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黃生借書說的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黃生借書說的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生借書說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黃生借書說的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黃生借書說的讀後感1

讀了袁枚的《黃生借書說》,特別同意他關於“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確如袁枚所說,天子擁有“七略四庫”,藏書豐巨世之罕見,可“天子讀書者有幾”?富有人家,“汗牛塞屋”,卻只是“祖父積,子孫棄”,“富貴者讀書有幾”?再看眼下,有多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習題集、參考書,爲子女一疊疊買來,從不猶豫,日常智力食品、高級補品也從不吝惜,可子女能對得起父母苦心的有幾?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豆芽菜。

豆芽菜是很嬌氣的,要有溫室,要有充分的水,怕低溫又怕捂“傷熱”,怕乾燥又不能水大“傷水”,於是豆芽菜又叫“孵豆芽”,意思是像母雞孵小雞一樣小心翼翼。豆子,本來可以紮根泥土,在陽光下長出片片綠葉,在秋風中結出串串豆英,然而在“優越”的環境中,在小心翼翼的“保護”下,卻變成一盤水靈靈、白生生卻水遠長不大的“豆芽菜”了。看來,它們跟人相同—條件優越卻一無所長。

我不禁有些擔心自己了。比起爸媽讀書的時候,我的條件不知好多少倍,可我從沒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是應該珍惜的幸福,卻常常怨天尤人,跟條件更好的同學比,自嘆不如:怕衣服不漂亮,怕勞動弄髒了手,怕幹家務佔了時間……我感到,我最怕的應該是怕變成“豆芽菜”—嬌氣而長不大的傢伙。

沒有書是困難,克服它,去借書讀,不僅長知識,而且培養了毅力和勇氣,“書非借不能讀”也。做一切事都是這樣,克服困難去爭取勝利,成績取得了,人也成長了,“非讀書爲然,天下事皆然。”不想成爲“豆芽菜”,就不要事事依賴父母、老師,就自己去創造條件、克服困難吧!

  黃生借書說的讀後感2

《黃生借書說》中有“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論斷,我認爲論斷有偏頗之處。我想書能讀與否,並非決定於借與不借,而在於是否具有專心讀書的動力

現實中,確實有藏書者不專,而借書甚專的情況。但認真探究起來,不難發現讀書不專者並非是擁有藏書的原因,而是缺少專心讀書的動力;同樣,讀書用心甚專者,也並非僅僅因爲書借來的,而在於有一股讀書專一的精神。

當然,“書非借不能讀也”這種體會我也曾有過。之所以能借而讀書之專心,是因爲有一種努力讀那種書的動力。我也曾出於培養自己,科學方面的能力,買了幾本科學複習材料,並且反覆鑽研,有的章節五六遍。事實證明,讀書專心與否,委實取決於讀書的動力怎麼樣。

讓我們樹立雄心,爲振興中華而專心讀書。

  黃生借書說的讀後感3

當年,學了《黃生借書說》,我只記住了一句:“書,非借不能讀也。今日重溫,我能記住的,也仍是這一句。

仔細想來,不僅在清袁枚年間,就是現代,有書之家,必爲富戶,窮孩子想讀書,確也不易。然而,餘以爲:書是萬萬不能不讀的,對孩子來說,尤爲重要。

神童詩開篇勸學有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前年我帶王冕時,讓他背誦過此詩。冕善學,在作文中引用之,其母不允。冕母所爲,有着太深之時代之烙印!1978年以前,知識分子被稱作“臭老九”,讀書是無用的。

然餘自幼好書,此得之於先嚴,是時,家中無書可讀,另尋他徑。印象中:放學途中,入一小巷,至深處,木屋矮檐,輕叩,問:誰?答:我。門半開,一老者左右環視,曰:進。屋內光線昏暗,有三五童子,列坐於小方凳上,各手持一書。交人民幣一分,取小人書一本,就坐,靜讀之。及出,心滿意足,步履輕盈。快哉!快哉!

待到入了大學,日日圖書館中端坐,胸懷博覽羣書之志,知:書,非借不能讀也。爲日後吹牛打下了良好基礎。又每月省下零用錢(約十元),騎車往陝師大西門書亭,世界名著系列,單本一元上下,得之,幸甚。快哉!快哉!

來到北京,我主要是收集圍棋書籍,幾乎是見書就買,曾花大價錢從臺灣購回臺版書若干;又曾到雙安市場及河義農場於黃希文處高價購得不少舊書;前日與西安鄉黨桑小虎他爹,去了趟潘家園,也淘到了不少好書,雖說可以再次快哉,但又心有隱痛:到北京這麼些年了,怎麼沒有早來這裏走走呢?

讀書的好處當然不是爲了吹牛。雅着說: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俗點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要知道,千百年來,中國下層階級的唯一出路就是讀書。昔得《陰符》之蘇秦、《太公兵法》之張良,不一而論。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若你生來沒個好爸爸,你不讀書,你可能永遠地水深火熱;即便你生來有個好爸爸,你不讀書,雖錦衣玉食,也不過披了張人皮的草包!因爲,書,是文化傳承。

前路茫茫,今同學少年,須加倍努力。要讀的書多多、要流的汗更是多多。高麗人李昌鎬,於書,深得其味,進了曹府,遍覽老師之收藏,能有今日之成就,讀書之功不可沒!

我班學生,好書者也不在少數。婁璽、朱坤、夢石,文史方面的書讀了不少,我在講課時,很多地方都由他們給以補充;崔燦喜讀外文,尤其是東洋文學;李聰、東陽則是網上讀書,真是時代不同了,讀書何須借!吾兒幼時亦好讀書,曾經也是手不釋卷,現在卻是非逼不能讀也!真是女大不由娘啊!

然而,書,無論如何,還是一定要讀的。“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嚥,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梗概,而對於少數好書,則應當通讀,細讀,反覆讀。”弗蘭西斯·培根對讀書早有高見,他的論說文集可以說是百看不厭。

因此,就讓我用培根的話來做結吧:讀書使人充實!

  黃生借書說的讀後感4

《黃生借書說》出自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的手筆,講述了黃生允修向作者借書,作者圍繞借書、讀書、藏書,發出了自己的感慨,舉歷史上的例證,天子、富貴之家和一般藏書家都是以書爲裝飾品,實際上並不讀書;以讀自家擁有的書和讀借別人家的書的兩種不同的心理作對比;以自己幼年時和當官後的`經歷和體會加以印證;再以自己當年的貧寒境遇和黃生相對照,使黃生能感到借得到書讀的幸運,以激勵他下苦功讀書,提出了這一觀點。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黃生借書說》,對“書非借不能讀”這一觀點有了粗淺的認識。作者袁枚認爲,書只有借來的纔會好好讀,但一旦自己擁有了書便會束之高閣而不讀。

真是這樣嗎?

通過寒假裏的一次小事,讓我對“書非借不能讀”有了深層的認識,並且深以爲然。

爲了乾乾淨淨過年,大年三十,我們全家總動員。爸爸忙着清理書房,媽媽忙着做家務,而我負責將自己的小書房清理乾淨。本以爲只是清理書房而已,很簡單嘛,卻是“不理不知道,一理嚇一跳”,小書櫃讓我理了一下午,還整理出了兩箱積滿灰塵的書。仔細看看這些書,都是在買的時候自己很喜歡,但是買回家後都認爲“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書是自己的,不急着看,放到以後再說”便扔到了一邊,偶爾有幾本最多隻是翻個一兩頁便扔在一邊,這樣以後,書便越積越多,書上的灰塵也越積越厚,卻從未被再次拿出來翻閱,成了我的“收藏品”。但是,有時候無論是從圖書館裏借的書,還是從同學那裏借的書,倒都是經常放在案頭枕邊,有空便拿來翻閱一番,看完爲止,總是想着“還是要還給別人呢,如果他明天問我要書,我還沒看完怎麼辦?多看些,多看些”便會拿起書努力翻閱。

此情此景,似曾相識。這不就是《黃生借書說》中所描寫的情景嗎?這所謂“書非借不能讀”,“若業爲吾所有,必高束焉”,是也!

我立刻又拿起了書本,再次品閱《黃生借書說》,不禁掩卷長思。如何避免買的書不讀這一問題呢?我想,問題共有解決的方法的。只要我們把買來的書當成借來的書讀,相信對解決這個問題一定會有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