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有感作文彙編六篇

讀有感作文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讀有感作文彙編六篇

讀有感作文彙編六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有感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有感作文 篇1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讀後感。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爲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內容,第一層是傅雷作爲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爲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啓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涌的年代裏,傅雷通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讀有感作文 篇2

英國小說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魯濱孫漂流記》讀有感作文。小說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着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果還是失敗了,最後於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看着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象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更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讀後感《《魯濱孫漂流記》讀有感作文》。

生活就像一架鋼琴,有的人在鍵盤上彈奏出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喜悅;而有的人卻彈奏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灼,秋天的悲哀,冬天的悲涼。琴音如何,全取決於彈奏者對待生活的態度。

魯濱孫對生活充滿着熱愛,充滿着無限的憧憬與嚮往,而在這個美麗富饒的地球村中,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裏,生活該是美好的。而生活也是"多味"的。那麼我們該如何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呢?答案很簡單。就拿我們校園生活作爲例子吧,它是美好的,充滿着微型機,充滿着活力,充滿着歡聲笑語,充滿着傷心失落,充滿着積極向上、和諧愉快。它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說處處有美存在,關鍵是要我們去發現,去挖掘,進而來表現生活之美。

藍色的窗簾被風吹着,輕輕拂過書桌,桌前的我靜靜地聽着窗外的鳴蟬,看着那玉蘭花,開了又謝,終於讓我感受到了生活之美。生活是人類的理想,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知識和道理。只要你善於去發覺,善於去挖掘,善於去領悟,總可以學到各種各樣的東西。生活,這位良師,其實天天跟着你,天天教着你,只是你未曾發覺罷了。

讀有感作文 篇3

自打我讀了老舍先生寫的《養花》這篇課文後,我懂得了許多……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不是真理嗎?”每當讀到這裏,我就會有許多的感觸:我們現在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這一切是爸爸媽媽爲我們創造的,我們更應該珍惜,不應該挑三揀四的。在學習上也一樣,如果我們現在不努力,成天無所事事的,將來只會一事無成。要想把學習搞好,我們現在必須勞動,也就是認真學好功課,向着學習好的同學奮起直追,不怕困難。用今天辛勤的勞動,換來明天成功的喜悅。

“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啊!多得些知識不是壞事。”每當讀到這裏,我也會有許多感觸: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我們不僅要勞動,而且要學會正確的方法。我們不僅要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而且也要掌握課外的知識,也就是博覽羣書,使自己的知識面更爲廣泛,才能更好的運用。在生活上,我們要學會從無字句讀書。從生活中尋找知識,掌握生活中的小竅門,才能使自己成爲生活中的有心人,使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加有滋有味。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是啊!在勞動的同時,難免會遇到一點小麻煩,一點挫折,但是我們不能退縮,我們要用自己的才智去克服它。要成功嘛,哪有那麼順順當當的,只有歷經了風雨得到的成功,那才叫有意義呢!

我得感謝老舍先生,是他使我懂得了這麼多,更是這篇課文使我長大了許多。

讀有感作文 篇4

此處填寫內容【釣魚的啓示】是課本里的一篇文章,作者回憶了自己11歲時的一段經歷:那天晚上,他和父親一起釣魚,在離鱸魚捕撈開放還有兩個鐘頭時,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雖然當時四周沒有一個人,雖然他萬般不捨,但父親堅持讓他把魚放回湖中。正因爲他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

所以,在以後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他抵制住了許多誘惑,最終走向成功,‘’道德只是個簡單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讓我沉思很久。的確,當你買東西時,老闆多找給你5元、10元,你會怎麼做?當你試卷上有一處錯誤,老師沒發現,少扣了10分,你會怎麼做,這些問題,回答起來都很簡單,但落到實際行動中,還那麼簡單嗎?

5元錢,可以買不少喜愛的零食,你能抵制住美食的誘惑,毫不猶豫的把錢退還嗎?“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多出的10分,你捨得減回去嗎?各種各樣的誘惑,常常會使我們在“明知不對”的情況下,還做出錯誤的抉擇。道德的抉擇,往往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給自己定了一個“每日四問”,其中一個就是:“我的道德今天又沒有很大的進步呢?“這個方法真好!一個人,只有從小注意到自己的道德,時時刻刻警醒自己,才能獲得時間道德的勇氣和力量。 到的抉擇是艱難的,我們要三思而後行哪!

讀有感作文 篇5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做文章,我感觸頗深.文章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衫機發生了大地震,一位父親安頓好妻子跑去兒子的學校,不顧旁人的勸阻,連續挖到第38小時,終於把兒子和他的14位同學救了出來,最後,這對父與子無比幸福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人們常說道,母愛最無私,可讀了這篇文章,我卻覺得父愛也同樣的偉大而無私.難道不是嗎?文章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爲了把孩子從廢墟中救出來,堅持不懈地挖了38小時,爲了救出兒子.他不顧別人的嘲笑.挖到第36小時是,他已經雙眼佈滿血跡,這是常人難以承受的啊!

可是這位父親爲了救自己的兒子卻做到了,這是需要多麼強的毅力啊!這種偉大的父愛深深地感染了我. 讀完這篇文章,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這樣一則報道:一位父親開了一艘輪船送他的女兒去美國看她的母親.父親在給女兒削蘋果的時候,以爲輪船顛簸過度,父親不小心把刀刺進了自己的心臟,本應死去,可這位父想起了自己兩歲的女而還不能自理,於是捂住胸口,堅持了一天一夜,當他看到孩子已在母親手裏時,毅然倒下了.難道這位父親不同樣值得我們崇敬嗎?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他們不也一樣的無私嗎?

讀有感作文 篇6

《理想啲風箏》,光是念題目,就有着新鮮而深刻啲涵義。

每個人都有理想,這裏啲一位老師少了只腿,可他不氣餒,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越飛越高。他一個瘸男人,比躺在病牀上埋怨着自己的腿的人強多了。身爲老師,瘸了是非常麻煩的。也許,他的理想是好好當一位老師,那麼,他的理想系在了風箏上,每次都特別的高,飛得特別的好,他的理想離他根本就不遠了。

“圓木仗”是他的好助手,沒有它,劉老師不可能那麼那麼的偉大,說不定沒了它,劉老師就還在病牀上呻吟呢!那在現實中,這根柺杖就是我們精神的支柱。劉老師瘸了還能這麼的精神,我們呢,四肢齊全,可對自己的理想根本就沒邁過一步,對嗎?

也曾試過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讓它飛高飛遠,讓自己的理想靠自己走,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卻沒有達到:

我寫過一封書信,上面的內容是懺悔,要自己好好學習,相當於計劃表,可當我想做這件事時,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把它給撕了。

我實在想不通,劉老師的理想率已經少了一大半,他卻能挺過去,而我,懶惰得連自己條件充足了還不知足,還跟自己的理想慪氣,我真不應該呀!

但願我自己理想啲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有了曲折挺胸擡頭;驕傲了,自己改過;飛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