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9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3、保護孩子的求知慾,發展探索的能力。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塑料袋、

教學活動:

1回憶故事《空氣空氣你在哪兒?》

2、出示塑料袋塑料袋裏有什麼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麼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證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4、引導、觀察。

(1)、老師準備1個打氣筒

(2)對着幼兒的臉擠出一些空氣。讓幼兒感覺到空氣

5、探索:氣球裏的空氣

(1)、猜想:沒有吹氣的氣球裏面有空氣嗎?

(2)、實驗驗證:用氣球對着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3)給氣球吹氣,說說現在的氣球是否存在空氣。

(4)實驗驗證:用氣球對着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5)、請幼兒記錄

6、請幼兒在自己身邊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里面有空氣?

活動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後,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反而對下一探究活動不利,所以在第二個實驗活動前以“氣球”一故事情境引入,正迎合幼兒的特性,也使他們自然地過渡到下一任務中來。聽了故事,教師不急於讓幼兒動手,讓幼兒的思維進行一次碰撞後再讓他們去動手,使幼兒興趣盎然,有了先前的知識鋪墊和多種思維的認識後,探究任務也就迎刃而解了,這課的難點也就輕易瓦解。在這裏可謂是“一浪激起一浪”給幼兒的思維進行了一次衝擊。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究發現桔子的特徵及桔子製品。

2、嘗試製作桔子製品,並對製作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實物桔子若干,榨汁機一臺,杯子、吸管若干。

2、封閉的盒子一個(只可以一隻小手伸進去),裏面放一個桔子。

3、幼兒瞭解許多種水果的形狀及吃法。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1)第一次猜想:有一種圓圓的水果,它是誰?

讓孩子們將自己平時所認識的水果在頭腦中過濾一遍。

(2)第二次猜想,在第一次的`基礎上縮小範圍 :有一種水果圓圓的,要剝開皮才能吃。

讓孩子們運用篩選和排除的方法努力去探訪答案。

2、動腦筋,想辦法

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封閉的盒子,只有一隻小手可以伸進去,要求在不用眼睛看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去獲得答案。(可以用鼻子聞、用手摸等)

3、玩一玩, 發現祕密

(1)幼兒討論:桔子可以怎樣玩。(滾着玩、拋着玩、掛起來當繡球、當小丑的鼻子等等)

(2)幼兒討論:桔子可以怎樣吃。(剝開皮就吃、做成冰糖葫蘆、做成桔子罐頭、榨汁等等)

(3)幼兒討論:桔子皮有用嗎?(洗淨曬乾可以象茶葉一樣存放和衝飲,可做成糖桔絲、糖桔丁、桔皮醬、桔皮香、燒粥時放幾片桔子皮有開胃作用、燒肉或燒排骨時也放幾片,味道更美且不油膩)

4、做一做,嘗一嘗

老師和幼兒共同榨汁,並嘗一嘗其味道。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奇妙的連接大師:螺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連接大師:螺絲

活動一:擰一擰

活動目標

1.認識螺絲,知道螺絲由螺桿和螺帽組成;

2.瞭解螺絲螺旋上升的特性;

3.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及觀察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不同口徑的飲料瓶、燈泡、螺口;

2.不同自徑的螺絲;

3.鋼筆、圓珠筆。

活動過程

1.投放材料,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可做適當的指導)

2.提出問題,“這些東西好玩兒嗎?”

3.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現:“這些材料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能擰在一塊兒。都能扣緊……)

4.爲什麼能擰到一塊兒?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蓋上也有一道道的;燈泡上有圈一圈的紋,轉着轉着就上去了;這個圈套在螺絲上,一擰就擰上去了;教師向幼兒講解螺絲的構造一由螺桿和螺帽組成。

5.幼兒討論,總結答案。生活中有許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絲的原理設計的,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盤山公路一樣,是旋轉上升的。

活動二:奇妙的螺絲

活動目標

1.知道螺桿和螺帽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連接、固定物體;

2.瞭解螺絲原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準備

1.不同直徑的螺絲;

2.繩子,方便膠,透明膠,細鐵絲等;

3.需用螺絲連接的玩具。

活動過程

1.“你能把玩具連接在一起嗎?”鼓勵幼兒嘗試使用各種材料。

2.幼兒相互交換玩具材料。體驗各種連接效果。

3.探究比較哪一種材料使用起來最方便,結實?

幼兒分組操作,比賽驗證。(用螺絲連接材料,是最方便、結實的。)

4.教師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絲若干。幼兒操作發現:(帽太大了,擰不緊;帽小了,擰不上去。有的卻能擰上去。)

5.引導幼兒分析比較,爲什麼有的螺絲能擰上去?

6.幼兒討論,得出結論,螺絲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很方便的連接,固定物體。

7.幼兒相互合作用螺絲連接材料,製作玩具。

8.教師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究紙片下落時的不同狀態和速度,樂意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2.感知紙的形狀、厚度改變會使下落速度發生變化,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樣長度、不同顏色、不同厚薄的紙片人手各一張,記錄紙和筆一份。

活動過程

(一)紙片落下來

1.幼兒猜測紙片落下的樣子(可以用動作表示,教師圖示記錄)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紙片,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裏的這個紙片,如果我現在放手,它會怎麼樣?你們猜它是怎麼落下來的呢?

2.幼兒實踐。

3.提問:你的紙片是怎樣落下來的?幼兒畫圖示。

4.教師小結:紙片落下來的時候是搖搖擺擺的、轉着圈圈的。

(二)快紙片慢紙片

1.兩張厚度不同的紙比快慢

我這裏還有一張綠紙片,兩張紙片來比一比誰會落得快?你去試一試。

2.幼兒比較兩張紙片下落的快慢,並交流發現。

3.教師小結:紙片的厚度不一樣,下落的速度會不一樣。

(三)變形後的快慢比較

1.想辦法讓紅紙片變快

(1)紅紙片說:剛纔綠紙片都比我快,我想比它落得快。”誰來幫紅紙片想個辦法?

(2)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探索使紙片變快的`方法,比一比誰最快。

2.瞭解變身的方法

問:你的紅紙片變快了嗎?你是怎樣變的?

3.變形後的快慢比較。

(四) 小結延伸。

原來,把紙折一折、揉一揉,變小了,變緊了,變厚了,都會讓它的下落速度發生變化。你們肯定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方法,我們放在科學區域裏,下次可以再去試一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學習用“首先……然後……最後……”講述圖意。

2.認識漢字:羊、狗、袋鼠。

二、準備

圖片三組,漢字卡:羊、狗、袋鼠

三、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來信,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圖講述

1.第一個朋友

(1)猜謎: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論見了誰,開口叫媽媽。(幼兒猜出後出示“羊”,讀準“羊”字的後鼻音)

(2)出示三幅圖。老師:“咦,小羊的信裏沒有字,你們來猜猜小羊信裏說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按時空順序排圖片,並講出爲什麼這樣排?(用“先……然後……最後……”講述小羊先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了,最後長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個朋友

(1)猜謎:從小愛啃肉骨頭,長大能把家門守;看見朋友汪汪叫,你來猜猜它是誰。(出示字卡“狗”,讀準字音,並請幼兒組詞。)

(2)出示圖片:幼兒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排順序時注意太陽的變化)

3.第三個朋友

(1)猜謎:有個媽媽真奇怪,胸口有個大口袋;不裝吃的和用的,生下寶寶隨身帶。

(2)出示字卡“袋鼠”,讀準“鼠”字的.翹舌音。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小袋鼠身體的變化並進行講述。

(三)強化鞏固

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規則:幼兒按順序摸字,如老師可命令:“請先摸×字,然後摸××字,最後摸××字。”

四、提示與建議

本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時空知覺,只有當幼兒理解了各幅圖片的內容,才能正確地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進行排列,最後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本活動中,理解圖意、口語表達、認識漢字三者是層層遞進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四中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徵,按食用部分進行歸類。

2、知道蔬菜營養豐富,教育幼兒要多吃蔬菜。

活動重點:知道從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較異同點,形成蔬菜概念。

活動準備:

與內容有關的課件

西紅柿、白菜、土豆、蘿蔔等實物若干、展板一張

蔬菜圖片與幼兒相等

活動過程:

1、今天有趙老師與小朋友們一起來上課,小朋友們高興嗎?(高興)

2、剛纔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給老師打來的?(想)是蔬菜王國的國王給老師打來的,它告訴老師說他們蔬菜王國給咱們小朋友寄來了許多東西,放在了咱們活動室裏,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是什麼?(想)那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3、展板、實物(各種蔬菜):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有那些蔬菜?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4、我們先來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組成的?(大屏幕)(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幾部分組成,那麼小朋友就該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6、猜謎語:又紅又圓象蘋果,酸酸甜甜營養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西紅柿)誰能說一說西紅柿是什麼樣子的?(顏色、形狀、皮是怎樣的、還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們應該吃西紅柿的哪一部分?(果實)還有什麼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鬍子)。

7、還有一個謎語猜猜看: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我們人人都愛它。(蘿蔔)說一說蘿蔔的樣子?(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師告訴小朋友蘿蔔還有“土人蔘”之說。因爲蘿蔔中含有澱粉酶,能助消化,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民間自古就有“蘿蔔是土人蔘”之說。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8、看圖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吃它的葉。

9、這是什麼?(土豆也叫地蛋或馬鈴薯)土豆的樣子。土豆發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乾淨,纔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老師還有一個關於土豆的兒歌:老師說一遍,課下再教小朋友說。

10、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誰在一拽老師的衣角,摸出來瞧一瞧,哦,是一一封信,看看上面寫的什麼?是蔬菜王國給小朋友的信:(我想考考小朋友對我們蔬菜的瞭解,呀,還有小獎品呢?誰答對了給誰一個)看看都有什麼問題?

12、問題: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當水果吃又能當蔬菜吃?

(3)爲什麼稱蘿蔔爲土人蔘?

(4)發芽的土豆爲什麼不能吃?

(5)爲什麼要小朋友們多吃蔬菜?

13、小朋友都累了咱們來休息一下,做個遊戲:找朋友

小朋友拿着自己手中的圖片找自己的朋友。(老師講評)

14、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出示蔬菜拼盤)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製作蔬菜拼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蠶豆的種子是綠色的,在深秋種植,到第二年收穫。

2、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鏟子、噴壺等。

3、初步學會種植、管理蠶豆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收集蠶豆種子。

2、鏟子、噴壺、鋤頭、鐵杴等工具,一塊種植園地。

活動過程

1、 觀察蠶豆種子

——蠶豆寶寶的外衣是什麼顏色的?

——什麼時候種蠶豆?(蠶豆寶寶不怕冷,喜歡生長在寒冷的冬天)

——將顆粒飽滿的種子選出備用。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

——這塊地能下種嗎?爲什麼?先要幹什麼?該用什麼工具?

——觀看教師整地並認識鏟子、鋤頭等工具。

3、學習種植蠶豆的技能

——地整好後,怎樣下種呢?爲什麼?(用鏟子挖坑。每個坑放2-3顆豆種,蓋上土,澆水)

——知道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淺。深了豆苗不易長出,淺了會被雨水沖走。

——幼兒種植,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

活動結束:

蠶豆寶寶已經躲在小坑裏了,我們要經常到園地關心蠶豆寶寶,看看它們什麼時候發芽。是怎樣長大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知道皮球裏裝有空氣。

2、聯繫生活,知道空氣用於生活的其他方面。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探索怎樣把無形的空氣裝起來加以利用。

2、瞭解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皮球若干、打氣筒一個、塑料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

做“鼻子,鼻子,嘴”遊戲,看誰反應快。(規則:老師說出第三個器官時,幼兒馬上用手指向相應位置,如:老師說“鼻子,鼻子,嘴“,幼兒馬上用手指向嘴巴等)

二、認識皮球裏有空氣。

1、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樣東西(出示用袋子裝好的打足氣的皮球)。

2、請幼兒從外面看看,摸摸,猜猜是什麼?

3、從袋子裏拿出皮球,觀察形狀知道圓圓的、鼓鼓的,質疑:有誰藏在裏面呢?

4、讓幼兒敲一敲,搖一搖,提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里面藏着誰呀?

5、擰開氣嘴,用手輕輕一壓,讓幼兒用耳朵靠近聽一聽,問:你聽到什麼?感覺怎樣?

6、讓幼兒輪流把氣壓出來,繼續追問:誰跑出來了?

7、小結:哦,原來皮球裏藏有很多空氣呢。

三、通過實踐,探索空氣的祕密。

1、空氣都從皮球裏跑出來了,我們怎樣才能再把空氣裝進皮球裏呢?

2、師生共同用打氣筒給皮球打氣。

3、哪裏有空氣呀?我們怎樣才能抓住它呢?

4、師生共同實踐,用塑料袋裝空氣。

5、玩一玩。

①你愛玩皮球嗎?可以怎樣玩呢?(可以拍、踢、滾,也可以傳接球等)

②師生一起玩皮球,引導發現:打足氣的皮球運動快,氣不足的皮球運動慢。

四、瞭解空氣用於生活的其他方面。

1、剛纔我們把空氣裝在皮球裏、裝在塑料袋裏,你平時還看見人們把空氣裝在哪裏呢?怎麼裝?空氣有什麼用呢?

2、引導幼兒發現:氣球打足氣可以飄起來;汽車、自行車輪胎打足氣滾動快、省力;游泳圈打足氣可以浮起來等。

3、我們呼吸也需要空氣呢,走,我們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表現出非常的興奮,活動氣氛很活躍。這是因爲我抓住了他們愛玩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從頭玩到尾,用玩這種方式激起他們參與活動的慾望,讓所有的.幼兒儘可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讓幼兒通過多種感覺器官去感受的同時,我還相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皮球裏面藏着誰?”;“怎樣才能知道里面藏着誰?”;“怎樣才能再把空氣裝進皮球裏呀?”;“怎樣才能抓住空氣呢?”“平時你還看見人們把空氣裝在哪裏?”;“空氣有什麼用?”等。讓幼兒通過實踐活動,並結合生活實際弄懂了皮球裏原來藏着空氣,空氣這種無形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我們可以有辦法把它抓住並利用它,從而突破難點。

但在操作過程中,由於我的教學經驗不足,又由於班級人數相對較多,活動材料相對少,在讓幼兒參與活動時,組織有些亂,幼兒有相互搶材料的現象,如搶皮球、塑料袋等,我知道,這樣存在安全隱患很大,以後我會想辦法解決,儘量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並發現磁鐵能吸鐵製品的特性。

2、能初步嘗試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且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記錄表,道具圖片。

2、操作學具:磁鐵、積木木頭類:積木 塑料類:尺子 紙類:餐巾紙 鐵製品:曲別針、釘子,夾子

活動過程:

1、 導入猜謎語,出示磁鐵,引入活動通過看ppt來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並具體講解

2. 做實驗 磁鐵寶寶找朋友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磁鐵寶寶是來找朋友的,它想與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通過做實驗來讓小朋友知道磁鐵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寫。

3. 總結通過實驗釘子、曲別針,夾子是磁鐵的好朋友。磁鐵有磁性,能吸起像釘子、曲別針這樣的含鐵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積木這樣的木製品、紙巾這樣的紙製品、尺子這樣的塑料製品、玻璃球這樣的玻璃製品。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於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後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範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遊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後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小百科:磁鐵: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