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10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10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節約用水我會做——“水呀水是個寶”

活動時間:3.31下午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關注水、感知水、瞭解水與生活息息相關

2、培養幼兒愛水、節約水、不污染水的良好習慣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保護水資源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介紹水的身份證:兒歌《水》

二、介紹家鄉的水

(1)請程旭華媽媽爲我們介紹家鄉的水(古運河、天目湖······)

(2)請劉逸超媽媽爲我們介紹怎樣節約用水

三、水的作用

①兒歌:水呀水是個寶

②展示家庭用水調查表

③照片展:親近水、愛護水

四、保護母親河愛心行動

①歌曲:《水娃娃》

②長卷畫:《清清的小河》

③家長簽名、捐獻愛心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不提無理要求,不無故發脾氣,要做個講道理的好孩子。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分析故事,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創編小熊改變的故事內容。

3、體驗孤獨的情感,願意和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小熊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熊玩具,講述故事《不講理的小熊》。 教師:小熊在商店裏做什麼?媽媽說小熊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教師:小熊在幼兒園是怎麼表現的?老師說小熊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小夥伴說小熊是什麼樣的孩子?

小朋友爲什麼不喜歡小熊,他們爲什麼說他不講理?你是小熊你會怎麼做?

二、組織幼兒討論,幫助幼兒辨明是非,知道要做一個講理的孩子。

教師:媽媽、老師和小夥伴喜歡小熊嗎?

教師:爲什麼媽媽、老師和小夥伴們都說小熊是不講理的孩子?不講理的'孩子好不好?爲什麼?

教育幼兒:好孩子都要講道理,不提無理要求,不隨便發脾氣,要和同伴一起友好遊戲。如果不講道理,會讓別人難過也會讓自己難過的。

三、啓發幼兒續編故事《小熊講理啦》。

教師:小熊不講理,媽媽、老師和小夥伴都不喜歡他,他一個人又傷心又難過,他很想讓大家再喜歡他,小熊應該怎麼辦?請小朋友幫小熊想一想,我們一起來編故事《小熊講理啦》好嗎?

啓發幼兒從故事的情節發展上入手創編,如:如何對媽媽說,如何對老師說,如何對同伴說以及大家怎樣看待他的變化等。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出於自己生存和發展需要,總是在嘗試着適應社會,他們通過活動與成人或同伴接觸、交往,慢慢地接受和內化社會規範、道德準則以及行爲方式,逐漸使自己從一個生物意義上的“自然人”變成爲“社會人”。根據幼兒社會化進程特點,我園在建構社會領域課程中,注重培養符合未來社會要求的完整人才,在目標和內容選擇上,總體地反映社會要求和社會狀況,深入淺出地引導幼兒熟悉、瞭解自己所處的社會,包括家庭、家鄉、國家乃至世界;瞭解並學會處理自己與社會、他人之間的關係,從而萌發其親社會情感。在組織形式上,積極採用各種豐富多彩的遊戲手段,因爲遊戲本身就是對社會現實特殊反映的一種活動,是幼兒瞭解社會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有效手段,這具體地體現在幼兒遊戲的內容、形式和規則中。

在遊戲中幼兒能心情愉快、自主地活動、能積極反映他們所接觸的事物,現實生活中的要求,身體力行模仿成人的活動,並在與同伴相互遊戲中,學會如何分工和適應羣體生活,從中實踐了輪流、謙讓、分享、協作等行爲規範,較好地積累了社會經驗,爲幼兒日後成爲社會合格成員打好基礎,從而促進其社會性發展。下面具體介紹我園組織大型社會性遊戲活動“精彩小世界”的設計。該活動是在幼兒已經對家鄉、祖國以及世界一些國家有了粗淺認識的基礎上舉行的,旨在讓幼兒置身於生動活潑的情景中,體驗與各種民族、各種膚色的人種友好往來的美好情誼,並學會相互瞭解、合作、遵守規則等良好行爲規範。通過初步接觸跨國公司教育,讓幼兒開闊視野,增強主動探索慾望,萌發產生了解和關心我們的世界,使他們從小就有初步的全球意識。

二、活動目標。

(一)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不同國家、民族的不同文化、生活方式和習慣,懂得應該互相遵重、和平共處,初步萌發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

(二)學會與同伴相互協商、分享、謙讓、互助等基本交往技巧,並獲得相應內心體驗。

三、活動準備。

豐富幼兒一些與遊戲內容相關的感性經驗;師生共同創設好所負責的遊戲場地和材料。

四、過程。

(一)各班幼兒自己協商所開設主題的角色分配,按自己意願裝扮成不同人種的社會角色。如金髮的小姑娘、黑人爸爸等,同伴之間可互相幫助化妝、打扮。

(二)小班三位老師以導遊身份,分管班內三個“旅遊團”,手持“信用卡”,乘坐“旅遊車”到各個旅遊點遊玩。大班和中班可自由組合成某一家庭成員的`關係去遊玩。如扮演“爺爺”“奶奶”可以共同去找一個“小孫女”。

(三)各遊戲主題的內容和指導。

1、世界餐廳

(1)日本料理

目的:在遊戲中初步感知、瞭解日本有趣的飲食方式,學習禮貌交往技能。

準備:訓練幾位日本料理的“服務員”(由幼兒扮演),並學說幾句簡單日本禮貌用語:您好!歡迎光臨等;自制日本飲食品:海鮮、豆腐、小豆飯、米團、三色米糕等替代物;師生共同佈置“日本料理”店:用印有木板花紋的塑料膠紙鋪在地面,並隔成一個個小廂房,廂房內擺放木板桌面,以便“顧客”能跪坐用餐。

重點指導:

①老師以餐廳“領班”的身份參與遊戲,提醒身穿和服、腳着木履的“服務員”用自己已有感知經驗和想象,學習以日本禮儀向“顧客”提供服務。如:“領班”可帶領“服務員”站在日本料理門前迎候“顧客”,當“顧客”來臨時,用日語問候、彎腰鞠躬,並引進入廂內……在廳內可播放“櫻花”歌曲,“服務員”可隨時跳日本舞爲“顧客”助興,“顧客”也可即興換上木履跳日本舞等服務項目。

②引導“顧客”用餐時,根據已有經驗模仿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如“顧客”入廂時要脫鞋並用跪坐方式進餐。如果“顧客”忘記或不懂日本料理的飲食方式,“領班”或“服務員”中隨時給予提醒和幫助。

(2)潮汕風味館

目的:進一步瞭解潮汕小吃的特點,會自制潮汕小吃2至3種,學習有禮貌地接待客人的技能。

準備:提供各種米果印、麪糰、竹葉、溼報紙團等半成品材料;紅桃米果、水晶球、糉球等各種風味小吃的替代物若干;各種盤碟、湯匙、筷子等潮汕餐具和炊具玩具幾套;“廚師”和“服務員”的服飾。

重點指導:

①引導“廚師”根據“顧客”口味,利用半成品材料製作各種潮汕小吃。如教師以“顧客”的身份向“廚師”提出自己要吃什麼口味的糉球,讓“廚師”用竹葉包“餡肉”(溼報紙碎),並多放些其他“蝦米”或“雞蛋”的配料等情節,使“廚師”懂得應以服務顧客爲主,讓“顧客”吃得滿意纔有生產做的道理。

②引導“服務員”用已有潮汕風俗服務方式的經驗招待“顧客”。如可適時爲“顧客”衝上潮汕工夫茶;或播放潮劇、潮樂,並模仿潮人樂手搖頭腦演奏以招攬生意;教師還可以“顧客”身份向“風味館”預訂小吃,引導“服務員”開設“送貨上門”等的服務項目。

世界餐廳除了開展“日本料理”、“潮汕風味館”的主題外,還同時開展了“麥當勞餐廳”、“中國烹調”等主題(具體活動內容可根據幼兒實際需要而定)。

2、世界風俗村

村內分設有中國和西歐風俗村,區內有各具特色的節日遊戲。

(1)狂歡節。

目的:感受西方狂歡節的歡樂場面,盡情領略狂歡的樂趣。

準備:各式假面具:王子、公主、巫婆、精靈、小丑等。

重點指導:

當“遊客”投幣後,可自選喜愛的面具帶上,然後播放狂歡舞曲盡情狂舞。老師以“遊客”的身份戴上假面具與其它“遊客”一起手舞足蹈,有時可做一些滑稽動作來調動狂歡的氣氛,以此帶動其他“遊客”,並引導他們儘量與更多的“遊客”交換舞伴、面具,擴大交往範圍。

(2)春節。

目的:進一步瞭解中國最隆重的傳統佳節的習俗,感受其歡樂、祥和的氣氛。

準備:女“工作人員”頭扎紅頭繩,身穿“如意衫”,男“工作人員”頭戴留有辮子的“鄉紳帽”;麪糰、色紙、紅紙袋等若干;舞獅頭二個;錄音機二臺。

重點指導:

當“遊客”投幣後,“工作人員”向“顧客”恭祝新春快樂,併發送紀念品及禮物。教師以“遊客”的身份引導其他“遊客”見面時互相祝賀,如:“新年好”、“身體健康”、“學習進步”等等,並互送新年禮物;也可按意願去觀看舞獅表演、學習隨鼓點揮舞獅頭;或去剪貼對聯、窗花,或去參加包餃子、團湯圓,或去玩“放鞭炮”遊戲等活動內容。

(3)聖誕節。

目的:感知西方最盛大的節日,並體驗由此而帶來的樂趣。

準備:裝飾聖誕樹;聖誕老人一位(幼兒扮演);若干小禮品放於大袋中。

重點指導:

當“遊額”投幣後,可與其他“遊客”一起圍着聖誕樹唱歌、跳舞,“聖誕老人”向“遊客”散發禮物,幼兒還可根據自己的經驗製作禮物、賀卡或請“聖誕老人”把自己製作的禮物送給所喜愛的人;或裝飾、佈置聖誕樹等。

(4)潑水節(主要模仿雲南少數民族的民間活動潑水節,“水”由泡沫碎代替,具體內容從略)。

3。世界風景攝影樓(把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與幼兒玩開照相館遊戲相結合,具體活動內容從略)。

4。環球銀行

目的:爲參加各遊戲點提供流通服務。

準備:製作xx的替代物;有“儲蓄”、“取款”等窗口標誌,大量塑料花片。

重點指導:

“工作人員”會按“顧客”所持的xx面額兌換成零散的“硬幣”,以便使“顧客”能參與遊戲。提醒“外國人”辦理取款手續時,使用英語“Hello”與人招呼,中國人則用普通語“您好”等禮貌用語。

5。交通公司

目的:使各遊戲之間得到自然聯繫,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準備:用大紙板箱製作成大型的“公共汽車”、“的士”等交通工具;交警衣服、帽子2套;設置紅綠燈牌和候車站。

重點指導:

教師以“交警大隊長”身份檢查“司機”是否按交通規則行駛,並清楚各個遊戲點的路線,熱情接待乘客。

(四)遊戲自然結束,師生共同評價。

五、效果評析。

(一)通過遊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社會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識、進行社會交往、內化社會規範、進行自我控制及進行其他社會活動所表現的心理特徵。由於幼兒在遊戲中自由打扮自己所喜愛的人種、社會角色,所以他們去扮演過程中始終顯得很自信、獨立性強,頗有創造性。他們由於受自己喜愛的角色行爲支配,在遊戲中學會與同伴合作、互助、分享、相互尊重等良好社會行爲規範。如有一個“顧客”走進“日本餐廳”後,不脫鞋就坐在木板上用餐,“服務員”馬上給予提醒:“先生,這是日本餐廳,應該把鞋放在廂外面。”扮演“顧客”的也很樂意改正,連說:“對不起,我忘了。”他們在遊戲中已經學會尊重別人習慣,遵守遊戲規則,懂得不能無所顧忌、由着性子,學會了自我控制。總之,在遊戲中,他們能以禮相待、相互尊重,自信心也隨之增強,在這良好的氛圍裏大家也樂意按遊戲規則做事,該投幣的投幣,該排隊的排隊,已能初步表現出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符合的行爲規範。

(二)感受世界豐富多彩文化生活,萌發了世界人類一家親的美好情感。

實踐是人產生情感的基礎,在整個遊戲中幼兒始終在充滿“世界公民”、“世界餐廳”、“世界風俗村”的環境刺激下,與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親密無間、友好往來,親如兄弟姐妹般地一起嘗試各種有趣的“進餐”方式,一起玩耍各種民俗遊戲,共同感受“世界”生活文化的多樣性,在他們的心中絲毫沒有歧視、抗爭和敵意的成份,在這美好、溫馨的“世界”氛圍裏感受到人類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和平共處的情感薰陶,“世界”在他們的幼小的心靈已經是“人類的大家庭”,他們長大之後將會更珍惜、熱愛這個人類的世界。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擁有健康的體魄、積極的精神、靈敏協調的身體動作是孩子身體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發揮集體活動的優勢,讓孩子感受體育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從而鼓勵幼兒大膽參與到體育集遊戲活動中來。在學會玩常見的運動器械的同時,努力激發幼兒參加體育遊戲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活動目標

1、會玩常見的簡單運動器械。

2、會鑽、爬、滾、攀登等動作。

3、感受體育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活動準備墊子、圈、竹梯子、體操棒、沙包、玩具、輪胎、攀登架、球等若干,動物頭飾若干。

三、過程建議。

1、創設情境:教師、幼兒均扮演成動物。教師提示:森林要開運動會啦,小動物們和我們一起來鍛鍊身體,準備參加比賽吧。

2、師生共同商議:想一想小兔最喜歡玩什麼?(跳躍)小貓、小狗、小猴呢?師生共同商議將適合小動物鍛鍊的器械放在場地上。

3、場景佈置:師生選擇最適合的器械,共同佈置場地。

4、集體練習活動:

(1)分散活動:幼兒嘗試各種器械的玩法,教師注意安全保護。

(2)集中活動:小猴摘桃(攀登架)和小烏龜爬爬(墊子),讓幼兒示範各種不同玩法。

(3)分散活動:動物寶寶們,剛纔的哪些器械還沒玩過,或想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玩法,可繼續玩!鼓勵幼兒變換花樣玩、玩盡興。

四、延伸提示。

1、在戶外活動中,教師可經常組織幼兒玩一些綜合運動器材。

2、要求家長在雙休日帶孩子到社區休閒場所嘗試玩一些大型運動器械。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知道不能隨便離開集體和老師。

遵守幼兒園的活動規則。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跟着老師走》故事視頻。

活動過程

播放故事視頻《跟着老師走》,引導幼兒瞭解外出時要跟着老師走。

——小夥伴們出發之前,美美老師對他們說了什麼?

——小猴鬧鬧爲什麼需要警察叔叔的幫助?

——鬧鬧爲什麼說:“再也不亂跑了”?

組織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聯繫實際回答。

1.引導幼兒討論外出時離開老師會遇到的危險。

——小朋友外出時能不能離開老師?

——如果離開老師容易遇到什麼危險?(走失、被車輛撞傷、被壞人拐走等)

2.引導幼兒瞭解在幼兒園裏也不能隨便離開老師。

——在幼兒園裏,小朋友能不能隨便離開老師?

——如果離開老師容易發生什麼危險?(跌倒、有困難時不能及時得到幫助)

小結:在幼兒園裏,小朋友們不能走到老師看不見的'地方,要遵守活動規則。外出時,小朋

友們不能到處亂跑,要跟着老師走。

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演練活動“我要跟着老師走”。

1.教師說明演練內容。

1)幼兒四散在操場上,教師喊口令“來來來,大家來排隊,快快快,看誰排的對”。

2)幼兒快速排在老師後面,一個接着一個排成一路縱隊。

3)教師帶領幼兒在操場上走1-2圈。

2.師幼進行演練活動。

活動延伸

注意觀察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遵守規則的情況,及時發現錯誤行爲,引導其糾正;多鼓勵、讚揚幼兒的正確行爲。

附【故事】

美美老師帶着小朋友們去秋遊。出發前,美美老師說:“出去玩時,小朋友們要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走,千萬不能離開老師和小夥伴們。不然,遇到危險就糟糕啦。”

小朋友們排着隊出發了,美美老師走在最前面,奇奇、妙妙,兔一一、小福、壯壯、鬧鬧一個跟着一個走在後面。走着走着,鬧鬧看見了一隻蝴蝶,跑去捉。蝴蝶飛來飛去,鬧鬧追來追去。蝴蝶越飛越遠,鬧鬧越追越遠,鬧鬧離開了老師和小夥伴們。

蝴蝶飛走了,這時鬧鬧猛地發現自己和老師小夥伴們走散了,害怕地哭了起來。哭聲吸引了公園裏的保安叔叔,在叔叔的幫助下,美美老師找到了鬧鬧。

鬧鬧撲到美美老師的懷裏說:“以後外出時,我一定跟着老師,再也不亂跑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瞭解睡眠時要注意的事項(不矇頭、不蹬被子、不趴着睡、不放東西到嘴巴里等)。

2.培養按時睡覺和使用正確睡姿睡覺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搖籃曲音樂。

2.幼兒用書。

3."娃娃家"遊戲玩具若干組。

教學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在搖籃曲的音樂聲中做動作進入活動。

(1)教師:聽,寶寶要睡覺了,讓我們抱着寶寶輕輕搖一搖吧!

(2)幼兒抱着娃娃跟着教師一起做搖寶寶睡覺的動作。

2、與幼兒談論睡覺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1)教師:寶寶睡着了,我們應該怎樣去照顧寶寶呢?

(2)幼兒開始討論,如果幼兒回答不出,教師可以提示幼兒:寶寶蒙着頭睡覺好嗎?寶寶一邊吃東西,一邊睡覺好嗎?

(3)教師:爲什麼矇頭睡覺、邊吃東西邊睡覺都是不好的睡姿呢?

(4)教師引導幼兒知道這些不良。睡眠姿勢帶來的壞處:睡覺時j蹬被子會使身體受涼;矇頭睡覺和趴着睡會使呼吸不通暢;一邊吃東西,一邊睡覺會嗆到自己。所以小朋友在睡覺時一定要注意哦!

3、幼兒看書,帶領幼兒朗讀並學習兒歌。

(1)教師:書上有一首兒歌,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2)教師朗讀兒歌后,就書中的.內容對幼兒進行簡單的提問。

(3)師生一起朗讀兒歌,並鼓勵幼兒自己念一念。

(4)教師:這首兒歌告訴我僻保持正確睡眠姿勢的重要性。其實,按時睡覺對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小朋友晚上要在9:00以前睡覺,這樣第二天才會有精神。

4、幼兒玩"娃娃家"的遊戲,在照顧娃娃的過程中加深對正確睡姿的印象。

(1)教師:現在我們來玩"娃娃家"遊戲吧!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家的娃娃被照顧的最好。

(2)教師組織幼兒分成若干組玩"娃娃家"遊戲,並在巡視的過程中對遊戲進行指導。

小百科:睡覺,一般是指人類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理現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瞭解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錄有《我有一雙小小手》的磁帶、錄音機;手的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我有一雙小小手》。

十個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個在左,五個在右。

只會幹活,不會開口。

二、認識自己的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教師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隻手?每隻手有幾個手指頭?

2、認識並學說手指名。

(1)師:“(伸出雙手)小朋友你們也和老師一樣都有一雙手。它們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幫助,還幫我們做了許多好事。(做神祕狀)小朋友,手指在說話呢,讓老師聽一聽它們在說什麼(做傾聽狀)。噢!它們在說,小朋友都有好聽的名字,可是我們沒有名字。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手指起個名字好嗎?”

(2)師:“(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們看它是家裏最大的,我們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兒學說“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邊,在點數和拿食物的`時候經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間,又是個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無名指)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咱們一起動動腦筋(做思考狀)可名字都讓它們幾個佔去了,沒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沒有就是無,那麼我們就叫它無名指吧!”

(3)教幼兒學讀兒歌《手指歌》,並表演相應的動作。

3、做“玩手指”遊戲。

(1)教師伸出手指或出示圖片,請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2)引導幼兒按教師指令,讓某個手指“彎下去”或“站起來”,練習手指的靈活性。

4、啓發幼兒聯想手還有什麼用?用“我們的手做什麼?”說一句話。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反覆練習伸手指,說指名。

2、開展“我的小手

真能幹”活動,鼓勵幼兒學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體會與他人分享時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情感目標

培養與人分享快樂的情感,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相互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行爲目標

實際參與合作,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教學難點:理解分享是種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糖果、樹葉、葉貼畫、課件。

2、學生準備:一兩件自己最喜愛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唱歌激情,引言揭題

1、播放《幸福拍手歌》,師生共享。(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爲營造快樂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做鋪墊,用快樂的歌聲調動學生快樂的情感,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2、引言揭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展開活動,分享快樂

(一)物質分享的快樂

活動一:我們班的“分享日”,分享活動,享受物的分享快樂。

1、分享活動建議:

a.你可以向別人介紹你的心愛之物,也可以把你的心愛之物借給同學。b.你可以與小組內的同學分享,也可以到其它組和其它同學分享。c.欣賞別人的物品請用心愛護。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其中。

3.交流感受:在剛纔的分享活動中,你們A覺得快樂嗎?爲什麼這麼快樂呀?

(設計意圖:在快樂輕鬆的活動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分享的快樂。)

4.總結歸納: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

5.體驗昇華:將糖果獎給剛剛與人分享最多,給更多人帶來快樂的同學,讓他說說打算如何處理糖果。

(設計意圖:體驗分享,深化理解“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的'意思)

活動二:我們共分享,迴歸生活,體驗肋人的快樂。

1.生活小故事。情境表演,感受分享就是獻出關愛。

(設計意圖:選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價值的內容讓學生情境表演,使學生認識到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而分享就是獻出關愛,幫助別人會讓自己覺得快樂。)

2.活動拓展:下雨天,同學們陸續回家了。一個同學站在校門口,焦急地望着天空。這時,小剛同學拿着傘剛要回家,小剛該怎麼辦?

情境ABC:小剛把傘借給那個同學,自己冒雨回家。

小剛讓這個同學在學校等他,他回家取傘給他。

小剛把這個同學送回家後再回家。麼樣的辦法幫助別人會更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道德智慧,用最好的辦法幫助別人,更好地與人分享,獲得更多的快樂。)

(二)智慧分享的快樂

活動一:大家的智慧多又多,感受合作的快樂

1、葉貼畫的遊戲規則:

思想碰碰車:a.先把自己的構思在小組內交流。

b.派一代表去別組學習,瞭解別組的做法

c.小組商量,選擇最佳言方案大家一起動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2.學生小組活動,老師指導。

3.交流彙報:遊戲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4、總結提升: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之後,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設計意圖:各小組自定一個主題,用樹葉創作葉貼畫,做完後進行成果展示,讓學生談做的過程中的感受,使學生意識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

活動二:故事與思考,深化對分享的理解。

小品表演:盲人打手電筒

(設計意圖:用生動的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領會每一個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的分享,我們的生活纔會快樂。)

三、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一些做客的簡單禮儀。

2、體驗遊戲中當文明小客人的快樂。

3、在遊戲中能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謝謝”“再見”。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重點難點

1、在遊戲中能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謝謝”“再見”。

2、初步瞭解一些做客的簡單禮儀

活動準備

幼兒已學會兒歌《有禮貌的小客人》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你們都到朋友家做過客嗎?)

二、學習禮貌用語,初步瞭解一些做客的簡單禮儀

(一)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有禮貌的小客人》,請幼兒說說兒歌裏的小客人是怎麼做的?

(二)教師總結並鼓勵

(三)教師創設做客情景,分組讓幼兒進行情景表演,體驗做客的樂趣

三、結束活動

把學到的禮貌用語講給爸爸媽媽聽

附《學做小客人》

我是小客人,我很有禮貌

進門先敲門,然後問聲好

東西不亂翻,玩具輕輕放

出門揮揮手,輕聲說再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感知水果特有的香味。

2、願意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1、不同香味的水果(葡萄、鴨梨、哈密瓜、香蕉),洗好或切好各裝一盤,分別放入4個魔術盒中。

2、教師扮演魔術師。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玩遊戲的興趣。

教師扮魔術師,告訴幼兒魔術師請大家用鼻子聞一聞,猜猜盒子裏裝的.是什麼水果。

2、玩“聞一聞”的遊戲。

出示一個魔術盒,聞一聞是什麼水果的香味。

打開魔術盒看看是否說對了,請幼兒品嚐。

逐一出示魔術盒,用同樣的方法,感知水果的香味並品嚐。

3、小結:水果有自己獨特的香味。

活動建議:

1、魔術盒裏還可以放入其他水果(可請幼兒幫助收集l一2種),放置自然角,讓幼兒繼續感知水果的香味,教師要每天打開盒子看一看,避免水果腐爛。

2、在吃點心時,若有水果,可讓幼兒先聞一聞,猜猜是什麼水果,再品嚐。

活動評價:

1、能大膽地講出自己聞到的結果。

2、能辨別l一2種水果的不同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