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精品】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同情別人的疾病痛苦,知道病中的人需要關心和幫助。

2.瞭解給病人送溫暖的方式。

準備:故事、及圖片。

活動與指導:

1.看圖聽教師講故事《小鳥和牽牛花》。(故事見附錄)

2.提問:

(1)故事叫什麼名字?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鳥生病時心裏怎麼想?它對風仙花、小草說了什麼?小草和鳳仙花又是怎麼做的?

(3)爲什麼小鳥哭了?如果你生病時,沒人看你、陪你玩,你會不會難過?

(4)誰給小鳥送來了溫暖?牽牛花是怎樣關心生病的小鳥的?它的關心有什麼用處?

3.請幼兒聯想自己說一說生病時的心情和痛苦的經歷,渴望得到哪些關懷,是誰給予了關懷,自己的心裏怎樣想。

4.啓發:小朋友生病是很痛苦的事,得到關心愛護和幫助會感覺很幸福、溫暖。如果,小朋友、老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病時,我們該怎樣讓他們也感到溫暖呢?我們應該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事?

5.小結並肯定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付諸行動。

附故事:

小鳥和牽牛花

在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樹上,搭着一個鳥窩,裏面住着一隻小鳥。

小鳥每天飛到大樹下邊來,跟小花、小草一塊玩,在草地上捉蟲吃。

有一天,小鳥生病了。它孤單單地躲在窩裏,心裏很悶。小鳥想:“跟大樹下面的花兒、草兒玩玩多好!”可是它飛不下去了,只好慢慢地從窩裏伸出頭來,對大樹下邊的`鳳仙花說: “鳳仙花姐姐,我生病了,不能下來找你,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兒好嗎?”鳳仙花聽了,紅着臉兒說:“對不起,小鳥,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會爬樹,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鳥又對大樹下面的小草說:“小草弟弟,我生病了,不能飛下來找你,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好嗎?”

小草聽了,搖了搖頭,說:“對不起,小鳥,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會爬樹,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鳥看着鳳仙花和小草都不能上來跟它玩,嘆了口氣慢慢地把頭縮回去,躺在窩裏哭起來了。

大樹下面的牽牛花聽見了,就繞着大樹用力往上爬。牽牛花爬呀,爬呀,爬到了鳥窩旁。

這時,小鳥已經睡着了。

牽牛花想讓小鳥知道朋友來看它,就輕輕的吹起它的小喇叭來:“嗒滴嗒滴,嗒嗒滴嗒……”一會兒,小鳥醒了,它睜開眼一看,咦?牽牛花站在旁邊吹喇叭呢。小鳥心裏一高興,病就好多了。牽牛花看見小鳥的病好多了,就大聲吹起喇叭來:“嗒嗒滴滴嗒,滴滴嗒嗒嗒……”

小鳥隨着喇叭的聲音在樹枝上高興地跳起舞來了。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分享就是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玩具食物或圖書等)或快樂的事與小夥伴分享。

2、能與同伴分享玩具圖書,並與同伴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驗分亨給別人和日己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幼兒提前帶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品,如一個玩具,一本書等佈置“我喜歡的……”展示臺。

2、《一粒穀子》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收集幼兒在家中以及幼兒和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課件。

3、幼兒學習資源1第14-15頁。

活動過程

1、參觀“我喜歡的……”展示臺,請幼兒介紹自己最歡的東西是什麼,爲什麼喜歡。

2、教師出示一袋穀子,告訴幼兒是小雞要分享給小朋友的,幼兒打電話感謝小雞,引出活動。

3、教師結合圖片,講述故事,知道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

提問:小雞貝貝在院子裏找到一粒穀子時,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貝貝的同伴吃到穀子時候心情是怎樣的?貝貝的心情怎麼樣?我們該像小雞貝貝學什麼?

教師小結:小雞貝貝有好東西總是願意與同伴分享,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別人一起吃,有好玩的東西和別人一起玩,分享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4、“我會分享”實踐活動。

幼兒自由結伴交換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圖書。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在分享中學說禮貌的'語言,如,請、謝謝等,分享中要愛護別人的圖書玩具,玩完了及時還。

5、教師及時將幼兒在活動中分享的情境拍成照片進行回放,感受分享的快樂,同時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6、教師和幼兒討論在班級中建立“分享角”繼續分享自己的快樂。

 活動延伸

1、午飯時請小朋友吃米飯,分享小雞的禮物。

2、閱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14-15,並鼓勵幼兒在家將自己的物品與家人以及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認知和判斷對於幼兒來說都比較容易,難得是體驗,只有真正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這樣幼兒才能真正明白爲什麼分享是一種好行爲。我覺得這次活動還是很合適中班的孩子,可以促進幼兒將認知轉化爲行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1、圖畫紙、畫筆

2、活動之前請家長幫助幼兒瞭解了上學路線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常熟市的地圖

1、師:這是什麼?(地圖)

2、師:你們知道地圖有什麼作用呢?

二、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家到幼兒園的路線

1、師: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不認識的路,當我們請小客人來家裏時,小客人看着地圖就能找到我們的家了。

2、教師示範畫地圖。

(1)師:老師現在想邀請你們到我家來玩,你們願意不願意啊?那你們有誰認識我家沒?

(2)師:都不認識,沒關係,我來畫一張地圖給你們,只要你們按照這個地圖走啊,就可以走到啦!

(3)教師畫出地圖,在畫的時候,特別注意畫出醒目的標誌,如:什麼時候轉彎,轉彎的地方有些什麼,走到哪裏停等等。

3、師:現在你們能找到老師的家了嗎?

4、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家到幼兒園的路線

師:你們家到幼兒園會經過哪些地方?

三、幼兒繪畫自己家到學校的.地圖

1、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能說出怎樣從家到學校了,那麼你們能把這條路線畫成一張地圖嗎?

2、師:注意畫的時候要把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轉彎等等,一些很重要的容易認識的標記畫出來,以便好朋友來認識你們家,好嗎?

3、幼兒畫地圖。

4、請幼兒分享一下自己的地圖。

師::誰來介紹一下從學校怎麼去你家?(教師提醒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路線,如:過馬路後直走、經過一間商店轉個彎……)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聞上報導某某地方又着火了,損失慘重,或有人員傷亡。孩子們來到幼兒園也會相互說着他們在電視上的所見所聞。安全教育無所不在,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因此,展開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滅火方法,初步瞭解簡單的消防知識。

2、教育幼兒不玩火,避免發生火災。

活動準備:

1、蠟燭2根,打火機一個,水、沙子、溼布、扇子等。

2、有關滅火的錄像。

3、人手一份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在着火的時候,幾個小朋友採取的不同的滅火方法)。

活動過程:

1、遊戲:滅蠟燭

教師出示蠟燭,點燃。

“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把蠟燭熄滅呢?”

幼兒想出辦法後,教師提供備有的材料,請幼兒到前面試一下,教師小結。

2、討論

“出現了火情,該怎麼辦?”“現在天氣乾燥,如果出現火情,我們小朋友該怎麼辦呢?”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滅火的辦法。

小結;剛纔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不錯,如果出現了火情,我們可以用水潑滅火、用溼布撲滅火、用沙子滅火、用滅火器滅火……但小朋友要記住,如果出現大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撥打119電話。

3、請幼兒看錄像。

“前幾天,有個地方着火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想出的辦法和我們想出的辦法一樣不一樣?”

看完錄像,提問:“他們想到了哪些辦法?”“哪些辦法是我們沒想到的?”(開窗,捂着嘴、鼻跑出煙火區)。

小結:火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開窗,用水、沙子、溼棉被、滅火器等滅火,火很大的時候,我們撥打119電話,消防叔叔還沒到,我們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煙火區,學會保護自己。

4、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幾個小朋友在着火的時候採取的不同的辦法,每幅圖的左下方有一個圓圈,你認爲辦法好的就在圓圈內打上“?”號。

討論: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小朋友想一想,爺爺、奶奶生爐子的時候,用扇子輕輕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來滅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別的辦法。

5、怎樣避免火災?

“一旦發生了火災,對我們的危害特別大,房子沒有了,人也受傷了。那我們平時怎樣做才能避免火災呢?”

幼兒討論回答。

小結:小朋友說的都很好,但是光我們知道還不行,還要讓別人都知道。那我們現在就到外面去,告訴別的小朋友,好嗎?

活動延伸:

戶外遊戲“勇敢的消防隊員”

目的:訓練幼兒在墊上滾動、爬行和往返跑的能力。

準備:體操墊、紅布

玩法:教師發出指令,排頭幼兒迅速跑到墊子前,從有紅布的地方爬行或滾過去,表示避開煙或滾滅火源,然後爬起來,繞過墊子,跑到隊伍前拍一下第二位幼兒的手。被拍的幼兒迅速起跑,重複前一名幼兒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實際生活中有過多次體驗的事情——着火爲主題,對幼兒進行滅火、防火教育,帶有普遍性與典型性。讓幼兒帶着問題“着火了,怎麼辦”,邊思邊做,從而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到“火災”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教師的目標意識強,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個提問都緊扣“着火了怎麼辦”這一中心。一開始,教師在做完“滅蠟燭”遊戲後,馬上轉入引導幼兒討論“出現了火情怎麼辦?”充分激發幼兒想出各種滅火的辦法。當幼兒看完錄像後,發現自己想出的辦法還有不足後,從而爲“怎樣避免火災”問題的深入進行埋下了伏筆,使幼兒知道火災給國家、集體造成的損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增強了防火、滅火的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媽媽是幼兒最熟悉、最親近的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自己的媽媽永遠是最漂亮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用五彩的毛線擺弄出直的、彎的、螺旋形、波浪形等變化多樣的線條,來表現媽媽的新發型,以激發孩子們對這種表現手法的好奇心,從而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

目標:

1.嘗試用各種顏色的毛線和其他材料爲媽媽設計髮型,感受毛線貼畫的美。

2.樂意用自己的作品表達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準備:

1.經驗準備:

觀察媽媽的髮型;欣賞展示在區角中的各種髮型照片。

2.材料準備:

(1)貼有空白頭像的即時貼,各色毛線、縐紋紙、彩色水筆等。

(2)用即時貼和毛線製作的範例。

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教師的新發型,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老師要過生日了,做了個新發型。你們覺得怎麼樣?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新發型美在什麼地方或怎麼設計更好看。)

二、引導幼兒講講自己媽媽的髮型,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經驗

師:剛纔你們欣賞了老師的髮型。現在請大家講講自己媽媽的髮型。

(教師引導幼兒從頭髮的長短、直卷、顏色以及是否有髮飾等方面進行表述,體會各種髮型的美。)

師(小結):媽媽們的頭髮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直、有的卷,有的黑色、有的黃色、有的棕紅色,有的頭髮上還有夾子等髮飾。這些髮型各有各的美,都很漂亮。

三、引導幼兒觀察範例,激發幼兒的創作願望

1.教師展示自己爲媽媽設計的髮型,引導幼兒充分觀察。

師:這是我爲媽媽設計的髮型。你覺得最美、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裏?

2.引導幼兒觀察製作材料及製作方法。

師:看一看,老師爲媽媽設計的髮型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毛線是直接粘貼在即時貼上的,髮飾是用縐紋紙、泡沫紙、網紗等做出來的。)

3.請個別幼兒嘗試毛線的粘貼方法,引導幼兒從頭像的頭頂部位開始粘貼。

四、鼓勵幼兒爲自己的媽媽設計髮型

1.交代任務及要求。

師:現在請你們也來給自己的媽媽做髮型吧。先想一想要給媽媽設計一個什麼樣的髮型,再用各種顏色、各種長度的毛線開始貼,貼的時候要從頭頂部位開始往下貼,不要讓頭髮擋住媽媽的臉。髮型做好後可在頭像上畫上媽媽的五官,還可以給媽媽畫個漂亮的淡妝。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嘗試。要求二:能嘗試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要求三:能設計富有特點的髮型並化妝。

五、引導幼兒互相交流,進一步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師:你給媽媽設計了一個什麼髮型?最美的地方在哪裏?想一想,媽媽看到你爲她設計的新發型會怎麼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損害圖書的行爲是錯誤的。

2.學習愛護圖書的方法。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收集圖書角的圖書,檢查破損的情況。

2.膠水、雙面膠、透明膠、剪刀等工具。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圖書“生病了”。

1.教師通過提問導入活動。

教師:圖書角上的圖書怎麼都不見了呢?(它們生病了,都去醫院了。)

2.教師:圖書怎麼會生病呢?生了什麼病?

3.教師出示破損的圖書,引導幼兒觀察。

4.教師:大家說一說圖書爲什麼會生病的?

幼兒自由討論。(引導幼兒說“因爲有人不愛護圖書等”)

(二)爲圖書治病。

1.教師:請小朋友來做醫生,我們一起爲圖書治病。

2.教師出示膠水、雙面膠、透明膠、剪刀等,介紹修補圖書的方法。

3.教師和幼兒共同修補圖書。

(三)學習愛護圖書的方法。

1.個別幼兒示範取書、看書,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他們看書的方法對不對?

2.教師演示正確的方法:取書時動作要輕,不能硬扯,避免將書撕壞;看書時將書平放在桌上或雙腿上,一頁一頁翻動時動作要輕,不要將書頁弄皺或摺痕,也不要將書或書頁捲成筒狀;放書時要將書合上,輕輕插入圖書架。這樣圖書就不會生病了。

3.幼兒按照老師的要求取、放和看圖書。

活動延伸:

語言區整理圖書。

教學反思

在整個過程中,大多數幼兒會和老師一起做,並認識到損害圖書的.行爲是錯誤的,還有少數的孩子覺得不以爲然,可以讓媽媽重新買一本,所以,還要請家長配合,讓家長和幼兒一起修補家中破損的圖書等。一起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常規和習慣。不僅僅是圖書,還有玩具,在日常教學中還要滲透愛護物品的常規教育!而不僅僅是一堂課!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夏季天氣炎熱,孩了們在學習夏天的時候.聯想到可以用游泳、吃冰棒、吃西瓜、喝飲料等方式讓自己涼快起來。其中西瓜是大家熟知、喜愛的水果。我設計“西瓜”的主題,是深入開展季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在—定的經驗積累基礎上,進行想象、理解。激發幼兒的創造熱情;引導幼兒相互學習;鼓勵幼兒大膽表現,提高數學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教學目的:

1、鼓勵幼兒應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中體驗快樂。

2、學習圓形的二、四等分的方法。培養大膽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情景表演道具、頭飾等。

2、購買西瓜的錄像帶、電視機、幼兒填寫的.調查表。

3、顏料、排筆、白紙、紙西瓜(每人一張)、剪刀。

4、各品種西瓜若干、紙杯若干。

教學過程:

1、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西遊記”片段,激發幼兒興趣。並幫助表演人物想出把西瓜搬走的方法。

2、幼兒動手操作,學習二、四等分的方法(對摺、撕、剪均可)。

3、觀看錄像帶,回顧分西瓜的過程。談談自己的感受,並介紹填寫調查的表格。分享學習經驗。

4、介紹自己帶來的西瓜,鞏固其特徵及用途。與同伴一起品嚐西瓜的美味。

5、搬運西瓜。自由選擇活動區活動。

活動延伸:

1、開設表演區域,學習“西遊記”的片段。激發幼兒繼續探索、表演的慾望。

2、開設計算區域,鞏固分類、點數和二、四等分的操作。

3、開展體育活動“運西瓜”。

4、玩角色遊戲“賣西瓜”,通過模仿成人的活動,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提高相互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