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時事新聞的讀有感

時事新聞的讀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時事新聞讀後感是否成爲獵奇、殘忍的溫柔一刀崔永元淡淡表示:“

時事新聞的讀有感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某月刊第三把火燒到《實話實說》

西安一家月刊最近連“燒”了三把“火”:第一把,

“燒”出了“中國十差作家”;第二把,“燒”出了“中

國作協該解散了”;這第三把“火”,“燒”向了中央電

視臺的《實話實說》節目及主持人崔永元,讀時事新聞有感。

在最新出版的該雜誌上,一篇題爲《崔永元:對一個

實話實說者的實話實說》這麼評價《實話實說》節目:“

或悲或喜的嘉賓與熱情不減的觀衆,組成了一個看客與被

看的怪圈。這裏價值、道德、人權、自尊變得模糊了,取

而代之的是好奇心的驅使、殘忍的膨脹、隔膜的產生和語

言的遊戲......無非是以這世間崇高的或者不幸的標本博

取觀衆的好奇和窺視的滿足,從而提高收視率,獲取經濟

利益。場上的嘉賓不幸成爲整個動作環節中的犧牲品。”

作者評價道:“也許崔永遠本意並非嘲弄,只是出於本能

的獵奇心理......崔永元太殘忍了,把別人的痛苦、不幸、

隱祕作爲自己的談資,在大衆傳媒上‘實話實說’......

多一點冷靜、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善良、多一點理解吧!

不要讓這個簡單的談話節目把大衆誤導到看客與被看的可

悲地位,成爲獵奇、蠱惑、殘忍的溫柔一刀。”文中列舉

了崔永元主持的兩個節目《上學的外婆》我《家》。

上學的外婆:沒聽說誰會嘲笑我

《上學的外婆》講述是七十多歲的重慶老太太董世芝,

五六年如一日代替癱瘓在牀的外孫女上學,使小孫女成績

一直名列前茅的感人故事。《崔》文的作者寫道:“崔永

元對老太太地下黨員的祕密生涯近乎取笑的關注,‘逼’

着老太太對那段革命歲月做出解釋,以滿足他本人的好奇

心理......我不知道此後老太太還會不會在全國人的注目

下繼續坐在中學的課堂上,會不會在學生們的好奇中繼續

學着中國革命史?”

當事人最有發言權,於是記者找到了遠在重慶的董世

芝老人(即外婆)。

記者:您覺得當時崔永元有沒有嘲笑您的意思?

外婆:沒有那個意思,有的話,我當時就會說。從小

學五年級到初中三年再到一年的職高,我替外孫女上了近

6年的學,一直都沒有張揚,過去的事沒什麼好說的, 何

況的革命生涯呢。

記者:崔永元爲什麼要追問這個問題?

外婆:因爲每個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都和自己的信仰、

經歷有關,我也是因爲有了地下黨的經歷纔有今天的毅力。

現在有一些不良風氣,總認爲說政治就是唱高調,所以我

當時纔會猶豫不決。

記者:做完節目後,社會上對您的態度如何?

外婆:一位退休前在新華社工作的83歲老人,是我中

學的老師,讀後感《讀時事新聞有感》。他看了節目後跟我聯繫上了:“我爲有你這樣

的學生而驕傲。你對生命是無愧的,中央電視臺播這個節

目是鼓勵人們奉獻愛心,大家都說要學習你愛人的美德和

持之以恆的精神......”

記者:做完節目後,您有沒有受到壓力?

外婆:有啥子壓力喲,沒感覺。現在上街大家都認得

我,沒聽說誰會嘲笑我。

記者:那您對《實話實說》這個節目有什麼看法呢?

外婆:這個節目很有情趣,給人快樂也給人教育。

女研究生黃月:節目沒有破壞我們的感情

《家》講的是身患殘疾的女研究生黃月“下”嫁給“

老實沒文化”的工人王金舫,婚後兩人如何在文化程度、

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反差中,由冷漠、隔閡到寬容、接納的

過程。《崔》文認爲:“我覺得這對夫妻無情地戲弄了,

觀衆被欺騙了......不知他們如何在本來就不幸的事實上

再一次揭開自己的傷痕......我無法想象這對夫妻的祕密

公開後,他們在家庭中是否還能相敬如賓......”身在天

津的女形容黃月是如何評價這番話的呢?

記者:你們夫妻現在感情如何?有沒有因爲“被揭了

瘡疤”而影響你們“相敬如賓”?

黃月:我們夫妻倆的感情還不錯,節目沒有破壞我們

的感情--我們敢坐到演播廳裏,心理承受能力肯定要比一

般人強得多。上了節目後,兩人都更冷靜、更理解對方了,

周圍的人都挺理解我們的,大多數人都讚揚我們。

記者:你覺得崔永元的表達方式“殘忍”嗎?

黃月:生活可比提問殘忍得多!我不覺得崔永元殘忍,

他並沒拿我們找樂。雖然現場觀衆有的提問的尖刻,但認

識的和不認識的人都特別的真誠,像我們這一對“男低女

高”的組合方式有一定的普遍性,能給別人以借鑑......

記者:你對《實話實說》有什麼看法?

黃月:這個節目是丈夫極力推薦的,我開始並不愛看,

嫌亂,一會兒鑼鼓一會兒說話的。做了節目之後,我才每

期都看,收穫挺大的。這個節目的溫情感動了我。

記者:你對《崔》文的作者怎麼看?

黃月:這個作者也是有點兒文化的,只是極端、尖銳

了點兒。

據該雜誌一男士透露,該文作者系西北大學的學生。

而該刊主編周先生(即“中國十差作家”的第十名獲得者)

以傳真件的形成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崔》文算

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可能代表一部分觀衆的看法......發

表此文,只是倡導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已見,絕沒有譁衆

取寵的意思。”他否認該刊一系統的驚人之舉是在自我炒

作。

崔永元已看到了這篇文章,他說了自己的“讀後感”: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想聽他詳細地談談,他說:“

不說,多一個字也不說--哪怕你給我上刑、灌辣椒水!”

上一篇:讀小兵張嘎有感900字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