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7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7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上下》是學前班中班數學課本的一個內容,只要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對上下的空間方位有個初步的感知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遊戲,感受上下這一空間方位;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會用“上下”進行簡單的描述;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ppt課件、歌曲《生日快樂歌》、玩具“生日蛋糕”、玩具、花、自制教具小熊櫃子、水果貼圖、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畫有櫃子的A4紙、水果貼紙)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根據的思維的具體形象性這一特點,在組織本次活動時,我主要讓幼兒通過觀察、遊戲、操作等方法,來幫助幼兒理解上、下方位。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感受上下空間方位;

難點:能清楚的用“上下”進行簡單的'描述;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情境導入:給大樹爺爺過生日;

教師課件出示大樹圖片,相繼出示老鷹、小兔、小松鼠、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位置;

1、老鷹在小松鼠的什麼位置?

2、老鷹在小白兔的什麼位置?

(一)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觀察課件,比較小動物的位置,用語言準確描述小動物的位置;

1、老鷹在小松鼠的下面;

2、老鷹在小松鼠的上面;

吸引幼兒注意,引出活動主題;

(二)引導幼兒認識上、下方位;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說出雞蛋、蘋果、麪包、牛奶、青菜的位置。

2、教師出示“生日蛋糕”引導幼兒說出蛋糕的位置;

3、教師播放歌曲、與幼兒一起唱生日歌,爲大樹爺爺慶祝生日;

(二)認識上、下

1、觀察課件,準確說出雞蛋、蘋果、麪包、牛奶、青菜的方位;

2、幼兒觀察,說出生日蛋糕的方位;

3、唱生日歌;

運用實物,以具體的形象向幼兒展示上、下方位,易於幼兒理解。

(三)遊戲:鼻子、眼睛、嘴巴

以遊戲的方式鞏固幼兒對上下方位的認識

(四)動手操作,《幫大樹爺爺整理禮物》,鞏固幼兒對上下方位的認識。

1、給幼兒發放操作材料,巡迴指導幼兒動手操作;

2、指名讓幼兒上臺彙報,檢查幼兒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動手操作,《幫大樹爺爺整理禮物》,鞏固

1、幼兒擺放實物,把大樹爺爺的生日禮物放到櫃子裏;

2、個別幼兒到講臺展示自己的成果,並說一說自己把這些禮物分別放在什麼地方。加強、鞏固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或"≠"表示兩個集合之間的數量關係。

2、能積極思考問題,能用恰當的'語句表述活動的結果。

3、通過遊戲活動感受到學數學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幼兒操作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認識等量,理解兩個集合間等量關係及表示方法。

1、出示課件,幼兒觀看。

2、幼兒學習"="號。

3、教師示範講解等號的寫法。

二、認識不等量,理解兩個集合間不等量關係及表示方法。

1、幼兒觀看課件。

2、幼兒學習"≠"號。

3、教師示範講解不等號的寫法。

4、用實物操作圖講解"="與"≠"。

三、鞏固等號與不等號。

四、遊戲活動。

五、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ABC、ABB、BCA、CAB等的規律進行排序,並在操作中說出排列的規律。

2.嘗試根據已有的規律補充缺少的圖案。

3.在操作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每個幼兒一張自己的照片、有重複圖案的粘紙若干、貼照片的底版紙一張。

2. 米奇頭像圖片(邊框是按規律排列的圖形,但是有空格)每人一張。

3. 鉛筆、膠水等;示範用照片、圖片(小貓、小豬、青蛙等數量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示範給照片做相框。

1.小動物來排隊:出示青蛙、小豬、小貓圖片,掩飾給小動物排隊(按照ABCABCABCD的規律來排隊)。然後讓小朋友說說它們是怎麼排隊的。

2.把小動物放到照片周圍,就變成了做相框了。

3.想一想小動物還可以怎麼排隊,用另外一組圖片掩飾ABBABBABB的規律進行排序裝飾。

二、給幼兒提出做相框的任務,引導他們用粘紙給自己的'照片做相框。

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巡迴輔導,引導他們根據示範好的排列規律進行黏貼。

每個幼兒照片相框花邊的排序規律是不同的,圖案也是不同的。

黏貼完成之後在中間貼上自己的照片。

操作完畢幼兒將自己做的相框拿上來展示看,並說說自己是怎麼貼的。

三、給米奇的頭像照片花邊補空缺。

米奇小姐也拍了一張照片,她也做了相框,但是時間長了,有些圖案已經不見了,想請小朋友幫忙把它補充完整。

教師示範後,幼兒每人一張,給缺少的地方畫上圖形。

操作結束後,請幼兒用讀一讀的方法檢查自己補得對不對。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2.在與圓形的比較中學正確感知橢圓形。

3.能根據其特徵在許多圖形中找出橢圓形。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內容:

有趣的橢圓形。

活動準備:

1.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一套 。

2.課件一個(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3.圓形、橢圓形卡片人手一套。

4.操作紙、油畫棒。

5.實物: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等 。

課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

複習已經認識的圖形。

師:“看,誰來了?”(出示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幼:“秋姑娘。”

師:“秋天來了,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禮物?

幼:“有餅乾。”

師:“這些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幼:“這是三角形的草莓味餅乾。”

幼:“有正方形的蘋果味餅乾。”

幼:“還有長方形的香蕉味餅乾。”

幼:“還有圓圓的香橙味餅乾。”

評析:通過秋姑娘送禮物,讓幼兒複習已經認識的圖形,爲學習認識橢圓形做好知識準備。

二、認識橢圓形。

師:請小朋友拿出手中的兩張卡片(圓形和橢圓形),找一找哪個是長長的圓、扁扁的圓?

幼:這個比圓形長的圓是橢圓形。

師:我們把這個長長、扁扁的圓 評析:叫做橢圓形。

評析: 幼兒 根據老師提示,能把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找出 長長、扁扁的圓。

三、比較圓形和橢圓形

(1)比較相同點。請幼兒摸圓形和橢圓形的邊緣,引導其觀察發現相同點:都是沒有角的。

(2)區別不同點。把圓形、橢圓形中心重疊放置,讓幼兒進行比較觀察,然後請幼兒將自己的兩個圖形從中心上、下、左、右對摺打開,每張紙上出現“十”折印,分別說圓形、橢圓形的四道折印各有什麼不同?

評析: 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主動地學習找出圓形和橢圓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鬆、愉快的`心理氣氛,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創造了條件。

四、找橢圓形。

出示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哈密瓜等。

師:調皮的橢圓形要和我們捉迷藏,我們一起找一找哪些東西象橢圓形?

幼:雞蛋象橢圓形。

幼:盒子的面是橢圓形。

幼:樹葉是橢圓形的。

幼:籃子的底面是橢圓形。

幼:哈密瓜象橢圓形。

幼:碟子也是橢圓形的。

評析:橢圓形的。通過出示實物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裏自由地和同伴交流,不僅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言的信心。

四、給橢圓形寶寶塗色。

指導幼兒在幾何圖形組成的畫中找出橢圓形,並給橢圓形塗上顏色。

評析: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在探索中獲得了學習經驗。

區角活動: 在科學角里投放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讓幼兒用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

教師自評: 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園長點評: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區分了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認識了橢圓形,能正確掌握圓形和橢圓形的名稱,瞭解橢圓形的特點,在操作活動中,幼兒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幼兒的操作習慣較好,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常規也很不錯,能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幼兒的活動興趣濃。教師以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操作,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瞭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徵。 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類似橢圓形的物體。找找在教室裏、幼兒園還看到過哪些橢圓形的物體,並小組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交流。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穫的不僅是對圓形和橢圓形,更重要的他們懂得如何去區別它們之間的不一樣。

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遊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好方法。在這節數學活動中,將教學目標和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參與操作,進一步認識橢圓形,培養幼兒擴散形思維。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 學中玩”。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

小百科:橢圓(Ellipse)是平面內到定點F1、F2的距離之和等於常數(大於|F1F2|)的動點P的軌跡,F1、F2稱爲橢圓的兩個焦點。其數學表達式爲:|PF1|+|PF2|=2a(2a>|F1F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5添上1是6的規律,學習6的形成。

2、運用數的形成規律,引導幼兒理解6的數量。

【活動準備】

1、塑料夾子每個幼兒6個。

2、松鼠圖片6張、圓圈6個。

3、數字卡片1~6,每個幼兒1套。

【活動過程】

(一)小遊戲:“搖鈴夾夾子”。

教師搖鈴,請幼兒往身上夾夾子,鈴聲停就停,請幼兒數一數夾了幾個夾子,說出總數,並舉出相應的形成。

(二)學習6的形成

1.教師出示5張松鼠圖片,引導幼兒想想如何使松鼠圖片變成6張。

2.引導幼兒理解5張松鼠圖片添上1張松鼠圖片是6張松鼠圖片,5添上1是6。

(三)小松鼠畫圓圈。

1.教師出示圓圈,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如何使圓圈和松鼠一樣多。

2.引導幼兒先數松鼠是幾個,再數出和松鼠一樣多的.圓圈。

3.松鼠和圓圈對應排列,請幼兒數出圓圈的總數。

4.引導幼兒理解6個圓圈可以表示6只松鼠。

(四)引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中的相應操作活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橢圓形,根據生活經驗嘗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橢圓形的物體。

2、通過對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探索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3、能積極地參與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橢圓形和圓形彩色紙片各一張。

2、學具:幼兒人手兩張圓形、橢圓形紙。

幼兒用書地18頁,19頁,彩色筆若干,各種幾何圖形以及膠棒。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認識橢圓形。

教師分別出示圓形和橢圓形紙,提問:這是什麼圖形?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啓發幼兒觀察比較這兩個圖形,並將圓形和橢圓形紙片重疊起來進行比較,讓幼兒主動地探索發現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之處。

2、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分別對圓形和橢圓形進行上下對摺和左右,並用紙條測量兩次的折印,驗證圓形的兩條折印一樣長;而橢圓形的折印不一樣長。也可讓幼兒將橢圓形和圓形紙片折一折,比一比,再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探索圓形和橢圓形的特徵。

3、教師小結:圓形無論圖和對摺多一樣長,橢圓形則不一樣長,並且,圓形無論怎麼折都可以重合,而橢圓形只有上下折和左右折可以重合。

4、啓發幼兒想一想,找一找,在家裏、在幼兒園、在其他地方,哪些地方像橢圓形。

二、操作活動。

1、觀察蝴蝶和花,說說:他們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這些圖形有什麼?引導幼兒按標記記錄圖形的數量。

2、引導幼兒觀察數字和圓點的`數量,啓發幼兒添畫圓點,使點子和數字一樣多。

3、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什麼?是由哪些形狀組成的?啓發幼兒找出橢圓形,並給橢圓形塗上喜歡的顏色。

4、啓發幼兒用各種幾何圖形拼圖,並貼在方框中。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爲了提高幼兒對高矮的興趣,將這一現象從生活中的偶發情況轉化提煉爲數學知識,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結合幼兒教學用書第7頁的內容,我設計安排了數學活動《比高矮》。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學習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較高矮,並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着比較高矮和一樣高;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語詞。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難點: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並注意要將高矮差別不顯著的物體進行正確排序。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幼兒每人兩套操作材料(長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動物頭飾各一套。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1.誰拍到了氣球

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拍懸掛着的氣球(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教師爲什麼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話題)

2、遊戲《找朋友》

音樂《找朋友》幼兒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引導幼兒學會比較高、矮、一樣高.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1)請一個比前面二個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來與他們比高矮,問:怎麼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矮,一會兒又說這個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還是高呢?一個人是高還是矮?

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得出結論:說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2)讓一個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個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啓發提問:這樣比高矮可以嗎?引出高矮比較應在統一高度平面上進行。

4、比用具

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兩種用具比較高矮:如熱水瓶高,杯子矮;組合櫃高,小椅子矮……

分組操作:幼兒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進行比較。

讓幼兒將大小不同的兩隻量杯比高矮。(教師問:哪隻高,哪隻矮?幼兒:大杯高,小杯矮)將長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師問: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指導語:一天,幾隻小動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們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該怎麼排隊,現在請小朋友都來幫它們排排隊,排好以後要說說你們是怎麼給它們排的隊。

(讓高矮不同的幾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動物,教師可以參與)

將長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師問:哪個最高?哪個最矮?)

活動延伸

1、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2、帶回家的活動:回家後和爸爸、媽媽或是和爺爺奶奶分別比高矮,看看誰高誰矮?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結合《綱要》精神,將知識寓於生活和遊戲之中,特設計了拍氣球,舉氣球,找朋友,排排隊等活動,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同時重視面向全體,關注每個孩子的情況,培養他們動手操作能力。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來怕氣球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後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後,通過動手操作和遊戲來鞏固這一內容知識。最後安排了給動物排隊來引導兒童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認爲本次活動比較好的是在設計上遵循了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願意參與活動在“玩中學”。教態較自然,能夠學習着和孩子進行交流。通過活動我認爲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

但因一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本次活動中失誤較多:首先在遊戲活動《找朋友》時沒有鼓勵孩子動起來,使得有些孩子沒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讓我有了一點思想負擔,以至於在後來不敢放開手腳,僅僅通過教師啓發式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充當了主導的地位,而沒有很好的.引導幼兒自己去想辦法怎麼比,怎麼排。反而使幼兒對於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沒有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性,教師沒能做好“引導者 ”的角色。在設計時雖然希望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於準備的材料杯子顏色相近高矮相當,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動時忽略了將孩子操作的結果以直觀的方式顯示出來。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活動思路,大膽放開讓學生去發現去思考,讓他們自己瞭解高矮的比較,而不是教師給強行灌輸。另外還需要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爲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多數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操作材料準備應有比較明顯的差異,而不是同一顏色等情況,讓幼兒有所比較和區別,保證活動有序進行。同時,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看,多問,多學習,甩開大步向前邁進,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