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

【教材分析】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隨着大班幼兒求知慾的增長,他們也開始逐漸認識一些常見的、簡單的漢字,如大、小、日、月、水等,並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活動從漢字的起源及象形文字等問題入手,通過民間小故事《倉額造字),使幼兒瞭解漢字的起源及作用。最後的“找出認識的漢字”這一環節中可採用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學習的形式,進一步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民間故事的內容。瞭解漢字的由來與作用。知道漢字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2.嘗試認讀與圖畫、象形字相對應的漢字

3.願意參與識字活動,培養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瞭解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和識字情況

2.教師自備故事課件《倉額造字》,象形字圖片。

3.部分常見漢字,報紙幼兒人手 1 張。

【活動建議】

1.出示常見的漢字和象形字,引導幼兒猜認,讓幼兒對漢字的起源產生興趣

(1)出示常見的漢字,引導幼兒猜認。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字嗎?可以讀一讀嗎?

(2)出示象形字,引發幼兒對漢字的起源產生興趣。

提問:這像什麼? 你猜是什麼字?

2.講述故事《倉額造字》,幫助幼兒瞭解漢字的由來與作用。

播放課件《倉頡造字》,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間:古代人是用什麼記錄事情的?這樣記錄方便嗎?倉額是怎樣造字的?他是怎樣想到用圖畫符號表示事物的?漢字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方便?

3.播放象形字課件,引導幼兒探索、認讀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

(1)引導幼兒觀察倉頡創造的火、口、山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

提問:你是怎麼認出來這些漢字的?

(2)介紹漢字來歷。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演變過來的。

4.引導幼兒參與識字活動,激發他們對漢字的興趣。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的漢字,教師書寫。在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音。

(2)分組交流。幼兒人手一張報紙,教師鼓勵幼兒將認識的漢字圈出來,然後與組內同伴互相討論、交流。

倉頡造字

很久以前,世間並沒有字,人們只能用刻木、結繩來記事,用豆粒等物來記數。後來, 有個叫倉頡的人爲人類造出了文宇。

倉頡很聰明,做事既盡心又盡力,很少出差錯。皇帝見倉頡這樣能千,就把年年祭把的次數、次次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等統統讓倉頓管理

由於管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加上人了、牲口、食物等數量不斷增加、品種不斷變化, 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和刻木都記了些什麼,連倉頡自己也沒辦法認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他先是嘗試用不同顏色的繩結表示不同的事物。但是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結很方便,而數目減少時,把繩子解開就麻煩了。

這下倉頡又犯了,他飯吃不下,覺睡不着,他想呀想呀,也沒有想出好的辦法來。一天,倉頡走到一個三盆路口。見 3 個打獵的老人爲往哪條道路走而爭起來。

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走,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走,說往北能到鹿羣個老人偏要往西,說西邊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倉頡覺得奇怪,他問第三個老人:“你怎麼知道前面有老虎呢?”老人指着地上的老虎腳印說:“這不是明擺着嗎?”原來 3 位老人各自發現了不同的野腳印。

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種腳印能代表一種野獸,我爲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一種所管理的東西呢?於是他高興地拔腿就往家裏跑。

倉頡一到家,就開始創造可以表示他所常管的.事物的符號。

倉頡還給特號們起了一個名字一一“字”。他細心地觀察世間萬物,辛辛苦苦地不斷創造着字。時間一長,他造的字就越來越多了。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猜想、講述紅帽子的多種用途。

2、樂意幫助朋友,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紅色的鳥窩》、故事。

2、蜂、蝴蝶、鼴鼠、貓、兔、山雀頭飾、紅帽子

活動實施:

1、提問引出話題。

教師:如果你有一件心愛的玩具,大家都喜歡,想借來玩一玩,你會怎麼辦?

2、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有一個叫丹丹的小朋友她有一頂漂亮的紅帽子,但別人向她借的時候,她會怎麼不能做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

(1)傾聽故事。

教師:哪些動物向丹丹借了紅帽子?他們用紅帽子來幹什麼?

(2)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

教師:蜜蜂和蝴蝶用紅帽子幹什麼?

鼴鼠用紅帽子幹什麼?

貓用紅帽子幹什麼?

兔子用紅帽子幹什麼?

山雀用紅帽子幹什麼?

丹丹將帽子借給別人,心情怎樣?爲什麼?

3、表演故事。

(1)自願結伴,分配角色,選擇頭飾。

(2)合作表演故事。

4、創編故事。

教師:還有誰會向丹丹借紅帽子?他們用紅帽子來幹什麼?

(1)四人一組想一想、編一編,講一講。

(2)每組選一個代表將編好的故事講聽。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死亡的含義,知道每個人最後都會死去。

2、理解生命的意義,珍惜現在的生活,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活動準備

掛圖18號;《小朋友的書、春天裏》;磁帶及錄音機;請家長配合進行有關生命與死亡的教育:帶孩子去掃墓時告訴孩子去世的是誰,他(她)因爲什麼去世;去世的親人在世時曾經做過些什麼;死亡是怎麼回事等。

活 動 過 程

一、回憶掃墓經歷,引入主題:小朋友,清明節掃墓的時候你們拜祭的人是誰?他們是因爲什麼原因去世的?你們想念他們嗎?有一位老奶奶,得了很嚴重的病,很快要去世了。你們猜一猜她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如果你是和花奶奶非常親密的人,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聽一隻叫咪咪的小貓講的故事,名字叫《再見了,花奶奶》

二、結合掛圖1、2聽故事錄音1-4段,提問:爲什麼大家叫她花奶奶?當花奶奶知道自己得了治不好的病時,她是怎麼想的?她是怎麼生活的?

三、結合掛圖3、4聽故事錄音5-9段,提問:當花奶奶住院時,她是怎樣的心情?她害怕嗎?她有什麼希望?她的家人是怎麼對待她的?當花奶奶去世的時候,她的孩子、小貓咪咪是什麼樣的心情?你是什麼樣的心情?你想對花奶奶說些什麼?

四、討論:你認爲花奶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死了還會再活過來嗎?我們應該怎樣過好每一天?

五、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慢慢變老,最後都會死去,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多學習,多幫助別人,做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