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1

愛一個人需要什麼?我說不出。但焦仲卿與劉蘭芝會堅定的告訴你:這份愛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圍繞在焦、劉身邊的種種事端全都被一樣東西所驅動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懷疑、猜忌、誤解,無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興風起浪,這些滲透進他們的愛情中,如不及時化解,後果是災難性的。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

由於焦仲卿之母的極度冷眼,嫁入焦府才兩年的劉蘭芝無奈的被遣回了孃家。對此,仲卿顯的無能爲力,在孝字當頭的社會裏,他選擇了妥協。且不談焦母與劉蘭芝誰對誰錯,單是焦仲卿爲蘭芝極力的袒護中,焦仲卿愛劉蘭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許送走劉蘭芝只是權宜之計,公務纏身的他實在無法顧及這家中變故,也許只想緩和一下局勢的他,怎麼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發的後果。

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

根據其風俗,媳婦被婆家趕回孃家無異於被休棄了。在這種風氣的定勢下,在漫長而又消沉的歲月中,焦仲卿臨別時給她的誓言與希望,猶如殘留的燭光一樣越來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勸說再婚下,與內心裏萌生的懷疑,種種的疊加,她終於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塗的答應再婚。不要責備她,她僅僅只爲了知道他還是愛她的麼,他什麼時候來接他?她是爲了確定什麼還是在試探什麼,我想這場愛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

當那個熟悉的聲音劃破夜空傳來時,那種雨過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蘭芝欣喜若狂,奔出門去,兩人深情對望時,蘭芝的心結不復存在。但仲卿的話卻深深刺痛了她“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悔恨不已的蘭芝面對另一個誤解,她無能爲力,唯一死以她對仲卿愛之深,愛之烈,超越生死與時空。

結局是美滿的,他們完成了他們認爲最能保留這段愛情的唯一方式。在臨死前,他們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誤解。在此之後,那些曾令他們嚐盡辛酸的東西將永遠不會再撼動他們的愛情了。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2

在這個陽光溫暖的午後,我坐在樹下,任由陽光從疏密有致的層葉中投下斑駁的影子。深深呼吸空氣裏幽菊清冷的芬芳,翻開書,細細品味這份被濃墨鎖映的曠古的哀愁。——題記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十個字,便訴盡了千年來這份欲語還休的悲哀執着。

我猜想,故事發生在煙花江雨的江南,只是,在這小小的靈傑之地,發生過太多令人心傷的故事。

那一年,他娶她做他一生一世的妻子,鳳袍霞披,一對紅燭下,她有泓如秋水的眸子,似含着朱丹的菱脣。他有溫柔含笑的臉龐。新婚的日子,他們總是膩在一起,她爲他做保暖的夾衫,天冷的時候,爲他披在身上。他爲她畫眉,爲她許下一生一世的誓言。

只可惜,好景不長,焦仲卿的母親並不喜歡性格剛烈倔強的蘭芝,更何況,仲卿竟願意爲了蘭芝來反抗自己,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兒子太愛你,這本身,就是一種罪。焦母一意孤行休遣了蘭芝,仲卿“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的誓言只能讓她更爲憤怒。

離別總是令人斷腸,縱然有“不久當還歸”的美好願望,縱然許下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誓言,但是仲卿怎麼也想不到,本作權宜之計的退讓,竟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蘭芝被家人逼迫,將她重新許配給他人,而焦母冷眼旁觀,沒有絲毫退讓。仲卿聞訊趕回,“未知二三裏,催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腳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他又氣又急,責問她“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她在馬下癡癡望他,只能說出“黃泉下相間”的誓言。

於是,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蘭芝,當你跳下清澈的池水,你是否想起,那一年,他娶你做了他結髮的妻,你們十指相握,以爲便是永恆。你是否面容中帶着清澈的`笑容,從此之後,那些令你們心傷的所有人事,都不能阻止你們在一起。誰都明白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在一起更重要,也沒有什麼,能比這三個字更令人斷腸。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或許是真情感動了天地,天地靈氣亦有感知,他們化成了“仰頭相向鳴”的鴛鴦。後人看到的,是他們雙宿雙飛的美好景象,殊不知,他們爲這一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連同對愛的誓死捍衛。“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我始終不明白,這樣的結局,對他們而言,是否是最好的,但是我知道,悲劇之所以令人感到悲哀,因爲你會從心裏明白,這也許是真實的事情。所有的人似乎都沒有罪,但每個人都成了悲劇的主導者,無法改變,也無法逃脫。而現實生活中的仲卿蘭芝,是不可能有“鴛鴦會雙死”的機會的。就像千年後的陸游唐婉,只能是彼此到老到死的痛楚和遺憾。

本以爲愛情是千古不變的主題,怎料,字字讀下來,依舊令人觸目驚心,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卻訴盡了一對苦命夫妻的一生悲涼。兩情相悅卻不能廝守,只能選擇赴死殉情,留下“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曠古哀愁。

而那句“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誓言,穿越了時間的長河,在現今的世界上空響起,仲卿蘭芝,恍惚間我看見你們執手相看的模樣,伉儷情深。是否看見重蹈你們覆轍的陸游唐婉,另一個與你們極度相似,卻跨越了時間空間的愛情故事。 世人皆知,一生金戈鐵馬的陸游,內心裏最柔軟的傷口,便是唐婉。不能碰觸,一旦碰觸,便會有飽滿的淚涌出。唐婉抑鬱而終43年後,垂垂老矣的陸游老淚縱橫的站在菊花盛開的沈園,想起當年她細心的將菊花晾乾,做成他的枕,而如今,他只能在洶涌而來的回憶裏哀嘆“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而今當我走進沈園,那壁上墨色濃重的兩首《釵頭鳳》總是令人鼻頭一酸,他們穿過了數千年的時光,帶着濃重的悲傷與斑駁的記憶,和這首《孔雀東南飛》一起,把所有往事赤裸裸的攤開在我們面前。恍惚間,我總是看見江南的煙雨裏,仲卿蘭芝的身影與陸游唐婉漸漸重合。

事隔千年,媳婦被婆婆休遣的故事再度上演。而世人就像撲火的飛蛾,就算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願意放手一搏,我們的故事,總是被不同的人演繹,就算相隔了千年,也無法擺脫悲劇的命運。而衆生多情,在這同樣的故事裏此起彼伏,怎麼都不願意醒來。害人的休妻制度,令人難以接受的封建禮教,使人們在平淡的生活裏,擁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生死離別,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有的悲劇,一切悲劇皆因人而起,又都因情結束。美好的東西被慢慢撕碎,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生死悲喜的距離,不過是一念之間。當我們走過漫漫長路,停下來才發現,有的事情,不管你怎麼努力,都在開始的時候註定了結局。

只是,我們在無法泯滅悲痛的世界裏,生生世世說情,年年歲歲說相思,那樣纏綿難熬的傷口,我們總是學不聰明,前赴後繼的在紅塵是非裏打滾,再帶着難以名狀的複雜感情離開。這便是至死不渝了吧。因爲,我們始終相信,愛是不變的主題,所有的傷痛悲哀,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矛盾糾紛,又都因她而得到解決。這些都是我們最真實的情感。它讓我們深刻的明白,我們是那樣有血有肉的在這個世上活着。

那些陳舊的,泛黃的,破碎的往事,是我們骨子裏的執着與滄桑,在我們的骨血裏,做着亙古的流動,生生不息。紀念孔雀東南飛,也是紀念,我們世間每一個人,都將承受的悲哀與執着。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3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整理書櫃時,我無意間看到了自己高中時的讀書筆記,而這篇《孔雀東南飛》則被自己工工整整的抄在了第一頁。至今仍記得自己初讀此文時眼淚潸然、泣不成聲的樣子。

其實故事也很簡單,人物也很平常,情節也不像現代小說那樣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一切是那麼的平淡,文章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一雙情篤伉儷殉情於世的故事。然而我每每讀之,總會傷感至極。世界上真的會有如此美好的愛情嗎?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縱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語的搪塞還是應詩應景的做作,着實讓人揪心的感嘆、羨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君當做磐石,妾當做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地讓我們真正領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貞與聖潔。

俗話說,“動情容易,守情難”,焦仲卿面對母親讓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卻以“結髮共枕蓆,黃泉共爲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缺與母諍言,以示反抗。試問普天之下會有幾人與之同耳?在這燈紅酒綠、流光溢彩的社會中,真正能做到坐懷不亂者能有幾人?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蘭芝兄長無不所言極是。從田間村婦到太守家的貴婦,無異於一步登天。不必“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此等好事焉有不施爲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這種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充斥我們視網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這座金山上蹭下絢爛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嬌豔女人;或者是打着愛情的旗號,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橫刀奪愛、鳩佔雀巢的第三者,與劉蘭芝的完全不必煞費苦心便可名正言順的坐享其成,卻不去享受,簡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4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爲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嘆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於蘭芝爲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衆說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說:“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仲卿“甚宜其妻”,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現在小夫妻暱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託於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於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爲其一。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5

這部經典的愛情史詩講述的是我國漢末建安年間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故事,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卻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爲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孔雀東南飛》這部劇被稱作是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流傳千古的愛情神話。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依然還在爲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嘆、而惋惜,一對多麼恩愛的少年夫妻就那樣匆匆的離去了,一段多麼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他們還不滿二十歲,正值豆蔻年華,卻走的那麼倉促、那麼悽婉……“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悽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於耳畔。焦仲卿不是沒有抗爭過,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但在那個所謂“孝”字當頭的年代,母親舉起“孝”的大棒逼散鴛鴦,賢惠美貌的兒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悲劇的序幕被慢慢拉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青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禮教,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個無奈而無悔的選擇。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感情的忠貞,他們用生命拒絕了私慾的誘惑,寫下了如歌如泣的悽婉愛情。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6

《孔雀東南飛》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敘事詩,該詩以敘事的方式,描述了情深意篤的劉蘭英、焦仲卿夫婦爲家庭所逼,被迫分離,最終殉情而死的故事。

整篇詩歌,文采飛揚,遣詞用句貼切而自然,讀來令人感動、催人淚下,其中許多對偶成爲後人傳誦引用的名言佳句,如“孔雀東難飛,五里一徘徊”。“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草;蒲草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從詩中可見,當時男女成婚,均爲父母(或兄長)包辦,媒人說合。然而,在這樣的婚姻制度下,也有培養出真情實感,兩相依依的夫妻,雖然有家庭和外界的壓力,但他們的婚姻感情不以貴賤、貧富而轉移,即便在家人看來有更好的前途和歸屬,他們知道,自己的感情只專屬與被迫分離的對方。

詩歌中的人物及對話活靈活現地顯示了人物的性格。劉蘭芝說她自己“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悶”。可見其多才多藝,但她終不能討婆婆歡心,受盡折磨,以至於她不堪忍受,向丈夫抱怨:既然我不能勝任當你家的媳婦,就讓我回孃家去吧。

焦仲卿母親的決定是推動悲劇發展的開始,及至後來,劉蘭英的母親和兄長逼迫劉蘭英再嫁,都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也是中國自古以來遵循“三綱五常”封建禮教的結果。父母之命不可違,男女或夫妻之間的感情則可被強行扼殺。故此在中國的傳統文學作品中留下了不少棒打鴛鴦、生離死別的悲慘故事。

希望在我們這個崇尚自由的現代社會莫要再出現類似的悲劇,希望如此。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7

《孔雀東南飛》,我先看的譯文。我看下來,認爲這文章寫得太有感覺了,於是翻書去找原文,才發現這竟然是1500年前的一篇敘事詩。驚訝之。

問題1,貌似直接搬祥林嫂那個就行了,所以想說說第2個。本文的環境是封建禮教下約束下的社會氛圍,這就決定了本文以悲劇收場的命運。我覺得非要站在現在的立場上,給他們找一個出路,並不能還原故事的本意,完全是畫蛇添足。我覺得之所以以死殉情的行爲,感動了讀者,是因爲,從這種誓死抗爭的舉動裏,能完整地表現出作者對封建禮教舒服的深惡痛絕。焦劉二人對愛的嚮往與執着,能超越當時的風氣,着實難得可貴。死能將這種弱勢的,搖擺的感情得到超脫與永存,何嘗不是一種理想的選擇?

文章中並沒有太多地着墨與如何與腐朽抗爭,隱約中更具表現力。將焦劉二人對世態的無奈之情,對命運的迷茫之情,對選擇的無助之情,濃縮在幾句哀而不傷的對話中,言簡而意賅。或者又介於詩的載體,使整篇文章平實而又有活力,節奏舒緩而緊湊。我對詩的感覺就是讓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讓自己瞬間的情感凝爲永久。文章的主旨和色彩,並不需要在創作時刻意去調和,因爲這種感情流露的方式,形散卻完整。我喜歡這種真切和自由,即使真的沒水平,但真的是我。

孔雀,這種鳥,是在開屏時才被人們瞭解了它們的美麗。焦劉之間的愛,也是在捨棄了物質的約束後,才能在意識領域得到開屏。楓葉的飄零,刺鳥的悲鳴,沒有人會阻止這些殘酷的美麗發生,可偏偏到了人這自稱最完美的生物上就不符合倫理道德了嗎?我想,被質疑的是達成美麗的方法吧?爲了達到某一目的,人們會瞻前顧後,費盡腦汁地算計,然後折中多得到些,少失掉些。但這樣得到的美麗,不是純粹的,不是被傳頌的。那些被人們所記得的,正是那些不收物質約束而追逐到的成績。犧牲是慘烈的,也正是這些慘烈的犧牲才讓我們懂得珍惜。珍惜這種獻身精神,而不是早已被污濁的軀殼。不知是哪時哪刻,錯誤的概念變得根深蒂固。尋找出路等同於逃避,我羨慕他們能勇敢的面對。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俳徊。

勿惜來時路,方能永相隨。

關於《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8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這首千古絕唱的樂府詩不僅富有歷史價值,能夠深深觸動人心,更重要的是它啓迪了後人不要受封建社會的影響,也不能強迫別人的婚姻,同時,還使人們懂得了許多道理,下面請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我從上面的四個主角身上認識到了許多。

焦仲卿:性格衝動、有勇無謀但遵守信義。我認爲,如果不是焦仲卿聽到劉蘭芝的訴苦後不冷靜下來,想好“臺詞”再找母親去理論,或許就不會讓劉蘭芝被遣走,也就不會發生後面的悲劇。另外,他所謂的“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fù)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根本起不了作用,他連現在都沒辦法保護劉蘭芝,那以後他如何迎娶劉蘭芝呢?再說,焦母現在已經有如此衆多的理由能擊潰焦仲卿的心理防線,那休掉劉蘭芝以後,她一定會說:你怎麼能娶一個休掉的女人呢?所以,他的計劃只能起到安撫劉蘭芝的作用。雖然有那麼多失敗的可能性,但焦仲卿到最後還是遵守諾言,去迎娶劉蘭芝,這也正是他身上最難得可貴的一點吧!

再來看看劉蘭芝,這是一位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才女,她能夠三日斷五匹,安守女子的本分,做好女子該做的事情,還會彈箜篌,誦詩書,擁有高雅的愛好特長,並且還能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刻“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將人生最美麗的姿態展示給世人。就是這樣一位有才有貌的有好品質的極品女子,卻被焦母遣走,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我想,原因在於焦母說劉蘭芝不懂禮節,但大家想想,誰見過一位彈皇家樂器,能織素裁衣,喜誦讀詩書,愛梳妝打扮的女子連最基本的禮節都不懂呢?不過,也不能說這場悲劇與劉蘭芝沒有一點關係,如果在焦仲卿來迎娶她的時候她能夠冷靜下來勸焦仲卿再想想辦法,可能自己就不會投水自盡,丈夫也不會掛樹而死了。

第三個主角是焦母,她是一個絕對的反派人物,她最大的缺點就是固執己見,不顧他人,甚至不管自己的孩子,她看中東家秦羅敷就逼迫孩子與愛人離婚,橫行霸道、仗勢欺人!第二個缺點是自大。正是她的這兩種壞品質導致了焦仲卿自掛東南枝,劉蘭芝魂去屍長留。

最後一個主人公是劉兄,他爲了自家發財、自己的榮華富貴,不顧妹妹的感情,逼迫她改嫁,可以說,是他將劉蘭芝推向了清池,推向了生命的盡頭。

這就是我對四個主人公的理解,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他們四個有一個共同的缺點——衝動。焦仲卿因爲衝動,沒有冷靜思考再去找焦母理論;焦母因爲衝動趕走了兒媳;劉蘭芝因爲衝動說了句“黃泉下相見”便讓兩個人,兩個家庭出現了悲劇。劉兄因爲衝動逼迫妹妹改嫁,將劉蘭芝推向了死神。

衝動是惡鬼,封建是妖魔,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