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吶喊明天讀後感大綱

吶喊明天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明天》是魯迅先生創作的一篇小說,收錄在魯迅小說集《吶喊》中。講訴了發生在還具有一點兒古風的魯鎮上在特定的“三個晚上兩白天”這個時間段的故事,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吶喊明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吶喊明天讀後感

吶喊明天讀後感1

《明天》寫的是一個孩子死去、母親失去希望的故事。故事的時間簡單而集中:三個晚上兩個白天。第一個晚上寫守寡的單四嫂子守護生病的兒子寶兒,期盼天明寶兒的病會好一些;第二天單四嫂子帶寶兒去看病,結果下半天寶兒便病死了,到晚上單四嫂子守着寶兒的屍首痛哭直到天明;第三天下午寶兒出葬,到晚上單四嫂子一個人在“太靜”“太大”“太空”的屋子裏思念自己的寶兒,想做一個見到兒子的夢但即使做了這樣的夢,又怎樣呢?寶兒已死,守寡的單四嫂子,在一般人看來,甚至在她自己看來,還有什麼希望呢?

故事集中在寶兒死亡前後兩三天,因此,“死亡”儼然成了小說的中心事件,死亡的氣氛籠罩着整個小說,使這篇無人問津的小說喚起了人們對死亡的思考,從而,超越了《吶喊》中一貫的現實批判的層面。面對病入膏肓的兒子,單四嫂子無能爲力,只能日夜守着,只能抱着自欺欺人的希望:“到了明天,太陽一出,熱回退,氣喘也會平的——這是病人常有的事。”最後他拿出所有的積蓄——十三個小銀元和一百八十銅錢,到何小仙那裏,準備奮力一搏。但終究挽救不了孩子的命運,只能在眼睜睜的看着寶兒死去,留給這個粗笨女人的,只有兒子最後的一聲“媽”,我們知道面對死亡,任何方式的挽回都只能是徒勞,死是自然生命的規律,作爲自然的一員,必然得尊崇自然的秩序,或早或晚,必然會消亡。無數人曾試圖做出肉體上的抗爭,但最終以失敗告終。此時,單四嫂子的心境和做法,似乎能喚起很多人的共鳴,無法超越死亡,面對無法解決的悲劇,絕境中的人們,往往會以不切實際的幻想來安慰自己,或是,徒勞的挽救必死的生命。丈夫死的時候,她還能將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聽着寶兒要像他父親一樣,賣餛飩,掙錢,孝順自己。彷彿她紡出的每寸棉紗都有意思,都活着。而此時,生活的唯一寄託——寶兒也去了,作者提到一句話“但單四嫂子雖然粗笨,卻知道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寶兒也的確不能再見了……”於是,選擇逃避,期望着在夢裏能會到寶兒,逃避死亡給他的難以承受的`苦痛,逃避孩子的死留給他的孤獨與空洞。

在封建社會,寡婦的生活是十分可悲的,不管她們怎樣掙扎,都逃離不了社會加予她們的枷鎖。單四嫂子的悲劇令人窒息,悲劇原因是:第一,神經的麻木。幾千年的封建禮教麻木了她的神經。她唯一明白的,就是把寶兒撫養大,可以掙錢養活自己,以防老送終。可是在生活貧苦的情況下,一個剛剛三歲的小生命是何等的脆弱。然而當寶兒死了之後,她什麼也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單覺得這屋子太靜、太大、太空罷了。太大的房子四面包圍着她,太空的東西四面壓着她,叫她喘氣不得。”第二,世人的冷漠。“還有些古風”的魯鎮,人們之間沒有關愛,愚昧、麻木、無知、冷漠、損人利已成爲社會的通病。當單四嫂子因孩子陷入悽苦時,她沒有得到任何同情和幫助,而是風刀霜劍緊相逼迫,迷信、庸醫欺騙了她紡紗的可憐積蓄,害了她兒子。“動過手開過口的人”吃了她的喪家飯,使她既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又耗盡了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可憐的錢物,她在精神和物質上都陷入絕境。這令人心寒。

對單四嫂子這個人物,作者傾注了愛與恨的情感因素,作品中關注了作爲下層勞動婦女的生活境況。單四嫂子一方面具備了溫柔善良、勤勞樸實、有忍耐精神的品格,但是成長在舊中國傳統封建農村社會,她同時又受到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自覺而又盲目的跟從,就這樣一步一步她逐漸促使其成爲封建思想異化下的一個受害者。對於單四嫂子性格的善良勤奮地刻畫是作者站在“愛”的 立場之上的,即對個體生命的價值的關注,同時又是作者本人對她深深的敬佩之意。但是對她本人的無意識的接受封建思想,在這一點上作者是充滿憎恨的。單四嫂子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這就與魯迅個人經歷中的情感體驗息息相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寡母託孤”的傳統,魯迅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養大成人,因此魯迅本人深深地受到他母親的教導和影響,雖然外出求學讓魯迅在理智上承認西方的價值觀念,但是從心理上卻不能夠擺脫傳統文化對他本人的影響。作者本人在情感心理之間的矛盾就對他創作《明天》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集中表現在對單四嫂子的感情基調上,如她對寶兒的偉大的母愛就是魯迅在母親那裏得到的關愛在某種程度上的反映,在她的身上,展現了魯迅重視個人生命價值的思想價值觀念。

《明天》不僅爲我們展示了五四運動之後的封建文化被衝擊之後的舊中國農村社會的全貌,而且通過作者對魯鎮社會生活和環境的詳細刻畫,充分表現了作爲先覺者的魯迅獨特的創作思想文化觀念,反映了魯鎮人的國民劣根性。寡婦是不幸的,魯迅同情憐憫她們,在魯迅的一生中,他始終爲她們在黑暗的鐵屋子中吶喊,控訴封建思想的罪惡,默默地祝福寡婦們的明天。

吶喊明天讀後感2

《明天》是收錄在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主要講述了單四嫂子失去兒子寶兒,失去了希望這樣一個故事。而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提到“在《明天》裏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爲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爲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着好夢的青年。” 從開始接觸魯迅的作品,我便不大喜愛他的文章,總覺得很深奧讀不懂,甚至有時會覺得他的文字有些極端化。基於一定的時代背景完成的一篇篇小說,倘若不瞭解那背景,小說中的內容恐怕也無法理解。魯迅在一次觀看幻燈片的過程中,發現圍觀者的麻木不仁,這比身體上的病態更可怕,面對那時中國社會上的百姓精神上的決定棄醫從文,希望能夠喚醒國人內心的良知希望能夠從這個方面拯救中國的“明天”。

《明天》中寶兒是因爲生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而死去,可害死他的究竟是誰?魯迅在文中對此的交代似有似無。首先,何小仙這一人物與寶兒的死有很大關係,庸醫怎能醫好病人?魯迅的父親是因爲生病去世,他自己對庸醫很是憎惡。何小仙只是讓單四嫂子給寶兒照藥方抓藥,還強調保嬰活命丸必須是賈家濟世老店纔有,寶兒的病不礙事,可最終寶兒還是死了,指不定是與賈家有什麼勾當,偏叫單四嫂子去他家買藥。其次,對於王九媽、藍皮阿五、咸亨的掌櫃、紅鼻子老拱似乎對於寶兒的死沒有什麼關係,甚至都在好心的幫着單四嫂子,藍皮阿五幫忙抱過寶兒,他們幾個人在寶兒死去後又幫忙打理喪事。看起來似乎都是爲單四嫂子好,可阿五從單四嫂子手中接過寶兒的時候還不忘佔她的便宜,或許這纔是他的主要目的。與單四嫂子說話又被冷落,後來乾脆說自己和朋友約好吃飯的時間到了,便把寶兒還回她的手上。自己得不到好處自然不願意繼續幫忙。至於王九媽,在見到單四嫂子抱着寶兒看完醫生回來時,端詳了寶兒一番,把頭點了兩點,搖了兩搖。這是什麼意思?又沒有表明,寶兒死後也在熱心的打點着,但卻讓人覺得她很冷血因爲在合棺時她對單四嫂子的哭很不耐煩,可正常的女人不是應該在這樣的場面好好勸說單四嫂子嗎?甚至。咸亨掌櫃受託幫助弄來棺材,看樣子似乎是一個好人,但是卻總讓人覺得他從單四嫂子那一副耳環和一支裹金的銀簪上撈到什麼好處。最後,也是最不像害死寶兒的人,他的母親,單四嫂子,按說單四嫂子的生活是一場悲劇,在那樣的社會中,寡婦死了兒子還能有什麼希望呢,還能有怎樣的明天呢?她是一個粗笨的女人,在爲兒子治病上,她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神籤也求過了,願也許過了,單方也吃過了,可寶兒的病就是不見好,這是爲什麼?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治療,自然好不了。當然,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中,單四嫂子的所作所爲很正常,換做是任何一個母親都會跟她一樣,有哪位母親願意自己的孩子死去呢?單四嫂子的人生就是一場悲劇,而造成這場悲劇的又是誰?當時的社會又有多少不是這樣的狀態呢?所以說麻木不仁永遠是那羣人的共同特點。這是讓魯迅等有志青年的所感到痛心的。

在《明天》中寶兒是單四嫂子的明天,但是寶兒最終還是離開了,這讓單四嫂子的明天更加灰暗。明天,本來是給人以希望的一個詞,現在卻讓這場悲劇加重了悲傷的色彩。單四嫂子的悲劇是個人的,更是這個社會的。但是,魯迅筆下的看客看到的不是單四嫂子失去了希望,反倒是她失去了精神支柱後的孤獨。他們所考慮的是所有的事情會不會給自己帶來好處,會不會讓自己感到快樂,其餘人的喜怒哀樂纔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最多是人們在茶餘飯後所討論的八卦罷了。如此一來,便是國民愚昧的且不願意改變現狀。

總而言之,《明天》中依舊是魯迅風格的展現,他的寫作方式始終是那樣的辛辣和諷刺。明天也是他一直所追尋的,致力於其中,一生不悔。“只有那暗夜想變成明天,卻仍在這寂靜裏奔波。”單四嫂子的明天是個悲劇,但是整個社會的明天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很美好!

吶喊明天讀後感3

“沒有聲音,這小傢伙兒怎麼了?”

魯鎮僻靜,仍有古風。一更,便閉門睡覺,深更時,燈火通亮者只一屋--單四嫂子抱着三歲的兒子寶兒。黑沉的燈火照得寶兒的臉緋中帶青,她心算計:神籤求過,願心許過……明天吧……雞鳴,方好,這實在是有病人常有的事!單四嫂子是一個很粗笨的女人,不明白“但”字的可怕……夏夜短,東方亮白,寶兒的一呼吸幾乎長過一年,鼻翼早已一收一放的扇動,待寶兒吃下藥已是午後,神情確乎平穩了不少,待到下午,忽然睜開眼睛叫了一聲:“媽!又合上眼”,像是睡去了~那個夜晚到第二晌午,單四嫂子花掉了全部財錢!!

隋唐交際,翟讓予瓦崗軍於李密,後被李密暗殺。隋唐,最大的起義軍的隊伍屬瓦崗軍,本是翟讓攻取的半壁江山,於一時之衝動而付諸東流,翟讓以爲得意甚多,然而不進忠臣勸阻,渾渾噩噩,最終,瓦崗軍幾十萬軍馬盡收李密囊中!!有何不同?李淵收走了李密的全部江山。

亡軍切齒,悔恨餘生。

寶兒的葬禮,就這樣在傾盆大雨中“隆重舉行”。依稀的文末出現寶兒對單四嫂子的一段說:”媽,爹賣餛燉,我長大了也賣餛燉,賣好多好多的錢,全給你!”

自夏商以來,我們腳下這片肥沃的土地,一直用所有賣餛燉得來的財物養育着我們,然而我們這些消費者卻紛爭不斷,炮火連天,使我們的“寶兒”飽受肢體折磨,然而當時政府一些如單四嫂子的廢臣,更加劇了分裂之痛!

喪權辱國乃切齒之痛,無言以對,我們只有悔恨終生,就像林清玄說過的“生活,不是在哪兒放個門框就可以鑽過去,如此簡單……”

所以,我輩,當奮力,讓太陽永遠屹立於東方,演繹日不落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