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10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10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跟隨老師準確的朗誦詩歌。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詩歌。

3、培養幼兒對春天的音樂和詩歌感興趣。

4、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完整朗誦詩歌。

5、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

活動準備:

音樂視頻、黑板、春天和冬天的圖片

活動重點:

1、重點:自信地展現詩歌,讓學生融入正確的課堂氛圍中。

2、難點:準確記憶背誦詩歌。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組織常規,聆聽春天的音樂進入音樂課堂位置。

二、新歌教學

(一)導入:

小朋友,春天來了,你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變化麼?(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小草發芽了,花都開了,小蝴蝶小蜜蜂都到花園裏做遊戲。)

請小朋友看電腦上老師準備的春景畫,你看到了什麼,能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一聽嗎?

(二)、看幻燈片

請小朋友看幻燈片,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麼?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好麼?(我看到了小溪,柳樹,還有竹筍)請你再仔細觀察加上你的想象,小溪會是什麼樣的?會有什麼樣的聲音?柳樹是什麼顏色的?有什麼動作麼?竹筍是什麼樣的?(小溪在流淌,嘩嘩的流。柳樹是綠色的,有風吹它時會隨風飄舞,竹筍有的高有的矮。)

三、學習兒歌

小朋友說的真好,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春天來了,大樹變綠了,小河裏的冰融化了,風也不象冬天那麼冷了,春筍在一點點的長高。老師知道一首兒歌,它告訴了我們春天是怎樣來的,你們想學習麼一下麼?

1、聽老師範讀:丁冬,丁冬,

小溪試了試清脆的嗓子,

啊,春天是唱着歌來的!

呼啦,呼啦,

柳樹彎彎柔軟的腰,

啊,春天是跳着舞來的!

嗶剝,嗶剝,

春筍在泥地裏快活地拔節,

啊,春天是放着鞭炮來的

2、隨老師一起讀兒歌。

強調"春、試、這"三個字是翹舌音,"筍、嗓"是平舌音,注意區分。學習象聲詞"叮咚、呼啦、嗶剝"

3、小朋友齊讀兒歌,要求聲音洪亮,邊讀邊想象春天的美。

4、請小朋友想一想兒歌中春天到來一共有幾種方式?(唱着歌來的,跳着舞來的,放着鞭炮來的。)

5、找能力強的小朋友配樂朗誦兒歌。

6、其他小朋友學着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7、試一試背誦兒歌。

活動延伸:

小朋友,春天多美呀,有時間你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春天吧,看一看春天的到來還有哪些方式好麼?

活動反思: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常常聽到的是有關“春天”的話題,而很少有人談及“春風”,因此,以春風——這一大家熟悉而又常被忽略的主題爲內容的散文詩,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我遵循了動靜交替、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圖片圖譜的運用爲幼兒對散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較好的保證,採用動作表演的教學的遊戲性,讓孩子們和樹兒一起翩翩起舞;和花兒一起頻頻點頭;和春風一起尋找這綠意和花香,一起感受春風帶來的溫暖和希望。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習的主體性體現得比較好,從效果來看,我預設的目標達成度較高。

結合我們現在的課題研究方向——將詩歌活動(詩歌朗誦)與藝術教育相融合,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我在思考:

首先,此個活動中我那些地方將詩歌活動與藝術教育融合了?可能圖譜是一個,藉助動作表演幫助理解一些動詞是其二。這些個點如果不做課題研究的老師可能也會用到,那麼我們研究的突破口又將在哪呢?

其次,對於如何培養大班孩子的朗誦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困惑。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很想有感情的進行朗誦,但是,明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對詩歌還不熟悉。那麼,朗誦活動方在第一次詩歌活動中合適嗎?如果可以,那麼我們可以採用何種方式組織進行呢?

再者,活動的導入環節是“隨音樂做放風箏動作。”我原本採用的是一段比較歡快的音樂進行的,也許我可以用下週將進行的《春天裏來》的音樂作爲背景音樂,第一,本身這個音樂也是歡快而抒情的,適合做背景音樂。第二,又可爲下次的活動做很好的鋪墊。

另外,這兩個段落還讓學生認識排比和擬人這兩種修辭手法的作用,知道作者把太陽當人來寫,使人感到親切、生動。

最後,設計一個“美一美”的活動,讓孩子們把自己對詩歌中春風的理解用畫筆畫出來。或者自己設計一副關於春風的畫,然後進行詩歌的創編。達到詩與畫,畫與詩的自然融合。

希望在以後的活動設計中,能爲孩子們考慮的更多一些,讓我們的孩子對美的感悟更多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太陽,您真勤勞》是音樂教案中的歌唱活動,是表達自己對勤勞的太陽的敬佩之情以及對太陽給予我們光明和溫暖的感激之情。而大班幼兒對於這類情感有了一定的瞭解,本次活動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綱要》中藝術教案爲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精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傾聽音樂磁帶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在瞭解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太陽帶給人們的光明和溫暖。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願意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能愉快地參與集體演奏活動。

5、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知道太陽從海面升起的畫面。

物質準備:錄音機、磁帶;可操作的圖片(太陽從海面升起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操作圖片(太陽從海面升起的情景)。

師:你們知道太陽在幹什麼嗎?

師:請你們回憶一下,太陽升起來後,我們有什麼感覺?

師: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自己的這種感覺呢?

師:太陽能帶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我們一定要謝謝他,老師這裏有一首歌,就是感謝太陽的,小朋友們一定很想學,對吧?

二、分析歌曲內容。

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傾聽、欣賞。

師:你剛纔聽到了些什麼呀?

師:爲什麼會說太陽勤勞呢?

師:如果太陽不勤勞會發生什麼事情?

三、學唱歌曲。

1、教師播放音樂磁帶。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聽,比比看誰的小耳朵最能幹,能聽出歌曲裏的好聽的聲音。

師:你聽出來了嗎?是哪一句?你願意把這一句唱出來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嗎?

師:老師也覺得這一句很好聽,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2、教師再次播放音樂磁帶。

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學唱歌曲。

師:你覺得哪一句比較難唱?

師:這一句是挺難的,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師:小朋友們唱的真棒,要是太陽聽到了一定會很高興的,你們願意用最好聽的聲音把這首歌唱給太陽聽嗎?

四、嘗試表演。

師:請小朋友們扮演太陽從“海面”上升起,一邊唱歌,一邊按照歌曲節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動作。

師:老師來扮演太陽,請你扮演自己喜歡的某一物體,一邊唱歌,一邊按節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動作。

五、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回家後把這首好聽的歌也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活動反思:

我感覺好的方面有,這節活動課設計貼近幼兒的生活,太陽是孩子比較熟悉、親密的朋友,所以幼兒無論是在學唱歌曲時還是表演時都顯得比較主動、積極。通過形象有趣的圖譜方式表達歌詞內容,淺顯易懂,幫助幼兒不僅能很快的掌握歌詞內容,而且能較輕鬆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

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有,剛開始時我是以歌唱爲重點的,可是在學習時有好幾個在以前的城西已經學過了,都會唱了,因此我馬上改變教學思路以創編動作爲重點,可是在教時我沒有很好的把每一句唱完整,分段不夠好,就如馮老師說的'會讓幼兒理解錯誤的,還有我對於各個環節時間的把握還不夠緊湊,導致拖堂現象。如:請幼兒創編動作時,有的幼兒已經做的很好了,我還讓其他幼兒繼續想動作,就浪費了好多時間,還有在歌唱時如果我當時能夠邊彈邊讓幼兒跟唱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幫助幼兒唱準了節拍。活動過程中,我還未能全面地顧及、觀察到所有孩子的行爲,感受。沒能及時發現孩子行爲中與活動關聯的好的地方給予及時表現。如:在請男生演唱的時候,有幾個女生已經隨着歌聲情不自禁地表演起來,而我當時沒有顧及她們的感受,還是自顧自地按照設計好的環節進行下去。如果當時我能夠及時抓住這個契機,請個別幼兒或集體進行歌表演,那樣活動會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還有在重點部分沒有很好的突出,幼兒對休止符還是沒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今後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辨別音的高低

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按音的高低送信,送信時靈活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

3、可啓發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七個音的高低。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信件,音樂磁帶,七個音

遊戲過程:

1、幼兒可按意願選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扮不同音高的幼兒站在圈上,隨音樂拍節奏;扮"小小郵遞員"的幼兒聽音樂邊唱邊做騎車的動作,在圈內跑動。

2、當音樂出現其它發音(do,si任選),立即帶la的幼兒去送信,幼兒說一句:"(叔叔,阿姨)您家來信了",接信的幼兒說:謝謝,您辛苦了"。郵遞員說:"不用謝,再見!"

3、遊戲結束,郵遞員與圈上的幼兒互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活動反思:

《綱要》明確的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加。平衡感的發展對於我班幼兒還處於走輪胎、自轉、走積木等形式上,平衡訓練的形式上還比較單一,基於幼兒平衡感的發展需要和遊戲的有趣形式,結合本主題,我設計了此次活動,通過活動主要發展幼兒的平衡感和團隊的合作意識。

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1、通過遊戲發展幼兒平衡能力;2、鍛鍊幼兒團隊合作意識。

首先進行的是自編郵遞員操,活動包括(上肢、下肢、手腕、腳腕,重點練習單腳、旋轉平衡),通過前期的趣味活動活動上下肢,爲下面活動做準備。集體活動是騎小車,幼兒拍成四排,騎小車到達二十米終點,然後返回,看哪隊最先到達。第二個活動是幼兒排成四排,每隊第一個幼兒頭頂郵包跑到終點,然後返回交給下一位幼兒,最先送完的隊伍獲勝。老師親自示範,頭頂郵包,跑到輪胎那兒,然後跑回來,交給下一位郵遞員,最先送完的隊伍獲得第一名。然後幼兒排成四排,每隊第一位幼兒騎小車,手拿郵包送到終點再返回交給下一位孩子。

本次活動的過程首先是熱身集體遊戲活動體現了遊戲的難度上層次性,幼兒在遊戲過程中變換方式的送信,在距離上也逐漸增加難度。始終保持活動的趣味性和對孩子的吸引力。合作需要互相鼓勵,需要幼兒相互間的默切配合,才能穩當順利。

這節課下來,我也有幾個點思考:

首先,我的創設缺乏趣味性,缺乏情境。我在活動準備階段,通過表演郵遞馬車,作爲導入。但是缺少音樂,情境性不夠。孩子一到戶外,很容易被外界的環境分散注意力。如果增加音樂,能夠很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我在活動中缺少兒童化的語言,一會有情境,一會又從情境中跳出。很難喚起幼兒的興趣。在導入階段,我可以增加一些小馬踢踏的聲音,多些動作表演,穩定混亂的秩序。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儘量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作爲剛升入中班的幼兒,他們不會完全明白一個人結束送信,才能輪到下一個的道理,所以我沒有必要硬讓幼兒等待,可以讓他們一個跟着一個去送信,只要兩個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好了,可見,我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實在欠缺,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積累。

活動中,我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遊戲活動中,我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遊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指導。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自己也加入了遊戲隊伍,玩得不亦樂乎。

本課我還有些不足之處,由於在跑道轉彎處,不容易轉彎,孩子們的郵遞小車總是撞在一起,這樣就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還有就是2個遊戲混在一起,目標不明確,建議課程教案設計的時候還是要改一下,到底是要發展幼兒的什麼目標,我覺得應該是腿部肌肉,騎小車拼速度,又快又穩,頭頂郵報也和現在的送信方式不符合,脫離了實際,可以在以後的課程中逐步修改完善。

小百科:郵遞,通過郵政發送,是傳送貨物的一種形式,屬於中國郵政的業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根據繪本《咔嚓咔嚓剪鬍子》的故事內容和樂譜提供的線索,理解音樂aba的結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輕鬆詼諧的音樂形象。

2.探索用各種創造性的身體動作合拍地表現梳、剪鬍子以及各種情緒體驗的動作。

3.感受創造的樂趣,享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單簧管波爾卡》

2.樂譜一張、鬍子造型單

3.繪本課件

4.在進行了第一課時《咔嚓咔嚓剪鬍子》的繪本閱讀活動之後,幼兒對繪本內容基本熟悉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課時活動。

活動流程:

回憶故事——欣賞音樂——創造動作——合作表演。

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理解故事情節發展的線索。

●剛纔,我們一起看了一本有趣的繪本,出示封面《咔嚓咔嚓剪鬍子》。

是誰在咔嚓咔嚓剪鬍子呢?

●第一天,喬波奇咔嚓咔嚓剪鬍子,剪了一個細長卷卷胡,他是怎麼剪的呢?

出示節奏型:咔 嚓 ︱咔 嚓 ︱ 咔咔 咔 ︱嚓嚓 嚓︱

●第二天,喬波奇又咔嚓咔嚓剪鬍子,剪了一個小帥胡,他又是怎麼剪的呢?

出示節奏型:咔 — ︱嚓 — ︱咔 嚓 ︱嚓嚓嚓嚓 嚓︱

●正當他忙得不可開交時,店裏來了一個徒弟,他很認真地學習,但是,經常把客人的鬍子剪壞,客人們怎麼樣呢?

●喬波奇很耐心地教,徒弟很認真地學習,漸漸地,徒弟的水平越來越高,他要自己回家開店了,是《喬波奇剪鬍子店二號店》。這裏生意怎麼樣?

●小熊徒弟的手法很靈活,手藝也很了不起,就和師傅剪的一樣棒。

2.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的結構和形象。

●欣賞第一遍,初步感受音樂歡快、輕鬆、詼諧的形象。

出示樂譜,在樂譜上指示音樂的進行。聽後提問:這首樂曲聽上去怎麼樣?

●欣賞第二遍,在繪本故事的線索中理解音樂aba的結構。

圖譜中的標記表示什麼意思?樂曲可以分成幾段?

重點理解第二段:圖譜中的波浪線表示什麼意思?嘗試表演小熊發抖、緊張的樣子,客人的各種表情。

●欣賞第三遍

第1遍,教師指示圖譜,幼兒自由表演。

第2遍,加上梳、撣的動作跟隨老師表演。

3.創造動作,能跟着音樂合拍地表現各種剪鬍子動作。

●欣賞老師的表演

老師很喜歡這首樂曲,並且請我的好朋友鈕老師一起來表演。

看完後簡單提問:表演得好在哪裏?(一起學一學表情的互相交流)

●爲a段創編動作。

出示圖片,喬波奇還有很多漂亮瀟灑的剪鬍子動作,能剪出很多的鬍子造型,看,他是怎麼剪的?

請幾個幼兒到前面示範表演自己的創造動作。

跟着音樂自由創造、表演。

4.合作表演,感受和表現音樂,體驗快樂。

●現在,我們也來開一個剪鬍子店吧,我們的喬波奇剪鬍子店3號店正式開張了,請跟你旁邊的朋友商量一下,誰剪鬍子,誰做顧客。

●相互交換一次。

●結束:你們的手藝真是了不起,都剪出了漂亮的鬍子,一起來秀一秀自己的鬍子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快樂,並能想象用動作形象來表現音樂強與弱。

2.喜愛音樂活動,願意在集體中表現。

準備:

音樂;圖譜,各小動物及動物胸飾。

過程:

一、感受音樂

1.聖誕節快到了,小動物們聚在一起開聖誕音樂會,聽。(播放音樂)

2.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歡快)

二、感受音樂強弱

1.這段歡快的音樂裏還藏着一個祕密呢,我們再來聽聽這首好聽的音樂。聽聽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的聽起來怎麼樣?有的聽起來怎麼樣?(強與弱)

2.這段音樂有的強有的弱,聽着音樂請幼兒用身體動一動。用什麼動作表現強?用什麼動作表示弱?(請個別幼兒來做,大家學做)

3.請幼兒完整聽音樂來做動作1~2遍。

三、出示圖譜,再次感受音樂強弱

1.(出示紅圓片和藍圓片)請幼兒說說哪個圓片表示強?哪個表示弱?

2.(出示完整圖譜)教師有節奏的點圓片,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

3.這段音樂中有一段和強弱音樂不一樣的,你們聽出來了嗎?(間奏)(出示聖誕老人圖片貼圖譜上)

四、引出動物參加聖誕音樂會

1.聖誕音樂會開始了,會有哪些動物來參加?(根據幼兒說的,師出示相應動物)

2.(播放強的音樂)這段音樂你覺得誰出來適合?(請幼兒把動物貼圖譜上)

3.(播放弱的音樂)這段音樂誰出來適合?(請幼兒把動物貼圖譜上)

4.(完整播放音樂)幼兒聽音樂看圖譜上的動物,並表演1~2遍。

5.(再次播放音樂)幼兒選一種動物胸飾來表演遊戲。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快樂,並能想象用動作形象來表現音樂強與弱;喜愛音樂活動,願意在集體中表現。整個活動遊戲化,以聖誕節動物開聖誕音樂會引出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強與弱。在活動中幼兒聽着音樂讓身體跟着節奏動一動,聽到強的音樂怎麼表現,聽到弱的音樂怎麼表現,幼兒都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大家一起跟學,興趣很大。在第三環節中,以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分別表示強弱,讓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強與弱。第四環節中,以動物出來參加聖誕音樂會,根據音樂的強弱,有節奏地表現動物走,之前幾個環節中,幼兒的表現裏很強,所以在後面的環節中,幼兒有點不感興趣。作爲音樂遊戲活動,本次的遊戲性質還不夠強,應更具遊戲規則性,幼兒纔會更感興趣。以圖譜形式,讓幼兒看圖譜來表演,這樣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力少了,以PPT形式可能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各種炊具發出的聲音。

2.根據音樂的特點爲樂曲配置適合的炊具聲響。

3.能與同伴和諧演奏樂曲。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1.各種質地的炊具及餐具。

2.幼兒已有樂曲節奏經驗。

活動過程:

一、聽音猜物,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個神祕的大箱子,裏面藏着一些東西,要請你們來聽一聽、猜一猜,是什麼在發出聲音?

師:廚房裏的東西發出的聲音真有意思,我這裏還有很多呢!你們也想來敲一敲,聽一聽嗎?

師:你可以選擇能夠發出聲音的一樣或兩樣用具,回到座位上試着敲一敲,聽一聽它發出的聲音。

二、分辨音色,送物回家

師:誰來說一說,你拿的是什麼?它的聲音怎麼樣?這些廚房裏的用具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

師:我來請兩個小朋友站到前面來。先來聽聽這個小朋友手裏的東西發出的聲音。

師:這種聲音像哪種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小鈴)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好聽的詞語來形容這好聽的聲音呢?(清脆)

師:再來聽聽這個小朋友手裏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像什麼打擊樂器?(小鼓)我們也找一個好聽的詞語來形容小鼓的聲音(低沉)

師:現在,我的小鈴響着清脆的聲音要回家了,我的小鼓發出低沉的聲音也要回家了,小朋友,你手中的用具發出聲音是像小鈴一樣清脆呢,還是像小鼓一樣低沉,請你再敲一敲,聽一聽。

師:停!聲音像小鈴一樣清脆的,請站到這邊來,聲音像鼓聲一樣低沉的,請站到這邊來。

三、互相問好,複習節奏

師:我還能一邊用它打節奏一邊來問好呢,聽好嘍!

× ×∣× ×∣× ×∣× —∣

小 朋 友 呀 上 午 好

師:你們也來試試和我問好,節奏可要和我的一樣啊!

× ×∣× ×∣× ×∣× —∣

劉 老 師 呀 上 午 好

師:下面我們就用節奏來問好,嘴巴不發出聲音,聽聽老師怎樣和你們問好,你們也用同樣的節奏回答我,好嗎?試試看,聽好哦!”

(師):× ×∣× ×∣× ×∣× —∣

(幼):× ×∣× ×∣× ×∣× —∣

師:今天我們這裏還來了很多客人老師呢,我要向他們問好。

××××∣××××∣× ×∣× ×∣

我們歡迎 客人老師 歡 迎 歡 迎

師:你們也來向客人老師問好

四、複習歌曲,樂曲配器

師:廚房裏的叔叔每天用這些勺子、鏟子給大家做出許多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爲他們加加油吧!看,《加油幹》的節奏譜我已經放在了黑板上,我們一邊看着節奏譜一邊來唱歌。

師:以前是用打擊樂器來爲樂曲伴奏,今天我們要用這裏的廚房用具來爲它伴奏。

樂曲需要有清脆的聲音,也需要有低沉的聲音,那你覺得什麼地方可以用清脆的聲音?什麼地方又可以用低沉的聲音呢?

師:我們先用身體動作來試一試。這邊的小朋友,你們演奏清脆的聲音,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拍手)這邊的小朋友,你們演奏低沉的聲音,想用什麼身體動作來表示?(跺腳)

師:現在你們可以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廚房用具,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爲樂曲伴奏。眼睛要看好指揮哦!

師:和朋友商量一下,交換你們手裏的用具,我們再來演奏一次,記住你該在什麼地方演奏。

五、結束

師: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東西能發出聲音,小朋友可以盡情地去尋找、去發現更好聽、更有趣的聲音。

師:哦!廚房裏的叔叔已經在等着它們做好吃的呢,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到廚房裏去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集體教學中幼兒秩序感養成之實踐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活動,在決定開展活動後,我一直在爲選擇什麼內容而煩惱,這時,陸老師提供了好的建議:“孩子們喜歡敲敲打打,我們可以在這方面進行挖掘”,於是,經過大家的討論、試教、改動,就有了本次節奏樂活動《廚房裏的聲音》。

在活動的開始,我們設置了“神祕的大箱子”這一教具,讓孩子們來聽音猜物,孩子們都爭着回答,當我取出敲擊的物體時,孩子們發現是盤子、勺子這些廚房用具,很是驚訝!原來,廚房裏藏着這麼有意思的聲音。此時,我及時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讓他們自由選擇廚房用具來敲擊,探索不同的聲音。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在試教過程中也是修改最多的地方,原來我的設計是要讓孩子自己總結出“清脆”和“低沉”,但試教後覺得效果不是太好,可能是源於幼兒詞語的匱乏。現在活動中則改成由我直接給予幼兒答案,遺憾的是,活動過程中,幼兒對這兩個詞語還是感覺陌生。活動結束後,張老師提議;如果能讓孩子們站起來說一說自己手中的用具聲音是“清脆”還是“低沉”就更好了,可以加深幼兒對於形容詞“清脆、低沉”的印象。節奏問好的環節其實是幫助幼兒複習接下來樂曲的節奏型。第一次試教後,老教師們提出了很多意見,比如:教師的節奏要抓準,語句要有完整性。再次試教時,我在這些方面就做了改動,比如“小朋友呀上午好”的最後一拍是否用延長音,歡迎客人老師的語句怎麼說才能既完整又符合節奏型等等。接下來,我們運用手中的廚房用具來爲樂曲《加油幹》配器演奏,讓幼兒自己來選擇什麼語句用什麼音色,孩子們比較感興趣,也基本能選出最和諧的演奏方法。最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把廚房用具送還到廚房裏,從而結束了整個活動。

我們課題組選擇節奏樂活動爲切入點來做爲幼兒秩序感的養成研究,那麼,在節奏樂活動中,幼兒取放廚房用具、相互間的合作演奏、互相協調交換樂器、看着指揮演奏樂曲等等,就充分體現了幼兒的秩序感的養成。當然,由於自身的問題,活動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話語較多,對於幼兒的回答不能靈活地應對,指揮的動作不太規範等等。今後,還要在大家的幫助和指導下,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

小百科:廚房,是指可在內準備食物並進行烹飪的房間,一個現代化的廚房通常有的設備包括爐具(瓦斯爐、電爐、微波爐或烤箱)、流理臺(洗碗槽或是洗碗機)及儲存食物的設備(例如:冰箱、冰櫃)。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這是一首快樂的兒歌,學生在和教師互動中,體現小白兔的可愛,從中小朋友們也瞭解了小白兔的生活習性和樣子。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讀懂兒歌,知道小白兔的生活習性和樣子。

2、能力目標:在歌舞中培養了學習興趣。

3、情感目標:小朋友們更加熱愛生活及小動物。

4、鞏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5、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的開放性和主動性。

活動準備

大屏幕 頭飾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小朋友們都喜歡什麼小動物呀!老師呀前一天佈置了這個作業,把你喜歡的小動物做成頭飾拿來,誰能告訴我你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樣子的?學生進行描述(學生拿頭飾進行描述)。

二、幼兒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後並把喜歡的頭飾戴上,老師也把自己喜歡的頭飾拿出來,並問學生誰和老師的一樣(小白兔)。

三、①大屏幕出示小白兔圖片,讓學生觀察並描述它的樣子,學生描述後老師在小白兔圖片旁出示兒歌並帶小朋友讀。

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

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②分組讀、男女生分讀、拍手讀。

③熟讀後教師帶大家領跳這首兒歌(把教師準備的小白兔頭飾發給小朋友戴上)。

四、小結:我們要愛護我們身邊所有的小動物和它們做朋友好嗎?

五、活動延伸:把這首兒歌教給家長。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活動課,學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習性和樣子,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對活動課產生了濃厚的興。另外課堂上我及時的運用了評價性的語言孩子們熱情非常高。由於本節課時間有限對於其它的小動物展示的少,以後我會多給孩子們提供這樣的平臺讓他們盡情展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來源於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昨天、今天》,一個孩子帶來了舊的打字機,吸引了很多孩子濃厚的興趣。教師抓住機會在豐富幼兒關於打字機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了《打字機》律動遊戲。

音樂分析

原樂曲比較長,其中的重複變化也比較複雜。教師通過合理縮編,改成比較工整單純的ABA結構。在樂曲的A部分,樂句的結束處會不斷有規律地出現模仿打字機換行發出提示的“叮”聲,增加樂曲的趣味,引發幼兒的表現熱情。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幽默的風格以及ABA結構和特別的“叮”聲出現的規律。

2.創編爲打字機按摩放鬆的動作。

3.體驗雙人合作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通過相關活動了解了打字機的一些知識。

2.打字機圖片、圖片與音樂相配合的課件(各種打字機的影像資料)、幼兒參與制作“手抽紙”包(縫在帽子上,裏面裝滿疊好的用廢報紙做成的手抽紙)若干、舊尼龍襪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打字機圖片,讓幼兒回憶以前瞭解的有關打字機的知識。

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師:在很多年以前,人們沒有計算機,他們就用打字機來打字。美國有個作曲家名叫安德生,他就用了打字機噠、噠的聲音寫了一首很好聽的曲子,叫《打字機》,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

2.欣賞音樂課件《打字機》。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仔細聽。注意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幼兒欣賞音樂)

師:好看嗎?你們聽到了什麼?(聽到打字機噠噠噠的聲音)

師:還聽到了什麼?(叮的一聲)

師:還有沒有小朋友聽到“叮”的聲音?誰知道“叮”的聲音是什麼意思?原來打字機發出“叮”的一聲表示字已經打好了,打字員就可以把文件紙從打字機上拿下來了。

3.完整欣賞樂曲。

我們再聽一次音樂,“叮”的一聲在什麼地方出現?我們試着把它拍出來好嗎?(幼兒跟做拍手動作)

4.分A、B段欣賞樂曲,學習遊戲動作,掌握關鍵節奏和表現關鍵情緒。

(1)老師帶領幼兒用打字、拍手的動作掌握節奏。

(2)老師讓幼兒用小椅子代替打字機,再次掌握節奏。

“爲了讓遊戲更好玩一點,我們現在把板凳當打字機,準備好了嗎?”(玩遊戲)

(3)啓發幼兒創編爲打字機加油、給打字機“按摩”的動作。

師:打字機和人一樣,勞動久了就會有點累哦,所以它也要休息一下,我們給它加點油,讓它放鬆一下好嗎?(幼兒做按摩動作)

5.欣賞兩位教師合作的示範表演。

師:想不想讓遊戲更好玩一點?今天我給你們請來了我的打字機,大家和她打個招呼吧!(配合活動的教師來到現場)

師:我們要給打字機安上紙,安在什麼地方呢?(把“手抽紙”包安在頭上)

師:我們還要給打字機加油,想想看從哪裏加呢?(幼兒提出:耳朵、嘴巴、鼻子等)

師:現在請我的打字機和我一起開始工作好嗎?(完整示範合作遊戲的動作方式)

6.分角色隨音樂表演。

師:現在就請靠得最近的一對好朋友相互商量:誰當打字機,誰當打字員!要當打字機的小朋友先到老師這兒來拿打字紙,請當打字員的小朋友幫助當打字機的朋友裝好打字紙,然後請打字員站在打字機的後面,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開工啦!(合作遊戲一次,交換角色再玩一次)

7.再現幼兒活動場景,共同分享。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今天活動裏小朋友們的表現吧!(老師回放活動錄像,組織幼兒觀看。)

8.幼兒整理文件紙放人尼龍襪中,製作成“流星球”,活動結束。

師:哎呀!你們看看,這滿地的文件紙,太亂啦!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請小朋友把地上的紙撿起來,包成一個球,再塞進這些舊襪子裏面,製作成體育玩具流星球好嗎?(老師組織幼兒收拾場地)

綜合點評

《打字機》選材於美國近現代作曲家安德森於1950年創作的一首管絃樂作品。這是一首歡快活潑,詼諧有趣的標題音樂。該作品爲ABA’單三段式結構,A段音樂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組成,好像在描述打字員小姐輕快的打字聲:中間不時加入一個獨特的聲音模仿打字機換行時的鈴聲。在B段音樂變得充滿詼諧感。在回到了A’段的主題後音樂在打字機繁忙的敲擊聲中結束。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表現音樂,教師根據樂曲的曲式結構、音響所表現的內容,合理地編配了故事情節:A段,打字員快速地打文件;B段,爲打字機加油放鬆;A’段,打字員又開始快速地打文件,直到工作完成。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掌握樂曲的結構和節奏,教師採用了爲音樂編配生動有趣的韻律動作和語言節奏的策略。A段的創意爲:模仿打字員打字的動作,配以可唱唸的語言節奏“打打打打打打叮(重複3次),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叮”:B段的創意爲:模仿給打字機加油和放鬆的動作,將“加一點油,放鬆一下吧,加一點油,放鬆一下吧,加一點油,放鬆一下吧,放放鬆、放放鬆、放鬆一下吧”的語言節奏填進旋律演唱出來:A’段又開始模仿打字員打字直到結束,語言節奏又回到“打打打打打打叮(重複3次),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叮、叮、叮、叮,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停一耶!”。整個過程由於配上了可以念、唱的詞語,不但變得更加生動詼諧,也變得更方便幼兒理解、記憶和跟隨音樂進行表演遊戲。

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關注兒童的學習發展過程,精心安排教學步驟。整個活動以完整欣賞――分段欣賞――完整欣賞這一主線索展開,教師引導孩子學習過程的每一步都預設了不同的目標,層次感很強。幼兒從聽和觀看flash開始(一遍)――分段模仿學習(A段三遍,B段三遍,A+B段兩遍)――完整練習(三遍),教師爲實現這些目標採用了多種策略。在分段模仿學習中對A段的欣賞,第一遍教師運用語言、動作和表情提示幼兒仔細聽,分辨樂曲中“叮”的聲音;第二遍配合語言和動作讓幼兒進行模仿學習,引導幼兒主動分辨樂句長短的區別:在第三遍中加入了板凳作爲道具,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興趣。B段音樂教師採用語言節奏與動作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利用幼兒給打字機“按摩”放鬆動作的探索,做到了對B段音樂節奏的反覆練習,又不會讓幼兒感到乏味。在最後完整的三遍練習中,教師引入了合作,教師扮演打字員,由另一位教師扮演打字機,並巧妙地運用了抽紙盒這一道具。在教師富有表現力的表演感染下,孩子們更積極地投入了隨後的兩兩結伴表演遊戲活動中。

在活動中,教師也十分關注幼兒的合作能力、想象力、創造能力以及關愛意識的培養。如在引導幼兒想象給打字機加油時,使用擬人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愛打字機。在活動的結尾處利用長絲襪,讓幼兒把滿地的廢紙裝進絲襪,做成體育用品流星球,也自然地融合了愛護環境和廢物利用的教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專心欣賞舞蹈,感受孔雀舞的音樂美與姿態美,初步理解舞蹈所表現的內容與情節。

2、初步學習隨樂表現小孔雀參加選美、奮力撲火等簡單的舞蹈動作,激發對傣族舞蹈的興趣。

3、嘗試創編救助小孔雀的舞蹈動作,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通過參觀“孔雀園”幼兒已初步瞭解孑L雀的習性和動作特點;通過欣賞傣族舞蹈,幼兒已簡單瞭解傣族舞的動作特點。

2、材料準備:《美麗的小孔雀》的樂曲CD、小孔雀的頭飾服裝、火焰道具、PPT圖片等。

3、環境創設:創設舞蹈情境小兔的家、小池邊等場景。

活動過程

1、以“參加森林選美大賽”導入活動,師幼跟隨音樂即興表演舞蹈。

2、欣賞孔雀舞,藉助多媒體的動作造型,引導幼兒感受傣族音樂的美和孔雀舞的基本特點。

(1)欣賞孔雀舞。

教師隨樂示範幾個孔雀舞的簡單動作,引導幼兒欣賞並思考:孔雀舞美嗎?孔雀舞的動作與平常的舞蹈動作有什麼不一樣?小孑L雀在幹什麼?

(2)造型對照與模仿:

通過多媒體的孔雀造型與教師的舞蹈造型,引導幼兒感受動物的動作與舞蹈藝術造型之間的聯繫,並選擇一兩個喜歡的動作造型進行模仿。

①欣賞第一段舞蹈,感受小孔雀參加選美前的美麗。

3、欣賞舞蹈《美麗的小孔雀》,引導幼兒理解並嘗試運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舞蹈情節。

②欣賞第二段舞蹈,感受舞蹈所表現的小孔雀在選美路上的故事情節。

③欣賞第三段舞蹈,感受小孔雀的勇敢和美麗。

(夢欣賞第四段舞蹈,嘗試創編救助小孔雀的舞蹈動作,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④師幼共同表演歡慶舞。

小百科:孔雀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流佈於雲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雲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爲"嘎洛勇")最具代表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學唱遊戲歌曲。

2、通過聽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動,創編遊戲動作,學會遊戲的玩法。

3、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遊戲詼諧、幽默的愉快情趣。

活動準備 :

木偶道具:老鼠、貓、一條肉、一擔魚, 磁帶、圓舞板或木魚。

活動過程:

⒈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噢小老鼠告訴我它準備去幹一件事,它要去幹什麼去?我們一起去看看”。

⒉根據歌詞操作木偶講故事,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熟悉歌詞。(木魚伴奏)

⑴講故事前半部,提問:“小老鼠去幹什麼呀?” “他送的什麼禮?一手?一手?” “你們猜猜它送禮給誰?”“我們接着往下看”。

⑵講故事中間部分,提問:“它送禮給誰?它爲什麼要送禮給小花貓?它怎麼說的?” 說完18小節提問:“猜猜貓會怎麼說呢?”

[3]講故事後半部分

⒊帶幼兒有節奏地念兒歌。“看完了,我們一起來說說”。

⒋創編動作 ,通過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曲內容。

“我們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禮好嗎?”

⑴“小老鼠的禮物準備好了你們的呢?”引導幼兒做邊拎肉邊挑魚的動作。

⑵“你是小老鼠你怎麼求小花貓?” “它求的時候心裏怎麼樣?”(表情), 引導幼兒創編老鼠求貓的樣子。

[3]創編貓得意的動作。

⑷完整地用動作表演一遍,鋼琴輕聲伴奏。

⒌學唱歌曲。

⑴“剛纔的旋律你會哼嗎?我們一起用 La來哼唱一遍。” 幼兒哼旋律。

⑵“請你們把剛纔的故事加到這旋律裏,我們來試一試。”幼兒和教師一起唱。

⑶重點掌握“它求小花貓呀別再吃自己”等附點的節奏。

⒍遊戲 。

⑴手指遊戲:(唱到最後一個字—‘你’)請貓抓老鼠的手,老鼠將手背在身後。

⑵在座位上游戲:同座兩人遊戲兩遍,一人當貓,一人當老鼠。“在音樂的什麼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後一個字—‘你’)請貓抓老鼠的手,老鼠將手背在身後。

⑶教師當貓,幼兒當老鼠,歌詞唱到“它求小花貓別再吃自己”時,老鼠要走到貓面前,歌詞唱到最後一個字—‘你’時,老鼠才能跑回家。

⑷教師當貓或請一名幼兒當貓,其餘幼兒當老鼠,進行遊戲。

⑸請3—5名幼兒當貓,其它幼兒當老鼠,進行遊戲。引導幼兒做小花貓得意的樣子。

⒎活動結束(小結或在遊戲尾聲中走出活動室)