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6篇

【推薦】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6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能從不同的旋律、歌詞、動作中感受一些典型的少數民族歌舞,引發對少數民族表達方式的興趣。

2、感受小組、集體初步合作編舞、跳舞的樂趣。

活動過程:

(集體舞"愛我中華"進場)

一、講講、猜猜知道的少數民族(主要關注:幼兒是否能大聲地用有節奏的語言節奏、大膽地用各種肢體動作表達表現所知道的、所探索的少數民族。)

1、師: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少數民族大聲地告訴大家?如果加上動作就更棒了!

2、師:我們再來玩猜猜少數民族的遊戲。等會兒請你看一個動作或是一樣東西來猜,也要用有節奏的話回答,行嗎?

二、幼兒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主要關注:師生間、幼兒間關於合作表演情況和方式的交流。)

師:我們不但知道很多少數民族,還4個人一組一起編了少數民族的舞蹈,是嗎?不過每一組到底跳的是什麼民族的舞蹈還是個祕密。今天我們就把小組編的舞蹈跳給大家看,請你猜猜到底是什麼民族的舞蹈?還可以互相學習學習。哪組先來試試?

小結:今天我們不但跳了自己排練的舞蹈,還學到了一些記舞蹈動作的好方法,學習了別人好看的舞蹈動作。

三、集體跳各民族舞蹈(主要關注:1、幼兒能對前奏有敏感性以及能跟着音樂節奏自主地舞蹈。2、每個幼兒能否把學習到的新動作大膽地、有創造性地表現出來。)

1、聽音樂順序排列少數民族圖片。

2、集體跳各民族舞蹈。

3、教師表演。

尾聲:其實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我們以後再聽聽其他少數民族的音樂,跳跳舞蹈,好嗎?

活動反思:

新課標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聽音樂打節奏

本環節通過兩次的聽賞,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音樂旋律的記憶,感受樂曲的節拍特點,爲後面的學唱做準備。

2.教師的範唱

教師的範唱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能激發學生的歌唱興趣和熱情,能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發法,所以教師的範唱是十分重要的。針對《我是中國人》這首戲歌,由於它採用了京劇中花臉的唱腔,對於女老師來範唱 這首歌曲是有難度的,效果不如錄音好。因此我在演唱中特意強調京劇的韻味,把嗓音刻意壓低一些,儘量接近於花臉的音色。其次,注重歌曲的表現力,聲情並茂,激發和感染學生的演唱熱情。

3.識譜階段

在識譜過程中,注意讓學生跟隨教師進行演唱,對於裝飾音、休止符等地方單獨進行練習,以便能夠模仿京劇的韻味,體會與其他歌曲的不同。

4.填詞演唱

通過反覆演唱是否有裝飾音的樂句,進一步感受的韻味。特別是對“人”字的學唱,在教師的範唱中,體會拖腔的演唱方法,多次進行練習。

5、通過欣賞現代京劇《紅燈記》的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目的是讓學生對京劇中的板式有一個更深地瞭解,能夠舉一反,爲進一步學習京劇打下基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幫助筆寶寶走路的過程中嘗試使用炫彩棒大膽畫出長線條。

2、知道自己慢慢長大了,願意自己走路不要媽媽抱。

活動準備 方形鉛畫紙(已敲有小動物印章)、炫彩棒若干支、音樂《好孩子不讓媽媽抱》。

活動過程

1、寶寶自己走

活動導入:今天早上許多小朋友來幼兒園是自己走進教室的,沒有讓媽媽抱,真了不起,誰是自己走路不讓媽媽抱的呀?小手舉起來讓我們看看。

2、筆寶寶走路

示範繪畫:教師示範在敲有小動物印章方形鉛畫紙上大膽繪畫長線條。

兒歌指導。

:筆寶寶們學會走路真開心,謝謝你們。

幼兒操作:自主選擇炫彩棒,在敲有小動物印章方形鉛畫紙上大膽繪畫長線條。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儘量畫滿整張紙,畫長線條不要中斷,握筆繪畫要用力;及時表揚個別作品。

3、活動延伸:

筆寶寶學會走路真開心,我們也來走一走吧,把小椅子輕輕推進去,帶上你的紙寶寶,跟着音樂,我們一起走一走。(放音樂,體驗走走、跳跳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內容和材料,進行自主愉快的遊戲。

2、發展幼兒的動手和想象能力。

3、養成物歸原處的收拾整理習慣。

活動材料:

語言區:1、所需的娃娃家的玩具材料

2、所需超市的玩具材料

3、理髮店的玩具材料

探索區:1、小不點跳舞(磁鐵,塑制操作板,空心膠囊,各類輔助材料)

2、甜酸苦辣嘗一嘗(各類圖卡)

美工區:1、小小包裝員(各類盒子,包裝紙,雙面膠,剪刀)

2、降落傘(馬家袋,細繩,泥工)

3、玩泥(泥工用品)

益智區:1、火柴拼圖

2、小小修理工(螺絲螺帽,有洞的紙盒和紙板)

3、動物王國(別針,小動物圖卡)

我認同這樣的教育觀“每個幼兒都是可塑之才,教育應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爲他們營造適宜的環境。”比之於集體活動,區角活動提供給孩子們更多的個體活動空間,它關注孩子們各自活動的過程,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在最近的遊戲活動中,孩子們在遊戲活動中的投入表現給了我啓發和震撼.讓我從重新認識了遊戲的作用和意義。

實錄一:角色活動的時間到了,娃娃家,菜場,理髮店等都在孩子們自己的佈置中很快開始了正常的營業,我如往常一樣在孩子們的遊戲中充當着一個觀察者,提醒遊離於遊戲之外或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孩子,當我經過娃娃家的時候,婷婷怯怯地對我說"老師,我想請你到我們家來吃飯,今天我妹妹過生日,我們燒了很多菜,你有空嗎?"雖然孩子們的遊戲每天都在玩,但是,還從來沒有孩子主動地邀請我進入遊戲裏的任何角色,我覺得很感動也好奇,我詫異感動於孩子的熱情。吃好飯我說要走的時候,婷拉着我的手說"老師,你下次還來好嗎"我忙連連點頭,走出了娃娃家,我似乎突然有一種回到了現實的感覺,看着理髮店,超市裏忙碌的孩子.我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小社會,不再象平常一樣,用一種遊戲眼光來看待這些忙碌的孩子。

實錄二:區角活動的時間,孩子們都各自操作自己手裏的材料,鑑於昨天的角色活動,我試圖改變着一種遊戲的角色和指導方法,我來到了探索區,由於有水的主題活動,於是在區角里我們設置了一個遊戲,在三個杯子裏裝不等量的水,讓孩子自己探索發現由於水的量的不同,用棒棒敲出不同的聲音。只見齊齊小朋友用那三個杯子玩水玩得特別開心,甚至把玩具放到水裏,地上被玩得到處都是水.見我走過來齊齊眨着大眼睛表現出做好批評的準備。如果是在平常,也許我首先要好好批評他一下,但是,今天我走過來,拿起了一樣的另一份的材料,也不看他,津津有味地自己玩起來,當我的三個瓶子敲出了不一樣的好聽的聲音時,我看見鍾貴川已經急不可待地開始操作了,見狀我悄悄地走開了並繼續觀察,同樣的做法他重新做了一遍,突然他把一個滿瓶的水倒了在不停地敲,敲了一會他叫起來"老師,裏面沒有水敲起來聲音更脆,你來聽",我走過去一聽果然是聲音很脆。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現在是小班第二學期,幼兒已經能初步看到圖形說出名稱,爲了能讓幼兒更好的認識這些圖形,發展幼兒的形狀知覺、觀察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圖形門牌號》。在本次活動中,我就讓幼兒在角色遊戲中通過自身的實踐、動手操作、主動探索來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以及讓幼兒能初步排除圖形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辨認圖形,並製作形狀標記。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圖形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辨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2.能根據圖形制作形狀標記圖形。

3.樂於講述操作過程,體驗舞會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2.材料準備: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三個家。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按形狀分類

1、開車旅遊,激發興趣。

2、說說玩玩,認識圖形師:“今天我收到了圖形王國的邀請,它們請你們去參加舞會,你們高興去嗎?讓我們開着汽車去圖形王國吧!”

師:圖形王國真漂亮,快看它們的寶寶知道今天有許多的小朋友要來王國參加舞會,都跑出來迎接我們了。現在讓我們每個人都找一個圖形寶寶做朋友。仔細得看一看,摸一摸,他長得什麼樣然後請你幫你的圖形朋友做一下,讓我們都來認識認識他。

師:你的圖形寶寶是什麼圖形,長得什麼樣?(我的朋友是圓形寶寶,它長得太陽,餅乾……一樣)(我找到的是正方形寶寶,他長得方方方像電視機屏幕一樣)(我找到的是三角形寶寶,他有三個尖尖的角。)寶寶上前介紹後,下面的寶寶也將與其對應的圖形舉起。

師:他們也出來了很長時間了,有點點累了,想回家了。快看這裏有三間房子,我們應該怎樣讓他們住進去呢。請你把它送回家(三個孩子一起送,教師可以做引導。)

你們來想想他們倆能住在一起嗎?)(不能)爲什麼不能呢?因爲他們倆長得不一樣,不能住在一起。

三個家定下來以後,請所有的孩子送圖形回家。

師:寶寶們都回家了嗎?他們都到了自己的家,三角形寶寶住在都是三角形的家裏;圓形寶寶住在都是圓形的家裏;正方形寶寶住在都是正方形的家裏。

二、製作形狀標記

集體制作形狀標記師:圖形寶寶都回到自己家了,那把門關上吧,讓他們好好休息吧。可是我有一個問題了,如果其他圖形寶寶來找他們時,怎麼才能馬上知道是他的朋友是住在哪個家裏了?你有什麼好辦法?(引導幼兒給圖形寶寶製作門牌號)師:

(1)你們的家門口都有門牌號,一看你們的門牌號我就知道是誰家了,那我們也給圖形寶寶的家門口做上門牌號好嗎?

(2)看看這個家裏住的誰啊?(三角形寶寶)那他們的家門牌號我們應該做什麼?(做一個三角形標記)表示這個家裏住的是三角形的圖形寶寶,送的時候要說三角形寶寶我們送你們三角形標記的門牌號。

(3)那這個家裏住的誰?(圓形寶寶)他們家門牌號我們要做什麼標記,表示這個家裏住的是圓形的圖形寶寶,送的時候還要告訴圓形寶寶,我們送給你們圓形標記的門牌號。

(4)這個是誰的家?(三角形寶寶)他們家門牌號我們要做什麼標記,表示這個家裏住的是三角形的圖形寶寶,送的時候還要告訴三角形寶寶,我們送給你們三角形標記的門牌號。

師:那你們也試試給圖形寶寶做做門牌號碼嗎?每一組的桌上老師爲你準備了,圖形標記的描紙,請你選擇一個或兩個你喜歡的標記描紙爲他做門牌號碼。做好後請你把標記送給相應的圖形寶寶,並說一說:什麼圖形送你什麼形狀的門牌號。

三、遊戲鞏固練習。

師:每個門上都貼滿了,門牌號碼了。現在我們一看門牌都送對了嘛?

師:我們真的很能幹,都送對了。現在舞會時間到了,請你到那邊選擇一個圖形面具,找一位朋友或客人老師說一說你的面具是什麼圖形,眼睛是什麼圖形。

師:現在請你來盡情的跳舞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歌曲內容,能夠愉快地演唱歌曲,準確地;

2、通過欣賞、隨樂意歌詞以及看圖仿編歌詞等活動,;

3、體驗森林動物生活的自在和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呂;

2、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3、圖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貓、小提琴、喇叭小;4、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及小鑼若干;活動過程;1、打擊樂活動:小看戲;――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歌曲內容,能夠愉快地演唱歌曲,準確地唱出弱起拍。

2、通過欣賞、隨樂意歌詞以及看圖仿編歌詞等活動,學習完整正確地演唱歌曲。

3、體驗森林動物生活的自在和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呂。

2、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3、圖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貓、小提琴、喇叭小鼓。

4、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及小鑼若干。

活動過程

1、打擊樂活動:小看戲。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給《小看戲》伴奏。

――教師:剛纔,你們用了哪些樂器演奏《小看戲》的?

2、教師朗誦歌詞,感知歌詞內容,帶領幼兒學習念歌詞。

――教師講述歌詞《森林音樂家》第一段歌詞。

――教師:在熱鬧的森林裏有許多音樂家,第一位是誰?他有什麼樂器?他是怎樣演奏樂器的?

――教師出示小松鼠圖片和小提琴樂器圖片,帶領幼兒有節奏地念歌詞。

3、學唱歌曲《森林音樂會》第一段。

――引導幼兒看圖片,教師放慢彈奏音樂,帶領幼兒隨着音樂有節奏地念歌詞。

――教師演唱歌曲.鼓勵幼兒隨着音樂跟唱。。

――教師:小松鼠怎樣拉小提琴?

――引導幼兒探索表演小松鼠拉提琴的動作,然後邊唱歌邊完整地表演第一首歌曲。

4、看圖仿編歌詞,學習第二段、第三段歌曲。

――教師分別出示小白兔和喇叭圖片以及小熊貓圖片和小鼓樂器圖片。

――教師;在熱鬧的森林裏,第二位音樂家是誰?他在演奏什麼樂器?怎樣演奏這個樂器呢?

――啓發幼兒根據第一段歌詞的結構,仿編小白兔吹喇叭的歌詞,鼓勵幼兒快樂地演唱第二段歌曲。

――採用上述方法,學習表演唱第三段的歌曲。

5、完整地看圖表演唱歌曲《森林音樂會》。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小一班的孩子正圍繞着“我的朋友在哪裏”的主題開展着一系列的活動(包括: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找朋友、猜一猜、摸一摸,送禮物等)。小班孩子由於受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的活動往往都是以自我爲中心,而想不到其他人,在開展了這個主題以來,孩子們開始試着找朋友,和朋友一起遊戲,但我們發現,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和開朗、活潑、善交往的孩子一起玩,而對於那些比較內向、膽小、又不善交往的孩子則常常很孤立,要麼一個人坐着,要麼獨自玩耍,很少有同伴去注意他們,更沒有人去關心他們。所以,我預設了這次主題活動:關心關心他們。

主題目標:

1.能夠發現別人明顯高興與不高興的表情,會用簡單的語言和動作去關心和幫助別人,體驗關心別人的快樂。

2.繼續體驗與朋友共同遊戲的快樂,知道朋友越多越好。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4.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遊戲的意識,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情感體驗:

1.最近,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一直在講講好朋友,找找好朋友,那你們跟好朋友在一起開心,還是一個人孤孤單單開心?爲什麼?

2.那你們開心的時候會做什麼動作呢?(請幼兒來做做)我們一起來做做開心的樣子。

3.你們看,我上一次把你們和好朋友玩的開心的樣子都拍下來了。

(二)觀察照片,幼兒討論:

1.找找哪一個是你,爲什麼這麼開心?

2.這裏還有幾張照片,看看是誰?他們開心嗎?(不開心)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猜猜他們爲什麼不開心?

3.請不開心的小朋友講講爲什麼不開心。

4.怎麼讓不開心的小朋友開心?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話?你會和他做什麼?

5.現在你可以去關心他們,讓他們高興?誰想去和ⅹⅹ玩?關心ⅹⅹ的小朋友有嗎?

(三)幼兒分散活動:

引導幼兒去關心同伴。

(四)講評延伸:

1.介紹你是怎麼關心小朋友的?講了什麼話,怎麼做的?

2.問不開心的小朋友現在開心嗎?你以後可以自己去找找好朋友,好嗎?

3.引導幼兒要經常關心這些小朋友。

活動反思:

1、新課程倡導活動化教學。活動是落實課程標準的主要載體,也是主體性生成和發展的源泉

《品德與生活》課的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具有積極的、健康的人格。人格的發展的大量相關研究表明:只有在積極的活動中才能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在《他們需要關愛》教學中,以“換位體驗”這一活動形式,使學生切身體驗殘疾人的痛苦,瞭解他們在生活中的許多不便;“身殘志堅故事會”通過學生調查、蒐集、交流身邊殘疾人“身爲殘疾卻不向命運低頭”的事蹟,使學生的心靈爲之一震,對殘疾人產生尊敬之情;“知識小競賽”讓學生了解了一些資料後一定會欣喜地發現社會對於殘疾人點點滴滴的關心,培養了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而且使學生獲得知識,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渴望盡微薄之力爲殘疾人獻愛心;而“愛心行動”,鼓勵學生爲身邊的、社會上的殘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上述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殘疾人生活中的困難與痛苦,社會給予殘疾人許多關懷,幫助殘疾人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能尊重殘疾人,燃起對殘疾人的同情與關愛之情。《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內容強調的是體驗和感悟,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爲設計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活動來組織教學,在活動中學生人人蔘與、自主實踐、自我體驗,並獲得感悟與快樂。

2、社會道德和個體品德的提高與發展,只有通過生活的體驗來實現。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和基本的價值觀,只有通過他們自身的探究、體驗才能最終養成與形成。魯潔、王逢賢教授在《德育新論》中指出:“人對道德價值的學習以情感——體驗型爲重要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教學中通過“換位體驗”,做做“盲人、缺少手臂的人是怎樣拿東西的”,通過這種嘗試,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殘疾人的生活不便;以身邊夥伴的故事,觸動孩子的心絃,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讓學生欣賞圖片、觀看千手觀音的錄象、播放《愛的奉獻》、《愛在人心》等音樂,把學生帶入教材相應的情境之中,由入心、動情到啓真、悟理,經歷真實的內心體驗,並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引發道德感想,內化道德認識,指導道德行爲,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過程中成爲和諧的整體。通過組織“爲身邊的、社會上的殘疾人獻愛心”等活動,爲學生開闢體驗的渠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體驗中感悟,在體驗、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小百科:關心【guān xīn】,解釋:(1) 留意,注意(2) 關懷,掛念。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視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