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談讀書》的讀後感

《談讀書》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讀書,我個人認爲它有兩層意思:第一,看書,看一本或一篇從未看過,也可以是重新看的書,第二,學習,上學校,多用於現代社會中,孩子出門前,都說一句:“我讀書去了!”

《談讀書》的讀後感

不想讀書不愛讀書的人如果有人問他爲什麼不讀書(指課外書),80%的孩子都會回答沒時間,我想換成是我,也會那麼說的。其實,生活中,空閒的時間是很多的,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在書桌前發呆的時候,玩瘋了需要平靜一會的時候,一個人閒着無聊的時候,……那些細小的時間,要靠你去拾掇。有一個作家說得很好,每天你就是再忙,看三、四頁書的時間總是有的,慢慢積累起來,將是一個很驚人的數目。“讀書”也就是“學習”,那“學習”又得分開說:“學”是學習新的知識,只有學了,纔將成爲一個有用的人。“習”便是溫習學過的知識,學了,轉而又忘了,那等於白學,白學又不如不學,所以溫習不可少。學習後還得“思”,“思”便是思索學過的知識,不思,便不理解,不理解學來也無用。讀書必是自願,只有自願做的事情才更快樂,更有效果。別人逼你,你本身不願意,只懷着滿肚子的氣讀書,腦裏便不能“思”了。比如說我吧,一本《家》,看了一個月還沒看完四分之一,我自己也火了,看不下去有何辦法?但同樣厚薄的兒童小說,僅一小時,便半本“下肚”。那時我還想:人生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在我眼裏,暫時沒有。

我想,看書是需要耐心的,名著的確不同於其他小說,慢慢琢磨,才其樂無窮。

既然我早已讀過這篇文章,還寫了,就不能光說不做。走,看書去啦!

讀書是人類的專利,人類創造了書籍這種方式,用來傳承知識,積累文化,涵養情志,使新一代的知識起點承接在上一代的知識終點上,步步登高,走向輝煌。如果到動物園,看見猴子拿着書來讀,那大家會感到很滑稽;但是如果看見小孩拿書來讀,那大家都會去稱讚他,覺得他有出息。這就是說,書把人與猴子分了類。

書可以是上下數千年、遠近數萬裏的人寫成的,但讀書可以超越時空界限,可以與人類文明進行無障礙對話。今天可以同李白、杜甫對話,明天可以同荷馬、但丁對話,只有人才能享受這種無障礙對話的讀書樂趣。書籍積累、交流、傳播着知識,日久天長,川流不息,它已經積累、交流、傳播成現代知識社會,因此,在現代社會不讀書的人不能成爲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