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範文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範文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範文1

讀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讓我對兒童有了更深的瞭解,在每一個兒童的心靈深處,都隱藏着對美好的熱切期待——追求優越。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成全兒童的期待,把他們對優越的追求,納入一個能保證他們今後人生幸福的軌道。

兒童各種人格品質的形成,是由於其家長用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帶來的教育結果。學校作爲家庭和社會的一箇中間環節,其主要任務就是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糾正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偏差,讓每一個兒童經過適宜的教育,成爲人格健全的優秀人才。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讓兒童步入正軌呢?

阿德勒爲我們開出瞭如下良方,其一,爲孩子營造一個寬鬆、溫暖的環境,用關心、理解的態度對待兒童,“認真與他談話,給他新的勇氣,而不是削弱和打壓他所剩無幾的信心。”只要讓兒童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溫暖,他們就會令人吃驚地表現出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智力和能力。其二,始終給兒童以鼓勵,在鼓勵中給他一些通過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使他能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樹立起自信心。其三,在兒童面前要極具耐心,無限相信教育是慢的藝術而不是立竿見影的技術。

我們體會到在教育兒童的時候,要更多的敏銳的觀察力和耐心,細微地體察兒童所處的環境,細心地思考矯正的方法。愛心加上教育藝術手法的運用,相信兒童會成長地更好。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範文2

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學生:有的經常不完成作業;有的故意擾亂課堂、在課堂上有說不完的話;有的屢屢惹是生非,惹得同學反感;有的屢屢違反校紀校規,小錯不斷等等。這些學生就是人們常說的'問題學生。遇到這樣的學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感到很棘手。記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說:“我的時間花在這些問題學生身上了,而那些學生卻一點都沒有改變。”是啊,這些問題學生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打破班級寧靜、吸引老師和學生的眼球,挑戰校規校紀。這讓很多班主任心中時刻都繃着一根弦,生怕這些學生又整出什麼“幺蛾子”。

據觀察,每當這些問題學生“犯事”的時候,老師的處理方式動輒是一頓“暴風驟雨”般的批評,或者是一通冗長的簡單說教。說實話,很多時候,我自己也是這麼做的。讓老師們痛苦和困惑的是,這種做法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有時這個學生今天剛被批評完,很快第二天又犯了別的錯誤。如此循環往復,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這讓老師們叫苦不迭,也是很多老師職業倦怠的原因之一。

爲什麼老師們言辭激烈的批評、苦口婆心的教導對於問題學生無濟於事呢?讀了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兒童的許多行爲,只是在探索超越自卑的道路。每個兒童都會追求優越感:健康的兒童通過正當的途徑追求優越感,問題兒童則用不正當的畸形的方式追求優越感。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懂得了爲什麼懲戒對這些問題學生沒有用,就能明白僅僅通過一兩次談話很難改變這些問題學生的問題,就能懂得對於這些問題學生,教育者要有足夠的智慧。所以,如果老師還徘徊在問題學生心靈的外圍,只見其種種不良現象,卻沒有探尋到現象背後隱藏的心理因素,就很難真正引導問題學生的成長。對此,阿德勒指出,“任何一個未能精通人性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的人,要想把人教育好,都一定會遇到極大的困難。他完全只是在表面上操作,而且會錯誤地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孩子”。

“他(問題學生)的錯誤的優越性追求和由這種追求而形成的生活風格和感知圖式纔是問題的根源。”作爲教育者,懂得了這一點,纔算是揭開了問題學生內心訴求的神祕面紗。

因此,解決問題兒童的問題,要防止簡單的訓誡和長篇累牘的道德說教,應該從兒童的整體人格入手,檢查兒童理解事實以及做出反應的方式。優秀的教師會洞察兒童追求優越感的方式,引導孩子反思並改變錯誤的方式,逐漸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範文3

一直在內心就有一個想法,要想教育好孩子、學生,必須走進他們的世界,瞭解他們的心理動向,與他們相知相伴,相向而行,所以對於心理學方面比較關注。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也讀了一些,但是這本《兒童人格教育》最讓我感到震撼,也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覺得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

阿德勒的觀點和中國的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應該是不約而同,共同說明了兒童時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可是我們對於兒童的瞭解又有多少呢?我們都意識到兒童教育的重要性,但還是在繼承上一輩人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要麼相信“嚴師出高徒”要麼“寵愛有加”。我們在精力和金錢上大把的投入,哪怕是委屈了自己,也要給孩子創造好的條件,但是我們不曾想過放下師長的家長走進他們的內心;我們在孩子犯錯時總是覺得他們不乖,大發雷霆,卻不知回望錯誤來時的路。

現在越發覺得很多問題自己懂得太晚,轉念一想過去的已經過去任我怎樣追悔都無法重來,而我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握現在,使自己在後來的日子裏能走進孩子和學生的內心,然後一路陽光!

首先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把姿態放低,把智力放低,低到和孩子們一樣的高度,那樣我們才能真正的理解他們,才能精準的進行我們理想的教育。作爲成人我們有生活的經歷和經歷過後的經驗,所以我們總是不由自主的要求孩子要按照我們已有的經驗去學習和行事。這樣以來孩子是很難達到我們的要求的,於是我們便容易“憤怒”,由此帶來了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後果。

其次,要透過表面看到問題的實質。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原來犯了好多的錯誤,也“冤枉”了一些人!有些現象和事情值得我好好反思和回味。

1.有些一年級的學生不願意到學校來,原來給家長支招就是“強制”到校,慢慢就習慣了。學習之後,才發現孩子上學時竟然會經歷人生最早和最困難的考驗,如若失敗他們會失去信心……,解決的辦法是家長、老師要教會他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尋求幫助。

2.問題孩子的產生主要有三個方面:有生理缺陷的;管教過於嚴厲,缺少關愛的;被溺愛的。以後工作過程中要多關注這樣的孩子,力爭用自己的努力,避免問題的發生。

3.面對自卑的孩子,作爲教師要鼓勵他們,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和他們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自立;面對過分雄心的孩子同樣要密切關注及時引導,這樣也能避免許多悲劇的上演。

……

再次,任何理論要和實踐有機結合才能生機無限。有幸結識“兒童人格教育”這本書,他給了我全新的理念,給了我更加廣闊的視角,也給了我更加深邃的目光。這些對以後的工作是個很好的指導,我也要在工作中靈活的加以運用,並及時的進行總結、完善,以求更好的服務與孩子們的成長。

每讀一本書,就是開啓了一次全新的旅程,她讓我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也引領我的思考更加的深入,這應該是人生一大幸事。此書讀罷,心生一句:香悠遠,意未盡!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範文4

在翻開《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的第一章,我就感到這本書艱澀難度,是硬着頭皮看的。但是,漸漸的,我覺得受益匪淺。它其中的一些觀點促使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學生時的對與錯。

小學生經常會有摩擦產生,作爲班主任對於處理這些小事是駕輕就熟的。比如,我們班的小凱同學總是喜歡與同學打打鬧鬧,對於學生向我報告說小凱又和誰誰打鬧了我是習以爲常的。我的處理方法就是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該道歉道歉,並提醒他們以後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摩擦。但是,從我看了《兒童的人格教育》後,我就反思,也許我的做法是解決了事情本身,但是對於小凱來說,我有沒有幫助到他呢。書中說:“把一個特定手勢或特定的表達孤立開來,忽視人格的統一性,就像從一個完整的旋律中抽出一個音符,然後試圖脫離組成旋律的其他音符來理解這個音符的意義。這種做法顯然欠妥,但卻相當普遍。”我想我在處理小凱這件事上就是比較普遍的做法,卻欠妥當吧,作爲教師,我們是要教育孩子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僅僅是解決掉眼前的事情本身,如果我們只看到表面現象,就根據表面現象去進行想當然的推理與推斷,卻不能探討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那麼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教育其實無濟於事。正如書中所說:“應該在全面理解兒童人格統一性的基礎上,探討兒童犯錯誤(或其他表現)的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即背後的成因是什麼。”人格是具有統一性的,“如果我們想要理解兒童的某一特定行爲,就必須首先了解其總體的生活史。兒童的每個活動都是他總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表達,不瞭解行爲中隱蔽的生活背景就無從理解他所做的事。”這些言語提醒我,要真正幫助到小凱,必須從根源處入手,在學校不斷觀察他,引導他的同時,也要與其父母溝通,深入瞭解他的家庭教育,並在教育方面與其家長達成一致,家校合作,一起幫助他。

後來在與其父母溝通後,我從他們不斷掩飾孩子的錯誤,爲孩子開脫的言語中就感受到他們對小凱的寵愛,我想這或許是導致小凱行爲的一個原因,因爲小凱在學校並不受同學喜愛,與他在家中的地位截然不同,也許是這樣的反差導致他用了錯誤的方式來引起學生和老師的關注。是他在“自卑而超越”的過程中,缺少合理的追求優越感的手段,進而選擇了一些雖對其自身無益,卻能吸引關注和體驗成功的錯誤路徑。當然這只是我目前的猜測,還有待證實,同時人的性格受各種因素影響,我還需對小凱不斷觀察,並與其父母不斷溝通,找出真正能幫助到小凱的方法。

非常感謝這本書,幫助我意識到自己在教育上的問題,引導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