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有所思》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教有所思》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有所思》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有所思》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教有所思》讀後感1

讀李鎮西的《教有所思》讓我感動,感動的是:“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昇華爲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纔是教育的真諦”。讀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讓我激動,激動的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彼、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讚歎。那麼,他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讀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讓我感嘆,感嘆的是“現實存在的教育與理想意義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讓我醒悟,醒悟的是:“難怪我們現實的教育在學生成長中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通過讀書,終於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範、狹隘、重複、忙碌的生活狀態,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歷來被人稱爲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於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教有所思》讀後感2

假期,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有所思》。李老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師。同樣,我也想成爲一名成功的教師。在書中,我慢慢思索,慢慢探尋,慢慢尋找答案。他之所以成功,在他身上一定有獨特的東西。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學生願意接近你、信賴你、被你感染、被你影響的重要條件。書中講到,教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我想,這也應該是李老師成功的魅力所在吧!

永葆童心之人,可以永遠健康、陽光、永遠年輕,擁有更多的朋友,更何況是天天與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呢?回憶教過自己的老師,我喜歡那些和我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做遊戲、一起歡呼、一起流淚的老師,他釋放自己的情感,直率而不虛僞;喜歡那個在我們面前不知爲不知,有錯就認錯的老師,他真誠而不深沉。

有童心的老師,意味着我們可以和他開開玩笑,在愚人節那天讓他跑東跑西,而他絕不會生氣;意味着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祕密告訴他,將自己的煩惱向他傾訴,而他絕不會一本正經、板着臉教訓我們。

要怎樣才能保持童心呢?我把童心看成是教書的藝術,既是藝術,就帶有一定的天賦性。我想,童心還體現着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和相信學生。書中,李老師談到了葉聖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爲了達到不需要教。”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們做教師的是應該有放手的勇氣和信心的,多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機會中,學生會成長得更快,會越來越自信、自尊、自愛,會越來越不需要教。我們只需要保持着一顆童心與他們共同體味着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享有童心,方得學生之心。做一位有童心的教師,才能做一位成功的教師。

  《教有所思》讀後感3

細節決定成敗,這是我讀了李鎮西老師所着的《教有所思》之後最大的體會。

在書中,你清楚地可見李老師的爲人、性格、喜怒哀樂。結合之前所看的《愛心與教育》、《最好的老師》,我對李老師爲什麼能夠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漸漸找到了答案。

文如其人,通過讀李老師的文章,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非常真實坦誠的人,是一個率性而爲的性情中人,是一個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是一個非常善於思考和創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爲他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個對祖國的教育事業乃至祖國的命運有着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

以我,一個渺小的初出茅廬的執教者的觀點,李老師是做了真正的教育。別的撇開不說,單就平常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說起。孩子渴了進辦公室喝水和教師在教室改作業紅筆沒水了。這本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李老師卻從中深挖到了一個教育界普遍的現象:平等關係,師生之間的平等關係。學生進辦公室喝水肯定是自己動手倒,臨走還會向你道謝。可你想到嗎?你在教室改作業紅筆沒水時,學生們會紛紛拿出自己心愛的紅筆跑上講臺毫不猶豫地借給你。還有個女孩子更加細心地將紅筆轉一下,旋出紅筆芯塞到你的手中。而你拿起就抓緊時間改作業。不知你是否忘了一件事,還是你已與孩子們在無形之中劃出了界限?你覺得這樣的師生關係平等嗎?

開始時我只對書中所描寫的師生故事感興趣,漸漸地卻對他的整個人產生了興趣。借用李老師書中谷建芬老師的話:“成功和成名是兩回事。有的人成名了,並不意味着他事業成功,事業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李老師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師到一位名教師,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格的魅力。正如李老師經常提醒自己:“先爲人,次爲知識分子,再爲教育者,終爲語文老師。作爲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着整個世界——國際風雲、時代變化、社會焦點,這些都應該在他心靈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漣漪或巨瀾。”讀着李老師的書,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時而親切,時而熟悉,時而陌生,時而激越,時而幽默,但最後一點點高大起來。

《教有所思》教我思考身邊的教育現象,教我觀察自己周圍的朋友同事,教我洞察自己的課堂,教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教我堅守自己的理想,感謝您,李鎮西老師。正如一句古詩所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書本上與您相伴,雖然相隔天涯,但是卻感覺思想上在與您同行。中國有您這樣的優秀教師代表,我們這些普通教師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有了燈塔,有了舵手,有了追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