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神通廣大的美猴王》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神通廣大的美猴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神通廣大的美猴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神通廣大的美猴王》

活動名稱

1、孫悟空大鬧天空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畫片中人物服裝、神態、動作、瞭解孫悟空的性格特徵。

2、關注道具和場景變化,感受動畫片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3、願意通過語言和動作大膽表達自己對動畫片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幼兒與父母共同收集關於《西遊記》的連環畫、圖片、對《西遊記》及孫悟空有初步的瞭解。

2、金箍棒、塑料袋、皺紋紙、紙殼等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將幼兒喜歡的西遊記人物形象懸掛於教室中。

示孫悟空的單幅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互相說一說:喜歡孫悟空嗎?爲什麼?孫悟空有什麼本領?

引導幼兒欣賞動畫片,在關鍵處暫停並根據需要提出一些問題:如:

(1)在播放天空場景時暫停並提問:這是在什麼地方?從哪裏看出來?你喜歡這裏嗎?爲什麼?引導幼兒關注場景的變化,說出自己的感受。

(2)在孫悟空打鬥場面出暫停並提問:孫悟空在幹什麼?你喜歡這個動作嗎?大家一起學一學它的樣子吧!

(3)全部欣賞完後提問:《大鬧天空》講了一件什麼事情?你喜歡孫悟空嗎?爲什麼?(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描述)你喜歡孫悟空的那個造型?(請幼兒學一學)

3、引導幼兒嘗試分組表演《大鬧天空》的片段。

(1)教師與幼兒協商確定表演片段(操練花果山、大鬧蟠桃會等)根據所表演片段中的角色進行分組,引導幼兒催選小組長,自主分配角色。

(2)啓發幼兒用塑料袋、皺紋紙、紙殼等替代物佈置場景、進行角色裝扮。

(3)指導幼兒練習角色的典型動作、表演及臺詞

(4)教師總結幼兒的表演情況,並請個別小組向大家進行展示表演。

活動名稱

2、捏麪人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捏麪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動的風格。

2、在學習原有歌曲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圖片、同伴間的討論,即興創編與演唱歌曲。

3、在創編歌詞與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戰,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1、玩過面泥,並見過一些麪人形象。

2、 ppt課件、圖片、黑板、粉筆。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在音樂區放置音樂磁帶《捏麪人》,讓幼兒欣賞。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引起課題。

1、進場:律動《泥娃娃》

2、教師藉助多媒體與生動地講述,引出歌曲部分內容。

二、熟悉歌曲旋律與主要內容。

1、教師範唱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詞。

2、師:"爺爺都捏了什麼?"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根據教師地身體動作有節奏地說唱部分歌詞。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逐一出示圖片,幫助瞭解歌曲地部分結構。

3、老師做動作,幼兒隨樂按節奏邊做動作邊念部分歌詞。

4、幼兒學唱歌曲。

1)師生分別扮演老爺爺與麪人,延長歌曲地各部分1~2遍。

2)教師逐步退出動作引導,讓幼兒逐步學唱歌曲2~3遍。

師:"我們和老爺爺一起學捏麪人吧!"

三、啓發幼兒按故事主題創編部分歌詞。

1、"老爺爺捏地師西遊記地故事,那你想編一個什麼故事呢?"鼓勵幼兒討論故事主題。

2、教師選取幼兒討論的某一主題,對部分歌詞進行替換創編,用圖片提示幼兒創編內容。

3、在圖片的提示下,幼兒演唱由自己創編的歌詞。

4、根據幼兒演唱的實際情況,嘗試逐漸加快速度演唱,挑戰自我。

活動名稱

3、師徒四人行

活動目標

1、發展概括性觀察能力,能抓住師徒四人的典型特徵。

2、嘗試用彩那製作師徒四人的形象,練習團、搓、壓、對接等泥工技能。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一定的泥塑活動經驗。

2、彩泥、牙籤、豆子、瓶蓋等輔助材料。

3、師徒四人泥塑範例各一個。

4、豬八戒泥塑步驟圖,見幼兒用書第3冊第6-7頁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在手工區放置橡皮泥讓幼兒練習製作。

活動過程

1、1.組織幼兒演唱歌曲《捏麪人》,明確師徒四人的明顯特徵。

(1)、引導幼兒在鋼琴的伴奏下演唱歌曲《捏麪人》,進入情境。

(2)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說一說四人物的不同之處,概括出各自的明顯特徵。

2、介紹材料及方法,引發幼兒泥塑的興趣。

(1)出示師徒四人的範例,引導幼兒觀察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運用了哪些泥塑技能。

(2)介紹輔助材料,師幼共同討論這些材料可以幹什麼用。

(3)教師重點示範對接的技能。

3、引導幼兒獨自進行泥塑創作。讓幼兒參照幼兒用書中豬八戒泥塑步驟圖進行塑造,指導幼兒運用不同顏色的彩泥表現人物特徵,同時注意面部特徵的塑造要精細,啓發幼兒運用輔助材料(牙籤等)進行人物身體不同部分的對接。

活動名稱

4、豬八戒吃西瓜

涉及主要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樂於傾聽故事,感受故事中豬八戒、孫悟空等主要角色的不同特點。

2、能運用眼神、動作、表情、語言等創造性的表演豬八戒、孫悟空的角色特徵

3、感受故事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豬八戒吃西瓜》。

2、會做律動《吃西瓜》。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在語言區放置教學掛圖《豬八戒吃西瓜》,西遊記人物。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做律動《吃西瓜》,引入情境。引導豬八戒吃西瓜的樣子,說一說爲什麼會肚子疼?

2、引導幼兒邊看掛圖邊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感知豬八戒、孫悟空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可根據需要進行提問如:

(1)八戒和悟空一起去摘果子,但是八戒去了嗎?爲什麼?

(2)悟空走了以後,八戒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分西瓜的?

(3)悟空回來後發現八戒在吃西瓜,他是怎莫說的?怎麼做的?爲什麼?

(4)八戒四次絆倒,他分別說了什麼?

(5)後來大家知道真相了嗎?八戒是怎麼說的?

(6)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爲什麼?

3、引導幼兒表演故事。請幼兒自主選擇故事中的角色和一個場景,進行誇張幽默的表演。

活動名稱

5.悟空分桃

涉及主要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學習4、5的分解、組成,初步探索組成的基本規律。

2.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並正確表達。

活動準備

1.孫悟空頭飾一個,桃子食物5個,每人5個桃子圖片、每人兩個盤子。

1.練習卡、記錄紙、鉛筆、橡皮等。

1.幼兒用書第3冊第10頁。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在生活中引導孩子理解4、5的分解、組成。

活動過程1.教師扮演孫悟空出示實物桃子,請小朋友幫忙將桃子分到兩個盤裏,引起幼兒興趣。

2.引導幼兒探索5以內數的分合。

(1)教師出示4個桃子,引導幼兒分到兩個盤子裏,啓發幼兒發現不同的分桃方法。教師示範分合記錄。

(2)教師以遊戲的口吻,指導幼兒將5個桃子分到兩個盤裏,

啓發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分桃,並進行記錄。

(3)幼兒交流各自的操作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出示4、5的分合式,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互換、互補、遞增、遞減等規律。

3.引導幼兒練習,進一步掌握4、5以內數的組成。

(1)操作練習卡(見幼兒用書第3冊第10頁)

(2)也可以採用珠子、雪花片、花生、豆子等物品練習數的組成。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益智區繼續練習4、5以內數的組成。

活動名稱

6.有趣的面具

涉及主要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線條和色彩,選擇不同的材料創造性地表現《西遊記》人物的面部特徵,加深對《西遊記》中人物的認識和情感。

2.學習製作面具。

活動準備

1.孫悟空面具製作步驟圖(幼兒用書第3冊第11頁)2.畫筆、剪刀、雙面膠、鬆緊帶、訂書機、鐵絲、瓶蓋、白色長紙等。

3.《西遊記》中各中形象的圖片(課件)。

4.《一個師傅仨徒弟》音樂磁帶、錄音機。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和孩子一起製作孫悟空師徒四人的面具來玩遊戲。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談話:班裏要舉行《西遊記》劇目的演出,如果帶上面具效果會更好。激發幼兒製作面具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面具製作方法,確定要製作的面具。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中孫悟空面具的製作步驟,激發幼兒製作面具的慾望。

(2)出示《西遊記》中各種形象圖片,幫助幼兒確定自己想

要製作的面具。

3.指導幼兒製作面具。播放《一個師傅仨徒弟》作爲背景音樂。

(1)講解操作要求:小朋友可以自主地選擇喜歡的材料來裝飾面具。活動中注意謙讓,不影響他人,活動結束後要主動整理物品。

(2)指導並幫助有需求的幼兒完成作品,引導幼兒向同伴求助。

(3)提醒先完成的小朋友互相講講自己做的是什麼面具,用了哪些材料。

4.組織幼兒分享交流。

(1)幼兒互相介紹各自的面具。用了哪些材料,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2)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帶上自制的面具自由表演。

活動名稱

7.猴孩兒做客

涉及主要領域科學社會

活動目標

1.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運算,掌握加法的基本運算方式,初步瞭解互換、互補規律。

2.會看圖自編加法應用題,並能正確書寫加法算式。

活動準備

1.小猴子布玩具,桃子實物圖或圖片。

2.教學掛圖《猴孩兒做客》。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引導孩子編寫加法應用題並計算,理解加法的含義。

活動過程

1.1.組織幼兒進行"碰球"的遊戲,複習5的組成。如:"小朋友,我問你,我的1球碰幾球。""老師,我告訴你,你的1球碰4球"

2.2.以小猴子來做客的情境,引導幼兒理解加法的含義,學習2-5的加法,編加法應用題。

學習2-5的加法應用題,理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教師先拿一個桃子給小猴子,又拿一個桃子給小猴子。請小朋友先描述這件事情,(老師先給了小猴子一個桃子,又給了小猴子一個桃子,老師共給了小猴子2個桃子。)再試着把最後一

句話"一共給了小猴子2個桃子"變成一個問題考考大家。(老師先給了小猴子1個桃子,又給了小猴子1個桃子,老師一共給了小猴子幾個桃子?)請小朋友在桌子上擺出算式,並互相說一說,算是中的每個數字和符號都代表什麼意思?怎樣讀這個算式?以同樣的方式,教師自由變化事件,教幼兒理解3-4、4-5、5以內的加法和加法應用題。(1+4=5,4+1=5,2+3=5,3+2=5)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互換,互補規律。

3.幼兒操作其他材料如珠子、積木等,練習5以內數的加法。或運用幼兒用書進行練習。

活動名稱

8.摘桃子

涉及主要領域藝術科學

活動目標

1、以生動的遊戲情節吸引幼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2.樂於參加體育活動,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增強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活動準備懸掛桃子若干,輪胎,籃子,貼畫,音樂磁帶。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陪孩子玩觸物縱跳遊戲

活動過程

競賽遊戲:《摘桃子》

A、教師引導:"小孫悟空的肚子餓了,我們去摘桃子吃。可是在路上有很多障礙,我們要爬過草地、跨過小河(用輪胎代替),看誰不怕困難最先摘到桃子!"B、教師講解玩法:幼兒站成一隊,第一個幼兒首先膝蓋不着地爬過草地,然後助跑跨跳跨過小河,最後"摘"到桃子跑回來,放到籃子裏,拍一下第二個幼兒的手,第二個幼兒接着出發,依次進行。

C、幼兒分組比賽,給獲勝的幼兒發小貼畫表示鼓勵。

3、結束部分:聽《白龍馬》的音樂,在教師的引導下做放鬆運動。

活動名稱

9.一個師傅仨徒弟

涉及主要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學習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內容、含義。

2.感受並用自己的聲音表現出歌曲豪邁、積極向上的情感。

3.運用誇張的表情和體態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樂磁帶《一個師傅仨徒弟》。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晨間活動播放《一個師傅仨徒弟》的歌曲。

活動過程

1.1.引導幼兒回憶有關《西遊記》的故事,瞭解其中主要的故事情節。提問:《西遊記》的故事裏面都有誰?"一個師傅仨徒弟"去幹什麼?一路上遇到了什麼困難?最後解決了嗎?

2.2.請幼兒欣賞歌曲《一個師傅仨徒弟》。

聽後討論:與自己知道的《西遊記》故事相比較是否有相同的地方?歌裏都說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學唱歌曲中的重點部分。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中的重複處:"什麼妖魔鬼怪、"爲什麼這兒要重複?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

(2)。幼兒學唱重複處"什麼妖魔鬼怪、、"進一步感受此處的豪邁情緒。

(3)。引導幼兒感受結尾處"邪惡壓不過正義"的旋律特點,並啓發幼兒思考爲什麼句尾旋律要越來越高。

(4)讓幼兒學唱歌曲結尾最後一句"邪惡壓不過正義",進一步感受此處的豪邁、積極向上的情緒。

4.引導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一個師傅仨徒弟》。

活動名稱

10.唐僧騎馬咚哩咚

涉及主要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幼兒學會念兒歌,並嘗試分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唐僧騎馬咚哩咚》錄音帶、錄音機、角色扮演的各種道具,幼兒用書第三冊第16頁。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提醒幼兒隨時整理表演用的道具、服裝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過程

1.1.引入主題,觀察幼兒用書第三冊第16頁圖畫後提問圖畫上面有誰?誰在最前面?後面跟着誰?

2.感受理解。

2.欣賞兒歌,教師提問:誰騎着馬?後面跟着誰?他有什麼特點?孫悟空的後面跟着誰?他有什麼特點?豬八戒的後面跟着誰?他的特點是什麼?沙和尚的後面跟着誰?老妖婆騙過了誰?最後發生了什麼事?

3。理解重點。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喜歡的幼兒可以跟念。

4.跟隨錄音機說兒歌。

5.師和幼兒一起打節奏、說兒歌。

6.師讓幼兒嘗試分角色表演兒歌。

7.活動延伸:在表演區投放各種道具,讓幼兒可自由創新表演。

活動名稱

11.我們的演出海報

涉及主要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瞭解海報的藝術特點,嘗試製作《西遊記》演出海報。

2.學習與同伴協商、分工合作完成製作和宣傳任務。

3.學習欣賞和客觀評價同伴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家長、幼兒、教師共同蒐集的`各種戲劇節目海報。

2.製作海報用的各種紙(彩紙、卡紙、皺紋紙等),各色布頭、即時貼、彩筆等工具。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引導幼兒利用家園聯繫欄佈置演出海報宣傳欄,吸引家長和其他班的觀看。

活動過程

1.1.引導幼兒欣賞海報。

展示事先蒐集的戲劇節目宣傳海報,與幼兒一起討論海報呈現的信息以及海報的創意等。熟悉海報應當包括的內容,如節目名稱,演出單位,演出地點,演出時間,節目內容等。

2.2.組織幼兒分組製作海報。

(1)3.教師和幼兒討論所要演出的故事劇本,請各組幼兒爲這次演出製作一張有創意的宣傳海報。

(2)適時提醒幼兒有關劇情細節,引發幼兒製作海報的靈感。

3.引導幼兒分享交流。

(1)幼兒從海報呈現的信息和海報的構圖等方面欣賞同伴的海報。

(2)組內討論自己的海報還有什麼可以修改的地方,並修改完善。

4.活動延伸:在幼兒園宣傳欄張貼海報,進行宣傳活動。

活動名稱

12.連環畫《西遊記》

涉及主要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瞭解連環畫的特徵及內在聯繫,學習創作連環畫。

2.大膽構圖,表現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3.協商、合作完成連環畫的創作。

活動準備

1.幼兒在閱讀區閱讀過《西遊記》的連環畫。

2.畫紙、水彩筆、油畫棒、訂書機等材料。

3.《西遊記》連環畫一本。

4.背景音樂《一個師傅仨徒弟》。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幼兒看,講《西遊記》故事。

活動過程

1.1.介紹連環畫的基本步驟,激發幼兒創造連環畫的興趣。

(1)教師出示《西遊記》連環畫,引導幼兒討論:連環畫圖書由幾部分構成,與單幅的圖畫有什麼區別,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2)2.教師介紹基本步驟:先將自己想要創作的故事分解成幾幅畫面,逐幅繪製,標上頁碼。裝訂起來即成連環畫。

2.指導幼兒創作連環畫。

(1)3.啓發幼兒互相交流自己想要創作的連環畫內容。

(2)指導幼兒在背景音樂伴奏下進行連環畫的裝作。教師引導幼兒合理分解畫面,同時指導幼兒注意畫面形象要前後一致。

4.4.分享作品。引導幼兒集體或小組相互展示自己的連環畫作品,講解故事內容。未完成的幼兒可繼續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創作。

5.活動延伸:引導幼兒在繪畫區繼續創作不同的連環畫故事。

活動名稱

13.新編美猴王故事會

涉及主要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出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美猴王故事,語言流暢、清楚,用詞用句準確。

2.專心傾聽同伴講述,能根據同伴的講述發表自己的見解。

3.能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講故事,體驗創造性的講述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名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事先準備好要講述的故事。

2.根據幼兒講故事能力的強弱,事先將全班幼兒分成5-6組。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幼兒講《西遊記》故事。

活動過程

1.引導有人明確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需具備什麼條件?(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有趣等。)

2.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

(2)各組介紹自己推選的人選及理由。

3.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衆。

活動名稱

14.小猴賣桃

涉及主要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理解減法的含義,掌握5以內的減法運算。

2.學習創編減法應用題,並能正確書寫減法算式。

活動準備

1.猴子、桃子圖片、操作卡片若干。

2.鉛筆、橡皮等。

3.幼兒用書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在活動區投放供幼兒操作的數字、符號卡片。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進行"問答"遊戲,複習5以內數的加法。

"小朋友,我問你,1+2等於幾?""老師,我告訴你,1+2等於3。"以此類推。

2.引導幼兒學習2-4的減法,理解減法的含義,學習編應用題。

(1)操作桃子卡片,學習2的減法。提問:小猴子原來有2個桃子,賣掉一個桃子,小猴子還剩幾個桃子?小猴子的桃子比原來多了還是少了/引導幼兒思考,用什麼方法來算。

(2)學編減法應用題。引導幼兒將剛纔教師演示的小猴賣桃的故事講述一遍,嘗試將最後一句話變成一個問題考考小朋友。引導幼兒在桌子上擺出算式,理解每個數字、符號的含義。

(3)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的減法和應用題。

3.遊戲《賣桃》。引導幼兒學習5的減法,練習編減法應用題。教師辦賣桃地小猴(共5個桃子),請小朋友上來買桃。

(1)教師根據小朋友買的桃數編應用題,引導幼兒列減法算式,進一步明確算式的含義。

(2)幼兒買桃,請該幼兒編減法應用題,其他幼兒列算式。

(3)將5的減法算式列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其中的互補規律。

4.引導幼兒運用幼兒用書練習,鞏固練習5以內的減法及應用題。

活動名稱

15.孫悟空和孩兒們

涉及主要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提高身體的平衡、協調能力和反映的靈敏性。

2.體驗用廢舊材料自制紙棒進行遊戲的樂趣活動準備1.幼兒在活動區中用報紙等廢舊材料自制的"金箍棒"。

2.各種廢舊紙箱。

3.錄音機和《猴哥》歌曲磁帶。

環境創設生活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關注弱勢羣體,激發幼兒幫助弱者的願望。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孫悟空,帶領幼兒進入《西遊記》的情境,回憶金箍棒的作用,激發幼兒探索"金箍棒"玩法的慾望。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播放背景音樂《猴哥》,幼兒自由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

(1)幼兒自由探索。如:手拿紙棒轉。用手掌頂紙棒。當望遠鏡。當小毛驢騎紙棒。站在紙棒一側,左右行進跳。

(2)啓發幼兒自由結伴,合作玩金箍棒。

3.《搬運妖怪》。

(1)教師介紹遊戲人物,引發幼兒遊戲興趣。將場地一側的紙箱當成悟空打死的妖怪,請幼兒們一起用紙棒將他運回水簾洞。

(2)教師與一幼兒演示遊戲過程:先持紙棒跑到場地一側,然後用兩根紙棒把一隻紙箱擡起來,整齊的放置在場地的另一側。

(3)將幼兒分成兩隊,每對幼兒爲一個組合。"妖怪"不能中途落地,運送妖怪快的隊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