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600字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窗邊的小豆豆》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巴樂園,更是一種引人深思的教育模式,讓孩子能夠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600字,歡迎查看!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600字

  篇一:《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觀念是:在孩子觀念、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父母能撇開偏重的學習課程,而是因勢利導、不驕縱,不亂責罰,多引導,開拓完善孩童幼年時期的思想,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一生影響甚大。捫心自問,我們都做到了嗎?

書裏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個被所有老師都勸退的孩子,她天性活潑、愛玩、精力充沛對所有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即使是媽媽憂心忡忡的送她去巴學園的路上,小豆豆任然開心的四處打量玩耍,和電車收票員聊天要電車票。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先生是優秀的教育家,在第一次見小豆豆的時候,他耐心的聽小豆豆講了四個小時,小豆豆講完了一切她覺得有趣的事情,校長先生說:以後你就來這裏上學。小豆豆上廁所時回頭看,結果錢包掉到糞坑,於是她爲了找錢包,把糞坑的糞用鏟子剷出來,校長先生從旁邊走過問明情況時,只笑咪咪的說了句,挖開一會都要恢復原樣啊,於是小豆豆沒有找到錢包以後,又把糞給鏟回去。小豆豆是幸運的,她沒有像其他的淘氣孩子被訓斥,而是被校長先生着實的像對待一個正常大人的態度,讓小豆豆感覺到尊重,於是他再也不會因爲上廁所朝下看掉東西,而且以後她做事情都是認真的做完,有始有終。

在巴學園裏可以自由講課,巴學園注重孩子的飲食搭配。校長先生還會爲身體有殘疾的孩子設計特別的運動會,哪怕最後的獎品是一顆蘿蔔兩顆白菜什麼的,但是這些鼓舞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在人生啓程路上,遇到一位良師,是何其有幸的事情,小豆豆很幸運,巴學園的孩子長大後也都各自成功了,當日這裏要提一句,教育無國界。

  篇二:《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小豆豆是個可愛淘氣的孩子,一年級時,因上課時和屋檐下的燕子聊天,和路過的宣傳藝人大聲打招呼等種種老師不能忍受的行爲而被退學,難過的媽媽沒有告訴小豆豆真相,只是費盡心思幫她找了一所特別的學校——“巴學園”。

在這個以廢棄電車爲教室的學校裏,小豆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自信。入學第一天,校長先生想和小豆豆談談,“談什麼都行,把想說的話,全部說給校長聽聽。”結果小豆豆開心的告訴校長,原來的學校裏有個燕子窩;家裏有隻茶色的狗,名叫“洛基”;爸爸很擅長游泳,連跳水也會…校長先生饒有興趣的聽着,還不時問道,後來呢?…結果,一直聊到了午飯時間,確切的說,是校長先生整整聽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這真是讓人感動的一幕,我從來沒有和自己的孩子聊過這麼久,更不用說如此耐心的聆聽了。

我常常在想,我們對待孩子的耐心哪去了?是有限的閒暇時間阻礙了我們交流的慾望,還是根本不想聽孩子口中看似幼稚無聊的小事?同樣,孩子的時間也很寶貴,學鋼琴,練畫畫…忙的真叫一個不亦樂乎。

巴學園裏崇尚自由,你可以坐到喜歡的位子上聽課;老師在早晨第一節課的時候,會把一天要學的內容寫在黑板上,要是大家都努力上午就把課程完成了的話,下午就可以去小河邊或田野裏散步。校長的實踐精神也令人感慨,學校深夜要來一輛新電車,同學們很好奇電車會怎樣運到學校。校長先生很乾脆:“如果家人允許,就帶上毛毯和睡衣到學校來吧。”結果,孩子們看到了巨大的牽引車,通過滾軸將電車卸到了校園裏。能夠身臨其境的看到新教室的到來,“大家實在太高興了,永遠不會忘記那快樂的一刻。”

  篇三:《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哲學家和搬運工的區別遠比家犬和獵犬的區別小”,卡爾﹒馬克思如是說。可見,對於一個人,後天的塑造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學校教育的作用其實就是對人進行的一種系統性的後天塑造。

當今的學校教育開始得很早,從學生的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而幼兒像一張白紙,早期的教育會在其上覆寫很多外界所展示給他們的,好的或壞的。如果教育者努力繪畫的是一幅陽光正面色彩斑斕的圖,兒童也更可能成爲這樣的美麗的圖。如果教育者只是漫不經心或憑着直覺任意地教授或灌輸,原本的一塊璞玉可能只會變成一顆普通的石頭,原本的一幅傑作可能只會變成一張草稿紙。

所以教育不是隨意的。教育是有目的的,只有真正清楚了教育的目的,纔會懂得如何進行適當的教育。我們希望當我們的孩子在接受完學校教育後,他們未來會是這樣的。他們心地善良,陽光積極,懂得尊重和關心他人。在遭遇挫折時,他們能夠勇敢樂觀,心胸寬廣,迎難而上。同時,面對這個世界,他們懂得如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他們既有基礎知識也有某些專門知識,他們既獨立又團結,他們追求真理勇於實踐,他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總結來說,完整的教育目的是同時教育學生做人和做事。做人修身,是要充分發揚人的真善美,不斷追求自我的完善。做事是齊家治企治國,是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斷追求外在世界的完善。

應試教育則把教育重心過度偏向了做事部分,甚至只是做事部分中基礎知識這一環,因而實質上這樣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我們會看到,很多應試教育體系下培養出的學生機械呆板、情感木訥、人際交往困難等,原因就在於學校教育在做人這一部分是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