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道德經》第五章有感大綱

讀《道德經》第五章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道德經》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讀《道德經》第五章有感

截止到這一章爲止,我們是否發現老子的《道》(道德經的簡略之稱,下同)前四章佈局是:

第一章——論道;

第二章——談“無爲”;

第三章——進一步談“無爲”;

第四章——論道。

根據上面的分析與羅列,我們應該可以隱隱地意識到,在第五章中,老子會再度回來談“無爲”。

於第四章論道之後,老子在居然真的是在第五章中繼續接着談了無爲。

不僅談了,而且還隱藏得比較深,在第五章中,老子列舉了當時生活中的兩件事,藉着這兩件事,老子悄無聲息地再一次強調了《道》這部經典的核心觀點之一:無爲。

我出生在農村,小時候的一些自然現象印象最爲深刻的是夏天的陣雨。夏天的農村是非常忙碌的季節,天氣的影響對當時農村的夏天的生產活動有着巨大的影響。

早稻收割後自然要晾曬,夏天溫度高,日照充足,農民一般會搶時間將收割進來的稻穀晾曬乾後入倉存儲,作爲整年度的口糧。

但是夏天的陣雨經常非常有趣,剛剛還是大晴天,一轉眼一陣大風,一大片烏雲,一聲炸雷,雷陣雨說來就來了,然後曬穀場就像在打仗,大家紛紛忙着收稻子、防雨。更有趣的現象是:經常是村子東頭疾風驟雨,村子頭卻陽光普照。

因爲農民已經喜歡了這種夏天的娃娃臉,所以也就見怪不怪,從不曾爲此責怪老天不公平,更不會因爲陣雨淋溼了稻子而咒罵老天不仁不義。

天就是這樣,該下雨就下雨,該颳風就颳風,該乾旱就乾旱,該洪澇就洪澇,從不曾偏袒任何地方,更不會關照任何人!

冬天無論多冷,該下雪了,那麼老天還是會送來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讓寒冷進行到底,他絲毫不考慮天下有人會因爲一場大雪而凍死於戶外。

夏天無論炎熱,日照繼續猛烈進行,他從不曾顧及天下有人會中暑死亡於戶外的高溫環境。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老天只按自然規律辦事;無所謂仁或不仁。

在老子看來:老天只是遵循着道來辦事;無所謂仁或不仁。

這就是老子在這一章中所談及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芻狗:古代祭祀的時候,用草紮成的狗,祭祀之前大家都對其畢恭畢敬,虔誠得不得了,祭祀完了之後,這貨就成爲了垃圾,隨風飄,滿地是。

老子在拿“芻狗”現象說明一點:天地無所謂仁或者不仁,天地待萬物都像世人待祭祀完畢之後的芻狗一般。不去管它,也不去佔有它,順其自然之道而行之。

世人在虔誠萬分地扎出一隻只的芻狗,只是爲了祭祀用,祭祀之後,世人不認爲哪一隻芻狗是我的,哪一隻芻狗是他的,那麼能說世人對芻狗不仁嗎?莫不是要把這些祭祀完畢之後的芻狗都收集起來,當柴火燒了纔算是仁?

讓事物順着自然之道而行,不背道而馳,這不正是老子一再強調的無爲嗎。所以,得道明道的.聖人,也無所謂仁或不仁,他們只是善於做一件事:無爲,讓百姓順氣自然地生活、順氣自然地發展生產與家庭、順其自然地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

老子講的第二件事:關於風箱(橐tuó龠yuè:風箱)的故事。

風箱,這玩意兒80後、70後一定見過,60後一定非常熟悉。就是小鎮街角那個鐵匠鋪裏頭,使勁搗鼓一下就能使爐火更加旺盛的東西。

老子不僅是聖人,更是一個思想者、哲學家,他總能透過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東西,洞悉一切深度隱藏的道。

老子認爲風箱有三大特點

其一、風箱裏面是空的,什麼都沒有,當然還有無處不在的空氣;

其二、風箱裏面的空氣是永遠也用不完,永不枯竭的;

其三、風箱這玩意兒是越搗鼓,風就越多,風量就越大。

老子其實想說的只有一點:天地之間,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風箱,好多事,你最好別搗鼓,越搗鼓越多,越多越糟糕,越糟糕越難以治理;反過頭來講,你如果不去搗鼓這個風箱,那麼那些風依然還是存在的,並不會消失,但是風不會扎堆一起出來,那麼天下自然就寧靜了。

無需繼續解釋了!

還是那兩個字:無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