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裏的教育》有感大綱

讀《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裏的教育》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讀《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裏的教育》有感1

《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裏的教育》是由謝雲所著的,他在該書中提出要“像禪師一樣做教師”,這句話看起來對老師的要求很高,但正如他所說的:“正因山峯高邁,才需要我們不息攀登;正因道路險遠,才需要我們不斷跋涉;正因教育艱難,才需要我們始終堅持――教育的複雜,決定了教師的尊嚴;教育的艱辛,決定了教師的價值。”也許,正是因爲我們很多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不強,所以才需要我們不斷修煉。

讀《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裏的教育》有感

泰戈爾曾經說過:“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教育如水。那水,就是教師的柔情,是教師發自內心的“愛”。

要使那些有棱角、有缺陷的孩子漸臻完美,教師就要將自己的柔情融入到對學生深切的關懷和愛護中去,這應是每個教師永遠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恰恰證明我們教師需要不斷地修練,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自我。

孩子們就像是一顆脆弱的幼苗,而我們的教育應該像春雨,滋潤心田,又不傷根系。很多時候,我們教師一句輕描淡寫的鼓勵,一次看似隨意的愛撫,一道包含真情的眼神,一個不露痕跡的暗示,便會給孩子留下刻骨銘心的暗示,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就如春雨潤物,悄無聲息,但更具成效。由此可見,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才是最深入人心的,因此,我們每個教師要時刻將孩子放在心裏,關注他們的點滴,給予恰如其分地表演或鼓勵。這些事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落到實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們教師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努力擴大知識面,讓自己賴以教育學生的一桶水變爲有源的活水,常換常新,源源不斷。

“教育是心靈的事業。讓我們學會悅納自己、豐富自己、成全自己,讓自己的心靈始終飽滿、溫潤、寧靜、敞開,始終保持精神的愉悅、智慧的明亮,始終保持教書的睿智、育人的清醒,這既是對教育的責任和擔當,也是對自己的修煉與提升。”謝雲的這段話讓我明白,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就是在不斷地修煉,當有一天我們學會“像禪師一樣做教師”時,才配稱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讀《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裏的教育》有感2

近讀《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裏的教育》一書,立刻被其深深吸引,書中藉助大量的佛門公案從禪的角度來闡釋我們的教育,讀來耳目一新,直抵心靈,令人頓悟。文中提出幸福教師五項修煉即修煉一顆柔軟心,修煉一雙智慧眼,修煉一腔寬容懷,修煉一手絕活,修煉一副擔當肩,對我們教師是何等的重要。掩卷深思之餘,不禁被深深震撼,反覆研讀,不忍釋手,遂執筆寫下自己的感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修煉出一雙指月手。

1、教育如水

印度哲學家奧修說:“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暗教育”、“潛教育”,即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就像春雨,滋潤心田,又不傷根系。很多時候,我們教師一句輕描淡寫的鼓勵,一次看似隨意的愛撫,一道包含真情的眼神,一個不露痕跡的.暗示,便會給孩子留下刻骨銘心的暗示,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如春雨潤物,悄無聲息,但更具成效。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說:“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純美境界。鐵器的敲打,會使石塊破碎,或是使其棱角更爲分明,鋒芒更爲逼人;看似柔弱的水,卻能在悄無聲息的流淌中,在載歌載舞的行進裏,在溫婉細膩的琢蝕下,讓石頭變得光潔圓潤。

而那水就應該是教師的柔情,是教師發自內心的愛。只有深切的關懷和愛護,才能使教育成爲載歌載舞的水。而成熟的教育工作者,就是那高明的水上舞者,在載歌載舞的歡快行進裏,使那些有棱角、有缺陷的石塊漸臻完美。

2、沒有寬容就沒有教育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我們教師面對的是成長和發展中的學生,他們的是非觀念正在形成,行爲意識尚不穩定,出狀況、犯錯誤是他們的權利。做教師的,面對學生的種種狀況,批評、訓責或懲罰是一種方式,寬容的提醒和諒解也是一種方式——但無論哪種方式,都是爲了教育,爲了讓他們變得更美好。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像醫生一樣,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藥物。真正有效的教育,不是電閃雷鳴,疾風暴雨,而是和顏悅色,柔風細雨。柔風細雨才能潤物無聲,浸入孩子心底,發揮長久功效。

不禁想起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荷葉上的露珠,晶瑩、圓潤,多麼美麗、可愛,又多麼敏感、脆弱,一絲微風或鳥兒的振翅,都可能讓他滾落、破碎——孩子幼小的心靈不正像這晶瑩的露珠嗎?教師要學會欣賞這露珠,用寬容的方式對待那些孩子露珠般的心靈。

3、退步原來是向前

談到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一直強調反思,就是讓教師總結教學經驗。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爲膚淺的知識。”由此他提出教師成長的著名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葉瀾教授曾經有一句名言:“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也不一定能成爲一名名師,但是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大量事實表明,那些優秀教師都是在“實踐-反思-再實踐”這個鏈條上成長起來的,如果我們的兩隻眼睛死死盯着工作,每天處於備課、上課、批改、輔導的無限循環中,始終忙忙碌碌,而不能”留一隻眼睛看自己”,不能爲自己騰出一點反思的時間,所謂進步和成長只能成爲一句空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看似忙忙碌碌,實則原地踏步。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靈魂的回頭,是頓悟的藝術。”靈魂回頭正是反思,唯有反思,才能成長,或許我們就像一個農人,在“教育的水田”裏不斷地插下秧苗,不斷的退步反思,——“退步原來是向前。”

4、用一輩子去寫一首詩

教育是科學更是藝術。要想教好書,教師必須在詩外下功夫,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教育詩篇。誠如《紅樓夢》中描述的香菱學詩一樣。香菱苦志學習寫詩,以至於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坐臥行走、睡裏夢裏都在作詩,以至於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終於於夢中得詩一首。香菱的苦心學詩,猶如我們覺醒教師迫切的想專業成長一樣,我始終堅信,課堂教學的廣度,取決於教師教學視野的廣度;課堂教學的深度,取決於教師教育思想的深度;課堂教學的高度,取決於教師道德情操的高度;課堂教學的厚度,取決於教師文化積澱的厚度,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吸納,拼命的積累,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的提升。只有豐滿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全面的學生。只有教師的素養達到一定高度,我們的教育才能像心靈的旅行,才能向師生的輕盈共舞。每一個教師,既有既做好詩內的功課,又下足詩外的功夫,才能真正寫好意境高遠的教育詩篇。

生活處處有禪理,關鍵是要有善於發現和領悟的心靈。教育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本書的每一篇,每一則,都從禪故事引申開來,剖析,詮釋,再舉例說明、懇求,不遺餘力地訴說柔軟的溫度,智慧的力量,寬容的成全,絕活兒的魅力,擔當的重要性。謝雲認爲:教育就是一場修行,除了技術與能力層面外,還包括生命狀態和精神境界,教師應通過“修正行止”,來完成生命的成長和精神的豐富。在他看來,教師應該是溫潤的、柔軟的、寬仁的,如禪師一樣淡泊寧靜,智慧超然;學生是嬌嫩的花朵,不染塵埃的天使,充滿生命張力的雛鷹。教育,就是教師用超強的人格魅力和溫潤的精神光輝去感染和點亮學生,讓他們慢慢地覺醒,成長,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