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海倫·凱勒坎坷而又成功的一生。同樣,也講述了一個關於堅強和愛的故事。

海倫·凱勒出生時健康美麗,但在她一歲七個月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改變了她那平凡而快樂的生活。讓她不僅成了盲人,同時也成了聾啞人,這樣的改變讓她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海倫·凱勒當時那樣稚嫩而又懵懂的年紀,這種打擊讓她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每一天都過得昏昏沉沉。她情緒暴躁,常常發脾氣,亂扔東西。而這樣黑暗的生活,也讓她覺得在這世上沒有愛,只有無盡的痛苦與悲傷。

就在海倫·凱勒處於絕望的邊緣的時候,有一個人闖進了她的生活,讓她對生活重拾了信心,那個人就是安妮·莎莉文老師。

海倫·凱勒雖然看不見、聽不到,但她可以用手用心去觸摸、去感受、去體會。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的困難和阻礙,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和陪伴下,海倫·凱勒付出超出常人幾倍的努力,終於學會了閱讀和寫字。更重要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師讓海倫·凱勒逐漸走出心靈的陰影,重新感受到了世界的溫暖和美好。

海倫·凱勒總是以驚人的毅力不斷地去超越自己。最後,她在付出了無數汗水之後,終於完成了在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的學習,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海倫·凱勒的成功,離不開安妮·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精神力量的傳遞者。她讓海倫·凱勒懂得愛,懂得感恩。而她對海倫的愛與付出,非常人能夠理解和想象。

海倫·凱勒的傳奇人生,除了自身堅強的意志,更是因爲莎莉文老師寬博而細微的愛讓她獲得了生命的精彩,她步入社會之後,一心專注慈善事業,不斷地將自己的精神力量傳遞給他人,也正是因爲懷着一份對愛的感恩之心,她纔可以克服一切困難。

一時的困難和逆境並不可怕,最關鍵的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但就是這樣,我們更應該有愛,並學會怎樣去愛。有愛的人,可以無私奉獻自己的一生,而能夠享受這份愛的人,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最快樂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2

美國曆史上出現了兩位英雄,一位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即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時常想,在她那黑漆漆的世界裏,學習會是怎麼樣的困難呢?

今天早上,我們做了一個遊戲“體驗盲人”。當老師將我們的眼睛蒙起來的時候,眼前的黑暗將我帶進了另一個世界裏,我們在黑板上寫自己的名字時,我將“從”寫得一高一低,“馨”字全部散了架,完全看不出來。在黑板上畫笑臉時更是笑話百出,嘴巴添到了臉蛋外面,鼻子長在了眼睛上,大家都捧腹大笑。

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靜靜思考着,假如我是盲人,我會是怎樣的不方便,早上起牀永遠看不見冉冉升起的朝陽,去刷牙吧,可能連自己的牙刷都分不清還錯拿了媽媽的牙刷;杜鵑花開了,紫色的、紅色的、粉色的,可美了,但我就是看不見,感覺不到它的美;我和姐姐愛玩的奧比島遊戲,也因爲看不見而玩不成。

外出旅遊吧,在丹麥美人魚雕像前,我看不見;面對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我看不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還是看不見;去吃我最喜歡的自助餐,琳琅滿目的食品色香誘人,但我還是聞得到,看不見;上學了,我只能進盲人學校,手摸着盲文,慢慢的讀書,書上沒有精美的插圖,多困難啊!

海倫·凱勒卻憑着堅強的毅力,寫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可見她是多麼渴望能看得見五彩繽紛的世界,聽得見鶯歌燕舞的聲音!如果我有魔法,我願將我的三天光明換給海倫·凱勒,讓她能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也讓我在海倫·凱勒漆黑的世界裏渡過這痛苦的三天,體驗到她的艱辛,感受她的堅強,然後靜靜的思考:“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耳聰目明,爲什麼我們還要懶惰?還在浪費着大好的學習時光?”也許我會在這三天中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也許這三天會成爲鞭策奮進的動力!我相信這三天留給我的不會是痛苦,而是對生命的另一種認識。

晚上我做了個夢,看見了海倫·凱勒,只見她對我說:“孩子,謝謝你給了我這三天的光明!謝謝你讓我看見了這美好的世界,好好學習吧!只要努力向前,最終會達到勝利的目標!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海倫凱勒。書中記敘了她從小到大發生的事,從19個月的高燒帶來的厄運,到畢業於哈佛大學後四處演講,她都用愛告訴人們:讀書,方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小時候的海倫是個聰明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會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1歲就會走路了。她比一般的孩子乖得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快,在一個充滿了百靈鳥兒的歌聲和鮮豔花朵的春天,一場高燒帶走了小海倫的聽力和視力,同時她也失去了語言能力。六歲前後,海倫的壞脾氣日益見長。每當別人不懂她的意思,或讓她不高興,只要有一丁點兒理由,就要大發雷霆。無名火燒得她像一隻火藥桶,誰也碰不得,動不動就要發瘋似的踢、鬧、砸,直到筋疲力竭。而親人們可憐她是個殘疾人,處處縱容她,不分青紅皁白,是非對錯,一切都聽她的。這一切似乎說明了海倫將是個毫無用處的小暴君。

但是安妮?莎莉文老師的降臨,改變了海倫一生的命運。莎莉文老師先從糾正她的壞脾氣着手,教海倫起碼的文明和禮法,再教她手語,教她語言和表達。在她的幫助下,海倫學會了盲文拼寫。莎莉文老師先把一個物體放在海倫的左手上,再在她的右手上慢慢地、一遍又一遍地拼寫這個物體的名稱。一開始,海倫只是把拼寫當作手指遊戲來玩,過了幾個星期,她才明白這是一個神聖而莊嚴的事∶拼寫。每天她們都反覆學習、練習、複習拼寫單詞。有一次,海倫想不起來一個單詞怎麼寫了,就用手使勁敲打自己的腦袋,而老師把她的手放下來,輕輕地在她的手心寫這個單詞。無論這個小暴君如何一次次爲難她、作弄她、暗算她,莎莉文老師都源源不斷地爲海倫無私地付出,輔助她在哈佛大學學習,帶她四處旅遊、拜訪名人、演講。

海倫?凱勒是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們帶來光明的人,一個度過88個春秋,卻熬過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而正是這麼一個弱女子,驚以她驚人的毅力,畢業於健康人都很難追求到的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力量,四處奔走,創建一家家慈善機構,幫助殘疾人。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還把自己經歷的事記錄下來,給後世以勉勵。

我明白了∶人類的精神遠遠超過了時空的限制,無論在什麼時代,愛和勇氣都是我們生存的基礎。生理上的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殘疾了,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我們要學會勇敢地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和困難,克服困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4

當我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心裏是三分驚喜七分好奇。然而當我翻完這本書中每珍貴的一頁,我心中是洶涌彭湃的,又是惆悵萬千的。它帶給我的是驚訝,是感動,更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在整整的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裏,竟磨練出一個如此勇敢、堅強,有着頑強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對於一個常人來說,三天——也就是72個小時,能辦成的事根本就寥寥無幾。但是對於海倫來說,三天似三十年。如果她能擁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裏又會有多麼滿足,多麼快樂。

誰能想象年幼的海倫面對自己又聾又啞又瞎的現實也曾經墮落過,暴躁過,爲上帝的無情而忿忿不平,但正是因爲她在老師,莎莉文的幫助下,

正確了自己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並依靠着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光明的追求,竟奇蹟般地重新振作起來,用那僅有的卻又蘊藏着不可思議的力量的精神去創造更多的奇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海倫成功了,她終於成功了!她藉助了自己的雙手看到了美麗的世界,聽到了絢彩的世界。海倫終於又創造了一個奇蹟。

海倫的不幸與生活在黑暗中的痛苦是我一輩子都無法體會的,但她對生命的永不放棄是令世人刻骨銘心的。我相信,即使在一百年、一千年後,還會有人提到海倫·凱勒,還會回憶起這個創造生命奇蹟的女士,訴說着生命的珍貴與短暫。

海倫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同時也是一種可惜。而我們這些花樣年華的青少年有着青春美好的時光,難道就讓它白白流逝嗎?海倫·凱勒說過:“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我將把這三天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爲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海倫的三天就如此而已,可我們的時間和機遇還很多,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對我們來說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遇而不可求。對我們來說,並不缺乏身體上的組織結構,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5

春天來了,桃花開了,月季花開了。濃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靜。在春天的深處,安靜細細的感受着春光。安靜用心靈的眼睛張望了春天、世界,他的心隨着蝴蝶飛翔的軌跡,感受飛行的快樂".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結識了一位可愛善良的盲女孩---安靜,雖然她是盲童,但是他熱愛春天,熱愛生命,我被深深的感動了,但在我心裏還有一位與她相似的人,她,就是海倫·凱勒.

在我的牀頭,放着一本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已經陪伴我幾年了,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作者,喜歡她勇敢、喜歡她那堅強的毅力,任何的一面都深深地感動着我,這個身體不全的弱女子,她的一生僅僅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剩下的時間都是在無光、無聲、無語中的歲月中,雖然活得很艱苦,換做是我們,不可能會有她那勇敢的精神,陪伴我們的只有絕望和淚水,許多人只是選擇逃避,讓別人幫助自己做好一切,然後不勞而獲地走向別人用雙手搭成的通天塔,可是海倫·凱勒並沒有,所以她纔是最勇敢的。

偉大的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八世紀有兩大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的確,海倫就是這麼在黑暗深淵崛起的一位神奇女性,原來,她是一個兇悍的小暴君,是一個可憐的殘疾人,但後來經過她自己不懈努力和莎莉文老師的耐心教導後,終於成了一位家喻戶曉的名人。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愉快的一生,告訴了大家生命的意義,她是人類的奇蹟,她的書籍與文章,使我汗顏,另一面也使我警惕。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做事方法都有所不同,假如說海倫處在的逆境是一夜形成的黑暗,失去了光明,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改變,一小點的蠟燭放入黑暗中會被冷嗖嗖的風吹滅。一盞燈籠放入黑夜,不但不會熄滅,還會引人注目,海倫·凱勒不正是讓自己光彩奪目的那一盞明亮的燈籠嗎?

整天看電視玩電腦的人啊!我要告訴你,善待好自己的五官吧!不要以爲自己視力好,耳朵聰,嘴可以說話,命運是說不準的,或許你明天就可能會失明,你能善待好自己的肚子就爲什麼不能善待好自己的五官呢?到時候你說不準失明瞭,再也看不見紅的花,綠的草,藍的天,多姿多彩的世界:且行且珍惜,不要讓自己留下懊悔和遺憾。

海倫·凱勒在逆境中得到重生的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康的體魄,只要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一定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春天,編織一個屬於自己的五彩斑斕的世界。用心靈去觸摸多彩的春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篇闡述人生哲理的散文,這篇散文的作者是海倫。凱勒。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去用它感受窗外明媚的世界?有的人雖然實力健全,但他們的眼睛裏只能折射出昨天和明天,困爲他們只有對昨天的懷念和對明天的展望,他們無視今天的存在。等到今天就了昨天,纔會感到那一天是什麼樣的。

正如海倫。凱勒所說有: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纔會留戀它,人得了病纔會想到健康的幸福。

因爲看得不仔細不真切,往往人們不地去珍惜身邊的良辰美。無數個"今天"在他們手中悠閒地擱着,他們日日等待着明天的來臨,由這樣蒼白的""今天搭建起來的人生,必然脆弱的不堪一擊。

我和海倫。凱勒真是無法相比,仔細想想,我是多麼幸福。父母給了我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認識那些沒接觸的知識,空閒下來,我可以看那優美的風景,側耳傾聽歌聲。可是海倫。凱勒呢?她享受過這一切嗎?沒有。但是,她就是在又聾又啞這種情況下,堅持寫作,才成爲了著名作家!她渴望光明,她的願望就是給她三天光明,讓她做三天分健全的人,她就可以估許多她平常不能做的事了。可見,海倫—凱勒是多麼珍惜光陰呀!

如果人們都像海倫—凱勒所寫的那樣"把生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的話,我們過得每一天都會非常充實、有意義、有朝氣,對生活充滿熱情。這樣,就不會只是瞎了的人才珍惜光明,聾了的人才留戀喧鬧。可爲什麼耳聰目明的人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爲什麼一定要失去了才懂得留戀、珍惜?

海倫—凱勒的朋友在林裏竟找不到一點值得一看的東西,我不禁問他,沒有發現樹上新長出的枝條嗎?沒有看見新造的鳥窩嗎?沒有瞧見剛破殼而出的小鳥吧?。。。。。。可想而之,那位朋友只是在“走”不能說“散步”。如果讓他帶着先前的問題在去走一圈,回來時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因爲這次他在“散步”,用心散步。

海倫—凱勒在黑暗中挺過來了,我們平常的那一些小挫折又算什麼呢?只要盡力而爲,就一定會成功。在這個世界上,像海倫—凱勒這樣的人很多,我們要去幫助他們。使他們在痛苦中得一點安慰,使他們對生活更有信心。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工作和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好好地報效祖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7

前幾天,我讀了海倫·凱勒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海倫·凱勒是個盲聾人,她想學知識和講話是非常困難的。但她能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是因爲海倫·凱勒花了比正常人多100倍的時間在學習,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我也應該像她一樣,不然,成功便不會光顧我。

書本的大意是這樣的:海倫·凱勒在滿19個月後發了一場高燒,使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從此變得暴躁不安。6歲零9個月,莎莉文老師來了,她開始接受教育。從學會簡單的“doll”到看懂德語、英語和拉丁語等書,這是多麼難呀。正常人都是有難度的,何況殘疾人。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終於大學畢業,到各地演講、發表書籍,成了美國聞名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馬克·吐溫爺爺曾說過一句話:“海倫·凱勒和拿破崙是19世紀兩個最傑出的人。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下苦功夫的人。

正如著名音樂家阿炳,也是腳踏實地、靠着堅持不懈的信念才取得成功的。阿炳幼年隨師父學音樂,能演奏多種民間樂器。中年後雙目失明,以沿街賣唱和演奏樂器爲生。但是貧苦的生活並沒有讓他自暴自棄,而是發奮圖強。終於有一天,阿炳繼承和發展了江南民間音樂,創作了有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聽鬆》,琵琶曲《大海淘沙》、《昭君入塞》……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在我8歲時,爸爸買了輛自行車讓我學。剛開始,我控制不住車把,它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西,搖搖晃晃。它往東,我就用力將它轉中間些,可就是不聽使喚,幾次把我摔倒在地。突然,我想到了騎好車的辦法。我便先爬起來,把車扶正,身子也坐正,將一隻腳放到踏板上,另一隻腳在地上踩平。再一腳踩下去,另一隻腳快速踩到踏板上,最後就有點樣子地騎了起來。日復一日,摔倒了又摔倒,我每天努力練習,最終學會了騎車。

失敗不一定永遠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不是靠一天的努力就可以換來的,要靠每天的努力,“滴水穿石”的精神、鍥而不捨的努力是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橫樑。我們要銘記海倫·凱勒的一生給予我們的啓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俗話說得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8

在漫漫暑假當中,我閱讀了一本讓我明白生命是如此珍貴,如此美好的勵志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當我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我的心靈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我,被震撼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位偉大的女作家海倫·凱勒寫的。由於小時候的一場高燒,讓她再也看不見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也聽不見孩子們歡樂的笑聲了。由於,她聽不見別人的聲音,所以也就不會怎麼模仿怎麼發音,怎麼說話,就失去了交際能力。海倫·凱勒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在她第十九個月失去視覺和聽力的那一個月,這個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到莎莉文老師走進她的世界,纔打開了她心中的枷鎖。漸漸地,漸漸地海倫變得開朗起來。並且在莎莉文老師嘔心瀝血的教導下海倫學會了寫文字,還學會了寫文章。一篇篇馳名中外的好文章流露出了海倫·凱勒對書籍的渴望,對書籍的熱愛。在她的文章中,在每一個字眼裏我都感受到,她每一點一滴的成就都要比正常人付出不知幾倍的艱辛與努力。最後,海倫·凱勒以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一顆善良的心,成爲了令所有人都尊敬的楷模,她的意志力讓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學習。

海倫·凱勒雖然在黑暗中度過了八十七個春秋,並且聽不到任何的聲音,但她沒有放棄,並且還向着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如果是我們自己,能做的到嗎?更別說是一個已經失明、失聰的女子了。但她遠比我們正常人活的幸福、活的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我還記得海倫凱勒說過得一句名言: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就是這句話,海倫·凱勒是多麼熱愛自己的生命啊,她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證明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海倫有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當然還少不了一個人----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爲了海倫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她從一個年輕的家庭教師到一個歷經世事的老婦人,一直在海倫的身邊,海倫·凱勒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是她身殘志不殘,在奇蹟之門上寫下了新的詩篇;而我們這些健全的人呢,卻不好好珍惜生命。所以我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學習她的勤奮,學習她的努力,而且,絕不能在困難面前屈服。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9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我從書裏感受到了海倫曾經對生活的厭倦和現在對生活的喜愛。

海倫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甦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之中。她開始放棄自己,自暴自棄。就在她快完全放棄自己的時候,她生命的轉折點——沙莉文老師出現了,使她“重”生了。莎莉文老師引導她,教育她,教她識字。

海倫漸漸走出了生活的陰影,她開始學習改變自己,變得不在那樣任性、暴躁,而是乖巧,溫柔。從而成爲了一個奇蹟。但,這也少不了沙莉文老師給予她的關懷,教導。

我們在生活中也許不可以像海倫一樣,做出令人驚歎的大事,可是,我們可以像沙莉文老師一樣,去幫助他人吧,也許你幫不上別人很大很大的事情,只要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這不也很好嗎?

還記得中國達人秀上,那個用雙腳來彈琴的少年劉偉嗎?他在10歲的時候,因爲觸電意外失去了雙臂。可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劉京生,那也是一個失去雙臂的人,他可以吃飯,刷牙,寫作,事業也非常成功。劉偉開始像他學習,半年後,他也可以自己吃飯,寫作了。在評委問他,是怎麼做到這一個奇蹟的時候,劉偉只是淡淡地說道:“我覺得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的活着。”

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的像海倫一樣的人吧,他們都有身體上的殘缺,他們沒有向自身的殘缺而屈服,而是勇敢的去面對,去克服。他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希望。你們看,那些殘疾人都可以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爲什麼我們不可以?我承認,生活中是有很多的挫折、困難,它們可能會使我們去放棄,但是,我們可以去努力的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像海倫那樣,勇敢、堅強、樂觀地去面對各種困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0

“松樹矗立在雪地中,披着銀裝,像是大理石雕成一樣,聞不到了松葉的芬芳了。陽光照在樹枝上,就好像鑽石般熠熠閃光,輕輕一碰,積雪就像雨點一樣灑落下來。雪地上強烈的陽光反射,穿透了蒙在我眼睛上的那一層黑暗。”讀完這裏的時候我非常驚訝,看不見的海倫竟然把這雪景描述的如正常人所看到,感受到的一樣,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初嘗知識果實,海倫繼續央求“老師”教她認識新字。臨睡前,海倫已拼會了30個字。她在這一天所學的,比過去5個星期所學的總數還要多,最難得的是她理解了這些文字所代表的含義。海倫的手指因疲乏而抖動,她的眼皮深垂,手指卻還在拼畫。安妮不斷地海倫手中寫滿了字,海倫神速地吸收這些知識。她認識自己所接觸到的一切東西,就像一個飢餓的人面隊佳餚而狼吞虎嚥一樣,她急切地想彌補5年來空白。有志者事竟成,她做到了。”讀到這兒,我被她這種渴望學到更多東西的慾望所感動。

“這些字使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記得那個美好的夜晚,我獨自躺在牀上,心中充滿了喜悅,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來到。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海倫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她並不認爲自己與別的孩子不同,甚至認爲自己的生活比他們更加幸福。”而我們缺少的正是她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一遇到困難就害怕、退縮,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向她學習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假如我也是一位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殘疾人,給我三天光明,我也要體會一下正常人的生活:

第一天,我要去醫院,做一位眼科實習醫生,好好學習治療眼睛的醫術,幫助那些與我一樣失明的人從黑暗中脫離出來,去看那五彩斑斕的世界;我還要做一位耳科實習一生,努力學習治好耳朵的方法,幫助那些與我一樣失聰的人從無聲的世界走出來,聽見美妙的聲音。

第二天,我要去親近大自然,體會大自然的神奇;領略大自然的奧祕;尋找大自然的生命;瞭解大自然的美麗。

第三天,我要去育嬰房,看一看每一個新生的小生命,聆聽那稚嫩的啼哭聲。之後我要去敬老院,去服侍每一個即將離去的生命,讓他們安詳地離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1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深受感動。

本書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人,是一個一生度過了許許多多無光、無聲、無語的弱人。也許,他只是身體上的弱者,但他的精神絕對是一個強者,他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更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海倫是一個聾啞人,但他憑藉自己的努力,畢業與哈弗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這些偉大的成就絕對是一個奇蹟,而創造着一個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饒的心和頑強不屈的堅毅品質。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生殘志堅的盲人的特殊視角,告誡人們要珍惜生命。

海倫希望他自己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而第一個她要看地人就是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她深知老師給予她的一切是多麼的重要,正是這位讓她銘記一生的老師,讓她有了瞭解世界的能力。海倫愛她的老師,親人和朋友,她想看到他們的臉龐。在第二天,海倫想看到日出的壯麗景象,她想看到太陽的光輝。她是那麼熱愛自然,“有視覺得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變爲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而這是每一個視力正常的人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景象。在這一天她還要看世界的歷史和文化,那些讓她苦苦追求的藝術,會讓她感覺不到黑暗。第三天,海倫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去看,她已經無法規劃出準確的目標了,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如此渴望能見到周圍的一切。

從這本書裏,我們可以體會到這麼一個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的奮鬥思想。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不僅如此,她還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盡力幫助那些和她一樣身體殘疾的人。而作爲健全人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海倫那種奮鬥精神,學會如何戰勝風雨,學會如何戰勝自我。同時,我們也要去關愛身邊的殘疾人,只要愛與溫暖永存,那麼世界上的生命都會如彩虹般絢爛奪目。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2

海倫用她驚人的毅力,讀完了女子大學,她堅強讓我慚愧;她的對學習的`熱愛,讓我自慚形穢;她對努力讓我自嘆不如……

我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顆學習的種子,它正在發芽,是那麼的嫩綠,青翠。海倫是一個猩紅熱患者,盲聾啞的殘疾人,既然海倫可以做到的事情,爲什麼我們就不可以呢?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讓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看到自已最好的一面,不要讓他們失望。就如戴爾·卡耐基所說“任何困難都不可能鎖住一顆嚮往偉大的心。”是啊,只要你有一顆嚮往光明,渴望光明的心,還有什麼困難能難倒你呢?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戰勝自己,突破自己!

海倫·凱勒度過了長達87年無聲的孤獨歲月,她在身體上是一個弱者,但她在精神上,海倫·凱勒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強者。她用她的勇敢和毅力震撼、征服了全世界。如果換做我們,遇到一點點的困難就不再繼續,那纔是一個懦弱的人,我們要挑戰困難,征服困難,俗話說:“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我曾經聽過一則故事,講的是一個八、九歲的女孩用她柔嫩的肩膀,挑起整個家的責任,她無怨無悔,是我見過的和海倫不相上下的堅強女孩。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種種行爲,論家務,我們最多就洗洗碗,擦擦桌子,再不就是洗洗衣服,有些人連最基本的坎都過不去,將來如何像海倫·凱勒、霍金等偉人一樣完成大業?也許我們不能像他們一樣,但是我們可以、能做到一個快樂的人。海倫不畏艱辛,“不分晝夜的讀書、練習。用手指摸盲文,手指都摸出了血。”我們能做到嗎?海倫努力,努力,再努力,終於,她成功了,她做到了。我們能做到嗎?海倫喜歡學習,她微笑着迎接那些人生的困境,而且努力的在黑暗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光明。我們能做到嗎?

光明,多麼美好的詞彙,當我們在沐浴着陽光,用眼睛尋找學問的奧祕的時候,海倫卻不辭辛勞的用力記住每一個單詞,記住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臉,光明對於海倫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奢求。

海倫竭盡所能的幫助殘疾人,爲慈善事業處處奔波,那我們這些健全的人呢?不是更應該去學習海倫那鍥而不捨的奮鬥的精神嗎?我們一定要堅信,只要有了愛與溫暖,那麼我們就能實現一個有又一個的奇蹟;只要擁有美好的希望,我們就能擁有美好的春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3

一個女人,她是一個生活了88個春夏秋冬,卻度過了87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說不出話的殘酷日子……也許,對我們來說,攤上這麼一項就夠不幸的了,但是她卻因一場大病失去了所有的陽光。所有的聲音。所有與人交流的機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了海倫對光明那熱切的渴望和對人生的感慨,讓讀過這本書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倫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書字裏行間,無不洋溢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該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看盡世界的一切景觀。

海倫·凱勒想看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夢。“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將會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三天光明,對於那些碌碌無爲的人,無非是在漫無目的地遊玩着。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明白了一定要珍惜時間,時間是寶貴的,它就像一根蠟燭,隨着它的身軀的縮短,時間便一點點地消失了。人的生命與時間是連在一起的,時間流失,意味着生命的丟失。

有的人說海倫凱勒是個弱女子但是骨子裏卻滿是毅力和堅強。我很同意這種說法,因爲她畢竟是個聾啞人,但是她卻跨入了大學的校門和寫出一本世界名著,不要說是聾啞人了,就是我們正常人也很難寫一本世界名著啊。可是,這位偉大的聾啞人卻做到了,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跡象啊!

現在我們能看見燦爛的太陽,碧綠的草地,繁忙的都市,恬靜的田園,我們爲何不去珍惜它們。“珍惜在你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這是要海倫凱勒告訴我們的,因爲她知道失去那些事件多麼痛苦的事。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每天都抱着追求,希望,懷着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精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4

黑暗會讓我們更加珍惜光明,寂靜會讓我們懂得聲音的美妙,即使看不見,聽不見,也沒關係,因爲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要靠心靈去感受。——題記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終於感受到了,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感受很深。

海倫·凱勒——一個聾啞人,她19個月的時候,被一場疾病奪去視覺和聽覺。這意味着什麼呢?她的後半生,都聽不見看不見,只能生活在黑暗和寂寞的世界裏。不過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老師——蘇立文,他在蘇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說話和讀書,並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當時我看到這裏,我實在不敢相信:對於一個盲人或聾人而言,學習語言是很困難的,而對於海倫·凱勒這樣又聾又啞的人,可謂是難上加難,可他卻通過自身的努力,學回了五種語言,他真偉大呀!之後,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文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聲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了許多嘉獎。看到這個結局,我心中不禁裝滿了許多感想……

海倫·凱勒,她是一個從黑暗、無聲的世界中走來的一個偉大的女性。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堅強和毅力,她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爲世人留下了一首永難忘卻的生命之歌。海倫·凱勒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看這個美麗的世界,看盡世間的美麗景觀。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夢想。對正常人來說,這個願望並不奢侈。要是人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就更能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生命之花就將開得更加絢麗多彩!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吃得飽,穿得暖,身體健康,快樂的過好每一天。其實我們真的很幸福,我們每天都可以看見陽光下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可以聽見美妙的聲音;每天都可以看到這個世界的美麗景色。這些已經足夠了,我們還奢求什麼呢?

我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學習,好好地生活,合理安排時間,不輕易放棄。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這樣纔不會辜負了上帝賜予我們的明亮的眼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纔去無限留戀。

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纔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啊!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介紹了美國盲童女學者、教育家海倫·凱勒如何成爲生活中的強者的事蹟。海倫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而言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可海倫並沒有向命運的不公正待遇所屈服。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學習手語與人溝通,求知慾旺盛的她,戰勝了身體殘缺的困難,堅韌不拔地努力着。爲了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她學習多種語言文字;爲了能夠更直接的與人溝通,她克服了聽力障礙學習說話。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說話,並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學業,成爲一個學識淵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讀完了海倫不平凡的一生,我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到底是什麼使海倫變得如此堅強?現在的我,生活條件與自身條件都比較好,但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不是想方設法去克服解決,而是選擇等待、退縮,甚至選擇放棄;生活中出現了一點挫折,不如意,就以自我爲中心,不管父母與老師,更不會考慮同學,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還標榜是有個性……如此言行,爲何?我想這是因爲海倫·凱勒有一種不放棄,永不言敗的精神,而我沒有!我的條件樣樣是好,但也正是這般好的條件,造就了我自私而脆弱的心靈,如同生活在溫室裏的花草,沒有了自然界的風吹雨打,嚴寒酷暑的磨鍊,一旦出了溫室,生命就沒有了支撐的支柱,而海倫·凱勒則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運低頭、立志驅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她讓我懂得了許多。

我,青春年少,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怎樣才能意氣風發?我覺得海倫·凱勒那不屈不撓的一生,爲我提供了參考。任何事,只有嘗試過,纔會懂得自己選擇的對錯;想要成功,只有奮鬥,纔會靠自己的理想更近一點。我是青少年,應該充滿朝氣,活力四射,不能事事去等別人叫做,不能處處依靠別人來幫,更不能“心無太陽”不知方向,整天無所事事,蹉跎歲月,消蝕美好的青春。海倫·凱勒告訴我,要想生命有價值,有意義,理想、毅力、行動……這些構建生命的支柱材料,缺一不可!其實我的想法也有很多,只是缺乏實際的行動,更缺少驅動行爲的持之以恆的動力源泉。今後,我只要像海倫那樣,認真、堅持,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必定會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天生我才必有用!同學們,我們不應該成爲一條可憐而又愚昧無知,百無一用的寄生蟲。莫遲疑,不等待,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幸福的生活,就讓我們撐起自己的生命支柱,爲了自己而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