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葉廣芩的小說有感大綱

讀葉廣芩的小說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什麼樣的小說纔是好小說?我覺得,能讓我讀得有滋有味兒,徜徉其中不願自拔的,就是好小說。葉廣芩的京味兒家族小說,就是這樣的好小說。

讀葉廣芩的小說有感

最早讀的應該是《三岔口》。《三岔口》原是一出京劇傳統劇目,說的是跟楊家將有關的故事。任堂惠奉了楊延昭之命,暗中保護髮配的焦贊,住在三岔口的小店裏,與店主劉利華在黑夜裏打得出神入化。如果你經常看中央十一套戲曲欄目,會在這個欄目的宣傳節目裏看到這齣戲的選段。一身白衣服的任堂惠和一身黑衣服的劉利華,在黑夜裏竄上跳下,刀來劍往,好不驚險。葉廣芩的小說《三岔口》,說的是“我”的父親金四爺——一位曾經的清朝皇親貴族八旗子弟,因躲避自己釀造的婚姻苦果,帶着外甥小連到江西遊歷,並最終與小連分道揚鑣的故事。

我當時便被小說的語言及敘事風格深深吸引了。葉廣芩的寫作語言中,帶着濃濃的京味兒,並把京味兒中那些乾脆、幽默、調侃,甚至有點痞氣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敘事則如行雲流水,毫不遲滯。表面上看,故事講得很隨意,彷彿雲隨風走,實則節奏把握得極有分寸,該鬆的鬆該緊的.緊,讓讀者在體味了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之後,恰到好處地收筆,彷彿瓜熟蒂落,彷彿水到渠成,沒有一點牽強與造作之感。

從此喜歡上了葉廣芩的小說,先後閱讀了她早期寫的長篇《採桑子》,及後來出版的一些中篇,並對作者本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葉廣芩,滿族,原姓葉赫那拉,清慈禧太后的侄孫女,光緒帝的隆裕皇后的親侄女。這樣的家族背景,無疑給葉廣芩的寫作提供了肥沃的寫作土壤,使她的小說中,處處透着以滿族文化爲基礎的,濃濃的皇親貴族氣質。

長篇小說《狀元媒》,以十一出傳統京劇曲目爲題,以葉廣芩的家族故事爲背景,描寫了自辛亥革命到改革開放的今天以來,百餘年的國運變遷,以及在這樣的歷史大局中,各類人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小說第一章《狀元媒》寫的是“我”父親母親的故事。出身底層社會的母親與出身皇族的父親,經中國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的撮合,幾經曲折結合在一起。心地善良果敢決絕的母親,隨遇而安養尊處優的父親,以及大宅門裏複雜的人際關係,在作者筆下一一展現。

以《狀元媒》開頭,《大登殿》、《三岔口》、《逍遙津》、《三擊掌》、《拾玉鐲》、《豆汁記》、《小放牛》、《盜御馬》、《玉堂春》、《鳳還巢》,緊隨其後紛紛上演,每一部戲曲名稱都對應着與其內容相關的一則故事。真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翻開《狀元媒》的封面,一章一章細細讀過,我彷彿隨作者的筆,做了一次長長的遊歷。在這個遊歷過程中,我結識了“我”的貴族父親,平民母親,二孃張小姐,僕人劉媽,三姐五姐,五哥七哥,七舅爺,鈕青雨,大秀,碟兒,看門老張,廚子老王,張安達,完姐夫,姑爸爸,大連小連……在另一個時空中,我隨他們或歡喜或憂傷,或得意或失落,或果敢或糾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最喜歡的人物是《逍遙津》中的七舅爺、《豆汁記》中的莫姜,以及《小放牛》中的張安達。七舅爺是典型的八旗子弟的代表。他從滿清時候的衣食無憂,變身爲後來的落魄旗人,身份的變動並沒有影響他的內心,他優哉遊哉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鬥蟲玩鳥唱戲作畫享樂人生,最後卻死於日本人的迫害。莫姜本是一名宮女,出身卑微,命運悲苦,但她自尊自愛,靜如秋水,待人仁厚,可親可敬。張安達是太監出身,前半生恭謹謙卑,後半生心理複雜,其命運因時代的變遷跌宕起伏,內心世界更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無論是七舅爺,還是莫姜還是張文順,這些小人物被葉廣芩刻畫得活靈活現,彷彿就站立在讀者眼前。

葉廣芩的家族背景,爲她提供了豐厚的寫作素材的同時,也使她的前半生過得動盪不堪。她人生中的前十幾年,生活在貴族式的大家庭中,受到父母兄姐的百般憐愛。自1968年起,她被迫告別雙目失明絕症纏身的母親到陝西插隊落戶,很多年後纔再次返京。《狀元媒》就是葉廣芩以她的家族爲寫作背景,以小說爲手段,以戲曲爲引子,刻畫市井衆生人生百態的一部小說。

假作真時真亦假。小說就是這樣,真真假假,真假難辨。而葉廣岑本身的經歷,比小說更加曲折。都說是人生如戲,我倒覺得戲如人生,因爲很多時候,人生比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