再亂,他也沒那個造詣去玩轉華夏。入關就是最大的錯誤。

中共和蔣公,在戰略上其實都不錯,可惜的就是政治覺悟不一樣,制度建設的不一樣,導致了蔣公的選擇性退讓,選擇後續待發,可是,蔣公制度性的缺陷,李宗仁白崇禧,在失去地緣平衡的背景下,突然就無法駕馭,而中共在制度上的優勢,能進能退,結局也是顯而易見的。

這或許就是毛說的,人民的軍隊的強大,權貴軍隊的妥協性,和縱橫自保懦弱性,

假如,蔣公評定東3,2戰的的劇本是不是要重寫?軸心國會不會是中德?

假如張學良有足夠的謀略,是不是他能有序的統一中國?

古今多少事,只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