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大綱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育人三部曲讀後感,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一)

記得在兒子剛上幼兒園時,曾花了不少時間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 而在這個三部曲中,《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感覺對自己的育兒工作有很大的啓發。

在此書中,我充分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對教育真誠而持之以恆的愛。他對孩子的愛,不僅是一種教育藝術,或一種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從心底散發出來的人性芬芳。曾有一位波蘭學者參觀了巴浦雷什中學後說:“我在這所學校發現一個祕密,那就是這個學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長的!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在校園的什麼地方,總會有一羣孩子圍上前去,而這個時候,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會呈現出一種孩子般純真的笑容。”是的,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純真的人,面對純真的孩子,從事着純真的事業,從沒有想過要借教育而名揚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業卻因此而不朽。縱觀此部曲,有三點感受頗深:

一、榜樣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他在書中這樣寫道: “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如同滴水能夠反映太陽一樣。”事實的確如此,孩子們和家長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最長,家長是他們最早的啓蒙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並左右着他們。記得有一次,我提前與兒子約定,如能在週五晚上完成回家作業,我就帶他去蘇州樂園玩。但當我晚上參加一個活動回到家時,居然發現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心裏一下子就來氣了,像頭髮怒的獅子吼叫起來:“你不是答應過我,在週五晚上完成回家作業嗎?怎麼說話不算話,居然還有閒心看動漫?” 我一把奪過遙控板關了電視。“我只不過說話不算話一次,你就對我發火。可你已經好多次說話不算話了,我爲什麼不能對你發火?”兒子委屈地嘟噥着。我越發火了:“你還學會還嘴了!你說,我哪裏說話不算話了,如說不出來,我就揍你。”“媽媽,你等着,我都記着呢,你想賴也賴不掉。”說完,果然,從他的寫字檯抽屜裏掏出一本小本子,我狐疑地接過來,不看則已,一看嚇一跳。他的小本本上一筆一畫地寫道:6月10日,媽媽說要給我買個西瓜,但買菜時忘了。8月23日,我默寫得100分,媽媽說要獎我玩一下開心網,但後來她自己要用電腦,就讓我改天再說。……看着這本小本子,我像泄了氣的皮球。我的臉有些發燙,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和榜樣,看來我真得注意了,平常的諾言不能隨口許下,一旦許下就必須兌現。其實,那天兒子已完成了作業,他是有“預謀”地爲我設了一個“圈套”。我兒子教會了我兌現諾言。

二、 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而教育則是藝術。”每個孩子都有求知慾,家庭是孩子求知慾成長和發展的搖籃,求知慾是否持久,和家長、教師等教育者的態度、方法密切相關。例如,在5.12地震發生後,我家也在學習有關的抗震救災知識,對於兒子,我完全可以照本宣科,然後讓他回答:“地震時,人們可以怎樣逃生?”但是,這麼講,孩子就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失去求知慾。因此,更富於啓發式的方法是,讓孩子觀看相關新聞,然後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如果你是志願者,地震時需要你去救人,但還有餘震,你需要怎麼做,要帶什麼工具和設備。”以啓發、探究式的問題代替枯燥的問答,這種方式一下子刺激了兒子的好奇心,提高了他的學習興趣,又爲他提供了一個發揮想象的機會。兒子的回答令人滿意。

三、樂觀期待。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找到每個孩子身上的“金礦脈”、“閃光點”,使他產生一股情感動力,併發生情感轉移,讓每個學生“擡起頭來走路”,確認自己是“大寫的我”,以此找到並打開全面發展的突破口,從而推動孩子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要求家長盡力培養孩子的樂觀心境。作爲家長,要經常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衆所周知,能力加努力是獲得成功的方程式。但是當孩子成功後,家長通常表揚孩子聰明,很少表揚孩子努力,這樣容易誤導孩子以爲自己又能力就能成功,而認識不到付出努力同樣重要。因此,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全面總結原因:“你有進步,是因爲你不但聰明能幹,而且你肯下功夫!”家長還要注重科學的批評方法,那就是一旦孩子範了錯,就要幫助孩子分析在什麼具體事情上粗心了,在哪個具體環節大意了,指導孩子下次改正的具體問題,這種批評教育不會挫傷孩子的自信,並蘊含了家長對孩子改錯的樂觀期待。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筆下,我們隨時都能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熱愛,對孩子們的熱愛,他總是充滿了激情,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對孩子們的細心觀察,對孩子們的細緻瞭解,都在深深地感動着我,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作爲一名家長,我做得還遠遠不夠,但憑我對孩子的愛,憑我努力學習育兒方法,相信未來充滿了希望!

“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爲了一切孩子”,這個在今天的中國幾乎成了每一個學校最響亮的口號,可在蘇霍姆林斯基那裏,不是口號,而是貫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體實踐。教育決定着國家的未來,而孩子就是國家的未來,所以請我們所有的教育者與家長向蘇霍姆林斯基學習,爲祖國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吧!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二)

在看《育人三部曲》的過程中我覺得書的每一頁每一段每一句,都不可忽視,不能隨意丟下一個字符。看這本書,我除了在書上做一些筆記,我還把其中與我產生共鳴的句子進行了摘記,我想通過讀與寫來牢記書中的經典之句。因爲這些話太有意義了,解開了我很多的教育教學困惑。我越讀越被蘇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闢而又通俗的論述所吸引,我越讀越能從中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對教育真誠而持之以恆的愛。

本書中,每句話都是經典,記得我之前看一些教育教學著作,都是讀了一個章節或是讀完整本書再寫讀後感,可現在我就書中的一句“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爲真正的教師”。我就能寫一下我的感受,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也常常會有這種想法。當我的學生某些知識點不會時,我會想起自己讀書時不理解某些知識點的場景,這時我會想辦法消除孩子心中的擔憂,希望他能相信自己,並給他講我自己的學習經歷。慢慢地我發現,這個方法很有效。而且還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其實再想想與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爲真正的師”有相似之處。我的感受就是我們老師平時要用心觀察身邊的每個孩子,多和孩子親近,與孩子成爲朋友,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慢慢讓自己擁有一顆童心。一個具有“童心”的老師才能通過童心教育達到心與心的接觸,情與情的相融,從而做到真正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