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藝術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藝術教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藝術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藝術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藝術教案1

設計意圖:

童年原本就是個多夢的季節,孩子就是那情感的王子,他們對學習,對生活,對理想,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都充滿了太多太多夢幻般美好的期待。從最初的觀看別人放風箏到自己動手製作簡單的紙風箏,再逐步加深難度製作塑料袋風箏,簡單的風箏製作已經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因此,此次活動在幼兒已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材料,爲孩子們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實踐體驗機會。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美麗的風箏,瞭解風箏的簡單構造。

2、學習爲圖形糊上直線形或弧線形骨架,選擇各色彩紙自主裝飾風箏面,製成風箏。

3、體驗放飛風箏的樂趣,獲得成功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廢舊材料: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舊報紙若干

直線形或弧行形骨架若干(可使用包裝帶或者竹篾)

各色彩紙、飄帶、線若干

輔助工具:剪刀、漿糊、牙籤、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欣賞美麗的風箏,瞭解風箏製作材料的多樣性。

今天,老師請大家一起參觀風箏展,你們開心嗎?

提出要求:仔細觀察,會發現。把風箏的祕密找出來!

你看到的是些什麼風箏呀?他們是用什麼做的?

二、談話,共同探索瞭解風箏的簡單構造,激發幼兒製作風箏的願望。

1、風箏後面有個硬硬的是什麼呀?(介紹骨架、風箏面)

2、我們放風箏是手裏牽着的是什麼呀?(介紹線和飄帶)

3、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個有骨架的風箏呀?

三、幼兒嘗試

1、出示三角形風箏面和骨架,引導幼兒理解虛線的作用,提問:怎樣才能讓風箏面和骨架牢牢得糊在一起呢?(一幼兒嘗試爲三角形風箏麪糊上骨架。)

2、出示圓形風箏面,引導幼兒理解實線的作用,提問:圓形的風箏面該選擇什麼樣的骨架呢?

3、幼兒介紹爲三角形風箏麪糊骨架的經驗。

糊好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幫它打扮了,你想做什麼風箏就可以把它打扮成什麼樣。

四、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引導幼兒探索利用已有小工具爲風箏穿線的方法。

2、提醒幼兒最後別忘了幫風箏裝上線和飄帶。

五、幼兒互相講評作品。

1、同伴之間相互介紹,交流製作經驗。

2、把自己的風箏展示給客人老師看,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到小山坡上去放風箏,比比誰的風箏飛得高!

幼兒園藝術教案2

設計意圖:

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嘗試將生活中常見的飯勺變成幼兒創作的材料,讓幼兒運用羽毛、鈕釦、豆子、髮夾等常見材料裝飾勺子,表現自己想象中的有趣的人物形象,目的是讓幼兒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兒的藝術表現和創造能力。

活動中,我們針對目標設計了以下教學策略:(1)直觀的圖片欣賞,激發幼兒對飯勺創意作品的興趣。(2)層層推進的問題引導,幫助幼兒瞭解材料的特點(點狀、線狀、面狀),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經驗,在材料、工具和創作之間建立必要的聯繫。(3)同伴的操作演示,既爲幼兒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又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表現。(4)開放式的討論交流,促進幼兒關注同伴作品和進行自我反思。

目標:

1.欣賞飯勺創意作品,萌生對藝術表現的興趣。

2.嘗試在飯勺上組合黏貼各種材料,表現娃娃的五官、髮型、服飾等。

3.進一步學習正確使用乳膠、膠帶等。

準備:

1.收集飯勺創意作品和各種材料圖片製作PPT(演示文稿)。

2.師幼一起收集的材料:木質飯勺人手1把,羽毛、縐紙、夾子、鈕釦、豆子、回形針、吸管、棉花、毛根每組若干。

3.工具:乳膠、棉籤、膠帶、剪刀、抹布。

過程:

一、觀察飯勺及欣賞飯勺創意作品,明確創意製作的內容

1.說說木質飯勺的樣子及其用途。

2.欣賞飯勺創意作品PPT(演示文稿)。

師:這些是什麼?用什麼做的?做出了哪些部分?

師:原來飯勺還可以做有趣好玩的東西。你們想不想做?

(析:教師不提供自己的範例,而提供各種飯勺創意作品,是爲了避免幼兒單一地模仿,限制幼兒的思維。欣賞多樣的創意作品,不僅給了幼兒感受美的機會,而且激發了他們表達、表現的願望。)

二、觀察瞭解材料的特點,根據娃娃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材料

1.觀察材料圖片PPT(演示文稿)。

師:大家收集了各種有趣的材料,有哪些呢?

師:這些材料各種各樣,哪些是一顆顆、一個個的?哪些是一根根的?哪些是一塊塊、一張張的?

(析:讓幼兒瞭解材料的特點,不應只停留在讓幼兒說出每樣材料的名稱和形狀,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幼兒在觀察中發現這些材料之間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慢慢形成從點、線、面等角度去觀察材料的意識,爲有意識地選取材料鋪路。)

2.遷移已有經驗,選取合適的材料。

師:我們曾用紙盤做過有趣的娃娃,今天用飯勺做娃娃有什麼不同?

師:可以用什麼做娃娃的眼睛?爲什麼?用一張縐紙能不能做娃娃的眼睛?怎麼變一變做成眼睛呢?用毛根、吸管、棉花能做眼睛嗎?怎麼做呢?

師:娃娃的頭髮、鼻子、嘴巴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材料做?怎麼做?

師:飯勺娃娃有身體,你想給它穿上什麼樣的衣服?可以用什麼做?如果用縐紙怎麼做?(重點引導幼兒運用撕、折、擰等方法改變縐紙的形態。)

師:原來這麼多東西都可以用來做飯勺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頭髮、衣服,下面我們就來做,看誰能用不同的材料做出既特別又有趣的飯勺娃娃。

(析: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回憶製作紙盤娃娃的經驗,幫助幼兒建立1日經驗與新活動之間的聯繫。在此基礎上,教師增加縐紙這一新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說出並演示各自不同的使用方法。在這裏,教師要引導幼兒使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即一種材料可以多樣方式呈現,一個部位可用多種材料來表現,幫助幼兒在材料和方法之間“架橋”。)

3.通過討論明確使用工具和材料的注意事項。

師:用什麼把這些材料黏在飯勺上?(乳膠或膠帶。)用乳膠時怎麼黏才牢固?

師:用剩的材料放在哪裏?

(析: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了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規則,同時注重培養幼兒對待工具、材料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習慣。)

三、幼兒嘗試進行創意製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1.教師鼓勵幼兒根據需要選擇與同伴不同的材料進行製作。

2.教師提醒幼兒將用剩的材料放在筐中,供同伴再利用。

3.教師引導幼兒尋找合適的黏貼工具將材料牢固黏貼。

四、幼兒將作品展示在展臺上,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和交流

師:你覺得哪個飯勺娃娃製作得很特別?哪裏特別?

師:你在使用材料和黏貼的時候遇到困難了嗎?怎麼解決的?

(析:教師引導幼兒進行了開放式的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回憶自己的創作過程,在交流和反思中產生進一步創作的願望。)

幼兒園藝術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受歌曲所表現的明朗和歡樂的情緒。

2.指導學生在合唱時低聲區保持氣息和聲音的高位置,並做到聲部的和諧

與統一。

3.將旋律模仿的手法,運用在學生旋律創作練習中。

4.在新穎的教學環境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難點:

1.一個降號調歌曲的視唱與合唱。

2.學生對新歌能進行創造性的綜合表演。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隨音樂聲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新歌曲調複習,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用口風琴輔助練習。

1.一個降號調的音階練習。

2.從三度音程練習入手練唱合唱部份(一)。

3.從尋找曲調異同點入手練唱合唱部份(二)。

4.練唱新歌曲調。

5.口風琴合奏練習。

(三)新歌歌詞教學

1.揭示課題,啓發學生對冬日環境的豐富想象或聯想。

2.新歌範唱(採用多媒體演示)。

3.學生學唱新歌。

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內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別唱好新歌的齊唱及

合唱部分。

四、《快樂一刻》

1.學生以二重唱形式演唱新歌,並進行集體點評。(採用卡拉OK形式演唱)。

2.指導學生對新歌用多種形式進行創造性表演。

創設雪景環境,啓發學生以唱、奏、舞等多種形式創造性地演唱歌曲,

更完美地表達歌曲意境。

五、小結:

對本課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總結,肯定學生主動學習及積極創新的精神。

幼兒園藝術教案4

[活動目標]

1. 通過幼兒操作觀察,發現水、國畫顏料、墨汁、油脂的表面張力現象,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2. 應用表面張力現象,在水中作畫,製作各種想象圖案,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啓迪幼兒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搪瓷盤,國畫顏料、墨汁、牙籤、肥皂塊、宣紙。

活動過程

[活動提要]

本活動分三部分:

1. 發現顏料、墨汁、油脂在水中的表面張力現象。

2. 運用表面張力現象,在水中作畫。

3. 用自己的畫剪剪貼貼,進行美工創作活動。

[活動重點]

發現水的表面張力和水中作畫。

[具體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

1. 用牙籤蘸墨汁在水中輕輕一點,你發現了什麼?指導幼兒操作,提醒幼兒可以用牙籤多蘸些墨汁。

2. 用另一個牙籤蘸些肥皂,再用牙籤向水面墨汁的中心點一下,這時幼兒會發現墨汁向四周擴散。

3. 用上述同樣方法,讓幼兒操作發現國畫顏料在水中的現象。

4. 用牙籤在畫面上輕輕攪動,使圖案呈不規則形狀。

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構思,在水面上畫出美麗的畫。

(二)試一試:水中作畫

1. 想辦法,怎樣讓水中的畫變成紙上的畫?

剪一塊與盤子大小差不多的宣紙,輕輕地蓋到水中的畫上,待水中的畫吸到紙上後,再輕輕地揭起。一張不用筆畫的畫就做成了。把畫成的畫放到乾淨的地方晾乾。

2. 說一說,看看我們的作品像什麼?(見本篇活頁圖5a、5b)

教師可組織幼兒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說一說自己的畫像什麼。

(三)做一做

1. 指導幼兒把自己的畫裱一裱,寫上自己的名字,把裱好的畫掛起來。

2. 貼個工藝花瓶

讓幼兒先用晾乾的畫剪出具有特色花紋的花瓶圖案。再把剪出的花瓶圖案貼在白紙上,再啓發幼兒在花瓶上貼花。也可以用紙團沾上不同顏色的水粉在紙上按花。這樣,一幅美麗的工藝花瓶就做成了。

3. 還可以製作其它許多的美工作品如熱帶魚、山水畫、傢俱等。

(四)建議

在進行此項活動時教師要提醒幼兒,用牙籤多蘸點墨汁,這樣作出的畫顏色纔會深,圖案會更鮮明。

活動結束:

作畫用的容器最好選用方形的,裏面的水可多放些,每次作完畫後要把容器刷乾淨,再換上乾淨的水。

幼兒園藝術教案5

美術活動——漂亮的綵帶

活動目標: 鍛鍊幼兒十指協調性、靈活性,發展幼兒思維能力,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讓幼兒瞭解曲線,畫曲線,初步形成色的概念。

活動準備:皺紋紙,各色粉筆,白紙,獎勵品。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問早問好互動小遊戲

2、引入

“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想不想看?”老師表演魔術,變出由皺紋紙做成的各色彩條在手中揮動。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們看,老師手裏拿的象什麼?”讓幼兒自由回答老師適當加以提示。

2、老師變換揮動方向,上下、左右、前後,讓幼兒回答象什麼,如水草、波浪、絲巾、繩子等等,每說一個可讓幼兒複述。

3、老師根據幼兒說的在紙上畫,一邊畫,一邊教幼兒念水草、波浪……

4、讓幼兒舉起手來,和老師一起畫,強調手的動作,要進行曲線運動。可多做幾遍。

5、將幼兒分成幾塊,拿好粉筆,到白紙處畫。教師指導。

三、結束部分

幼兒作畫時,家長可參與進來,最後可分給幼兒彩條玩耍。

幼兒園藝術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唱準旋律,唱清楚歌詞。

2、通過傾聽和觀察圖片感知、記憶歌詞的內容。

3、培養愛勞動的情感。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勞動最光榮》歌曲音頻、歌曲伴奏音頻,歌曲內容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談論有關勞動的話題。

——我發現我們的教室非常乾淨,是誰這麼能幹把教師打掃的這麼整潔乾淨?

——在家裏,小朋友可以幫媽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播放歌曲,組織幼兒學唱歌曲《勞動最光榮》。

1、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請幼兒欣賞,初步感知歌詞。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仔細聽一聽歌裏唱了什麼事?

——爲什麼要學習小喜鵲和小蜜蜂,不能學小蝴蝶呢?

2、再次播放歌曲,請小朋友仔細欣賞歌曲,用歌裏的話說一說歌裏唱了些什麼?(幼兒說出一句歌詞,教師即出示相應的圖片)

3、組織幼兒按節奏念歌詞,教師帶領幼兒按節奏念歌詞,速度稍慢。

4、重點練習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

——你們有沒有地方覺得困難的地方?(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歌詞或節奏掌握的還不準確的部分,重點練習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

5、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我們現在跟着伴奏一起輕輕唱歌,要看着圖片,把歌詞唱清楚,好嗎?(演唱1—2遍,可針對一字多音和弱起節奏單獨練習)

6、練唱歌曲。

——我們玩圖片捉迷藏的遊戲,如果將圖片拿走,你們能清楚地唱歌嗎?(教師可以請幼兒分幾次將圖片拿走,每拿走一次就練習一遍歌曲)

播放歌曲,請幼兒邊唱歌邊表演。

——這首歌還可以邊唱邊表演,你們想做什麼動作呢?

附【曲譜】

活動反思:

1、歌曲具象,讓幼兒“動心”

幼兒的學習是心靈的接觸,因爲只有心靈方能達到心靈,知識的傳授也不能脫離心靈的軌道。當幼兒“動心”後,才能直接觸及幼兒的理智和心靈,從而作用於對事物的認識,對自身的反思。

要讓幼兒對歌唱活動“動心”,首先要有意識地選擇一首能激發幼兒“動心”的歌曲。“勞動最光榮”的音樂用節奏、裝飾性變奏的手法發展爲A+A′的結構,旋律用五聲音階宮調式,活潑明朗,節奏鮮明。但整個歌曲較長,作爲歌唱活動開展就必須截取,A部分:“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採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裏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歌詞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符合大班幼兒好模仿,對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聲的、象形的歌曲特別感興趣的年齡發展特徵。

2、策略有效,讓幼兒“開心”

(1)教師的清唱。隨着電教設備、多媒體的投入,老師的清唱似乎“難得一求”。中班幼兒還沒有能力視唱,聽唱便成了他們學唱歌的唯一途徑,歌唱活動首先得讓幼兒聽清楚演唱的內容是什麼。在清唱時,教師走近幼兒、走進幼兒,字正腔圓地和幼兒面對面唱歌,通過教師自己的範唱將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以幼兒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現出來,由內而外,以情帶聲,讓幼兒感受到歌唱時“彈”的魅力,從而產生情緒、情感的共鳴,促使幼兒與教師一起歌唱。

(2)圖譜的運用。對於中班幼兒來說,他們更能接受直觀的事物。圖譜教學在歌唱活動中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更具體、更形象地展現歌曲的結構、內容,由於“勞動最光榮”的歌詞無規律可循,“突出順序法”能有效地幫助幼兒解決記憶困難,促進幼兒積極動腦、主動學習。在傾聽了教師的清唱後,“你聽到了什麼?”針對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圖譜;再次傾聽教師的演唱後(伴奏很輕),給圖譜按照歌詞的先後順序排隊;幼兒嘗試演唱後,找一找“你最喜歡哪句?”“哪句你覺得有困難?”對於“喜歡”的,圖譜具有提示歌詞的作用,對於“困難”的,則直接點擊圖譜,大家一目瞭然。圖譜運用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幼兒在樂中學。當然,運用圖譜應關注其科學性,不是每個歌唱活動都需要利用圖譜,只有教師適宜地選擇、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

幼兒園藝術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能辨別生活中圓形的物體。

2.嘗試用各種圓形材料進行印畫,初步感受大小虛實不同的圓形組合的畫面效果。

3.願意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熟悉並瞭解生活中的各種圓形物體;學唱歌曲吹泡泡吹泡泡用的材料。多媒體課件吹泡泡。

活動過程:

一、感知體驗

1.教師出示吹泡泡的.遊戲材料,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玩吹泡泡的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教師播放吹泡泡的音樂,鼓勵幼兒跟着音樂邊唱邊玩,和泡泡玩一玩、追一追、抓一抓。

3.引導幼兒觀察泡泡,感受各種泡泡的形狀以及大小顏色的不同變化。

4.播放課件並欣賞名畫《無題》中豐富的色彩。

二、探索發現

1.出示範創意畫紙和各種瓶蓋、水粉臉顏料,鼓勵幼兒探索各種圓形物品變出泡泡的方法。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提示水粉顏料的操作常規。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壓印的方法和步驟。

三、創作表現

1.教師提示印畫要求,鼓勵幼兒自選材料和顏色,在各自的創意畫紙上大膽印畫。

2.幼兒印畫,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注意畫畫的疏密;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多種顏色的顏料進行壓印;提醒幼兒手不要接觸顏料,用完一種材料後放回原位,以免弄髒衣服和桌面。

四、欣賞評議

1.將幼兒的作品集中展示,引導大家共同欣賞。

2.鼓勵幼兒說一說:你印出了哪些顏色的泡泡,這些泡泡聚在一起給你怎樣的感受?

3.播放歌曲《吹泡泡》,引導幼兒繼續玩吹泡泡的遊戲,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藝術教案8

設計思路:

在前面的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於畫圓形的實物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利用《白天和黑夜》這個主題來幫助幼兒鞏固圓形的畫法。所以,我設計了藉助圓形物體來幫助孩子們學會圓形的畫法。

在以往的繪畫作品中,常常能在孩子們的畫中找到太陽。但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們的太陽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因此,本節活動,我激發孩子們用勾線筆、油畫棒等不同材料,讓孩子們在塗塗、畫畫中畫出不一樣的太陽,從而體驗色彩的美、感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藉助圓形的物體(圓形的碟子等)來畫太陽,知道圓形是頭尾相連。

2、喜歡畫畫,體驗活動的快樂,知道太陽會給大家帶來溫暖。

3、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炫彩棒、勾線筆、圓形物體(碟子、雙面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引出課題。

1、師:早上,我們一起去曬太陽,太陽公公曬在身上覺得怎麼樣?(暖暖的)

浦老師可喜歡太陽了,你們呢?你們說還有誰也喜歡太陽?

2、師:可是太陽公公今天不開心,不想出來了,到底爲什麼呢?(引導幼兒討論)噢,原來沒有漂亮的衣服怎麼辦呢?我們幫它穿衣服吧!

二、引導討論,畫太陽:

1、太陽公公的身體--我們用圓圓的東西來畫出太陽公公的身體吧!(藉助圓形物體)

2、穿新衣--太陽公公出來了,穿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呢?(紅色)

3、太陽公公的光芒--還缺什麼呢?太陽公公的頭髮可多了、可長了,有的彎來彎去。用什麼來畫呢?

4、太陽公公的寶寶也來了(出示太陽寶寶)我們小朋友那裏也有太陽寶寶,幫太陽寶寶穿件新衣服吧!

三、激發創造,幼兒作畫:

1、引導幼兒初步學習藉助圓形物體來畫圓形,並掌握勾線筆的使用。

2、注意個別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個別指導。

3、提醒幼兒注意作畫的常規和衛生習慣。

四、展示評價,引導欣賞:

1、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太陽。

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給太陽寶寶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你喜歡哪個太陽寶寶,爲什麼呢?

2、遊戲:與太陽寶寶捉迷藏。(師幼同樂)

師:太陽寶寶穿上了新衣服很開心,想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小百科: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着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着銀河系的中心公轉。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着的一個理想球體。

幼兒園藝術教案9

[研究要點目標]:

1、學習用剪、貼的方法制作動物小掛件,要求配色鮮豔,突出動物外形特徵。

2、鞏固幼兒對動物外形特徵的認識,培養幼兒認真製作的態度,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

[研究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範例。問: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些是什麼?喜歡嗎?你願意來做一個嗎?

二、示範講解。(魚的製作)

1、取一張長方形的掛曆紙,白的一面朝上,剪出魚的外形,並塗上底色。

2、在色紙上剪出各種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裝飾色塊,分別貼在魚身上,作爲魚的眼、嘴、,並把尾部剪成一條條狀。

3、最後在頂部開兩個孔,用線穿好。

三、幼兒製作,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先想好做什麼?然後選擇形狀相似的掛曆紙,在裝飾時,注意用色鮮豔。

四、講評。

1、將幼兒製作的小掛件全部掛出,請幼兒欣賞,並找出喜歡的作品,進行講評之後,請幼兒再製作幾個送給弟弟、姐姐等。

2、把自己製作的作品掛在身上互相交流、講述。

[研究結果]:

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制作活動,並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創作,但是有些幼兒的色彩搭配得不是很好,不過每個幼兒都很開心。

幼兒園藝術教案10

《許多小魚游來了》是一首旋律輕快活潑、曲調簡單重複、歌詞淺顯易懂的歌曲,而小魚是託班孩子非常喜愛、生活中又很常見的一種小動物,以“小魚”爲主線貫穿活動始終,能讓孩子在聽聽、看看、玩玩中充分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教師依據託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活動時作了一些嘗試,如在觀察小魚的環節中以戶外實地觀察替代錄像欣賞,增加小魚頭飾以及“捉小魚”用的大網兜等材料,增加遊戲中角色扮演的真實感。

一、活動目標

1.在聽聽、看看、玩玩中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2.願意參與集體活動,嘗試用動作表現小魚遊。

二、活動準備

戶外小池塘或魚缸(內有各種各樣的魚)、歌曲《許多小魚游來了》的磁帶、小魚頭飾人手一個、大網兜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環節一:看看、說說,觀察池塘裏的小魚

1.情景導入:教師帶領孩子來到戶外,觀察小池塘裏的小魚,鼓勵孩子說說看到的小魚是什麼樣的。

2.重點提問:小魚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哪一條(觀察要點:孩子是否願意觀察小池塘裏的小魚並能說出魚的大小、顏色等不同。)

3.小結:小池塘裏有大魚、小魚,魚寶寶身上都有美麗的花紋,它們在水裏游來游去真開心呀!

(二)環節二:聽聽、跳跳,模仿小魚遊的動作

1.情景導入:教師帶着孩子圍坐在小池塘邊,播放歌曲

2.重點提問:寶寶們,小池塘裏有許多小魚在高興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學小魚遊一遊吧!(觀察要點:孩子是否願意和教師一起聽着音樂做小魚遊的動作,教師可根據孩子的興趣重複播放歌曲。)

3.小結:小魚們游過來游過去,真開心。看,這條小魚一會兒向上遊,一會兒向下遊,那條小魚還會吐泡泡,真有趣!

(三)環節三:創設情景,玩玩捉小魚的遊戲

1.情景導入:教師爲孩子們戴上小魚頭飾,孩子們扮小魚,教師手拿大網兜扮捕魚人。

2.重點提問:寶寶們做小魚,老師來做捕魚人,我們一起玩捉小魚的遊戲吧!音樂響起後,小魚們游來游去,注意聽音樂,不動的小魚就會被老師捉走!聽清楚了嗎(觀察要點:觀察孩子是否願意參與遊戲,能否跟着音樂自由地做各種小魚遊的動作。)

3.小結:音樂響起來了,小魚快快遊起來,這個遊戲真好玩!

四、活動建議

第一,在活動中,遊戲情景的創設是最重要的,除了真實的小池塘,還可以在牆面佈置“海底世界”,或在教室地面上鋪設五彩地墊,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

第二,進入托班發展期,孩子已有粗淺的規則意識。因此,活動中的音樂遊戲可反覆進行,教師可通過不斷增加人數、加快音樂速度、增加遊戲規則的難度等來調節遊戲活動的強度,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孩子始終保持參與遊戲的積極性。

第三,此活動可結合託班新教材中的“小魚找尾巴”活動一起開展,引導孩子在貼貼、唱唱中體驗快樂。

幼兒園藝術教案11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目標】

1.臉譜的基本特徵。

2.大膽表達對京劇臉譜色彩、造型的感受與理解。

3.萌發對京劇藝術的興趣。

【活動準備】

包公、關公、趙高的京劇臉譜 白紙 彩筆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幼兒欣賞京劇選段:包龍圖打坐開封府——幼兒感知京劇藝術。

二、 基本部分

1. 出示包公臉譜、關公臉譜、趙高臉譜。

師:臉譜的主要顏色是什麼?還有什麼顏色?

看了這臉譜你是什麼感覺?

敘述包公、關公、趙高的傳奇故事。

2.比較三張臉譜眼睛、眉毛、眉心的不同表現手法。

3.幼兒設計臉譜。

三、結束部分

幼兒作品送至展覽區。

活動反思:幼兒設計臉譜難度很大。少數幼兒能表現出京劇臉譜色彩豐富、誇張的特點。

幼兒園藝術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欣賞石頭畫呈現的立體美。

2、能力目標:能在石頭上簡單自主做畫。

3、情感目標:體驗在石頭上做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圖片若干、刷子、顏料、毛巾、棉籤、盤子等。

活動重點: 理解、欣賞石頭畫呈現的立體美。

活動難點:根據自己的意願,能在石頭上簡單自主做畫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幅漂亮的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欣賞吧!

2、出示石頭請幼兒欣賞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嗎?你們一定想不到這些漂亮的畫是用石頭做的吧。今天我麼就一起來學習有石頭做的吧!

3、向幼兒介紹繪畫要用到的材料。

師:今天我們要用到的材料有:刷子、顏料、毛巾、棉籤、盤子。

4、觀看視頻學習在石頭上畫畫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樣在石頭上作畫的。

首先我們拿一塊石頭,用左手扶好,然後拿刷子蘸上綠色顏料從石頭的邊緣處開始塗色,塗出草莓葉子的形狀,然後從葉子處開始塗紅色的果肉,注意不能將紅色塗到綠色的葉子上,要塗色均勻,最後我們在紅色的果肉上用棉籤棉籤點上黑色的點點,草莓就做好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西瓜的畫法,首先我們拿刷子蘸上綠色的顏料,從石頭的底部開始畫綠色的瓜皮,然後拿刷子蘸上紅色的顏料,從綠色瓜皮處開始塗紅色的果肉,注意不能講紅色塗到綠色上,最後在紅色的果肉處點上黑色的瓜子,西瓜就畫好了。

5、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並強調在作畫的個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並適時的給與幫助

6、作品評價。

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並相互進行評價,進行肯定,並提出進一步的要求。

幼兒園藝術教案13

大班藝術領域音樂歌唱活動《逛逛世園會》

活動目標:

1、經過再現"世園會"的所見所聞,引導幼兒嘗試創編歌曲,激發愛家鄉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創造力,口語表達力及表現力。

活動準備:

錄音機及磁帶、事先帶領幼兒參觀過"世園會"、事先準備的錄象。

活動過程:

一、律動——"開汽車"教師:今日天氣真好,我們一齊開車去春遊吧,二、創編歌曲——逛逛世園會1。逛逛世園會教師:看看,我們到了哪裏了?(世園會的圖片)呀!美麗的世園會,我們一齊去逛逛吧!

2。講述逛世園會的所見所聞A、觀看世園會的錄像,幼兒用自由講述。

教師:世園會裏好玩的地方可真多,你們在逛世園會時看到了什麼?

B、用拍節奏的方式來講述所見所聞教師:那麼多好玩的地方啊!再來看看,我們講到的好玩的地方有沒有被拍下來。

教師:世園會裏真熱鬧,我呀越看越高興,(打節奏的講述)你也配上好聽的節奏再來講講好玩的地方好嗎?

例句:世園會裏真好玩,風車風車轉得快,小魚小魚遊啊遊,孔雀孔雀真美麗,轎子轎子真舒服,划船划船真歡樂。

節奏類型:

X。XXX|XXX|3、創編歌曲:世園會裏真好玩A、個別創編教師:風車風車轉得快,小魚小魚遊啊遊,我們講了那麼多好看好玩的東西,想一想,我們能用什麼辦法把它變得更好聽?

教師:看一看,我用了什麼辦法把它變得更好聽的?(教師示範表演)教師:我們一齊來試試!(小朋友跟着教師唱一遍)教師:誰也想來試試?(請兩名幼兒)教師:能不能把趣味的事情都編到歌裏去呀?

教師:你想唱什麼?告訴小朋友們。我們和他一齊來拍拍手好嗎?(先整首歌用打節奏的方式念歌詞,然後配上鋼琴團體唱一遍,請兩名幼兒)

幼兒園藝術教案14

剛剛進入幼兒園不久的孩子,對教師、同伴還較爲陌生。他們有的表現爲哭鬧,有的表現爲獨坐一旁,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但是該年齡段的孩子普遍喜歡聽節奏歡快的音樂,喜歡跟着成人玩音樂遊戲。因此,如果用美妙、歡快的音樂作爲伴奏,以扭扭拍拍的遊戲作爲載體,能夠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引發他們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

在伴隨音樂扭扭拍拍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隨着動作模仿和簡單的語言節奏一起扭動身體,感知身體的主要部位,如手臂、腦袋、小腳等,瞭解簡單的方位詞“上、下、前、後”,並跟着念短句。託班孩子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扭一扭、動一動、念一唸的遊戲形式不僅有助於他們理解詞語,願意開口說話,而且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一、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樂意伴隨着音樂節奏扭動身體。

2.感受與大家一起遊戲的快樂,願意和教師、同伴一起玩音樂遊戲。

二、活動準備

1.孩子們已認識“巧虎”。

2.每個孩子一個巧虎頭飾。

3.一段歡快的樂曲。

4.選擇室內或室外較寬敞的場地。

三、活動過程

(一)巧虎來了

1.出示巧虎頭飾,引導孩子與巧虎打招呼。

師:這是誰呀?我們和巧虎說“巧虎好”。(教師要鼓勵每個孩子與巧虎打招呼,可以說“巧虎好”,也可以說“巧虎早”;教師還可以手持巧虎木偶,走到每個孩子面前,與孩子握握手等。)

2.觀看巧虎表演。

師:今天巧虎來給大家表演節目啦。(教師拿着巧虎木偶,伴隨音樂扭動身體各個部位,如果有個別孩子出現自主模仿行爲,教師要加以鼓勵。)

(二)與巧虎共舞

1.鼓勵孩子一起跳舞。

師:巧虎表演完了,你們喜歡嗎?快來和巧虎一起跳舞吧。(教師應以巧虎的口吻大聲招呼每個孩子來跳舞,引導性格內向的孩子逐步加入,如果有個別孩子不願意,也不要強求。)

2.跟着節奏簡單扭動。

師:巧虎說“擺擺腦袋、扭扭屁股、跺跺小腳”。(教師可以引導孩子一起邊念短句邊扭動身體,可重複2~3次。)

3.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拍手。

師:巧虎說“上面拍一拍、下面拍一拍、前面拍一拍、後面拍一拍”。(如果還有個別孩子沒有扭動起來,教師可以輕輕拉着他的手隨着音樂晃動或拍打節奏,可重複2~3次。)

師:巧虎又說“我們上面拍手1、2,下面拍手1、2,前面拍手1、2,後面拍手1、2”。(“後面拍手1、2”的動作對託班孩子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師:巧虎問“小朋友還可以拍哪裏”。(鼓勵孩子大膽開口,說說身體其他部位的名稱,然後大家一起做動作,如“拍拍小臉1、2”。)

師:巧虎說“小朋友們,你們本領真大”。(教師手持巧虎木偶,伸出大拇指表揚孩子。)

(三)和巧虎告別

師:現在,巧虎要回家啦,我們一起和巧虎說“再見”吧。(讓每個孩子與巧虎握手道別。)

四、活動建議

第一,設計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託班孩子熟悉與喜愛的動物或人物形象,用來導入活動並貫穿整個活動過程,這樣容易激發大多數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更樂於模仿動作。

第二,選擇合適的音樂是活動成功的關鍵。選用的音樂應具有節奏明顯、旋律歡快的特點,儘可能是孩子已經接觸過、較爲熟悉的音樂,如《兩隻老虎》《小星星》等,這樣更容易讓孩子產生認同感。

第三,該活動也適合在戶外運動時進行,還可在區域中開展。

幼兒園藝術教案15

大班藝術:有趣的廣告

活動目標:

1、知道廣告詞的作用和特點,並嘗試用節奏型創編簡單的廣告詞。

2、在小組合作爲上海做廣告的過程中,萌發對自己家鄉上海的喜歡。

活動準備:字帖、響板、照片、音樂

重點:瞭解廣告詞的作用和特點

難點:嘗試創編廣告詞

活動預設流程:

一、說一說:喜歡上海的理由

1、我有一首好聽的歌曲,聽聽唱的是哪裏。

2、你喜歡上海麼?(幼兒大膽說,幼兒歸納總結)

小結:我們都喜歡上海,因爲上海有許多好吃的,好玩的。

二、編一編:我爲上海做廣告

過渡語:剛纔我們說了這麼多有關上海的事情,想不想把這些介紹給其他朋友,怎麼介紹?(做廣告)

1、你看見過廣告麼?廣告有什麼特點。

2、教師以生活中幼兒所熟悉的事物爲例,編一則廣告。

(1)我的廣告詞的快慢一樣麼,有什麼不同?

(2)出示節奏圖譜,幼兒發現,並大膽嘗試拍出節奏。

小結:廣告詞都是圍繞着產品的特點來說的,有一定的節奏型,讀起來朗朗上口。

1、分成4組,每組4人。每組選擇一個內容。

2、幼兒討論並創作,教師指導。

3、你們的廣告想好了麼,請你們展示一下。

4、聽了這一組的廣告,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麼?

第二次做廣告

1、幼兒繼續創編,教師指導

三、廣告宣傳大比拼

1、廣告展現交流欣賞。

2、一起來評選最棒的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