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老人與海》讀後感(10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老人與海》讀後感(10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老人與海》讀後感1

我讀過的許多書中唯一能讓我真正感動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作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儘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這本書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不是爲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以前,我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說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上不再因爲一兩次不順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老人與海》中,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不僅僅是條硬漢,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迴響。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終於爲他所鍾愛的硬漢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

這價值中包括的就是人的自信。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說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說,“可是我們有,你說是不是?”

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着,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着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着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爲桑提亞哥有着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裏,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繫。

從物質上來說,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說,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

說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感動,才使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爲他的悲壯落淚。

《老人與海》讀後感2

《老人與海》是一部中篇小說,只有一百來頁,但是它卻震動世界文壇,成爲了一本經典名著,它的作者美國人海明威也因此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一場既驚險又傷感的旅程——當老漁夫桑地亞哥駕駛着小船離開岸邊出海打漁時,我在心中默默地爲他加油,送去祝福,希望他不要像前面84天一樣一無所獲;當那條長長的釣線猛地往下一沉時,我感到一陣驚喜,心想這下老人可交上好運了;當老人爲了征服那條大馬林魚而堅持了三天三夜時,我心中涼涼的,真想勸他放棄,因爲以後機會有的是,幹嘛非要苦苦地盯住這條魚不放呢!但是,老人對自己說:“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當老人與大馬林魚搏鬥,身上多處受傷時,我對他既同情又佩服,同情的是老人的體力漸漸不支了,佩服的是他那頑強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輸的精神;當老人最終戰勝大馬林魚,將它綁在船沿時,我都忍不住要爲老人鼓起掌來了,對於一個普通的老頭來說,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可是,我隱約覺得還有更大的困難在等着老人。果然,當成羣的鯊魚包圍老人的小船,瘋狂地撕咬大馬林魚時,我感到人類在自然和不測的命運面前是多麼軟弱無力,老人三天三夜的努力就這樣灰飛煙滅了;當老人精疲力竭地帶着一副魚骨架回到海岸時,我有些哀傷地嘆了口氣,活着回來就好,不管怎麼樣,老人證明了自己,得到了大家的尊敬——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合上書本,我在思索,老人到底算是一個失敗者還是成功者呢?如果按故事的結果來看,老人費盡周折,只帶回了一副魚的骨架,只能算是個失敗者。可是,從老人的行動來看,他和自然的勇敢搏鬥,展示了人類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老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成功者,是一個悲劇式的英雄。他的精神讓我們感動,值得我們學習。

順便提一下,網上有一部根據《老人與海》編制的動畫短片,獲得過20xx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畫面獨特,類似於油畫的風格,也很值得一看。

《老人與海》讀後感3

前些天,我看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讓我感慨萬千。

這本書所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老漁夫桑提亞哥一連84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再次出海,經過兩天兩夜的奮戰,終於捕獲了一條大馬林魚。在返航的途中,一羣羣鯊魚衝向桑提亞哥的船,蠶食了大馬林魚。桑提亞哥只拖回了一副魚骨架。 雖然桑提亞哥失敗了,輸給了一羣鯊魚。但是他的堅持、勇敢值得我們學習。一連84天沒有捕到魚,仍然信心十足,換成是我們,我們早就唉聲嘆氣,叫苦連天了:“捕什麼魚呀?乾脆放棄算了!回家睡大頭覺有多舒服!這捕魚簡直在受罪嗎!”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看到好多人都會彈鋼琴、電子琴什麼的,就興致勃勃地跟老媽說:“媽媽!我要學電子琴!你看他們多厲害!我也要學,我也要學!”媽媽爽快的答應了,她心裏一定很開心:“女兒主動學習,真是件好事。” 可是我是小孩,畢竟三分鐘熱度。學了沒幾天,就跑到老媽面前說:“媽媽,我不想學了!學琴好累呀!把我的手給磨破了!”媽媽看我痛苦的樣子,也就放棄了“電子琴”這門興趣。 上小學了。一天,我看到好多女孩子在舞蹈教室學舞,還參加了很多比賽,拿了很多獎盃。我看到眼又紅了,對媽媽說:“我要學舞蹈!你看好多姐姐學舞蹈,參加比賽還得了獎呢!我也要去學!”老媽聽了以後,說都不說一句帶我去報名。 可是我就是一個怕吃苦的人。

一天,我面對牆劈叉的時候,感覺腿一種撕心裂肺的痛,汗水不停地往下流:爸爸幫我伸直左邊的腿,盡力靠牆,媽媽幫我伸直右邊的腿。“好痛苦呀!媽媽!”“再忍會兒!忍了一會了就沒事了。”媽媽苦口婆心地對我說,“不!我忍不住了!我不要學了!”我大叫。媽媽聽了很是生氣:“你怎麼又不學了?這可是你自己報的,後果自己負責!” 其實,老漁夫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他都是勝利者,因爲他用勇往直前的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挑戰,這也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啓示。

簡評:小作者不僅愛看書,而且會看書。能抓住文章精髓,聯繫自己經歷,以書爲鏡,以人爲尺,促己上進,啓示深刻,受益匪淺。如能用一正一反兩例,在對比中,更能顯示“百折不撓”精神的可貴。

《老人與海》讀後感4

重溫了一遍《老人與海》,平添了幾分感慨,對人生的真諦多了些追問。

整個故事敘述的就是關於一個遭遇命運捉弄的古巴老漁民-聖地亞哥的故事,故事中還有關愛他的一個男孩。

老漁民年輕過,愛過、出衆過、幸運過,歲月帶走了主人公飽滿健碩的肌膚,卻無法帶走他英武的體格,帶不走他內心的高貴,更帶不走他的勇猛頑強。鎮上小男孩對他的深情和關愛,這人間寶貴的真情是老漁夫挑戰生命極限生存下來的精神支柱。

交上背運的老漁民在近海一直無法捕到魚,於是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決定勇敢地獨自一人去更遠的海域捕魚。歷經了常人無法容忍的千難萬險,老漁民不斷地挑戰自己身心的極限,終於捕獲了一條巨大的“登多索鯊”-他有生以來見過最大的一條。

他這麼喜愛這條魚,覺得他們之間有那麼多的相像。“它是靠吃活魚維持生命。它不是食腐動物,也不像有些鯊魚那樣,只知道游來游去滿足食慾。它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麼都不怕。”這些話勾勒出老漁夫所欣賞的爲人準則:光明、磊落、英勇和高貴。

正如老漁民所想的:每樣東西都殺死別的東西,不過方式不同罷了。捕魚養活了老漁民,同樣也快把他害死了。現在,我們人類大量地開發自然資源,假若我們不帶着對自然的愛任意開採,結果會不會也害死我們人類自己呢?

老漁民的所作所爲不正代表了人類在自然界的行爲嗎?他所思所想也不正是我們人類精神經常所至的嗎?

雖然,最後人們能看到的只是那登多索鯊魚的大尾巴直豎在小船船梢的後邊,魚赤露的脊骨像一條白線,還有帶着突出的長嘴的黑糊糊的腦袋,而在這頭尾之間卻一無所有。但是,人們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這條魚的偉岸和捕魚者的力量,令明者震撼!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最後說的這句話富含哲理。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這些不能被打敗的是勇氣,這些不能被征服的是高貴。更令人深省的是:那男孩使得老人活得下來!“愛”是人類生存下去動力!

《老人與海》讀後感5

一位孑然一身的老人,一片翻涌不盡的大海,一個人與一片大海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被深繹的淋漓盡致,而它更像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在人性和自然的羈絆中展現出海明威眼中60年代的美國社會。

老人沒有親人,只有相伴的男孩,可男孩在跟着老人數十天打不到魚時,男孩父母以宗教的思想令男孩離開以免染上厄運,此處表明了人們對宗教思想一味盲從的時代現象,也反映了社會教育的`畦形。

男孩離開後老人獨自出海,開始與魚說話,與鳥說話,儘管得不到答覆。他處境早已破敗不堪,但仍是憐憫着其它動物,爲他們而考慮。可命運總是與他相背而馳,連續85天一無所獲。正如社會底層的人民,在可悲的命運裏原地打轉,靠着運氣生存。書中還寫道有其他人在捕了大魚後開上快艇,疏遠往日一同出海的好友,這也就是運氣好些的那羣人,在社會的底層混箇中遊,便以爲是飛黃騰達,有強烈的階級主義思想。

隨後的情節應是全小說的中心了,即老人隻身釣回了大馬林魚。他爲完成年輕時的夢想,在捕捉的過程中被大馬林魚拖行了三天三夜,身負重傷,但還是在自己的毅力支撐下殺死了這條碩大無比的馬林魚。他在最艱難的時候對自己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會被打敗,”書中無數次對他抽筋雙手的描寫和他對自己與魚的對話體現出美利堅民族所崇尚的勝者生,敗者死的無畏氣慨及個人英雄主義。

最終老人以疲憊的身軀拉着大魚朝海岸駛去時,命運又恰恰在他以爲勝利時向他開了一個玩笑,鯊魚的不斷來訪讓馬林魚身體從完整逐漸殘缺,也使老人的希望逐漸渺茫,最終老人的魚叉丟了,刀斷了,船槳也折了,無力而絕望地看着自己付出的全部努力化成一具龐大的骨架。對,鯊魚就是社會的一隻只黑手,在一個苦命人終於用自己的半條命換來了應得的果實時,一隻只黑手毫不留情地伸向了它,被壓迫的人們做出的一切努力和反抗都是徒勞,親眼看着自己拼盡身家性命得來的一切被一點一點地掠奪,最終化成一場空虛的夢境。

黑暗的社會容不下一個善心人的付出能應得回報,容不下一個好人找到出路,所奮鬥獲得的一切最終都燃成灰燼,只能在掌心以記憶的形式作個紀念。通常是這樣軀體與精神的同時摧殘,才能讓人在無法被打敗的境遇裏自殘毀滅,漸漸的,時代不再相信什麼不滅的意志,也不再相信夢戀與命運。

《老人與海》讀後感6

《老人與海》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它的作者海明威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書中講的是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爲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爲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爲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爲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爲,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爲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7

讀了《老人與海》,我便被主人公樂觀,勇敢與執着的硬漢形象所深深吸引。

主人公桑迪亞哥是位“背運”的老人,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第85天出海,經過兩天三夜的搏鬥,最終捕獲一條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歸航途中,多次遭遇鯊魚襲擊,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終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在這期間,老人以非凡的勇氣,驚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飢餓,疲勞和傷痛,一次次地超越人類的極限。但我們從中沒有看見一滴失敗者的眼淚,卻分明看到強者失敗時高傲的微笑,他是一個硬漢,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

這是一場孤獨的歷程,一個人划着一條小船緩緩地駛向遠海,被大魚拖着在漫無方向,複雜的洋流中四處飄蕩,那種令人恐慌的迷失感,就像一個人在黑夜森林中尋找出路一樣,老人只能和自我對話,和魚對話,和大海對話。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能夠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外在的肉體能夠理解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被打敗的能夠是肉體,但絕不能是我們的意志。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我,當一個人的意志堅不可摧時,那麼便沒有任何事物會再讓你畏懼。

所謂的“背運”,從未在老人心裏起過一絲漣漪,他在大海上時刻面臨着生與死的挑戰,卻始終沒有產生退縮的心理。而反思我們此刻所定義的挫折,磨難,難以跨越的荊棘,是何等的膚淺。或許,應對這些,老人的臉上僅有淡淡的不屑。

儘管老人最終並沒有將大馬林魚安全地帶回家,不是最終的勝利者。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老人難道就不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勝利者嗎?因爲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他在精神上取得了雖敗猶榮的勝利。在暗潮洶涌的海面上,殘破的小船,冷冷的海風夾雜着濃烈的血腥味,也許這纔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羈的靈魂,才能與大海對抗,與自然對抗,與命運對抗,這纔是真正的偉大,即使他不曾成功過。

《老人與海》讀後感8

海明威,美國“迷途一代”的標杆人物,他站立寫作,迫使自己保持緊張狀態,用最簡明的文字表達思想,而《老人與海》,則爲他的巔峯之作。

《老人與海》中的“與”就已經代表了老人、海,二者的關係並不一般。他總覺得大海是女性。而有些年輕的漁夫,那些把救生圈綁在釣索上當浮子,因賣鯊魚肝的發財買了汽船的年輕漁夫,則把大海當做男性。他們把他視爲競爭對手或某個地方,甚至是敵人。但老人總是把她當做女性,一位寬容的女性,某個有時肯幫忙有時不肯的女人,就算她做了某些粗暴或者邪惡的事,那也是因爲她生不由己。她就像女人那樣受月亮影響。因此,這是“老人與海”,而不會是“年輕人與海”。

《老人與海》講的是名爲桑地亞哥在84天沒有捕到魚後,不肯放棄,終於,在第85天,捕捉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他與它鬥爭並殺死它,又殺死了奪食的小鯊魚們。2天2夜之後,他終於抵達,他回頭望去,卻只剩下魚的殘骸……

桑地亞哥,他是個失敗的勝利者,他是個勝利的失敗者,他是個英雄。他遇到了許多困難,比普通的困難還要困難。他84天沒有捕到魚,他在第85天捕到魚時,結局還是殘酷的。但他沒有放棄,就連一點放棄的念頭都沒有,他樂觀、鎮定、堅毅,更甚至的爲,他感激大自然。巨大的馬林魚可以象徵爲巨大的困難,當人們對那殘骸而驚歎時,也是對老人擊敗這一個困難的敬佩。

書中除了主角桑地亞哥外,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馬諾林,那個男孩。可以說,那個男孩對老人如此的不屈起關鍵性作用。當老人在海上漂着時,他也總會想,如果男孩在就好了。男孩總是會給老人最無微不至的關心,當老人回來時,男孩說,“你並沒有被打敗”。如果沒有男孩,老人也許不會有這樣的開端,也許並不會有這樣的結局。男孩給了老人精神上的支持,老人並不會孤獨。

也是這個男孩,是老人的形象逐漸從個人英雄主義轉變爲團結協作。

“一個人生來並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但決不能打敗他”,老人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人生哲理。是的,沒錯,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他們會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但知道我們像老人那樣做,我們決不會被他們打敗。我們可以選擇直面它,然後將它擊敗;可以繞過它,繼續向自己的方向前進。

如果我們被打敗了,那麼對手就只可能是自己了。

《老人與海》讀後感9

今年寒假,我和媽媽一起看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著名小說《老人與海》,這本書非常好看,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輕易放棄,不然就是真正的失敗。正如書裏的老人所說的: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老人,他的名字叫聖地亞哥,他是一個在墨西哥灣的大灣流裏靠打魚爲生的漁夫。他已經出海整整84天了,可是依然一無所獲。前40天有一個小男孩跟着他捕魚,但在40天沒有捕到一條魚後,小男孩的媽媽老人說聖地亞哥倒黴透頂了,就讓小男孩跟隨另一條捕魚船去捕魚了,然後就只剩下老人一個人出海了,但是每天老人駕着空船失望而歸的時候,小男孩都會來幫助老人收拾亂成一堆的繩索。

第85天早上,老人又駕着他的小船出海去捕魚了。他來到一片叫着大井的水域,因爲那裏深達700英尺。天還沒亮,他就這這片水域放下了3個魚餌。終於有條魚上鉤了,可是那條魚太大了,是條重達1500多磅的大馬林魚,他根本拉不上來,反而被魚拖着小船走。老人和魚僵持了兩天兩夜,在僵持中,他的手被割破了好多次,但老人並沒有放棄,在第3天,精疲力竭的大魚終於被老人殺死了綁在了小船的一邊。老人非常開心,他打算駕駛小船回到港灣去。可是在回港灣的路上,因爲大魚被殺死時留下的血味,引來了大批量的鯊魚攻擊。老人並沒有害怕,他拿着他身邊所有的東西跟鯊魚搏鬥,可還是被鯊魚們咬掉了很多魚肉。最後老人從鯊魚羣中脫險了,可是大馬林魚也只剩魚頭、魚尾和魚骨了。

也許老人的一切努力只不過是一場空,花費那麼長時間和精力,到頭來依然無所收穫,是失敗的,但是他不屈服那些不好的事情,不論處在多少險惡的境地,他都會盡力擊敗困難,不放棄一絲希望,所以他忍受了我們普通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戰勝了自己,是一個勝利者,勝在遇到困難時的堅毅不屈!

我要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像聖地亞哥學習。比如說學鋼琴,我以前覺得每天要練習非常枯燥無味,但以後我會勇敢地堅持下去;同時在學習上,要勇於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舉手,大聲回答問題,不怕出錯;做一個有愛心、有決心、不輕易放棄的人。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似乎不能用“善良”一詞來形容一位漁夫,因爲漁夫和獵人一樣,手上往往沾滿了血的鐵腥味,他們乘着船,以漁網爲鐮刀,從而進行生命的首個,但是,有這麼一位老漁夫,不一樣。

書中的老人在一季未捕到魚時,選擇了獨自出到遠海,洗完能得到海的眷顧。幸運的,機會來了,這是老人有生以來捕到的最大、最美麗的魚,然而又不幸的,海永遠憐惜着自己孕育的生命,就這樣,一條鯊魚享受了老人不菲的成果,留給了他一副森白的骨架,一段驚險的回憶和一個殘酷的現實。

無法想象,這麼一個連脖頸上都刻滿了年輪的老人,最後如何接受這個事實。他的悲劇不同於其他,或是永別,或是悔恨與撕心裂肺的痛,發生在老人身上的悲劇,是安靜的,像海邊的夕陽,暗紅的金芒碎碎的在淺淺的波浪上跳動,安靜的悸動中,夾雜着海水的鹹澀,如此無奈的結局,正如辛苦弄好的花瓶,在上色的最後一環上卻無意摔破了,散溢出淡淡的無奈。

有人說,老人想着這勇敢、堅強、智慧與執着,而鯊魚則是貪婪、奸詐與狡猾的代表,其實,我覺得故事中的人物沒有這麼分明的正負面,老人擁有那些高貴的品質,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論過程如何,他最終仍是拖着疲憊的身子,控制着抽筋的左手,忍受着因摩擦而流血的疼痛,回到了那個令人心酸的,只有報紙作爲牀鋪,沒有燈的小屋。老人和鯊魚,即便是那條最後被蠶食了的美麗大魚,都是爲了生存,我們沒有指責他們的理由,只是嘆息,希望與夢想,就像美麗的,漂浮在海面上的泡沫,鋒芒畢露的現實往往讓他們石沉海底,而老人的希望,恰在其中罷了。他老了,命運女神走過去時,只會對他不屑地瞟一眼。

燃盡自己最後的能力與激情,追尋自己心中的目標,成敗僅僅幾海里,可也是這幾海里,成爲了夢想與現實榮耀的距離,從此以後,老人會被漸漸的淘汰,可能以後只有那永恆的海與海灘仍然記得,這裏曾經有一個喜愛翠綠色玳瑁,同情遠飛的小軍艦鳥,感動於此雄飛與生死相依的老人。

還好還好,老人並不是一無所有,最後,海明威給了老人一個活潑可愛的男孩,雖然孩子仍有些不諳事,但這沒關係,他會向老人學習,成爲更出色的捕手,在大海上成爲充滿憧憬與活力的一簇火苗。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是善良的,善良來自於對小輩的愛,來自於對動物的同情,來自於對海洋的愛戴,死能看見,藍紫色的海平線上,一船、一人、一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