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集合5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集合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在圍繞主題活動“幼兒園是我家”的實施過程中,一次和孩子們在園內觀察散步時發現在幼兒園的草地邊上、小池塘旁、大型玩具下有各種各樣的垃圾——糖紙、吃剩下的包裝袋、香菸頭等,孩子們對此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裏垃圾怎麼會這麼多?”“這些垃圾都是哪裏來的?”於是,我結合主題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樂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2、初步激發“我是幼兒園小主人”的意識。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整潔的操場、教室等

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你喜歡嗎?爲什麼?(心情舒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幼兒討論圖片內容。

師小結:這些地方都很乾淨,看了以後心裏很舒服,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2、出示圖片:有垃圾的操場、教室等

提問:這裏都是什麼?怎麼會有這麼多垃圾的?

你看了,覺得怎麼樣?(看見了難受、玩得不開心…...)

師小結:這些地方都堆滿了垃圾,太髒了,看見了很難受,玩遊戲也玩的不開心,不喜歡這裏。

3、問: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 (把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筒裏。 做不亂扔垃圾的標記,掛在各處。 看見亂扔垃圾的行爲及時提醒、勸止——)

師:我們這些小主人真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使我們的幼兒園更加整潔,更加美麗。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把表達與表現有機的進行整合,爲孩子們創設了條件,使孩子們成爲學習的主人,樹立了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們自己發現的問題交由孩子們自己解決,大家各抒己見,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表達表現自己的認識,讓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孩子與環境發生互動,互相學習,互相感染,真正發揮了幼兒學習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做薯條

2.回家教媽媽做薯條,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大土豆幾個,鹽、油若干,烤箱

活動過程

1.首先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條圍裙,兩人一組合作繫上圍裙。

2.土豆洗乾淨削皮,放到有水的大盆裏。(這裏可以給孩子介紹一個生活小常識:將削好的土豆放到水裏,可以防止土豆氧化變黑。)

3.土豆切條,土豆條不要太細。

4.將切好的土豆條用水洗淨。

5.電磁爐燒好熱水,把土豆條放到熱水裏焯5分鐘,變白變軟即可,小朋友不能焯的時間過長,撈出來瀝乾水分。

6.請幾位小朋友來給薯條調味,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加上鹽、油,攪拌均勻,放到旁邊入味。

7.烤盤刷上一層油,爲什麼要刷油?(可以防止土豆條沾在烤盤上)

8.最後一步就是進烤箱,等待出爐咯!

9.課後延伸:回家與媽媽合作共同來製作薯條。

教育反思

本次活動非常圓滿,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興奮的小臉,感到非常開心。薯條是小朋友們都特別愛吃的一款零食。出去吃,爸爸媽媽會覺得不衛生,那麼自己在家做是非常乾淨的,在同媽媽一起合作做薯條中,小朋友也能體會到媽媽平時爲我們做飯的辛勞,也能體會到與媽媽一起合作的快樂。本次活動得到家長與小朋友的一致好評,活動圓滿成功。

小百科:薯條(英文名French fries)是一種以馬鈴薯爲原料,切成條狀後油炸而成的食品,源起於比利時。是現在最常見的快餐食品之一,流行於世界各地。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書包的結構功能,懂得愛護書包。

2、嘗試根據書包功能擺放學習用品和其它必用品,學習整理書包。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說出書包的外形、包內的結構和功能

2、難點:能分類擺放書包中的物品。

活動準備:

每人自帶書包一隻,內裝有書、本、鉛筆盒、礦泉水、紙巾等。

活動過程:

1、瞭解書包的結構功能:

(1)以入小學的準備爲話題導入:“要上小學了,書包準備好了嗎?看看你和同伴的書包是什麼樣的?”

(2)幼兒6人一組,圍桌而坐,個人將自己帶來的書包放在桌上,以小組爲單位,觀察和介紹個人書包的外形和內部結構。

(3)集體交流。選出幾種類型的書包讓幼兒觀察,說說書包的外形、包內的結構和功能。

提問:“如果班裏有相同的'書包怎樣識別?”(寫名字、做標誌)

2、整理書包:“上小學要帶些什麼?這些物品放在包的哪一層比較合適?”

(1)幼兒將各種物品放入書包:“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2)交流整理書包的經驗。(放東西要歸類,大小不同的東西,常用的東西儘可能放在外面的口袋裏)

3、背書包上學

每人背上書包走一圈,模擬上學去。

活動反思:

總體來講,幼兒在這次教學活動中的表現是,積極.主動的。不足點是,由於幼兒個別差異,有幾個小朋友沒有達到教學目的,以後反覆鞏固訓練。

小百科:書包,是指用布、皮革等製成的袋子。學生用來攜帶課本、文具用品。根據消費者審美品位的改變,書包發展出了一種更能減輕學生負擔的書包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要求:

1.欣賞故事,進一步認識自我,瞭解自我並通過談話大膽的評價自我。

2.努力展示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心。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玩具青蛙、故事

活動過程:

欣賞故事--討論故事--喜歡我自己

(一)欣賞故事1.提問:你們喜歡青蛙嗎?喜歡他的什麼地方?(幼兒回答)

2.聽聽青蛙的故事:

(1)傾聽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起來"

(2)這隻青蛙爲什麼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的?

(3)青蛙爲什麼會難過?他有沒有別人不會的本領?

(4)聽故事後半段,現在青蛙爲什麼又高興起來了?

(二)討論故事1.青蛙有什麼本領?野鴨、小松鼠、山羊呢?

2.青蛙爲什麼不高興?山羊對他說了什麼?青蛙又變的怎樣了?爲什麼?

3.最後青蛙是怎麼對自己說的?

(三)我喜歡我自己師:小青蛙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那你有沒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幼兒相互間的評價,讓他們說說同伴身上的閃光點,以此進一步認識自我,激發自信。

你喜歡你自己嗎?爲什麼?(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大膽交流,敢於說說自己的長處,幫助樹立自信心。)

活動反思: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個體的差異也是不同的,讓孩子通過觀察和比較自己以及同伴,瞭解和發現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樣的地方,感受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處。教師的經驗再豐富,設計活動也應當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應當自然的真實的,而不是教師眼裏的,這樣的情境是不真實的,應當多尊重幼兒個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兒需要發自內心的認可,不能夠去灌輸,孩子也想在集體中得到認可,在同伴之間得到認可,每個人都需要有價值的體現。

小百科:喜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ǐ huān ,也作喜愛,一指愉快;高興,二指喜愛,即對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興趣。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幫助別人真快樂

一、活動目標:

1、能注意到別人的困難,體驗他人的情感,主動幫助別人,具有同情心。

2、同情殘疾人,知道有很多人需要幫助,想辦法幫助他們。

三、活動建議:

1、幫助別人真快樂。

(1) 編排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的情境表演。

(2) 請幼兒觀看第一組表演:

A 一個幼兒幫助另一個幼兒在背後扣扣子;

B 一個幼兒摔倒了,另一個幼兒把他扶起來。 討論:你看到了什麼?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該怎麼辦?你幫助過別人嗎?你是怎麼幫助的?

(3) 請幼兒觀看第二組表演:一個小朋友傷心的哭了,另外幾個小朋友拿手絹給她擦,並勸慰。 討論:剛纔發生了什麼事?小朋友是怎麼幫助她的?如果你哭時,希望別人怎麼對你?遇到別人傷心時,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

(4) 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幫助別人、關心同伴的教育,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2、幫助殘疾人。

(1) 觀看有關殘疾人頑強拼搏的錄象或掛圖。

(2) 通過觀看錄象,請幼兒思考:那些人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聾啞、失明、肢殘等)

(3) 討論幫助殘疾人的辦法,並說說今後遇到殘疾人該怎麼做? 設立幫助殘疾人專欄,不定期將幼兒幫助殘疾人的事例,通過小廣播加以宣傳,或張榜表揚,已表彰幼兒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