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談“讀後感”寫作

談“讀後感”寫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讀後感是閱讀了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以後,把自己的感想、收穫,受到啓發教育和評論等寫下來文章。它屬於一種議論文的範疇,但它同一般議論文的寫法有所不同,它要求以寫自己讀後的感受爲主,離不開我這個特定身份,要根據原作抒發自己的感受。這種感受,範圍是很廣的:有的是從原文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有的是受原文中的內容啓發而引發的聯想,有的是因爲原文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現象的感觸與評論。感受對讀後感這種文體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那麼,感受從何而來呢

談“讀後感”寫作

首先,感受是從原作中來的。讀後感,顧名思義,是讀了原文後的感受。一篇好文章和著作,總能給人以某些方面的啓迪,如果我們能認真地閱讀原文,進行反覆的思考,那麼,就會產生深刻的感受。例如達芬奇的畫蛋這篇文章,文字雖短,但給人的啓迪和教育很深刻,它告訴人們,在世界上要取得成就,必須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像這類比較淺顯的文章,一般人都能理解文章的主旨,並從中受到啓發,寫出自己的感受來。

有時,讀完原文後,會產生很多感受,那麼,是否要把這些感受一一寫進讀後感裏面去呢?我們說,在短短的幾百字的文章中,要把自己的感受都寫進去,是吃力不討好的。好的讀後感,總是談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點,針對這些感受,聯繫實際,加以議論,說清一個道理。如談畫蛋有感的文章,有個人着重談名師出高徒這一感受,有的人側重談打好基礎的重要性的感受,有的人重點談學習要有鍥而不捨的韌勁這一感受。所謂感受最深刻一點,最好能抓住原文中的中心和重點,因爲既然是讀後感,就得緊扣原文,而原文中的中心和重點,給人啓迪和感受總是最充分最直接的,抓住了原文的中心來談感受,既容易寫,又有內容寫,而且也能寫得比較深刻。當然,寫讀後感並不強制非得扣住原文的中心不可,對那些能從原文中體會得到的感受也可以寫。例如寫成語故事濫竽充數的讀後感,如果能扣住故事的中心來談感受,貶斥南郭先生的不學無術,聯繫實際,講清了爲四化建設,必須努力學習,掌握知識和本領道理,這樣的感受當然是好的。假如不抓住原文的中心,而從故事中體會到另外的意思,如從齊宣王的上當追溯到它的好大呼隆作風,聯想到今天還有一些幹部,他們不瞭解下情,有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給那些混飯吃的南郭先生有可乘之機,因此必須引起注意,儘快改變作風。這樣的感受也可以。又如齊湣王對樂隊成員的嚴格要求,使南郭先生無法再靠混飯吃過日子,從這一點出發來談感受,聯繫今天的機構改革,談自己對這場改革的認識,這也符合讀後感的要求。其實,不少原文給人的感受往往是多方面,只要確實是原文中體會得到的,其感受是從原文中引發出來的,那麼,從哪個角度和側面讀都可以。如毀樹容易種樹難的讀後感,可以讀的感受很多:破壞容易建設難,毀才容易育才難,失敗容易成功難,毀國容易建國難,變壞容易變好難等等。因爲這些感受都緊扣了原文,只是感受的角度不同罷了。我們要防止的是有些怪癖的感受,他們抓住文章中的片言隻語,加以發揮,這些感受很難從原文中體會得到,如有的大談植樹造林的好處,綠化祖國的利益,這種感受似乎與毀樹容易種樹難一文的原意沒有扣緊,顯然,作爲這一篇短文的讀後感就不符合要求了。總之,感受的重點,最好能緊扣原文的中心思想去確定,當然也可以根據原文的某一側面來確定,但要防止離開原文意思去談感受。感受要定得好,必須認真反覆閱讀原文,把握原文的基本思想。

其次,感受出於自己的思想、工作、學習實際。閱讀原文可以從中領悟到一些道理和思想,產生某一種感受,但只有通過自己的思想、工作、學習實際相聯繫,才能使感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讀了會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感受深,有的人感受淺,有的人感受到這一思想,有的人感受到那個道理。這跟每個人思想、學習、工作實際有關。當原文中的思想與自己的思想、學習與工作實際相吻合時,就會產生一種深刻的獨特的感受。因此,感受除了從原文中得來外,聯繫自身的思想、工作、學習實際,也是獲得感受的一個重要途徑。一般說來,思想認識水平越高,實踐經驗越豐富,它的感受也愈深刻。既然感受出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學習實際,那麼寫讀後感時,也必須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特點之一,一般議論文就沒有這個限制。聯繫實際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聯繫自身的實際,即自己的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實際;一種是聯繫社會實際。這兩種實際都可以聯繫。因爲有些文章讀後可以聯繫自身的實際,如畫蛋,有些較難聯繫自身的實際,如毀樹容易種樹難,那就必然要聯繫社會實際來談感受,所以在命題時就沒有強調的聯繫自己實際情況,只說聯繫實際具體、恰當。這個聯繫實際當然既可以是自身的實際,也可以是社會的實際。因此,如果在命題中強調要聯繫自己的實際,那麼就不能避開自己的情況,如果在命題中不強調聯繫自己的實際,那就不必拘泥於自己的實際。

聯繫實際要善於展開聯想,就是由原文的啓發,想到現實生活中與之相通的或相似的事物,也就是由此及彼的一種聯想過程。例如讀畫蛋一文,由達芬奇的鍥而不捨精神,聯想到一些著名的科學家華羅庚、居里夫人、門捷列夫等,他們同達芬奇一樣,都是由於平時的持之以恆,才達到了光輝的頂峯。不僅想到科學家,也可以聯想到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前數學成績差,其原因是缺少學習的恆心,碰到困難就想打退堂鼓,不能堅持學習,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到了成績差的原因,開始在恆字上下功夫,不論遇到多大困難,也堅持不懈地學習,終於使教學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通過這些聯想就能使感受更深刻、更系統化,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找到一些有規律的東西,形成讀後感的中心論點。在閱讀原文是,可以聯想到各種事物,聯繫實際的面也很廣,但一旦確定重點感受後,在寫作時,不能把聯想到所有的事物都寫進去,必須有所取捨。把那些能夠說明重點感受的材料組織進去,而那些與重點感受關係不大或說明感受不夠典型的材料要敢於放棄,即使有些材料也很典型,但因文章篇幅有限,也要忍痛割愛。因此,聯繫實際同重點感受的關係,跟主題與材料的關係一樣,重點感受來自於由此及彼的聯想,來自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學習實際,而一旦重點感受確定後,就要去支配聯想到的現象,根據感受的需要來決定材料的取捨。

讀後感的感是重點,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感受了。有的人不能做到有感而發,卻偏偏說什麼感受很深,至於感受的是什麼,爲什麼會有這些感受,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還有的人不談自己閱讀原文後的感受,而是引述了幾句原文之後,便作自我檢查,說什麼過去我如何如何,今後我要怎樣怎樣,寫保證,表決心,將讀後感寫成了檢討書、決心書。這些都是讀後感寫作的大忌,必須加以克服。

有人把讀後感的寫作,歸納爲四個重點:讀是前提,感是重點,聯繫實際是關鍵,寫法上要緊扣原文的中心和論點。這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