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好媽媽》讀後感

《好媽媽》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媽媽》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好媽媽》讀後感

《好媽媽》讀後感1

《好媽媽》是收錄在《冰心青少年文庫》小說卷第二部《小桔燈》裏的一篇小小說。暑假裏我有幸讀了一讀。

這篇小小說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小琴早上起牀,發現今天下午過隊日要穿的校服還沒有洗,其實是自己昨晚忘記告訴媽媽了,但她卻埋怨媽媽做事沒計劃。看見書桌很亂,妨礙了她做作業,她又埋怨媽媽沒有隔壁的李大娘勤快。心情糟糕的小琴去李大娘家寫作業,才發現李大娘的女兒永瑛和永珍都幫着李大娘做家務,還讓李大娘李大叔放心地去看電影。李大娘還告訴小琴,自己的媽媽不但要忙家務,還要去街道開會。小琴聽了非常慚愧,因爲她懂得了李大娘家的井井有條是全家人共同的努力,回家後小琴主動幫助媽媽做起了家務。

這篇小小說雖然很短,但是讀完以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看到小琴,好像看到了我自己。我的媽媽平時也很忙,既要上班又要買菜做飯做家務,我一有事情也只會開口叫媽媽。“媽媽!我今天穿什麼?”“媽媽!晚飯做好了嗎?”“媽媽!我的東西在哪兒?”有時候還會埋怨媽媽衣服忘拿了,晚飯做晚了,東西忘帶了……

我也有一個好媽媽,從今以後,我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媽媽做好家裏的事情,讓媽媽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休息。

《好媽媽》讀後感2

每年我都會利用假期這個比較充裕的休息時間閱讀一些書籍,給自己充充電。初爲人母,所以近兩年選擇的幼兒教育的比較多。這次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讓我在學習教育子女的同時也聯想到了許多學校教育,受到很多啓發。

剛開始閱讀這本書,就被書中的貼近生活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它讓我認識到原來教育的方式還可以那麼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生還可以像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甚至是不佈置作業學生也可以認真的把學習給學好。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特別是書中的“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的心靈以深深的震撼。

許多家長和教師往往用“我做這些都是爲了你們好”這句話來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按照自己的意圖來設計孩子的人生。然而,我們應該想想,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很喜歡家長那說爲了我們好卻又給我們無限的壓力呢?我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小孩,和現在的孩子成長的環境差不多,兒時最多的快樂的記憶就是和鄰居小孩在院子裏玩耍,和同學們在操場上打鬧,卻一直沒覺得學習能夠是快樂的。直到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才明白原來學習是可以快快樂樂的,是可以喜歡上的。

利用假期的一段時間,我學以致用,馬上在侄女和兒子身上進行試驗。我的侄女一直跟着父母,又比兒子大挺多,是非常懂事的,父母忙的時候她都能自己照顧自己了,但是就是有點膽怯和害怕犯錯誤;兒子淘氣搗蛋,但是喜歡閱讀。我先分析了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侄女給予了表揚,並鼓勵她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侄女在家期間,我也和他們一起學習,也和他們看他們喜歡的動畫片,兒子對電視裏的一些臺詞能夠跟着模仿。她們也跟着我看我喜歡的人與自然,瞭解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法則。我儘量剋制自己,在家儘量的誇獎他們的優點和做的對的地方。我還和他們一起比背誦《三字經》,對我,這也是很大的提高。我不以長者的身份要求他們做什麼,而是給他們講這麼做的意義。

本書前言告訴我,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每一個父母都是雕塑家,而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手中的一塊玉。多年後,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如同一把鋤頭——當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要如何才能做的正確,讓我們手中的玉石綻放光彩呢?雄關漫道艱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教育之道,任重道遠·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是我們真正站在爲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爲他着想了嗎?有的父母又愛孩子漸漸變化爲慣着孩子,有的老師從愛學生演變成了懲罰學生。不但如此,他們還給自己編了一個完美的藉口,我做這些都是爲了你好。我想說,如果你是真正爲了你的孩子想,那就培養他自我獨立的能力吧;如果你是真正爲了你的學生好,那就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幫學生懂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愛上學習。

《好媽媽》讀後感3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時間最長,影響力最遠的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一個同事給我推薦的那時候對於當剛剛做媽媽的我來說,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個媽媽,所以說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啓迪,現在重拾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它裏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過案例的分析給人們闡述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好孩子的媽媽,這句話同樣適合用在作爲教師一員的我身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學生的老師。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筆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觀點我很是認同,好媽媽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在校園裏好老師也要爲學生做好好榜樣,小到一個站立,一個坐姿的標準,進入校園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個人的衛生及穿衣打扮,活動時的紀律,每天的本職工作,遇事處理的態度與方法等等,在在師德師風42條負面清單出臺後,作爲老師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約束自己,爲學生做好榜樣。其實有部分老師平時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細節的方面還是做得不夠,要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並且加以效仿,爲什麼有的家長會反映,我們管不住呀!但老師的話孩子可以當聖旨,渴望而知,老師的言行舉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潛移默化的浸入學生的頭腦中。

對於學生來說,這是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的,這種老師們平時無意識產生的一些,也是最爲直接,最爲深刻,最爲持久的。一天,在學校裏面看見兩個學生爲了一點小事在那裏起爭執,其中一位學生講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生說了一句,我們老師說的怎樣怎樣,說明這個老師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說老師必須要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做才能給學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樣,不要因爲自己的一時疏忽,讓自己的教育潰於蟻穴。

《好媽媽》讀後感4

最近在微博裏看到一個小男孩因不滿媽媽不給其買玩具而當街拽母親頭髮、扼住母親喉嚨的新聞,讓我大吃一驚,而後寒心不已。是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才造就了這一幕的發生。這個男孩不僅扼住了母親的喉嚨,也扼住了教育的喉嚨,更是扼住了社會的喉嚨。爲了減少這一幕悲劇的發生,我在此特別推薦一部家庭教育經典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希望能給天下的父母親帶來幫助,給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是教育專家尹建莉,她是一名教育學碩士,曾從教多年,現在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尹建莉熟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別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和自己獨到的見解。她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品學兼優,曾兩次跳級,20xx年16歲的女兒即參加高考,成績超過當年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在個性方面,她女兒自主自立、自強自愛,是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尹建莉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個優秀的女兒,還出版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和家長們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頗受天下父母親的歡迎和喜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尹建莉的教子手記,記載了她成功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新穎成功的'家庭教育原則,還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它不但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它還教你如何指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格。它集理論和實踐於一身,是實事求是談論家庭教育的典範,更是家長們最實用的育兒工具書。

俗話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是孩子從小的榜樣。一個優秀的媽媽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影響着孩子們的成長。一個心地善良的母親,不太可能會培養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而一對不孝敬長輩的父母,絕不可能培育出一個大孝子。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關注孩子的幸福感,要給孩子真正的自由。作者的一位老同學說:“我原來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了你的這些文章,才發現這差別原來是我和你之間的。作爲母親,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養活大了。”

《好媽媽》讀後感5

感一:"暴力"作業問題

尹老師的家庭教育不同於傳統的家教。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爲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爲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爲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

看到這裏,我也想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有時也會佈置孩子們寫單詞寫N遍,自己覺得這樣的作業毫無意義,但有時也很無奈。所以,我看到尹老師的做法後也產生了共鳴。我想,以後在佈置作業方面,還是應該多考慮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而不是一味追求數量,以致在抄寫過程中讓孩子對這門學科產生反抗情緒。我想,這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也不是老師的初衷。

感二:讀書給我的啓示

尹老師在書中談到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女兒講故事,不是講,而是讀。逐漸地,由開始的媽媽指着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改成由孩子指着,媽媽來讀。孩子指到哪,媽媽讀到哪。這樣,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讀得多了,許多"白字"就自然解決了。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閱讀基本上。語言是相同的,英語也不例外。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就是這個道理。我想想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也走過很多誤區,先教學單詞,再學句子,覺得這是一種學習的規律,但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完後,在課下再問卻一問三不知,這也着實讓我困惑過,讀後感《轉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所以後來再聽了市裏優質課以及省級優質課後,瞭解了英語教學的最新動態:在語境中學習單詞與句子。語言不是一個孤立的,它由很多要素組成,而這些要素的學習需要放在句子和語篇中來學習,這樣孩子們學起來輕鬆,老師也輕鬆,事半功倍。

感三:獨立自主成長

書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經歷過。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師的的做法卻截然相反。當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來做下比較。作者書中談到了女兒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臺到北京的事例,讓我很感動,我很羨慕圓圓有這樣一位豁達的媽媽。有了獨立出遠門的經歷,對圓圓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到後來她獨自去青島乃至週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持的態度,難怪在引言中談到她女兒的自主自立。這些都是媽媽的功勞啊!我從上學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門口上學,到學校騎自行車最遠不到10分鐘的路程,每天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週末爸媽從不主張我出門,即使迫不得已出門也規定好幾點之前回來,更別說自己出遠門了。也許,現在對家的依賴性都是那時慢慢積澱下來的。我們不能說自己父母的出發點不好,他們也是爲我們的安全着想,我們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長大後不同的性格。

感四:由瑤瑤不愛吃飯想到的

小侄女快三週歲了,吃飯成了一家人發愁的問題,上了寶寶座就要下來,不願意吃飯。嫂子着急上火,卻也拿她沒有辦法。我媽說小孩餓餓她就好了。嫂子不捨得,硬往嘴裏喂,瑤瑤不僅僅不買賬而且滿地跑,這下可麻煩了。我看到尹老師在書中對孩子不愛吃飯支招:餓幾頓。我心裏一樂:我媽還真有招數!接着,在全家的勸說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給瑤瑤吃零食,飯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顯,第二天她還真的主動叫着上寶寶座吃飯,雖說吃得不多,但總算有進步了。可見,對孩子的愛不該是溺愛和強迫,應該用智慧來疏導孩子。大愛無痕嘛!

感受還很多,自己慢慢體會吧。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我們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再實踐,願我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來越融洽!

《好媽媽》讀後感6

寒假中認真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

首先這本書讓我感覺是那麼地親切而又貼近我的生活;其次,我是一名教師,雖然這是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證明了,作爲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爲優秀的人才;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還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還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要想有一個又乖又聰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條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素質。孩子就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環境中慢慢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讓大人們認爲不好的行爲,其實那些都稱不上是錯誤,只不過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事。硬是歸結爲錯誤的話,也應該先尋找錯誤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先從大人們身上去找問題的根源。大人們的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說好媽媽是個關鍵。每個媽媽都想當好媽媽的。可是往往到最後總是會抱怨“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這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爲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纔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既做一個好媽媽又做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讀後感7

說真的,我很慶幸自己能夠看到這麼好的一本書,在看書的態度上,只要不是出於任務,我向來由着自己的性子,若內容足夠吸引人,我就會一口氣把它讀完,就是通宵達旦在所不惜,若內容枯燥乏味,我就沒有耐心讀下去。這個週末連續下了兩天的雨,而我卻並不爲此煩惱,因爲我遇見了一本好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其實這本書買來已經好久了,只是也許因爲教育類的書看多了,難免會有厭倦,想着不過又是一些換湯不換藥的內容,便遲遲沒有翻動,正好這個週末下雨不出門,閒在家中便信手翻來,慢慢讀來,真是驚喜連連。我想若以後有了孩子,我仍會把這本書好好再看一遍。

喜歡這本書,是因爲她的真誠,書中沒有任何枯燥的理論,書中的母親是一位教育專家,通過多年的教育,培養了一位優秀的女兒,而書中所舉的例子多半就是她教育女兒時的一點一滴細節,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是相似,不同的是家長面對孩子問題時所持有的態度。讀完此書,我的心似乎也跟着溫柔起來了,作者在跟女兒相處的過程中,至始至終都是懷着一顆溫柔的心在對待。

書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細節,如書中提到孩子摔跤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長看見孩子摔跤了就會去責怪讓孩子摔跤的東西如板凳,以此來安慰孩子,但作者卻教自己的女兒摔跤後學會互相體諒,反過來給板凳揉揉痛,是啊,一個對物有情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是一個心善的人,雖是一個細節,卻足以看見作者不凡的功力。讀到這裏,我真是暗暗佩服,但讓我驚喜的還在後頭。

比如作者看見自己的女兒罰抄數學公式,在得知女兒已經會背的前提下,這位媽媽居然替孩子抄寫要罰的公式,因爲作者認爲這些都是“暴力作業”,而如果機械重複抄寫只會讓孩子消磨對這門功課的興趣;還有如我們經常覺得應該從小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而作者恰恰相反,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不刻意迴避吵雜,讓孩子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中生活,事實證明這對她以後的學習很有幫助;又比如我們經常讓孩子要聽話,但在作者眼裏,做父母的才應該適時的“聽話……

就像本書前言所說,對於父母而言,孩子出生時就像一塊未雕琢的玉,而多年之後,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另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我們常常責怪孩子爲什麼不聽話,爲什麼不懂事,但是否曾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爲,有時我也常常感嘆,家長如此野蠻,又怎會教育出乖順的孩子呢?家長如此任性,教育的孩子又怎會不任性呢?

所以對待孩子我們應該溫柔,再溫柔些,因爲他們原本沒有錯,他們犯錯,有些只是因爲年紀小,沒有經驗,有些原因若深究下去,間接的也是因爲家長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如孩子撒謊,只看見孩子欺騙了你,卻沒看見他寧願忍受欺騙帶來的負罪感,而不願把事實告訴你,其實已經說明你和孩子之間在溝通上出現了問題………讀完此書,你會對教育孩子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最後我想說,若有了孩子,我希望能和她手牽手一起成長,一起讀古詩,一起數星星,一起感受生命中的酸甜,溫柔再溫柔些,其實好媽媽也就是好老師,而好老師也一定是一個好媽媽。

《好媽媽》讀後感8

大家好,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運動的人,人們說喜歡運動的人,注意力集中時間會比較短,可能有一定的道理。要是讓我在球場上打球我可以玩上兩三個小時,要是說安安靜靜的看書就困難了。回想起來,我好像沒有過廢寢忘食看書的經歷,也沒有哪部書可以吸引我一口氣看完。但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改變了這一“歷史”。其實和這本書結緣還是源於老婆大人,那段時間她看了這本書,說這本書很好,很實用,是現在最暢銷書之一,於是給我下達了任務,一定要看。當時心想讀就讀吧,在我們學校這麼濃厚的讀書氛圍中自己也不能落後啊,人總是要進步嗎。但是讀完兩個章節以後,我就被這本書吸引了,不光因爲我有個三歲的兒子,更重要的是我現在是一名小學教師。我知道在座的老師好多都已經讀過了,體會和感受肯定比我深的多。我是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沒看過的老師,尤其是沒有小孩或是小孩子還小的老師,真的很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研究,並自己培養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兒。這本書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記。

一直以來,關於學習的一個最流行的概念就是“學習要刻苦”。許多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向他們灌輸這樣的概念,要求年齡尚小的孩子刻苦,不少家長從孩子上學前就嘮叨說,上學後不能盡情玩了,要用功學習,孩子上學後,就不斷教導孩子,在學習上要刻苦努力,並且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這樣要求他,以期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上用功勤奮是必須的,但用刻苦的言語和思路來要求孩子,這往往是在幹一件南轅北輒的事情。

把學習這件事和一種令人不舒服的苦的感覺聯繫到一起,她會使孩子在想到學習時就有微微的不快。誰會喜歡苦呢?一個人爲了某個目標而吃苦,必須基於她有足夠的理性和毅力,這種理性和毅力連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她來要求孩子就更不合適了。

人的天性是避苦求樂,孩子更是如此,感覺甜的東西他就喜歡,感覺苦的東西他就討厭。

我們原本想要孩子喜歡學習,卻把學習過程作成苦饃饃,只把結果設想成爲甜餡餅。要孩子天天吃着苦饃饃,去想甜餡餅。過程天天具體而真實的陪伴着孩子,目標卻遙遠的虛無縹緲。當她在吞嚥苦饃饃中感到厭倦時就被批評爲不刻苦。被要求以那想象中的甜來壓抑這真實的苦,孩子不具有反駁成人教導的能力,她只是感受到了這裏面的不和諧。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爲力。(在這裏我還想起了一個章節,題目是“不做穿西裝的野人”說得就是你粗暴的對待孩子是因爲你心裏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頓或是罵孩子一頓,既能解氣,他又不會把你怎樣。你在孩子面前是權威,是主人,你不用擔心打罵後的後果,所以你總是忍不住,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大人你就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因爲你也害怕。我覺得說的非常非常的有道理。)

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據說在二戰期間,一名好的瑞士鐘錶匠被脅迫去給納粹製造一批高質量的鐘表,儘管他費了相當的力氣,卻始終做不到戰爭前的水平,她自己都不知道這是爲什麼,後來有心理學家分析,這是因爲他製造鐘錶時的心境不一樣,這就是情緒的力量。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爲,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離到什麼程度,活動的意義就減少到什麼程度,並使活動成爲一種苦工,一個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會逃避。這可以解釋爲什麼家長和老師越要孩子用功學習,孩子越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兒童並非不知道刻苦學習可以換來好成績,她只是做不到。當學習活動沒有喚起他的愉快體驗時,她就無力去調動自己的主動精神,不由自主的表現出懶散、不刻苦、不認真等——許多人以爲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實是她上進的天性被扭曲了。

家長和教師應該研究兒童的特點,體恤兒童的心理,注意從“學習情感”方面培養孩子的好學精神。“刻苦”是一種成熟的學習品格,她不會憑空產生,她是在理性和興趣的土壤上生長的。孩子在各個學習時期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不一樣,就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制來說,作者認爲小學階段主要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初中階段主要解決學習方法的問題,高中階段拼的纔是勤奮。

在培養孩子勤奮學習方面,恰是不能強化“苦”,而要儘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學習是苦的,也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避免它在學習活動中感覺苦悶。

這裏作者舉了一個她女兒圓圓的例子,圓圓上高中後,學習很累,她偶爾也會抱怨說太累了,表現出鬆懈。孩子本來已經覺得苦了,這個時候家長就更不能以“要懂得吃苦”這類正面說教讓她苦上加苦了,這個時候應該想辦法減淡她對苦的體驗,向她提示“學習不苦”。作者採取了兩個辦法來幫助她。

一是找了些高考狀元談經驗的資料,尤其是那些談刻苦用功的,讓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績的同學,沒有一個不勤奮。這表面上看是強化了學習要刻苦,實際上緩解了她對苦的感受。既然狀元們都那麼用功,那麼自己用功也就是正常的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沒有向她提一句要求她吃苦用功的話。

二是和她一起讀了本《科學的故事》,儘管她高中時學習很忙,我仍然建議她瀏覽了這本書。這本書編的很好,它呈現了數學、化學、物理、醫學等各學科的大致發展脈絡,以許多生動的故事講述了其中艱難的歷程。圓圓從這裏看到人類科學知識的積澱是那樣不易,僅僅是氧氣的發現就經歷了那麼多年、那麼多坎坷。想想自己可以輕易地拿着薄薄的教科書縱覽前人每一種驚人的成就,她由此覺得很幸運,自己不過是這些偉大成果的享用者,有什麼苦呢。

高考結束後,很多孩子彷彿一下從地獄中鑽出來了,有的人恨不得把書撕了。圓圓有些奇怪自己怎麼沒有這種感覺,日子好像和以前差不多,無非是生活內容不一樣了。這可能是因爲她在高考前一直沒有那種特別壓抑、特別苦累的感覺吧。

我們經常讀到一些古今中外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們如何廢寢忘食地工作和學習的故事,這些故事常常被當作“刻苦學習”的例子來激勵後人。它們使人深信,“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是真理。事實上,每一個忘我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的人,她一定是對學習和工作建立起了興趣和責任感,這種興趣和責任感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常常超越生理需求。平常人看到的是它們在飲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們置身於喜愛的事情中的“樂”,就以爲他們是憑藉“苦”取得成功的。實際上,他們不“苦”,他們其中享受的樂趣別人體會不到。

想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讓他喜歡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這件事裏摻雜進讓他感覺不快的因素——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覺得這本書雖然寫的大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教育是相通的,教師在教學中,能以家長的心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特點,以孩子的興趣出發,寓教於樂,不僅是爲了孩子的一陣子着想,更是爲孩子的一輩子着想。書中的很多觀點和方法對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幫組,我能做的是,儘量做到讓我的課堂充滿樂趣,讓我的學生們收穫更多的健康與快樂!

《好媽媽》讀後感9

自從榮升爲媽媽,看書的範圍大多被圈了起來,主要圍繞育兒方面學習。現在孩子快三歲了,懂得事情越來越多,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會說的詞語和句子也越來越豐富,開始了理論上的“三歲第一個叛逆期”。初爲人母,沒有經驗,如何引導孩子更好的發展她的語言、引導她的正確行爲、激發她的語言敏感期、應對各種哭鬧及不合理的要求,還有家庭中各種教育孩子存在的矛盾。都需要學習過來人的做法,他們有各種生活中的事例,更有強有力地理論支撐說明,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本和第二本非常喜歡的說,可謂是百讀不厭,尹老師的例子說的那麼貼近生活,她的分析問題又是那麼“入木三分”透徹並讓讀者信服。

在寒假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本和第二本連續讀完,現在正在讀尹老師的第三本《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三本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和鼓勵,跟孩子相處的各種“不知所措”找到了很多解決方法。孩子馬上該入幼兒園,讀的第三本書更好涉及到孩子入園的各種準備和各種存在的問題。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路上學到了很多,同時對於對待學生也收穫很多。

做一個好媽媽,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是媽媽的幸福也是孩子的幸福。

做一個好老師,能讓學生快樂地成長,是老師的幸福也是學生的幸福。

要培養孩子有自信心,作爲老師和家長就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講到:她從女兒本子上找到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是因爲女兒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後她假裝驚訝地說“這道題好像做對了,老師怎麼給打了錯號呢?“於是她招呼女兒,看看是她做錯了,還是老師判錯了。在這個過程中,母親既要裝糊塗又要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思維,女兒爲了搞清楚是自己錯了還是老師錯了,她也會認真地和母親一起來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結果當然證明是孩子把題做錯了,但是至少糾正了媽媽的“錯誤“。作者巧妙的引導讓孩子糾正了錯誤還有成就感;同時之前沒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尹老師在好多章節裏談到一個關於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問題。作者的感受是讓孩子從小學會閱讀,有良好閱讀習慣就像孩子學習有了“魔杖“,凡是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的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閱讀量大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所以不重視兒童閱讀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爲之一。

如果家長在任何事上都想說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來做,整天要求孩子服從自己,就教會孩子在無意識間同樣地方法對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學會一套綁架家長的做法,“不聽話“就是他們慣用的繩索,消極但有效。這種事件積累的太多,會形成極端心理,發展爲一種偏執。

所以我們在管教孩子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對面去。遇到每件具體的事情都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在教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操縱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於反操縱上,他會漸漸變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話,墮落,並且喪失理性和自愛之心。

看完這本書我到有種感覺在教學中當遇到學生爲題時千萬不可隨便一處理,而是要靜靜地思考,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達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說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僅強調了教師對變化的認識和行爲的改變,而且還要從變化走向新的教學能力和習慣的養成。這也是體現了一個“人“字。由此可見,以人爲本,或者說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對育人的重要意義,也是這本書讀來我最深刻的感受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教育是一門學問,有其獨特的門路。拿起教育類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翻來閱讀幾頁,你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助孩子們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好媽媽》讀後感10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寒假我認真讀了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使我對教育孩子和如何做一個好媽媽有了新的認識,更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

文中講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我們都說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單單是父母,更是孩子的老師。我們應該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爲優秀的人才。

書中還概括了很多教育孩子的要點,內容通俗易懂,使我對教育孩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其實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都是在教育孩子,但我覺得最應該學習的是家長,因爲身教永遠大於言教,改變自己比單純教育孩子更加的重要,對於我的孩子來說,他比較內向,不大愛說話,可能與我們做家長的也有很大關係,我們在外面經常批評孩子,說孩子不好,使他自己覺得不自信,所以導致孩子不大喜歡和人交談,這是我們的錯誤,現在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和同學們多交往,融入到班級的生活中去。我們應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一種方式方法,放下我們做大人的架子,成爲孩子的朋友,讓孩子慢慢改變。希望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也在長大一次。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氣氛下學習,不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別讓孩子討厭學習,孩子的學習好壞,是在日常學習中不斷的積累的,而不是突擊出來的,不要寫暴力作業,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每個孩子都會成爲天才,天才就是運用資源快樂重複次數最多的人。其中就講到快樂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未來社會負責。孩子的童年不會重複,讓我們做孩子的好朋友,讓孩子們在我們每個家庭裏都能快樂地成長!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馬彬軒家長田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