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編四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編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編四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爲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話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手的圖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橢圓形

話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裏,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爲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裏,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纔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卜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話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話動總評

本次活動中,教師將幼兒科學教育要實現的核心價值,從追求使幼兒掌握知識,轉移到了使幼兒樂於探究解決問題、樂於獲得知識、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這些有益於幼兒終身發展的大目標上。

縱觀整個活動,教師汲取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始終從幼兒的自身需求出發,立足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講講中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由於受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影響,幼兒常常用獨特的、不同於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猜測實驗結果,因此幼兒的猜測有時貼近實驗要求,有時卻不着邊際,但我們看重的是猜測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動起來。如:猜想過程中,有的幼兒認爲不管是什麼形狀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有的則認爲紙片是什麼形狀的,轉動起來也就是什麼形狀的;還有一部分幼兒的猜測則漫無邊際。對幼兒的任何猜測,我們都不作任何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正是有了多種多樣的猜測,幼兒纔會產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慾望,纔會主動去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驗證過後,有的歡喜雀躍,有的恍然大悟,還有的則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得更多。這一切都悄悄地向幼兒傳遞着一個信息,那就是: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親手試一試。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知識經驗,還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能力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準備:

卡通板、廢舊紙盤、色卡紙、雙面膠、彩泥、泡沫板、剪刀、錄音機、小魚的錄音、海洋垃圾的佈景等。

有益學習經驗:

1、親近大自然,愛護動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知道大海中常見的幾種魚類的名稱及其生活習性。

3、參與變廢爲寶的活動,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海底觀光:觀看錄象片——海底世界的美麗風光

提問: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麼呀?

小結: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許許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觀看資料片:大海中的魚(片中向幼兒介紹了一些常見的海魚及其相關知識)。

提問: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龐大的`一個家族是什麼家族?

你們認識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魚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開開眼界吧!(看影片)

觀後提問:生活在海里的魚可真多呀,你記住了哪些,說說看吧?

小結:除了這些魚兒外,還有許許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來海底世界真是個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近年來由於我們人類不注意保護這個家,致使海水遭受了嚴重的污染,給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帶來了災難呢!你們聽,這是誰在說話?

三、聽錄音:一條可憐的小魚在敘述親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於家園受到嚴重污染,他們已經無家可歸了,它在向小朋友請求幫助。

四、向幼兒展示“垃圾密佈”的海洋(用萬通板和廢舊物品、果殼、易拉罐等佈置而成的展板)。

小魚的家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這是誰造成的呢?

今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呢?

現在,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小魚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請小朋友用雙手清理垃圾,還魚兒一個美麗的家。

六、美工活動——變廢爲寶。幼兒運用多種美工材料動手製作,共同裝飾展板,佈置美麗的海底世界。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自從有關“水”的主題生成了後,孩子們進行了各種玩水、運水遊戲。特別是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運用材料進行運水遊戲後,孩子們在探索的真實情景中又發現了新的現象:杯子有的時候會浮在水面上,有的時候會沉到水下去;調羹總是沉到水下去的……因此,經常會出現孩子們故意把運水材料放在水裏的現象。看到孩子們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產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我就組織孩子們開展了沉浮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大膽探索,並根據沉浮現象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了歸類,然而在歸類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雪花片、碗、杯子、紙等材料有的時候會沉下去,有的時候會浮在上面,他們對這些會發生沉浮變化的材料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探索願望。但是對於現象單一的材料,他們的使用頻率明顯地降低了。

看到這些現象,我想何不利用孩子們對材料沉浮變化的探索動力,及現有的材料創設一個問題情景,使孩子在問題的指引下,積極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大膽嘗試使材料現象發生變化的各種方法。而活動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是讓孩子們在探索沉浮變化的過程中,發現事物之間的可逆性與解決問題的多樣性,體驗到創造性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探索快樂。

活動目標

1、 能根據材料的沉浮特點,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探索各種使之發生逆向變化的方法。

2、 願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方法。

活動準備

1、 幼兒事先在生活環境中收集各種探索活動所需的材料,並已根據材料的沉浮現象對材料進行了分類。

2、 牙膏盒人手一個,裝水用的大臉盆若干,幼兒存放材料的塑料筐若干,塑料袋、氣球、發泡板、石頭、磁鐵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前一次沉浮游戲的結果提出新問題,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開展探索活動。

1、前幾天,小朋友在玩沉浮游戲的時候發現紅筐裏的材料寶寶浮在水上,藍筐裏的材料寶寶是沉在水底下,那你們能不能讓紅筐裏浮上來的材料寶寶沉下去,讓藍筐裏沉下去的材料寶寶浮起來嗎?(幼兒自主回答)

2、你們都說能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玩“沉浮變變變”的遊戲,讓沉下去的材料寶寶浮起來,讓浮起來的材料寶寶沉下去。等一會兒,請小朋友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材料寶寶,然後試試能讓它發生沉浮變化的方法,看哪個小朋友想出的'辦法多?如果你需要使用別的材料幫忙,可以到百寶箱裏去找一找。

3、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教師及時指導。

二、結合使用的輔助材料,交流自己的方法、。

1、跟好朋友說說,你用了哪些好方法讓材料寶寶發生了沉浮變化?(幼兒自主交流)

2、誰願意把自己選擇的材料,使用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根據情況進行實驗)。

3、教師小結。

三、創設比賽情景,讓孩子們根據皮鞋油空殼沉下去的特點設想各種使它浮起來的方法。

1、你們想出了那麼多讓材料寶寶發生沉浮變化的方法,我這裏還有一個材料寶寶,看看是什麼?皮鞋油的空殼到水裏會怎樣呢?(教師當場實驗)你們有辦法讓它浮起來嗎?

2、皮鞋油空殼在水裏是沉下去的,我們來比一比,誰讓皮鞋油空殼浮起來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和別人的不一樣?

3、幼兒根據皮鞋油空殼的特點進行各種探索,教師觀察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兒。

四、結合所使用的輔助材料交流自己的方法,分享探索的快樂。

1、我們來看看誰讓皮鞋油空殼浮上來的辦法多?你幾種讓皮鞋油空殼浮上來的辦法?

2、引導個別方法與衆不同的幼兒介紹。

3、交流中有爭議的可讓個別幼兒操作或延伸至區域繼續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洞洞是隨處可見的,家裏、幼兒園、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對孩子來說一點不陌生,充滿着好奇和探索的慾望。爲了滿足孩子的需要,讓他們用眼睛多觀察自己周圍的一些事物和現象,於是,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起幼兒對周圍現象的興趣,提升幼兒對洞洞的認識。同時,激發幼兒的創造願望,嘗試用身體變出洞洞,並體驗玩洞洞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瞭解身體上一些洞洞的名稱和功能,知道需要保護它們。

2.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變出洞洞,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有一定了解,會唱歌曲《網小魚》。

2.材料準備:白紙、彩紙、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機、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魔術激趣,發現洞洞

1.用實物引出洞洞。(硬幣鑽進儲蓄罐裏)

2.面具上變出洞洞。(教師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紙捲成洞洞。(彩紙捲起來變成望遠鏡)

(評析:魔術充滿神祕與期待,以遊戲"變魔術"導入活動,能讓每個孩子很快進入角色,投入到活動中,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出示三類具有洞洞的典型實物:可以放東西的洞洞、可以鑽進鑽出的洞洞、可以從這邊望到那邊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關洞洞的現象和事物與"洞洞"這個概念鏈接起來,幫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關注自我,尋找洞洞

1.你在生活中見過洞洞嗎?在哪裏看到過什麼洞洞?(幫助孩子打開思維,把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經驗引發出來)

2.找找身體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自由尋找後,教師引導幼兒從頭往腳處尋找)

3.說說洞洞的用處。(關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臍眼等)

(評析:中班孩子對自我和他人的身體還有很大的興趣,探索後會發現身體上有許多洞洞,知道其名稱,瞭解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給我們帶來了健康,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

創造洞洞,體驗有趣

1.身體變洞洞:我們的身體也能變出各種洞洞,誰來試一試。

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創造洞洞。①小手(一隻手、雙手):請小朋友伸出小手,小手能變洞洞嗎?(變大洞洞和小洞洞)②雙腳;③身體;④小手碰碰身體某個部位;⑤不同方位變洞洞。

(評析:給每個幼兒提供參與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身體解決問題,大膽探索、想象、創造、展示。既鍛鍊了幼兒的探究能力,又發展了發散性思維。)

2.球兒鑽洞洞。

①出示皮球:你平時是怎麼玩皮球的?現在皮球寶寶想玩一個鑽洞洞的遊戲,誰能用身體變洞洞讓球兒鑽一鑽?(兩個幼兒合作,一個變洞洞,另一個將球投入洞洞)

②出示羊角球:有什麼好辦法能變出大球鑽進去的'洞洞呢?(幼兒合作變.教師持球鑽洞洞。既拓展"洞洞"的概念,又體驗洞洞的有趣)

3.觀看視頻,記錄結果。

觀看拍攝的三個、四個、五個幼兒手拉手變洞洞的照片,數一數、記一記:3~5個小朋友分別圍成了幾個可以讓大球鑽的洞洞。

(評析:個體自己變--兩人互動--多人變大洞是活動的重點,不斷提高變化的難度,使幼兒一步步去解決問題,充滿探索的趣味,是一個跳一跳的發展過程。孩子創造洞洞,老師拿着大小球鑽洞洞,這種有效的師生合作,滲透了大小、數的邏輯、社會性發展等,非常有挑戰性。多媒體的適時介入解決了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讓孩子們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變的洞洞就越多,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對他們的知識經驗又是一次提升。)

遊戲體驗,拓展經驗

1.遊戲:網小魚。

請小朋友想辦法.一起變出一個大的洞洞(手拉手圍成一個洞洞網),少數幼兒扮小魚,在洞洞網裏面游來游去,跟着音樂一起遊戲。

2.遊戲:鑽山洞。

請大家動腦筋和好朋友合作,變出能讓老師鑽過去的大洞。

老師鑽過"洞洞",搭洞洞的幼兒就跟在老師身後變成小火車,直到大家圍成一個圓圈。

(評析:創設讓孩子親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體驗一起合作變洞洞的有趣、好玩,又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遊戲的樂趣。)

延伸活動

小朋友變出了可以讓小球鑽來鑽去的小洞洞,又合作變出了可以讓大球鑽來鑽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麼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牆壁有洞洞嗎?小朋友去試一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