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會“做一件讓大家開心的事”的美好,並懂得量力而行。

2、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在集體面前進行簡單的講述。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圖片活動過程:

一、引出小象

1、出示ppt:看看老師喜歡的動物是什麼?(大象)師:知道我爲什麼喜歡他嗎?因爲他有許多的本領,那你知道大象有什麼本領呢?

2、想一想當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他有沒有那麼厲害啊?爲什麼?

(因爲小象還小,還有很多本領沒有學過,所以許多事情都還不會做……)

二、小象的美好心願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象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象的心願》。什麼是心願?你的心願是什麼?

2、小象的心願又是什麼呢?小象的心願就是“做一件讓大家開心的事”。什麼事情是能夠讓大家開心的呢?(幼兒自由說說)

三、小象做的大事

1、教師邊演示ppt邊講述小象做的第一件事(當建築師),小象爲什麼想當建築師?(這是小象的心願,他想建一幢漂亮的房子,請小動物們來住,他覺得這樣大家一定很開心)

2、觀察第二件事

(1)看,這是哪裏?(廚房)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小象在廚房裏幹什麼呢?(燒菜、燒飯)小象爲什麼要燒這麼多的飯菜?(這是它的心願:燒很多好吃的菜,請小動物們來做客,讓它們感到快樂)

(3)小象在燒菜、燒飯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炒菜鍋子冒出了火;水槽裏的水淌到了地上;飯燒焦了,鍋裏冒出了煙;菜葉子粘在腦袋上,東西丟了一地)

(4)想一想小象現在的心情怎麼樣?(很着急,簡直是手忙腳亂啊)

3、觀察第三件事

(1)這些是什麼?(布)小象用布在做什麼?(做衣服)小象爲什麼要做這麼多的衣服。(是小象的心願:爲小動物們做很多漂亮的衣服,給它們帶去快樂)

(2)小象這次改做裁縫了,剪了很多布片,他做出衣服來了嗎?(做不出來,布片還是一片一片的,它不知道怎麼樣縫起來)

(3)小象做不出衣服,他心裏怎麼樣?(很着急,急得滿頭大汗)

4、小象去做了幾件事情啊?是怎樣3件呢?

(1)第一件事是什麼?(出示相應圖片)

(2)第二件事是什麼?(出示相應圖片)

(3)第三件事是什麼?(出示相應圖片)

5、小象啊,相當建築師、廚師、裁縫,可是他當得好嗎?爲什麼?

6、師小結:這三件事太難了,那麼大的事情小象還不會做,他的'年紀還小,很多本領還沒有學過呢。那小象的心願實現了嗎?

四、講述小象傷心的畫面(出示小象傷心的圖片)

1、小象一件事也沒有做成,你們看他怎麼樣了,他的樣子?他的表情?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幅圖嗎?

3、小象那麼傷心,怎麼辦呢?

4、既然這些大事小象做不好,那他可以做一些他能做的小事呀。你們幫小象想一想他可以做什麼小事?

5、那小象到底做了什麼呢?往家裏走的路上,小象又碰見了誰呢?

五、小象能做的小事

1、請幼兒翻看《幼兒用書》,請幼兒說一說(小象去賣花了)他們的花是哪裏來的呢?(自己種出來的)在種花的過程中,小象能做什麼?(澆水)

2、(蛤蟆、青蛙)對了,小象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正在澆水種花的蛤蟆和青蛙。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邊演示ppt邊講述故事至結尾)

4、小象做了什麼小事?這是不是一件能讓大家開心的事?他自己開心嗎?你從哪裏看出來?

5、小結:小象雖然只做了一件種花的小事,可是他很開心,他說種花送人,可以讓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也給大家帶去了快樂。

六、實現願望:做自己能做的事

1、小象之前做了那麼多大事,但是一件也沒有做好,一點也不開心;後來小象只做了一件自己能做的小事,卻很開心,而且做得非常棒,讓大家都開心了,小象的心願實現了嗎?

2、所以,孩子們,我們要給別人帶去快樂就要做自己能做好的小事。

3、你會做什麼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蝴蝶的習性及特點。

2.樂於參與遊戲,敢於提出問題並大膽猜測答案。

重點難點:

瞭解蝴蝶的習性及特點。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先給幼兒介紹有關蝴蝶的一些信息。

2.教師將有關蝴蝶的問題製作成若干張問題條,每一張上對應一個數字。

3.蝴蝶形狀的貼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幼兒觀察蝴蝶,瞭解蝴蝶的習性和特點。

二、通過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幼兒分別來抽取數字卡片,再根據數字卡片上的數字找到對應的問題條來,教師讀出有關蝴蝶的問題後,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來大膽猜測問題的'答案。對於回答正確的幼兒,教師就獎勵一張蝴蝶形狀的貼紙,最後看一看哪一名幼兒收集的蝴蝶貼紙的數量多,誰就是“蝴蝶專家”。

1.蝴蝶有幾隻腳?蝴蝶的腳是用來走路的嗎?

2.蝴蝶的觸角有什麼作用?

3.蝴蝶有沒有家?

4.買賣蟲有沒有毒?蝴蝶有沒有毒?

5.蝴蝶會不會變老?

6.蝴蝶可以活多久?

7.蝴蝶有嗅覺嗎?

8.蝴蝶會不會發出聲音?

三、幼兒畫蝴蝶。

幼兒觀察,教師巡迴指導幼兒作畫。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句。

2、通過仿編詩句的練習,積累一定量的動詞。

3、感受大膽表述和同伴分享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PPT、圖卡活動過程:

一、導入:遊戲——跟我一起來運動師:小朋友,來!跟老師來運動吧!【老師帶幼兒做操】

剛剛我們做了哪些動作?【將幼兒說的動詞提煉出來】

二、初步理解詩歌

(一)觀察圖片,說說他們是怎做操的(說出動詞)

1、師:我們小朋友們不但會做還會說呢,還有一些好朋友也來做操了。瞧!是誰來了?【出示小蜜蜂】

看!他是怎麼做操的呢?【用飛的動作提示,請2~3名幼兒說說】是的,小蜜蜂會飛,做操的時候是飛過來飛過去的,我們就說是飛來飛去!我們一起來跟着小蜜蜂做操飛來飛去。

2、【出示小松鼠】看,又是誰來做操啦?他是怎麼做的呢?【用跳的動作提示】小松鼠跳過來跳過去,我們可以說是跳來跳去做操的!我們一起跟着小松鼠跳來跳去,做早操啦!。

3、【出示小魚】瞧!又有誰來了?小魚是怎麼做操的呢?【遊】恩!小松鼠做操是跳來跳去,小魚做操是遊……【引導等待幼兒說出來】是的,是游來游去。

(二)欣賞詩歌,找一找他們是在哪裏做操的,是什麼時候做操的。

1、師:這些好朋友會在哪裏做操呢?請【1~2個幼兒說說】,他們到底在哪裏做操,我們來聽一首好聽的詩歌吧!

他們是在哪裏做操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卡片】【小耳朵聽的真仔細、誰聽得更清楚,他們是在哪裏做操的?】【注意請幼兒學說方位詞】

咦?他們是什麼時候出來做操的呀?【早上】你是怎麼知道的?你聽到了什麼?詩歌裏是怎麼說的?

(三)完整講述詩歌師:好朋友們請我們把他們做的操說一說,好不好!?【和幼兒一起完整地坐在小椅子上朗誦詩歌,身體做出相應的模仿動作,突出動詞】

哇!有的小朋友會一邊說一邊做動作的呢!我們來學學他,一邊說一邊做,把好朋友做操的動作做出來!

三、練習鞏固詩歌1、師生分角色,以接句的形式說詩歌。

師:接下來,我們來玩個遊戲,我來說詩歌的前面半句,你們說後面半句,可以嗎?我們來試一試【試兩次第一句】【用肢體動作提醒幼兒什麼時候說】【利用表揚來提高幼兒說的激情:這隻小鳥做的操真棒!……】

你們真棒!接下來,我們來換一下,你們說前半句,我來說後半句,行不行?!

2、全體一起說一遍。

哇!我們的遊戲做的真快樂,現在這些好朋友請大家大聲的說給客人老師聽呢,詩歌的題目叫做操。

四、仿編詩歌

1、學習仿編詩歌出示幾個詩歌中沒有出現過的圖片,請個別幼兒進行仿編,其他幼兒進行學習師:還有好朋友也來給我們表演做操了,可是,他們做操好像和剛剛幾個好朋友不太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好不好。

你會說一說他們做操的事情嗎?要用詩歌中的話一樣,說一說他是誰、他是怎麼做操的、他又在哪裏做操。

①小露珠:滾來滾去、大海里、河裏、魚缸裏②小猴子:爬來爬去,【引導幼兒觀察小猴子在兩個樹枝之間盪鞦韆,他盪鞦韆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啊?同時動作提示】【如果有人說是盪鞦韆,就提問:是的,小猴子在幹什麼呀?請幼兒再來說一遍】

③小海龜:爬來爬去、沙灘④青蛙:跳來跳去、荷葉集體一起朗誦2、練習創編出示四張非動物圖片圖片師:小朋友和動物朋友們天天做操,鍛鍊着身體,生活中其他的好朋友們他們也天天運動者,好像在做操呢,看!是誰呀?【突出動詞】【用詩歌裏的話來說會更好聽哦!】

集體完整的朗誦一遍3、嘗試自由仿編出示“?”,請幼兒自己想一想,自己創編。

看!這是什麼呀?小問號放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呀?他要問我們什麼呢?

他要問我們還有誰也回來做操,在哪裏做操呢,我們也會用好聽的話來告訴他嗎?

還有小朋友想說一說好朋友是怎麼做操的,是嘛?我們回去說給班裏的小朋友聽吧!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感受家鄉的美,增強熱愛大慶的情感。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有關大慶風景名勝的課件。(幼兒園ppt課件製作)

2.教師結合遊戲的主題和幼兒共同收集有關大慶的風景名勝的圖片。

3.課前熟悉兒歌《大慶真美麗》

4.歌曲《大慶什麼美》

【活動過程】

1.交流分享:美麗的`大慶。

(1)請幼兒欣賞大慶風景名勝的課件,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

(2)小組交流,引導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心中的大慶哪裏最美麗。

(3)請各組幼兒陸續將大慶風景名勝的圖片放在展板上,同時請個別幼兒簡單介紹自己收集的圖片,鼓勵幼兒儘量用完整的語言描述美麗的大慶。

2.欣賞兒歌《大慶真美麗》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幼兒邊小聲拍節拍伴奏,邊聽教師第二遍完整的朗誦兒歌。

(3)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兒歌的名字,聽到了什麼?最喜歡兒歌的哪一句?

(4)師生共同拍手說兒歌(一)。

3.語言遊戲:大慶哪裏最美麗小朋友圍成圓圈,教師站在圓圈內,順時針邊走邊和幼兒說兒歌一。

4.欣賞歌曲《大慶什麼美》,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學習朗誦詩文。

2、激發幼兒產生聯想,豐富想象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風、雲)

2、各種白雲卡片、白雲頭飾,籃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教師:我說個謎語你們猜是什麼?

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像棉絮,有時像魚鱗。(雲彩)

二、看雲彩

教師:跟老師一起去看雲彩吧。

1、看看這朵像什麼?這朵像什麼?還有這個呢?跟小朋友說一說像什麼?

小朋友說一說平常你見過的雲彩還像什麼?

2、這天上的雲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誰讓他們變的一會像這個,一會像哪個的?(風)

三、教師朗誦詩歌

1、教師: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就是關於雲彩和風的,

請小朋友找個小椅子坐下,仔細聽一聽,詩中都是說了些什麼?

2、老師邊說邊表演

提問:誰來說一說詩中都是有什麼?

四、請小朋友看一段動畫,想一想爲什麼說天上的雲彩真有趣?

1、誰知道爲什麼說天上的雲彩真有趣?(雲彩能變成很多東西)

2、雲彩很有趣是風吹着它變的,那麼風兒有本事是什麼意思?

(風兒有本領,又能耐能吹得雲彩變成獅子、小白船、還有胖娃娃)

五、請小朋友聽一段詩文,聽一聽這段詩文,雲彩變成了什麼?

1、雲彩變成了什麼?(小白船)

從你的小椅子底下拿出小白船,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跟錄音一起說一下這段詩文。

六、請小朋友在聽一段詩文,聽一聽這段詩文,說了些什麼?

1、雲彩變成了什麼?(大師子)

學一學獅子的樣子。

2、請小朋友跟錄音一起說一邊。把獅子放回小椅子下面。

七、請小朋友再聽下一段詩文。

1、拿出圖片,看胖娃娃帶的是什麼帽子?身穿什麼褂子?做的什麼動作?誰見了笑嘻嘻?

2、聽錄音一起說一邊。

請小朋友看着動畫跟老師一起完整的說一邊詩文好嗎?

八、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圖片咱們分組說一邊詩文。 1、拿小白船的說小白船那一段,拿獅子的說獅子拿一段……與孩子一起說,

請小朋友把圖片放回家。

2、剛纔我看見有的小朋友想表演了,現在請小朋友站起來跟老師一起表演一邊。

小朋友說的好表演的也好。

3、快看一片小白雲也被你們吸引來了,瞧,它變成了什麼?(小白兔)

說一說小白兔長什麼樣子?(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的圖片畫的什麼?跟其他小朋友說一說。)

4、小白雲變得多有趣呀,你們想不想變成一朵小白雲呀?

5、老師發給小朋友每人一朵小白雲的頭飾,請小朋友學一學小白雲在空中是怎樣飄來飄去的。

6、請小朋友先做小白雲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飄的動作,在飄的時候,小朋友想好了,你要變成什麼?等老師說風兒吹呀吹,雲彩變呀變,你就接着變成他的樣子。

7、來咱們先試一邊,風兒吹呀吹,雲彩變呀變,你變成了什麼?(小鴨、小兔)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和情節,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2、運用掛圖和課件,初步理解並形成“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3、萌發對月相變化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感受半個月裏月亮形狀變化的過程。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兔媽媽和小兔玩偶、課件、單月的日曆一張。

2、律動《月亮婆婆喜歡我》

3、《望着月亮吃大餅》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是誰呀?”(出示玩偶)“打個招呼吧!”“兔公公家蓋房子,兔媽媽要去幫忙,小兔只能在家裏等媽媽,它會怎麼等媽媽呢?”(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講述)“平時,你的媽媽不在家,你會怎樣等媽媽呢?”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初步瞭解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小兔子怎樣等媽媽呢?請聽故事《望着月亮吃大餅》。”

教師:“兔媽媽要多長時間纔回來呢?你們知道半個月時間有多長呢?”(教師出示日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日曆,就知道半個月有多長了)除了用數日曆的方法,兔媽媽還告訴小兔一個什麼好辦法呢?

3、出示掛圖,進一步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好,我們一起來聽聽兔媽媽的好辦法吧!”(播放錄音,再次欣賞故事)

提問:(1)兔媽媽走後頭幾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演示掛圖中的月亮變化)

(2)七八天過去了,月亮變成了什麼樣?小兔把圓圓的大餅吃掉了多少?

(3)又有幾天過去了,天空中的月亮只剩下了什麼?小兔的餅也變成了什麼?

(4)最後一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小兔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5)小兔是照着誰的樣子等回了媽媽呢?原來圓圓的月亮會變呢!

4、播放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講述。

“好,我們看着大屏幕,一起講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好嗎?”

5、律動《月亮婆婆喜歡我》結束活動。

“小朋友,月亮不僅會變樣子,它還會和我們做唱歌做遊戲呢!”(教師彈琴,幼兒做律動)

活動反思

《望着月亮吃大餅》是一個童話故事欣賞。一開始利用頭飾兔媽媽和小兔來導入故事情節,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讓幼兒跟兔媽媽和小兔打招呼問好。在我第一次完整地講述故事時,孩子們聽的`很認真,當我故事講完開始提問:半個月到底是多久的時候,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都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答案。最後我用數一數和故事中兔媽媽教給小兔觀察月亮變化的方法告訴小朋友半個月到底是多久。這節課的難點就是在於幼兒對月相變化的理解,在活動中準備了月亮變化的圖片,幼兒可以更加直觀的瞭解半個月中月亮變化的過程,孩子們也可以輕鬆的說出故事情節,比如老師提問:兔媽媽走後剛開始幾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孩子們積極地說:“月亮缺了一些”。老師問:“小兔把月餅吃成什麼樣?”孩子們說:“吃掉了一點點”。老師問:“七八天過去了,月亮變成了什麼樣”?孩子們說:“變成了半圓”。老師問:“小兔把大餅吃成了什麼樣”?孩子們說“吃掉了一半”……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演示和提問的方式把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了,這樣幼兒既理解了故事內容,也明白了月相變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不足:

1、教師在講述月象的原因時,語言可更簡潔。

2、在活動中應發揮幼兒主體,讓他們多說,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把中國經典的文學作品特別是適合幼兒閱讀的圖畫書傳遞給幼兒,讓他們在最適當的時候閱讀到最優秀的,感受圖畫故事獨特的魅力。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水墨畫的畫面效果和四個小動物傳遞蘿蔔和友誼的溫馨畫面卻會讓人過目不忘、久久回味。故事的語言和節奏具有一定的重複性和節奏感,適合目前中班年齡段的幼兒進行閱讀。

【活動目標】

1、體驗夥伴之間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

2、在傾聽、觀察、講述和表演中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發展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初步的表現力。

3、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中小兔子、小猴、小鹿和小熊的出場順序並能進行簡單的講述和表演。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重難點分析】

重點:在傾聽、觀察、講述和表演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夥伴之間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

難點:記住故事中小兔子、小猴、小鹿和小熊的出場順序和故事中的重複性語句,嘗試運用肢體語言和簡單的道具進行故事表演。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圖畫書《蘿蔔回來了》和ppt課件;

2、場景道具:佈置小兔、小猴、小鹿和小熊的家,蘿蔔、花生、南瓜和紅薯模型;3、幼兒圍半圓坐一圈。

心理準備:事先將圖畫書《蘿蔔回來了》投放在閱讀區供孩子們自主閱讀。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圖畫書,觀察封面,引出故事。

提問:看看封面上有什麼小動物?是什麼季節?讓我們來聽一聽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展開

1、教師運用ppt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引導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畫面,理解故事中小動物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

(1)故事中都有哪幾個小動物?它們是怎麼給同伴送蘿蔔的?

(2)爲什麼蘿蔔又回來到小白兔家了呢?

2、教師和幼兒一起復述故事,學說故事中重複的語句:“天氣這麼冷,雪這麼大,我要把這個蘿蔔給**送去。”

3、佈置表演場地,運用簡單道具,邀請個別幼兒分別扮演小兔子、小猴、小鹿和小熊,表演故事《蘿蔔回來了》,提示幼兒表演出各個動物的角色特點。

(三)延伸

1、把圖書放在閱讀區,繼續延伸閱讀。

2、將表演用的教具投放在角色區,幼兒可繼續表演故事或創編。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遊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於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發現、瞭解一些動物的特徵與習性。

2.對動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感興趣,增進愛護動物的情感。

3.遇到困難時會求助,體驗樂於助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掛圖 2.動物圖片3.吸鐵磁4.黑板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⑴小明開了一家動物服務中心,真稀奇,小朋友知道動物服務中心是幹什麼嗎? (原來,動物們有很多本領,可以爲大家服務。於是動物們就成立了“動物服務中心”。無論誰有困難都可以打電話來請動物幫忙。

⑵小朋友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它們有什麼本領呢?

二、結合掛圖,分段講述故事。

⑴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問:老爺爺遇到了什麼困難?動物服務中心請來了哪隻小動物來幫忙呢?爲什麼?

⑵講述故事第二部分

提問:小姐姐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辦?爲什麼請長頸鹿來幫忙呢?

⑶講述故事第三部分

提問:叔叔拎不動行李,打電話說什麼?如果是你,你會請誰來幫忙?爲什麼?

⑷講述故事第四部分

提問:年輕媽媽遇到了什麼困難?什麼動物幫助了年輕的媽媽?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應該向這些小動物們學習,幫助別人解決了許多困難,我們應該樂於助人,對嗎?

三、通過解決問題,啓發幼兒根據動物們的特徵,想象它們可以幫助人們的情節。

1.叮鈴鈴,電話鈴響了,教師:喂:你好,是誰呀?哦...原來是建築工人,工地突然停電了,許多木頭都沒法運了,請小朋友幫忙,派動物中心哪位小動物去幫助他們呢?

2.出示大象、馬、狗等動物,讓幼兒討論他們的本領。。

3. 幼兒討論後,支持哪位小動物,並說出理由

四、活動延伸——引導幼兒創造想象

1.小朋友們,動物服務中心還有許多小動物呢,他們各有本領,如果你遇到了困難,你想請誰來幫忙?

2.老師這裏有幾本關於動物的書,我們帶着動物書籍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課後反思:

針對本節語言課來說,首先在本節課的三點目標要做修改,目標第一點發現、瞭解這是社會性目標,針對目標第一、二點合併爲一點,目標的重點是動物的特徵與習性。這節課的.教具教師可採取PPT的形式去呈現,這樣更能吸引孩子,使得這節課孩子們掌握的更透徹清晰。

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出示每幅圖片,引導方式單一,沒有層層遞進,從這四幅圖片當中教師呈現的方式可多樣化,使得課堂不乏味。教師引導術語不精煉,導致個別孩子們“離題”,教師應該重點講解四個動物的特徵,這樣讓孩子們易懂。最後環節出示三隻小動物,教師要抓住三隻動物的特徵,着重讓孩子討論哪隻小動物能幫助建築工人搬運木頭。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豐富動詞“剪”“綁”“燙”。

2.通過創編動作理解兒歌。

3.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難點:

學說兒歌

理解兒歌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1.出示ppt看畫面進行討論。

問:今天小馬準備去理髮店,我們看看做了什麼?

(幼兒:小馬去理髮店剪頭髮)

二.看圖豐富動詞的內容。

1.幼兒畫面,請幼兒說一說,引導幼兒說完整話。

看圖1小馬在幹什麼?

(幼兒回答:小馬剪頭髮)

看圖2小馬在幹什麼?

(幼兒回答:小馬綁頭髮)

看圖3小馬在幹什麼?

(幼兒回答:小馬燙頭髮)

2.請幼兒再次觀察小馬剪了後的髮型變化和特徵。

看圖1理髮師剪了什麼樣的.發現?像什麼?

(幼兒回答:像牙刷)

看圖2理髮師剪了什麼樣的發現?像什麼?

(幼兒回答:麻花)

看圖3理髮師剪了什麼樣的發現?像什麼?

(幼兒回答:花)

三.教師完整念兒歌,請幼兒說一說聽到了什麼?

1.教師完整的複述兒歌,請幼兒說一說聽到了什麼?

(幼兒回答:小馬剪髮等)

2.教師問:小馬髮型像什麼?

(幼兒回答:像牙刷等)

3.請幼兒與師一起學習念兒歌。

四.幼兒根據兒歌創編動作。

1.請幼兒自己先一句一句的創編一個簡單的動作,師引導並提醒。

(創編後,幼兒一同邊念邊做相應動作)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幼兒文學作品是幼兒園語言領域課程的主要素材。通過學習使幼兒感受語言的優美和豐富。因此,我們要爲幼兒呈現多元的文學作品,提供給幼兒有趣理性的學習素材,來培養幼兒文學作品欣賞的素養。我準備了兩幅掛圖,圖文並茂便於幼兒理解記憶。

根據中班幼兒身心發展階段的特點和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設計了這個活動《動物好朋友》,藉由詼諧有趣的珠體兒歌(這個載體)的學習,讓幼兒主動誦讀,理解創編,引導幼兒體驗多元式的人我關係,並豐富了好朋友的多元性。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兒歌。

2、發現珠體兒歌的特徵。

活動名稱:動物好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跟屁蟲遊戲

小雞嘰嘰嘰 小鴨呷呷呷 小貓喵喵喵

小鳥喳喳喳 小狗汪汪汪 小青蛙呱呱

二、理解兒歌內容,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1、出示圖片:小山羊 提問:

(1)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小山羊拿着什麼?

(2)誰能說說看:“小山羊拿着鏟子準備去做什麼?”

(3)他可能遇到了誰?

教師小結:小山羊去種樹,路上遇到小白兔。

2、(1)仔細觀察一下小白兔提着什麼?

(2)他要幹什麼?

(3)咱們再看看他遇到了誰?

師: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見小青蛙。

3、出示小青蛙,提問:

(1)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撲嗵)

小青蛙跳下河之後,喚來了誰?

師:小青蛙跳下河,喚來一隻大白鵝。

4、大白鵝在幹什麼?它碰到了誰?

師:大白鵝遊呀遊,碰到一隻老水牛。

5、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老水牛在幹什麼?(或誰當領隊?)

師:老水牛當領隊,叫喚大夥來排隊。

“排隊嘍!”

6、師:將小動物依次手拉手排列。

向前看齊,向前看!(小動物拉起手來都成了好朋友)

師:排好隊向前走,大夥都是好朋友。

三、剛纔這個小故事裏藏着一個(有趣)好聽的.兒歌,我們看着圖片再來說一次。

1、師幼同說一次。個別幼兒說1-2次。

四、出示圖譜

老師將剛纔這個好聽的兒歌用圖譜記錄下來,咱們看圖譜來讀一次這個兒歌。

提問:

(1)這個兒歌還可以怎麼讀?

(一個人讀,兩個幼兒一人一句讀,集體一人一句讀)

(2)讀完兒歌后?你們發現了什麼?

它和咱們以前學過的兒歌有什麼不同?

(3)仔細觀察圖片。(多給孩子時間和機會)

師:總結。這個兒歌最有趣的就是每一句兒歌結尾的詞語,作爲下一句的開頭,好象接龍遊戲。

五、複述一次兒歌內容,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