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紅日》有感大綱

讀《紅日》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讀《紅日》有感1

讀紅色經典,品味抗戰精華。我抱着對全國解放前的想象與嚮往,讀了這本傾注了作者吳強大半生心血的《紅日》,結果讓我心中的那股熱情與激情愈加強烈起來,讓我愈加對那些爲了抗戰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產生了尊敬與敬佩之情。

讀《紅日》有感

初讀書題,我我甚至以爲這本書是介紹火紅太陽的,但讀完全書,再經我細細品味後發現,這“紅日”指的應該是戰士心中的太陽,也就是對新中國的嚮往和對好日子的憧憬。那股力量促使這戰士們發出了更加強烈的能量去戰鬥。這本書主要敘述了孟良崮戰役的起因、經過和結尾,爲我們描繪出了許許多多個形形色色的人物,如秦守本、張華峯、沈振新、樑波、楊軍等。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心中的“紅日”。在書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楊軍,他是一名真正的抗戰英雄,爲了抗戰可以拋棄兒女私情,爲了抗戰可以捨棄生命,是我心中最美的“紅日”。

戰鬥場面的描寫是我對這本書最喜愛的一點,或許是男孩的天性吧,每一看到那激烈又緊張的戰鬥描寫時,我就有種說不出的激情。從字裏行間,我也體會出了作者也有同樣的感受吧。 看着戰士在書中出生入死,義無反顧地戰鬥,我也真想身臨其境,成爲和他們一樣的戰士,奮勇殺敵。我已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住了,它以它獨特的魅力,影響了我,讓我越發感受到了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及革命英雄的光榮偉業。啊,向革命英雄致敬!我望了望胸前的紅領巾,那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啊,那是他們革命的標誌,努力的方向,心中的終點,他們如此浴血奮戰,就是爲了理想的新中國,爲他們的後代謀福祉。紅領巾的擔子重啊,這是一份期望,一份信任,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心中所望,是我們少先隊員的警鐘啊!啊,向革命英雄致敬!

鮮豔的五星紅旗,已從戰士們的手中傳給了我們新一代接班人,他們光輝的歷史,也將永久的刻在我們的心中。當然,那一縷紅日,那紅日的萬丈光芒,也將永遠地閃爍,照耀下去!

讀《紅日》有感2

《紅日》以194X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爲情節的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說的“史詩性”的藝術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寫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

這三次戰役中,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寫也有略有詳,各有側重,在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其在小說結構上的匠心。作品採用先抑後揚的方法,先以漣水撤退來表現當時國共雙方力量的懸殊和解放軍面臨的嚴峻形勢。發生於194X年底的漣水戰役,以國民的黨軍隊攻佔漣水,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而結束。漣水撤退在整個國共軍事衝突中只是一個小插曲,但作家將它一開始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懸念和吸引力,使後面戰事的發展成爲讀者共同關心的焦點。

而且,作家通過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對比,爲解放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對比,以說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爲進一步刻劃國共雙方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鋪墊。作家一開始就把解放軍放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境之中,這樣的結構佈局在當時習慣於描寫解放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文學作品中顯得獨特而又真實,體現出這位戰爭小說作家在當時的時代共名下對錶現現代戰爭的獨到眼光。然後,作品再以萊蕪大捷的勝利作爲過渡,最後以集中描寫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的黨“王牌軍” 74師達到高潮,三次戰役雖有主有次,卻渾然一體,作家在對歷史事件的敘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對時代共名的印證和闡述: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現代革命戰爭,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經過了無數的犧牲,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作爲一部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說,《紅 日》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中更重要的貢獻 還在於:在應和時代共名的同時,小說在 戰爭觀念和小說美學上體現出來的創新性 和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